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些鉴定的方法:对你选玉有帮助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 玉石的品质鉴别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乡。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目前,市场上常常混杂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别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听、测。 (1)看 主要看晶体透明度、内部结构、光泽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泽,花纹自然,内部纤维状态是不易模仿的。(2)听 真玉声音清脆,人造假玉声音发闷。 (3)测 主要是测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为标准,除岫玉、绿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划出条痕,而玉石本身丝毫无损。假玉一般较软,划不动玻璃。 常见的假玉一般用塑胶、玻璃加工而成,它们都是非晶质材料,硬度低,密度小,还有材料本质的特征。如塑胶能用钢针挑得动,或能刻出划痕,拿在手中轻飘。玻璃在灯光或阳光下内部显示气泡,偏光镜下显示非晶质性(转动时无周期性的明暗变化),有原料制作漩涡状条纹等。 翡翠的质量鉴别 在玉石家族众多成员中,最名贵的当推翡翠。它是一种天然矿石,硬度极高,产量极少。其色彩主要以绿色、红色为主。红色为翡,绿色为翠,故名翡翠。 (1)翡翠的分级 ①特级:艳绿色(祖母绿色)、苹果绿色,玻璃地(半透明、质地细腻),均匀鲜艳,无杂质,无裂纹。 ②商品级:绿色,油青地,微透明、间杂半透明的祖母绿色细脉和斑点翠。 ③普通级:藕粉地、豆绿色、浅绿色,白色细腻,微透明。不透明翡翠,一般只做玉料首饰。 (2)翡翠的质量鉴别 ①质地。天然翡翠质地透明或半透明,表面油润亮泽,仔细观察,可见近圆形的稍透明“盐粒”和围绕其周围的纤维状物质。 ②硬度。天然翡翠是硬玉,摩氏硬度是7度,用锋利的刀具刻划,不会留有痕迹;假玉硬度低,利刀可刻划出痕迹。 ③翠性。天然翡翠对着强光观察,可见其中有其他矿物颗粒的翠色闪光,称为翠花或翠性;用玻璃、塑料、瓷料制成的伪品都无此种“翠性”特征。 ④相对密度(比重)。天然翡翠结构坚硬紧密,无气泡,密度较大,敲击时声音清脆;伪品则结构较松或有气泡,密度较小,敲击声音沙哑不清脆。 ⑤色泽。真品翠色浓艳纯正。而有些伪品是用白玉、蛇纹石、澳洲玉、韩国玉、云石甚至杂石,经脱色后,灌入高硬塑料浆并作加色处理,或浸入绿色液体制成“加色翡翠”,在强光下观察,可见绿色纹路,杂乱而细小;有的虽不显纹路,但浑浊不清,光泽差,其重量比真品轻。 将上述假品放入煮熔的蜡液中,所灌入的颜料会慢慢析出。这样检验,既不会损坏被检样品,又可鉴别出真假。 用塞尔西滤色镜观察,加色翠在镜下为紫红色,天然真品颜色不变。 鉴别“玉石”的方法 1、对着阳光看,玉里有些云雾状的东西,一团一团的,象棉絮一样。
2、玉的硬度很高,象金刚石一样,所以可以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的痕来。
3、玉是凉的,放一根头在玉石上,用打火机烧,贴着玉的头发烧不断。
玉的分类:
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二者为两种不同的矿物。软玉的颜色有半透明白色、**、绿色及黑色等,而颜色分布均匀;至於硬玉则主要有白色、紫色、**及绿色等,颜色分布均匀度则於不同种质会有差异。
在中国境内出产的绝大多数为软玉,而「羊脂白玉」则为软玉中之珍品,质地细致而颜色洁白,很多精湛的玉器艺术品均以软玉雕琢而成。
硬玉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较软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现时市场上的玉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着会集中介绍硬玉 - 翡翠。
鉴赏翡翠: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颜色
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畴评估翡翠的颜色:
要纯正: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绿色翡翠为例,纯绿色者为最佳,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带灰者则最差。
要浓淡得宜:论及颜色的深浅度,当然是越浓越好,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质。
要鲜明: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颜色就越暗淡
要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价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
净度
