1、雾气测试
可以将手里的钻石放在嘴前,然后哈一口气,如果钻石上的雾气停留时间较长,有好几秒钟,那大概是假的钻石,因为真的钻石散热很快,不会轻易结雾,就算先哈气,等一下再查看的话,真钻石仍然比假钻石要清晰得多。
建议拿一枚真钻石放在旁边对比下,会看到真钻石不受雾气的影响,而假钻石会蒙上一层水雾,如果一直对着假钻石哈气的话,假钻石上面的雾气会越来越厚。
2、珠宝放大镜检查
真钻石会有瑕疵,可以通过放大镜看出来,通过放大镜看到钻石内部的瑕疵或者是非常微妙的颜色,这都是真钻石才有的,虽然钻石可能不完美,但至少是真的。
假钻石就不会有瑕疵,因为假钻石是在无菌的环境中合成的,而不是在大自然中自然形成的,因此,如果钻石过于完美的话,那么很可能是假的钻石。
扩展资料:
钻石的保养方法:
1、存放
钻石的硬度是非常的大,因此平常之物是很难将钻石刮坏的,但是钻石如果放在一起却是会互相刮碰,然后将钻石的表面刮坏。所以在保存钻石的时候,一定不要将钻石放在一起,而是要相互存放,每一个钻石都存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面,避免相互刮损,造成损失。
2、定期保养
钻石一定要定期的进行保养,因为这样才能够让钻石的表面不至于被空气中的物质所隐藏光芒。很多珠宝品牌店都提供终身免费保养得售后服务,让每一枚钻戒上永远璀璨如初。
3、避免油污
钻石虽然坚硬不催,璀璨无比,但是它也是有弱点的,钻石的弱点便是亲油,放在油性比较大的地方,钻石的表面容易沾满油污,从而失去它原有的光泽,因此在佩戴钻石或者是存放钻石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在油污比较大的地方,这样容易损坏钻石,让钻石失去原有的光泽。
可以根据以下10个方法来判定钻石的真假
1、观察钻石的“火彩”
钻石的光彩也叫“火彩”,它能反射出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彩光,尤其以柔和冷艳的蓝光为主。由于钻石的高折射率值和高色散值导致钻石具有这种特殊的“火彩”,特别是切割完美的钻石更具这种特征。在此,消费者可通过识别这种特殊的“火彩”来区分钻石的真伪。
2、手摸钻石是否具有粘性
由于钻石对油腻有一种亲和力,因此,如果是真的钻石,用手指轻轻触摸它的的表面,会有一种粘粘的感觉。
3、体察是否具有温度
将钻石放在手臂或脸上,若感觉它是温暖的,则为假钻石。因为真钻石是不传热的,所以无论怎么触摸它,都是凉凉的。
4、线条试验
将钻石台面向下放在一张有线条的纸上,如果是真钻石则看不到纸上的线条,否则即为钻石的仿制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钻石刻面是不透光的,所以真的钻石是看不到纸上的线条的。
5、亲油性试验
天然钻石有较强的亲油能力,当用油性水笔在表面划过真钻石时可留下清晰而连续的线条。相反,当划在钻石仿制品表面时墨水常常会聚成一个个小液滴,不能出现连续的线条。
6、哈气试验
在钻石上哈口气,如果钻石上的水气立即消失则证明为真钻石;若水气在钻石上停留几秒钟后才消失则为假钻石。
7、擦拭试验
将钻石在细砂纸上来回擦几次,其表面有擦痕的痕迹则为假钻石,无擦痕的则是真钻石。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利用钻石的化学性鉴定钻石
在鉴定的时候,要先把钻石用水湿润,然后再用铅笔轻轻的刻划,在真钻石的晶面上,铅笔划过的地方,是不留痕迹的,而如果不是钻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会在表面上留下痕迹。一般情况下,用铅笔刻划来鉴别钻石的真假,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是较高的。不过,在鉴别的时候,要注意有些镶嵌好了的旧钻石首饰,是不宜用水浸润的,因为如果是铜或银等材料做镶座的首饰,就很容易氧化。另外,一般情况下钻石的晶面也需避免油类、尘埃以及物的接触。
