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加工钻石加工过程

钻石加工钻石加工过程,第1张

1、钻石加工基地2、人们都是怎么加工钻石的?天然钻石是怎么形成的?3、钻石加工技术,有谁知道流程呢?4、科普「简明钻石加工发展史」5、钻石加工要几道工序?6、钻石是如何切割的钻石加工基地

钻石的4C标准之一是切工,切工是针对明亮型切割方式的钻石而言。在别的因素一样的情况下,明亮型切割工艺的钻石价值被视为最高。那么世界钻石加工地在哪里?

世界钻石加工地

1、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精湛钻石加工中心

安特卫普是全球著名的钻石加工中心,从15世纪中叶开始就成为世界“钻石之都”,该城市80%的居民均从事钻石及相关行业,加工的绝大部分钻石都供出口。由于安特卫普的钻石进出口有免税的优惠,吸引了全球的钻石商人前来交易,使安特卫普始终占据世界最大钻石中心的宝座。安特卫普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钻石抛光工人,他们运用享有5个世纪声誉的“安特卫普切割”技术,切割出来的形状为上33面下24面,让钻石更加完美,充分体现钻石的晶莹透亮,据说世界上10颗钻石有7颗出自安特卫普工匠切割,因此“安特卫普切割”技术已成为全世界的通用标准。

2、印度孟买—小颗粒钻石加工中心

印度的钻石切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现代钻石加工发展却比较晚。1966年印度的钻石加工产值仅占全球的19%,到20世纪80年代印度现代钻石加工获得了飞速发展,至1992年其钻石加工产值已占全球的35%-40%。但使用半自动机械加工、劳动力成本低廉等原因,切割出来的钻石抛光效果不好,腰部较厚,对称性较差,影响火彩,所以加工的钻石均以小钻为主,一般在20分以内。

3、美国纽约—大颗粒钻石加工中心

美国纽约是全球著名的大钻石切割中心,许多知名的大珠宝商都汇聚于此,纽约的钻石加工中心聚集有400多名熟练的切磨师,大约有2000名钻石商。纽约钻石中心的切磨师较少,加工区面积不大,钻石加工精湛,但由于人力成本昂贵,工资以几十美金每小时来计算,切割成本较高,所以主要加工1克拉以上的大钻,钻石切工的难度和精度闻名于世。美国式切工的圆形钻石有58个面,尖底磨平抛光成透明的八角形,腰缘磨成透明刻面。

4、以色列特拉维夫—精致花式钻石加工中心

特拉维夫有着悠久的钻石加工历史,也是当代最著名的钻石切磨地之一。尤其以花式切工闻名于世,全球钻石首饰市场上有有40%的圆钻和70%的花式钻石是在这里切磨的加工的,以10分到50分为主。但加工水平很不平均,抛光还常常使用传统工具。部分钻石的腰缘较粗糙,对称性较差,亭部阴影很不规则,底角有深有浅,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钻石的火彩。

人们都是怎么加工钻石的?天然钻石是怎么形成的?

加工钻石钻石加工:加工的时候先利用机械进行粗略加工钻石加工,最后再手工进行比较精致的打磨。 天然钻石形成钻石加工: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C)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钻石加工技术,有谁知道流程呢?

所谓的钻石加工技术,就是当发现钻石之后,往往必须要通过加工,而且整个的加工过程,不单纯是通过一道工序,要通过整体的设计,然后再进行划线,最终通过切割,打磨等一系列过程,最终才能成为真正的钻石首饰,而且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加工,价格也上涨了好多倍。下面内容就具体介绍了钻石加工技术,想了解的朋友,就来一起看看吧。

钻石加工技术流程

不管钻石的大小,首先要进行划线,虽然这只是一种参考,但是由于钻石个头不大,通过精美的设计,这只是一个雏形,然后再进行划线,划线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处理,所以在划线的时候,必须要清楚的显示出来,保证下一道工序,不会因划线不清楚,造成对钻石损坏,作为操作人员,这一道工序必须要做的精细一点。

其次是劈割,把钻石安放在一个套架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稳固钻石,以免在进行劈割的时候,出现晃动出现偏差,一般通过这种工序之后,会分成两半,或者是多半,这都要根据这块钻石的大小,以及设计师准备让它变成怎样的首饰而决定多少块。

成型,最后钻石的成型,要根据钻石的外形来进行打磨,由于钻石的硬度比较强,所以会通过钻石来进行钻石的成型,由于在整个成型过程当中,在打磨时钻石的硬度不同,这要靠平时打磨的经验,才能更好的掌握住钻石形态。不管是钻石成为三方体,或者八方体,以及其他的形状,不但和成型手艺人有关,同时也和钻石有关。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钻石抛光,在抛光这一方面,必须要用到钻石粉,以及润滑油,这道工序的目的是为了钻石更加有光彩,而且每一个钻石面,都必须要抛光到位,钻石通过多到加工,居然能放射出耀眼光芒,附加值会进一步拉大。

