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波的大闸蟹有四大特征:
一是青背:阳澄湖大闸蟹的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由于这种色彩大方洁净,惹人喜爱,故称青壳蟹这是清澈的阳澄湖水赋予它的独特外表阳澄湖大闸蟹的青背上象涂上一层明油,粗看近似灰色,细看水晶灯,灰中带青,青而发亮,和其他螃蟹相比,显得神气十足,简直象个威风凛凛、光彩照人的铁甲将军。
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阳澄湖大闸蟹肚壳一般都是白色的,白得不同寻常,它白中带青,有光泽,给人晶莹洁白的感觉这是因为清澈的阳澄湖湖底长有茂密的猪鬃草和其它水草,栖息在这里的大闸蟹常在水草上爬行,与水草发生磨擦,犹如器皿在清水中不停地洗涮、上光因此,阳澄湖大闸蟹的白肚外观上能给人一种玉质般的美感。
三是金爪:阳澄湖大闸蟹的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阳澄湖大闸蟹蟹爪近似上等烟丝的金**,故又名金爪蟹,而普通螃蟹常与泥浆接触,则呈灰褐色阳澄湖大闸蟹的“金爪”,也是阳澄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它的,螃蟹在湖底爬行,爪子常插入黄泥砂砾,常踩踏水草,这不仅比常在松软的泥浆中爬行洁净得多;而且由于湖底坚硬、平坦,宛如一个天然运动场,蟹在上面爬行,自然就练出了与其魁梧身材相称的坚强有力的爪子。
四是黄毛:阳澄湖大闸蟹的蟹腿的毛长而呈**,根根挺拔;阳澄湖大闸蟹两螯八腿上的茸毛都是金**的,且长达3-4厘米,普通的螃蟹不仅爪呈灰褐色,而且螃蟹的茸毛也短。
大闸蟹优质软壳蟹的特点:
1、大闸蟹的蜕壳与营养密切有关。大闸蟹蜕壳时,除了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钙和磷)外,蜕壳素起重要作用。蜕壳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又称蜕皮激素。没有蜕壳素德参与,大闸蟹不能完成蜕壳过程,也就不能正常生长,甚至造成蜕壳不遂而死亡。
2、蜕壳时以及蜕壳完成前不摄食。
3、大闸蟹蜕壳要求浅水、弱光、安静和水质清新的环境。大闸蟹通常在水面下5~10厘米处蜕壳。据试验,水深超过30厘米,仔蟹停止蜕壳。紫外线对蜕壳后的软壳蟹杀伤力很强,通常在半夜至早晨8时,黎明是高峰期。
4、大闸蟹体色深,蟹壳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腹甲水锈多,步足硬;蜕壳后的大闸蟹体色淡,腹甲白,无水锈,步足软。
5、壳后,身体软弱无力,皮肤(甲壳)褶皱全部舒展,才能爬动,钻入隐蔽处或洞穴中。大闸蟹每次蜕壳后05~1小时,是其生命过程中最脆弱的时刻。在这段时间内,大闸蟹完全丧失抵御敌害和回避不良环境的能力。人工养殖时,促进大闸蟹同步蜕壳和保护软壳蟹,是提高大闸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
6、大闸蟹在蜕壳后体内吸收大量水分,所以蜕壳后,其体重明显增加。以后随肌肉组织的生长,体内含水量逐步下降。然而其增长值不是固定不变:一是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据成蟹饲养间接地测定,在营养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成蟹阶段第一次蜕壳体重增长15%~20%;而到最后一次成熟蜕壳体重则增长90%以上。二是与其营养水平有关。据统计,北方成蟹阶段如伊植物性饵料(马铃薯等)为主,其最后一次成熟蜕壳仅增重246%;而南方以动物性饵料(螺蛳、小杂鱼等)为主u,最后一次成熟蜕壳增重达917%。
1、检查剩饵。河蟹在脱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连续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同时,水质没有问题,河蟹也未发病,则表明河蟹即将脱壳。
2、检查体色。脱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脱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3、看蟹壳。 看池塘脱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脱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4、看规格。对于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看河蟹规格大小。脱壳后壳长比脱壳前增大20%,且体重比脱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二、河蟹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1、需保持安静,同时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2、需将投饵区和脱壳区严格分开,禁止在脱壳区投放饵料,如果脱壳区水生植物偏少,应增投水生植物。
3、每次脱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喂含有脱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脱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保持饵料的喜食性和充足性,避免残食软壳蟹。
