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的晶体结构是碳。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 (C)元素构成,具有立方结构的天然白色晶体。
钻石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现在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有人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物理性能:是天然矿物中的最高硬度,其脆性也相当高,用力碰撞仍会碎裂。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是公认的宝石之王。也就是说,钻石其实是一种密度相当高的碳结晶体。
扩展资料
钻石是金刚石精加工而成的产品,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
其成份与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无色)。
自从钻石在印度被发现以来,就有人在河边、河滩上捡到钻石,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处含有钻石的原岩,被风化、破碎后,钻石随水流被带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被埋在沙砾中。
另一种含有钻石的原岩称钾镁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种过碱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Argyle)。
参考资料:
--钻石 (宝石)
水晶(rock crystal)是稀有矿物,宝石的一种,石英结晶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英族。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
纯净时形成无色透明的晶体。当含微量元素Al、Fe等时呈粉色、紫色、**,茶色等。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红兔毛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1]
中文名
水晶
外文名
crystal,rock crystal
别称
水玉、水精、水碧、石英
类别
二氧化硅矿物
化学式
SiO2
快速
导航
简介性质其它性质生长水晶的形成水晶产状产地工艺分类评价标准成因鉴别延伸阅读水晶观赏石水晶大王选购指南品种划分
词语释义
水晶指无色透明的二氧化硅结晶,属贵重矿石。时下与冰彩玉髓,碧玺等并列纳入彩色宝石范畴,产量较少。古称“水玉”、“水精”。
引用《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闽主作紫微宫,饰以水晶。”《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琥珀、玛瑙为之,曲尽巧妙,非人间所有。”《<艾青诗选>自序》:“凝思花露形状,喜爱水晶的素质。”
借指晶莹透明的物体
《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白雪歌》:“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 明徐渭《宴游西郊诗》:“菡萏含冰脑,樱桃滴水晶。”
喻皎洁的月光
清洪升《长生殿·偷曲》:“凉蟾正当高阁升,帘卷薰风映水晶。”清陈维崧《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词:“犹记捉迷藏,水晶庭院凉。”
简介
水晶(rock Crystal)是一种石英(Quartz )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西方国家认为只要是透明的都是水晶(Crystal),所以水晶这个词包含了无色透明的玻璃(K9类,普通玻璃发蓝),也包含天然的水晶矿石。中国古老的水晶名称是水精、水碧、水玉、晶石等十多种称呼,因此,为了便于区分,国际上通常以(Rockcrystal)来特指天然水晶。 发育良好的单晶为六方锥体,所以通常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一般为无色、灰色、乳白色,含其他矿物元素时呈紫、红、烟、茶等[2]。
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结晶不完美的就是石英: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化学成分:二氧化硅,化学成分中含Si—467%,O—533%。由于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或色心而呈现多种颜色。
