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颜色级别等级表如下:
1、D级:完全无色。钻石颜色最高等级,完美的无色,稀有度相对最高。
2、E级:无色。钻石中微量的颜色只有宝石鉴定专家能够检测,比较稀有。
3、F级:无色。少量的颜色只有珠宝鉴定专家可以检测出,仍然被认为无色级,高品质钻石。
4、G~H级:接近无色。与较高色级钻石比较,有轻微的黄颜色,仍然拥有很高的价值。
5、I~J级:接近无色。可检测到轻微的颜色。价值较高。
6、K~M级:颜色肉眼可见,颜色较深,钻石暗淡不光亮,很少有提供此色级钻石,颜色等级低,视觉效果差,不建议客户购买。
钻石选购技巧:
1、颜色H色以上。
颜色的差别跨度很大,但一般作为钻戒上的主钻,颜色等级最好在H色以上,即D、E、F、G、H。H色以下的就不推荐了,因为肉眼就能看出偏黄。E、F、G色比较推荐购买。
2、净度低一点也无妨。
净度虽然是4C中重要的指标之一,但是在选钻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忽悠要选最高级别的,净度的判定需要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从台面进行观察,肉眼是很难看到的。
3、重量50分以上。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选择重量在50分以上的大概占到43%左右,其次是重1克拉的,这个比例是27%左右。因此,50分以上到1克拉可谓是最常见最主流的选择。
F-H级为结婚级
钻石颜色H级别:接近无色,和其他高级钻石颜色等级比较时,会可以发现轻微的颜色偏差。
通常认为H色等级的钻石颜色是白色钻石和优质钻石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H色以上的钻石基本上肉眼是看不到**调的。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钻石大多介于F色-J色之间,D级和E级这样高等级的钻石颜色是很少见的,K级以下的**钻石基本被抛弃。
天然橙色钻石十分罕见,几乎没有纯正的橙色钻石。在世界珠宝界所出现几颗已知橙色钻石的颜色多数为偏棕橙色。图3-1所示是一颗辐射型切工的艳橙色钻石。因为天然橙色钻石几乎没有,对其颜色成因的研究也少之又少。一般认为,橙色钻石的颜色是由一个中心位于477nm的宽吸收带产生的。由于这个中心位于477nm的蓝色宽吸收带可扩展到到绿色波长范围,而产生橙色。另外,具有较强H3色心,且含氮量较高的Ⅰa钻石会呈现橙色色调的颜色;含氮量较高,且具有较弱N—V 色心的Ⅰb型钻石也可能呈现橙色色调的颜色。
Ⅰa型**含氮钻石经辐射和热处理后有可能产生橙色,主要是由较强的H 3色心与N 3色心的吸收所致。另外Ⅰa型含氮并具有塑性变形的钻石经适当的辐射和高温高压处理也可能呈现棕橙色,致色原因可能是H3色心和N3色心,以及高温高压消除了钻石晶体中的塑性变形。
图3-1 天然艳橙色钻石(Robert Weldon/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经处理的天然和合成棕橙色或橙棕色钻石并不罕见。天然**钻石经加速器的高能电子或中子轰击后再经热处理,即可产生H3和H4色心。很强的N3、H3色心,以及H4色心共同吸收短波和中波可见光,即可产生橙色调的颜色。
第二章图2—11所示为著者所收藏的一颗经辐射和热处理的橙棕色天然钻石。这颗橙棕色的钻石的原石可能是一颗含氮量很高的Ⅰa型棕色钻石,或是一颗含氮量很高的Ⅰa型**钻石,经辐射处理和高温高压处理后,产生了很强H3色心。由于很强的N3和H3色心吸收结果,可见的蓝和绿光被吸收,剩余的黄、橙和红色光混合产生橙色。另外较强的N3和H3色心以及可能残留的塑性变形产生较强的无选择性吸收,致使亮度降低而呈现棕橙色。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橙色钻石为554ct的“南瓜”(Pumpkin)钻石,切工形状为近圆形的垫型,颜色为艳橙色(Fancy Vivid Orange),原石产自南非。1997年这颗橙色钻石由温斯顿珠宝行(House of Winston)以130万美元的价格在苏世比的拍卖会上中标购得。因购买日为万圣节的前一天,庆祝万圣节的主要装饰为南瓜雕刻成的各种各样的鬼,而成熟南瓜的颜色为橙色,与这颗钻石的颜色相近,因而得名“南瓜”钻石。这颗橙色钻石现估价300万美元以上。“南瓜”钻石的纯正艳橙色是其他橙色钻石的颜色难以相提并论的。“南瓜”钻石为Ⅱa型,颜色成因不详。据推测,“南瓜”钻石的颜色应该主要由477nm 吸收带产生。由于氮的含量极低,它的类型为Ⅱa型而不是通常的Ⅰb型。从“南瓜”钻石的照片观察,它的橙色甚至可能略微偏红色,是否具有天然N—V 色心或477nm吸收带向长波扩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钻石颜色H级别的意思是钻石颜色接近于无色。
