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第1张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蝉蜕的功效是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蝉蜕的作用是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风疹瘙痒,惊痫抽搐,蝉蜕用药禁忌是孕妇慎服蝉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蝉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功效作用

 1、蝉蜕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10克,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2、蝉蜕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3、蝉蜕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10克,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4、蝉蜕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者,可与石决明、赤芍药、白蒺藜等相伍,以疏风清热。

 5、蝉蜕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6、蝉蜕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药性论》

 7、蝉蜕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75克,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75克,淡豆豉20克,瓜娄壳10克,牛蒡子75克。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8、蝉蜕治麻疹初期,透发不畅者,可与葛根、牛蒡子、薄荷、柽柳等配伍。

 9、蝉蜕治温病初起,发热咳嗽者,可与薄荷、前胡、牛蒡子等配伍。

 10、蝉蜕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11、蝉蜕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12、蝉蜕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本草衍义》

 13、蝉蜕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5克,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14、蝉蜕治小儿阴肿:蝉蜕25克,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15、蝉蜕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50克,陈皮、甘草(炙)各25克。共为细末。每服25克,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16、治外感所袭之音哑:净蝉蜕(去足、土)10克 滑石50克 麦冬20克 胖大海五个 桑叶、薄荷叶各10克水壶泡之代茶饮一日音响二日音清 三日全愈(《衷中参西录》)

 17、蝉蜕治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18、蝉蜕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瘤,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纲目》

 19、蝉蜕治肺气喘促 倚息不得卧并治鼻合鼻句嗽:蝉蜕(去土、头、足、翅 炒)、杏仁、马兜铃各150克人言(明矾煅)30克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 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 葱茶汤送下服后忌热物半日(《古今医统》定喘丹)

 20、蝉蜕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25克,人参(去芦)25克,黄芩05克,茯神05克,升麻05克,以上细末;牛黄05克(另研),天竺黄5克(研),牡蛎05克(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21、蝉蜕治风头旋脑转:蝉壳100克微炒 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 以温酒调下5克(《圣惠方》蝉壳散)

 22、蝉蜕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23、蝉蜕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24、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25、蝉蜕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50克。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26、蝉蜕治聤耳出脓:蝉蜕25克(烧存性),麝香25克(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27、蝉蜕治皮肤风疹痛瘙痒者,可与防风、白鲜皮等配伍。

 28、蝉蜕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29、蝉蜕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5克,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30、蝉蜕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31、蝉蜕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32、蝉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别录》

 33、蝉蜕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34、蝉蜕治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5克,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35、蝉蜕治温病表里俱觉发热 脉洪而兼浮者:薄荷叶15克 蝉蜕10克(去足、土) 生石膏50克(捣细)甘草75克煎服(《衷中参西录》凉解汤)

 36、蝉蜕治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50克,共研为末,每服10克,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37、蝉蜕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5克,牛蒡子15克,甘草5克,桔梗75克。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食用方法

 蝉蜕粥

 材料:粳米50克、蝉蜕5克

 做法:

 1、将蝉蜕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研为细末。

 2、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500毫升,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服1-2次,稍温食用。

 功效:清风散热,宣肺止痉。适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咳嗽声嘶、麻疹透发不畅、小儿惊痫、目赤、夜啼等症。

 蝉蜕绿茶粥

 材料:绿茶10克,蝉蜕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绿茶、蝉蜕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玉米熟后调入冰糖,再稍煮为稀 粥,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服食。

 功效:具有疏风清热、利咽开音的功效。适用于风热喉痹失音,急慢性咽炎。

 禁忌:孕妇慎服。

 蝉蜕糯米酒

 组成:蝉蜕3g 糯米酒50ml

 制法:先将蝉蜕研成细末,后将糯米酒加清水250ml,在锅内煮沸,取碗装好水酒,再加蝉蜕粉搅匀。

 用法:适量温服,小儿酌减。

 主治:荨麻疹。中医学称“痦瘤”、“瘾疹”。

 牛蒡蝉蜕酒

 配方:牛蒡根500克,蝉蜕90克,黄酒1500毫升。

 制法:将牛蒡报切碎与蝉蜕同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功效:散风宣肺、清热解毒、利咽散结、透疹。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喉痒、吐痰不利、麻疹、风疹、疮痈肿痛。