相信了解了本文内容,也对钻石加工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在佩戴钻石首饰时,要更好爱护自己所佩戴的钻石首饰,因为钻石首饰的成形,是很多人心血所铸就的一个精品。

科普「简明钻石加工发展史」

钻石(Diamond)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中的「adamas」,意为「坚不可摧」。这种稀有的贵重宝石由碳元素(C)组成,通过正四面体的方式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因此钻石拥有天然宝石中最高的硬度,相应的加工对珠宝匠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种宝石最早发现于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其加工工艺则起始于14世纪,由最初保留天然结晶形态的「尖琢型」(Point Cut),保重的「玫瑰式切割」(Rose Cut),再到如今的「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钻石的加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才呈现出完美的火彩。

除了传统的圆形切割,常见的现代钻石琢型还包括「祖母绿切割」(Emerald Cut)、「梨形切割」(Pear Cut)、「椭圆形切割」(Oval Cut)、「长阶梯形切割」(Baguette Cut)、「枕形切割」、「心形切割」(Heart Cut)、「公主方切割」(Princess Cut)、「榄尖形切割」(Marquise Cut)等。

钻石加工工艺的演变

诞生于14世纪中叶的「尖琢型」(Point Cut)是钻石最早的切磨形态,当时的珠宝匠依照钻石的八面体外形,仅进行简单的抛光打磨,保留钻石的天然结晶形态。

15世纪初,「桌形切工」(Table Cut)首次应用于钻石,八面体中的一个顶角被磨去,形成上半部分的「冠部」与下半部分的「亭部」,这种切割方式标志着现代宝石琢形的诞生,一直沿用到17世纪。

「玫瑰式切割」(Rose Cut)出现于16世纪中期,由24个三角形切割面组成的拱顶和一个底面组成。这种琢型最大的特点是「保重」,多用于扁平状的钻石晶体,此后演化为48个切面的「双玫瑰切割」。

「老式单多面形琢型」(Old Single Cut)是近代圆形切割钻石的雏形,由一个台面、八个冠部刻面、八个亭部刻面组成,这一切割方式为34个切面的「双多面形琢型」(Double Cut)、正圆形的「新式单多面形琢型」(New Singel Cut)奠定了基础。

17世纪后半叶,一位威尼斯钻石切割师在「双多面形琢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数个切面,显著提高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这种枕形的切割方式被称为「老矿工切割」(Old Mine Cut),是最早的「明亮式切割」的尝试。

「老式欧洲切割」(Old European Cut)是现代「明亮式切割」钻石的原型,诞生于18世纪初,拥有较小的台面和较厚的冠部,从顶部欣赏呈现与「明亮式切割」钻石相同的正圆形。

「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由比利时钻石切割师 Marcel Tolkowsky 于1919年发明,能够完美地呈现出钻石各个角度的火彩。一颗天然的正八面体钻石被切割为一大一小两颗钻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其实钻石切磨加工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不但是钻石首饰的发展史,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发展的一个缩略,它从最开始的王室专享到如今结婚必备,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而且大众对它的关注也是水涨船高,在未来的时间里相信钻石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钻石加工要几道工序?

钻石加工工序:为了将钻石原石切磨加工成各种琢型的成品钻石,必然按步骤实施一系列加工工序。一般而言,切磨加工钻石有四个工序,即标记、分割、成型和抛磨。

1标记原石:主要在对钻石原石作正确评价基础上,将设计意途用专门的笔标记在钻石上,切磨加工师按标记对钻石实施切磨加工。做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备具坚实的宝石学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精通加工技术,它直接影响宝石切磨加工的经济效益,也影响最终宝石成品的完美程度。

2分割原石:出于各种原因,需要对原石进行分割。分割原石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也直接影响钻石成品的质量,并最终影响钻石成品的价值。分割原石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原石的形状、内部瑕疵、双晶及结晶学特征等。

3粗磨:宝石粗磨的过程就是将要磨的宝石粘在一个夹具上,并把夹具装在粗磨机的卡上,将另一颗充当切削夹在夹具上。操作者用手臂夹住长柄,当粗磨机带动钻石旋转时,使两颗钻石相互接触柄互磨成型,将原石进行成型加工处理,它也是一项切削或切磨工艺。

