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砂石和青石的地质

红砂石和青石的地质,第1张

您想问的是红砂石和青石的地质是什么吗?红砂石质地:比较坚硬,耐腐蚀;青石质地:石质坚硬,隔热

红砂岩石材的特点:质地比较坚硬,密度和强度都是逢场高的,仅此于钻石。并且具有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等。

青石质地细腻,色泽以青色、翠绿色为主,调和大方,纹路独特,极富天然美感,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重量轻,石质坚硬,隔热、不导电,光滑、润泽、无孔隙、不易风化、耐腐蚀、耐磨、耐酸、耐碱,无放射性,是天然的文化石和工艺观赏石。

钻石的准确由来至今仍是个谜。数亿年前钻石成形于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中,比天上的星星更为古老。Diamond这个字是从希腊文Adamas来的,意思是坚不可摧,不可战胜。钻石征服了世界,被世人顶礼膜拜,是铸造爱情的魔法。

钻石自发现以来,就关乎浪漫和传奇。希腊人认为钻石中的火彩是生生不息的爱情火焰。

在3000至4000年,钻石的魔力征服了国王,女王和大臣。自诞生以来,钻石就象征着财富、权力、爱情、精神和神奇的权力。古时候国王穿着胸前镶满钻石和珍宝的盔甲穿作。有人认为钻石是星星坠落时的留下来的碎片;也有人认为是天神的眼泪在地上的结晶物。钻石中蕴含众神神奇的力量,佩戴它能威力倍增,超出常人。由于这些信念,士兵们作战时会躲开国王和那些买得起钻石镶在胸前的人。

15世纪前,只有国王才能佩戴象征力量、勇气、不可战胜的钻石。数百年后,钻石拥有了独特的含义,那就是挚爱的礼物。有人说,爱神丘比特的爱情之箭的箭尖是钻石做成的,因此无坚不摧,具有了征服爱情的力量。

世界各地千百万人都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钻石,它的神奇魅力和美丽浪漫,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心去感受。钻石戒指作为订情信物,可以追溯到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送给法国勃艮第的玛利公主一枚钻戒,从此开启了赠送钻石订婚戒的传统。古埃及人发现左手中指直接通往心脏,所以将戒指套在中指上,代表相爱一生。

公元前800年在印度的冲积河床中发现了第一颗钻石,它源于哪座火山无从知晓。印度的冲积河床里蕴藏着大量的钻石,18世纪后供应量锐减,或许导致了巴西的勘钻热潮。巴西成为继印度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钻石产地。l866南非发现大量的钻石矿藏,引发全球的淘钻热。l954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又发现了大量钻石。目前加拿大西部成为最新的淘钻热。

历史上,人们通常在河流周围的砂石中开采钻石。1870年南非人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发现钻石,从此开始了向地底挖掘钻石的先河,促使当代先进的开采技术诞生,人们可在地表深处,甚至河流、海洋中开采钻石。

切割:

把钻石切成复杂的面,实际上是近代宝石工艺的一种做法。数百年来,未经切割的钻坯通常不用于佩戴,而是当作护身符的,也有将天然的八角钻石镶嵌在戒指上。约在l074,匈牙利女王的王冠上镶嵌的未经切割的原石,也许这是史上最早的珠宝首饰。13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皇室开始佩戴钻石饰品。十六世纪的英格兰的时尚潮人用钻戒在玻璃窗上刻画浪漫的誓言,他们称钻戒为“涂鸦环”。

史料记载,钻石抛光(用钻石粉)最早始于14世纪印度,当代也有资料表明始于威尼斯。最早钻石切割始于l550年安特卫普。当地技师很快成立钻石协会,安特卫普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钻石中心。

钻石路线和钻石中心:

印度钻石通过两条地中海路线达到威尼斯:南线途径亚丁,埃塞俄比亚和埃及,北线通过阿拉伯,波斯,亚美尼亚和土耳其。由于葡萄牙人发现直通印度的海路,促使安特卫普蓬勃发展成为钻石中心。安特卫普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便于从里斯本和威尼斯进口大量钻坯。