9、比重测试法
市面上有一种测量宝石的比重液,市民可以把钻石置于钻石的比重液中,钻石会下沉,浮在比重液上的与钻石相似的宝石肯定不是钻石。
10、检验镶工
若想检验钻石饰品的镶工,需要一样秘密武器,那就是美女穿的丝袜。因为精湛的镶工应该是严丝合缝,购买爪镶的钻石戒指或其他钻饰时,最好用带有爪镶钻石面在丝袜上划过,如果划过时非常顺滑、完全不刮,证明是精良的镶嵌工艺,就可放心购买了。相反,则说明镶嵌不够密合,还是另选一款为佳。
: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钻石美丽、稀有,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代表永恒不破的爱情。
2017年5月16日,苏富比拍卖行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春季珠宝拍卖会,一对彩色梨形钻石耳坠以大约5740万美元、约合395亿元人民币的总价,创下拍卖史上的新纪录。这对梨形耳坠产自南非,除颜色不同,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分别重约16克拉。其中,深粉色钻石名为“阿泰米斯”,拍出1550万美元(1067亿元人民币),另一颗钻石为深湖蓝色,名叫“阿波罗”,由于颜色比粉钻更罕见,价格是粉钻的两倍多。
2018年1月,在非洲国家莱索托的矿区中,挖掘出一颗重达910克拉D色泽IIa型的钻石,相当于2颗高尔夫球大小,名列钻石史上第5大。
参考资料:
钻石
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颜色决定钻石的黄白程度。钻石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越接近D色,钻石越透明,I~J色肉眼几乎感觉不到颜色的存在,K色往后越黄。
钻石色泽是D,E,F的,又称为透明无色,是极为珍贵罕有,它们之间的区别要靠专家很仔细去辨别;较普遍的是色泽是G至J,又称为接近无色。专家较易分辨,但一般人很难区分,若镶在首饰上就更难察觉;色泽是K以下的,又称为淡**,普通人或许分辨得到。
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愈是透明无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扩展资料:
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等瑕疵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将钻石的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
GIA(美国宝石学院)是国际公认最权威的钻石鉴定机构之一,是钻石4C分级理论的奠基者,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非盈利性鉴定机构,其颁发的裸钻GIA证书是世界公认的最权威证书。净度---决定钻石内含物的多少。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钻石的净度。
从高到低依次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FL的是等级最高(完美无瑕),IF的只能看到极小表面特徵内涵物,VVS1和VVS2的有非常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VS1和VS2有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SI1有小内涵物,极难看到,肉眼难见内含物;SI2有小内涵物,肉眼可见内含物。
-钻石色级