矿物成分:针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磁铁矿、电气石、石榴石、云母、绿泥石等形成了包裹体水晶,如发晶、钛晶、绿幽灵等,发晶中则含有肉眼可见的似头发状的针状矿物的包裹体形成。含锰和铁者称紫水晶;含铁者(;呈金**或柠檬色 )称黄水晶;含锰和钛呈玫瑰色者称蔷薇石英,即粉水晶;烟色者称烟水晶;褐色者称茶晶;黑色透明者称为墨晶。
结晶习性:结晶完美的水晶晶体属三方晶系,常呈六棱柱状晶体,柱面横纹发育,柱体为一头尖或两头尖,多条长柱体连结在一块,通称晶簇,美丽而壮观,形状可谓是千姿百态。除了常见的长柱状外,还有似宝剑形,有的若板状,有的如短柱形,有的像双锥。有的小如手指,有的大如巨石;有的不足半两,有的重达300多公斤。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最终选取优质东海县105矿天然白水晶做原料。目前最大的一块水晶也出自连云港东海县。
性质
光学性质
颜色:无色,浅至深的紫色,浅黄、中至深**,浅至深褐、棕色,绿至黄绿色,浅至中粉红。
紫水晶:浅至深的紫色。
黄水晶:浅黄、中至深**。
蓝水晶:淡蓝、暗蓝色。几乎所有的蓝色水晶都是人工合成的。
烟晶:浅至深褐、棕色。由于成分中Al3+替换了Si4+,受辐照后产生[AlO4]4-色心。
绿水晶:绿至黄绿色。颜色形成与Fe2+有关,市场上几乎不存在天然形成的绿色水晶,通常是紫水晶在加热成黄水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中间产物。
芙蓉石:浅至中粉红,色调较浅。通常因含有微量的钛(Ti)元素而呈粉红色。可具有透射星光效应。
发晶:无色、浅黄、浅褐等,可因含金红石常呈金黄、褐红等色,含电气石常呈灰黑色;含阳起石而呈灰绿色。
光泽:玻璃光泽。断口处为油脂光泽。光泽,指宝石表面对光线反射的一种光学性质。观察水晶的光泽,可用手握着它,以灯光或窗户投进来的光线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亮度与光泽强弱有关。
透明度:水晶透明度与透过它的光的质与量有关。光线透明过厚度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图像。如果底像不够清楚,仅见轮廓,那便是半透明。
折射率(RI):1544-1553,几乎不超出此范围。(折射率,是当光由空气中透入宝石晶体,并产生折射现象,其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值。)
双折率(DR):0009(最大),此值非常稳定。
色散值:0013。色散是说宝石的折射率随照明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例如钻石对红光折射为2405;对绿光为2427;紫光为2449。
光性:一轴晶正光性。正交偏光下所看到的一轴晶干涉图是独特的,其黑十字臂未达中心,形成中空的图案,俗称牛眼干涉图。中心部分通常为淡绿色或淡粉色。
多色性:无色水晶没有多色性。有色水晶有弱到强的多色性表现为体色的不同深浅。
力学性质
解理:无解理。所谓解理是指矿物被打击时,沿一定方向有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根据解理的程度可以分为五类: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无解理,水晶属于无解理。
断口:贝壳状。断口也叫破口。它是指矿物被打击后产生不规则的破裂,破裂裂面凹凸不平称为断口。根据断口的形状可分为贝壳状和锯齿状。
硬度:摩氏硬度7,为摩氏硬度,相当于钢锉一般坚硬。1824年,一位叫弗里希摩斯的奥地利矿物学家,从许多矿物中抽出10个品种,经过科学实验测出它们的相对硬度,由此得出水晶硬度为摩氏7。尽管后来美国国家标准局使用、推广更科学的诺普硬度测试器,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珠宝商,仍习惯于摩氏硬度表。
密度(比重SG):266(003,002)g/cm3。这意味着一定体积水晶的重量,是相同体积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块状变种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压电性:水晶晶体受到压力时会产生电荷;反之,受到电压作用时,晶体会产生频率很高的振动。水晶具有可使压力与电荷相互转移的性能,称压电性。
条痕颜色:无色。矿物粉末的颜色叫条痕。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留自色,是比矿物的颜色更为可靠的鉴定特征之一。
熔点:水晶熔点为1713℃。其受热易碎的特性,是在实验时发现的。将水晶放在喷焰器的烈焰燃烤,除非有很好的保护,且慢慢冷却,否则晶体容易碎裂。这一脾性,古人已摸透。
其它性质
①压电效应:在机械力(压力或拉力)作用下,水晶单晶体的两端会产生电荷,其电量相等但符号相反。在工业上,无色、无缺陷、不具双晶的水晶常被用来作压电石英片。
②热导性:比玻璃好,但与大多数矿物相比较差,且具有方向性。
③热融性:水晶很难融化,温度达到1715℃左右时才熔融,有包裹体存在时可降低熔点。
④沸点:2477℃