 禁忌:凡脾胃虚寒腹泻者忌用。

 麻黄蝉蜕汤

 组成:麻黄6g,蝉蜕9g,槐花6g,黄连3g,浮萍9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荨麻疹。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蝉蜕。

;

 夺命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远年日近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抓成疮。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夺命丹--《产育宝庆集》卷上

处方附子15克(炮,去皮、脐)

牡丹皮30克

干漆75克(捣碎,炒烟尽)

大黄末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酽醋200毫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主治产后胞衣不下,血上冲心,心痛胸闷,喘促头汗;或胎死腹中。

用法用量温酒下5~7丸。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夺命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吴茱萸(去枝、梗)620克

泽泻(去毛、土)60克。

制法将吴茱萸分为四份,用醋、酒、盐汤、童便分别浸一宿,焙乾,与泽泻共研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疼,以至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抓搔成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夺命丹--《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白僵蚕(炒,去丝、嘴)

寒水石(锻)

贯众

缩砂仁

紫河车

山豆根

干胭脂

马勃各30克

白茯苓(去皮)

乌贼鱼骨

磁石各15克

乌芋45克

南硼砂3克

象牙末3克

甘草30克(炙)

飞罗面90克

金星凤尾草30克

麝香3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每丸重2克,蛤粉为衣。

功能主治主治缠喉风,急喉痹,牙关紧急,口不能开;重舌、木舌,单双乳蛾;误吞竹,木刺、鸡骨、鱼刺。

用法用量每次1丸,将药放半盏冷水内滚动,至泡沫起为止,细呷药水,不吃药末。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夺命丹--《医方类聚》卷二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白矾 滑石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丸。

功能主治主治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放置 内。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引《施圆端效方)

夺命丹--《伤科补要》卷三

处方归尾90克

桃仁90克

血竭15克

地鳖虫45克

儿茶15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自然铜60克

红花15克

大黄90克

朱砂15克

骨碎补30克(去毛)

麝香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黄明胶烊化为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主治重伤险证,脏腑蓄瘀。现用于头部外伤所致的昏迷及骨折等早期重伤。

用法用量每服1丸,陈酒磨开冲服,每日三至四次。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夺命丹--《惠直堂方》卷一

处方番木鳖(瓷片刮去毛,真麻油煎枯)1两,川山甲(土炒)1两,甘草1两,朱砂1钱。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伤寒、伤风、寒湿头痛发热;偏正头风;咳嗽痰火;火眼虚劳;胸膈饱胀,翻胃膈食;绞肠痧;瘫痪,半身不遂,痰迷心窍,痈疽发背对口,湿痰流注;杨梅、鱼口、疔疮,虎蛇伤;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分为3份各安开,1份用朱砂为衣,1份用雄黄为衣,1份不用衣,俱每服5分。不用衣者,咳嗽淡火,火眼虚劳,绞肠痧,冷茶送下;小儿急慢惊风,薄荷汤送下。朱砂衣者,胸膈饱胀,翻胃膈食,火酒送下;气膈,木香、火酒送下。雄黄衣者,伤寒、伤风、寒湿头痛发热,姜汤送下;偏正头风,川芎汤送下;痈疽发背对口,槐花1合炒黑,煎酒送下,杨梅、鱼口、疔疮、虎蛇伤、瘫痪、半身不遂、湿痰流注,白酒送下;痰迷心窍,竹沥、姜汤送下。

注意忌风并咸、酸物。

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夺命丹--《易简方》

处方南星(炮)1分,蟾酥1分(酒浸1宿),干蝎7枚(炒),白附子半分(炮),麝香1字(研),青黛半分(研)。

制法以粟米粥为丸,如绿豆大,以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急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荆芥、薄荷汤化下。