4、如发现个别河蟹已脱壳,要补充矿物质以及营养盐,特别是在河蟹第一、第二壳的时候,前期水温低,投饵少,天气多变,河蟹体质较差,脱壳无力,普通的磷酸二氢钙等粉剂补钙产品在水温低的情况下不易吸收,要保证成活率必须加大营养和钙质的补充,特别是维生素和离子钙的补充。
5、巡塘时,如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能放回原池。
锯缘青蟹(学名:Scylla serrata)属甲壳纲,梭子蟹科(蝤蛑科)。喜穴居近岸浅海和河口处的泥沙底内,性凶猛,肉食性,主食鱼虾贝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尤其是将要怀孕的雌蟹,体内会产生红色或者**的膏,这种在中国南方叫做“膏蟹”,有“海上人参”之称。盛产于温暖的浅海中,主要分布在中国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沿海等地,江浙一带尤多。营养分析青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锯缘青蟹 拉丁学名 :Scylla serrata 别称 :青蟹、黄甲蟹、蝤蛑(yóu móu),蟳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甲壳动物亚门 纲 :软甲纲 目 :十足目 科 :梭子蟹科,蝤蛑科 亚科 :梭子蟹亚科 属 :青蟹属 种 :锯缘青蟹 英文名 :mangrove crab 外形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养殖技术,池塘准备,选种运输,苗种放养,养成管理,拦网养殖,养殖设施,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收捕,病害及防治,营养价值, 外形特征 锯缘青蟹(图2) 锯缘青蟹因体色青绿而得名。锯缘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缘色。背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齿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形。甲宽可达20厘米,体重有15千克。 锯缘青蟹相对于拟穴青蟹,其螯足的网状花纹更加明显,闽浙渔民俗称为“花脚蟳”; 食量大,性格也比拟穴青蟹凶猛,人工养殖的难度也较高,我国多以养殖拟穴青蟹为主。 分布范围 广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域,包括中国东南沿海、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夏威夷、澳大利亚、纽西兰以及非洲东南部与红海。 锯缘青蟹分布图 生活习性 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 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 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上侧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 锯缘青蟹(图3) 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青蟹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青蟹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锯缘青蟹(图4) 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7~37°C,适宜生长水温15~31°C,最适水温18~25°C,15°C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至7~85°C时,停止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居状态。水温稳定在18°C以上时,雌蟹开始产卵,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C以上时,青蟹不摄食,水温升至39°C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盐度26‰~55‰,适应范围65‰~33‰,最适盐度128‰~262‰(比重1010~1021)。青蟹难以适应盐度的剧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和"白芒"两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干能力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鳃丝湿润,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 繁殖季节较长,但因地而异,广东为每年2~4月和8~9月,其中2~3月为盛期;福建厦门地区3~10月,浙江4~10月。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下旬至9月是繁殖盛期;上海9~10月,台湾几乎全年可以繁殖。 锯缘青蟹(图5) 青蟹一般一年达性成熟。一般甲壳宽8厘米,体重150克以上的雌蟹就能进行交配。交配前,雌蟹先行生殖脱壳,在其新壳尚未硬化之前雄蟹与其交配,交配时间可持续1~2天。交配期间青蟹没有食欲,即使投饵也不进食。交配后 贮存于雌蟹纳精囊内,存活达数月之久。 雌蟹卵子成熟后经输卵管至纳精囊与 结合,然后受精卵即由雌性生殖孔排出粘附于腹肢刚毛上。排出的卵初为**,此时的雌蟹就成为负卵累累的抱卵蟹。