国际上常用的净度分级体系为GIA分级,它将钻石净度分为六个类型,11个等级:无瑕级FL、内部无瑕级IF、极轻微瑕级VVS 、轻微内含级VS、微内含级SI、内含级I。
影响其等级的瑕疵分为二者,内部的瑕疵称为内含物(英语:inclusion ),表面的缺陷称为表面瑕疵(英语:blemish )。评鉴钻石净度的准则,包括了上述瑕疵的数量、大小、种类、位置、明显度等对钻石整体外观的影响程度。钻石净度的评级必须在十倍放大镜(Triplet lens)检视下进行。
净度等级越高,钻石的价格也就随之增高。此外,内含物记载钻石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并可作为分辨真伪、天然或合成钻石的依据。
扩展资料
1、无瑕级——FL
FL级别属于在10倍放大镜下都看不到任何内含物和瑕疵的钻石,这种级别的钻石非常罕见,所有钻石中只有不到1%的无暇级,因此FL级别的钻石通常克拉数都不大,并且价格昂贵。
2、内无瑕级——IF
IF级别是指用十倍的放大镜看不到内含物,但是表面可能会看到一些微小的瑕疵,但这种瑕疵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去除,这类钻石也属于稀有物品。
3、极小瑕疵级——VVS
VVS级别的钻石虽然内部含有杂质,但是在10倍的放大镜下也很难看清,VVS又分为VVS1和VVS2两个级别,VVS2级别的钻石内部所含物质更多一些。这种钻石比较具有收藏价值,大概有21%的用户会选择。
4、微瑕级——VS
VS级别的钻石在十倍的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一些微小的内含物,VS同样细分为VS1和VS2,VS2中含有的物质更多一些。由于VS中含有的杂质并不多,且价格比VVS便宜很多,这个级别的性价比更高,很多人购买求婚钻戒时都会选择此级别的钻石。
5、小瑕疵级——SI
这个级别的钻石在十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能看到内含物,SI1中的瑕疵不容易用肉眼看到,SI2从顶部或者从锥形部位较低处用肉眼可以看到杂质。
6、有瑕级——I
I1用肉眼可以看到一些比较小的内含物,I2和I3所包含的物质更多,这个级别的钻石杂质比较多,而且用肉眼就能看到,所以一些知名的珠宝品牌不提供这类物品。
天然钻石: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珍贵的宝石,矿物名称是金刚石。在矿物学上属于金刚石族。
人工钻石:分合成钻石、优化处理钻石。
人工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区分方法:
1、人工钻石的鉴别方法
(1)合成钻石
[1]高温高压合成钻石
颜色:以**、桔**、褐色为主,价格很有竞争力;而蓝色和近无色等颜色,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而极难见到。
内部显微特征:可见细小的铁或镍铁合金触媒金属包体。部分合成钻石具磁性,可见不规则状颜色分带、沙漏形色带等。
净度:以P、SI级为主,个别可达VS级甚至VVS级。
吸收光谱:缺失415nm吸收线。
异常双折射:很弱,干涉色变化不明显。
紫外荧光特性:长波紫外线下荧光呈惰性,在短波紫外光下发光性有明显分带现象,为无至中的淡**、橙**、绿**不均匀的荧光,局部可有磷光。
[2]CVD合成钻石
颜色:多为暗褐色和浅褐色,也可以生长近无色和蓝色的产品,但非常困难。
内部显微特征:可见不规则深色包体和点状包体。可有平等的生长色带。
异常双折射:有强烈的异常消光,不同方向上的消光也有所不同。
紫外荧光特性:长短波紫外线下,有弱的橘**荧光。
(2)优化处理钻石
[1]颜色优化处理
①传统颜色优化处理:
古老的处理方法是在钻石表面涂上薄薄一层带蓝色的、折射率很高的物质,这样可使钻石颜色提高1-2个级别,更有甚者在钻石表面涂上墨水、油彩、指甲油等,以便提高钻石颜色的级别,也有的在钻戒底托上加上金属箔。这些方法很原始,也极容易鉴别。
