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钻石和玻璃的密度是多少啊?

水晶、钻石和玻璃的密度是多少啊?,第1张

1、水晶

水晶密度为265克/立方厘米。密度(比重SG):266(003,002)g/cm3。

这意味着一定体积水晶的重量,是相同体积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块状变种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无色水晶与无色长石因折射率和密度十分接近故较难区分。

主要方法是放大检查。长石有两组极完全解理,显微镜下可见两组解理相交而成的“娱蛤状”包裹体或细直的纹理,而水晶则无解理发育,仅有时可见断续不规则的裂理。

2、钻石

密度(g/mLat 25°C):35,矿物性脆,贝壳状或参差状断口,在不大的冲击力下会沿晶体解理面裂开,具有平行八面体的中等或完全解理,平行十二面体的不完全解理。矿物质纯,密度一般为3470-3560kg/m3。

3、玻璃

玻璃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但它不是晶体,是一种混合物,密度不确定,玻璃的密度计算为,(24~28)×10³。

扩展资料:

密度特性——

密度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因此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影响物质密度的主要物理量为压强和温度。 

在进行鉴定的时候,如果发现钻石的密度小于标准数值,那么这个钻石可能就是伪劣产品。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不能很好地确定钻石的密度,可以采用轻轻在钻石上刻画的方式来辨识,如果钢笔能够在钻石的表面画出一条连续的直线,那么这枚钻石多半不会是假的。

钻石密度相对于其他的珠宝饰品可以算是非常高的,但是钻石虽然坚硬,同样也具有很大的脆性,遭到硬物撞击也会很容易碎掉。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对钻石的保养,例如在搬运重物或是做一些粗活的时候尽可能把带有钻石的饰品摘下来,以免在平常的磕磕碰碰中产生划痕,平时要尽可能注意不要让钻石摔到地上。钻石密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保养仍然会使之黯然失色。

参考资料:

-密度表

参考资料:

-水晶

参考资料:

-钻石

众所周知,钻石以其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和坚硬无比的优秀品质被人们视作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品种,被誉为“宝石之王”。钻石怎么形成?钻石鉴别方法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钻石怎么形成以及鉴别方法,欢迎阅读。

钻石怎么形成

钻石一般是通过火山爆发形成的,被岩浆带到地球的表面。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同时也会把一些相关的矿物掳获到地球表面。这些将是用来寻找钻石的“指示性”的矿物,在同一土壤范围内,指示性矿物越多,找到钻石的机会就越大。

根据对所含包裹体的研究,钻石的形成温度为900-1300℃,压力为45-60×108Pa,相当于地球深处130-180km的深度。根据包裹体测年分析,•钻石的形成年代通常比携带它至地表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的年代要早得多,如南非金伯利钻石矿,金伯利岩形成于距今90-100Ma,而该矿床中的钻石却形成于3300 Ma前。世界各地的钻石矿均具有相同的特征,因此,可以认为钻石是在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于地幔深处,在后期火山活动中,被金伯利岩浆或钾镁煌斑岩岩浆捕获,被带至地表,并赋存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形成钻石原生矿。

原生矿经过风化剥蚀作用,钻石被带至河流或滨海环境沉积下来,则形成钻石的次生砂矿。到1871年为止,全球所有的钻石均发现于次生砂矿,至今次生砂矿仍是世界钻石的主要来源。第一个钻石原生矿于1870年发现于南非的金伯利城,以后相继在波札那、扎伊尔、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和中国等发现金伯利岩型或钾镁煌斑岩型原生钻石矿床。

钻石物理效能

中文名称:金刚石,钻石

英文名称:Diamond

莫氏硬度:10

化学成份:9998%的碳

物理效能:是天然矿物中的最高硬度,其脆性也相当高,用力碰撞仍会碎裂。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是公认的宝石之王。也就是说,钻石其实是一种密度相当高的碳结晶体。

常见外形:圆形、椭圆形、榄尖形、心形、梨形、方形、三角型及祖母绿形等。圆钻,是最常见的形状。

折射率:2417

色散值:0044较高

全内反射:临界角:245°

主要产地:钻石的主要产地是澳大利亚、波札那、加拿大、辛巴威、奈米比亚、南非、巴西、西伯利亚;目前世界主要的钻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时安特卫普,以色列特拉维夫,美国纽约,印度孟买,泰国曼谷。安特卫普有"世界钻石之都"的美誉,全世界钻石交易有一半左右在这里完成,“安特卫普切工”是完美切工的代名词。

钻石因为极其珍贵,因此它们的重量使用专用的单位 克拉 来表示的。1克拉等于02克。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钻石是一颗名叫 非洲之星的钻石,它镶嵌在英国女王的权杖上,重达5302克拉,合10604克。