1585西班牙攻打安特卫普,众多钻石切割师迁移到阿姆斯特丹。荷兰公民自由的政策吸引了许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和波兰,逃避宗教迫害的钻石工匠(包括许多犹太人)。

16世纪后期,随着英国对当时世界产钻中心——印度兴趣日益浓厚,伦敦也继而成为重要的切割中心和世界主要毛坯钻石市场。

如今比利时、印度、以色列、中国、南非和美国成为世界著名的钻石切割中心。

公元前几千年就发现钻石。而在公元前400年前,印度就有人从事钻石生意。在当时的巴比伦、叙利亚、埃及及波斯湾一带钻石贸易非常频繁,中国最早文字方面的记录,是孟子的道德经中有关钻石的记载。古代罗马一位著名哲学家曾在一篇名为“钻石之谷”的故事中讲述,亚历山大王在公元前350年,在印度战争中,曾想从深坑中取得钻石,当时深坑中有很多毒蛇把守着,喷出的毒气可将人毙命于数丈之外。于是亚历山大王令士兵用镜子反射阳光,把毒蛇烧死,然后把羊肉掷入深坑,钻石粘在羊肉上秃鹰吃后飞走,派人随后追踪,杀死秃鹰取出钻石。由此可见人类对钻石的兴趣已经很久远了。然而钻石业的真正发展史可划分为三个时代,一为印度钻矿时代;二为南非金伯利矿时代;三为非洲扎伊尔的伯里梅尔(Premier)钻矿时代。钻石最先在印度发现,其后印度钻矿枯竭,加之开采技术原始,不久便被南非金伯利钻矿取而代之。印度钻石矿中产出了一粒称为光明之山(Koh一i一Noor)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钻石,重191克拉,1304年发现于印度,后落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手中,将它磨成重10893克拉的钻石,镶在女王的皇冠上,这就是十分著名的女皇王冠上的钻石。比此更早的传说是印度一名奴隶在河床砂石里发现了一粒钻石,大约重136克拉,由于无处可藏,就将金刚石藏在自己割开的小腿里。后被人发现这一秘密后遭到杀害。随之又被带到英国卖了1000英磅,几年后,几度倒手售价增到13万英磅,继后这粒金刚石落入到一位法国贵族手中。印度自从发现第一粒钻石之后,陆续采出1200多万克拉钻石,但目前的年产量已减到几万克拉了。

1866年,南非发现第一个钻矿,三年后,人们发现了重83克拉称为“南非之星”的大钻,从而掀起一股史无前例的寻钻热潮,后来由于过分开采。再者钻矿区域面积小,很快就采空了,现留下一个大空洞,成为观光者的名胜地了。扎伊尔的伯里梅尔钻矿的光芒光彩夺目,把人们带进了钻石新的阶段。伯里梅尔钻矿的矿脉历史久远。每年从伯里梅尔升采出200多万克拉钻石。目前供应仍然充足,并可持续很长时间。该矿所生产的钻石粒大而色泽光亮,举世无双的“库里南”(Cullinan)钻石,重达3106克拉,就是从该矿中发现的。据称发现的“库里南”钻石,仅是原钻石晶体的1/3,另外的2/3尚未发现。1954年发现的尼阿科斯钻(Niarchos)重4265克拉,也是在此矿区中采出的,过去60多年,伯里梅尔钻石矿区已生产出300多粒重逾100克拉的钻石,占全球400克拉以上的钻石产量的25%。

过去人们不会琢磨钻石,只能用钻石原石作为饰品,金刚石晶体真正成为钻石,变为首饰的时代,大约在1450年。当时琢磨钻石只有17个面,1558年--1603年当政的英国女王佩戴的钻石戒,只是一个八面体钻石晶体,磨掉了一个顶尖作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国的波兰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设计出58个翻面的钻石切割工艺,至今仍在采用,这个切工是根据钻石的折光率系数等因素而精确计算出来的,不能任意改变,否则磨出的钻石将无光彩或漏光。