②辐照改色钻石及其鉴定:
辐照改色是物理改色法,只用适用于有色而且颜色不好的钻石。
颜色分布特征:色带分布位置及形状与琢形形状及辐照方向有关。当来自回旋加速器的亚原子粒子,从亭部方向对圆多面型钻石进行轰击时,透过台面可看到辐照形成的颜色呈伞状围绕亭部分布,在这种情况下,阶梯形琢形的钻石仅能显示出靠近底尖的长方形色带。当轰击来自钻石的冠部时,则琢型钻石的腰棱处将显示一深色色环。当轰击来自钻石琢形侧面时,则琢型靠近轰击源一侧颜色明显加深。
吸收光谱:有595nm或H1b和H1c线的出现。
导电性:辐照形成的蓝色钻石不具导电性。
③GE钻石
又称为高温高压修复型钻石,处理后的颜色大都在D到G的范围内,但稍具雾状外观,带褐或灰色调而不是**调。高倍放大下可见内部纹理,常见羽毛状裂隙,并伴有反光,裂隙常出露到钻石表面、部分愈合的裂隙、解理以及形状异常的包体。这种钻石鉴定起来比较困难,通用电气公司曾承诺由他们处理的钻石在腰棱表面用激光刻上“GE POL”或“Bellataire”字样。
④Nova钻石
一种新的颜色优化处理方法,又称为高温高压增强型或诺瓦钻石(Nova)。该钻石发生强的塑性变形,异常消光强烈,显示强黄绿色荧光并伴有白垩状荧光。这些钻石刻有Nova钻石的标识,并附有唯一的序号和证书。
[2]净度处理
①激光打孔
传统激光打孔处理:钻石表面留下永久性的激光孔眼,而且因充填物质硬度永远不可能与钻石相同,往往会形成难以观察的凹坑。
KM内部破裂法:这种次生裂隙看起来与天然裂隙相似,但这种方法处理不好就容易使钻石破裂。
KM内部缝合法:表面可见蜈蚣状包体,呈不自然弯曲的裂隙,在垂直包体两侧伸出很多裂隙;在激光处理的连续裂隙中有未被完全处理掉的零星黑色残留物。
②裂隙充填
闪光效应:有明显闪光效应,暗域下常见闪光颜色是橙**、紫红色、粉色,其次为粉橙色。亮域下常见闪光颜色是蓝绿色,绿色、绿**和**。同一裂隙的不同部位可表现出不同的闪光颜色,充填裂隙的闪光颜色可随样品的转动而变化。
流动构造:裂隙内常保留充填物充填过程中的流动构造。
捕获气泡:看上去像一组指纹状包体,也可能很小,而呈亮点。
絮状结构:充填物质过厚时可产生一种絮状结构,有时这种絮状结构又可演变成一种网状结构,很容易发现。
微小裂隙:在一些充填裂隙中,发现有白色近于平行的细线,可能是裂隙中的微小裂隙。这一特征很微弱,仅在光纤灯的强光照明下才能观察到。
充填物颜色:充填物比较厚时,能见到浅棕色至棕**或橙**充填物的颜色。这种充填物的体色在充填的空洞和激光孔中才能观察到。
不完全充填:通常极细窄,看上去像细白的划痕或暗域下的擦痕,可能是钻石蒸洗时部分充填物被去除造成的。
表面残余:部分充填物残留于钻石表面。
[3]钻石膜
多晶体,表面有有粒状结构;用拉曼光谱测定,优质DF钻石膜,特征峰在33300px-1附近,半高宽;质量差的DF钻石膜,特征峰频移大,强度减弱,甚至在37500px-1附近出现一个宽峰。
[4]拼合钻石
由钻石(作为顶层)与廉价的水晶或人造无色蓝宝石等(作为底层)粘合而成,粘合技术非常高,可将其镶嵌在首饰上将粘合隐藏起来,使人不容易发现。这种宝石台面上放置一个小针尖,就会看到两个反射像,一个来自台面,另一个来自接合面,而天然钻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仔细观察,无论什么方向,天然钻石都因其反光闪烁,不可能被看穿,而钻石拼合就不同,因为其下部分是折射率低的矿物,拼合石的反光能力差,有时光还可透过。
2、天然钻石的鉴别方法(这里介绍肉眼鉴别方法)
(1)毛坯鉴定:
[1]光泽:金刚光泽,“亮晶晶”的外表。
[2]外观形态和表面特征:常见晶体形态是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二者的聚形,在无色透明矿物中具有这几种晶形的矿物为数较少。另外,还有一个特征是钻石的晶石花纹,不同晶面具有不同特征的生长纹,如八面体晶面常见三角形生长纹,三角形的尖端指向八面体的晶棱;立方体晶面常具正方形或长方形生长纹,与立方体平面呈45度夹角;菱形十二面体晶面则常见平行于长对角线方向的凹槽等。