钻石鉴别方法

 简易鉴别

钻石的简易鉴别方法:需要借助一个10-20倍放大镜作辅助并作数个简单的观测。

观察钻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状腰围就最适合用此方法,钻石因为比任何冒仿品坚硬,因此不会像冒仿品般出现细条状的纹路,钻石的腰围乃呈颗粒状外观。

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棱线往往会比钻石的感觉圆钝,而钻石的刻面棱线必是锐利的。

基于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棱线常常出现磨损的情况。

若钻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机会发现到钻石独有的『三角形生长纹』。

若钻石出现崩断口,外观通常皆为阶梯状,而冒仿品则会截然不同地呈弯弧或贝壳状。

 硬度检验

钻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质,没有什么东西可在钻石上划上痕迹,若能划上痕迹的则绝非钻石。

 导热试验

在待辩钻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时呼一口气,若是钻石则其表面凝聚的水雾应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雾蒸发得快,这是因为钻石具有高导热性的原因。

 观察方法

观察反射光

用放大镜可观察到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看生长点

在放大镜下观察,真品钻石的晶面上常有沟纹和三角形生长点,而赝品有三类:①加了氧化铝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误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学合成的蓝宝石和无色尖晶石仿制,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并有双折射现象,在放大镜下可见重影。

 铅笔鉴别

铅笔的化学成分是碳和钻石一样,只是物理结构不一样,所以很多人用铅笔去检测钻石的真伪,属于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在鉴定的时候,要先把钻石用水溼润,然后再用铅笔轻轻的刻划,在真钻石的晶面上,铅笔划过的地方,是不留痕迹的,而如果不是钻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会在表面上留下痕迹,一般情况下,用铅笔刻划来鉴别钻石的真假,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是较高的。硬度较高,折射好,但在转动时会反射较多的彩光,与真品在转动时只反射出微弱的黄、蓝色彩光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住在贵州的一名男子在山上去探险游玩的时候,经过附近一处溪水流下的岩层的时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其砸开不料有了意外的收获,仔细观看了旁边的石头后发现颜色跟附近的有些许的不同。他还发现了里面有种特别怪异的石头,也可能也是由于洞里的长期的封闭并且又与外界的隔绝,刚刚砸开的石头给人一种亮晶晶的感觉,看起来还非常的唯美。这名男子意识到这块石头的不一般立刻连忙就将其挖出。

根据这名男子的口述中我们得知了,这整个洞中都有这种奇怪的石头,而且就单单只是他挖出来的石头都有四百斤多。并且有的石头出洞的时候就连一点灰尘也没有,就像是非常罕见的玉石一般,让其看到的人都能爱不释手。

这名男子将石头搬回家以后,发到网上寻求答案,有网友认为这是一种水晶石,也有开玩笑的人说这是钻石。不过对这方面熟悉的人他们一眼就看出了这石头的真正面目,是一种叫方解石的晶簇。

这名男子了解到这些后立马就上报了当地的政府,政府来了之后对这个洞进行了封闭以及全方位的检查,专家的出结论是,其实是因为方解石与水晶相同,它也有晶簇。只是由于颜色和形状跟水晶酷似,常引起人们的误会!那么大家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你是想问这是不是钻石原石吧。

从解理面看不是钻石,似乎是尖晶石或长石种类。

如果你想自己确认,你可以测一下它的密度。

钻石的密度是352,与之硬度接近的,刚玉密度是4,莫桑石是322,这个密度差别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在密度上相近的有尖晶石,尖晶石有很多种,也有无色的,有密度很接近钻石的,但硬度就相差不少,只有8,金刚石的硬度是标准莫氏硬度10。

你可以拿它在钢玉砂轮上划几下,如果被划伤,硬度就低于9,不可能是钻石了。

钢玉砂轮在每多车床车间就有,那种白色的砂轮就是钢玉砂轮,硬度低于9的东西都可以被它划伤。

如果无法划伤,你就需要测试密度了,比竟折射率测定起来更麻烦。密度测试没有专业设备可以用水浸法,使用带刻度的试管装一定量的水,记下刻度,把石头放进去再记下刻度,相减就得到石头的体积了,请使用尽可能细的试管以得到尽量准确的体积值。然后乘以352,就是判断的标准,如果是这个数,就是钻石,大于它,基本就是刚玉类了,小于它,则很可能是莫桑石。

不过我估计你也不需要测密度了,刚玉砂轮应该就可以给你一个初步的答案了。

另外,如果是尖晶石,纯色的尖晶石也是很有价值的,虽然不能和钻石比,但也有收藏意义。如果是长石硞石类的则就没什么收藏价值了。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属三方晶系。晶体呈棱柱状并带六边形锥,柱面有横纹,紫水晶中常有角状色带。在自然界中,水晶常呈晶簇产出,造型美观。。