雌蟹的产卵量约为200万粒左右,但所抱之卵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雌蟹多在水面宽阔、水清流缓之处产卵,在河口生活的雌蟹要迁海中产卵,所以自然海区的青蟹在繁殖时常要离岸作短距离"迥游"到深处产卵。孵出的幼体随潮流到近岸,尔后在潮间带,沼泽地觅食生长。 浙江沿海每年5月便可捉到甲宽为1-2厘米的幼蟹。海区幼蟹集中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秋蟹)。幼体发育共分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两个阶段,共需脱壳变态6次,始为第一期幼蟹,历时约23~24天。 脱壳生长青蟹的生长是不连续的,脱壳是其生长的标志,只有在脱壳时才能生长,幼蟹平均约4天脱1次壳,以后脱壳时间逐渐延长,两个月之后,要间隔1个多月才脱1次壳,从第一期幼蟹到第10期幼蟹的生长需百余天。青蟹一生共脱壳13次,最后一次(第13次)脱壳,与青蟹的交配,生殖密切相关,称“生殖脱壳”。刚脱壳的蟹体呈柔软状态,称"软壳蟹",横卧在水底大量吸收水分,使身体舒张开来,一般6~7小时开始变硬,在18~19小时内个体显著扩大,增重。 脱壳后,壳长增加30%~40%,体重增加70%~100%。在正常情况下,经3~4天,新壳才完全硬化。 养殖技术 一、养殖池 青蟹饲养池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为333—1000平方米,池壁用石板或砖砌高1米左右,池壁四周一般设有遮沿防逃,用粗沙或石砾铺底,池底最好先铺石板,且石板相互靠紧不留沟缝,在石板上再铺沙10厘米左右。 二、放养 青蟹放养前,先把池壁、池底等洗刷干净,用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然后用淡水冲洗干净。养殖的青蟹要求肢体完整、壮无病、无外伤、活力强、体表干净、重量100克以上。放养量需根据其个体大小而定,一般个体重100—500克放养1000—2000只/亩。育肥蟹与壮黄蟹应分开放养,青蟹入池后100—150毫升/米3的福马林溶液浸浴30—60分钟。 三、饲养管理 (一)饲料与饵料投喂 青蟹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类,有时也摄食一些植物性饵料。养殖肉蟹青蟹以蓝蛤、肌蛤、短齿蛤、锥螺等活体低值贝类和福寿螺、新鲜小虾、小鱼及人工配合饲料等交替投喂;壮黄蟹除了投喂低值贝类、小虾外,还要增加牡蛎肉、沙蚕、星虫等高蛋白、高能量的饵料,以满足壮黄促熟积累能量的需要。青蟹多在傍晚和清晨摄食,一般在傍晚投饵一次,活体贝类日投喂量为青蟹体重的15%—20%;鲜贝肉、沙蚕、小鱼、小虾为4%—6%青蟹专用配合饵料为2%—4%,以第二天没有剩余为准。 (二)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要求至少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00%,换水前后要保持水温、盐度基本稳定,换水时结合清理池底的残儿、青蟹排泄物等污物,并用干净水冲洗干净。保持在24小时连续充气和细水对流,日流量1—2个全景,经常监测水温、盐度、PH值,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地质。 (三)日常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密切观察青蟹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每日定时投饵,按时排水,清除养殖池箱内残儿及池底其他污物,确保养殖池水质清新和养殖箱内、池底清洁,溶氧充足,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定期有规律地对养殖青蟹进行药浴杀虫,并对养殖环境、工具等清洁消毒,做好青蟹病害的防控。 池塘准备 青蟹的池塘混养指在养殖青蟹的池塘内,同时养殖其他经济生物品种,形成互为有利的多元化养殖生态结构,有蟹鱼混养、蟹虾混养、蟹贝混养、蟹藻混养等形式,可以单品种混养,也可以多品种混养。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青蟹池塘混养技术,供养殖户参考。1、混养品种
实践证明,与锯缘青蟹混养的鱼类主要有罗非鱼、鲻鱼、大阪鲫、遮目鱼、斑鲽等。这是因为:鲻鱼、遮目鱼、罗非鱼等鱼类,主要以底栖硅藻、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在放养量适当的情况下,不仅不会与锯缘青蟹争食,而且可使蟹池内的食物链组成更趋完善,有效地利用了池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和腐败有机物质,起到“清道夫”的作用,减少了锯缘青蟹残饵恶化水质之害。这几种鱼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性方面均与锯缘青蟹相近,并可与锯缘青蟹同时起捕。鲻鱼等游泳力强,可增加池水上下层的交换,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多地溶解到池中。只要掌握好鱼苗放养时间、规格和密度,—般不会影响锯缘青蟹的成活率和产量,还可增加养鱼的收入。
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多以鲻鱼、罗非鱼等与锯缘青蟹混养。在盐度低于8‰的养蟹地区,可以混养鲫鱼或大阪鲫,同样能达到净化水质、增加收益的目的。
2、池塘条件
一般锯缘青蟹池都可以混养鱼类,但面积以10亩左右为好,水深在15米以上,低于1米的池塘不宜混养鱼类,由于水太浅,鱼类游动使池底浮泥上翻,水质变得混浊,影响鱼、蟹的呼吸。池塘底质最好是泥沙质,因其表面易着生大量的底栖硅藻,俗称为“油泥”,是鲻鱼、罗非鱼的主要食物。池底略向排水口倾斜,并在排水口处造一个10~20平方米的鱼溜,鱼溜连线各条水沟,比池底低约40厘米,这便于干塘时鱼类集中而起捕。蟹混养池的水质指标为:盐度8‰~30‰,PH78~9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3、放养前的准备
