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两等于多少克?

唐代一两等于多少克?,第1张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斤为220克~222克)。针对“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

文献记载

《旧唐书·志第二十八·食货上》记载:“凡权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升为大升,三斗为大斗,十大斗为斛。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调钟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余公私用大升大两。又山东诸州,以一尺二寸为大尺,人间行用之。其量制,公私又不用龠,合内之分,则有抄撮之细。”这段文字明确指出了中药汤药采用的度量衡“两”是小两,而小两为大两的三分之一。

出土文物考证

笔者近日有幸参观了陕西省博物馆,亲眼目睹了博物馆内存放的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一批唐代金银器,其中饮食器有碗、盘、碟等130件,许多金银器上都用墨书标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如有一银碗高76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92厘米,该碗碗底内有墨书“十一两一分强”6字。这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银器的方法,也为测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条件。经测定,唐代每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这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唐大斤(16两)最精确的测定数据。综上所述,由出土文物可知,唐代一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又结合《旧唐书·志第二十八·食货上》的记载,中药汤药采用的度量衡“两”是小两,而小两为大两的三分之一,故唐代一两为14266克。

古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多少克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斤为220克~222克)。针对“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 文献记载 《旧唐书·志第二十八·食货上》记载:“凡权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升为大升,三斗为大斗,十大斗为斛。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调钟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余公私用大升大两。又山东诸州,以一尺二寸为大尺,人间行用之。其量制,公私又不用龠,合内之分,则有抄撮之细。”这段文字明确指出了中药汤药采用的度量衡“两”是小两,而小两为大两的三分之一。 出土文物考证 笔者近日有幸参观了陕西省博物馆,亲眼目睹了博物馆内存放的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一批唐代金银器,其中饮食器有碗、盘、碟等130件,许多金银器上都用墨书标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如有一银碗高76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92厘米,该碗碗底内有墨书“十一两一分强”6字。这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银器的方法,也为测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条件。经测定,唐代每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这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唐大斤(16两)最精确的测定数据。综上所述,由出土文物可知,唐代一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又结合《旧唐书·志第二十八·食货上》的记载,中药汤药采用的度量衡“两”是小两,而小两为大两的三分之一,故唐代一两为14266克。

一两等于多少克

一两等于五十克

1斤=10两=500克

1两=500÷10=50克

一两等于多少克?

1斤=500克=10克

1克=50克

一两等于多少克

一两等于50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1000克为1公斤。

两:即市两,中国市制的常用质量单位,10两为1斤。

单位换算:

1kg=1公斤=2畅

1斤=10两=500克

1公斤=1000克=1kg

一两是多少克

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是有纰漏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这是在中药当中作为例外的,目前普遍是1两=50克

一两等于几克?

10两=1斤=500克

所以 1两=50克

50克。各地不一样。黄金在台湾那边的司马称一两等于3125克,香港的一两等于375克, 像周大福之类的店是按香港为标准的。 即375克。黄金一两在中国大陆来说,就是一两黄金,因而黄金一两等于50克。 但是在周边国家及地区,不同的场所,黄金一两概念不同。那么,他们的黄金一两等于多少克呢?"黄金"香港市场买卖:十六分之一司马斤,即约378克。而在贵金属买卖中,使用“金衡两(taeltroy)”,却是一两为37429克。新加坡巴刹买卖:一两为113安士,等于十六分之一斤,即377994克。

(最多18字)

_卣棺柿希

1、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汉朝时的一两约是现在的15625克。

《汉书·食货志》记载: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千。

意思是说,朱提银的成色好,8汉两为1流,价值汉五铢钱1580枚,其他的银子8汉两,价值1000汉五铢钱。西汉1斤,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重量可知,一枚等于一斤,称量为247克到250克左右,汉代一斤为十六两,则1两=1543克或15625克。

资料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这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 石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 一刀圭 = 一钱匙= 15 克

一钱匙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你好!一两黄金的说法多是在影视剧中,解放前的一斤等于16两,这样的一两是3125克。计算方式如下:

1斤=500克=16两,1两=500克÷16=3125克,1两=10钱,1钱=3125÷10=3125克,1钱=10分,1分=3125÷10=03125克,1分=10厘,1厘=03125÷10=003125克。

一.黄金介绍:黄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的不同和提炼后含量的不同分为生金和熟金等。因为开采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其生产成本很高,而且数量又比多数金属稀少。黄金在工业领域也用途广泛,黄金化学性质稳定,延伸性好,是最好的导体之一,黄金还是投资中的避险首选产品。都造成黄金的价格十分昂贵。黄金存在于金矿石中,是天然形成的。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黄金矿石指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矿石,能经过选矿成为含金品位较高的金精矿或者说是金矿砂,金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因此黄金是不可以人造的。

