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摄人心魄的“火彩”是如何形成的?

钻石摄人心魄的“火彩”是如何形成的?,第1张

  很多人喜欢钻石是因为钻石那摄人心魄的光彩,璀璨夺目,散发出冷艳高贵的魅力。那么这样如此美丽的光芒是如何形成的呢?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是因为钻石切工的好坏而影响了钻石“火彩”的成因,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钻石这些光芒的出现是与钻石最强的折射率和色散分不开的。对宝石来说,宝石的磨光表面是越光亮越好,这表明对光的反射能力强。反射能力又与折光率有关,折光率越大,反射力就越大,磨光表面也就越亮。仅有几种矿物的折光率能达到2以上,而金刚石即钻石的折光率高达24,再加上在琢磨钻石时采用现代科学设计的标准磨型,使钻石表面及射入内部的光全部反射击去,整个钻石就会闪烁出耀眼夺目的光芒,使其在众宝石中独具魅力。

  钻石的光彩也叫“火彩”,它能反射出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彩光,尤其以柔和冷艳的蓝光为主,这种现象是钻石色散作用的结果。所谓色散就是折射率的大小随着光颜色的不同而变化。在所有的天然宝石中钻石的色散度是最强的。因此,钻石会出现火焰般冷艳、璀璨夺目的美丽光彩。如果转动钻石,就会发现钻石上的奇彩光芒能迅速改变、闪烁不定、异常驻迷人,这种现象又叫钻石的“闪烁”度。

  正因为钻石对光线产生的这种独特效果,在众宝石中这种特有的物理性质而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宝石之王,散发无尽而神秘的魅力。

钻石的光彩也叫“火彩”,它能反射出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彩光,尤其以柔和冷艳的蓝光为主,这种现象是钻石色散作用的结果。所谓色散就是折射率的大小随着光颜色的不同而变化。在所有的天然宝石中钻石的色散度是最强的。因此,钻石会出现火焰般冷艳、璀璨夺目的美丽光彩。如果转动钻石,就会发现钻石上的奇彩光芒能迅速改变、闪烁不定、异常驻迷人,这种现象又叫钻石的“闪烁”度。 火彩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宝石材料必须有足够高的“色散”值,其次该材料在加工中必需遵循一定的角度和比例,这一点因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 所谓“色散”是宝石学术语,我们知道阳光由七种基本色组成,但照射出来的是其组合后的光,这种光称为“白光”;而色散就是指白光通过透明材料后分解为其组成色的现象。每一种宝石都有其色散值,这个数值通过对太阳光谱中B线(红区6867nm)和G线(紫区4308nm)的光所测得的折射率的差值来表示。 如果宝石的色散值过小,那么对光的分解将是极不明显的,比如水晶~无论如何切割它看起来都是无色的,没有火彩的;如果色散值过高~如金红石(色散028,宝石中最高),那么它甚至不需要切割就能出现光的强烈分解,这使其看起来过于耀眼,显得俗不可耐(事实上金红石大多是无色的,因其色散太强导致其看起来呈现黄褐色调,因之得名);在宝石中色散值明显而恰当的品种相当有限,其中又有些因本身的体色过深而掩盖了其火彩的表现(如翠榴石、榍石等),使其难以和钻石争辉。 呵呵,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噢

钻石之所以具有“火彩”这种特性,内因是钻石具有较高的色散现象(其色散系数为0044 在日常生活中0044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数目,可是在自然界产出的宝石中色散系数大于钻石者,仅有一两个,例如翠榴石的色散系数是0057)。例如一颗标准圆钻型钻石,至少要磨成57个小面,小面与小面之间的角度也是有一定范围的,角度大一点或小一点都能影响其“火彩”的程度。这也就是一般判别钻石切工好坏的标志。火彩不强烈的,其切工肯定就是较差的;切工优秀的,其火彩肯定是强烈的。选购钻石时,一定要把钻石迎着光(日光或其他白色光)再微微晃动钻石(首饰),眼睛就能见到犹如彩虹那样五颜六色的彩色光在闪烁,这就是钻石的火彩。切工差的,就看不到几条彩色光;切工好的,就能见到很多彩色光在闪烁。

不管什么形状 越大越贵

切工精细的价格相对是比较高的

这仅仅是价格的一个参考标准

八心八箭是标准圆钻切磨方式的的一个小小的变形

其实很简单 仅仅是亭部比例稍加改变

火彩最好应该是3E切工的标准圆钻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669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4
下一篇2023-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