⑤化学稳定性:非常好,在常温下仅溶解于氢氟酸,不溶解于其它各类酸、碱。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溶解于碳酸钠溶液中。
⑥溶解性:常温常压下,水晶不溶于水。
生长
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三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
通常,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况下,水晶的生长速度约为每天08毫米(mm)。这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验室、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synthetic quartz),通常多切割为晶片(chips)供作电子、电脑、通讯工业用途;也有人称为「养晶」(cultivated quartz, cultured quatrtz),虽是使用不同的名词,其实讲的是相同的东西。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约需三厘米左右,即30mm,需要约40 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十厘米(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约需120~180 天也就够了。但是,这都是在人为控制下最理想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这种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都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则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 crystal)之所以珍贵之处。
正常的水晶在生长时,多可以发现和柱形尖端棱线平行的生长纹(growth lines)。由于在地底、岩洞中的生长空间多狭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时,或地壳变动时,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矿石的挤压,常常会压迫产生不同的「晶面」。还有,当水晶还是在液态状的时候,常常也会包覆着其他的矿石、泥灰一起结晶成长,如金红石(稍后变成发晶)、火山泥灰(稍后变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请不要视为「瑕疵」。
水晶的形成
水晶的形成条件要比一般石英更加苛刻。首先需要有足够且较稳定的的生长空间;其次要有富含硅质矿物的热液,略偏碱性、盐度较低;第三需要低一高的温度(160 0C -400 0C、中一高的压力(2-3个大气压);第四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时间,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自然界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断层是水晶生长的良好空间。花岗岩发育或变质作用强烈,可提供充足的热液,这种热液本身就具备较好的温度与压力。时间因素更易获得,因此在地球上水晶的产出较为广泛[3]。
水晶常以晶簇、晶洞形式产出,其中水晶洞一般存在于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厚熔岩流层的火成岩与玄武岩中。火山喷发时所含的气体或热水溶蚀等作用导致岩层中出现大量的孔隙,当富含硅质矿物的流体进入较薄的熔岩孔隙中,且温、压条件合适时将结晶沉淀出水晶等矿物。
水晶产状产地
水晶的内生矿床有伟晶岩型、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外生矿床常见于砂矿。宝石级的水晶主要产于晶洞或伟晶岩脉中,几乎世球各地均有水晶产出。如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巴西、德国、俄罗斯、缅甸、阿富汗等[4]。
中国的水晶矿床分布也较为广泛,25个以上的省、区均有水晶产出。中国的水晶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分为四种:①花岗伟晶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查斯台水晶矿床;②石英脉型水晶矿床,如我国最著名的“水晶之乡”一一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矿床;③矽卡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巴林右旗朝阳湾水晶矿床;④水晶砂矿床,水晶硬度较高、不易风化,常形成残积、坡积和冲积型水晶砂矿。
工艺
工序
开料、压胚、粗抛光、细抛光、打孔、雕刻、喷砂、粘胶、质检、包装[5]。
刻面、平面、刻面加平面及手工雕刻。
