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石-陨石都有磁性吗?(吴春林)

天宝石-陨石都有磁性吗?(吴春林),第1张

我们常见到一些人拿着磁铁在石头上测试磁力,也有人说,“某某疑似陨石磁性就是陨石,没有磁性就不是陨石”,这是一个含糊不清的鉴别观点,也是非常缺乏说服力的鉴别观点。不能一概而就的说石头含有磁性物质就断定是陨石,没有磁性就不是陨石,陨石含不含磁性,也是根据各种陨石的类型、所含金属物质和氧化程度而定的。一些陨石具有磁性是因为含有铁镍等金属物质的缘故,铁镍金属含量越多其磁性就会越强,铁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其磁性也会变弱,一些不含磁性金属矿物的陨石它肯定没有磁性,因为它的岩相中没有磁性物质。即使一些原本含磁性金属矿物的石铁陨石或球粒陨石因为坠地较久后,长期受地表蚀变环境与风化作用影响下一些磁性物质也会被其它的氧化矿物慢慢所替代,一些含有磁性矿物的陨石被其它氧化物质大量替代后,这些风化较重的陨石磁性就会相对变的很弱或完全丧失磁性吸附力。

有人用“陨石就是要有磁性”来以点盖面的错误概述各种陨石,而不把各种富磁性、弱磁性或无磁性陨石进行详细的总结与归类,不去全面了解各种类型陨石的物理特征与化学特点。在民间我们发现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只要是陨石必须有磁性,石头只要有磁性就有可能是陨石,而不把有磁或无磁陨石其族群与类型搞清楚。致使很多人发现一些外部特征比较像似陨石时,都会拿着小磁铁块在石头上测试有没有磁性,很多人也常习惯性把带有磁性的石头归属为疑似陨石,没有磁性的顺手把它当垃圾丢弃掉。这种用含不含磁性来决断与区分是不是陨石的荒唐行为,导致一些稀有弱磁性与无磁性的陨石被白白扔掉,特别是容易把一些火星陨石、月球陨石等无球粒陨石当垃圾随手丢弃掉。陨石含不含磁性矿物要看它们的类型,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因为都含有一定的磁性金属矿物,所以它们大都具有一定的磁性吸附力。许多球粒陨石也含有少许的金属物质,但它们的磁性吸附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坠落地表较久、风化较重的球粒陨石因部分金属物质被氧化物所替代,它们的磁性吸附力也会慢慢减弱。

一些陨石鉴别知识比较匮乏的陨石爱好者,发现疑似铁陨石或石铁陨石后也可通过用磁铁进行初步的测试,测试目的是初步判断它的磁性金属含量大不大,如磁性较大它可能是疑似铁陨石,磁性中等它可能是疑似石铁陨石,磁性相对较弱它也可能是疑似石陨石。但这种测试只是象征性的不能代表它就是一块陨石,它不能作为否定是不是陨石的依据,因为并不是所有含有磁性的岩石就是陨石,没磁性也不能盲目的断定它就不是陨石。因为在地球地化成因的各类岩石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磁性物质,所以磁性矿物不是一些类型陨石中的独有矿物,不是独有矿物它们就不能用含不含磁性物质有效的进行类别区分。在自然界各类岩石中最常见的磁性矿物有铁钛、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铁的硫化物以及铁、钴、镍、合金等等。这些矿物的磁学状态除铁、钴、镍及其合金之类属铁磁性外,其余则属反铁磁性(如钛铁矿、赤铁矿、针铁矿、钛尖晶石及陨硫铁等),或铁氧体性(如磁铁矿、磁赤铁矿、磁黄铁矿、锰尖晶石等)。其中铁氧体性的磁铁矿、磁赤铁矿的磁性最强。地球上一些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中都存在大量的磁性物质,这就是说我们在野外发现一些含有磁性的岩石,不能盲目的定性说它就是陨石。

