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钻石的故事

关于钻石的故事,第1张

钻石的故事

钻石之所以名贵并不只是因为它具有让人难以抵御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段漫长、辉煌的历史。“钻石”这个词就是从希腊语派生而来的,意思是“不可战胜”。

这里是美国纽约,世界上最著名的珠宝商亨利温斯顿就居住在这里的第五大道。

有“恶运钻石”之称的霍普钻石在这里受到了精心的呵护。

每一颗钻石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故事,霍普钻石也不例外。这是一颗罕见的重量为46克拉的蓝色钻石。200多年来,尽管各种不详的传说始终伴随着它,但是,这仍然没能阻止人们竞相想要成为它的主人。

它的最后主人亨利温斯顿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在他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世界上三分之一最知名的钻石都经历过他的双手。 除了皇家收藏之外,他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珠宝藏品。

钻石之所以名贵并不只是因为它具有让人难以抵御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段漫长、辉煌的历史。

大约2500年前,在印度的河流中首先发现了钻石。古代社会认为钻石非常特别,“钻石”这个词就是从希腊语派生而来的,意思是“不可战胜”。

许多人坚信钻石蕴藏着超自然的力量,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同时驱除邪恶。武士佩带钻石,因为他们相信钻石的坚硬能够让自己战无不胜。

起初,印度人发现,只有用钻石才能切割钻石本身。14世纪,他们使用钻石粉末加工、打磨钻石,从而使钻石更加漂亮。但是,在打磨的过程中,切忌过度,否则,钻石就可能失去神奇的力量。

或许“大莫卧儿”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但塔韦尼耶对此并不十分喜爱,这倒不是因为钻石切割的不够理想,而是因为它缺乏耐人寻味的经历。

17世纪,印度人的富有传到了欧洲。法国人让塔韦尼耶捷足先登。塔韦尼耶的家族善于制作地图,因此,他本人非常喜欢旅行。其实,让他更为着迷的是钻石。在钻石的身上,塔韦尼耶找到了一种渴求稀有美丽事物的满足感,同时还可以聚集个人财富。

1638年,塔韦尼耶六次东方之行的第二目的地是印度南部的戈尔康达。这个地方是古代最重要的钻石中心,是世界上一些最著名钻石的出产地。最大、最好的宝石归戈尔康达的统治者私人所有。

在旅行的过程中,塔韦尼耶记述了自己目睹过的数百件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各种珠宝,其中包括被人们称做“大莫卧儿”的钻石。

宝石的所有者把一颗大大的、切割成玫瑰花形的钻石放在塔韦尼耶的手里,它是一颗如此的漂亮、迷人的钻石,重量达到280克拉。

或许“大莫卧儿”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但塔韦尼耶对此并不十分喜爱,这倒不是因为钻石切割的不够理想,而是因为它缺乏耐人寻味的经历。

塔韦尼耶没有见到那颗最出名被称为“光明之山”的钻石。据载,那颗钻石在公元前就已经存在了。据传说,无论谁能得到它,就可以主宰整个世界。

1739年,波斯的军阀式首脑纳迪尔沙阿征服了印度的北部城市德里,他发誓要保全那颗神奇的宝石。

印度内宫的一名妇女告知说,钻石藏在莫卧儿皇帝的头巾里。于是,纳迪尔安排了一次盛大的宴会。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善,他建议按照东方礼仪,双方交换头巾。

当莫卧儿皇帝解下头巾的时候,一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钻石滚落下来,波斯统治者禁不住大声呼叫:“这是光明之山!”

钻石由此而得名,可惜的是纳迪尔生前并没能尽情享受那颗钻石。“光明之山”钻石是波斯历史上一些血腥事件的见证者。1813年,它重新回到了印度。

30年后,印度臣服于英国人的统治。这颗钻石终于成为皇家珠宝收藏品之一。“光明之山”的声誉不好,据说会给男人带来不幸。维多利亚女皇是个迷信的人,她规定钻石不能传给在位的国王,只能传给皇后。起初,印度人分辨钻石的方法就是在清澈的溪水中进行比较鉴别,最好的钻石是没有颜色的。塔韦尼耶把鉴别钻石的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根据钻石的切割情况、钻石的重量、颜色和清澈程度进行分类,这种精细的方式为后来的钻石分类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对于塔韦尼耶来说,钻石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历史。否则,他就会兴趣大减。

1669年,塔韦尼耶回到法国,他给法国皇宫带回了神奇的东方传说。另外,他的钻石收藏是西方人以前从未见过的。

路易14时期的法国宫廷生活达到了奢华的顶峰。受到塔韦尼耶收藏品强烈吸引的国王,最后决定购买44颗大钻石和上千颗较小的钻石,其中包括一颗重量为112克拉的蓝色钻石。