加工
①、开料:是将整块材料以大锯片高速锯出压胚所需之形状和大小。
②、压胚:以模具制作出成品所需尺寸及形状,再将原料加高温至900℃以上熔化,流入模具,压铸而成。
③、粗抛光:是将模具压出之毛胚,以金刚石盘直接磨出成品之刻线。④、细抛光:在粗抛光之后,以抛光粉来磨成品至晶莹剔透为止。
⑤、打孔:是在水晶成品未完成前,根据其所需打孔之尺寸及位置,以钻头加工,如制表件、笔筒、瓶孔等。
⑥、丝印:水晶表面附有不同的色料进行效果处理,颜色层面较厚,着力后方可脱落。
⑦、镀彩:运用类似电镀的手法在水晶表面以不同的色彩,层面较薄,经摩擦可划伤, ;出现划痕,由于镀彩经常位于底部,因此在镀彩底部经常采用其它对象附着,如生肖文镇。
⑧、雕刻:立体感强,工艺高,做工精细,成本高。分手工雕刻图形、机器雕刻文字。
⑨、喷砂:立体感弱,较平整,无凹凸感,机器雕刻文字、图形等后进行效果处理。成本低制作快。
⑩、雷射内雕:以计算机辅助激光设备在水晶对象中进行三维图案的成型,艺术效果好,可以任意表达各类图案,图形,达到逼真效果
分类
在介绍过水晶的科学分析及验证之后,我们来看看水晶的分类,水晶的分类是五花八门,通常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Crystalline Varieties显晶类
平时我们观赏到由多条六角形水晶柱(六方晶系)生成一簇的水晶簇,便是属于Crystalline Varieties显晶类,如白水晶、紫水晶、黄水晶、粉晶、发晶、虎眼石等皆属此类。
Crypto crystalline Varieties隐晶类
隐晶类水晶外观是一块块的,不是成六角水晶簇状,但他们却也是属六方晶系的。但我们不能以肉眼观察到他们的六角形结晶,因为结晶的体积极为细小,需以显微镜协助下才能看到六角开结晶。而此类水晶非常平滑,因为结晶之间有“水化硅石”填补,玛瑙便属于此类。
Special Varieties特别类
这类水晶和一般水晶分别很大,难以归为显晶类或隐晶类,所以归为特别类,例如结晶古怪嶙峋的Skeeton Crystal(骨干水晶)、水晶内的山水星像图案的Phantom Crystal(幻影水晶)等皆归纳为此类。
评价标准
水晶的评价标准和高端宝石有所不同。多数高端宝石把颜色放在评价的第一位,而对水晶来说,颜色和净度(水晶行业称作晶体)是近乎同等重要的因素:
颜色
对任何宝石来说,颜色都是非常重要的,水晶也不例外。如果是水晶晶体是有颜色的,如粉水晶、黄水晶、紫水晶等,其颜色评价的最高标准则是明艳动人,不带有灰色、黑色、褐色等其他色调。如粉水晶,颜色以粉红为佳;紫水晶,要求颜色为鲜紫,纯净不发黑;黄水晶,要求颜色不含绿色、柠檬色调,以金橘色为佳。对于发晶来说,晶体的颜色也是很重要的。相同发丝的金发晶,晶体完全无色(白水晶)和晶体略偏茶色,肉眼的视觉观感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前者的价格会高于后者。
净度
水晶与高档宝石的净度要求有很大不同。高档宝石稀少罕见,所以一般人们普遍对高档宝石的净度不会过于苛求。而水晶的产量着实大得惊人,所以通常人们会要求水晶净度越高越好,尽量避免有较明显的内含物的水晶。
杂质
如果水晶内部杂质中有传说中人物的造型,如佛、星座、生肖等价值可能要高于同等颜色和净度的水晶。
国家还并未给天然水晶提供一个等级划分的具体标准,水晶品种繁杂,每一品种都有他不同的评判标准。
成因
天然水晶
天然水晶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长在地壳深处,通常都要经历火山和地震等剧烈的地壳运动才能形成。天然水晶属于矿产资源,非常稀有和珍贵,属于宝石之一[3]。
合成水晶
合成水晶是也叫再生水晶是一种单晶体,亦称合成水晶、压电水晶。再生水晶是采用水热结晶法“模仿天然水晶的生长过程”,把天然硅矿石和一些化学物质放在高压釜内,经过1-3个月时间(对不同晶体而言)逐渐培养而成。它在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光学性能、机械、电气性质方面与天然水晶完全相同,而双折射及偏振性等方面,再生水晶比天然水晶更纯净,色泽性更好。经过加工(割、磨、抛)后得到各种形状的颗粒晶莹透亮,光彩夺目,并且耐磨,耐腐蚀。
熔融水晶
市场上有很多人把熔炼水晶也叫做合成水晶,那是不准确的,一般都是以水晶废料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熔炼出来的,而不是结晶成的,不具备水晶的晶体特性,所以不能把熔炼水晶与合成水晶混为一谈;但是熔炼水晶耐高温,用优质二氧化硅熔炼成的熔炼水晶可以做成实用产品比如水晶杯、烤盘、茶具等,实际上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就是选用东海优质水晶熔炼而成的。
K9玻璃仿水晶
还有人把K9玻璃也叫做合成水晶,那就更不对了,K9玻璃虽然有是用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熔炼而成的,但是熔炼过程中加进了3~4%的铅,实际上就是水晶玻璃;为什么要加铅呢?一般玻璃发蓝或者发绿,看起来不象水晶,但是加铅之后玻璃的白度很高,看起来非常象水晶,尤其含3~4%的K9玻璃最象水晶,所以称K9玻璃为仿水晶比较恰当。
鉴别
用手去触摸水晶,天然水晶通常温度要比人造水晶的要凉的多;用眼观察,天然水晶通常有棉絮状的包裹体,这个是人造水晶所没有的。