二.1949年之前中华民国中央银行用作储备金的金条,即俗称的“大、小黄鱼”。5市两金条,即“大黄鱼”,重158克左右(3125 x 5),成色为9910,金条的图案雕刻的为孙中山头像,铸有“中央造币厂制”的字样,背面铸有金条重量、成色、编号、等字样。1市两金条,即“小黄鱼”,重31克左右,成色为9910。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唐朝有稳定的货币政策,所有的货币折合成钱来算:进制都是10。

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有金、银、铜三种都以十位进制。即是铜币一个称为一文,100个铜币为一钱,十为一两银子,十两为一金。而从这时开始,我国的衡法两以下不再以铢为计算单位(唐以前是用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是二十四进位),而是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为373克,即指开元通宝一枚钱的重量,十钱开元通宝等于一两。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提供一些唐朝的物价资料吧:

唐朝建立初期,一枚足值五铢钱重4克,每斗米合今7.8市斤,以唐前期最低粮价米斗两钱计,每克铜币可购米0.98市斤,每文通宝可购米3.9市斤。

这是盛唐时期的物价:

米一斗:约20文钱

白面一斗: 37文

生绢一匹: 470文 [最常用的布料]

火麻布一匹: 400文 [常见中高档麻布]

细绵绸一匹: 1880文 [高级绵织物]

粗棉布一匹: 440文

紫熟绵绫一匹: 2640文 [高级丝织品,可能为三品以上官员官服的原料]

丝割一匹: 1440文 [中等丝织品]

棉鞋一双: 27文

细鞋一双: 100文 [估计是丝绵鞋]

锄一个: 50文 [铁或钢制的农具]

镔铁横刀一口 石铰:2000文 [贵重的镔铁刀器]

梓霸刀子一镔剑:200文 [含镔铁甚少的刀器]

普通钢或铁质刀:75文左右

波斯公骆驼一只:15510文

突厥敦马一匹: 9400文

普通母马一匹: 4320文

细健牛一头: 4200文 [高等公牛]

次健牛一头: 3200文 [次等公牛]

中等酒: 约为150~300文一斗

在我国古代,白银自汉代已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到明代白银已货币化,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而黄金是宋太祖四年颁布了《伪黄金律》,黄金才自两汉以来,第一次被官方定为法定货币。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而黄金的开采量更小。因此,在我国古代一直是银贵金贱的局面。

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两银子?这个在各个朝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西汉,一两黄金只能换三两白银;在魏晋,一两黄金已能换十两白银;到了北宋,一两黄金可以换十三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黄金已经差不多能换三十两白银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古代,黄金的价值是逐步升高的。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在自然界中,黄金的储量比白银少得多,因此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多外国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回去,赚取两边的差价,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根据上面所说,金银的比价从西汉的1:3到魏晋的1:10,然后宋朝的1:13,最后清末的1:30左右。那么现在呢?

现在肯定不是这个价了,现在是金贵银贱。

2020年11月12号国内足金回收价格是393元,11月17号的现货黄金价格是39473元/克,国内金店的价格大概是500元/克。这里,我们按回收的价格取个整,按每克黄金400元算应该是可以的,现在的白银价格也就每克5元多一点,按5元算。现在的金银比价也就是1:80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两黄金可以换80两白银。

说到这里,我们下面可以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看一看古代的金属货币换算成今天的价值,看看是多少钱?

中国古代的金属货币无非就是金、银、铜三种。古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和我们现在兑换外汇一样,是随行就市,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金属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就算金属作为货币来说会存在溢价,但在理论上来说,出现货币溢价,那也就是通货膨胀了。所以我们抛开通货膨胀这些外界因素,单纯看其本身价值,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看看一两金子,或者一两银子现在到底是多少钱?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而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然各个朝代都略有出入,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而通常每枚铜钱的平均重量是5克左右。

按目前国内金、银、铜的价格,黄金是400元/克,白银是5元/克,黄铜是005元/克。

按古代的一两40克算,换算过来就是:1两黄金约值16000元左右,1两白银约值200元左右,1文铜钱约值025元,而一贯标准的1000铜钱也就是250元左右了。

当然,这只是金属本身的价值,而作为金属货币来说,如果要计算它们在如今的购买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在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物价都不是一样的。而现在网上也有很多的文章,讨论的就是古代的一两银子放在如今到底有多少购买力。看了一下,大概的区间也就在1000~1500元这个范围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30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