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掩,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除了不能有裂纹,切工的比例、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过厚或过薄,「卜」位处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适中。
评价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细度,通常有裂纹的硬玉会以雕花方式处理,以掩盖其瑕疵。
裂纹
裂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一般来说,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
优质的翡翠可以卖得相当可观的价钱,但是市场上的供应有限,一些商人为求取得更好的利润,不惜替翡翠进行人工处理过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现了A货、B货和C货。
人工处理之翡翠
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B货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天然翡翠
A货
A货是指完全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
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灯下不观色
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古玉鉴定有几点:
一、工艺痕迹鉴定
二、氧化鉴定
三、凝结物鉴定
四、艺术水平鉴定
五、沁色鉴定
六、气味鉴定。
其中又分为(一)、造型辨伪。(二)、玉质、玉材辨伪 (三)、纹饰辨伪(四)、风格辨伪。
其来简叹色,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的颜色变化,实则是实物现象,它所产生的自然质变到色变。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 。 看颜色:天然翡翠颜色自然,分布不均,绿色走向延长,一般无荧光。
看抛光面:天然翡翠的抛光面细腻、光滑,呈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如果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同时可见微透明至不透明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俗称“石花”。
听声音:轻轻敲打天然翡翠,发出的是一种清脆悦耳之声,如果是人工处理品则发出低沉闷哑的声音。
此外,由于翡翠密度大,用手掂时,有打手的感觉;翡翠的托水性很强,在上面滴水,水珠突起较高。
同时,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价格较高的珠宝玉石时,要选择正规、有知名度的首饰店或较大型、信誉好的商场选购。还要记得向商家索要写有“CMA”、“CAL”标志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通常,每件较为珍贵的珠宝玉石都有一份证书,确定所购珠宝玉石与证书相符,证书上均附有照片。
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如何利用工具?宝玉石放大镜是专业的珠宝鉴定仪器,一般只有在一些首饰器材店才能买到,它分为10倍及20倍放大等规格,对于我们日常鉴定只要准备10倍放大镜即可。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简单,一只手拿着待鉴定的宝玉石,将需要仔细观察的玉石部分向上,另一只手拿着放大镜并将其慢慢移动到要检测的部位将其对准,眼睛靠近放大镜面看着要检测部分,将手中的放大镜慢慢上下移动直到聚光,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宝玉石表面了。放大镜一般用于观察玉石的表面特征,玉石内部接近表面的结构,可以辨认翡翠的A、B、C货,和田玉籽料的皮子真假情况,内部结构紧密疏松程度等。
强光手电筒用途很大,可以用来看玉石的料质好坏,有无裂痕,看清玉石的表面结构特点等。使用强光手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来看玉石的透射光,即让手电的光穿过玉石内部,用肉眼观察玉石内部的结构,能够看出玉石的细密程度,有无裂痕杂质等。另一种是用来看玉石反射光,即让手电的光斜着打在玉石的表面,用肉眼观察玉石的表皮结构,可以看清玉石表面的皮色是否为染色及玉石的表面特征。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颜色要漂亮是第一要件,目前最讨好的颜色是鲜绿色(娇绿),虽然最上品的颜色是深绿色,但是绿色过深,又让人觉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绿色反而在价格上不及鲜绿色来的高。