人类开采利用钻石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但自古以来大于20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颇为罕见。而大于100克拉的钻石被视着国宝。据称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大于100克拉的特大金刚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于500克拉的有21粒,大于1000克拉的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尔伯里梅尔(Premier)发现的,该钻石取名“库里南”(Cullinan),重达3106克拉。长100mm,宽65mm,厚50mm。宝石界行家估计“库里南”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1907年,南非德兰士瓦地方政府将这粒巨钻赠送给了英王爱德华七世。英王把加工这颗巨钻的工程交给了著名的荷兰阿舍尔公司,这家公司曾经加工过“高贵无比”等大钻。该公司接下工程后对这颗巨钻研究了几个月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出9颗大钻,98颗小钻,特意留下一块(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加工出来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库里南Ⅰ号”,也称为非洲之星,重达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钻。“库里南Ⅱ号”是一颗切角的长方钻,重3174克拉。“库里南Ⅲ号”为梨形钻,重95克拉,“库里南Ⅳ号”为方形钻,重64克拉,还有一棵心形钻重19克拉,两粒马眼钻,分别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后两粒分别为长方钻(重68克拉),和橄榄球形钻(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钻石镶在英国王冠之上,这顶王冠现珍藏在伦敦韦克菲尔德塔的英王室宝库之中

  金刚杵(chǔ),梵名 Vajra 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又叫做宝杵、降魔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真言行者亦常携行,盖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大藏密要》说,金刚杵是菩提心义,能“断坏二边契于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金刚杵有金、银、铜、铁、石、水晶、檀木、骨头等多种质料,长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二股、三股、四股、五股、九股等刃头,人形杵羯磨金刚、塔杵、宝杵等,而以独股、三股、五股最为常见,分别象征独一法界、三密三身、五智五佛等。独股杵、三股杵、五股杵、宝杵、塔杵合称‘五种杵’。其中,独股杵为最古之形式,其锋颇长,为密迹金刚力士所持。此外,千手观音四十手中之金刚杵手,及金刚藏王菩萨一百零八臂中之一手,亦持独股杵。于五种金刚杵中,以独股杵与莲华部相应,置于坛城之西方,其独锋象征独一法界。三股杵与羯磨部相应,置于大坛之北方。通常称‘瓦支拉’者,一般系指三股杵。五股杵又称五智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明、五股金刚,其五峰系表五智五佛,其中一锋象征佛之实智,其余四锋则为四佛权智之标帜。

  词意

  金刚杵一词,原本是帝释的一种电光的称呼。不过,平常都用于称谓他所用的武器。同时对于诸神力士所持用的一种器仗,也称作金刚杵。在后来的密教中,采取它寓有“摧毁敌者”的间意义,遂把诸尊圣神所执持的某些器仗,都称呼为金刚杵了。从而更把它转变为修法用的道具。

  起源

  金刚杵源自密宗的杂密,金刚杵在早期杂密里是催化符咒力量用的,是代替密宗的内容极为庞杂,汉传佛教分为三部,杂密、胎藏界、金刚界。杂密部多为仪轨、咒语,讲究神通与法术是密宗最早的雏形保留了密宗所有法术和奥义。杂密,意思为不纯或不系统的密法。开元年间,开元三大士译出胎藏界与金刚界密续之后,这两部密续被称为纯密。相对于纯密,在它们之前译出的密教经典与咒语,法术,都被称为杂密。

  种类

  宝杵、塔杵、金刚杵、鬼面杵、云形杵; 《微妙曼荼罗经》另举金刚智慧菩萨金刚杵、宝部金刚杵、莲华部金刚杵、羯磨金刚杵、如来最上金刚杵、忿怒金刚杵、微妙心金刚杵等。

  金刚杵与金刚橛的区别

  金刚橛和金刚杵同为古代印度的武器,后被佛教密宗引用为修法法器。但金刚橛和金刚杵的用途不同:

  首先,金刚橛是密教修法时于坛四隅所立之橛,用以结界,使道场之地坚固如金刚,诸障不能侵入。

  而金刚杵,在密教中则象征摧灭烦恼的菩提心,是诸尊之持物或修法的道具,于曼荼罗海会的金刚部诸尊都执持金刚杵。真言行者也常常携行,因为此杵象征如来金刚的智用,能破除愚痴妄想的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金刚杵,梵文वज्र(vájra),音译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左武右我)耽啰、伐阇啰。又叫做宝杵、降魔杵、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固若金刚 (即钻石),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也成佛教术语"金刚"的象征。[1]