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清池,清池药物毒性消失后,将原有水放掉,然后进入新水。开始进水40~60厘米,即可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以后逐渐加深。进水后,每亩施鸡粪或猪粪等有机肥料100~150千克。施肥后5~10天,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供鱼苗放养后摄食。 选种运输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还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 (1)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2)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 (3)幼蟹的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 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以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过长会引起死亡。 二 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 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 (1)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健壮青蟹苗的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官反应灵敏,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伤残,步足缺少不能超过3个,如果步足断了一截或受伤,可把剩余的足肢在基节与座节之间的关节处折断,新的附肢会在短时间内再生出来,若不折除,残肢会流掉大量体液而造成死亡。凡甲壳,腹部和附肢有异色(如深蓝色、红棕色、铁锈色等)受刺、钩、晒伤的蟹苗质量差,以不选用为好。 (2)无病。辨别病蟹可以从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泽来判断,其肉色呈蔚蓝色,肢体关节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弹性者为健康苗,如肌肉呈黄红色或具白色斑点,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则不适宜用于养殖。 (3)剔除蟹奴。有少数蟹苗的腹节内侧基部寄生1个及多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质软以吸取青蟹体内营养维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故选择时应及时将蟹奴剔除。 三 蟹苗运输。 幼蟹运输工具一般为硬箩框或木箱。在底部铺一层湿草,摆上一层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幼蟹不致碰伤。不要重叠太多,最后盖上硬框纱窗布,便于途中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苗种放养 混养 鱼 类的放养时间,因种类、地区不同而各异,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蟹苗放养在鱼苗放养之后进行。一般来说,当鲻鱼苗达3厘米以上、遮目鱼苗3~6厘米、罗非鱼苗6厘米左右时,即可投放锯缘青蟹苗混养。如先放蟹苗时,则应放养较大规格的鱼种。 混养时,蟹苗的放养密度与单养锯缘青蟹池基本一致,即每亩放养个体重在30克左右的锯缘青蟹苗1500~2000只。在保证锯缘青蟹产量的情况下,每亩放鲻鱼苗100~200尾或遮目鱼苗200尾左右。罗非鱼能在池中进行自然繁殖,要控制放苗数量,放养密度以每亩100尾为宜;如能投放单性雄罗非鱼,在池内不会再繁殖,放养密度可适当提高。在锯缘青蟹与鲻鱼、罗非鱼、脊尾白虾等多品种混养时,每亩可放养鲻鱼60~80尾、罗非鱼30~40尾、脊尾白虾2000尾左右。 养成管理 在锯缘青蟹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不必另外投喂混养鱼的饵料。如锯缘青蟹饵料不够充足时,可酌情增投豆饼、米糠、麸皮、鱼用配合饵料等,投饵量以鱼能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每日分上、下午两次投喂,在投喂鱼饵料约1小时后,再投放锯缘青蟹饵料,以减少互相争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添换水、巡池、控制水色、防病、防逃、防浮头、防病、防盗等。 拦网养殖 锯缘青蟹喜生活于潮间带泥钞底质滩涂上,夜间活跃,白天多隐居于洞穴或隐蔽物之下。冬春水温较低,一般掘洞栖居。广温广盐性,繁殖季节各地不尽相同,浙江沿海繁殖盛期5~7月,大量出现夏苗。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夏苗经2~3个月养殖,可达个体规格200~250克以上。 养殖设施 养殖场地宜选择背风浪的岙、湾或有塘坝等依托的上及 区,自然进水每月应在10天以上。