4抛磨:抛磨设备的主要部件有磨盘、夹钳、夹嘴。抛磨是一项技术性能极强的技术,需要钻石切磨工懂得一定的工艺,并需要丰富的经验,抛磨是对粗磨成型的宝石实施一系列工序而将其抛磨成最终成品的过程。

钻石是如何切割的

一、划线。又叫标记,就是在钻石表面做标记这是_切割钻石加工的第一步,先检验钻坯,并在钻石表面做标记并在钻石表面做标记。做这项工作的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并精通加工技术。划线员必须留意两点:既要尽量保持原重,又要尽量减少内含物。

二、分割原石:分劈割、锯切、成型三步骤。

首先是劈割:劈割师将划好线的钻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后以另一颗钻石沿分割线削一道凹痕,再把刀具放在凹痕上,用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适的力道敲击,钻石会沿纹理方向被劈成两半或多块。

然后是锯切:大多数钻石并不适宜劈开,这时需要用锯切开。钻石固定在夹子上,锯盘以高速旋转,即可将钻石锯开。现代激光技术引入钻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钻坯的加工效率。

最后是成型:锯切完的钻石再送到打圆部门去打圆、成型,即按照设计要求将钻石做成圆形、心形、椭圆形、等常见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状。

三、起瓣、抛光。在一个涂有钻石粉和润滑油的铸铁圆盘上,车磨出所有瓣面,使钻石发出诱人的光彩。研磨的过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层做出 8个大面,然后做16个刻面。加尖底,共25个刻面,并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风筝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个刻面,这样一颗圆形钻石就有了58个刻面,如果没有底尖的小刻面则共有57个刻面。

扩展资料:

最早出现在戒指上的钻石,是天然八面体形状的原石。大约从十四世纪开始,人们将钻石进行一定的加工后再镶嵌,早期切割工匠将钻石设法磨出尖;十五世纪出现台面切割,到十六世纪,玫瑰式切割开始出现,这种切割样式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明亮式切割的出现是钻式切割的一大进步,使钻石有更美好的亮光与火彩。

1914年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样师托考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发表了钻石加工他根据钻石的折射率和色散率切割的比例,受到广大欢迎,今天明亮式的切割虽有改进,但大多仍是以托考夫斯计算的比例为基础。然而,钻石切割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人才培训,因此钻石的切割主要集中在那些传统的切割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四个主要的切磨中心。印度的孟买、美国的纽约、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除此之外,泰国、中国、俄罗斯、南非也正在发展成为主要的钻石加工、切割中心。

每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都需要精心的切割、加工,才能使之释放出应有的光泽愈光彩,这也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但行业内惯常的说法“俄罗斯工”、“比利时工”、“印度工”与上述切割中心并无直接的来源关系,即“俄罗斯工”钻石不一定指这颗钻石是由俄罗斯的某加工厂加工的,而是暗示这颗钻石的加工的切工非常完美

参考资料:

:钻石切割

钻石的切割

最早出现在戒指上的钻石,是天然八面体形状的原石,大约从十四世纪开始,人们将钻石进行一定的加工后再镶嵌,早期切割工匠将钻石设法磨出尖;十五世纪出现台面切割,到十六世纪,玫瑰式切割开始出现,这种切割样式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明亮式切割的出现饰钻式切割的一大进步,使钻石有更美好的亮光与火彩。

1914年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样师托考夫斯基发表了他根据钻石的折射率和色散率切割的比例,受到广大欢迎,今天明亮式的切割虽有改进,但大多仍是以托考夫斯计算的比例为基础,然而,钻石切割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人才培训,因此钻石的切割主要集中在那些传统的切割中心。目前,世界上有四个主要的切磨中心。

印度的孟买

美国的纽约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

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除此之外,泰国、中国俄罗斯、南非也正在发展成为主要的钻石加工、切割中心。每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都需要精心的切割、加工,才能使之释放出应有的光泽愈光彩,这也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但行业内惯常的说法“俄罗斯工”、“比利时工”、“印度工”与上述切割中心并无直接的来源关系,即“俄罗斯工”钻石不一定指这颗钻石是由俄罗斯的某加工厂加工的,而是暗示这颗钻石的加工的切工非常完美(相关内容将在4C评价部分再作介绍)。

切磨过程:

一颗钻坯看起来并不起眼,必须经过仔细的切磨、加工,才会成为我们所惯见的闪烁生辉的钻石。因此,钻石的车工,直接影响钻石的价值,详见后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当然是保持钻石的最大重量、尽量减少瑕疵,并充分展示钻石的美,以使钻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标记(划线):这是钻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检验钻坯、并在钻石表面做标记,做这项工作的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并精通加工技术。最终目的是制造出最大、最干净、最完美的钻石,以尽可能高地体现钻石的价值。划线员必须留意两点:即既要尽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尽量减少内含物。划线员利用放大镜研究钻坯的结构,如果是大颗粒钻石,这项工作可能要历时数月,对普通钻坯则需要几分钟。不过,不论钻坯如何细小,每一颗钻石都要经过详细的检查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划线员用印第安墨水在钻坯上划下标记,显示该钻坯要沿此线分割。通常尽可能沿钻石的天然纹理方向划线。

