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4C标准

钻石的4C标准,第1张

·钻石的4C标准

对于一颗成品钻石,国际上用4C标准来进行分级。这4C包括:重量(Caratage)、净度(Clarity)、颜色(Color)、和切工(Cat)。4C标准对成品钻石的质量级别有着直接的影响。

·钻石重量(Caratage)

以克拉(又称卡)计算。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一分。075克拉又称75分,002克拉为2分。

·钻石的净度(Clarity)

钻石的洁净度是依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的结果为依据。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宝石内部原有的缺陷及加工过程中对钻石表面造成的破坏。净度可分为如下六级:

·完全洁净级(Flawless),简称FL。钻石内外无任何缺陷。有些小毛病也可列入FL级。此级可容许在亭部有多余的小刻面,但小刻面从台面上看不到;可见到天然原生小晶面或解理面,其大小不超过腰围的宽度,或者没有使腰部不圆;内部有极微细小点,既然无色又不影响透视。

·内部洁净级(InternallyFlawless),简称IF。内部无任何瑕疵,表面有一点瑕疵。非常非常细微的内部瑕疵级(Veryveryslightincluded),有极微小的瑕疵,只有从亭部可以观察到或表面有很小的瑕疵,VVS1或VVS2的区别在于VVS2有极小的绵装点及小毛茬等(基本上内部没有什么缺陷)。

·很轻微的瑕疵级(Veryslightlyincluded),简称VS1或VS2。可以看到非常微小的瑕疵,能看清大小及位置。VS1及VS2的区别在于VS2可能有微小的绵状物及毛茬。轻微瑕疵级(Slightlyincluded),简称SI1及SI2。可明显地看到瑕疵,瑕疵可能在台面中心位置,特别是VS2,非常容易见到。

·不洁净级(Inperfect),简称I1、I2、I3。可以明显地看到瑕疵,有时也能清楚地看到明显的解理。

国际上对钻石洁净度有统一的符号,一般都标在鉴定证书钻石形态图的相应位置上。

钻石的颜色(Color)

钻石的颜色,主要为无色、白色、淡**。**是钻石的大忌,其色凋的深浅直接影响钻石的质量和价值。因此,钻石的颜色是其经济评价中首要因素。国际珠宝界对钻石颜色的分级十分严格,各国也都有其相应的评价标准。

香港对钻石颜色的评价,是用色度计把无色到**分为100色,故称为"百色级",我国就采用这种色级分类法。美国宝石学院则把无色到**,分为D、E、F、、U、V、W等色级,南非戴比尔斯(DeBeers)公司采用该色级分类法。

目前对钻石颜色分级的评价,大多采用对比法,即在标准白色钻石灯下,把所需要分级的钻石,与"标准钻石样"进行对比划分。由于这种分级是以美国宝石学院的方案为准的,因此,用作对比的标准钻石最好经过美国宝石学院鉴定,并需附有证书。

各种钻石成色等级比较对照表

美国宝石学院(GIA)

国际珠宝联合(CIBJ)

中国

肉眼观察特征

D

极白(Finestwhite)

100肉眼观察特征

E

极白(Finestwhite)

99一般肉眼观察无色

F

优白(Finewhite)

98G

97H

白(White)

96I

淡白(Slightlywhite)

95小于02的钻石感觉不到颜色。大颗粒钻石可感觉到有颜色存在

J

94K

微白(Tintedwhite)

93L

92M

一级黄(Tinted)

91一般肉眼感觉到具有颜色

N

90O

二级黄(Tinted2)

89P

88Q

87一般人均感到**的存在,而且感觉到色调越来越明显

R

86S-Z

黄(Yellow)

85以下

钻石的切工(Cat)

没有经过琢磨的金刚石,即使达到了宝石级,也并不很美观悦目。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琢磨后,宝石金刚石才能成为闪烁的耀眼的钻石。

钻石切工即钻石的切磨水平,主要是指款式是否能尽显其美,角度与比例关系是否正确以及琢磨是否精细等。

钻石切工分级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台面百分比、冠部角度、底部深度百分比、腰部厚度、尖底大小尺寸、修饰度(抛光程度和对称程度)。

根据比率级别,修饰度级别再统一进行切工等级评估,分为很好、好、一般三类。

圆钻模型的典型比例

项目琢型

Tokowskg

琢型1919

理想琢型

1269实际琢型

1951闪光琢型

1951ScandDN标准

琢型1969

Eulilz最佳

琢型1972

台面大小

530561560

559575565

冠部高

162192144

1051461445

亭深

431400432

4344314315

冠部角

345411332

2553453336

亭部角

40753870408

40940754048

切工太深:当钻石被切的太深时,光线就会从它的底部逸出,因此钻石的亮度就会受损,而它的中心也因此变暗。

切工太浅:当钻石被切的太浅时,光线也会从它的亭部逸出,钻石的亮度因此受损,失去光泽而变得黯淡

  一、钻石的克拉是什么?

