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是谁发明的?结婚戴戒指的习俗起源于哪一年?哪个国家?

戒指是谁发明的?结婚戴戒指的习俗起源于哪一年?哪个国家?,第1张

最初的结婚戒指是什么样的?——埃及、希腊和罗马的结婚戒指

最先使用戒指来代表永恒的是埃及法老。因为圆圈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而且是埃及人所崇拜的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埃及人还认为,戒指中间的开放空间代表着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埃及的衔尾蛇 (oor-uh-boor-ros) 戒指描绘了一幅蛇正在吞噬自己尾巴的画面,代表着事物的永恒循环。衔尾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符号之一,在希腊语中意为“吞尾者”。

结婚戒指

戒指是谁发明的?结婚戴戒指的习俗起源于哪一年?哪个国家?

这枚现代衔尾蛇戒指以蛇为造型,蛇眼镶有蓝宝石,蛇尾则镶有钻石。由 1stDibs 友情提供。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时,给爱人戴戒指以示忠心的传统便传到了希腊。许多这些戒指都展现了爱神厄洛斯或丘比特的形象。罗马人征服希腊后,沿袭了戒指传统,开始在结婚仪式上使用铁戒指和铜戒指。有时铁戒指刻有钥匙图案,象征着妻子对家用物品的控制权。但到公元二世纪时,大多数戒指都为金戒指。

结婚戒指

这枚古罗马金钥匙戒指可以追溯到四世纪。希腊铭文 Πουλχρη (Poulchrīs) 意为“美人环”,用以赞美接收者倾国倾城的美貌。

从公元三、四世纪开始,黄金戒指的款式变得更加奢华,彰显出赠礼者的富有。那时很流行 Fede 戒指,这种戒指以两只相握的右手为造型,代表着友谊、伴侣关系和婚约。这种设计的戒指用黄金打造,通常使用条纹玛瑙、红石髓、柘榴石或紫水晶等宝石进行凹雕。再往后,罗马人开始制造个性化的戒指,将自己的肖像雕刻在戒指上。

结婚戒指

三世纪罗马的黄金 Fede 戒指。

古埃及人认为,左手无名指中有一条直接通向心脏的“爱情之脉”(vena amoris),因此将戒指戴在这根手指上。罗马人也接受了这种想法,将结婚戒指戴在无名指上。尽管解剖学证明了这一想法并不正确,但将戒指佩戴在无名指上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结婚戒指是如何演变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结婚戒指

自中世纪起,人们开始在结婚戒指上镶嵌珍贵的宝石。中世纪的欧洲人用红宝石代表激情,用蓝宝石代表天堂,用钻石代表坚定不移。

结婚戒指

中世纪晚期的钻石和红宝石戒指。

罗马 Fede 戒指和肖像戒指在中世纪的欧洲都很流行。大约在十七世纪,Fede 图案开始刻在双环戒指(两个或三个戒圈相扣的戒指)上。订婚期间,一对恋人每人戴一个戒圈。在结婚典礼上,新郎将自己的戒圈戴在新娘手指上,双环结婚戒指组成一个整体。戒指组合后呈现两只右手紧紧相扣的造型。

大约在十七世纪,Fede 戒指的图案演变成克拉达戒指 (Claddagh ring) 图案 — 双手捧着一颗心。克拉达图案的双环戒指通常还有第三个中心戒圈,展示双手握住的宝石。在文艺复兴时期和伊丽莎白时代,爱语戒指 (Poesy ring) 流行起来。这种戒指的戒圈内侧或外侧刻有爱语。

美洲殖民地的清教徒认为珠宝轻浮庸俗。因此,清教徒丈夫不送妻子戒指,而是送顶针。新娘用顶针为新家缝制好衣服和其他织物后,便可锯下顶针的顶端,制作戒指。

结婚戒指

这款古老的克拉达结婚戒指在钻石王冠下镶了一颗玫瑰式切磨的心形大钻石,珐琅工艺雕刻的两只手捧着这颗心形钻石。戒指上刻有铭文“Dudley and Katherine united 26 March 1706”(达德利和凯瑟琳于 1706 年 3 月 26 日结婚)。由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友情提供。

不止11000啊,大概12000了。按照1:45的汇率。

我觉得不值得。至少我不会买。还有楼上的搞笑了。。。你就是沙发哪来的楼上啊。。

泰国就买点珍珠,欧莱雅,内衣,纱笼,NARAYA回来送人,自己多吃点水果就好了。

其余的我都没有带,因为我每年都去度假一次。那边消费很低。

莫桑钻的价格并不贵,跟钻石比起来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一克拉钻石的价格,少则两万多则几十万。

而一克拉莫桑钻的价格只要几百块,四五百元可以买到一克拉莫桑钻裸石。两克拉莫桑钻裸石也只要一千不到的价格。如果是两克拉钻石那价格可就贵了。以上是莫桑钻裸石的价格,不包括镶嵌。

莫桑钻戒指价格

一克拉莫桑钻戒指和一克拉莫桑石不同的是戒指多了镶嵌,有一个镶嵌的成本在里面。一般莫桑石大多是用18K金进行镶嵌,简单镶嵌一个一克拉的莫桑石都是一千多到两千不等,如果是复杂镶嵌,比如用南非碎钻群镶,比如重金镶嵌,那这个镶嵌的成本会更高。合计下来,一克拉的莫桑钻戒指价格大概两千左右,这是用18K金镶嵌的价格。如果是用925银进行镶嵌,那一个一克拉莫桑钻价格大概只要五六百元就可以买到,是不是很划算。