分割原石:包括劈割和锯切。

劈割:劈割师将划好的线的钻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后以另一颗钻石沿分割线削一个凹痕,再把方边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适的力敲击,钻石会沿纹理方向被劈成两半或多块。

锯切:大多数钻石并不适宜劈开,这时需要用锯切开,由于只有钻石才能切割钻石,因此锯片是一张在边缘涂有钻石粉及润滑剂的磷青铜圆片。钻石固定在夹子上,锯盘以高速旋转,即可将钻石锯开。现代激光技术引入钻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钻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锯开或劈开的钻石再送到打圆部门去打圆、成型,即按照设计要求将钻石做成圆形、心形、椭圆形、揽尖形、祖母绿形等常见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状。由于钻石是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质,所以只有钻石才能打磨钻石,而且因钻石各个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时要凭借经验,把握住钻石的基本形态:三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及晶体特性。一般方法是将钻坯高速旋转的车床上,然后用另一臂杆上的钻石把转动中的钻坯打圆。

起瓣、抛光:在一个涂有钻石粉和润滑油的铸铁圆盘上,车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钻石发出诱人的光彩。研磨的过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层做出8个大面,然后做16个刻面。加尖底,共25个刻面,正确改错了,并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风筝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个刻面,这样一颗圆形钻石一共58个刻面,如果没有底尖的小刻面则共有57个刻面。并不是每颗钻坯都必须经过全部五道工序,这须视钻坯的本身特点、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定,如对前述的“扁平状”钻坯可能就不用劈割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绿钻石就不须经“打圆”的工序。然而,任何钻石毛坯,有两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划线”、“起瓣、抛光”。一颗精工切割的钻石所产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经精确计算的,使钻石发出最大的光彩。由此可见,切割世界上最坚硬的宝石——钻石,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更需要切割师由丰富的经验、高度责任心和全神贯注,才能释放钻石全部的灵彩。首饰柜台里一颗钻石,可能遗穿越过许多国家,经过若干人之手,通过加工、镶嵌、制作后才成为一件钻石首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记述的引入,可以使钻坯的设计、切磨更加精确无误

来来来,送命题又双叒叕来了~

想好了再选哦,给您个提示,鸽子蛋这么大

Manami Star

配图“鸽子蛋”是一颗名为Manami Star的 椭圆形钻石 ,重达8822ct;经GIA鉴定,它拥有同等级钻石中最出色的火彩与净度,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8亿港币(约合9530万人民币)成交。这颗钻石由一位日本私人收藏家竞得,并根据其长女之名重新命名为Manami Star。

有钱人的快乐真是无法 想像 ……价值约1亿的石头咱是买不起,买不起还不能欣赏一下了?今天咱们就来欣赏一下那些 出名的大钻石 ~

周大福之星

拍卖价格最高钻石

周大福之星CTF Pink Star是一颗5960ct的 Fancy Vivid Pink粉钻 ,先后两次刷新全球钻石拍卖价格纪录——2013年11月,这颗粉钻在Sotheby's日内瓦拍卖会上亮相,以76325万瑞郎(约合53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为当时全球拍卖价格最高的钻石,最终得标者——纽约钻石切割商Isaac Wolf未履行交易;2017年4月,这颗粉钻在香港苏富比进行第二次公开拍卖,以553亿港币(约合48亿人民币)第二次刷新全球钻石拍卖价格纪录,买家为香港珠宝商周大福Chow Tai Fook。

CTF Pink Star

这是GIA鉴定过最大的一颗IF级别Fancy Vivid Pink粉钻其原石重达1325ct,1999年由戴比尔斯De Beers开采自南非,由纽约钻石切割商切割打磨为一颗椭圆形粉钻。2007年这颗粉钻通过非公开销售易手,更名为Pink Star,周大福Chow Tai Fook拍得这颗钻石后将其重新命名为CTF Pink Star。

Taylor Burton Diamond

最大私人收藏钻石

美国知名演员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还有个另外的身份——珠宝收藏家。她曾经拥有一枚6942克拉的 梨形钻石 ——Taylor Burton Diamond,其重量在当时排名全球第十二位,同时也是私人收藏中最大的一颗。

