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布契拉提和戴比尔斯各有优势,具体取决于您关注的方面和预算。布契拉提具有高品质、高性价比和多样化款式,而戴比尔斯则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品牌影响力。
布契拉提是意大利珠宝品牌,隶属于意大利Buccellati集团。它的产品品质高,性价比很高,价格便宜,款式多样。布契拉提采用镂空的金丝网状设计,宽边,小克拉数的钻石,故意凸起镶嵌,具有典型的意大利风格。
戴比尔斯是英国珠宝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钻石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垄断着全球市场。然而,它的产品价格昂贵,适用人群范围小。近年来,戴比尔斯在维持源头钻石供应,保护自身市场份额方面花费了不少力气。迫于形势,戴比尔斯在另一个方向上拼命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针对Forevermark的品牌推广力度,推出了大量更加贴近市场消费的钻石产品。
综上所述,布契拉提和戴比尔斯各有特点。根据您的预算和需求,可以选择布契拉提的高性价比和多样化款式,或选择戴比尔斯的历史底蕴和品牌影响力。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尽管钻石被证实饥饿营销,产量充足,并非稀缺,世人仍趋之若鹜。结婚钻石必买,越大越好,鸽子蛋一样大的实属上佳。
钻石无疑是史上最佳营销,价格奇高,抽空世人口袋,饱足资本腰包。而钻石属南非最佳,晶莹剔透,制作上乘,仿佛若有光。但这一切都来自南非钻石大王:塞西尔·罗得斯。
罗得斯的风评褒贬不一,女人爱他要死要活,男人恨之入骨。他用战争手段成为钻石大王,让上世纪每一颗钻石都沾着鲜血,涓涓流淌。
他是帝国主义的急先锋,挑起二次布尔战争,南非人民饱受战乱,流离失所。他的一生被西方人夸赞,而非洲人则对他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
童年的罗得斯患有哮喘病
罗得斯1853年出生在英国,父亲是牧师。他的父亲工作极其散漫,讲道不到10分钟就解散,颇有公务做派。
罗得斯从小患有哮喘,而当时的英国空气质量奇差无比(雾霾),家里人怕他患上肺结核,就赶紧把他送到南非。南非空气清新,很快他的病就治好了。
15-17岁,罗得斯就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和兄弟赫伯特合办棉花农场,然而因为土地并不适合棉花的种植,合资企业失败了。
18岁,罗得斯换工作,来到矿业大区—金伯利。
人的一生,既靠个人奋斗,也得考虑历史进程。
罗德斯的素描像
金伯利矿业鱼龙混杂,颇似东汉末年群雄纷争,谁能血腥积累,谁就能力拔头筹。
一开始的罗得斯就像刘备,籍籍无名,身无分文。挖矿需要机械,他买不起,于是做起挖矿者的生意。他卖衣服,卖冰激凌,卖铁铲,卖矿工需要的一切,初步积累财富。
22岁,矿业大浪淘沙,不少矿主宣告破产,罗得斯抄底收购,高价卖出,大搞投机活动,腰包渐鼓。
经过10年矿业浸润,罗得斯成立"德比尔斯矿业公司",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钻石巨头。
德比尔斯矿业公司矿井老照片
罗得斯经营手段多样,凶狠毒辣,开矿山,抄家底,利用英国背景打压对手,击败金伯利寡头,垄断当时世界90%钻石资源,成为名副其实的“钻石大王”。要知道在此之前只有印度被认为是钻石的唯一产地,因此价格十分的高昂,只有欧洲的贵族才能使用,罗德斯一下子发现了“金山”,一年狂赚500万英镑。
你赚钱了自然有人眼红,南非布尔政府把罗得斯当成摇钱树,巧取豪夺,课收重税。罗德斯怨恨在心,为挑起布尔战争埋下伏笔。
钻石大王:罗得斯
和世界所有富豪一样,罗得斯赚取巨额财富的背后,是英帝国的无形之手。他通过英国颁发的采矿证明,在南非北部建立小帝国。又用钱财贿赂土著酋长,形成了双面保护。
一旦有竞争对手进入该区域,就会遇到"明显的阻挠"。
在做生意期间,他频繁往返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学位。受到牛津文化影响,他愈加觉得英帝国的伟大,认为英国殖民全世界。东到印度、中国香港,西到南北两大洲,南到非洲好望角。他甚至规划"开罗-开普敦路线",即将埃及到南非的直线内都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野心之大,令人咂舌。
开罗-开普敦路线