摘录《易简方》

夺命丹--《卫生总微》卷六

处方朱砂半钱(研,水飞),麝香(研)半钱,麒麟竭(研)半钱,牛黄(研)、龙脑(研)、没药(研)、熊胆(研)、粉霜1钱(研),青黛3钱(研),使君子10个(去壳,面裹煨熟,为末)。

制法上为细末,取井花水滴水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诸般惊风,天钓,暗风痫病,胎惊,发搐,上视,身直背强;及五疳肌瘦羸瘠,肚大脚细,发稀馋渴;便利脓血,水谷不化,洞泄下注;并温壮身热,口疮烦躁,叫啼。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薄荷自然汁半(虫见)壳许化开,入温汤半茶脚调匀服之。若诸疳泻利不止,或惊热涎盛,吊眼发搐者,以3丸化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六

夺命丹--《袖珍》卷三

处方紫河车半两,密陀僧半两,砂仁1钱,贯众1钱,僵蚕(直者)1钱,乌鱼骨1钱,茯苓1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一切肿毒,木舌、双乳蛾、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无根水浸2时,频饮。

摘录《袖珍》卷三

夺命丹--《幼幼新书》卷九引易忠信方

处方乳香(研)1分,琥珀(研)1分,天南星1分,防风1分,白僵蚕(洗,炒)1分,麝香肉(别研)1分,茯神1分,酸枣仁(去皮,炒)1两,远志(去心)1两,芸苔子(炒)半钱,蝉壳(洗净)4钱,全蝎(炒)半两,天麻(酒浸)8钱,白附子3钱,天浆子21个,蜈蚣2条(炙),木鳖子肉2钱(研)。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痫及一切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量大小加减1-2丸,金银薄荷汤磨化下。如急惊盛,加龙脑少许同磨;如慢惊,即加附子少许同磨化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九引易忠信方

夺命丹--《施圆端效方》引李信之方(见《医方类聚》卷七十五)

处方黄连3钱,井泉石3钱,寒水石(生)3钱,白矾(生)3钱,五倍子(去瓤)3钱,诃子(去核)3钱,铅白霜3钱,黄丹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危急咽喉,风热毒肿,闭塞涎壅,气不得通,水药不下,以致难救者;及白口疮、恶疮证。

用法用量每服1钱,冷酒调如稀糊,时时呷之,或干掺亦得。

摘录《施圆端效方》引李信之方(见《医方类聚》卷七十五)

夺命丹--《外科集腋》卷八

处方真川连3钱,麻黄(去节)3钱,黄柏6钱,黄芩6钱,大黄5钱。

制法上为末,用马兰根汁浸晒9次,取密竹1段,将药入内,火锻存性,研末。

功能主治小儿肺胀鼻瞬。

用法用量每服5分,石菖蒲、石斛、竹沥汤下。

摘录《外科集腋》卷八

夺命丹--《外科集腋》卷八

处方土鳖、归尾、大黄、红花、桃仁、自然铜、古文钱、乳香、没药、朱砂、儿茶骨碎补、血竭、雄黄、黄麻根灰、麝。

功能主治跌打重伤,危在顷刻者。

摘录《外科集腋》卷八

夺命丹--《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大附子(炮,去皮)5钱,丹皮1两,大黄末1两。

制法上为末,将大黄末醋熬成膏,每两作8丸。

功能主治血入胞衣,胀满不下。

用法用量姜汁和酒磨下。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夺命丹--《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西牛黄1钱,青黛1钱,甘草1钱,郁金2钱,明天麻2钱,白僵蚕2钱,白附子2钱,全蝎(去头足)2钱,茯神2钱,蝉蜕(去头足)2钱,陈胆星2钱,钩籐钩5分,桔梗5分,朱砂5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金箔30张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风搐痰气,急慢二惊。