  “克拉”即钻石的重量,克拉的英文是Carat,简写成ct。钻石珍贵的原因之一就是稀罕,重量大者就更稀罕,一般达一克拉以上的就属于大钻。

  例如:我们经常把50分钻石标注为“05ct”。

  克拉与克的换算关系为:

  1克=5克拉,1克拉=100分

  50分钻石就是05克拉,也就是01克。

  二、钻石的颜色

  钻石的颜色非常重要,国际珠宝界对钻石颜色的分级十分严格,故颜色一直是决定钻石是否名贵和价值高低的基本和首要的因素。作为宝石级钻石,仅限于无色、接近无色、微**、淡浅**、浅**五种。除此五种外,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和金**比较罕见,可作为稀有珍品收藏。其他颜色的金刚石,只能在工业中使用。因其它颜色的钻石较为稀少,且其颜色如明显时均属于彩色钻石范围,故钻石颜色等级的划分,仅限于含有**的钻石。

  香港对钻石颜色的评价,是用色度计把无色到**分为100色,故称为"百色级",我国就采用这种色级分类法。美国宝石学院则把无色到**,分为D、E、F、…、U、V、W等色级,南非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采用该色级分类法。

  DEF三级同无色,无论正反面观察,不互相比较,均为无色。GHIJ四级者从正面乍看时亦都为无色,KLM三级从正面观察时仅大钻石才会看出微微的淡**。N级以下一般人都会看出其淡**调,以至Z为最低成色等级。**的浓度超过Z级时则为彩**,依其浓淡又分为淡彩黄(FANCY LIGHT YELLOW)彩黄(FANCY YELLOW)及鲜明彩黄(FANCY INTENSE YELLOW)三级。其它各种彩色钻石亦同样分此三级

  三。钻石的净度

  钻石的洁净度,就是它的纯净度与透明度。净度特征在内部的称内含物,外部的称缺隙。特征的大小,数量,位置,本质和颜色或明显度等因素决定净度的等级。一般以为钻石皆为晶莹剔透,但其实绝大多数的钻石内部多含有微小的内含物;原因在其结晶过程的环境因素变易及生长环境内的其它晶体包入成长。虽然大部份的钻石都含有极微细的内含物,但是这些内含物并不会影响钻石本身的美感,只是内含物愈少和愈小,对光线在钻石内穿透的影响愈低,钻石闪耀的光芒就会更漂亮。洁净度是依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的结果为依据。它包括两个方面,即钻石内部原有的缺陷及加工过程中对钻石表面造成的破坏。净度可分为如下六级:

  完全洁净级(Flawless),简称FL。钻石内外无任何缺陷。有些小毛病也可列入FL级。此级可容许在亭部有多余的小刻面,但小刻面从台面上看不到;可见到天然原生小晶面或解理面,其大小不超过腰围的宽度,或者没有使腰部不圆;内部有极微细小点,既然无色又不影响透视。

  内部洁净级(Internally Flawless),简称IF。内部无任何瑕疵,表面有一点瑕疵。非常非常细微的内部瑕疵级(Very very slight included),有极微小的瑕疵,只有从亭部可以观察到或表面有很小的瑕疵,VVS1或VVS2的区别在于VVS2有极小的绵装点及小毛茬等(基本上内部没有什么缺陷)。

  很轻微的瑕疵级(Very slightly included),简称VS1或VS2。可以看到非常微小的瑕疵,能看清大小及位置。VS1及VS2的区别在于VS2可能有微小的绵状物及毛茬。轻微瑕疵级(Slightly included),简称SI1及SI2。可明显地看到瑕疵,瑕疵可能在台面中心位置,特别是VS2,非常容易见到。