养殖埋面积以不超过20亩为宜。埕坝用涂泥建筑或石砌,坝宽05米以上,高06~1米,大潮水能漫过埕坝自由进出养殖埕,并且经常蓄水(包括埕内环沟)15米以上。坦坝周围拦网,网线为9股以上的聚乙烯线,网目1~2厘米,拦网设定高度应超过当地历史最 位05~1米。拦网上端加设宽40厘米的倒网。以防止青蟹越网逃逸,倒网向埋内折,与拦网成45°~60°夹角。拦网下端埋入埕坝底部,为防老鼠等咬网,拦网基间可采用双层结构。支撑拦网的插竹应选择直径10厘米以上的毛竹,间距不大于2米,连同拦网下端由坝插入埕坝基底以下,插竹内外攀绳加固。根据养殖埕面积大小,设定进出水闸门,但闸门内外应相对应建拦网。埕内开挖深08米以上的环沟或中心沟,沟面积占养殖埕面积l0%以上。埕面设定缸瓦爿等隐蔽物,供青蟹栖息。 苗种放养 幼蟹养成利用上年越冬苗或当年夏苗。种苗应体躯完整无损,游泳足、螯足不能缺少或损伤,步足最多不能缺少4个,无病害,软壳蟹不宜作种苗。人工育肥利用受精后雌蟹或体质较瘦的雄蟹。放养密度视水质、饲料等条件而定,一般幼蟹放养每亩3000~5000只,育肥种苗规格较大,放养密度可控制在每亩2000~3000只。有条件地方,最好实行大小规格分养和雌雄分养。 饲养管理 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食贝类、甲壳类和鱼类。饲料要求新鲜。日投饵量为青蟹存池重量的20~10%(以小杂鱼标准),随差个体长大,可渐降为10~5%。投饵每天2次,饲料全池边匀撒,不可投入沟中。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投饵应掌握几多几少;小潮汛少投,大潮汛多投;高温闷热天气少投,水质不好少投,浮头时不投;雨水过多,池水混浊时少投,水温下降到5℃以下可停止投饵。拦网养殖水质管理比较方便,由于潮水能自由进出,水质条件较好,但应经常保持埕内水深(包括埕沟)15米以上。在潮水不能进塘期间,应设定水泵抽水,一般3天换1次水。日常巡塘检查十分重要,特别在潮水淹没埕坝以前,应仔细检查拦网(尤其倒网和网脚处)、埕坝、闸门,发现破损、漏水立即补堵。为防除虾虎鱼、鲶鱼等敌害生物,可每隔半个月到1个月,选择大潮汛阴凉天气,放干池水捕捉敌害生物,但应算准潮水,以使结束后能很快进水,避免干池过久。 收捕 或采取轮捕轮放方法,捕肥留瘦,或一次性收捕,一般秋季水温下降到13℃以下时,青蟹活力减弱,应及时收捕。秋季收捕结束后,可即放养当年秋苗,经越冬留待次年养成。人工育肥1年可多次进行。 病害及防治 1细菌性疾病 11弧菌性细菌疾病 弧菌属细菌(如鳗弧菌、副熔血弧菌)均可引起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水生动物血淋巴等器官发生疾病,该类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毛芝娟等报导了在患病的锯缘青蟹胸足组织液中分离得到了辛辛那提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多种对青蟹致病的弧菌。 12甲壳溃疡病 甲壳溃疡病主要是由降解壳质类的细菌引起的,如常见的气单胞菌属、黄质菌属、巴斯德菌以及微弧菌属等,这类细菌主要降解甲壳动物的外骨骼,引发降解壳质类的细菌和真菌对含有壳质素的表皮组织的侵染,使甲壳组织发生溃疡、糜烂。 12真菌性疾病 锯缘青蟹真菌性疾病主要以霉菌病为主,如霉菌中链壶菌属、离壶菌属和海壶菌属等都可以引起蟹类致病。患有真菌性疾病的锯缘青蟹幼体通常趋光性差,活力减退,多游离在水层的中下层或底部;卵体发育受阻,不能被孵化。 13病毒性疾病 引起锯缘青蟹致病的病毒主要有呼肠孤病毒、疱疹病毒、白斑综合症病毒等。 14寄生虫性疾病 寄生锯缘青蟹的常见的寄生虫有蟹奴、藤壶、鳃虫、海蛸等。此类寄生虫一旦进入蟹体就开始繁殖并侵染鳃腔、腹部、肌肉等组织器官,最后导致青蟹死亡。 传统的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放养前的整池消毒和定期除去淤泥等工作。 (2)适时换水。 (3)加强人工管理:做好蟹苗的选种、放养及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以降低锯缘青蟹疾病发生的机率。 (4)定期使用大蒜素在养殖池中进行泼洒,以杀死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杜绝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21抗病新品种的培育 培育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种是防御锯缘青蟹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品种的培育可以改良蟹体的种质特性,加强其抗病能力。常用的品种改良技术主要有: (1)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培育新型抗病蟹种。 (2)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得蟹种的抗逆基因得到表达,提高抗病能力。 (3)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减少疾病的发生。 22生物类制剂的利用 锯缘青蟹先天特异性免疫机制不够健全,易被一些致病微生物侵入并致病,用传统的药物(如土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治疗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不能有效地治愈疾病。