同时,他还豪言称:“我坚持认为,我们(英国人)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种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定居的地方愈多,对人类就愈有利。……如果有上帝的话,我想他希望我做的是,在非洲地图上尽可能多地绘上英国的红色。”
为此计划,罗得斯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工作。他和侵略中国的戈登合作,势必要把除英国外的欧洲列强悉数赶出非洲。
"巨人罗得斯",笨拙杂志的讽刺漫画
南非北部的赞比亚河,乃是"两开直线"不可回避的河流,罗得斯正设法占领它。
当地有个势力强劲的土著部落,酋长十分反对外国势力的入侵。罗得斯派了使臣过去,谎称布尔人要对部落发动战争,而他们英国人却可以帮助他们。并设法让酋长和布尔政府切断了联系。
非洲黑人和他的白人“老爷”
土著部落万万没想到,声称要帮助自己的罗得斯,竟是自己人头落地的刽子手。
两个月后,罗得斯以1000支步枪和每月100英镑的承诺,说服酋长租出一块土地,让自己开采矿产。
糊涂的酋长答应,却没想到这是为自己安下的定时炸弹。
罗得斯的合作条约,不是糖果,是炮弹,炸的部落粉身碎骨。原来酋长不识字,邪恶的罗得斯在条约里悄悄的塞进很多割让领土的条款,原始部落酋长智商欠费,就这样把土地给卖了。
英国殖民者奴役非洲黑人
后知后觉的酋长恼羞成怒,脸憋得通红,他愤怒的撕毁已成盖棺定论的条约,把英国佬赶出领土,给了罗得斯发动战争的口实。
罗得斯手下的将军,率领1500名白人士兵进攻土著部落。手里拿着步枪的白人士兵,打拿着冷兵器的土著部落,简直砍瓜切菜,以1比20的阵亡比,他们击杀1500名土著。并且焚烧其首都,火光连烧两天两夜,一切古迹化为灰烬。
老实憨厚的土著人,以为迎来救星,实则大灰狼。又一宗引狼入室的悲剧。
英国人占领南非北部,剑指赞比亚,南挥布尔政府。
布尔人累卵之危!
罗得斯和土著部落和谈
布尔人(今称阿非利卡人)在南非历史上扮演着浓墨重彩的角色,他们是早期荷兰、德国、法国到此地的白人移民,混血而成的一个新的“民族”,他们对非洲本地土著和英国人都抱有敌意。
1880年布尔人打赢了第一次布尔战争,杀死英军154人,仅损2人。此役过后,布尔人从英国独立出来,成立布尔政府,统治南非中部地区。
英国从没有忘记仇恨,10年过后,以罗得斯为首的英国蓄谋再次发动战争,重新征服布尔。
罗得斯占领南非北部,南部又是英国开普敦殖民地,布尔政府被夹在其中,岌岌可危。
骁勇善战的布尔人
1895年,罗得斯小试牛刀,遭到惨败,还因此辞去职务。
他以布尔政府"不民主"为理由,派遣手下将士率领1500人进攻布尔人,企图复制侵占土著部落的胜利。然而布尔人毕竟是白人,5年前还和打赢英军,罗得斯的军队一进入布尔人的地盘,就被布尔人包围。
战不敢战,退无可退,罗得斯的军队还没开战,就被解除武装。此乃大英帝国的耻辱,一时间被全欧洲人耻笑,罗得斯被迫辞职,来平息众怒。
罗得斯被困金伯利,讽刺漫画
罗得斯虽辞职,但怨恨早已种下。1899年,英国大军压境,和布尔人正面对峙。不堪受辱的布尔人忍无可忍,先发制人,攻击英军,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
由于布尔人战斗英勇,很快包围金伯利,可怜的罗得斯辞职了,还被围在城内。直到英军打败布尔人才仓皇逃窜。
第二次布尔战争照片
布尔人和英国人来来回回打拉锯战,这一仗打了3年,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英国战争耗费2亿5千万英镑,死亡两万八千人,布尔人死亡三万五千人,以及2万黑人附属。
这场战争动员的军队数量超过了50万人,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给当时的英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让英国逐渐衰落。
虽然英国人最终赢得战争,但相较于代价,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1902年3月26日,罗德斯在忧愤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48岁,2个月后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束。
位于牛津大学附近的罗得斯铜像
尽管罗得斯挑起布尔战争,但他仍然做出了一点小贡献。他创办了罗得斯奖学金,奖励南非成绩优秀的学生,前往母校牛津大学进修。
罗得斯对牛津的厚爱,可见一斑。
2015年 开普敦学生要求移除罗得斯铜像
罗得斯在非洲的名声可就没那么好听了。二战后南非独立,南非开普敦大学的罗得斯铜像一直饱受诟病。学生们认为,一个挑起战争的罪人,一个白人之上主义者和南非种族隔离历史的开端者,他不配在开普敦拥有铜像,即使他是开普敦大学的赞助者。