  不洁净级(Inperfect),简称I1、I2、I3。可以明显地看到瑕疵,有时也能清楚地看到明显的解理

  宝石用的钻石净度等级约占所有矿产量10%不到,VS净度等级以上更是十分稀有,可想而知天底下没有两颗一模一样的钻石。所以把专属于这颗钻石的标记作为识别此钻石的最好见证,这才是维持净度分级的正确性与客观性。珠宝店里大多数的钻石都是SI以上,即“肉眼下无瑕疵”,内含物不会影响钻石的美丽(SI以上的钻石,肉眼根本看不见内含物)和耐久度,反而会使钻石更具特点。即使是稍次一等的P级钻,把个头换大一点,也可在人前招摇,没有人会追着你用放大镜来确认那颗钻石的净度

  四。钻石的切工

  钻石价值衡量的4c标准中,唯有车工是直接受人为影响。虽然钻石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花式),以满足不同品味,但是车工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钻石得出火、闪光。没有加工的钻石毫无光泽,只有经过训练有素的师傅精确无误的设计,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揭开钻石的面纱,使之充分利用光的性质呈现彩虹般的“火彩”,并具有闪烁特点。车工的基本形式包括:圆型、梨型、心型、祖母绿型、公主型、橄榄型、椭圆型。

  每一颗钻石都由三个基本部份组成,冠部、腰部、底部 。

  冠部(crown):冠部是钻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进入钻石内的光线。当光线射入钻石内部会使钻石更明亮,使钻石看上去象五彩缤纷的火焰。以圆钻来说,冠部的正中央有一八角形的刻面(Facet),称为桌面(Table);桌面的每一边之外有一个三角刻面(Star Facet),称为三角刻面;每二个三角刻面之间有一个菱形刻面,称为风筝刻面(Crown Facet);每二个风筝刻面之间,接触腰围的一端,有一对腰上刻面(Upper Girdle Facet)并且成对排列,左右对称,称为上腰刻面。

  腰部(girdle):腰部是环绕钻石最宽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从钻石的侧面观察,腰围成一条线。腰部的作用,在保护钻石的边缘,防止钻石破裂,并作为宝石镶嵌之边缘。

  底部(pavilion) 也叫亭部:钻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钻石底部的作用,使通过冠部进入钻石的光线,反射到你的眼睛。以圆形钻石来说,冠部共有33个刻面,腰围之下有24个刻面,加上尖底1个刻面,总共为58个刻面。

  钻石的切工是重要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切工可分为很好、好和一般三级。而国际上除上述三级外还有差(Poor)这一级。做工优良的钻石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需要用仪器来仔细测定,才能得知它是很好、好还是一般。同样大小、同一色级、同一净度的钻石,由于切工的好坏,其价格可相差数倍之巨。 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火彩度。切工优良的钻石,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切工不良的钻石,边缘显得不锐利,光芒顿减。大自然赋予每颗钻石原石不同特征的瑕疵,然而通过切磨师的切磨,却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原钻石的天然美丽,创造最大的价值。如下图所示,要使钻石最充分的发挥它独特的美丽光芒,则完全依赖于钻石切磨的比例是否得当,以及抛光的质量,刻面的对称性等等。

彩色钻石和普通无色钻石的颜色分级标准是不一样的。

常见的彩钻一共分为九个级别:Faint〈微〉、Very light〈微浅〉、Light〈浅〉、Fancy light〈淡彩〉、Fancy〈中彩〉、Fancy dark〈暗彩〉、Fancy intense〈浓彩〉、Fancy deep〈`深彩〉、Fancy vivid〈艳彩〉。

(不同色彩的钻石,要在颜色等级后加上色彩后缀)比如蓝钻:Fancy light Blue〈淡彩蓝〉、Fancy Blue〈中彩蓝〉、Fancy intense Blue〈浓彩蓝〉

彩钻中“红色钻石”非常稀有,它的颜色只有一种浓艳程度,即中彩红(Fancy Red)。

黑色钻石的颜色等级划分也较为简单,只有“彩黑”一种级别。

莫桑钻的颜色等级根据GIA所划分的话,正确的是字母DEF色为一个等级,而不是D色为一个等级,用字母等级的顺序是D、E、F、G、H、I、J、K、L、M,在市场上没有真正达到D色的莫桑钻,目前最高等级的是DF色,而唯钻会莫桑钻的颜色等级是DF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628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3
下一篇2023-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