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度的高底,对于玉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透明的玉给人有清凉的感觉,但是不透明的玉,色彩再怎样娇绿,却给人色调过于呆板的感觉,缺乏生动的美感。通常市面上把透明的玉称为“玻璃种”,半透明的玉称为“冰种”或“观音种”,不透明的玉则称为“芙蓉种”或“芋头种”。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多。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颜色的均匀与否与价值成正比。整块都是绿色的玉与只有部分绿的玉,价格就差了好几位数字;颜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显眼处的一点绿自然比分布在边缘的绿更好。
(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玉的计价不像其他宝石一样以重量计价,玉主要是以它的外形大小与厚薄来估价,越大越厚的越值钱,相反小而薄的玉价格会较差。另外它的造型也很重要,因为中国人买玉大都抱着趋吉避凶的心理,玉的外型若是有好彩头象徽的形状,像鱼(年年有余)、桃子(长寿)、钱币(招财进宝)……等,会比普通的花草造型更吸引买卖者。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选择玉镯,玉质好的敲起来声音清脆,玉本身若是有瑕疵,如内部有裂痕、中空或是部分变质时,敲起来的声音就会不一样,那种感觉就好像敲在败絮般,声音变成“喀喀”的声音。
(6)照
把玉拿起来朝着亮光处观察,可以将玉的色泽、瑕疵一览无余,有时表面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玉,照起来才发现到有瑕疵。此外,经由照的动作,亦可以看出颜色分布的情况,而且经由光线照射能分辨出是否为天然颜色,同时合成玉(假玉)亦无法逃过“照”的关卡,只是这门“照的”功夫,还是得要有经验的人才 够火候,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所以然来。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目前,市场上常常混杂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别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听、测。
(1)看
主要看晶体透明度、内部结构、光泽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泽,花纹自然,内部纤维状态是不易模仿的。
(2)听
真玉声音清脆,人造假玉声音发闷。
(3)测
主要是测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为标准,除岫玉、绿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划出条痕,而玉石本身丝毫无损。假玉一般较软,划不动玻璃。
常见的假玉一般用塑胶、玻璃加工而成,它们都是非晶质材料,硬度低,密度小,还有材料本质的特征。如塑胶能用钢针挑得动,或能刻出划痕,拿在手中轻飘。玻璃在灯光或阳光下内部显示气泡,偏光镜下显示非晶质性(转动时无周期性的明暗变化),有原料制作漩涡状条纹等。
绿幽灵烤色是加色。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绿幽灵”是一种蓝宝石的品种,其主体颜色是蓝色或蓝绿色,而“烤色”是一种珠宝加工技术,通过加热宝石使其颜色变深或颜色更加鲜艳,以增加宝石的色彩饱和度和色泽,因此,“绿幽灵烤色”指的是将蓝宝石进行加热处理,使其颜色更加鲜艳或更加深沉的一种加色处理方式。烤色处理会使蓝宝石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需要谨慎选择加工工厂和加工技术,以确保宝石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宝石颜色的表征方法
表征颜色的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分别为:色相、明度、彩度。
1色调Hue(也称色相)
色调是颜色的主要标志量,是各颜色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参数,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其他的一些混合色均是由色调的不同而加以区分之。色调的划分并非绝对,常见6色、8色、20色、100色,但无论数目多少,其划分方法仅有一种,即把各色调按太阳光谱中的波长顺序进行排列,构成一个色谱带(见图1-4-4)。彩色宝石的色调取决于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
图1-4-4 GIA 31色相环图
