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分为三大类各是:

岩石分为三大类各是:,第1张

岩石按其成因主要分为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整个地壳中,火成岩大约占95%,沉积岩只有不足5%,变质岩最少。不过在不同的圈层,三种岩石的分布比例相差很大。地表的岩石中有75%是沉积岩,火成岩只有25%。

距地表越深,则火成岩和变质岩越多。地壳深部和上地幔,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构成。火成岩占整个地壳体积的647%,变质岩占274%,沉积岩占79%。其中玄武岩和辉长岩又占全部火成岩的657%,花岗岩和其他浅色岩约占34%。

这三种岩石之间的区别不是绝对的。随着构成矿物的变化,它们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它们会转变为另外一种性质的岩石。因而有人认为这种分类法较为武断。

一、火成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岩石。火成岩按成因分为两类:一类是岩浆出露地表凝却而形成的火山岩(喷出岩);另一类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在地表以下缓慢凝却而形成的侵入岩。

喷出岩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迅速降低,可能来不及结晶或结晶较差,代表有浮岩和玄武岩;浅成岩是岩浆侵入到距离地表3千米之内,结晶较细小;而深成岩则是岩浆侵入到距离地表大于3千米的地壳深处,由于温度、压力高,结晶良好。典型的侵入岩如脉岩、花岗岩等。

目前已发现约700种的火成岩,大部分都在地壳表面以下形成,依其化学成分,形成时的温度及压力,其性质也有所不同。鲍氏反应系列描述了不同化学成分的火成岩在不同的温度及压力下结晶的情形。

火成岩是一种硅酸盐岩石,依二氧化硅比例,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及超基性岩。若中性岩的氧化钠及氧化钾成分偏高,称为碱性岩。

地壳体积的647%都是火成岩,可分为橄榄岩、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粗面岩、响岩、脉岩及火山碎屑岩八大类。其中16%为花岗岩、17%为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只有06%是正长岩,03%是橄榄岩及纯橄榄岩。海底的地壳99%是玄武岩,是铁镁质的火成岩。花岗岩和类似的岩石(称为元花岗岩)形成许多大陆的地壳。

二、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其中一部分又叫“水成岩”,是由水将风化或水侵蚀的物质搬运沉积,经过压密和胶结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是在地表因水中固体物质沉积及胶结而成,固体物质可能是旧有岩石或矿物的碎片、有机体、或是水中生物成长或是化学沉淀而成。过程中会使碎屑岩沉积物或是有机物质碎屑开始累积,或是溶液中的物质沉淀形成(即蒸发岩)。而沉积物质在相当的温度及压力下压缩并且胶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沉积物可能是由风化作用形成,或是其他岩石因侵蚀作用形成,之后由水、风、冰、冰川或是崩坏作用运输到后来的位置。其中mud rock(泥岩、页岩及粉砂岩)占65%,砂岩占20到25%,而碳酸盐岩(石灰岩及白云岩)占10到15%。地表约79%的岩石是由沉积岩组成,其中82%是页岩,其他的包括石灰岩(6%),砂岩及长石沙岩(12%)。

沉积岩中常会有化石。沉积岩是在重力的影响下形成,一般会是以平行地面(或地层)或是接近平行的方式分布,也称为地层岩。沉积岩中一小部分沉积在陡峭的山坡上,其中一层岩石在在界面上突然停止,而另一层岩石覆盖了原来的岩石,会看出交错的纹理。

沉积岩按沉积结构和组成可分为:砾岩 - 页岩 – 砂岩 – 石灰岩 – 生物岩 – 化学岩, 主要分布在地表浅层。

三、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于地球内力的高温高压造成岩石中的化学成分改变或重结晶形成的。

变质岩是沉积岩、火成岩或是其他较早期的变质岩,在不同的温度及压力下所产生的,此过程称为变质作用,会让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有显著的改变,变质作用前的岩石称为原岩,在变质作用后变质成其他的矿物,或是产生再结晶作用,变质成同一矿物的不同形式。

变质岩可以依原岩分为两大类:“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正变质岩是火成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副变质岩是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作用的温度需高于150 to 200 °C,压力需大于1500 bars,都是比地表的温度及压力要高的条件,变质岩约占地壳体积的274%。许多主要的经济矿物都是在变质岩中生成的。

变质岩可以依变质的机制分为三类:因为岩浆的侵入,加热附近的岩石,会产生接触变质(contact metamorphism),是以温度为主的变质。当沉积物埋在地下深处,会产生压力变质(pressure metamorphism),也称为埋藏变质(burial metamorphism),以压力为主,温度的影响不大,这类变质会产生类似玉之类的矿物。若热及压力都有相关影响,这称为区域变质(regional metamorphism),一般会出现在造山区。

依结构的不同,变质岩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有纤维状平面组织的称为有叶理,另一类则是无叶理的。岩石的名称会依其中有的矿物而定,片岩是有叶理的变质岩,主要含有像云母等薄纹性矿物,片麻岩有不同亮度的可见带,最常见的是花岗片麻岩,其他有叶理的变质岩有板岩、千枚岩及糜棱岩。常见的无叶理变质岩有大理石、滑石及蛇纹石,无叶理变质岩也包括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以及角页岩。

扩展资料:

人类的应用

在人类发展中,岩石的应用涉关社会、科技等许多层面。人类和其他人科的岩石使用记录可以追溯到2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利用岩屑技术可以找到一些最古老,而仍在继续使用的技术。有关金属矿石的开采也是人类进步的几个重要因素之一,依不同地区可以取得金属的不同,其文明进步速度也有所影响。