Taylor Burton Diamon

这颗钻石于1969年由Elizabeth Taylor的丈夫Richard Burton向卡地亚Cartier购买,原名为Cartier Diamond,水滴形切割,达D色级和无瑕级别。Taylor Burton Diamond原本被镶嵌在一枚戒指上,Elizabeth Taylor最终决定将其制作成挂坠镶嵌在一条项链上。

在这里不禁感叹,可真是“别人家的老公”……但是伊丽莎白·泰勒换了好多任老公,都很支持她收藏珠宝。是不是一下子不知道该羡慕哪一任好了~

Elizabeth Taylor

Mouawad Dragon

最大圆形艳彩黄钻

瑞士珠宝商Mouawad在2019年4月宣布切割完成一颗重达5421ct的圆形黄钻——Mouawad Dragon,并成为迄今最大一颗被GIA评级达到 Fancy Vivid Yellow的圆形黄钻 。Mouawad表示,这颗钻石的颜色如同神龙双眼中的火光,因此将其命名为Mouawad Dragon。

Mouawad Dragon

Mouawad收集了多颗大尺寸钻石,除新切割完成的Mouawad Dragon外,还包括24535ct的枕形钻Jubilee,以及 上文那颗 曾经最大的私人收藏钻石——6942ct的水滴形钻石Taylor Burton等。

24535ct的枕形钻Jubilee

光明之山

最有争议的钻石

光明之山Koh-i-noor是一颗1056ct的椭圆形切割钻石,13世纪发现自印度南部,原石重达793ct, 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1849年,英国人占领了印度旁遮普邦;1850年,这颗钻石被东印度公司送给维多利亚女王,二次切割后镶嵌于一枚胸针上。维多利亚女王逝世后,Koh-i-noor被重新镶嵌在英国王室珠宝中的一顶王冠上,目前陈列于伦敦塔。

佩戴王冠的伊丽莎白女王

库里南钻石

最大原石的“孩子们”

如果说“光明之山”是女王财富的冰山一角,库里南钻石可堪帝国权利的象征——国王权杖、加冕王冠……都镶嵌了库里南钻石的“孩子们”。库里南钻石于1905年开采自南非Premier矿区,重达310675ct,是迄今 全球发现最大的宝石级钻石原石 。1907年,南非德兰士瓦殖民地政府以15万英镑购入这颗钻石,作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66岁生日礼物,象征南非对英国的忠诚。

库里南钻石复制品及库里南钻石检查协议原稿

荷兰钻石切割商Asscher对库里南钻石进行了切割和抛光,最终切割为9颗大尺寸钻石和96颗小尺寸钻石,其中 较大的9颗均由英国王室收藏 ,以库里南1号Cullinan I至库里南9号Cullinan IX命名。

爱德华七世的国王权杖

其中库里南1号Cullinan I重达53020ct,至今仍是 全球最大的无色抛光钻石 ,镶嵌于爱德华七世的国王权杖上;3174ct的库里南2号CullinanII则镶嵌于加冕典礼所用的 帝国王冠 之上。

加冕典礼所用的帝国王冠

而重达944ct的库里南3号与633ct的库里南4号被镶嵌在 库里南钻石胸针 上,伊丽莎白女王曾佩戴它出席了庆祝自己登基60周年的钻禧庆典。

库里南钻石胸针

摄政王钻石

最霸气外露的钻石

为啥说它霸气外露呢?如果真拿来打斗,这么大的钻石,不怕掉下来摔坏嘛!它的起源,要从1802年说起——拿破仑任命 尚美巴黎CHAUMET的创始人尼铎为御用珠宝大师 ,他受命创作了一系列拿破仑在1804年加冕仪式上用到的皇权象征物,包括镶有法国皇冠钻石的“加冕之剑”、“查理曼大帝”皇冠等。

佩戴“加冕之剑”的拿破仑一世

当年拿破仑定制“加冕之剑”时要求颇为苛刻,要求使用璀璨夺目的法国皇冠珠宝、尤其是美妙绝伦的“摄政王钻石”。这颗重达140克拉的传奇美钻1689年开采于印度著名的矿山上,曾点缀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加冕皇冠之上。除此之外,“加冕之剑”还用到了金、鸡血石、宝石、玳瑁及钢,尼铎也因此名声大噪。

“加冕之剑”

De Beers 黄钻

最复杂项链的主石

1928年,Patiala土邦主Bhupindar Singh曾委托卡地亚Cartier设计了一条铂金项链,共镶有2930颗钻石,总重近1000克拉。主钻为当时的全球第七大钻石——De Beers,采用 枕形切割 ,重达23469克拉。

