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钻石的简单方法
一、钻石的单折射
钻石的单折射是由钻石的本质特性决定的。而其他天然宝石或人造宝石大多是双折射的。在10倍放大镜的观察下,很容易看到钻石的棱角出现重叠的影像,同时呈现两个底光。如果双折射的差异较小,比如锆石,也可以看到底光重叠的图像。
B钻石的吸附
对钻石油脂和污垢有一定的亲和力,即油污容易被钻石吸附。所以用手指摸钻石会有黏黏的感觉,手指好像也有黏黏的感觉。这是任何宝石都没有的。这种方法需要训练才能掌握其中的细微差别。
c、直线的特性。
这颗钻石有一个光滑的抛光表面。用钢笔蘸墨水,在钻石上画一圈。如果是真钻石,表面会留下光滑连续的线条,特点是直线。假冒产品会留下一行点。你应该用放大镜用这种方法观察。
d、独特的钻石光泽
在100度左右的白炽灯光下,与赝品对比,很容易看出哪颗钻石有钻石光泽。这种方法不应在太暗或强光下进行。
利用钻石的高密度和高热导性。
脱水实验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钻石鉴定方法,它利用了钻石的高热导性和高密度特性通过观察钻石样品在流体(如重液)中的上浮或下沉来进行判断。具体来说,由于钻石的热导率很高,而导热率又与物体的密度相关,因此,将钻石放在重液中,由于钻石的密度大于重液钻石会下沉。然后,将重液高温加热蒸发,脱去其中水分,使钻石出现在液面上。
值得注意的是,脱水实验只是大众鉴定钻石的一种方法,正规的珠宝鉴定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石墨的导热性更好。
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虽然并非金属但却有同样优秀的导热性能,其导热系数可达到 2000 W/m k。加上其优秀的可塑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重量比铜更轻,这种散热材料不仅手机上很常见,它在电子、通信、照明、航空及国防军工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运用。
钻石具有895 W/m-K的极高导热率,远优于铝、银和铜等热导金属此外,它还具有优越的电绝缘性,该天然钻石的电阻率约为1011至1018Ω-m ,实际值取决于也会影响其色泽的内部杂质。
其实导热性能最好最佳的材料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导热材料。我们应该要把产品的结构、散热要求、产品性能要求等等纳入导热材料选择的范畴中。因为不需最好的导热材料,只需最适合产品的导热材料。
(1)光泽及色散:抛光良好的钻石光泽较原石更强,标准切工的钻石能很好地体现钻石的高色散值。钻石的仿制品,如CZ、人造钛酸锶等,光泽和色散值虽然接近钻石,但“火彩”呆板而单调,钻石的“火彩”较柔和。
(2)压线试验:将样品台面向下放在画有线条的纸上:从亭部向台面观察,若看不见台面下纸上的线条即为钻石;若能看到划线,说明是折射率值较低的钻石仿制品。因为钻石的切工通常是标准圆钻型,几乎没有光能够通过亭部刻面,因此看不见台面下纸上的线条。
但需注意折射率很高的钻石仿制品,如人造钛酸锶和合成金红石等,从亭部向台面观察也看不到纸上的线条。
(3)倾斜试验:将样品的台面向上,置于暗背景中,从垂直台面的方向开始观察,逐渐将样品向外倾斜,直至远离台面区域。如果亭部刻面保持反光现象,则为钻石;反之不是钻石,由于非钻石材料亭部刻面会产生漏光而出现暗窗。
(4)滴水性试验:将小水滴滴在样品台面上,若水滴能在样品表面保持较长时间,则为钻石;若水滴很快散开,则为钻石仿制品。
(5)呵气试验:对样品呵气,如果附在样品表面的水汽很快蒸发,则为钻石(钻石热导率大);如果样品表面的水汽蒸发很慢,则为钻石仿制品。进行此项试验时,最好使用放大镜观察。由于水汽蒸发速度受室温的影响很大,该方法不宜在温度较高的夏季采用。
(6)相对密度测试:无论是宝石戒面还是原石,相对密度检验是鉴定钻石的有效手段之一。通常采用静水力学法,以四氯化碳作为介质,能得到精确的相对密度值。测量时需注意对于1克拉以下的样品,该测试方法误差较大。多数仿钻材料,如 CZ、YAG、GGG、铅玻璃等均通过相对密度的测定与钻石区别。
(7)吸收光谱:天然产出的钻石绝大多数是 Ⅰa型(约占98%),由氮元素致色,此类钻石在415 nm处有一强吸收带。但普通分光镜分辨率较低,415 nm处于紫区,不易观察。如用 U-V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感计),采用低温技术可以获得准确的钻石吸收光谱。
(8)导热性测试:室温下钻石的热导率从Ⅰ型的1000 W/m·℃变化到Ⅱa型的2600 W/m·℃,热导率次高的刚玉仅为40 W/m·℃,巨大的热导率差异是有效的钻石鉴定基础。热导仪可快速鉴别已镶嵌的钻石饰品(合成碳硅石除外)。钻石与合成碳硅石可用“莫桑仪”测试区别,或利用包裹体、相对密度等特征进行区别。
这要看把钻石放在什么地方了。如果是放在手上,那么钻石表面的温度就和人体温接近,哈气自然不会留太久的雾气。如果把钻石放在大冰块上,估计哈上去的气会凝固成霜。这就是钻石导热高的效果证明--与背景温度达成一致性平衡快!
钻石的导热率可高达2300W/mK
,
而钻石仿制品立方氧化锆导热率只有30W/mK左右,相差甚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