对于紫水晶黄水晶这样的单色水晶,通常要观察它的二色性,即使是最顶级的紫水晶黄水晶也是有色差的,通过这个方法可以鉴别是否加色。
天然的水晶一般都会有絮状(绵绺),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瑕疵,这是液体水落石出和二氧化碳的小孔穴,而人工合成的水晶就不会有这样的特征。
水晶是有成色等级之分,影响水晶价位的因素很多,不像钻石以4C就可以判定,所以大家要多听多看多比较才能真正辨别出来。一般的标准是水晶石越大越好,越透越好,颜色越娇嫩越好,形状越典型越好。不过最重要还是自己喜欢,而选购时辨识真伪的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⑴眼看:天然水晶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受环境影响总含有一些杂质,对着太阳观察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均匀细小的横纹或柳絮状物质,俗称(冰裂,棉絮)。而假水晶多采用残次的水晶渣、玻璃渣熔炼,经过磨光加工、着色仿造而成,没有均匀的条纹、柳絮状物质。
(2)用二色检查:天然紫水晶有二色性,假水晶没有二色性。
(3)用放大镜检查:用十倍放大镜在透射光下检查,能找到气泡的基本上可以定为假水晶。
(4)当然最权威的方式还是送去专业机构去鉴定。
与相似宝石区分
虽然紫晶的双折射率与堇青石相近(0008到0012),但颜色和多色性的差别较明显。革青石的颜色是紫蓝色一蓝色,很少出现紫晶的紫色。革青石具明显的多色性,肉眼可见,从不同方向观察,可看到不同的颜色。紫晶则为同一颜色不同深浅的变化〔浓淡不同的蓝紫到紫色)。此外,紫晶为一轴晶,具牛眼干涉图,而董青石为二轴晶。
水晶长石
无色水晶与无色长石因折射率和密度十分接近故较难区分。主要方法是放大检查。长石有两组极完全解理,显微镜下可见两组解理相交而成的“娱蛤状”包裹体或细直的纹理,而水晶则无解理发育,仅有时可见断续不规则的裂理。
天然水晶与人工水晶区别
水晶分为天然水晶和人工水晶。我国有丰富的天然水晶资源,但是国内兴起的水晶热却是从人工水晶开始的。天然水晶的价值,主要在于其矿石磁场对人体的功能作用[6]。
(1)天然紫色水晶的颜色分布不均,不规则的片状展布,有气液包体;人工合成紫色水晶颜色均一,且中心有子晶晶核。
(2)天然水晶还有黄晶和烟晶等颜色,如果是蓝色橘**,则是经过人工改色的。改色水晶与天然水晶的区别是,改色水晶的颜色鲜艳均一,其中看不到不规则的片状色团。人工改色水晶印刷品使用时间稍长后即会慢慢退色,失去装饰和欣赏价值。
(3)对着太阳观察,天然水晶饰品无论如何高级,都可以看到淡淡均匀细小的横纹或柳絮状纹理,而假水晶饰品一般是用残次水晶渣或玻璃熔炼再生,并经磨光着色仿造而成的,对着太阳光看不到均匀的条纹和柳絮状纹理。
(4)在阳光下天然水晶饰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放射出美丽的光彩,而假水饰品则没有这种光彩。
(5)天然水晶的折射率是154;假水晶的折射率小一般都小于1,(这里有误,没有折射率小于1的东西。折射率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的比值(该比值一定大于1)。而且玻璃的折射率在15-19之间,不能由此推断真假)或者与天然水晶的折射率相关甚远。水晶是优秀石英结晶体,大多数是无色透明,少量因含各种不同的微量元素而呈现不同颜色。它透明、硬度高、折光好,用优质天然水晶加工制作的项链和眼镜,成为美化生活、祛病保健的高档装饰品和实用品。
天然合成
时尚的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天然水晶,却常常因为在市场上面对大量的合成水晶看走了眼。市面上的水晶:
熔炼水晶(合成水晶):多采用石英粉,玻璃渣,水晶边角料等制作。熔炼水晶的硬度一般在55-6之间,所以它的硬度比水晶低。(水晶是7)
养殖晶:养殖晶是指,用天然水晶做种子,然后赋予天然水晶生长的高压条件,养殖器中有富含二氧化硅的分子。然后二氧化硅分子围绕天然水晶种生长,这样的水晶成分(分子式)与天然水晶是一摸一样的,唯一有差别的是,这样的水晶磁场作用没有天然水晶强。
PS:所谓的奥地利水晶其实往往就是铅化玻璃,一般在玻璃里添加铅元素,玻璃的折射率会很高,色散也会增强,但硬度会降低,铅含量越高,硬度越低。
人造水晶分为熔炼水晶与养殖晶:据水晶专家汪毅的阐述,随着水晶的价值提高,喜欢的人增多,水晶也引起了作伪者的兴趣,现阶段中国水晶市场常见的造假方法为:
象形水晶:有的水晶里面的风景栩栩如生,别光顾着看水晶里面的象形风景,很多人已经能把AB胶运用的出神入化了,把水晶割开,自个在中间添进去个风景(小树,小动物造型的居多),然后再粘起来。拿到手上一看,很漂亮,买了,觉得有投资和收藏价值,可惜的是这东西是人造的。
钛晶树:钛晶是水晶里价格最昂贵的,造假者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产品。天然的环境下,在水晶里能生长个像树一样的钛晶,完全是可能的,只是这样的货很少,那我们的造假专家是如何做的呢?白水晶底下打个洞,激光打点成板状的钛晶进去,就这样这块水晶的身价就能飙升几十倍。往往有的钛晶戒面,会采用将钛晶部位割成板状,与圆面的水晶粘合的方法来制作。