[3]密度:天然钻石352g/cm3。
(2)抛光后鉴定:
[1]线条实验:样品台面向下放在一张有线条的纸上,如果是钻石则看不到纸上的线条。
[2]倾斜实验:将样品中台面向上,置于黑色背景中,从垂直于台面方向开始观察,将观察者处向外倾斜,观察台面离观察者最远的区域,如果出现一个暗窗,则说明该样品不是钻石。
[3]亲油性实验:用油性笔在天然钻石表面划过时可留下清晰而连续的线条;相反,划过钻石仿制品表面时,墨水常用聚成一个个小液滴,不能出现连续的线条。
[4]托水性实验:充分清洗样品,将小水滴点在样品上,如果水滴能在样品的表面保持很长时间,则说明该样品为钻石。
1、观察钻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状腰围就最适合用此方法,钻石因为比任何冒仿品坚硬,因此不会像冒仿品般出现细条状的纹路,钻石的腰围呈颗粒状外观。
2、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往往会比钻石的感觉圆钝,而钻石的刻面稜线必是锐利的。
3、基于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常常出现磨损的情况。
4、若钻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机会发现到钻石独有的『三角形生长纹』。
5、若钻石出现崩断口,外观通常皆为阶梯状,而冒仿品则会截然不同地呈弯弧或贝壳状。
购买钻石注意事项
1、尽量本地消费
钻石的质量其实与其产地的关系并不大,因此市民应该转变“产地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念。选购钻石时不要迷信产地,最好还是立足本地消费,万一出现问题,可以比较方便投诉、维权。
2、看检测证书
选购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是否有权威机构开具的鉴定证书。建议市民到正规商场购买商品,以便查看相关的质量检测报告及产品标志,如果怀疑质量有问题,可保存证据,按规定渠道投诉。
购买珠宝首饰,一定要向商家索要权威珠宝玉石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逐一对照证书中的内容,比如照片、质量是否与实物相符,鉴定人签字、鉴定日期、内容填写是否清晰及是否漏项等。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买钻石勿迷信产地 尽量本地消费关键看4C标准
以上内容参考 —钻石
第一,对着钻石哈气。由于钻石的导热性能好,哈气后雾气不能在钻石表面停留很久,因此看到的现象是雾气很快就消失。如若是仿制品,则在其表面可以看到明显的雾气,且要过一段时间雾气才会散去。
第二,用一支油性水笔在钻石表面画一条线。由于钻石的亲油性,油性笔划过时会留下清晰并且是连续的线条。相反,仿制品表面则不能出现连续的线条。
第三,则是利用了钻石的疏水性。在钻石表面滴一滴水,水滴能在钻石便面停留很长时间,而仿制品表面滴水,水滴会很快就散开。
扩展资料:
钻石戒指保养方法:
1、定期清洁。
钻石戒指都是由裸钻和戒托组合而成的,两者之间采用的是爪镶的手法,存在着一定的孔隙。长期间的佩戴会使得孔隙之间存在一定的灰尘、污物等。
因此,大家在购买了钻石戒指之后,一定要定期地进行一次清洁,并且是到专业的旗舰店中去清洁。一方面是干净,另一面则是比较保险,防止对钻石戒指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避免和化妆品接触。
钻石戒指的戒托一般都是由白金打造而成的,虽然白金不像白银佩戴时间长了会出现氧化的现象。但如果在佩戴的过程中和化学产品产生了接触,那也是会造成氧化的。因此,建议大家在佩戴钻石戒指的时候,尽量避免和化妆品进行接触。
一、钻石与仿制品的鉴别