2015年,在罗德斯死后的103年,激进的开普敦学生在网上发起"推翻罗得斯运动"("Rhodes Must Fall" ),他们甚至向铜像抛掷粪便,校方无奈只能移除了铜像。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钻石大王罗得斯名誉扫地,有关他的争论又被提起,喧嚣之上。
钻石是地球上最多的一种物质组成——碳
碳的不同排列组成不同形态
地球上有一层地壳里全是钻石。
人类已经探明的钻石量有300亿克拉,已挖掘出来的钻石量有5亿克拉。
俄罗斯探明的钻石矿足以供应全人类3000年的钻石需求。
有一种叫金伯利火山桶的现象,火山一喷发,就把钻石全带出来了。
地球表面所有的钻石都被人类找光了。
在地表每10-20公里检测一下土壤,有孔雀石,翡翠石等金伯利火山喷发痕迹,就能够找到钻石。
连海底都被分光了。
钻石本身不稀缺,已经探明的钻石已经够世上每个人55克拉。5克拉的戒指,带十个手指上还有富裕。
现在人工已经能合成最大18克拉无暇钻石了。
在中国北京就能合成8克拉以上,纯的VVS以上级别的无暇钻石。
切工绝对是无暇切工。
那么钻石为什么这么贵?是文化输入。
因为有一个公司给钻石创造了一个文化。
戴比尔斯公司垄断了世界上80%的钻石资源,旗下永恒印记“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钻石再贵也不会成为各国金融储备,储备并流通的贵金属只有黄金。
金钻戒
不值钱的钻石就因为文化和传播卖到了无限高价。
因为钻石=美好+永恒,而爱情=美好+永恒,所以,钻石=爱情。
不得不说承认钻石的营销简直是太成功,达到了一石三鸟。
1男人都认为只有更大更美的钻石才能表达最强烈的爱意,恋爱中的男人为了女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买钻石比送命门槛低得多。
2女人都认为钻石是求爱的必需,你连钻石都不舍得买,你还好意思说你爱我,什么,你以为我看中的是钻石,我看中的是你舍不舍得!
3钻石都代表着永恒的爱情,拿来出售简直是对神圣爱情的最大亵渎。除非你跟前夫不共戴天,否则很少会卖掉他给你的钻戒,而且就算卖,也不会有人接手,因为那是你的爱情,那不是我的。
通过控制开采量,已挖掘的钻石有5亿克拉,正在开采的天然钻石储量大约有25亿克拉,整体控制在供不应求的程度,价格扶摇直上,真可以称得上是百年来“最大的谎言”。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一句优秀的广告语让钻石打上了爱情的烙印,销售时自然而然地捆绑上 情感 的附加值,也让原本简单粗暴的商业行为变得浪漫了起来。然而,再浪漫的商品也要遵循市场的供需规律,如今在残酷的消费市场上,浪漫终究败给了现实。
库存高企
近日,据彭博社消息,全球最大钻石开采公司戴比尔斯自2月以来没有出售任何毛坯钻石,数十亿美元钻石因疫情而遭到积压。
据咨询公司Gemdax的数据,全球最大五个钻石生产商的库存可能超过35亿美元,到年底可能达到45亿美元,约占钻石原石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戴比尔斯可谓是真正的“钻石王老五”,该公司1888年成立,主要业务包括钻石矿石开采、贸易、工业钻石生产及加工等,业务贯穿整个钻石产业链,一条龙服务主宰了全球4成的钻石开采和贸易。戴比尔斯是全球最大的钻石供应商,甚至有数据表明,全球90%的钻石一直受其控制。
然而,近年来,由于库存压力增加,戴比尔斯已多次进行减产。
减产、降价
2015年,戴比尔斯为维持成品钻石价格,曾3次削减钻石年产量,从最初预计的3400万克拉降至2900万克拉,减产15%;同时,钻石原石价格也下降了15%;并且关闭了加拿大 Snap Lake 矿区、以及博茨瓦纳 Damtshaa 矿区。
为了继续改善钻石市场环境,戴比尔斯在2016年继续实行了钻石减产计划,全年钻石开采量为2730万克拉,相比2015年回落5%。
2019年,戴比尔斯再次减产,从2018年的35297万克拉减至30776万克拉,同比减少128%,销量也下滑78%至29186万克拉。
由于中国等主要市场需求趋软,每克拉均价暴跌两成至131美元,集团全年营收锐减236%至4605亿美元。其盈利能力急降至近年最低水平。
2019年戴比尔斯集团实现经调整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558亿美元,较前一年的1245亿美元下滑552%,利润率从53%直线下降至43%,盈利能力甚至不及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
一季度总产量受疫情影响较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为780万克拉左右。与此同时,因受疫情影响,戴比尔斯将今年的总产量计划从原来的3200-3400万克拉下降至2500-2700万克拉,下降幅度超过20%。
数据显示,戴比尔斯今年以来钻石价格下跌了20%。与此同时,据比利时方面数据显示,3月成品钻出口均价下跌33%。