  质料

  关于“杵”的质料,据陀罗尼集经第二说:金刚杵的材料,是用“金、银、赤铜、镔铁、锡”等五色金属合和而成。另据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说:由于所修之法不同,而其所用的材料也有“金、银、熟铜、砂石,以金银铜混合、铁、失利般尼木、毗噜婆木、佉他啰木、摩度迦木、阿设多木、害人木、人骨、水晶、苦练木、龙木、毗梨勒木、天木、泥、迦谈木、遏迦木、无尤木、阿没罗木、遏顺那木、柳木、白檀木、柴檀木”等等的差别。

  量度

  《苏婆呼童子经》中说,金刚杵大小有长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形状有独股、二股、三股、四股、五股、九股、人形杵、羯磨金刚、塔杵、宝杵等。 金刚杵杵的量度,据密部的典籍说:有“长八指者、长十指者、长十二指者、长十六指者”,其最长者“长二十指”。

  样式

  金刚杵的样式:最初的“金刚杵”,其尖端颇为锐利。后来成为道具,其形状乃有变化。——据慈氏菩萨略修愈哦念诵法卷下说:有“五股、四股、三股、二股、独股”等不同形式的“金刚杵”。另据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荼罗经第五、列有“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等各种“金刚杵”;以及“如来最上金刚杵、忿怒金刚杵、微妙心金刚杵”等等的名目。并有“独股、三股、五股、九股、四面十二股”等“金刚杵”的说明。

  形状

  “金刚杵”的杵形,其中也含有许多的特殊意义。据密的部典籍说:一钴(股)标示“独一法界——一真法界”。三钴表显“身、口、意”三密平等。五钴表示“五智五佛”。——五钴的中间一钴,表示佛之“实智”;外围四钴,表示佛之“权智”。而外围四钴向内弯曲,表示“ 权智”必归“实智”之义。“杵”的上下两端,钴状相同,表示佛界、众生界同具五智之义。另有一说:中股表“法界体性智”,乃大日如来所自证,真直本地,不假方便。外围四股内曲,表四智四佛受大日如来本地自证之智方便加持,而起教化。上下两端同状,表生、佛同具五智。中段“柄把”铸出四层八叶:表四波罗蜜及十六大菩萨、八供四摄之三十七尊。四角四珠表四方四佛,中隐一珠表大日如来。八叶腰部,束以二绳;表以“定、慧”二法,而庄严之。又:四股外端各各有爪,象征狮子头状;其数为八,表示“转八识成四智之心品”。掌握此杵,则等于是安住于佛之金刚智德了。

  用法

  1、成就事物,用五股杵。

  2、加持神用,用三股杵。

  3、行道念诵,用独股杵。

  4、修“佛部、莲华部”法,用独股杵。

  5、修金刚部法,用五股杵。

  6、修大威德明王法,用九股杵。

  供养方法

  每月十五、十八日将放在俱攞钵,过滤溶化后的御守塩擦洗心诚则会在俱攞钵上出现树根桩一样生长出来的痕迹。如需祈福则用御守宣写上愿望焚化在苏摩钵内。

  在显教的意义

  如来护法神“密迹力士”手中的武器:“密迹力士”手持金刚杵护持于如来左右。

  智慧的象征:显教不以金刚杵为法器,故无实品金刚杵。乃取金刚杵的坚固来譬喻“大智慧”,以此“大智慧”舂破牢固难破的*欲山。或坏破众生无量无边的苦。乃至于摧灭一切外道邪论。

  在密教的意义

  在密教中,金刚杵象征摧灭烦恼之菩提心,为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于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金刚杵象征如来金刚之智慧大用,能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碍。

  

钻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几乎完全由单一碳原子组成,矿物名称为金刚石。钻石与常见的石墨的物质成分完全一致,均由纯碳元素构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不同的晶体结构。由于晶体结构的不同,钻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天壤之别。其中又以硬度的差别最大,钻石的硬度在所知的所有物质中最高,摩氏硬度为10,恰恰相反,石墨的硬度几乎最小,摩氏硬度甚至小于1;另外无色钻石是电的绝缘体,而石墨是电的良导体,常用于制作电极。