由于钻石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但价格昂贵的宝石。因此,人们一直需要一些廉价而外观又很像钻石的仿制品。钻石的仿制品可以是天然宝石矿物,也可以是人造或合成材料,但由于这些仿制品的物理性质与钻石总有不同之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它们区别开。表15-2-1列出钻石及其常见代用品的物理性质。
表15-2-1 钻石及其代用品的物理性质
(一)钻石肉眼鉴定
1毛坯的肉眼鉴定
(1)观察光泽:钻石具有特殊的金刚光泽,是区别其他无色透明矿物(或材料)的重要特征,观察时要尽量从光滑面进行光泽的观察。
(2)观察钻石的外观形态和表面特征:钻石最常见的晶体形态是八面体、立方体及二者的聚形,在无色透明矿物中能出现这几种晶体形态的矿物为数较少,即或具备相似的形状,如无色的尖晶石、锆石等,但由于其他性质与钻石相去甚远亦可彼此区分。钻石的另一个特征是晶面花纹,钻石的不同晶面常有特征的生长纹(晶面花纹),如八面体面常有三角形生长纹等,这些均可作为钻石的识别特征。
(3)估计钻石的密度:钻石用手掂量,有“打手”的感觉,合成立方氧化锆密度为595g/cm3,几乎是钻石的一倍。
2成品抛光钻石肉眼及10倍放大镜下鉴定
(1)切工特征
1)比率:切磨钻石,特别是品级较高者,通常有很好的精确性和对称性。如多条面棱总是相交于一点,各个小面的形状与大小及比率基本一致。但钻石仿制品的切磨常比较差。
2)抛光:钻石的不同刻面上的抛光痕的方向往往不一致。而仿钻各刻面的抛光痕的方向较一致。
3)腰棱:由于钻石硬度很大,在加工时,绝大多数钻石的腰部不抛光而保留粗面,呈毛玻璃状,又称“砂糖状”。钻石仿制品由于硬度小,虽然腰部亦不精抛光,但在粗面上仍能看到打磨时的痕迹,如平行排列的钉状磨痕等,此外,天然钻石腰围及其附近常发现三角形,阶梯状生长纹或原始晶面。
4)刻面棱线:天然钻石硬度大,刻面之间的棱线平直而锐利,而仿制品硬度小,棱线呈圆滑状。
(2)光泽与火彩:钻石具有金刚光泽,色散适中,火彩柔和。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可以依据光泽和火彩存在的较小差异,与仿钻区别开。
(3)观察重影:具有较大双折射的仿钻材料,在10倍镜下均可见明显的刻面棱重影现象,也称双轨现象,可与单折射的钻石区别,如锆石、合成金红石、合成碳硅石等,但在观察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避免从平行光轴或近于平行光轴的方向观察。
(4)内含物的特征:钻石为天然矿物,一般带有特征的矿物包裹体,生长结构等各种天然信息,这是钻石与其他仿制品的根本区别。例如,由平直且平行解理诱发的解理裂隙——羽状纹;特征的生长纹、双晶纹以及钻石腰棱上残留的原始晶面上的晶面纹理等——生长结构;典型的晶体包裹体有石墨、无色或白色橄榄石、红—红褐色晶形完好石榴子石、黑色的晶粒状铬铁矿、小钻石晶体等。
此外,还有一些简单的鉴别方法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线条试验法,将标准切工的钻石台面向下放在一张有线条的纸上,垂直观察,几乎看不到纸上的线条,非标准切工不适用;倾斜试验法,将样品台面向上,置于暗背景中的,垂直观察离观察者最远的区域,出现暗窗者是仿钻,合成CZ、钛酸锶等折射率高的不适用;亲油性试验,用油性笔在钻石表面划过时可留下清晰连续的线条,而仿制品则会聚成一个个小液滴;托水性试验,用毛细管将小水滴点在样品上,水能在钻石表面保持长时间隆起,反之则为仿制品。
(二)常规仪器鉴定
常用比较简便的仪器进行鉴定和区分:
1热导仪测试
钻石的热导率很高,应用热导仪可以快速地鉴别钻石与仿钻石,但要注意合成碳硅石在热导仪测试中也会像钻石一样发出蜂鸣声,进一步区别可以通过刻面棱重影,内含物特征等进行。
2偏光仪检查
钻石为均质体矿物,而水晶、锆石、无色蓝宝石,托帕石及白钨矿等均为非均质体,理论上用偏光镜应很容易区分开。但天然产出的钻石常出现异常消光,给这种方法带来困难。