受疫情影响,国际GIA机构停业,纽约、以色列、比利时全球三大钻交所关门,印度钻石矿场20万工人离开。
Rapaport集团预计,今年,全球原石产量减少约2300万克拉,市场需求跌到了2009年以来最低谷。
贝恩预计,受疫情影响,钻石市场到2022年才能开始真正恢复。
人工钻石的侵蚀
戴比尔斯的大股东Anglo American(英美资源集团)指出,未来的钻石需求是其面临的基本挑战之一。而说到多年来钻石市场的供需问题,就不得不提人工合成钻石。
人造钻石的品质精良,外貌与天然钻石难以区分,甚至需要专门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仪器才能鉴别,而涉及的 科技 和仪器成本十分高昂,只有少数几家实验室具备鉴别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的能力。不过,人造钻石证书上会清楚注明该钻石是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不同,用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人造钻石的出现无可避免地干扰了天然钻石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钻石供应商,戴比尔斯近年来一直在与人工合成钻石竞争。
2018年7月,戴比尔斯子公司Element Six投资9400万美元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附近建造的人造钻石工厂正式动工。戴比尔斯的这一举动导致合成钻石的批发价下滑了60%左右。
有业内人士认为,戴比尔斯投资人造钻石工厂,实际上是希望通过低价策略干扰人造钻石竞争对手,巩固天然钻石的地位。
欧界报道:
根据 《2020-21全球钻石产业》报告,2020年全球钻石消费下降了15%,虽然在疫情的冲击下,钻石产业着实“惨”,但是这个数据还是让各机构燃起对钻石消费的希望,因为15%这个数据远远低于全球奢侈品消费下降数据22%,所以,有机构认为,钻石将在奢侈品行业最快复苏,预计将于2022年前后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什么,钻石骗局又要来了?没错,钻石,是本世纪最大的”骗局“。你知道吗?目前已知的全球钻石矿产量非常高,大概每个地球村的村民都可以分上几克拉,但是,钻石的垄断者 戴比尔斯(De Beers)家族,他们可不会允许动辄十几万一克拉的钻石变成烂大街的“破石头”,所以他们选择将这些钻石矿慢慢开采,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让人们误以为“钻石真的很稀有”。
除了供不应求的假象外,戴比尔斯(De Beers)还打出了贯穿三个世纪的最著名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将钻石和美好的爱情挂钩,这对消费者来说是致命的诱惑。从19世纪开始,只要是结婚就得买钻戒,钻戒越大诚意越大,求婚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在戴比尔斯(De Beers)这个“世纪谎言”下,钻石成了象征爱情的一件事物。现在还有某钻戒品牌利用“一个人一生只能订制一次”为噱头,为爱人订制这个品牌的钻戒,就是在告诉她:你是我的唯一。这个营销方法也很高明,但是比起戴比尔斯(De Beers)家族还是差远了。
除了钻石保有量太大以外,钻石的另一个“天敌”就是人造钻石,也叫莫桑石。众所周知,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而中国量产的人造金刚石,经过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和天然钻石相同的成分了,而售价仅需要天然钻石的十分之一。为了不让钻石的价格被人造钻石拉下来,戴比尔斯(De Beers)家族制定了一系列4C标准和切割方法等,为的就是区别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可是随着中国人造钻石技术的发展,目前中国产的人造钻石已经可以遵循戴比尔斯(De Beers)家族的这一系列复杂的切割办法和标准。
那么钻石的价格为什么还是没有被“打下来”?讽刺的是,我国是人造钻石的最大出口国,也是天然钻石的最大进口国,就像张雨绮说的那样“1克拉以下的钻石不要买,因为那都是碎钻,不值钱的。”钻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虚荣心理,尽管他们知道钻石本质上并不值钱。
如果钻石消费能在2022年恢复,那我们只能寄希望与这个世纪最大的骗局可以在本世纪结束。
o2ojiecom!