碳的原子序数为6,有2个电子层,其中内层的第一电子层由2个电子构成,外层由4个电子构成。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原子的第一层可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可容纳8个电子。当原子的外电子层填满时,原子的化学性质呈惰性,例如惰性气体氖等;当原子的外电子层未填满时,原子的化学性质活泼。碳原子内层的第一电子层为稳定的电子层,外层的第二电子层由于没有填满8个电子,为不稳定电子层,因而碳原子化学性质活泼。碳原子外层的4个电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外层的电子发生作用而产生价键结合,非常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发生燃烧。另外,由于外层自由电子的存在,碳也是电的良好导体。

在钻石的结晶过程中,碳原子外层的4个自由电子与周围的碳原子的外层自由电子产生共价键结合,每一碳原子可与周围4个碳原子结合,形成立方晶体结构,如图1-2所示。当1个碳原子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结合时,每一碳原子都与另外1个碳原子各贡献1个外层电子组成1个共价键。在钻石晶体中,每一个碳原子都有4个共价键和8个共价电子,从而使每一碳原子都形成一个稳定的原子结构。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共享的共价键电子对产生极强的结合,使相邻的碳原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钻石晶体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154Å(1 Å=10-10m),碳原子之间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紧密的立方结构,因此,钻石的晶体结构是所有已知晶体中最坚固的。最坚固的钻石晶体结构必然导致最高的硬度。

图1-2 钻石的晶体结构

钻石晶体中每一个碳原子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结合,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154Å,碳原子之间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紧密的立方结构

石墨晶体结构与钻石的立方结构不同,每一碳原子与周围在同一晶体面上的3个碳原子结合。每一碳原子都剩余1个外层电子,使每一碳原子都没有达到稳定状态。在石墨晶体的层与层之间没有价键连接,为十分不稳定结构,所以其硬度极低;另外,碳原子晶体层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很小,因此,石墨是一种非常好的润滑填充剂。

在钻石结晶过程中,晶体沿特定晶面生长。最常见的钻石晶形是八面体。钻石八面体的8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其他的晶形有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三八面体和聚形等。图1-3所示为天然钻石的天然晶形和利用相似晶形、颜色的天然钻石晶体所加工出的彩色钻石。

图1-3 天然钻石的晶形和利用相似晶形、颜色的天然钻石晶体所加工出的彩色钻石(Robert Weldon/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图1-3中后排左起第五颗**天然钻石晶体是晶形和晶面都非常好的典型八面体;后排左起第四颗**天然钻石晶体也是八面体,但晶面受到磨损变得圆滑而不平整,晶面交角也失去棱角变成不规则圆弧形;后排最右边两颗绿色天然钻石晶体都呈立方体;后排左起第三颗**天然钻石的晶形为典型经磨损的三八面体;后排最左边两颗天然钻石晶体都是不规则形状,由最左边的那颗形状不规则的天然钻石晶体可以切割出紫红或粉红紫红色的刻面彩色钻石,十分难得。形状不规则的天然钻石晶体都是由于外力的破坏,通常是在冲刷过程中钻石之间的摩擦和钻石与砂石之间的摩擦,以及开采过程中的撞击造成的。

因为彩色钻石价格昂贵,而且价格与切工和净度关系不大,切割彩色钻石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获得最大重量。刻面彩色钻石的形状要与原天然晶体形状尽量相似以获得最大重量。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彩色钻石的形状都是不规则的花形切工,很少见到理想亮圆形切工的彩色钻石。1997年在日内瓦以805000美元拍卖成交的一颗175ct的紫红红色钻石的形状与原晶体形状相似,主要的加工是将原晶体的自然面抛光。

钻石晶体也可能呈双晶或是多晶。图1-4是一颗晶形十分完整的天然双晶钻石晶体,主要晶体呈典型的八面体,在顶部又生长出一个小八面体。这一双晶钻石晶体的颜色为灰色,是由在钻石晶体中含有许多微小的石墨晶体或未结晶的炭黑造成的。由于石墨或炭黑呈黑色,几乎完全吸收可见光,即使很低的含量也会使得钻石变为灰色,甚至是黑色。天然灰色和黑色钻石原石一般用于工业用途。这颗灰色天然双晶钻石晶体来自钻石次生矿,经冲刷和磨损,晶面和棱角都呈圆滑状。