据说,这颗宝石是从印度教神那里偷窃而来的一只眼睛,因此它会给所有者带来持续200多年的厄运。切割之后,蓝宝石的重量为67克拉。在染上致命的天花之前,国王只佩带过一次这颗钻石。他的继承人路易十五索性被禁止触摸它。但到了路易十六时期,情形则大不相同了,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对钻石情有独钟。

弗德瑞克韦尔斯被自己所发现的这颗巨大的钻石所震惊。但库利南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只不过是一大块水晶石”……

塔韦尼耶的印度之行引发了欧洲人对钻石的钟爱。100年后,一名英国人把这种情感发展成为建立帝国的勃勃雄心。

19世纪60年代,南非发现了钻石。转瞬之间,本来贫瘠的土地,被转化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不动产。

一位年轻的英国人来到南非,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他就是谢西尔罗德斯。虽然年仅18岁,但他却怀有发誓致富的愿望。

在南非的中部城市金伯利,罗德斯与另一名英国人结为同盟。罗德斯认为钻石就在眼前。他对自己的同伴说:“小人物显露才能的时机到来了。我们应该尽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开采,现在应该立即出钱购买。”

金伯利矿被分割成2000个独立的所有权。罗德斯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承认这些不同的所有者,但要掌握控制钻石供应和调节钻石价格的权利。

1880年,他组建了矿产有限公司,然后着眼于购买金伯利的所有股份。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障碍:伦敦东区的一个钻石商人巴尼巴尔纳托也正在致力于相同的事业。到底谁能够脱颖而出呢?

一天,罗德斯邀请巴尔纳托前来观看自己的钻石收藏。当时,罗德斯将所有资金都倾注到了钻石的身上,因此,要购买金伯利矿,他急切地需要现金。

正像罗德斯期望的那样,巴尔纳托同意购买其中的一大部分钻石。但是,罗德斯非常清楚,他的对手想要把这些钻石一齐抛向市场,从而降低罗德斯存留钻石的价格。

为了不让对手的计划得逞,罗德斯的聪慧再次发挥了效用。巴尔纳托在出售钻石之前,需要进行重新分类,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这足够使罗德斯借机抬高所需资金的价位。

1888年,罗德斯购买了巴尔纳托在金伯利矿的利润,收购时的支票面额价值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相当于现在的一亿八千六百万美元。这样,罗德斯获得了世界钻石产量90%的控制权。与此同时,罗德斯还为创立历史上最大的钻石企业奠定了基础。其实,他根本没有预料到,如此大量的钻石滚滚而来。

1902年,托马斯库利南在南非德兰士瓦省的农场中发现了钻石。这座矿取名为“第一位”,它注定将会成为“历史上最大的钻石产地”。

采矿的管理者是弗德瑞克韦尔斯。1905年1月的一天,他有了惊喜的发现:墙壁的缝隙处迸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当他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拨开周边的杂物时,他意识到那是一颗质量很高的钻石。弗德瑞克韦尔斯被自己所发现的这颗巨大的钻石所震惊。但库利南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只不过是一大块水晶石”。

其实,这颗被命名为“库利南”的石头并非水晶石,而是一颗几乎毫无瑕疵的蓝白色的钻石,它的重量达到了3106克拉。没有私人能够买得起它,因此矿主决定把钻石卖给德兰士瓦省政府。1907年,德兰士瓦省的总理路易斯博塔将军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在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七世66岁寿辰之日,把那颗钻石当作生日礼物送给英国。

举世闻名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约阿斯查尔公司承担起切割钻石的重任,公司中技艺最精湛的约阿斯查尔责无旁贷地担当了切割“库利南”的使命。最终,钻石被成功地切割成9块。三名工匠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打磨的工序。其中最大的一颗被命名为“非洲之星”,并受到了英国皇家的焦点关注。这颗重量为530克拉的钻石始终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白色抛光钻石的称号。

温斯顿个人对钻石的爱,成功地点燃了人们对钻石的情感。钻石是永恒的。

钻石的新一代爱好者对钻石的神奇历史更感兴趣。由珠宝商塔韦尼耶献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法国蓝”销声匿迹了200多年之后,竟然再次复出。

虽然被重新切割过,但钻石本身那罕见的色泽得到了行家确定无疑的肯定。现在,人们把它叫做“霍普钻石”,它似乎仍然带有不详的征兆。

悲剧接连降临在钻石所有者的身上。尽管其中最有名的所有者埃瓦利莲麦克莱恩对此发生质疑,但她也没有逃脱厄运:她的丈夫、儿子及女儿先后死去。然而,她依然割舍不掉对“霍普钻石”的痴情,照样经常佩带它。