磁性矿物是在高温下形成的固液体系列磁性物质、低温时也会发生脱溶现象。另外磁性矿物还会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发生氧化现象,这对磁性矿物的组合及结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导致磁性矿物在一些岩体中分布不均匀。一些含磁性物质不均匀的岩石或陨石,在对它进行磁性测试时,由于选择测试的位置或区域不同也会存在一些较大的强弱偏差。有许多人认为大多数的陨石都含有铁质矿物,认为几乎全部类型的陨石都能被磁铁吸住,这是个概念性的统计数据,因为大多数的铁陨石不易风化而且比较容易被发现,所以它在各类已发现的陨石中占有很大比例。当然地球地化成因的各类富磁性金属矿物与岩石也存在多少之分,如有地化成因的大量磁铁矿、赤铁矿、针铁矿、锰铁矿、褐铁矿等也具有不同的磁性,但它们根本不是陨石物质,它们大都是地化作用成因的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在一些含磁性物质的陨石中,还是地球地化成因的各类岩石中都存在大量的磁性物质,由此可见磁性矿物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些没有含有磁性物质的陨石,或含有微弱的磁性物质,用一些常规手段也是不易测出磁性的,如果我们用磁铁做简单测试,认为含磁性才是陨石,没测出磁性就不是陨石,这都是存在误判和漏判的方法,甚至会把一些含有微弱磁性或没有磁性物质的陨石当垃圾丢弃掉。当然仅用磁性测试进行判断也会常把一些人工铸造的各种金属团块、合金铸件和高炉矿渣误认为是陨石。处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获得剩磁的各类岩石有着不同的磁性载体。例如,大多数火成岩的磁性载体是钛磁铁矿和铁赤铁矿,纯铁和铁镍合金在自然界不多见,但一些陨石的磁学性质却与所含铁及其合金有关;深海沉积的主要磁性载体为钛磁铁矿;陆地沉积岩的磁性矿物学问题极为复杂,因为这些沉积物都是由原来的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的碎屑沉积而来。最新研究发现,某些大陆及海洋沉积的主要磁性载体可能是细菌磁铁矿。现已发现,有些超磁性细菌甚至在无空气、缺氧的环境下亦能生存。因此,生物起源的磁性矿物可能比原来想像的更普遍。

此外,有些磁性矿物是通过自生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但从根本上说,各类岩石所获稳定剩磁大多来源于携带剩磁的磁性矿物颗粒。所以火成岩中的钛铁氧化物一直是磁性矿物学研究的重点对象。此外,磁性矿物的化学变化有时会导致明显的磁性变化,即所谓的化学变化的磁效应。虽然这种效应有时不明显,但某些岩石的重磁化现象确实应认为是由自然界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带来的。不论各种地球成因的磁性岩石或是富含磁性物质的一些陨石,其各自含有磁性矿物的颗粒大小、磁性强弱、形状与生成方式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有着各自不相同的成因条件与演化遭遇等。我们常听到民间有人说,石头有磁性就盖棺定论的说是某某陨石,没有磁性就武断的说不是陨石,这也是一种及其错误的观点。因为不论是一些陨石含不含磁性物质或一些地球成因的岩石中含不含磁性物质,但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成因与演化条件。因各自的成因与演化及岩石类别的不同,其都有各自不同的岩相特征、结构特点、矿物组合、化学性质与同位素差异等。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一些石头有磁性也不一定是陨石,没磁性也不能说它不是陨石,是与不是陨石不能用含不含磁性来盲目的进行区分与定性。要确定各自有磁性或无磁性疑似陨石是不是某种真正类型的陨石,还是地球成因的某种类型矿物或岩石,

我们首先要弄清各种富磁、弱磁和无磁性陨石的岩相、结构、矿物组分与化学性质特点。同时也要了解弄清地球上的各种磁性矿物的岩相、结构、矿物组分与化学性质及其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有效的把它们进行区分。但要把它们进行有效的鉴别与区分,我们还要借助各种类型的光学及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专业仪器进行分析,通过对疑似陨石的岩相、结构、矿物组合、化学组分的性质与特点进行分析论证,这些都是有效区分与鉴定陨石的关键。

是的。

各种陨石因含有铁而具强度不等的磁性,经风化的陨石没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陨石了,因为大多数陨石含有铁,所以95%的陨石都能被磁铁吸住。

其他特征:

1、熔坑:陨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凹坑,即熔蚀坑。不少陨石还具有浅而长条形气印,可能是低熔点矿物脱落留下的。