图1-5是另外一种天然双晶钻石晶体,由两个立方体互相嵌入构成穿插双晶(Pene—tration twin)。这颗天然双晶钻石晶体的颜色为**,如果精心加工以增强饱和度,它可能成为一颗彩**钻石。这颗**天然双晶钻石晶体的晶面和棱角都为圆滑状,也来自钻石次生矿。

图1-4 由两个八面体构成的天然双晶钻石晶体

(刘严摄影/刘严收藏)

图1-5 由两个立方体构成的天然穿插双晶

(刘严摄影/刘严收藏)

砂石开采的增值税在税务局缴。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一方面,砂矿开采是一组利用水将有价值的矿物或矿石从周围沉积物中分离出来的采矿方法,它可以用来回收铂、锡和钻石,但最常见的是黄金,19世纪中期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期间,淘金者使用了一种非常粗糙的砂矿开采方式,从那时起,技术的进步使得处理的材料量更大,现代采矿方法包括疏浚和冲水。

除此之外,砂矿开采通常用于回收黄金,砂矿开采是以开采这些材料的矿床命名的,砂矿是指重矿物的集中,这些重矿物是指当矿物被天气或洪水冲刷而下斜坡流入溪流时形成的,由于溪流的水流不足以使其进一步移动,矿物沉淀在一个地方,砂矿通常出现在溪流、海滩和流水留下的砾石中。

你知道吗?我们生活中见到的钻石、玻璃刀头上镶的金刚石、铅笔芯、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以及石墨烯材料,其实都是同一种元素构成的!有的读者一定会很诧异:“弄啥咧? 接着忽悠……” 其实,在我们的化学课本中,就有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 》的内容,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道理。透明的金刚石和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主角,就是有着 “宝石之王” 光环的钻石,它不仅坚硬无比、熠熠生辉,而且还拥有缤纷的色彩。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钻石的独特与神秘吧!

组成单一、硬度称霸

钻石,矿物名称为金刚石,也因其硬度被人戏称为“金刚钻”,是已知的宝石矿物中唯一由单质碳元素组成的晶体,具有硬度大、耐高温、不导电、不怕强酸和强碱腐蚀、化学性质稳定等特征。钻石是人们已知的最为坚硬的宝石,故有 “宝石之王” 的美誉。

钻石的矿物晶体

其实,组成单一的矿物还有很多,比如钻石还有一个“同族兄弟”——石墨,也就是我们平时最为熟悉的制作铅笔芯的材料。

石墨也是由单一的碳元素组成的矿物,但是石墨的硬度却远远低于钻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跟矿物学上一种被称作同质多像的现象有关,即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等)下,形成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这些不同结构的晶体,就被互称为该成分的同质多像变体。

钻石和石墨就是碳(C)的两种同质多像变体,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晶体结构。钻石中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接,形成立方面心格子的晶体结构;而石墨则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不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这二者在硬度方面的天差地别。

坚硬无比、如何切磨

既然钻石如此坚硬,那么光华璀璨的钻石成品是怎么被切磨出来的呢?难道还有比钻石更为坚硬的矿物吗?答案就是:用钻石自己切磨自己。

自然界中,有些宝石的硬度依据刻划方向的不同而不同,在矿物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差异硬度,其形成原因是矿物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和异向性,导致了矿物硬度的对称性和异向性。

简单来说,就是在钻石的晶体结构中,碳原子质点的排列方式和间距在互相平行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不相平行的方向上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当沿着不同方向进行刻划时,晶体的硬度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钻石是已知最硬的矿物,它的切磨和抛光就是利用了其自身差异硬度的性质,即用一颗钻石较硬的方向去切磨另外一颗钻石较软的方向,以此来将每一颗钻石原石切磨成璀璨的刻面成品。

璀璨火彩、来自何处

人们经常用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光芒四射来形容钻石。可是,钻石明明是无色的,为何可以看到浮动的光彩呢? 其实,这些光彩都是钻石的火彩。