在埃瓦利莲麦克莱恩1947年去世时,“霍普钻石”的价格为17万7千美元。两年后,纽约珠宝商亨利温斯顿不顾种种传说,买下了这颗钻石。

出于对宝石的钟爱,为了寻找最大、最好的宝石,他广泛旅行。拥有异国传统的印度对温斯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那里是最早发现钻石,并把钻石当作珍品的地方。

最初温斯顿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把得到的古老钻石转化成为新的事物,比如头饰等。但这些装饰物都已经过时了,它们的价值大大削减。温斯顿不满足于过去的陈旧设计,发展了新的款式,充分体现钻石的迷人魅力。

现在,由于人们掌握了现代的切割技术,懂得如何让钻石更加光彩夺目。这样,钻石的价值被大大地提高了。

温斯顿个人对钻石的爱,成功地点燃了人们对钻石的情感。他用神奇的传说和曲折的故事来说服自己的客户。

1958年,他的一大人生梦想终于如愿以偿。他把自己那颗具有历史意义的钻石收藏捐献出来。得益于他的捐赠,著名的“霍普钻石”成为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的珍藏品。

懂得欣赏钻石的美丽、了解钻石贵重价值的人们与亨利温斯顿共同分享着被古代人称做钻石的那种“不可战胜”的真正含义。

钻石是永恒的。

  人类开采利用钻石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但自古以来大于20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颇为罕见。而大于100克拉的钻石被视着国宝。

  据称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大于100克拉的特大金刚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于500克拉的有21粒,大于1000克拉的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尔伯里梅尔(Premier)发现的,该钻石取名“库里南”(Cullinan),重达3106克拉。长100mm,宽65mm,厚50mm。宝石界行家估计“库里南”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

  1907年,南非德兰士瓦地方政府将这粒巨钻赠送给了英王爱德华七世。英王把加工这颗巨钻的工程交给了著名的荷兰阿舍尔公司,这家公司曾经加工过“高贵无比”等大钻。该公司接下工程后对这颗巨钻研究了几个月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出9颗大钻,98颗小钻,特意留下一块(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加工出来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库里南Ⅰ号”,也称为非洲之星,重达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钻。“库里南Ⅱ号”是一颗切角的长方钻,重3174克拉。“库里南Ⅲ号”为梨形钻,重95克拉,“库里南Ⅳ号”为方形钻,重64克拉,还有一棵心形钻重19克拉,两粒马眼钻,分别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后两粒分别为长方钻(重68克拉),和橄榄球形钻(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钻石镶在英国王冠之上,这顶王冠现珍藏在伦敦韦克菲尔德塔的英王室宝库之中。

  17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钻石砂矿中拾到一粒重309克拉的钻石坯,后取名为奥尔洛夫钻石。当时,根据沙赫哲汗的旨意,一位著名的钻石加工专家拟加工成“印度玫瑰”模样,但未能完全如愿,重量损失不少(仅磨出18962克拉)。根据传说,这颗美妙绝伦、稀罕无暇的钻石,后来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庙中一尊神像的眼珠。1739年德里被波斯国王纳吉尔攻占之后,这颗钻石被装饰在纳吉尔宝座之上,取名为“杰尔昂努尔”。之后钻石被盗,落入一位亚美尼亚人手中。1767年他把钻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银行,于1772年他把钻石卖给了御前珠宝匠伊万,伊万于1773年以40万卢布的价格又买给了奥尔洛夫伯爵。同年,奥尔洛夫把这颗钻石奉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她命名日的礼物,尔后它被焊进一只雕花纯银座里,镶在了俄罗斯权杖的顶端。奥尔洛夫钻石洁净无暇,十分罕见,它略带一点淡蓝绿色,晶体中有几个极小的淡**包裹体。钻石厚22mm,宽31--32mm,长35mm。目前这颗钻石珍藏在前苏联钻石基金会,另一颗著名的钻石“沙赫”是1829年波斯王子米尔扎赠送给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于俄国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恶化的两国关系。“沙赫”钻石重887克拉,浅黄褐色,无瑕,只是晶体深处有几条小裂纹。三个抛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铭文,意为“布尔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中印度为大莫卧尔占据之后,这颗钻石落入他们之手。第二段铭文意为“哲汉吉尔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第三段铬文意为“统治者卡德扎尔—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苏丹,1242年。(波斯国王、1842年)。这颗钻石被纳吉尔沙赫据为已有,大约是在1739年占领大莫卧尔时期,在什么地方采到这颗钻石无人知晓,据推断,它可能发现于戈尔康达砂矿。能在坚硬无比的“沙赫”钻石上刻上铭文,可见当时波斯艺人技术之精湛令人无法想象。铭文中提到的大莫卧尔帝国执政官沙赫—哲罕,从1627年执政到1666年,后来被儿了杰布夺位并让他在监牢中渡过余生。沙赫哲罕有极大的宝石癖,他拥有专门的工场,甚 至亲自到那里去分选和琢磨宝石,他的儿子杰布不仅篡夺了王位,也夺取了父亲的珍宝。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对大莫卧尔的宝座作了引人人胜的描绘,宝座以大量宝石点缀。朝晋谒者一面宝座的华盖上悬着一颗重80--90克拉的钻石,四周环绕很多祖母绿和红宝石。这可能就是“沙赫”,它悬在大莫卧尔与朝晋谒者之间作为护身宝物。还有一粒非常美丽的钻石,名叫“桑西”钻,重55克拉,传说这颗钻石曾镶在勇士卡尔头盔上,后在一次厮杀中丢失。