钻石可分为从D—Z的大致5个等级。其中D、E、F为最优等次无色,以D为最优,E、F为次。后是G、H、I、J为次优等接近无色。再后等级的从K—Z就是有色的了,K、L、M为稍微带有**,N—Z为最劣轻微带有**。
扩展资料:
在 GIA 创立 D 至 Z 颜色分级系统之前,市场上出现过多种其他名字的分级系统, 例如英文字母 A、B、C(使用时无明确定义),阿拉伯数字(0,1,2,3)和罗马字母(I,II,III),加之“宝石蓝”或“蓝白色”之类的描述性颜色用语也不统一,造成了消费者的困扰。 鉴于此,GIA 决定创立一个全新的颜色等级系统,与早期的系统毫不相干。
GIA 等级系统从字母 D 开始。由于 GIA 的等级系统清晰明了,很快被大众所接受, 而其他的等级系统也逐渐被摒弃。
-砖石鉴定4C标准
钻石颜色H级别:接近无色,和其他高级钻石颜色等级比较时,会可以发现轻微的颜色偏差。
在GIA,将钻石净度级别划分为6个大等级,内含11个小级别,为无瑕级 (FL)、内无瑕级 (IF)、极轻微内含级(VVS1,VVS2)、轻微内含级(VS1,VS 2)、微内含级(SI1,SI2)、内含级(I1、I2,I3)。
标准比色石(D-N)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钻石颜色的级别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颜色级别的划分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按照GIA(美国宝石学院)制定的颜色等级(D-Z级)划分的。我国的《钻石分级标准》也明确规定了钻石颜色等级的划分,分别结合了GIA的国际通用方法和港台地区的百分制划分,将钻石分为12个级别,并分别对应字母等级和百分制。
通常认为H色等级的钻石颜色是白色钻石和优质钻石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H色以上的钻石基本上肉眼是看不到**调的。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钻石大多介于F色-J色之间,D级和E级这样高等级的钻石颜色是很少见的,K级以下的**钻石基本被抛弃。
钻石颜色等级根据钻石颜色的纯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D级:完全无色,属于除彩色钻石外的宝石级钻石最高色级,及其稀有。
E级:无色级,只有借助特殊鉴定仪器才能检测到微量的颜色偏差,亦是非常稀有的钻石颜色。
F级:无色级,有少量的颜色偏差,也是只有宝石鉴定专家才能检测分辨,属于高品质钻石。
G-H级:接近无色,和其他高级钻石颜色等级比较时,会可以发现轻微的颜色偏差。
I-J级:接近无色,可以检测到轻微的颜色偏差。
所以一般情况下将钻石大致分的等级:D-E级为收藏级,F-H级为结婚级,I-J级为追求性价比。当然钻石颜色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同时兼顾其他三个钻石4C标准,才能得到性价比合适的钻石。
钻石净度级别表
VVS(极轻微内含级)和 VS(轻微内含级)均包含两个子类别:VVS1 和 VVS2,VS1 和 VS2。
钻石净度等级由其表面特征与内含物的的数量、大小、可见度、类型、位置和对钻石整体外观的影响程度来决定。而VVS1、VVS2或VS1、VS2则代表在 10 倍放大镜下从正面检测钻石时,可以看到所定义净度特征的难易程度。
VVS净度等级
极轻微内含级(VVS1 和 VVS2):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有极微小的内含物,极难看到 (VVS1) 或比较难看到 (VVS2)。
决定 VVS 等级的典型内含物包括:
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仅可透过底部(已打磨宝石腰围以下的部分)看到或极难从正面看到的针点、针状物、内部孪晶纹或云状物 (VVS1)。
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比较难从正面看到的针点、针状物、内部孪晶纹或云状物 (VVS2)。
延伸至表面的微小内含物(缺口、洞痕、羽裂纹、击痕、须状裂痕、内凹天然面等)。
如果钻石带有肉眼可见的内含物,则净度等级不会被判定为 VVS1 或 VVS2。
钻石颜色等级,从字母“D”(代表无色)开始,随着颜色逐渐加深一直排列到字母“Z”(代表浅**、浅褐色),共23个等级:
D,E,F(无色级钻石):这一类级别的钻石极其稀有,价格不菲。
G,H(近无色级钻石):算是性价比最高的。
I,J(近无色钻石):略微有一些泛黄,普通人可能难以察觉,是小预算的上佳选择。
K,L,M(微黄/微褐钻石):**调相对明显,日常佩戴可能会看到,大多数人可以轻易用肉眼分辨出来它们。
N,O,P,Q,R(略淡黄钻石):**调比较明显,可凭肉眼在钻石中看到微弱的颜色。
S,T,U,V,W,X,Y,Z(淡黄钻石):颜色较深,火彩差,普通人都可以看出钻石具有明显的**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