欧界 时尚 |聚合 时尚 品牌消费资讯,关注生活中的美好!
钻石王朝的兴衰往事
看似普通、简单的商业游戏,或许意义深远。在一场被视为“左手倒右手”的交易之后,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也许会彻底告别三代以来的发家之道——钻石业。一个世纪以来由奥本海默家族独揽的钻石王朝或许会被“各路诸侯”瓜分。
2011年元旦,一场一触即发的股权变化笼罩在全球最大矿业公司之一的英美资源集团与全球最大钻石公司德比尔斯之间。前者计划通过股份收购的方式,获得后者的控股权。而此前,英美资源集团已经拥有了戴比尔斯40%的股份。此次计划进一步收购的,是奥本海默家族拥有的另外45%的股份。
其实,奥本海默家族也是英美资源的长期投资者。英美资源集团本身便是奥本海默家族于1917年在南非创立的。不过,不久前该家族刚刚大规模地出售了所持有的英美资源的股份,持股量首次跌至不足2%。业内人士指出,若此次由英美资源其他大机构股东主导的收购计划落实,奥本海默家族与英美资源、德比尔斯两家公司的长期宾主关系将一去不返。
但是,不论收购结果如何,也不论奥本海默家族是否会被挤出钻石业,毕竟,奥本海默家族曾一度控制了全球90%的钻坯市场。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曾经的钻石王朝对世界钻石行业的绝对影响力,不该被世界遗忘。
钻石造就南非首富
奥本海默本是一个犹太姓氏。1880年,钻石王朝的创始人——恩内斯特·奥本海默出生在德国一个雪茄制造商家庭。16岁时,他随哥哥来到伦敦,在一个犹太钻石商的钻石分拣车间打工,负责挑出有瑕疵的钻石。很快,犹太钻石商发现,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恩内斯特似乎对钻石的优劣有着天生的敏锐鉴别力。在没有珠宝鉴定机器的年代,此种眼光的价值不言而喻。
21岁时,备受器重的恩内斯特被犹太钻石商派往位于南非金伯利的办公室工作。金伯利是南非著名的“钻石之城”,再上溯30多年,这里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掘钻者”。
除了钻石,恩内斯特对商业、政治似乎也有着天生的敏锐。在金伯利,如鱼得水的恩内斯特先是凭借自己德国出生、英国成长的独特经历,在英、德殖民地间从事贸易。虽然,这种利润丰厚的贸易风险极大,不过对恩内斯特来说,风险难不倒他。在从容赚钱的同时,他还积累了宝贵的政治人脉。1912年,恩内斯特当选为金伯利市市长,并连任三届,最终代表金伯利市进入了南非议会。
一战期间,德国人拥有的、名为“禁区”的钻矿被南非军队占领,不能开工。于是,恩内斯特在1917年成立了南非英美资源公司(其100万英镑初始资金,一半来自美国、一半来自英国,故此命名),用公司的股票与德国人谈收购。由于当时德方无法判断战事,不知道南非军队会不会撤退,所以就以很低的价格将这座富矿连同亏本的风险,一起卖给恩内斯特。就这样,奥本海默家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座钻石矿。
战争很快结束,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生意开始渐露峥嵘,这给南非的另一家老牌钻石公司——英国人塞西尔·罗得斯的德比尔斯公司——带来了竞争困扰。当时,德比尔斯已有30多年历史,1893年就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当时南非网络最全、势力最大的钻石开采与销售商。
背靠富矿,恩内斯特开始与罗得斯大打价格战。时间一长,罗得斯逐渐经受不住,由于担心自己的公司股票变为垃圾,1926年,他主动找到恩内斯特谈判。最终南非英美资源公司与德比尔斯两家公司以互换股权的方式实现了合并。这才是恩内斯特的真正目的:有了德比尔斯,就可以逐个消灭其他实力薄弱的钻石企业。
到上世纪20年代末罗得斯去世,恩内斯特已经成为整个南非钻石界无人可以替代的大佬。不过,恩内斯特的胃口并不止于此。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让钻石需求骤降,位于伦敦的钻石企业联盟走到了破产边缘——此前,这个联盟一直是德比尔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恩内斯特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与联盟内部成员的谈判,以极低的成本整合了两家的生意。
1934年,恩内斯特在伦敦创立了著名的中央统售机构(CSO),负责德比尔斯的钻石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后来,CSO成为全球最大的钻石销售渠道。
恩内斯特相信,“提升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们变得稀缺、就是减少产量”。一个垄断的钻石王朝的诞生终于可以让其去实践这条理论了。因为恩内斯特关闭手中所有钻石矿的决定,在1930-1933年间,世界钻石产量从每年2200万克拉骤降到不足14万克拉,钻石价格持续上涨。