色调的混合规律 由单色调组成的宝石,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绝大多数宝石的颜色均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色调相互组合而形成的混合色。色调混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以下仅讨论与宝石色调有关的加色和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 即色光三原色(R、G、B)按不同比例混合,以获得更多的色调。加色混合效果是借助人的视觉器官来协调完成,因而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混合的作用是提高宝石的色调和明度,但其饱和度不变。三原色按一定比例可混合为白色(见图1-4-5)。为标准化起见,国际照明委员会CIE(CIE是法文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l’Eclairage的缩写词)规定红、绿、蓝三原色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通常取光通量为1光瓦的红基色光为基准,于是要配出白光,就需要45907光瓦的绿光和00601光瓦的蓝光,而白光的光通量则为:φv=1+45907+00601=56508光瓦。
减色混合 指颜料三原色Y、M、C按不同比例的混合,混合后的色调成分越多,其黑浊度越大。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则为黑色(见图1-4-6)。由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组成最常见的12色相环(见图1-4-7)。
图1-4-5 色光三原色(R、G、B)
图1-4-6 颜料三原色(R、G、B)
图1-4-7 12色相环
2明度Value
明度指光对宝石的透、反射程度,对光源来讲,即相当于它的亮度。明度是人眼对宝石表面的明暗感觉,一般而言,宝石的光反射率越高,明度越高。
3饱和度Saturation(也称彩度)
指宝石颜色的纯洁程度,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的饱和度为最高,当光谱色加入白光成分时,饱和度则降低,纯白色的饱和度等于零。饱和度通常用Pe表示。色调、明度、饱和度三者间的关系见图1-4-8。
图1-4-8 色相—明度—彩度三者的关系
二、宝石颜色的测量
宝石颜色的定量或度量十分复杂,它涉及到观察者的视觉生理和心理、照明和观察条件等问题。定量表征颜色的体系称为表色系。
颜色定量测量常用的系统有CIE色度学系统和孟塞尔颜色系统。一般来说,两个系统测量的对象有所不同: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度学系统侧重于对色光的测量,孟氏系统则测量物体的表面色。色度学系统主要用色度坐标来描述光谱色以及光谱混合色的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现代色度学系统采用CIE所规定的一套颜色测量原理、数据和方法,即CIE标准色度学系统。孟塞尔颜色系统是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表面色的一种方法(表色体系)。它可以把表面色的三种基本特性色调、色相、饱和度用三维坐标形式全部表征出来。
11931CIE-XYZ表色系
如果色光是单一波长的光,那么匹配所得到的数量就是这个单色光的刺激值。如果波长遍及可见光范围,则得到刺激值按波长的变化,这个变化称为光谱三刺激值。CIE-RGB光谱三刺激值是317位正常视觉者,用CIE规定的红、绿、蓝三原色光,对等能光谱色从380nm到780nm所进行的专门性颜色混合匹配实验得到的。匹配光谱每一波长为等能光谱色所对应的红、绿、蓝三原色的数量,称为CIE-RGB光谱三刺激值,记为r(λ)、g(λ)、(bλ)。因此,匹配某波长λ的等能光谱色C(λ)的颜色方程为
C(λ)=r(λ)(R)+g(λ()G)+b(λ)(B)
在颜色匹配实验中所得到的R、G、B的量值称为颜色三刺激值。在XYZ标准色度系中,光源、颜色、宝石的透射及反射颜色等自然界所能观察到的任何颜色均能由X、Y、Z这三个参数来表征,表示匹配某种颜色时所用的三原色的数量,即三刺激值。由于三刺激值X、Y、Z是三种独立的数值,即:
系统宝石学(第2版)
上式中:x、y、z为XYZ制的色度坐标,且三个色度坐标中有一个是不独立的,因而可以用x,y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各种色度,这种平面图形就是CIE色度图。
任何一个颜色(物体色或光源色),都能用独立的线性无关的三个原色适当地相加(减)混合与之匹配。实验证明:用红、绿、蓝三原色产生其他各种颜色最方便,所以这三种颜色是最优的三原色。三原色量的多少用三刺激值(X、Y、Z)表示,而其中的Y值表征物体色的明亮程度。CIE标准色度学系统用三刺激值X、Y、Z和色品坐标x、y、z来定量表示每一个颜色。对于无色或微带颜色的物质可通过三刺激值计算其“白度”(用黄度指数表示)来表征其颜色状况。
图1-4-9 CIE色度图(a)和CIE色度简图(b)
确定彩色的标准坐标系统,称为CIE色度图。图1-4-9中的偏马蹄形曲线是光谱轨迹,凡是偏马蹄形曲线内部的所有坐标点(包括这条封闭曲线本身)都是物理上能够实现的颜色。E点称为“等能白”,这是一个假想的白光,而用于颜色测量中的三个由CIE规定的标准光源A、C、D则分别位于E点的周围(物体的颜色与照明光源有关)。在该色度图上:①马蹄形曲线为400~700nm可见光光谱的轨迹,从光谱红端700~540nm的绿色光谱轨迹几乎是直线,此后光谱轨迹突然转弯,颜色从绿转为蓝—绿、蓝和紫色波段压缩在光谱轨迹尾部较短的范围内;②400~700nm的直线代表了非光谱色,它们是由紫光与红光混合而得到的一系列深浅不同的紫红与品红;③本坐标系统的三个原色点中,红原色(X)的坐标为x=1,y=z=0,绿原色(Y)是y=1,x=z=0,蓝原色(Z)是z=1,x=y=0,都落在马蹄形光谱轨迹之外;④y=0的直线为无亮度线;⑤E是理论上的白光的投影点,由三原色X、Y、Z等量混合而成,其色度坐标为xE=0333,yE=0333,zE=03333,通过正点的任何直线与光谱轨迹相交两点所代表的颜色互为补色;⑥C点是CIE标准光源C的投影点,C光源的色温为6774K,代表平均日光。
