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碧玉以绿色为主色调,常见有绿、青绿、灰绿、黄绿、暗绿等,偶见翠绿色。碧玉多呈油脂光泽,微透明,纤维交织结构,所以断口多为参差状。玉石中常含有黑色矿物质,呈点状、片状或聚集成团块状分布。碧玉之所以呈现绿色,主要是因为玉石内部含有微量铬元素,铬元素使碧玉形成绿色的同时,在玉石内部也形成了铬尖晶石。
鉴别和田碧玉的方法:
一、通过观察其整体透光度,和田碧玉内里结构虽然存在一定量的棉絮,但若是真和田碧玉透光度是比较高的。
二、可以放在手中感受一下,如果触手冰凉并且有沉甸甸的感觉,有可能是真的。
三、和田碧玉由于含有不同的矿物质所以玉的颜色不均匀。在颜色上除铁元素的黄绿色外还含有铬元素的翠绿色,而且碧玉多为绿黑、墨绿、暗绿、青绿。因为产自超基性岩体,所以会含有一些点状的黑色矿物晶体,所以如果和田碧玉即便接近黑色它的薄片在强光照射下仍是深绿色。
四、通过烧发丝的方式,把一根发丝缠在和田碧玉的表面上然后用明火去烧,发丝如果没有烧断的话就是真的。
五、通过味觉,用舌头去舔玉的表面,在舔完后如果有发涩的感觉就是真的和田碧玉。
1、玻璃划痕:将玉石放在玻璃上划动,若是能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就可能是和田碧玉,原理同样是因为碧玉质地坚硬造成的。
2、滴水:由于和田碧玉的密度很高,将水滴滴在玉石上,水滴的边缘不会发生扩散。
3、手感:将和田碧玉放在手上摸摸,搓一搓,会感觉到玉石的温润和油滑的感觉。
4、光泽:在灯光下,和田碧玉的颜色会比较的晶莹剔透,结构也是很均匀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和田碧玉要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和田碧玉要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和田碧玉
和田玉可以看颜色、质地、结构来看品质好坏。
1、颜色
颜色是区分和田玉好坏的重要依据,根据颜色可将其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墨玉等品种,其中以白玉的品质最好,以羊脂白玉为极品,而墨玉的价值比较低,属于下档品种。
2、质地
通过质地进行区分,品质越好的和田玉,摸起来就比较温润细腻,就像摸婴儿的皮肤一样,给人一种润滑的感觉,油脂感也很强,而次品的表面就比较干涩,或者触摸后比较粗糙。
3、结构
可以看结构进行鉴别,优质和田玉的内部常有细密的包裹体,或者云雾状的棉絮,看起来就像流动的美感一样,整体富有意境,而劣质的内部中颗粒结构比较粗糙,瑕疵比较多,看上去不灵动。
和田玉
和田玉是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矿物中的一员,透闪石属闪石族矿物中的钙质闪石亚族,其化学式为Ca2(Mg,Fe2+)5(Si8O22)(OH)2,“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因新疆和田而命名。
和田玉的主要结构为变晶结构,包括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一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变晶结构等。和田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都属单斜晶系。这两种矿物的常见晶形为长柱状、纤维状、叶片状,和田玉是这些纤维状矿物的集合体。
1、和田玉质地细腻。所谓质地细腻,是呈现滋润感。一块好的和田玉,就像一块“凝脂”般润泽,白玉像羊脂、像猪油,黄玉像鸡油。
2、和田玉肉眼可以看到细密的小云片状、云雾状的玉花,这是和田白玉特有的肌理特征。
3、和田玉的光泽很温和,这是由于表面有非常细小的凹凸,类似毛玻璃,用10—20倍的放大镜就可看到,所以对光线的反射不是很强。和田玉是“精光内蕴”,如一个儒雅之士,性情温厚,才情内在而不张扬,所以是温润的——这“温润”二字最能概括和田玉的特点,常言“温润如玉”,它代表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
4、“脉理坚密”除了反映在外观上的细腻之外,另一重要标准是坚硬不吃刀。一块真正的和田玉,用普通刀具在其表刻划,不会留下任何划痕。反之,用刀能轻易刻划的,便不是和田玉。而且它可以划损玻璃,而自身无伤。观察雕件,由于和田玉韧性很强,雕刻时不容易起崩口,其他玉石韧性差,比较脆,容易起崩口。因此,许多石英岩类玉石都是用模子高温压出来的,没有手工雕刻的痕迹。
5、由于“脉理紧密”,所以重,掂在手上有沉重压手的感觉。
和田玉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柔和,具油脂光泽,份量重。这些特性其实都来自于一点:脉理紧密。因为紧密,所以重,所以细腻而润,所以坚韧,所以不太透明。
6、看颜色。和田玉因颜色不同,有白玉、黄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之分。质地相近的情况下,黄玉因稀少最贵,白玉次之,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价值就低些。羊脂玉指色极白且质地细腻者,很昂贵。许多白玉都是白中透青或白中带灰。
7、看皮。和田籽料常带皮。看皮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辨别籽料的依据。现今市场上有大量人工染上皮色的和田玉,一方面由于现在时尚玩皮,另一方面可使人相信是籽料。这种加工多出自新疆、河南。真皮和人工染的假皮的基本区别是:假皮是色浮于表面的,薄薄一层,颜色鲜艳;真皮的色渗透入内,色泽自然,且表面有微微凹凸,行内称“毛孔”。人工染色有染在本来已带皮的和田籽料上的,这样可使皮色加强,更鲜艳悦目,同时也能遮掩瑕疵,这种很难辨别。也有将滚筒滚圆的和田山料染上色的,冒充籽料。其特征是:因在滚筒中滚成,故通体比籽料明显光滑,染皮处无“毛孔”,色明显浮于表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