垄断带给恩内斯特的另一个好处更加显而易见:一旦出现其他钻石公司,德比尔斯就释放大量钻石储备,令钻石价格暴跌,从而使对方破产或投降。这使得任何新进入者要与他竞争,几乎已不可能。
恩内斯特在1935年创立的E·奥本海默父子公司,控股了家族的所有生意。这些生意中的大多数,都被打包在南非英美资源集团之中。这种模式持续了很多年,直到1999年,南非英美资源集团与总部设在卢森堡的Minorco公司合并,组成英美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伦敦上市。
20世纪50年代初,恩内斯特成为了南非首富。
控制全球90%的钻坯销售
个人辉煌的时间毕竟有限。1957年,恩内斯特去世。49岁的哈里·弗雷德里克·奥本海默继承了父亲的全部遗产——18亿美元,以及一个占世界钻石产量80%的钻石王朝。
哈里中学就读于英国最古老的贵族中学之一切特豪斯公学,之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学院。他喜欢收藏古董书,沉默低调、富有涵养。同父亲一样,哈里对政治有着独特的天赋。毕业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是南非议会成员,直到父亲去世,由于要打理庞大的家族生意,他才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商业方面,哈里同样极具天赋。20世纪50年代,他被父亲派往纽约,在被誉为美国广告业中心的麦迪逊大街,与众多杰出的广告人一起工作。钻石行业的“4C”标准——切工(cut)、色泽(color)、纯净度(clarity)和克拉(carat)——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其实,为现代人所熟识的所谓“4C”标准,并非古老的传承,它只是现代市场营销的结果。
后来,哈里还与专业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一起,为戴比尔斯打造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名句——2000年,这句宣传语被评为20世纪最成功的广告文案。
在哈里时代,英美资源公司几乎主宰了南非的钻石、黄金和白金工业乃至整个南非商业世界。利用德比尔斯产生的强劲现金流,英美资源得以收购更多的矿藏;而从黄金、白金和其它金属矿开采中获得的收益,又可以被投资到其它领域……
奥本海默家族的事业在哈里手中达到了全盛:英美黄金、英美铂金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和铂金生产商,米罗科则成为世界十大铜生产商之一;上世纪70年代,奥本海默家族旗下所有公司的产值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0%,出口额占南非总出口额的30%……奥本海默家族俨然成为南非的“国中国”。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德比尔斯控制了全球90%的钻坯销售。位于伦敦的CSO,每年只举行10次钻石鉴赏会,能够到场的只有125家和德比尔斯长期合作的看货商,他们被称为“德比尔斯125”。看货商们从德比尔斯手中购买钻坯,然后将其打磨为裸钻,再销售给珠宝零售商。自CSO成立以来,德比尔斯一直实行着“选择客户的供货战略”:他选择客户,而不是客户选择他。基于这一前提,他批给客户的钻坯,客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表示“要”或者“不要”。
然而,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不断有大量钻石矿被发现,南非作为钻石王国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动摇。德比尔斯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被挤压到45%。迫于无奈,哈里主动打破了“德比尔斯125”的限制,将市场从原来的高端客户扩大到中产阶级,并像日常消费品那样大打广告、采取多种灵活的营销手段。
到20世纪末,德比尔斯已经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非垄断型企业,市场占有率也有所回升。
奥本海默家族有这样一条家训:“我们盼望最好的事情发生,同时也会做好最坏的计划。”看来,哈里领悟到了这条家训的精髓。
从垄断到竞争
如果说,哈里对家族事业的贡献是,通过打破高端樊篱大大扩张了市场,那么,他的儿子尼基·奥本海默则更进一步,将公司推向现代企业模式。