1941年,项链上镶嵌的大颗宝石被变卖,这条不完整的项链于2002年由Cartier购入并进行修复。截止到今天,这条项链仍是珠宝史上最为庞大繁复的钻石项链。

佩戴项链的土邦主Bhupindar Sing

希望之钻

最著名的蓝钻

希望之钻Hope Diamond是 历史 上最著名的一颗蓝钻,于17世纪出产自印度戈尔康达钻石矿,为Type IIb型钻石,进行枕形切割后重4552克拉。

Hope Diamond

卡地亚Cartier 创始人Pierre Cartier是“希望之钻”的第18名拥有者,于1911年将其出售给美国名媛Evalyn Walsh McLean,蓝钻周围镶嵌了16枚小颗钻石来衬托主钻的色彩。Harry Winston随后于1949年买下这颗钻石并将其 捐赠给史密森尼学会

美国名媛Evalyn Walsh McLean

Graff Lesedi La Rona

最大祖母绿切割钻石

Graff Lesedi La Rona是目前全球最大的 方形祖母绿切割 钻石,重达30237ct,共耗时18个月切割完成。据格拉夫Graff推测可达到D色和极高净度级别,有望成为GIA评级过最大的一颗D色无瑕钻石。

Graff Lesedi La Rona

这颗钻石的原石Lesedi La Rona于2015年发现自博兹瓦纳中北部的矿区,经清洁后重量达1109ct,是继库里南钻石后, 排名世界第二的宝石级钻石原石

切割中的Graff Lesedi La Rona

The Graff Venus

最大心形无瑕钻石

事实证明,格拉夫Graff的新闻稿确实没有吹牛,除了拥有全球最大的方形祖母绿切割钻石外,他们还拥有全球最大的D色 无瑕心形钻石 。这颗D色钻石重11878ct,净度为Flawless无瑕,为 Type IIa 型钻石,抛光及对称性均达到Excellent级别;整个切割和抛光过程耗费了超过18个月时间。Graff将这颗钻石命名为The Graff Venus,意为“格拉夫金星”。

The Graff Venus

这颗钻石的原石重357克拉,2015年开采自非洲南部莱索托王国的钻石矿,以193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Graff的钻石切割师首先对这颗原石进行3D建模计算,最终将其切割为23颗钻石,而The Graff Venus为其中最大的一颗。值得一提的是,Graff最初切割完成的心形钻石重11888ct,经GIA检测发现一个微小的裂隙;Graff决定再次抛光。在减重01ct后,这颗11878ct的无瑕级钻石便横空出世啦。

切割前的3D建模

十大钻石之“最”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雷帝恩型是钻石的一种切割形状。

雷帝恩型拥有长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顾了祖母绿切工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状,也拥有形灿烂型如圆切工的优秀光芒表现。

雷帝恩形切割钻石通常是矩形的,但你可以发现一些石头是正方形。祖母绿切割钻石都是矩形,截断方角。既防止偷工减料,又可以坚固耐用。在祖母绿切割,线性面平行于腰面,属于阶梯式切割。祖母绿切割钻石的边缘平行,因此很容易识别。雷帝恩形切割属于混切组,它是明亮式切割和阶梯切割的组合。光芒四射的钻石的轮廓是一个阶梯切割,而台面和亭面是火花形切割。

    钻石(Diamond)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中的「adamas」,意为「坚不可摧」。这种稀有的贵重宝石由碳元素(C)组成,通过正四面体的方式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因此钻石拥有天然宝石中最高的硬度,相应的加工对珠宝匠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种宝石最早发现于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其加工工艺则起始于14世纪,由最初保留天然结晶形态的「尖琢型」(Point Cut),保重的「玫瑰式切割」(Rose Cut),再到如今的「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钻石的加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才呈现出完美的火彩。

除了传统的圆形切割,常见的现代钻石琢型还包括「祖母绿切割」(Emerald Cut)、「梨形切割」(Pear Cut)、「椭圆形切割」(Oval Cut)、「长阶梯形切割」(Baguette Cut)、「枕形切割」、「心形切割」(Heart Cut)、「公主方切割」(Princess Cut)、「榄尖形切割」(Marquise Cut)等。

钻石加工工艺的演变

诞生于14世纪中叶的「尖琢型」(Point Cut)是钻石最早的切磨形态,当时的珠宝匠依照钻石的八面体外形,仅进行简单的抛光打磨,保留钻石的天然结晶形态。

15世纪初,「桌形切工」(Table Cut)首次应用于钻石,八面体中的一个顶角被磨去,形成上半部分的「冠部」与下半部分的「亭部」,这种切割方式标志着现代宝石琢形的诞生,一直沿用到17世纪。

「玫瑰式切割」(Rose Cut)出现于16世纪中期,由24个三角形切割面组成的拱顶和一个底面组成。这种琢型最大的特点是「保重」,多用于扁平状的钻石晶体,此后演化为48个切面的「双玫瑰切割」。