而将生物类制剂接种蟹体,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常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高免疫血清、抗毒素等 营养价值 锯缘青蟹各组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雌性生殖腺含量高达3098%,居鲜品蛋白质含量之最并且锯缘青蟹的蛋白质胺基酸种类齐全,必需胺基酸得分为8423~9358,蛋白质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机体的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 锯缘青蟹体内含有丰富的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UFA)肌肉的UFA达7458%,比三疣梭子蟹肌肉的6561%和虾蛄头的743%高,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达4783%,比三疣梭子蟹的3843%高近10%,比虾蛄头的515%稍低;EPA高达1804%、DHA为1352%与三疣梭子蟹的1521%、1769%、虾蛄头的1575%、1396%及市售深海鱼油产品相当雌性生殖腺的UFA也高达7030%,雄性生殖腺UFA为6248%,最低的肝脏UFA也达5832%,都比三疣梭子蟹高锯缘青蟹的不饱和脂肪含量高,特别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ω-3脂肪酸EPA、DHA含量高,EPA可明显降低血清中甘油三脂(TG)和胆固醇(TC)值,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血栓形成,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前列腺增生,DHA可促进脑发育,增强脑的学习记忆能力,防止脑老化 锯缘青蟹为高K低Na食品所以锯缘青蟹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食用它的肝脏Ca含量极高,仅次于石螺、鲮鱼、虾米、虾皮和丁香鱼,且天然有机钙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锯缘青蟹中其他必需元素Mg、Fe、Cu、Zn、Mn等含量也较高青蟹各组分的硒含量都很高,特别是雌性生殖腺硒是人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分,且参与辅酶A、辅酶Q的合成,具有保护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拮抗和降低某些毒物毒性, 免疫球蛋白及抗体产生的功能人体中肝、胰、肾脏硒含量较多,癌症病人的血清硒、头发硒含量减少所以锯缘青蟹,特别是膏虫寻,有滋补、抗衰老、抗癌的功效 生殖腺与可食部质量比率:雌性为1652%,而雄性仅占183%雌性生殖腺(膏)的蛋白质含量比雄性高7395%,EAA/TAA也高901%,特别是色氨酸含量高375倍在脂肪含量上,雌性生殖腺是雄性的1142倍,且UFA也高1252%,只在PUFA含量和EPA、DHA含量上雄性生殖腺比雌性高4057%和900%、862%在必需的无机元素含量方面,大多数的元素,雌性生殖腺都高,特别是硒是雄性生殖腺的224倍但是雌性生殖腺的胆固醇比雄性生殖腺高497倍就膏虫寻总体而言,其占可食部5930%左右的肌肉中UFA尤其是EPA含量相当高,占可食部1652%的雌性生殖腺和1096%左右的肝脏中的UFA,特别是EPA含量也很高,所以吃膏虫寻并不会升高人体血清中的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分别喂三疣梭子蟹肌肉、雌性生殖腺、雄性生殖腺的小鼠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锯缘青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胺基酸种类齐全,含有多种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锯缘青蟹营养成分分析83并含丰富的无机元素,尤其是Se、Ca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并具有保健功能的海产品
黑龙江省河蟹养殖近几年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形成成蟹的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北大荒与南大荒遥相呼应的可喜局面。黑龙江省以四大河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为主线,大大小小的河流、水库、湖沼、沟渠、泡子、苇塘荒甸星罗棋布,水中有各种水草小鱼虾、田螺、河蚌等,可开发利用养殖河蟹的天然资源相当丰富。从1996年盘锦人第一次北上黑龙江摸着石头搞河蟹养殖到如今中秋国庆春节的满桌蟹黄处处飘香,盘锦河蟹养殖在黑龙江全省已经完成了特种养殖规模性养殖产业化养殖的华丽转身。同时广大人民以过节送螃蟹为荣,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可喜景象。