1998年,当52岁的尼基成为家族新掌门人的时候,曾有媒体不客气地说他“看上去脑筋不太好用,恐怕难以担此重担”。但事实很快证明,媒体错了。
在尼基的领导下,德比尔斯与知名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合作,开始涉足钻石零售业。此举使德比尔斯的产业链拉得更长,也为德比尔斯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与钻石开采相比,钻石饰品销售的利润更高。
此外,尼基还将存在了数十年的CSO改为国内钻石商贸公司(DTC),并启动了一项名为“最佳供应商”的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向看货商以及更下游的批发商、零售商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进而将这些下游企业牢牢吸引在德比尔斯四周,共同进退,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最佳供应商”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2004年,在钻石价格上涨7%的情况下,全球钻石饰品的销售仍比2003年增长了8%。“最佳供应商”策略案例也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列为经典案例之一。
在家族发展史上,尼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尼基提出,由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资源集团共同出资197亿美元,收购德比尔斯。对于这次收购,尼基酝酿已久。消除交叉持股是重组的主要动机。70多年来,德比尔斯与英美资源一直交叉持股,前者拥有后者35%的股票,后者则拥有前者32%的股份。这种交叉持股为投资者所诟病,资本市场也因此对德比尔斯估价较低。“德比尔斯的价值一直以来都被投资者低估了”,尼基表示,既然股东们不认可德比尔斯的价值,那么公司就没有必要继续为他们盈利。
2001年5月,重组完成,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公司各持有德比尔斯公司45%的股份,其余10%由德比尔斯公司与博茨瓦纳政府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德比尔斯博茨瓦纳公司拥有。这是二战以来世界钻石业的最大一次重组,也是南非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企业收购。自此,德比尔斯结束了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100多年的交易历史,成为一家私人企业
很多人认为,德比尔斯私有化后将会变得更加神秘和傲慢。一位钻石分析师悲观地表示,外界可能再也无从得知钻石行业的实际利润到底有多少了。然而,2003年7月底,就在德比尔斯退市两年后,尼基向全球公布了该年度公司的年中业绩报表。这一举措被看作是德比尔斯努力证明自己正在变得日益透明化的标志。“世界已经变了”,尼基说道,“当我们开始转变,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天并没有塌下来。”
虽然从中学到大学,尼基接受的都是与父亲一模一样的贵族教育,但与一身绅士派头的父亲相比,尼基显得有些桀骜不驯。他从不戴昂贵的钻石手表,倒是常常戴着一只塑料电子表;他喜欢玩板球,还买下了一支职业板球队,当有媒体问他为什么买球队时,他的回答让人绝倒:“那是现在我唯一能感受到竞争的方式。”
2008年,《福布斯》评出全球最显赫的14个财富家族,奥本海默家族名列其中。如今,尼基的独子乔纳森·奥本海默已经41岁,有了3个孩子,这位家族第四代已开始涉足家族事业的管理。只不过,在第三代接下来的岁月或第四代人的手中,奥本海默家族是否还能与钻石王朝画上等号,尚未可知。
便宜。因为去中国香港买戴比尔斯,是免税的,相比国内价格是要低很多,所以去中国香港买戴比尔斯是便宜的。DeBeers是位于南非的垄断型钻石开采公司,于1888年创立。戴比尔斯在垄断南非钻矿后,建立了钻石配售的单一渠道,于1934年成立了设于伦敦的“中央销售组织”,统一销售原钻,垄断着全球市场。
钻石垄断属于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这种情况的经典例子是南非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戴比尔斯一度曾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左右。虽然其市场份额并不是100%,也大到足以对世界钻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