  1589年“桑西”钻出现在葡萄牙国王安东的珍宝库中。后以10万旧法郎卖给法兰西珍宝库总管领主德、桑西。“桑西”钻很长时间一直是他家族的传家之宝。后馈赠给法兰西王耿利赫二世,并列入法兰西国宝库清单中,1792年这颗钻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乌克兰工厂主的后裔杰米多夫买走,成交价50万法郎,法国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场官司,五年之后钻石判给了杰米多夫。410克拉的“摄政王”钻石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是一个印度奴隶1701年在著名的戈尔康达矿的矿井里拾到的,他想凭这颗钻石改变人生获得自由,于是他趁人不注意举起丁字镐向大腿猛击,血流如注。这位印度人忍巨痛把钻石藏在伤口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摄氏度。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矽,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

通常,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况下,水晶的生长速度约为每天08毫米(mm)。这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验室、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synthetic quartz),通常多切割为晶片(chips)供作电子、电脑、通讯工业用途;也有人称为「养晶」(cultivated quartz, cultured quatrtz),虽是使用不同的名词,其实讲的是相同的东西。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约需三厘米左右,即30mm,需要约40 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十厘米(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约需120~180 天也就够了。但是,这都是在人为控制下最理想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这种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都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则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 crystal)之所以珍贵之处。

正常的水晶在生长时,多可以发现和柱形尖端輘线平行的生长纹(growth lines)。由于在地底、岩洞中的生长空间多狭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时,或地壳变动时,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矿石的挤压,常常会压迫产生不同的「晶面」。还有,当水晶还是在液态状的时候,常常也会包覆着其他的矿石、泥灰一起结晶成长,如金红石(稍后变成发晶)、火山泥灰(稍后变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请不要视为「瑕疵」。

黄金天然的纯度都不高,是金属矿产

钻石的形成

作为钻石首饰营业员,你天天接触钻石,有没有考虑过钻石从何而来?钻石是如何形成的?古印度人认为钻石是由水、火、气、土、能五种“元素”构成;而古希腊人则认为钻石是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构成,中国佛经中记载“华言金刚,此宝出于金中”即认为钻石是从黄金中提炼出来的。伯拉图认为钻石是有生命的,它是黄金的后代,更有趣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得意门生塞万提斯,他认为钻石还有男、女性别之分,他曾亲眼目睹一对钻石生育出小钻石。

现代科学技术 、手段为探索钻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其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其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白色)。为了便于理解钻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钻石的原岩。

自从钻石在印度被发现以来,我们不断听到人们在河边、河滩上捡到钻石的故事,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处含有钻石的原岩,被风化、破碎后,钻石随水流被带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被埋在沙砾中。钻石的原岩是什么?1870年人们在南非的一个农场的黄土中挖出了钻石,此后钻石的开掘由河床转移到黄土中,黄土下面就是坚硬的深蓝色岩石,它就是钻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么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这种岩石中常常含有来自地球深部的橄榄岩、榴辉岩碎片,主要矿物成份包括橄榄石、金云母、碳酸盐、辉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于这种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发现,故以该地名来命名。

另一种含有钻石的原岩称钾镁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种过碱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Argyle)。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摄氏度。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稀少的钻石主要出现于两类岩石中,一类是橄榄岩类,一类是榴辉岩类,但仅前者具有经济意义。含钻石的橄榄岩,目前为止发现有两种类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于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钾镁煌斑岩(lamproite),这两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形成于地球深处的岩石由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或地球浅部,这种岩浆多以岩管状产出,因此俗称“管矿”(即原生矿)。含钻石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经过风吹雨打等地球外营力作用而风化、破碎,在水流冲刷下,破碎的原岩连同钻是被带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带乘积下来,形成冲积砂矿床(或次生矿床)。

钻石的起源和开采

钻石的起源和开采

1 最好的钻石产自哪一个国家?