然而,黑龙江河蟹养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人也接到不少反应各种问题的电话。随着河蟹养殖范围在黑龙江省内不断扩展,应广大养殖户的要求,二力河蟹养殖基地特别联系在黑龙江多位虎林、黑河、沙龙、肇东、密山等有多年成功养殖盘锦河蟹经验的养殖户共同交流探讨,总结出在黑龙江气候与水土等养殖条件下如何多养出大蟹好蟹的成功经验。 一、气温条件。盘锦河蟹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且略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水温变化能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与脱壳,15°---30度是最佳气温,河蟹呈现饱食状态,其他条件适合情况下平均每15天就可脱一遍壳,重量增加一倍;10°--14°河蟹处于半饱食状态,只增重不脱壳:;5°---9°时河蟹少量摄食,是池塘沟渠水泡苇塘河流等水体在03--15米等浅水区投苗的最佳温度;零下1°--4°时河蟹处于冬眠状态,身体各种器官处于休眠状态,不摄食,为了让扣蟹异地适应环境,以较低价格购入苗种,有深水域(15米以上)的地区优先考虑冬季结冰之前投放;水温在30°以上河蟹的生长和脱壳就会受到抑制,也容易滋生各种疾病,此时要考虑换水降温等措施,这也是南方热带无法人工养蟹的主要原因。另外水温突变对处于生长期的河蟹有很大影响,脱壳期的温差要求小于10°,变化很大会造成河蟹的死亡。 针对黑龙江省的积温带划分,投放的扣蟹苗大小也有较大差别。
第一积温带 哈尔滨以南,常年有效活动积温在2700℃以上,包括哈尔滨市、呼兰南半部、宾县西半部、阿城、无常、宁安、东宁、双城、肇东、肇源、安达、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市南半部、泰来、龙江西部。此积温带宜投放80--100只/斤的扣蟹
第二积温带 哈尔滨以北、绥化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500℃~2700℃,包括呼兰北半部、巴彦、木兰、宾县东北半部、尚志、延寿、方正、海林、牡丹江、穆凌、鸡西、鸡东、密山、双鸭山、七台河、勃力、林口、桦南、依兰、通河、绥化南半部、望奎南半部、青岗、兰西、林甸、齐齐哈尔市北半部、富裕南半部、甘南南半部、龙江北半部。此积温带宜投放60--80只/斤的扣蟹
第三积温带 绥化以北,海伦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300℃~2500℃。包括绥化北半部、绥凌南半部、海伦南半部、望奎北半部、拜泉南半部、明水、依安、富裕北半部、甘南北半部、庆安、铁力、汤源、佳木斯市、桦川、集贤、富锦、绥宾、饶河南半部。此积温带宜投放60--80只/斤的扣蟹
第四积温带 海伦以北,嫩江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100℃~2300℃,包括海伦北半部、绥凌北半部、伊春、鹤岗、罗北、同江、抚远、嘉荫、逊克、爱辉东半部、孙吴东半部、北安、讷(ne)河、五大连池、嫩江、拜泉北半部、饶河北半部。此温带以投放20--60只/斤的扣蟹为宜
第五积温带 嫩江以北、加格达奇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1900℃~2100℃。包括鄂伦春东南半部、孙吴西半部、爱辉西半部、呼玛等县(旗)。此温带以投放20--60只/斤的扣蟹为宜
第六积温带 加格达奇以北,有效活动积温在1900℃,最底达1400℃,包括鄂伦春北半部。此温带以投放20--40只/斤的扣蟹为宜
以上投放扣蟹要求同一水域的规格整齐
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一位地处第四积温带讷河的养殖户高价购买百头左右的扣蟹,由于未能因地因时制宜,而造成绝产现象。
二、酸碱度。盘锦河蟹养殖区域水中酸碱度(PH值)主要取决于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河蟹适应生长的PH在7--8之间,酸性环境中河蟹对低氧的忍受力和摄食能力减弱,并影响甲壳钙质的沉淀,对甲壳形成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河蟹的生长。在大水面养殖条件下,酸碱度一般对河蟹的生长脱壳不大,但在池塘等水域密度高养殖条件下,由于投饵多,水质肥,加上夜间水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作物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使水趋向酸性而影响蟹的生长。因此,经常换水,形成流水或微流水对改善水质增加溶氧使河蟹保持正常生长。如果酸度较高,可以在水面扬撒生石灰来调节。根据我们多年的养殖经验,在河蟹脱壳期间,换新水时添加磷酸氢钙(一般饲料店都有出售),可使河蟹脱壳率比平时提高50%。附近有比较大型的水污染源,比如化工厂水泥厂淀粉厂等,不宜养殖河蟹。
三、投放密度。盘锦河蟹扣蟹放养密度与水质调节、饵料管理要相互协调合拍,不能人为造成过稀过密现象。如果过稀,浪费水体,产量低,效益差;密度过大,又容易导致河蟹相互争食、咬斗、争水体空间;由于密度过大,河蟹的排泄物增多,容易造成水肿融氧不足、污染水体,抑制河蟹的正常生长脱壳。条件不同投放扣蟹的密度有天壤之别,也直接影响秋季回收成蟹的产量和质量。如何确定单位面积的投放密度,对于初次养蟹的人们至关重要。根据秋季回收规格、肥满度和市场售价来看,在小鱼虾田螺等天然饵料较多以及水草丰美情况下,有流水资源水深在03--15米有深浅的水面粗放养殖,平均每平米可投放1只,换算成每亩(667平)投放80-100头的换算是6671/90=75斤。根据水深浅天然饵料多少适当减少。比如水库养殖因为水体深,温度低,以投放百头的就只能每亩(667平)400--500只∑6斤。在精养的池塘,平均每平米投放2-3只,和80--100头的和18斤左右。套养草鱼连鱼等密度更少,平均每亩5-6斤。
以2011年中秋节前5天盘锦本地销售的价格为例,15两母蟹批发价格是28元,2两母是55元,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出春季投放扣蟹的密度和大小有多么重要了。关于投放密度问题,有很多都是南方的资料,长江流域的生长期长,有效积温比黑龙江高600--1500,所以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会造成损失!