用法用量每服1丸,金银花煎汤调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夺命丹--《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别名辟厉夺命丹

处方蛇退,蚕故子(烧灰不存性),发灰1钱,乳香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临产未产时,目翻口噤,面黑唇青,口中吐沫,命在须臾。

用法用量辟厉夺命丹(《易简方便》卷六)。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夺命丹--《玉案》卷五

处方丹皮、官桂、赤芍、桃仁、芒消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4钱,滚酒送下。

摘录《玉案》卷五

<

学名叫蝉蜕

蝉蜕 拼音: chántuì 意思: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蜕下的壳 英文名 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慎服。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 气味: 咸、甘、寒、无毒。 备注 蝉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编辑本段药性论述

异名

蜩甲(《庄子》),蝉壳、伏蜟、枯蝉(《别录》),蜩蟟退皮(《本草拾遗》),蝉退壳(《圣惠方》),金牛儿(《卫生易简方》),蝉退(《眼科龙木论》),蝉衣(《临证指南》),催米虫壳(《贵州民间方药集》),唧唧猴皮、唧唧皮(《山东中药》),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中药志》)。

特征

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编辑本段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纲目》:"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咸甘,寒,无毒。" ②《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凉。" ③《王楸药解》:"味辛,气平。" 归经入肺、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肝。"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

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蝉蜕过程

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 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选方 ①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一钱五分,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一钱五分,淡豆豉四钱,瓜娄壳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陈皮、甘草(炙)各半两。共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⑤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⑦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黄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细末;牛黄一分(另研),天竺黄一钱(研),牡蛎一分(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⑧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⑨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⑩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⑾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⑿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⒀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蝉蜕菊花茶

⒁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⒂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⒃治聤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⒄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⒅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⒆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⒇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10后孩子的玩具可以说是很多很多,每一个有宝宝的家庭最不缺的就是孩子的玩具,最多的也是孩子的玩具。

家长带孩子逛街,孩子看见好玩的玩具就会哭着闹着买,有时家长往往束手无策,咬咬牙就给孩子买了。

买的玩具多了孩子喜新厌旧的程度就提高了,家长刚买回来一个玩具,孩子没玩几分钟就不喜欢玩了。

久而久之玩具越来越多,扔了可惜,不扔孩子不玩还占用空间。

放学后,几个朋友一起在路边上捡来一些大小相同的5个石子,蹲在路边玩。

用手把一个石子抛上天,再迅速的用手把地上的剩下的4个石子和扔的石子一块接到手里就算成功,简单的5个石头能让孩子们在那玩一整天。

渐渐的石子路变成了马路,家长也不让孩子玩这个比较危险的游戏,所以玩抓石子这个游戏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少了。

弹珠在80后90后的男孩子中,可以说是每个人都玩过的一种游戏,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打高尔夫球了。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还是泥土地,孩子们在泥地上挖一个弹珠一样大小的洞,然后几人对决看谁的弹珠能够先进去洞谁就赢了。

可以说那个时候,弹珠是男孩子最宝贵的一样东西,只要赢了别人的弹珠可以高兴一整天。

书包里口袋里全是弹珠,碰碰作响,自豪感十足。

跳皮筋相对女孩子玩的比较多,两个人用腿把绳子固定住,一个人在上面跳。

记得每次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就跟着班里的几个女生冲向操场,选个好位置开始跳皮筋,一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才冲向教室。

踢毽子就比较有趣了,现在在广场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踢毽子来健身。

不过那个时候的毽子都是自己手作的。

把用完的牙膏头部剪开,再找一些塑料袋撕成一条一条的,最后把塑料袋穿到牙膏孔里,用火柴烧成一团固定一下,这样简单的毽子就完成了。

几个女孩子在放学后一起踢毽子,也是玩的兴高采烈。

收集卡片应该是80后90后孩子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吧,为了收集卡片恨不得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拿来买方便面。