「老式单多面形琢型」(Old Single Cut)是近代圆形切割钻石的雏形,由一个台面、八个冠部刻面、八个亭部刻面组成,这一切割方式为34个切面的「双多面形琢型」(Double Cut)、正圆形的「新式单多面形琢型」(New Singel Cut)奠定了基础。

17世纪后半叶,一位威尼斯钻石切割师在「双多面形琢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数个切面,显著提高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这种枕形的切割方式被称为「老矿工切割」(Old Mine Cut),是最早的「明亮式切割」的尝试。

「老式欧洲切割」(Old European Cut)是现代「明亮式切割」钻石的原型,诞生于18世纪初,拥有较小的台面和较厚的冠部,从顶部欣赏呈现与「明亮式切割」钻石相同的正圆形。

「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由比利时钻石切割师 Marcel Tolkowsky 于1919年发明,能够完美地呈现出钻石各个角度的火彩。一颗天然的正八面体钻石被切割为一大一小两颗钻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其实钻石切磨加工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不但是钻石首饰的发展史,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发展的一个缩略,它从最开始的王室专享到如今结婚必备,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而且大众对它的关注也是水涨船高,在未来的时间里相信钻石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说,世界最早的刻面琢型宝石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但真正有确切文字记录大约在11世纪。从简单到繁杂,为了最大程度地体现钻石外观的魅力,钻石形状经历了多次演变,如今我们常见的标准圆形明亮式切割圆钻就是由当初的简易切工演变而来,下面就一起来了解钻石琢型的演变发展历程吧。

       一、 尖琢型

       最早的时候,人们所佩戴的钻饰基本镶嵌的都是未经加工的钻石原石,有自然风貌,却不如现在看到的璀璨华丽。

       大约14世纪,欧洲大陆盛行尖琢型刻面的钻石,它是利用钻石本身的八面体磨光而成,简单来说只是将八面体的8个晶面打磨光滑,以提高其对称性、光泽及透明度,最终打磨完的成品和原石相比没有太大改变。

       二、桌形琢型

       大约15世纪早期出现了桌形琢型,这种琢形是在尖琢型基础上切去一顶角而形成如桌面的四方形刻面,有时底部也切角成一小底面,桌式琢形大幅改善了钻石折射、反射光的能力,使钻石的火彩和亮度有了很好的提高。

       三、玫瑰花琢形

       玫瑰花琢型出现于约十五世纪或十六世纪中叶,它是钻石琢型发展的一次飞跃,其中以荷兰玫瑰花琢型为代表,以平底、拱顶和三角形小面对称分布为特征,令钻石看起来极为赏心悦目。

       早期的玫瑰花琢型小面数目较多,而且加工质量低劣,盾形平底玫瑰花琢型及三面玫瑰花琢型。后期下面数目增加,有三面到六面、十二面、是八面,最终发展为二十四面,即全玫瑰花琢型。

       四、圆形琢型(明亮琢型)

       十七世纪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宝石光学性质的逐步认识,人们又设计制作出了新的刻面型款式。首先出现的是单翻式琢型,而随后出现的老矿工式琢型和老欧洲式琢型,已经使用了现代标准的58个面的切磨模型。这种琢型增加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外形仍是不规则形状的,而老欧洲式的切磨,是非常接近现代标准圆钻切磨的方式,它的台面很小,但是形状更为均匀,我们也称它们为早期的明亮式切磨。

       20世纪初期,钻石切工机械的发明改进促进了钻石形态的变化,钻石轮廓由不规则向规则眼花,出现了全切琢型,即具有58个小面的标准圆形明亮琢型。这种切法沿用至今,仍是最理想的圆形钻石切割方式。

       包括国际权威的珠宝鉴定机构美国宝石协会(GIA)在内的众多珠宝专业机构,一致认为标准圆形钻石(57/58面),能够最完美地表现出钻石的亮光、火彩。所以,现在市场上3ct以下的钻石有90%是圆形钻石。

       五、花式琢型

       花式琢型最早可追溯倒500多年前,即16世纪,当时出现的多为阶梯琢型,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成熟,陆续出现了明亮式花式琢型。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花式琢型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宝石琢型款式。

       常见的花式琢形有祖母绿切工(Emerald Cut)、榄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垫型切工(Cushion Cut)、雷迪恩型切工(Radiant Cut)、椭圆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方形切工(SquareBrilliant Cut)等切工。