就钻石毛坯而论,最好的钻石来自戴比尔斯在纳米比亚的冲击矿床中开采出的钻石。这些钻石从它们最初的生成地到冲击矿层,经历了一段长达 1000 英里的旅程。经过这一旅程和其后海水不断的拍打冲刷,使钻石的脆弱部分逐渐分离。

2 世界上有那些国家发现钻石矿藏并进行开采?

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在进行钻石开采,但它们的常量相差很大。以价值计,以下国家出产的钻石总量约占全世界的 95% ,它们依次为:博瓷瓦纳、俄罗斯、安哥拉、南非、纳米比亚、刚果(扎伊尔)、噢大利亚;在未来几年内,加拿大产出的钻石产量将会占全世界的 10% 。

3 如何寻购一颗“南非”钻石?

钻石一旦被抛光就很难证实它的产地。事实上钻石质量的评定并不依赖钻石的产地,而应根据通用的 4 C 评定标准。

4 既然钻石只是由普通的碳元素构成的,它为什么会这么昂贵?

钻石在几十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形成于地球的深处,这是大自然的奇迹。纯碳在极高、极高压下结晶形成钻石。这样的自然条件无法重现。寻找和开采钻石也是极为艰苦的工程。探明和开采一定量的宝石级钻石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钻石相对而言非常稀少,因此也极其珍贵。

5 如何区分俄罗斯切工、以色列切工、比利时切工和印度切工?

钻石的切工决于具体的切割师目标,许多切割中心多而已提供多种“切工”,今天某一切割中心并没有其特定的切工,因此即使在同一时间,切割的质量也并不完全一样。

6 南非钻石和俄罗斯钻石有何区别?

没有两处钻矿出产的钻石是完全一样的。俄罗斯和南非出产的上万种钻石中包括各种颜色和质量,这两处的钻石必然存在差别。一般来说,俄罗斯出产的钻石毛坯中,相当一部分棱角锋利,但南非出产的钻石毛坯却较为圆滑。但两者经过抛光后并没有什么区别。

7 “俄罗斯”是否就是指 CZ ?

俄罗斯是天然宝石的主要出产国,但是,俄罗斯也有一些合成品。这就使顾客对“俄罗斯石”一词的意思有些困惑, CZ 指合成的立方氧化锆,以前曾称为“俄罗斯钻”,这是一个错误的名称, CZ 根本就不是钻石,而是合成立方氧化锆,国家珠宝玉石标准之名称标准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

8 钻石可在地表下多深的地方找到?河流中能否找到钻石?

原生矿中的钻石—既金伯利岩管中地钻石可深达地下 1000 米。次生矿中的钻石—既冲击矿中的钻石通常出现在近地表的广大区域内。它们经常与地表水流相伴,例如中非、西非和南非的橘子河畔、河口及纳米比亚海岸,有延绵 3000 公里的冲击矿。

希望蓝钻石为什么会代表着厄运呢?希望蓝钻石是什么样的一颗钻石?希望蓝钻石有哪些秘密?

希望蓝钻石是什么?

希望蓝钻石是历史上有名的"厄运之钻",首先出于1909年,总是伴随着凶杀以及抢夺,是沾满了鲜血的不祥之物。这块厄运之钻几经易主,而主人都相继离奇地死亡,直到被捐献给美国的史密森研究所,厄运才得以中止。1958年11月7日,希望钻石被捐给了史密森尼博物院。

美国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的珠宝大厅里,有一只防弹玻璃柜,里面陈列着一颗由62块小钻石装饰着的稀世之宝——“希望”蓝钻石。几百年以来,它给占有它的人带来的厄运比所有巫师的诅咒还要坏。这使它蒙上了一层极其神秘的色彩,因而又有“神秘的不祥之物”之称。

希望蓝钻石的历史资料介绍:

“希望”蓝钻石问世于500年前。在蝙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废弃的矿井里,一个路过的老人偶尔瞥见一块熠熠闪光的石头。经辨别,竟是一枚硕大的蓝钻石。老人请工匠将钻石进行粗加工,加工后的蓝钻石还有1125克拉。

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珠宝商塔沃尼在印度从当地王公贵族那里用翡翠换取了价值33万美元的宝石,其中包括这颗名贵的蓝钻石,44块较大的钻石和1122块小钻石。他回到法国后,这颗蓝钻石落入法王路易十四之手,取名为“王冠”蓝钻石,并将其重新切磨成鸡心型,重量为67125克拉。此后不久,灾难就降临到法王路易十四的身上。一天,他最宠爱的一个孙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击后,不久也撒手归天。

路易十六在得到了这颗“王冠”蓝钻石后不久,他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中上了断头台。公元1792年大革命中,法国国库遭到劫掠,这颗“王冠”蓝钻石一度去向不明。神秘的“王冠”蓝钻宝给占有它的主人带来的厄运比巫师的诅咒还要灵验,人们视之为不祥之物。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是有许多贪婪的目光盯着它,希冀有朝一日成为拥有它的主人。