四、防逃措施。以专业蟹膜防逃措施为例,用厚01毫米以上的专用蟹膜,每隔2米钉1个高07-08米的竹杆或木桩,桩顶以1条8号铁丝或防老化尼龙丝拉直相连,用卡钉固定在桩顶,将薄膜像被单似的搭在铁丝上,开成双层,薄膜边下脚入土15厘米,用红砖侧立压膜或填土夯实。切记:竹杆或木桩在蟹膜外侧,否则河蟹会沿竹杆攀爬逃逸。
养殖盘锦河蟹做好防逃措施是成功的基础,可以不客气的说,防逃措施做好了,成功就一半了。这其中包括堤坝建设,堤坝上蟹膜的封闭式圈围,流动水的上下水口纱网设置,大型湖泊的围网设置等。二力河蟹养殖基地代购专用防老化蟹膜,片网,迷魂阵(地龙)竹杆等。
螃蟹在天然环境养殖中体质、抗病能力强,但在今天池塘集约化养殖情况下,因为密度大,活动范围受限制,加之管理的缺陷,让螃蟹在每次蜕壳增重的过程中,都面临生命的风险,特别是放苗的第一次蜕壳最危险。
其主要是蟹苗经过漫长的越冬,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当水温上升后许多情况的出现,给螃蟹首次蜕壳带来困难。
经分析得出:
1在早期清塘工作上没做好清塘药物用量过重,导致水体农药残留过重,水体解毒不彻底,螃蟹黑鳃,肝胰脏坏死。选择试毒水生动物不当,导致螃蟹第一蜕壳中毒死亡。
2螃蟹在蜕一壳之前没有对水体全面性消一次毒,导致螃蟹在第一壳后感染慢性疾病,进食减少,体质衰弱,蜕壳时体力衰竭,导致死亡。
3、水质不良,底质恶化,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状况下,或夜间溶氧偏低,水体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螃蟹处于高应激状态,导致蜕壳死亡。
4、投喂单一的饲料或饲料营养不全面,缺钙或钙、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饲料投喂量长期不足,出现断腿,软壳。这是发生蜕壳后软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
5、在清明过后水体开始大量的泥混和白混,
而泥混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1投饵不足,螃蟹放养密度过大。
2水草面积太小或者是塘里面没有水草
3天气变化,雨水过后
4野杂鱼过多
5到藻过后。
而白混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1浮游动物过多
2糠虾幼体大量繁殖
3藻类与有机质共生,形成胶体状态,悬浮水体中
4倒藻和杀虫之后产生白混。
而以上这两种水混养殖户都认为是虫搞混的,没有针对性解决水混的问题,而选择直接杀虫,使用不当的杀虫挤或者是使用杀虫剂过量,直接导致螃蟹蜕壳软壳死亡。
处理以上问题有:
1如果是解毒没做好的塘彻底使用解毒灵(4-5亩/袋)进行解毒,内服肝胆泰乐+高稳维西(一组拌料40斤料)保持水质清新,水位适宜,环境安静,水草长得好,好让河蟹隐蔽脱壳。
2针对水质和底质不好的塘,定期换水,使用全效底改片(6-8亩/袋)改良底部的一个恶化问题,再用优加益生菌(3-5亩/袋)进行调水,稳水,平衡藻相。
一壳可以说是整个河蟹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除了是翻倍率(规格)的保障以外更是存活率(回补率或者说是产量)的保障,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问题思考那就是补钙到底是雪中送碳的好?还是锦上添花的好?笔者在此分析一下补钙还有那些您不知道的妙用望能对您的养殖有所帮助:
1、钙作为河蟹甲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帮助河蟹蜕壳增强河蟹翻倍率。
2、从今年放苗的整体情况来看苗种规格参差不齐,导致小螃蟹先蜕壳而规格稍大的螃蟹后蜕壳由于螃蟹相互残食的天性导致软壳蟹死亡降低存活率这时候补钙就能有效加速螃蟹蜕壳缩短硬壳过程减少损伤。
3、今年前期温度较去年高虫子来点较早加上前期青苔泛滥而此时正值螃蟹蜕壳时期,这类问题只有等一壳结束后再做出理而一壳和二壳间隔时间较短留给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时间有限这时候补钙能有效加速河蟹蜕壳进程留足时间处理虫浑青苔多等问题。
4、鸟害问题,螃蟹不仅对我们来说是个美味的东西同样对鸟类来说也是美味,这段时间不断有养殖户朋友反映鸟吃软壳蟹较多驱之不去。螃蟹蜕壳期间一般活动力较差极易被鸟类捕食这时候补钙也有利于缩短硬壳时间增加活动性减少损伤。
5、减少应激性损伤,一壳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导致大量软壳蟹死亡对部分塘口造成极大损失。螃蟹蜕壳时吃食量较差体质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候补钙加速硬壳的同时促进河蟹被动摄食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应激性损失。
总而言之第一次补钙主要在于增加水体钙浓度为河蟹蜕壳储蓄能量缩小蜕壳差异化而第二次补钙的意义在于缩短蜕壳时间加速河蟹硬壳减少蜕壳期间软壳蟹出现较大损伤保障河蟹蜕壳存活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