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珠要从器形、包浆、风化纹、孔道等条件来判定其老旧程度,其中我们经常听到的就是孔道的螺旋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古珠的孔道,以及在古时候是如何钻出孔道的。
螺旋纹的形成来自于管钻工艺的加工痕迹,古时候管钻多采用石头、竹木、玉做钻头,再加以石英沙、水的简单配合来人工完成孔道的钻制工作,就如同钻木取火一般。
当被钻孔物体较薄或较软时,采用单面钻孔,由于需要一直钻到底,直到孔道磨穿,所以孔径会形成一边大一边小的情况,这种加工出来的孔道,像马蹄的形状,被形象地称之为马蹄孔。
如果被钻的物体较厚偏硬时,就会采用双面钻孔,也就是一面先钻到一半,再从另一面继续钻,直到两孔道相遇形成连贯的孔道。这种钻孔方法使两面孔道的内径趋于一致。(上图依次为标准型、弧线形、台阶形、内凹形)
由于这种打孔方式无法观察到内部情况,所以钻孔道的路径很容易跑偏,就会形成孔道交错的效果。
除此之外,曾在距今5300年的出土的玉器上发现用015毫米钻管钻出了017毫米的孔道,比人的头发丝还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管钻工艺。所以说并非所有的管钻工艺出来的孔道都一定偏大。
钻工工艺不断迭代更新,而且各时代的工艺都有很大的区别,各种工艺都在以更完善更完美的趋势发展,那么孔道的中的痕迹不单单只有螺旋纹的形式存在,所以说螺旋纹并不能完全作为一项鉴定依据。上图是一件清代玉器的钻孔图,可以看出,孔道内壁几乎没有任何钻孔后的痕迹。
除了中国的古珠,通过贸易来到中国的舶来品古珠,它们的钻孔技艺以及孔道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在于国别地域性、钻孔技艺、被钻孔对象的材质、硬度等多种因素来决定其孔道纹路的形成。综上所述,所有古珠的鉴定都要从材质、风化程度、包浆等各个方面来判定,没有唯一的鉴定依据(这点很重要)。
柠皓文玩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且注明出处,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老工钻孔靠解玉砂,慢慢地研磨,孔壁磨砂状,如果砂粒粗会有沟痕,但沟痕不大规律,有时解玉砂排泄不畅会使孔径粗细不匀。
普遍使用和田玉,硬度6上下,用硬度更大的石英砂去磨,通常珠子是对打孔。
1、剪一小截引线,有专门卖引线的和水晶线是一样一卷卷的。没有的,可以用超细的铁丝代替将引线串入水晶线中。
2、用手枪钻给珠子打孔,把珠子按照构想的顺序串入。
3、结尾处将末尾的其中一根串入开始的孔中,拉紧绳子。
4、开始打结,像系鞋带一样打结。用剪刀剪掉多余的线,留下大概05cm左右的距离。
5、最后,把线头藏到珠子里,就完成了。
在石器时代原始人民就已经用动物的骨头,压制做成类似珠子的装饰物来打扮自己。那时没有工具,原始人民就有石头一点点打孔!
古人很聪明,制作工具有的时候是非常的简单,像这样的石头也许放上些研磨砂,再找到一个硬度大的材质的石头,通过旋转可以达到打孔效果,看看下面,脑补下画面!
本文所有由古玩那点事儿拍摄、提供,欣赏更多古珠精品,可通过文末联系我们。
故意上的孔中的旋螺纹,这也是古珠真假鉴别可以参考的方法。
观察这张,可以清楚的看到孔道为喇叭孔型。观察用来打磨的石头,尖尖的顶端作为与研磨砂作用力的位置,用于研磨古珠的孔道,而上端的倒三角位置则方便操作者的操作用力,这样的造型研磨出来的古珠自然孔道会呈现与研磨石一样的状态,这就是:"倒三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喇叭孔。
后来逐渐出现打磨孔道的工具。
古时的开孔方式和现在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纯手工打孔,孔道会粗糙不平。现代的开孔技术是用机械钻孔,孔道十分完美,成一直线,内部的磨迹亦十分圆滑。当心的是很多假珠商人使用人手开孔,孔道粗糙不平,因此孔道是否"成一直线"不是辨别老珠的方法。
观察上面,是不是会发现孔道不是一条线。本人研究古珠很多年(guwannadianshi1)(古玩那点事1)下面给大家讲解下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可以第一次钻孔双方便连接当然是好事,可是如果不成功,口很细穿线进不去,就需要第二次或者第三次补救。
在分析一颗老蜜蜡的孔道,蜜蜡硬度低,打孔估计可以一气呵成。所以大家结合以上老蜜蜡孔道的可以看出,是一气呵成的样子,中间是没有形成什么纹路。
古珠的孔道内壁基本都是非常光滑,有种抛光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蜜蜡,皮壳没有冰裂,但孔道有冰裂了。
本人多年古珠老玩家,(guwannadianshi1)=(古玩那点事1)希望分享给大家古珠鉴别,赏析经验,总有对你有用的文玩知识!
先在珠子上用粉笔画个圈(大小、直径要比准备安装的下水管道略大一点)做记号,然后用<08cm钻头电钻(记住必须是可以钻铁的那种电钻,钻混凝土的不成)在记号线上每隔<1cm钻个眼(眼子越密越好),一定要钻穿;记号圈上的全部眼钻好后,用榔头锤在记号圈中心部位向里撞击(力道大小适中),由于易碎,敲击几下后会按照眼圈破碎,就出现了一个圆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