后来,“王冠”蓝钻石再次在世上出现,为女皇加德琳一世所得。女皇意欲将钻石镶在皇冠上,于是命人将“王冠”蓝钻石送至荷兰,交由堪称世界上一流手艺的威尔赫姆·佛尔斯进行精心加工。

经过威尔赫姆·佛尔斯的精心雕琢,“王冠”蓝钻石被切割成现在见到的样子,它的每个面都闪着诱人的蓝光。加工后的钻石重444克拉。钻石加工好以后,钻石匠的儿子不辞而别,将钻石带到英国伦敦去了。无法交差的钻石匠服毒自杀,以谢女皇。而他的儿子后来在英国也自杀身亡,死因不明。

几年之后,英国珠宝收藏家亨利·菲利浦·侯普用9万美元买到了这颗钻石,因为“侯普”(Hope)这个名字在英文中意为“希望”,从此这颗钻石得名“希望”。1839年,老侯普暴死。他的侄子托马斯·侯普继承了这颗“希望”蓝钻石。小侯普与他的前人不同,没有把这颗钻石藏于密室,而是放到水晶宫展览馆公开展出,据说他后来寿终正寝。

本世纪初,一个叫杰奎斯·赛罗的商人购得了“希望”蓝钻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杀了。钻石又流落到一个俄国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而死。

“希望”蓝钻石的下一个主人是商人哈比布·贝,在他将其卖给了一个叫西蒙的人后不久,他和全家人都淹死在直布罗陀附近的海中。而西蒙在把这颗钻石卖给土耳其苏丹阿布达尔二世后,在一次车祸中全家3人都跌到悬崖下死去。西蒙则在一次车祸中全家丧生。

“希望”蓝钻石辗转到了土耳其苏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个王妃为此丧生,苏丹本人于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党人废黜。“希望”蓝钻石的下一个主人是华盛顿的百万富翁沃尔斯·麦克林夫妇。自从拥有这颗钻石以后,灾难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们,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先后遭遇了不幸。

1947年,海里·温斯顿以1500万美元购进“希望”蓝钻石,成为钻石的主人。此后10年中,温斯顿带着这颗钻石和其他名贵宝石行程64万千米,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为慈善事业募捐经费,先后共有500人参观过这颗钻石,共募捐到100多万美元。1958年,温斯顿将该钻石捐献给了国立自然博物馆。整整20年后,温斯顿方死于心脏病。

“希望”蓝钻石自问世以来,历经沧桑,周游列国,更易的主人有数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蓝钻石并没有给占有它的主人带来希望,相反,除少数几个人外,其余的主人屡遭厄运,甚至命丧黄泉。这是为什么呢?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存在着一种人们尚未所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许有一天,“希望”蓝钻石能满足人们探究这个秘密的希望。

至今前往史密斯研究院参观的人仍络绎不绝,人们在赞叹这颗稀世之宝历尽沧桑的同时,仿佛感觉到那闪闪的蓝光在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它那神秘不祥的历史。

收藏古董珠宝的乐趣,就在于身处摩登时代,仍然能够收纳逝去时代里的美丽事物。

耀眼的宝石或是精巧的工艺固然充满诱惑,但更令人着迷追逐的,往往是珠宝背后所承载的故事,每一件古董珠宝都能追溯到一段时期,可以通过它感受当时的繁盛与衰败,甚至可以知道它曾经在哪些人家辗转过。收藏一件古董珠宝,就拥有了一段时光、一个故事。所以与其说珠宝装饰了世人衣香鬓影的美梦,不如说它记录了时光的故事。

严格意义上的古董珠宝,是指五千年前到二十世纪中叶二战结束这一段时期内的珠宝首饰。但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手工制品,也可以归结在这个范畴里。无论在时尚的西方还是古老的东方,古董珠宝首饰因材料的贵重、色彩的艳丽、造型的精巧和光泽的璀璨,反映了人类文明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厚重的收藏价值。

珠宝与时装一样,也有年代风格感的划分。除了在古董珠宝当中占有较高比例的装饰艺术风格珠宝,古董珠宝也可依据时期列出以下几个重要时期:

1、1880年代 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

也称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这个时期由于强国扩张领土,对于异国文化的吸收也影响了珠宝设计,珠宝的风格除了保留浪漫氛围,也涵盖多元文化,诸如新文艺复兴风格、自然主义风格、希腊风格、埃及风格、伊特鲁里亚风格、亚述风格、印度风格、吉普赛风格等,在风格如此多元的时代,彩色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以及钻石常常作为主石来设计,是一个非常值得收藏的典型时期。

2、1900年代法国新艺术时期(Art Nouveau)