3折射率测定
对于水晶、托帕石等低折射率的样品,可以通过测定折射率将他们区别开,但大部分钻石仿制品折射率较高,不能用折射仪测定,而且容易损坏折射仪,因此一般不用测定折射率的方法来进行鉴别。
4密度测量
用静水力学法或重液测量未镶嵌的裸钻或毛坯也是鉴别钻石真伪的有效手段。
5色散
钻石的色散0044是无色透明天然宝石中最高的,因此易于与其天然宝石的代用品相区别。而一些人造的仿制品,如钛酸锶、合成金红石等的色散比钻石大得多,也不难区别。
6分光镜及分光光度计
天然产出的钻石大多数是Ia型(约占98%),由N3中心致色,这类钻石在415nm处有一强吸收。
二、合成钻石的鉴别
1颜色
大多数合成钻石为**,有一种为近似琥珀**。
2内外部显微特征
(1)合成钻石内常可见到细小的铁或镍铁合金触媒金属包裹体,常呈长圆形,平行晶棱或沿内部生长区分界线定向排列,或呈十分细小的微粒状散布于整个晶体中,在反光条件下,这些金属包裹体可见金属光泽。
(2)合成钻石晶面上常会显示不寻常的树枝状生长花纹。
(3)天然钻石一般呈八面体或立方体等单形或聚形,而合成钻石则发育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和四角三八面体等单形组成的聚形。
3荧光特征
合成钻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常呈惰性,而在短波紫外光下因受自身不同生长区的限制,其发光性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4吸收光谱
无色—浅**天然钻石在415nm、452nm、465nm、478nm有吸收线,特别是415nm吸收线的存在是指示无色—浅**钻石为天然钻石的确切证据,而合成钻石则缺少415nm吸收线。
1996年戴比尔斯(deBeers)推出的Diamondsure仪器,用于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的鉴别,该仪器采用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专门测量样品是否具有415nm吸收线,如再配合使用另一种名为Diamond view的仪器,便可以准确鉴别天然与人工合成的钻石。
5异常双折射
天然钻石在正交偏光镜下观察常具弱到强的异常双折射,干涉色颜色多样。多种干涉色聚集形成镶嵌图案,而合成钻石异常双折射很弱,干涉色变化不明显。
6阴极发光
合成钻石的不同生长区因杂质成分(如N)的含量、结构不同,而导致在阴极发光下显示与天然钻石完全不同的颜色和生长条纹等特征。
三、优化处理钻石的鉴别
钻石优化处理的目的,一是改善钻石的颜色;二是提高钻石的净度。
1颜色优化处理品的鉴别
除了用颜料涂层法改善的钻石极易鉴别外,其他方法改善颜色的钻石很难鉴别。对用辐照法增色的钻石,人们已找出了一些与未经处理钻石的差别,如,吸收光谱的不同,但对常规鉴定没有太大的帮助。对于高温高压法去黄变白的钻石就更难鉴别了,为了区分,目前只好采用在钻石腰棱刻字的方法加以限制。如,在高温高压下,Gepol法将Ia型褐色系列净度高的钻石中石墨转化为钻石,使钻石色级可升高至D—G级。GIA采用在钻石腰棱激光刻“Ge pol”印记。还有在高温高压下,将Ib型钻石中N原子迁移形成Ia型,使颜色变浅,色级升高的方法也比较难鉴别。
2净度处理品的鉴别
(1)激光钻孔处理钻石:利用激光技术在高温下对钻石进行激光打孔直达包裹体,将钻石中的有色或黑色包裹体除去再用化学药品进行清理。激光处理过的钻石,会在钻石表面留下永久性的激光孔眼,从亭部观察可见激光孔道。
(2)玻璃充填:充填钻石常具闪光效应,暗域照明下常见的橙黄、紫红、粉色,其次为粉橙色闪光,而亮域照明下可见蓝绿、绿色、绿**、**闪光,同一裂隙的不同部位可表现出不同的闪光颜色,但总体比较单一。而未经填充的裂隙呈现七彩的光谱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