水晶制品
看原料:选料精良的水晶制品,应看不到胶口及棉絮;质地纯净、光润、晶莹为好。
看做工:水晶制品加工过程分为两种,即磨工和雕工。如水晶项链、手链、耳环等属于研磨品;观音像、内画鼻烟壶等属于雕刻品。
看抛光:抛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晶制品的身价。抛光分为软抛光与硬抛光。
看孔眼:对于缀穿水晶制品(如项链、手链、佛珠),要看孔眼是否平直,孔的粗细是否均匀,有无细小裂纹。孔壁必须清澈透明,无“白痕”。
看颜色:即使在同一种类的水晶中,它的不同部位的纹理、色泽也各式各有千秋。属于单色的,要色度均匀;在同一块水晶上有深浅的,则要求其色调纹路美观大方。
看文化:水晶里面的包裹体象形,能与文化、宗教及历史有所牵连的话,价格往往会比水晶本身的价值高出几倍甚至几百倍。
延伸阅读
文献记载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水玉、水精、水碧、石英等。
水玉:中国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 “ 千年之冰所化 ” 。唐代诗人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写道:“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水玉一词最早频繁出于《山海经》:“ 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 …… 多水玉 ”;“ 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 ”;“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 “ 水玉磊河 ” 。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 “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 ” 的质地。
水碧:《山海经》中,水晶又被称作水碧: “ 又南三百里,日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 ,郭璞注: “ 亦水玉类 ”。这种称谓常被文人所引用,晋代郭景纯《璞江赋》道: “ 鬼,水碧潜 ” 。水晶又有人称它叫玉瑛。《符瑞图》载“ 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 ”
水精:水晶为何称为水精?《广雅》有巧解:“ 水之精灵也 ”;李时珍则说:“ 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 ”。细加考究,此称还蕴含浓厚的宗教意味呢!水精一名,最初见于佛书,后汉支曜翻译的《具光明定意经》说:“ 其所行道,色如水精 ” 。
石英:《广雅》称水晶叫石英,色白如莹者又叫白。为附的异形字。司马相如《子虚赋》就有 “ 雌黄白 ” 之句。苏林解释:“ 白 ,白石英也 ”。
其它描述:《庶物异名疏》中说: “ 水精出大秦国,一名黎难 ” 。结晶完整的水晶晶体,就如参差交错的马齿,所以人们又叫它马牙石。先民们最早用它研磨成眼镜片,因而送它一个眼镜石的绰号。水晶有通称,也有俗称。广州一带称水晶叫晶玉,又名鱼脑冻;江苏东海县山民发现水晶会 “ 窜火苗 ” ,于是给它起个放光石的俗名。世间一物多名,不足为奇,而像水晶拥有这么多的别称,实不多见。瞧,从水玉、水碧、白玉、玉瑛、水精石英、黎难、晶玉到菩萨石、马牙石、眼镜石、放光石、千年冰、高山冻、鱼脑冻等等,简直构成一部奇石鉴赏史。
天然的蓝水晶
诗缘
李商隐,杜牧,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呈大昌,辛弃疾,杨万里,吴文英,杨基,魏源等诗坛,词林大家都有歌吟水晶的佳篇传世。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同时也是有史最早提到水晶的诗句。
玉英,水玉都是水晶早期的别称。传说古时候赤
水晶和钻石是不同的。他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所有硬度也不同,对光的折射也不一样,在光的照射下,钻石会更亮。而且水晶和钻石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1、水晶是石英家族的成员,是最常见的矿物质之一。通常形成于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化学式Sio2,莫氏硬度为7,晶体端部呈菱面六面体柱形或角锥形,晶面通常有条纹与玻璃光泽,内含物丰富。2、一般来说,水晶以颜色愈纯、愈光亮、净度和折射率愈高其价值就愈高。3、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C),含C量96%-999%。即使很纯净的钻石也含有0001%的杂质。钻石中的杂质组分有Si、Al、Ca、Mg、Mn、Ti、Cr、N等。4、钻石中常含有磁铁矿、钛铁矿、镁铝榴石、铬透辉石、橄榄石、石墨等矿物包裹体。首先,钻石是已知的硬度最高的宝石之一。