此时是自然主义盛行的年代,珠宝作品着重在表面装饰镶工,也使用许多植物的藤蔓与曲线营造珠宝华丽的线条。这是一个非常短暂,短暂到甚至仅有几年的时期,但它却对之后全世界范围的珠宝设计风格影响巨大,各种华丽繁复、流畅卷曲线条的花草纹式、自然图腾以象征手法延展出一个个极具动态美感的艺术珍品。

在以上这两个时期的珠宝珍品中,我们依然能够找到天然珍珠的影子。这是在现代珠宝中几乎不可能看到的。

3、1910年代法国花冠花环时期

也称为英国爱德华时期(Edwardian Era)

欧洲的珠宝史长河之中,爱德华时代是最后一个以英国君主命名的珠宝时期,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爱德华时代一样,那么极度绚烂、光辉璀璨、绚丽多姿——这让短短30年间的爱德华风格在珠宝历史上成为不落幕的经典。

和上个新艺术时期不同,爱德华风格体现了雍容华贵,高雅温婉的王者之风。不过,新艺术时期强烈的艺术气息并没有被完全摒弃。非常庆幸的是,工艺的进步和材质的精良让新的花环风格更加生动流畅,并在1910年发展成为珠宝设计中最流行的元素之一。

与此同时,爱德华时代的珠宝继承了乔治王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优雅格调。大量使用钻石与铂金等的贵金属,奢华与制作精细。融入繁复蕾丝缇边风格,展现宫廷式的华丽细致。波浪般动感轻盈的造型,有向新兴资产阶级审美致敬的意味。

爱德华时代怀旧复古成为主流,匠人对单色情有独钟,所以这个时期的珠宝往往都是白色偏白色甚至是无色的,铂金的加入,蝴蝶结和花环图案的使用使这个时期的珠宝低调奢华又气度不凡。

4、1925年代的装饰艺术时期

最值得收藏的装饰艺术 (Art Deco)

它源自1920年,盛行于1930至1940年间,将“几何简约风格”推到最高峰。其显著风格特征为色彩对比鲜明强烈,具代表机械美学的几何线条造型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artier的几何图腾钻石手链,而其它同样有装饰艺术优异作品的 Boucheron、Van Cleef & Arpels、Mauboussin、Tiffany &Co等,至今仍然活跃在珠宝的世界里。

因为1905年御木本幸吉(Mikimoto)成功养殖出真正圆形的珍珠,使得那个年代的珠宝在材质选用上加入许多珍珠素材。

装饰艺术珠宝的另一特色便是在材质上更多元化。19世纪前,多数珠宝是黄金与银制饰品,到了20世纪初期,白金的发现改变了珠宝的呈现方式。由于白金材质颜色的特性,镶嵌上钻石或是半透宝石后仍然可以呈现为其色泽,这点使得珠宝在材质选用上可选择更多前所未见的宝石。

还有一个特色可以在诸多装饰艺术风格的古董珠宝当中看到,就是融入异国文化的精神,尤其是埃及的风格成为各品牌选用的取材,这与当时考古学的新发现有关,1922年埃及法老王图坦卡门的陵墓揭示到世人眼前,于是埃及风格的珠宝一时之间成为设计师心之向往的灵感缪思。所以很多散发着异域风格的珠宝也出现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

“古董珠宝是拥有魔法的,它盛开于繁华悠久的岁月之河中,当我们拭去历史的尘埃,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最美的享受,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感情上。”

自古以来,钻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梦,一种理想和一种形象。 然而由于钻石源自不同的区域、时代和文化背景,它对每一个人 来说又有某种特定的含义。钻石对某些人来讲代表权力、富贵、 地位、成就和安祥,而对某些人来却是爱情、永 恒、纯洁和忠实、勇敢、坚贞的象征。这些不同的形象交织着 宗教神话、古老的科学臆测、淘钻者的传说及商人的杜撰等等。虽然错综复杂,但却不抵触。这些形象都是为热爱钻石,不惜为之争斗,甚至为之死亡的人塑造的。在历史上,钻石的璀璨及光芒,曾照亮情人的眼睛,变成杀人的利刃;它曾是征服者的火炬,是下台暴君的惨淡的烛台。

1.神话的魔力

古希腊人相信钻石是陨落到地球上的星星碎片,甚至有人认为钻石是天神滴落的眼泪;人们也一度认为钻石是由天水或天露而来。在梵文中钻石一词即为雷电之意,借以表达钻石由闪电而生的信仰。直至今日现代科学的发展才告知人们钻石并不是由天而降,相反而是破地而出的。古人还相信钻石会生小钻石,连著名的科学家波义尔(R.Boyle,1627—1691)也相信此种说法。在17世纪,葡萄牙的探险家认为“钻石在接近地表处生长2—3年可长成”,并以矿工为何若干年后再返回老矿区仍可采到钻石为例证实这一观点。