钻石璀璨的火彩

火彩,是指当白光照射到透明刻面宝石上时,因色散而使宝石呈现光谱色闪烁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色散呢?色散,就是一种复色光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物理光学现象,日常大家最为常见的色散现象,就是雨后彩虹。钻石因具有很高的色散值,因此,当它被切磨成刻面琢型后,会发出明亮璀璨的火彩。

欣赏钻石的火彩,要从钻石的上表面(台面)往底部观察, 用灯光或阳光照明,顺着光线的方向,同时用手缓缓地转动钻石(注意不是翻转,而是始终将台面向上对着光源转动)。 一般切工较好的钻石,都可以看到美丽的火彩。

色彩缤纷、毫不单调

如果你认为钻石全部都是无色透明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钻石的世界缤纷多彩,我们常见的无色钻石,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彩钻构成了钻石另一个独特的世界, 比起无色钻石, 颜色夺目的彩钻常常会令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彩钻是指自然界中产出的带有色调的钻石,其颜色鲜艳, 品类繁多, 极其稀有。彩钻的种类繁多,有红色、粉红色、橙色、**、绿色、蓝色、红紫色、紫色、棕色和黑色等。

彩钻颜色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微量元素氮(N)、硼(B)、氢(H)原子进入钻石的晶体结构之中而产生的颜色;二是由于晶体的塑性变形而使钻石产生位错、缺陷等情况, 因此它们对某的些光能吸收,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彩钻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 出产10万颗优质无色的钻石才有可能得到一颗罕见的彩钻, 可以说是产量极其稀少。在彩钻中,尤以红色钻石和绿色钻石最为罕见,而**钻石和棕色钻石则相对常见。

骨灰也可以变钻石,这是真的吗?

钻石不仅可以天然形成和产出,还能人工合成,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骨灰合成钻石技术,尤为令人瞩目。

骨灰钻石最早由俄罗斯和美国发明,是一种高科技人工合成钻石,是利用逝者身体中的碳(通常以骨灰为样本)所培育的“实验室合成钻石”。此种钻石合成技术,能满足那些觉得“墓地和骨灰盒过于呆板”的人对亲人的思念,这种“钻石”制成的“首饰”,可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深埋地下,如何重见天日?

钻石形成于数十亿年前的地幔之中,蕴藏于地底深处。埋藏如此之深的钻石晶体要破土而出、 重见天日,主要得益于火山喷发,熔岩流将含有钻石的岩浆带至地球的近地表,并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形成钻石原生矿;或是在地表经过长途迁徙,沉淀于河流砂土之中,形成次生矿(砂矿)。

全世界钻石的主要产出国有南非、加拿大、博茨瓦纳、澳大利亚、安哥拉、巴西、俄罗斯等。 钻石经过人工的开采才得以被利用,但是其开采的过程往往也是十分漫长和艰难,需要矿工深入地下或在砂矿的水域不断淘洗砂石而得。

度量单位也与众不同

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经常用到毫克(mg)、克(g)、千克(kg)等重量单位,但是钻石却有特殊的重量单位,叫作克拉,英文为carat,通常缩写成ct,也称作卡。

“克拉” 一词来源于地中海沿岸所产的一种洋槐树的名字,由于这种树的干果重量非常一致,每粒平均02克,误差很小,因此曾被当成宝石的重量单位。

后来,世界各国统一将克拉单位标准化,即1克拉=02克。钻石还有一个独有的百分制度量单位,叫作分,英文为point,通常缩写成pt,1克拉=100分。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的30分钻石、50分钻石的说法,其实指的就是重量为03克拉、05克拉的钻石。

钻石与生俱来的魅力,使之闪烁着太多神秘的色彩。它正用自己无言的美,向我们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奇妙。

(作者: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6年8月刊《揭开钻石的神秘面纱》一文作者, 王欢)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知识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

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碳12),碳12是原子类型,当然金刚石是由很多的碳12构成,一般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诸如SiO2、MgO、CaO、FeO,Fe2O3、TiO2等杂质。“绝对的”

钻石可以说

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为0044。均质体。热导率为035卡/厘米·秒·度。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矿物,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怕重击,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一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

立方厘米。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钻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和碱,酸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可以用来做玻璃刀的刀头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46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