一、采矿

采矿是由将有价值的矿物或其他地质材料,由矿石、矿脉等来源取出,和土壤分离的过程。采矿可采集的原料包括碱金属、贵金属、铁、钨、煤、钻石、石灰岩、油页岩及岩盐等。若一种材料无法用农业方式产生,也无法在实验室或工厂用合成的方式取得,就需要以采矿的方式取得。广义的开采是指从地球中取得任何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盐其至是水)。

岩石及金属的开采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开始,现代的开采程序会先期矿体的探戡、分析矿石的潜在利益、开采需要的原料、若开采结束,将土地复原,可以供其他的使用。

开采程序的特性,会对环境带来潜在的负面冲击,不论是在开采过程中,甚至是在开采结束后都有影响。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用法律管理开采程序的负面影响。

二、建材

大理岩:大理岩的岩面质感细致,常用来作为壁面或地板。由于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此也是制造水泥的原料。大理岩材质软而细致,是很好的雕塑石材,许多有名的雕像都是由大理岩作成的,如著名的维纳斯像。其他如墙面或摆饰,也常是由大理石加工琢磨而成,如花瓶、烟灰缸、桌子等家用品。 另外,也有大量以其石粉所生产的人造石 之建材; 其性质与天然大理石非常类似。

花岗岩:台湾本土的花岗岩只有在金门才看得到,因此金门的老房子几乎都是用花岗岩做成的。台湾的寺庙所用的花岗岩,是来自福建,多用于寺庙里的龙柱、地砖、石狮。

板岩:因其容易裂成薄板状,且在山区极易取得,故原住民至今仍使用板岩作为建材,筑成石板屋或围墙。

砾岩:有些砾岩含有鹅卵石及砂,而且胶结不良,容易将它们分散开来,例如:台湾西部第四纪的头嵙山层中就是这种砾岩,其中卵石和砂都是建材。

石灰岩:台湾最常见的石灰岩是由珊瑚形成的,通称为珊瑚礁石灰岩。在澎湖,珊瑚礁石俗称“石”,居民用以作为围墙建材,以遮蔽强烈的东北季风,保护农作物。

泥岩:由于其主要成分是黏土,自古就被作为砖瓦、陶器的原料。

安山岩:由于材质坚硬,亦常用来作庙宇的龙柱、墙壁的石雕、墓碑、地砖等。

三、提炼金属

金矿:含金的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作用,金会被分离出来而成自然金,因为金比泥沙重得多,容易沉积下来,经过淘洗,就成为黄金。

黄铜矿:黄铜矿是提炼铜最主要的矿物。

方铅矿:方铅矿呈现铅灰色,有立方体的解理,是最重要的含铅矿物。

赤铁矿:赤铁矿外观颜色呈现铁灰色或红褐色,是最重要的含铁矿物。

磁铁矿:磁铁矿属含铁矿物,具有磁性,吸附含铁物质。

问题一:常见的岩石有哪些? 岩石 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 体

做建材

1 大理岩穿 2 花岗岩: 3 板岩:。 4 砾岩:5 石灰岩: 6 泥岩:  7 安山岩:

提炼金属的岩石1 金矿: 2 黄铜矿:。 3 方铅矿: 4 赤铁矿:  5 磁铁矿:

珍贵宝石

1 钻石: 2 刚玉: 3 蛋白石:  4 水晶:

问题二:常见的岩石有哪5种 在日常生活比较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页岩

问题三:常见的岩石有哪些? 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

问题四: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五种等? 花岗岩 石灰岩 页岩 大理岩 玄武岩

问题五:三大类岩石常见的结构构造有哪些 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岩浆出岩的构造有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和块状构造四种类型。

沉积岩的结构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泥质结构以及化学结构和生物化学结构。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有:片麻状构造、片状构造、千枚状构造、板状构造和块状构成造。变质岩的构造是鉴定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如:具有片麻状构造的岩石称为片麻岩;具有片状构造的岩石称为片岩;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岩石称为千枚岩;具有板状构造的岩石称为板岩石。

问题六: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花岗岩 石灰岩 页岩 大理岩 玄武岩

问题七:三大类岩石各自的常见岩石有哪些 岩石 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 体

做建材

1大理岩:  2花岗岩:  3板岩:4砾岩:5石灰岩:6泥岩:  7安山岩:

提炼金属的岩石1金矿:  2黄铜矿:  3方铅矿: 4赤铁矿:  5磁铁矿:

珍贵宝石

1钻石: 2刚玉:  3蛋白石:  4水晶: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扩展资料:

转化过程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彼此都有一定的转化关系,当时间和地质条件发生改变以后,任何一类岩石都可以变为另外一类的岩石。

当原始物质经过热的作用或压力的减低,可产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沿著地壳的裂隙上升至地壳的浅处,或经由火山喷发至地表,冷却结晶形成岩浆岩。

已存在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岩,再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长时间在地壳深部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而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也有一部份的变质岩是由岩浆岩受了高温高压的作用而变来的。

在地壳深部的变质岩经过高温的作用后,可产生深熔作用而在被熔为岩浆。有一部分的岩浆岩经过高温的作用后,亦可再熔融为岩浆,岩浆经结晶作用后又造成了新的岩浆岩,如此循环不已,形成地质大循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6044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