2.以肉喂鸟,借鸟取钻之说

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主角辛巴达原本过着快乐的神仙生活。有一天他竞动了凡念,想一睹人间世界,于是他乘船随风飘向海中,任由风浪将他送到一座美丽茂盛的岛上。步上沙滩的辛巴达说到:

“我鼓足勇气朝溪各走去,发现遍地钻石,山谷里守着成群的巨莽,一口可吞掉整只大象。山路狭窄难行,危机四伏。突然,前面掉下一块块被屠杀的羊肉,却不见人迹。惊异之下,我记起了很早以前,从商人和旅行者那听到的一个故事。钻石谷高山环绕,飞鸟难渡,但采钻人自有妙方……他们将羊宰杀后撕成块片,从山顶丢下谷 底,血腥的羊肉上便沾满了钻石。到了正午,秃鹰飞入山谷,以爪获起粘附了钻石的肉块,再飞回山顶。 这时等在山顶的采钻人大声咕喝,吓走秃鹰,取得钻石后,再将肉块留给鹰兽。”

于是,辛巴达学着故事中的方法,将自己裹于肉块之中,秃鹰将裹有他的肉块抓起,飞到山顶,采钻者将他救下。此故事也讲明了钻石的亲油特性。

3.蛇谷的故事

在希腊,有这样一种传说,钻石遍市在山谷中,由巨蟒守护,凡人的眼睛只要看着巨蟒便会死在它的眼光里。只有机智坚忍的人,才能摆脱它们的守护获得钻石。在古罗马P1iny 有关钻石谷的文章中写到,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50年征战印度时,曾在钻石谷获取到钻石。他机智地命令士兵用镜子把蛇的目光反射给蛇自身,将蛇杀死。而后又将羊肉块丢向山谷的钻石,之后跟踪抓肉的秃鹰,将其杀死而获得钻石。

4.钻石——金牛座的象征

1278年西班牙学者通过对古代巴比伦文化的研究发现, 古代巴比伦人认为,钻石为双子星座的第三面目,也视其为 金牛座的第一象征。佩戴钻石者好猎,技艺精湛,受人敬重。 当土星行到这个位置,适时上升,与月亮成60。或120。时,佩 戴者身穿盔甲,肩背弓箭,神力倍增。

5.宗教与钻石

在中世纪末期,在一些有关宗教的书籍中,描写大祭师亚伦的胸牌和新耶路撒冷的基石因镶有钻石而具有神力。传说,在这神力的保护下,可使人竞技胜利,获得力量、勇气、权力、财富、永生,青春永驻,美梦成真,幸福和友谊等等。甚至说钻石可使人隐形,使死者复生。

6.无名指佩戴钻戒之说

按基督教的习俗,钻戒应戴在无名指上,据说是因为神父用戒指顺序轻触新人左手的三只手指,并说“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最后正好落在无名指上。

另一个更具浪漫色彩的传说是,埃及人认为,无名指的血脉是直接引进心房的爱情之脉,象征爱情永恒不变。

7.钻石的医疗功效

除了种种神话传说之外,钻石也被相信具有医疗功效,特别是对麻风病、神经错乱、膀胱炎和瘟疫有医疗作用。有人在书中写道:“钻石的医疗功效可由穷人易感染瘟疫,而富人因拥有钻石而免疫等来加以证明”。其它说法还讲,钻石可解毒,而又有人说钻石是剧毒物,据说,Frederic二世(1194—1250)就是因吃了由其儿子掺入钻石粉的食物而被毒死的。

8.钻石名字的由来

钻石的英文名称diamond,来源于希腊文金刚—— adams,意为“无可征服”,然而当时,此词用来指铁等坚硬的金属,之后又泛指硬度比铁大得多的蓝宝石。随着人们对宝 石的不断认识,才把diamond专指钻石。

9.钻石魔力和宗教传说的淡化

到l7—18世纪,随着人类科学、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和钻石的逐渐普及,关于钻石瘟疫和巫术的传说渐淡,人们对神力的崇拜也逐渐由传说中的感性转为理性的象征和心理 联想,这些都和钻石的性质紧密相关。

净度:古人视钻石为最纯净之物,许多文明者认为唯有肉眼看不见内含物的钻石,才有价值,带有“瑕疵”者,代表厄运。

颜色:无色透明的钻石代表纯洁。

外形:完好的八面体原石是自然界中最完整的物体,它象征着秩序、祥和。

亮度和火彩:无色透明,结晶良好的八面体钻石,即使不加切磨也可展露良好的亮度和火彩,因此钻石被视为明亮的象征。

硬度:战士和魔术师认为钻石的坚硬是无法征服的象征,哲学家认为其意味着人类生命深不可测的奥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926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