       椭圆形切割

       椭圆形切割的标准刻面为69。当从上俯视,宝石呈椭圆形。就椭圆形切割而言,尽管长度与宽度比轻微地取决于不同型号宝石的光学特性,但两者间的比例约2:1。一枚切工很好,比例恰当的椭圆形宝石可以几乎与圆钻形切割一样光彩夺目,火彩耀眼。

       榄尖形切割

       榄尖形切割也称为“纺锤”形切割,其标准刻面数为57,整体轮廓看起来像一个椭圆,但相比椭圆两边各向外延伸至一点,由上径直向下俯看,更像是一枚橄榄球。橄榄形切割的长宽比应为2:1,值得注意的是榄尖形切割不能太浅,否则的话,光线将会穿透钻石的背部,减弱了其光泽与闪耀程度。

       三角形切割

       三角形切割的标准刻面数为43,这种切割法通常仅需要将原生矿石的角截去,就可以显示出宝石耀眼美丽的固有本质,火彩光彩夺目。由于各边相等,三角形切割能很好地呈现钻石的反射,被视作具有如圆钻形切割一样的光泽效果,因此对于那些钟爱鲜明色彩的彩色钻石人们,这给便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在三角形切割中,良好的抛光效果有助于钻石最大程度地展现自身的光泽感与闪烁度。传统三角形切割琢型,带有尖角或者在钻冠上带有25个刻面、亭部有19个刻面、以及可能带有腰部的形状更圆的的三角形切割琢型等。

       梨形切割

 

       梨形切割的标准刻面数为71,这是一种结合了椭圆形切割与橄榄尖形切割法优点的混合切割方式,切割成型的宝石的形状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梨形切割法所能获得的极佳琢型外观的长宽比约为15:1。

       心形切割

       心形切割的标准刻面数为59。心形切割宝石是一种顶部有缝隙的梨形切割方式。总的来说,心形切割宝石的长宽比略微超过1:1,约为11:1,长度略大些,但是比例通常不会超过12:1。大多数心形切割宝石几乎为圆形,这存在着这样的优势:具有几乎为圆的亭部,能够产生美丽的光泽。由于极好的比例是来自于要付出更多的生石基础上,心形切割宝石必须具有极好的切工,这样才能使宝石更加昂贵。

       祖母绿切割

       祖母绿切割的刻面数为50,完成后的琢型由顶部观察就像截去了角的长方形,有阶梯状的刻面,这些阶梯状角会使其夺目的光辉显示于钻石的亭部之上。这是另又种“梯形切割”,它有着多层类似于阶梯状并通常为四角或者伸长的刻面,其之所以称为梯形切割,乃因其呈同心而宽阔的平面类以阶梯。这种切割方法,适合宝石颜色在其美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角形切割

       八角形切割的标准刻面数为53。这是另一种对琢型四个角具有一定规格要求的“梯形”切割。这种切割不同于祖母绿切割,其亭部的阶梯长度不等,这种切割方式适用于对喜爱彩色钻石一类的人群。

       正方形切割

       正方形切割的标准刻面数为57,这种切割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切割方式,不同之处就在于两者在边长比例上存在差异。

       长角古型切割/“枕形”切割

       长角古型切割,也称为“枕形”切割或者“烛光”切割。长角古型切割宝石琢型的刻面数约为64。它与公主式切割一样,长角古型切割能最大化地呈现宝石的光泽。这种切割方式除了应用于钻石的切割,对于斯里兰卡的小刻面红宝石与蓝宝石来说,这是首选的切割法。

       千禧切割

       千禧切割方式作用下的钻石,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1000个刻面,这是由罗吉奥格拉卡首创于1999年左右的新世纪之初,而被命名为“千禧切割”。千禧切割的工作量约等于其他切工工作量的18倍。由于亭部拥有624个刻面,台面有376个刻面,在整个切割与抛光过程中,每个刻面必须被碰到过1至4次。涉及的时间量、与设计的特性的结合以及需要精密切割机械,消除了千禧切割成为切割主流的可能性。

正常情况下,一克拉的蓝宝石台面大小应该在5毫米×5毫米左右。

但是,宝石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长宽高的不同,宝石正面的大小也会不同。比如,对于祖母绿这种切割方式来说,实际看到的大小会比理论上的大小大一些,因为这种切割方式会故意把宝石高高的凸起来,为了尽量看到全貌。而对于钻石这种切割方式来说,实际看到的大小会比理论上的大小小一些,因为这种切割方式为了追求保重,可能会牺牲一些美观度。

因此,宝石的台面大小并不能固定地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宝石类型和切割方式来确定。

我自己特别喜欢珠宝类的饰品,每次看到闪闪发光的宝石就忍不住多欣赏几秒,身边的朋友也都会时不时分享好看的珠宝品牌

圆形(Rou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668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4
下一篇2023-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