结晶完好的水晶,常有好的平行脊的人字形断口;在紫晶和热处理的黄晶中,多呈不平坦到薄片状破口。

水晶比重:256-266克/立方厘米。

这意味着一定体积水晶的重量,是相同体积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块状变种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水晶条痕:无色。

条痕,通常说的颜色,是人眼对一定波长的光线感觉的结果。

水晶透明度与透过它的光的质与量有关。透明标准为:光线透明过厚度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图像。如是底像不够清楚,仅见轮廓,那便中半透明。

水晶光泽:玻璃光泽。无论在抛光面上还是在破口都是如此。

光泽,指宝石表面对光线反射的一种光学性质。水晶既不像星光蓝宝石和星光宝石那样反射出绮丽的星光形条纹,又不像月光石那样发出淡蓝色波形光彩,更不像乘欧泊石那样闪烁着五颜六色。

观察水晶的光泽,可用手握着它,以灯光或窗户投进来的光线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亮度与光泽强弱有关。

水晶折射率:1544-1553,几乎不超出此范围。

折射率,是当光由空气中透入宝石晶体,并产生折射现象,其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值。

水晶重折射率:0009(最大),此值非常稳定。

水晶光性特征:一轴晶正光性。

水晶色散:0013。

色散是说宝石的折射率随照明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例如钻石对红光折射为2405;对绿光为2427;紫光为2449。

水晶熔点为1713摄氏度。其受热易碎的特性,是在实验时发现的。将水晶放在喷焰器的烈焰燃烤,除非有很好的保护,且慢慢冷却,否则晶体容易碎裂。这一脾性,古人已摸透。博物要览>提醒道:“凡用水晶器物,不可用热汤滚水注之,即粉裂如击破者。”

钻石zuànshí ,就是经过打磨的金刚石,又称金刚钻,矿物名称为金刚石。英文为Diamond,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

①通常指宝石级金刚石,尤指琢型宝石级金刚石,其实,钻石和金刚石在国外并无这种用词的区分,英文中均使用同一个词汇“diamond”,但国内则常把“金刚石”一词用于矿物学领域,钻石一词用于宝石学领域。但也不尽然,如“工业钻石”虽然不属于宝石学领域,只是人们已习惯于这样称呼,故在本词条中也采用之。

②宝石级钻石以无色透明为上品,但常见的多为略带微**调者。**调或褐色调愈深,品级也愈低。有一种无色透明中带一点蓝色的被称作“水火色”,却是佳品。而带深蓝、深黑、深金黄和红色、绿色者,更是少见的珍品,被称为“艳钻”或“奇珍钻石”,同一矿区的钻石带有相似的“色素”特征,以致有经验的人常可凭此认出钻石的产地。最早发明标准圆形明亮式切割的是在1914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师托考夫斯基发明。判别钻石的标准被称为4C,分别是净度、颜色、切工、克拉重量。其中净度是指钻石的内含物,而不应称为瑕疵。内含物的存在正说明了钻石的天然性。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这种包裹体状的内含物越少越好,所以就有了净度的分级。即:LC、VVS、VS、SI、P级。过去人们不会琢磨钻石,只能用钻石原石作为饰品,金刚石晶体真正成为钻石,变为首饰的时代,大约在1450年。当时琢磨钻石只有17个面,1558年--1603年当政的英国女王佩戴的钻石戒,只是一个八面体钻石晶体,磨掉了一个顶尖作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国的波兰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设计出58个翻面的钻石切割工艺,至今仍在采用,这个切工是根据钻石的折光率系数等因素而精确计算出来的,不能任意改变,否则磨出的钻石将无光彩或漏光。

也许你的理解错了,要知道,大的白晶簇(至少2、3kg)虽然有力量可为其他水晶消磁,但白晶簇自己本身也要借助其他媒介来进行消磁的,如粗海盐或阳光等,这就如一个医生生病时都要看医生一样,但这就不等于白晶簇有自我消磁的能力而不用消磁的啊! 理论上,任何不同种类、只要是大体积的水晶都有足够的力量替其他水晶消磁的,但一般闪灵钻的体积只有姆指头般大,这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替其他水晶消磁的。 2008-06-19 11:44:28 补充: 水晶洞或水晶簇可为其他的水晶手炼、项链、水晶球等等作消磁,道理是和「土埋法」类似道理,让一颗水晶矿石回到比较大的类似母体上,藉以得到休息、滋补、充电、与消磁。 2008-06-27 10:58:53 补充: "理论上,任何不同种类、只要是大体积的水晶都有足够的力量替其他水晶消磁的" <-- 甘点解通常人都系用白晶簇不用其他 有啊!紫晶簇和紫晶洞就是较常见的,通常用白晶簇较多是因为其价格较大众化之原故,如果有收藏大型水晶原矿石的话,也可以顺道拿来替其他水晶消磁的啊!但是如果是特地买来替其他水晶消磁之用,你可会花多比白晶簇贵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替代品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83119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 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