我觉得对于鉴定证书需要关注以下三点即可:
1机构资质和证书真伪。
2证书和货品的对应关系。
3定名。
质检站不同,描述就不太一样,尤其是放大检查这一项。就单说和田玉的放大检查是“纤维交织状结构”就让很多消费者不太明白,或者玛瑙的放大检查是“隐晶质结构”等等。
楼上说的没错,现在常规仪器鉴定已经不够了,单纯的折射率、密度、放大检查这些依据是不够的,而且现在有些问题单纯红外也解决不了,需要拉曼、光致发光、甚至核磁共振才能确定。但是有一点,质检站会出具一般也是确定的,依据不足确定不了的一般就退样了。
我理解的是既然定名了,就是确定没问题。
天然的宝石是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外来杂质的混入、成矿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压力的变化都会宝石的生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在宝石的内部留下一定的痕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包体。意义:研究宝石的包体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品种、区分天然和合成宝石、判别宝石的优化处理、评价宝石的品质和了解宝石的成因甚至产地。
一、概念狭义包体的概念是指宝石矿物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晶格缺陷中的原始成矿熔浆,其至今仍存在于宝石矿物中,并与主体矿物有相的界线。广义包体的概念是指影响宝石矿物整体均一性的所有特征。即除狭义包体外,还包括宝石的结构特征和物理特性的差异,如带状结构、色带、双晶、断口和解理,以及与内部结构有关的表面特征等。
宝石学中多涵盖的是广义包体概念。二、宝石中包体的分类(一) 依据包体与宝石形成的相对时间分类依据包体与宝石形成的相对时间,可将包体分为原生包体、同生包体和次生包体。1.原生包体原生包体是指比宝石形成更早,在宝石形成之前就已结晶或存在的一些物质,在宝石晶体形成过程中被包裹到宝石内部。
原生包体的形成主要与介质环境(如成矿溶液成分和浓度的变化)及晶体的快速生长有关。宝石中的原生包体都是固态的,它可以与寄主矿物同种,也可以不同。合成宝石一般不存在原生包体,但对于有种晶的一些合成方法,也可把合成宝石中的种晶视为一种原生包体。
2.同生包体同生包体是指在宝石生成的同时所形成的包体,它们的形成主要与晶体的差异性生长、晶体的不规则生长结构、晶体的生长间断、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外来杂质的出现、体系温度或压力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有关。
此类包体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含有呈各种组合关系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甚至空洞或裂隙等,还可以是导致分带性的化学组分变化所形成的色带、幻晶等。3.次生包体次生包体是指宝石形成后产生的包体,它是宝石晶体形成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如受应力作用产生裂隙,外来物质沿其渗入及裂隙充填所形成的包体,甚至可能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所形成的包体。
(1)次生裂隙及外来物质充填胶结宝石停止生长后产生的裂隙中可能会有外来物质进入并在其中沉淀。常见的外来物质是铁和锰的氧化物,如水晶或玛瑙中的黑色树枝状包体(2)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有些宝石经常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锆石常含有放射性元素u和Th,由于它们的存在不但可以破坏宝石本身的晶体结构,同时,当锆石作为包体出现在其他宝石矿物中时,放射性元素在破坏锆石晶格的同时,还会使锆石的体积增大,也可对主晶宝石晶格产生破坏,产生的应力可导致在锆石周围形成放射状的裂隙等痕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锆石晕”合成宝石往往不存在次生包体。
但对于优化处理的宝石,可含有一些次生包体。如,红蓝宝石的热处理,往往会导致内部固态包体的体积发生变化,使之发生爆裂而在周围产生次生裂隙;也会使宝石中存在的Fe、Ti出溶,而形成金红石针;也可使同生的针状金红石包体熔蚀,形成呈点状排列的金红石。
这些也都可以作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特征。 另外,宝石的染色处理、充填处理也可视为次生的包体;扩散处理造成的颜色在刻面宝石的腰棱部位的颜色集中、激光打孔处理和KM处理钻石所留下的痕迹和裂隙也可视为次生包体。
钻石辨别真假小窍门:
1、滴水法
天然钻石的质地坚硬细腻,在表面上滴一滴水,如果是真钻,水滴会长时间不散,或者朝其表面哈气,真钻表面水汽能很快消失,反之即为假钻。
2、验硬度