就为了集齐所有的卡片,去找老板换大奖。

不过到现在也没有集齐过,不知道是厂家做的虚假手段,还是一直运气不佳。

中药多用蝉脱(蝉壳),当然,也可参考用于蝉的。至于配合“什么药煲最好”,应视病情而定。

常用选方如下:

1、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75克,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75克,淡豆豉20克,瓜娄壳10克,牛蒡子75克。煎服。(《时病沦》辛凉解表法)

蝉蜕的(20张)

2、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50克,陈皮、甘草(炙)各25克。共为细末。每服25克,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3、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5克,牛蒡子15克,甘草5克,桔梗75克。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4、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分。每服10克,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5、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5克,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6、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50克。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7、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土,炒)25克,人参(去芦)25克,黄芩05克,茯神05克,升麻05克,以上细末;牛黄05克(另研),天竺黄5克(研),牡蛎05克(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8、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9、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10、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或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11、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12、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10克,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13、治内障:龙退(即蛇皮)、蝉退、凤凰退(鸟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纸)。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5克,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蝉蜕菊花茶

14、治疔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末,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或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15、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16、治聤耳出脓:蝉蜕25克(烧存性),麝香25克(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海上方》)

17、治小儿阴肿:蝉蜕25克,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18、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19、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5克,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20、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50克,共研为末,每服10克,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21、治温病表里俱觉发热 脉洪而兼浮者:薄荷叶15克 蝉蜕10克(去足、土) 生石膏50克(捣细)甘草75克.煎服.(《衷中参西录》凉解汤)

22、治风头旋脑转:蝉壳100克.微炒 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 以温酒调下5克.(《圣惠方》蝉壳散)

23、治肺气喘促 倚息不得卧并治鼻合鼻句嗽:蝉蜕(去土、头、足、翅 炒)、杏仁、马兜铃各150克人言(明矾煅)30克.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 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 葱茶汤送下.服后忌热物半日.(《古今医统》定喘丹)

24、治外感所袭之音哑:净蝉蜕(去足、土)10克 滑石50克 麦冬20克 胖大海五个 桑叶、薄荷叶各10克.水壶泡之代茶饮.一日音响二日音清 三日全愈.(《衷中参西录》)

参考资料:

昆虫的药用 我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昆虫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入药治病。

1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记录了22种昆虫药物,如石蜜、蜂子、蜜蜡、螵蛸、蚱蝉、白僵蚕、石蚕、蝼蛄、莹火等。

2陶宏景《名医别录》较《神农本草经》增加了白蜡虫、原蚕、土蜂、蜻蛉等9种昆虫药品。

3集大成者则是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它是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李时珍在书中共收药品1892种,比前人新增374种,其中昆虫类就占106种,谓之“虫部”。并将其分成卵生、化生、湿生类型,每种昆虫皆分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对每一味昆虫药物的名称由来,前人的各种观点、药性及主治功能等各方面予以详细论述。直至现代许多昆虫仍是中医治病疗疾的良药。

知了猴一般7月初到中旬都可以捕捉。因为各地的气候不同,出没的时间也不一样。白天听到微弱的蝉鸣声时就可以捕捉,要是声音很大是羽化完毕。

通常都在北方地区出现比较频繁,出洞的时间不好把握,但它们喜欢傍晚出没,晚上7~11点都有,尤其是下雨天,因为下雨之前气压的关系,在地底闷得慌,知了候喜欢出洞,但它们爬到树木树干或树枝的一定高度就羽化。

捕捉知了猴的技巧

1、知了候喜欢3~5年左右的树木挖洞,常居柳树下。

2、要是为了吃,捕捉时带一个盛有水的广口瓶,就可以防止继续羽化。

若虫(知了龟)在湿软的地下用锯齿般的一对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后即在地面上作短期运动,然后攀沿树干或棚架上准备蜕壳,次日早晨4~6时羽化为成蝉,可利用手电筒照明,夜晚在树下地面和树干上觅捉,或清晨在树上抓获羽化的嫩成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3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