2、熔壳:陨石在经过大气层时,极高的温度导致陨石表面熔融,产生了一层微米至毫米级别玻璃质层,这就是熔壳。当陨石在地表存在较长时间后,其熔壳易被风化而消失掉。

3、比重:陨石因为含铁镍比重较大,铁陨石比重可达8,石陨石也因常含20铁镍,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但是,存在极少量的石质陨石(如碳质球粒陨石等)因不含或金属含量极低,其密度与一般地球岩石相似。

扩展资料

形成原理:

陨石在高空飞行时,表面温度达到几千度。在这样的高温下,陨石表面融化成了液体。后来由于低层比较浓密大气的阻挡,他的速度越来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叫“熔壳”。

熔壳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颜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叫“气印”。气印的样子很像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壳和气印是陨石表面的主要特征。

-陨石

有。磁性大部分石陨石是球粒陨石,其含有不等的铁-镍等金属单质以及磁性矿物等,都含35%一下的铁,有磁性,用吸铁石试一试便会感到。陨石指来自地球以外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碎片,绝大多数来源于太阳系中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少数来自月球和火星等天体。

不是所有的陨石都有磁性。

除了一些罕见类型的陨石,如无球粒陨石,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没有磁性外,大部分陨石都具有磁性,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含有金属的原因。

大多数陨石来自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大体可分为石质陨石、铁质陨石,石铁混合陨石。

陨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陨铁密度为75~80,主要由铁、镍组成。陨铁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在55~60间。陨星的形状各异,最大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号陨石,最大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重约60吨。

磁性的陨石分为石陨石和玻璃陨石两种,石陨石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分为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两大类,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矿物元素。玻璃陨石是一种天然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含硅量达到了75%,呈半透明的玻璃质体结构。

无磁性陨石主要有两种,石陨石和玻璃陨石。石陨石是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陨石,也是铁镁硅酸盐组成的陨石的总称,在陨石中最为常见。玻璃陨石地外物体剧烈撞击地球时,地表靶物质熔融后快速凝结的天然玻璃。

石陨石按照有无球粒结构,被分为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两大类,大部分的石陨石都是球粒陨石,约占所有发现的陨石的915%,里面含有75%~90%硅酸盐矿物质,10%~25%的铁-镍金属单质,以及硫铁化物等矿物。

玻璃陨石多呈棕黑色到浅绿色,通常为厘米级大小,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经过科学研究表明,玻璃陨石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含硅量达到了75%,呈半透明的玻璃质体,一般呈块状、不规则状、哑铃状、液滴状和纽扣状造型

不是所有的陨石都有磁性。

除了一些罕见类型的陨石,如无球粒陨石,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没有磁性外,大部分陨石都具有磁性,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含有金属的原因。

大多数陨石来自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大体可分为石质陨石、铁质陨石,石铁混合陨石。

陨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陨铁密度为 75~80,主要由铁、镍组成。陨铁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在55~60间。陨星的形状各异,最大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号陨石,最大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重约60吨。

扩展资料

人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太阳系的行星,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有一条小行星带,它就是陨石的故乡,这些小行星在自己轨道运行,并不断地发生着碰撞,有时就会被撞出轨道奔向地球,在进入大气层时,与之摩擦发出光热便是流星。

流星进入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与内部不平衡,便发生爆炸,就形成陨石雨。未燃尽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陨石。

人们先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了一个深170米,直径1240米的陨坑。在南极还有直径达300公里的大陨坑。在大西洋中部竟发现了直径达1000多公里的巨形陨坑。

它们大多数在距地面10到40里的高空就已燃尽,即便落在地上也难找到。它们在宇宙中运行,由于没有其它的保护,所以直接受到各种宇宙线的辐射和灾变,而其本身的放射性加热不能使它有较大的变化。

所以它本身的记录是可靠的。对于它的研究范围有着相当广阔的领域,比如高能物理,天体演变,地球化学,生命的起源。

-陨石

陨石,就其是否有磁性来分;大致可分为两类。1,磁性陨石。2,非磁性陨石。在这两类陨石中,磁性陨石 是极少数,而多数陨石是没有磁性的。在没有磁性的陨石中又可分为两类。

陨石的种类很多,磁性陨石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321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