天然钻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宝石,用锋利刀具在其表面上刻划,不会造成任何的划痕,而假钻的硬度低,其表面经过刻划容易出现痕迹。
3、看火彩
在灯光的照射下,天然钻石具有闪亮夺目的火彩,其表面能够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彩光,而假钻的光彩生硬呆板,看起来不自然。
在茹毛饮血的年代,一位先民在岩洞的石壁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层晶莹的石
头。这些石头在熊熊烈火映照下,闪耀璀璨的光彩。他敲下了这种石头,并小心地
打磨成石斧、刮刀、箭头乃至颈饰。40万年后,这位先民在周口店被人们发现,他
身边依然保留着这种晶莹的石头做成的器具。这种石头,后来就称之为水晶。
以狭义水晶-----白水晶的形成为例,探求一下水晶形成的奥秘。
几千万年以前,由于火山爆发,地球内部的岩浆从地心向地表活动,大部分岩
浆流出地面后成为黑色的火山石。而另一部分岩浆在地质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宝
石。一些含有二氧化硅的岩浆在地下向四方伸展,大部分在泥土和岩石的压迫下冷
却凝固,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石英石;一些熔岩未能来得及结晶,迅速冷却形成
了黑曜石;一部分含有二氧化硅凝胶和碳酸氢钙混合物的岩浆冷却凝固后,由于被
地下水溶解并由岩洞中一滴滴渗出,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石笋、钟乳石或其变种蛋白
石;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浆的胶体沿着泥土空洞一层一层地沉淀固结,凝聚成了玛
瑙;还有极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浆在泥土和岩石的空穴中与空气接触,慢慢地在空穴
壁上凝结成一支支的晶体,就形成了今天的水晶,而空穴就形成了所谓的“水晶
洞”。这些“水晶洞”在外面看就如同普通石头,但切割开后就会发现里面洞穴的
壁上凝结着一支支如手指大小、六角柱形的水晶(当然有的水晶可以长达几尺。中
国地质博物馆就收藏着一块重达3500千克的水晶王)。
狭义水晶从成分上讲实际上是一种石英石的结晶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是狭
义的水晶,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形成蛋白
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形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与一般石英相比,水晶形成的条件更苛刻,首先要有充裕的生长空间;其次要
有提供物质的热液,即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第三要有较高的温度、压力;第四要
有生长时间。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自然界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断层是
水晶生长的良好空间。多数水晶都以脉状产出,分布于花岗岩、正常岩及其外围的
石英岩、石英长石砂岩、千枚岩及片岩等岩石中,并受构造裂隙控制,以充填方式
形成。如果岩石发育或变质作用强烈,就可以提供充足的热液。而这种热液本身就
具备较好的温度与压力为水晶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所需的生长时间更易
获得。上亿年的地球并不缺乏具备这些条件,这也使水晶矿目前遍布世界各地。
水晶有多种颜色,如紫水晶、白水晶、茶水晶、烟水晶、黑水晶、和无色水晶等。
并不是每块水晶都是完美的,在生长的过程中它有可能受到周围铁、铝等大量
物质的影响,结果就出现了色泽上的变化。铝会使水晶变成烟灰色,这样的水晶被
称为“烟水晶”;铁会使水晶变成暗红色,这样的水晶被称为“玫瑰水晶”,除此
之外高强度的辐射也会影响水晶的生长和色泽。只在没有射线和其他追踪元素的地
方,才有可能长出百分百纯净透明的水晶。
由于受热液温度的差别和混生矿物的不均匀分布,在同一块水晶晶体上经常也
存在着多种色彩。如五颜六色的包体水晶。紫色和白色混生的一块晶体、各种色彩
的发丝水晶等。这些水晶在阳光的照射下,通常金光四射、闪闪耀眼,呈现“精光
射大地,宝气吐彩霞”的壮观景象。
因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的,不是所有的形成条件都恒等不变,地动山摇、温度的
改变、热液的缺失都会影响水晶的生成,至少会影响水晶的品质和大小。我们眼前
的一块块绚丽多彩的水晶,实在是汇聚了天地之精华。其实所有能成为宝石的矿物
晶体,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喜爱宝石的原因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