莫桑石在火光和折射度上是完全胜于钻石,只有在硬度上稍微落后于钻石,很多人看到这里有会有疑问,那我平时带莫桑石戒子会不会弄花的? 根据摩氏硬度,莫桑石为925,钻石为10,而蓝宝石和红宝石等对应是8~9,也就是说,除了钻石可以画花莫桑石外,其他物质因为硬度不够,都不会对莫桑石构成很大威胁,所以平常配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那么在火彩和色散上,莫桑石是优于钻石的,而钻石的硬度优于莫桑石,从观赏价值来讲,莫桑石优于钻石。那么从上面的结论得出,买一颗莫桑石和买一颗钻石,除了硬度稍为有一点差别外,基本上是没有差别的,可以作为钻石的代替品。

1、蓝宝石:

蓝宝石又被称为“命运之石”,象征忠诚、坚贞、慈爱和诚实。能保佑佩戴者平安,并让人交好运。蓝宝石属高档宝石,是五大宝石之一,位于钻石、红宝石之后,排名第三。蓝宝石是9月和秋季的生辰石,它与红宝石有“姊妹宝石”之称。

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用来装饰清真寺、教堂和寺院,并作为宗教仪式的贡品。

它也曾与钻石、珍珠一起成为英帝国国王、俄国沙皇皇冠上和礼服上不可缺少的饰物。自从近百年宝石进入民间以来,蓝宝石分别跻身于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们珍爱的宝石品种。

2、红宝石:

红宝石被誉为“爱情之石”。红宝石炙热的红色使人们总把它和热情、爱情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热情似火,爱情的美好、永恒与坚贞。红宝石是七月的生辰石。不同色泽的红宝石,来自不同的国度,却同样意味着一份吉祥。

红色永远是美的使者,红宝石更是将祝愿送予他人的最佳向导。红宝石的红色之中,最具价值的是颜色最浓、被称为“鸽血红”的宝石。这种几乎可称为深红色的鲜艳、强烈色彩,更把红宝石的真面目表露的一览无余。

扩展资料

1、蓝宝石

蓝宝石最大的特点是颜色不均,可见平行六方柱面排列的,深浅不同的平直色带和生长纹。聚片双晶发育,常见百叶窗式双晶纹。裂理多沿双晶面裂开。二色性强,世界不同产地的蓝宝石除上述共同的特点之外,亦因产地不同各具特色。

蓝宝石(Sapphire)和红宝石互为姐妹宝石,他们都属于刚玉矿物,是除了钻石以外地球上最硬的天然矿物,基本化学成份都为氧化铝。除星光效应外,只有半透明或透明且色彩鲜艳的刚玉才能称做宝石。红色并含铬元素的刚玉呈红色调,故被称为红宝石。

蓝色的蓝宝石(Sapphire)则是因为含有了微量的钛和铁元素。事实上,除了红色的刚玉宝石,其他所有色调的刚玉在商业上被统称蓝宝石(Sapphire)。

所以,蓝宝石(Sapphire)并不是仅指蓝色的刚玉宝石,它除了拥有完整的蓝色系列以外,还有着如同烟花落日般的**、粉红色、橙橘色及紫色等等,这些彩色系的蓝宝石(Sapphire)被统称做彩色蓝宝石(Sapphire)。

2、红宝石

红宝石的英文名称为Ruby,源于拉丁文 Ruber,意思是红色。红宝石的日文名称为ルビー。红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注:除红宝石外,其他颜色的刚玉都属于蓝宝石。如粉红色刚玉被称为粉红色蓝宝石)只有由Cr致色的红色的刚玉才能够叫做红宝石。而粉红色的刚玉不是Cr致色的。

红宝石属于刚玉族矿物,三方晶系。因其成分中含铬而呈红到粉红色,含量越高颜色越鲜艳。血红色的红宝石最受人们珍爱,俗称“鸽血红”。红宝石与祖母绿,蓝宝石,碧玺等都属于有色宝石属。红宝石质地坚硬,硬度仅在金刚石之下。

相传昔日缅甸的武士在身上割开一个小口,将一粒红宝石嵌入口内,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达到刀枪不入的目的。

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一颗星光红宝石原石产自缅甸抹谷地区,珍藏在在2012年3月11日青岛市举办的赛宝大会上,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鉴定专家刘静等5位专家评定获得“中国民间珍宝”称号。缅甸曼德勒市东北部的抹谷附近地区是优质红宝石的主要产区。

世界上最完美的一颗红宝石是来自斯里兰卡的重1387克拉的“罗瑟里夫”星光红宝石。世界上最具凄凉爱情故事的红宝石是珍藏在美国斯密逊博物馆的重231克拉的镶嵌在一个由碎钻点缀的白金戒指上的卡门-露西娅鸽血红宝石,这颗红宝石也是全球最具美丽的宝石之一。

-蓝宝石

-红宝石

戒指内壁有印刻“6925”类似字样的,应该就是“S925”了;

S925是指925银,即925%的银;

用925银镶嵌的,一定不是钻石,因为925银太软了,很容易变形,太容易脱落,所以一般不会镶嵌名贵宝石;目测6-8克,能值百八十块钱这样;

同图上看,属于钻石的类似物,大概率是合成立方氧化锆,也有可能是合成碳硅石,前者几块钱,后者几十块钱;

不是,组成的分子结构都不同。

蓝宝石是刚玉的俗称,莫氏硬度为9(注: 莫氏硬度表示矿物硬度的一种标准,分10级),在自然界中,硬度仅次于钻石(莫氏硬度10)。

你可以看下戴安娜王妃的这个蓝宝石戒指

钻石则本身是透明的,通过折射周围光线发出五彩光芒。

个人喜欢蓝宝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664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3
下一篇2023-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