根据颜色色度坐标值及色度图上的投影点可以较准确地了解颜色特点。如某宝石的颜色色度坐标值为x=016,y=055,将x、y投影于色度图中得到投影点S,过SE作直线并延长交光谱曲线于S ′点,S ′点所指示的波长为5113nm,该波长值即是该颜色的主波长,它粗略地代表人眼对宝石颜色的感觉,说明该宝石的大致颜色为绿色。再看S点与光源坐标E点的距离,S点越接近E点,说明该色纯度(相当于彩度)越低,即颜色越不鲜艳。刺激值中的Y值大致表示了该颜色的明度。
2按标准色样的表色系
孟塞尔表色系统是根据颜色视觉特点所制定的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已被国际上广泛采用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的方法。孟塞尔用一个三维空间的类似球体模型来表示各种表面色的三种基本特性:色相、明度、彩度(见图1-4-10(a),其球体的中央轴代表无彩色白黑系列中性色的明度等级,白色在顶部,理想白色明度值定为10,黑色在底部,理想黑色明度值为0。如图所示,颜色立体水平剖面上的各个方向代表10种孟塞尔色相,分别用英文名称的字头表示:红(R)、黄(Y)、绿(G)、蓝(B)、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细分时每个色相又分成10个等级,从1~10。样品离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彩度的变化,在孟塞尔系统中称为孟塞尔彩度,中央轴的彩度为0,离开中央轴愈远,彩度数值越大。
为了便于使用,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光学会不断修订并出版了孟塞尔颜色图册。最新版本的孟塞尔颜色图册包括两套:一套为有光泽样品版,一套为无光泽样品版。有光泽样品版共包括1450块颜色样品,附一套由白到黑的37块中性色样品。无光泽样品版包括1150块颜色样品,附有32块中性色样品。
在孟塞尔图册中,颜色立体各色调的垂直剖面的颜色样品列入图册的同一页,全图册共40页。图1-4-10(b)是颜色立体5Y和5PB两种色调的垂直剖面。如图所示,其中央轴表示1~9明度等级,右侧是**色调(5Y)的颜色,在明度值为9时,**的彩度最大,这一颜色是5Y9/14。在孟塞尔图册中,颜色的标定办法为HV/C,其中H代表色相,V代表明度,斜线后的C代表彩度。例如某颜色的标号为10Y8/12,它的色调是黄(Y)与绿黄(GY)的中间色,明度值为8,彩度值为12,从这些标号可知,该颜色是一较明亮的鲜艳的绿**。
图1-4-10 孟塞尔颜色立体示意图(a)和孟塞尔颜色立体的Y-PB垂直剖面(b)
3Gem Dialogue系统
GemDialogue系统是珠宝界常用的立体颜色模型系统的一种。此系统借助各种颜色的塑料膜与宝石对比,来对宝石颜色三要素进行描述与评价。GemDialogue颜色手册由21张透明的颜色标尺(即色标)及3张色罩组成。它可以提供多达60000种的颜色标样。21张色标相当于21种色相,囊括了有色宝石主要的色相范围。每张色标上有10个彩度级别的颜色浓度带,分别为100,90,80,…,10,代表颜色彩度由大到小,以至近无色。色罩有透明黑/灰色、不透明黑/白色及透明褐色3种,每张色罩上也都有10种不同强度的色带,用于描述隐藏于颜色中的黑/灰色调或褐色调的强度及不透明宝石。
天然翡翠俗称为A货,人工处理的翡翠称为C货或B货,他们最主要的区别为:
A货翡翠即天然翡翠它的颜色丰富,常见绿色、绿白、白色,也可见浅黄、棕红、浅紫等色翡翠的结构致密、细腻,硬度较高,抛光面手感光滑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部分辩别方法如下:
一、使用专业的十倍珠宝放大镜或专业的宝石显微镜放大检查
天然翡翠表面则在反光情况下可见一个个过度平滑的凸起和凹陷,业内称之为“橘皮纹”。(如下图)
天然翡翠表面特征图
而染色翡翠经过人工强酸浸蚀和充胶后的翡翠表面,在反光情况下会出现细小不规则的网格裂隙纹路,纹路互相连贯,相互交错,业内称之为“酸蚀网纹”。(如下图)
染色翡翠表面特征图
二、使用紫外荧光灯
紫外荧光是利用在长波365nm或短波2537nm的紫外线照射下,不同宝玉石发出的紫外荧光特征会有不同,从而达到鉴别宝玉石的目的。
天然翡翠绝大多数都是无荧光的,个别翡翠会有弱绿色、白色或**荧光;
而染色翡翠绝大多数都是有荧光的。
翡翠在荧光灯下的反应图
三、使用查尔斯滤色镜
天然绿色翡翠在滤色镜下不变红,染色翡翠在滤色镜下变红(并非所有染色翡翠都会变红,但变红的翡翠就说明是染色处理的)。
染色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反应
四、使用分光镜看吸收光谱
分光镜
437nm吸收线是翡翠的特征吸收光谱,是铁的吸收线。如下图
天然翡翠特征吸收光谱
而染色翡翠在660nm处可出现在条明显的吸收宽带。如下图
染色翡翠吸收光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