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鲸的资料

有关鲸的资料,第1张

作者:周洁

·····················································

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是歌唱家

水中杰出的“歌唱家”当推“座头鲸”。1971年,美国生物学家对从海上寻下的“座头鲸”发声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极其特殊的声音信号。原来这些“座头鲸”发出一连串优美动听、调子不一的婉转声。这些声音延续了30分钟,然后从头唱起,从抑扬顿挫、轻曼悦耳的程度判断,可与鸟儿歌唱媲美。法国生物学家曾于夜里在百慕大群岛,记录了上百头“座头鲸”参加的“大合唱”。鲸群发出的上千种音响,有婉转的颤音、尖厉的吱口丑场、吼叫声、嗡嗡声、吱吱声,很像一群大声温习功课的小学生在、朗诵。“合唱”是先由一头鲸鱼历年唱的歌加以比较,还发现同一年内年有鲸都唱同样的歌,第二年方换新。鲸每年回游返回出发地时,先唱去年在此地唱的歌,然后才换新歌。另外,即使相隔甚远,大西洋百慕大群岛的鲸和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鲸唱的歌,初听好像两样,细分析,歌的结构和变化规律都是相同的。如有的歌都有6个主题,有完全相同的乐段。这两地的鲸肯定不会接触,但唱的曲调如此相同,说明它们内在有一套等同的规律。

鲸遨游大海不会迷航

鲸遨游大海时从来不会迷失方向,因为它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的头脑中有一亿多颗微小的细胞,能发出超声波并且接收超声波来给自己定方向。它们还能用这种超声波在危难时及时通知其它鲸群来求救或是一起逃跑。这种超声波能帮助它们遨游大海不会迷航,也能及时求救。

鲸的种种用处对人是很有好处的,现在鲸大量的死亡,使人类也走向灭亡,我们要保护鲸类,让它们继续生栖繁衍。让人们根据它们的好处,制造出更先进的仪器,鲸是人类的朋友。

回答者:fudi850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29 12:50

--------------------------------------------------------------------------------

>>>>鲸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齿鲸类:有齿的海洋巨兽,如:抹香鲸、逆戟鲸、海豚、鼠海豚。

须鲸类:有胡须的鲸。事实上这些胡须是长在嘴内的折角形齿片,用于过滤水和捕捉鲸所食用的虾和其它小动物,这些齿片就代替了牙齿。

根据种类,须鲸有两种不同的捕食方法。

脱脂式:如白鲸,在慢慢游动的过程中过滤浮游生物,嘴半开,水从连合处流入。

吞食式:当这种鲸靠近海底一大摊的虾时,就张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装进可以伸长的、折叠的肚子。当嘴闭合时,鲸舌就卷食那些鲸齿片过滤的水。如蓝鲸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

共 5 条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是歌唱家

水中杰出的“歌唱家”当推“座头鲸”。1971年,美国生物学家对从海上寻下的“座头鲸”发声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极其特殊的声音信号。原来这些“座头鲸”发出一连串优美动听、调子不一的婉转声。这些声音延续了30分钟,然后从头唱起,从抑扬顿挫、轻曼悦耳的程度判断,可与鸟儿歌唱媲美。法国生物学家曾于夜里在百慕大群岛,记录了上百头“座头鲸”参加的“大合唱”。鲸群发出的上千种音响,有婉转的颤音、尖厉的吱口丑场、吼叫声、嗡嗡声、吱吱声,很像一群大声温习功课的小学生在、朗诵。“合唱”是先由一头鲸鱼历年唱的歌加以比较,还发现同一年内年有鲸都唱同样的歌,第二年方换新。鲸每年回游返回出发地时,先唱去年在此地唱的歌,然后才换新歌。另外,即使相隔甚远,大西洋百慕大群岛的鲸和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鲸唱的歌,初听好像两样,细分析,歌的结构和变化规律都是相同的。如有的歌都有6个主题,有完全相同的乐段。这两地的鲸肯定不会接触,但唱的曲调如此相同,说明它们内在有一套等同的规律。

鲸遨游大海不会迷航

鲸遨游大海时从来不会迷失方向,因为它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的头脑中有一亿多颗微小的细胞,能发出超声波并且接收超声波来给自己定方向。它们还能用这种超声波在危难时及时通知其它鲸群来求救或是一起逃跑。这种超声波能帮助它们遨游大海不会迷航,也能及时求救。

鲸的种种用处对人是很有好处的,现在鲸大量的死亡,使人类也走向灭亡,我们要保护鲸类,让它们继续生栖繁衍。让人们根据它们的好处,制造出更先进的仪器,鲸是人类的朋友。

回答者:shanxugogo - 秀才 二级 11-28 19:16

--------------------------------------------------------------------------------

http://zhidaobaiducom/qword=%BE%A8&ct=17&pn=0&tn=ikaslist&rn=10

======资料很全哦!!

回答者:chunhua75 - 魔法师 四级 11-28 19:16

--------------------------------------------------------------------------------

虎鲸:大小:出生21-24公尺,成体85(雌)~98公尺(雄),体重7,500-10,000公斤。

形态特徵:背鳍明显高大(雌09公尺镰刀形,雄18公尺三角形),吻钝而短,不明显。胸鳍大,卵圆形,雄体可常至两公尺。其黑、白对比体色是最好辨认特徵之一,主要为黑色,但在眼后尾鳍下、生殖器两侧及腹部是白色,背鳍后两侧有灰斑,每侧颌齿10-12枚,大型且内弯。

自然史:据研究,在北太平洋东岸由华盛顿州至阿拉斯加,有两类虎鲸,一为居留者,一为过渡者,其在生态,体色、外形,皆有差异,近美加边界的居留者主摄食鱼类,过渡者则摄食海洋哺乳类。其社群结构非常稳定,是人类以外最稳定者,个体可终其以一生留在出生之群体中;群组有雌雄性及幼鲸等,各群有其方言,可藉以辨认,每群可有1 - 55头,一般居留群较过渡群为大。

分布:全球性,甚有进入淡水河记录,但以冷水域之近海区较常见。

易与混淆者:本种团体大,且有特殊之黑白花纹,及易辨识,但在远方,一群没有雄性个体高耸之背鳍的虎鲸群可能与花纹海豚及伪虎鲸有些类似。 ● top 灰鲸

灰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鲸类,在地球上已存在数百万年之久,以鲸须摄食,故属於须鲸科的一份子。

形态特徵:灰鲸成体的平均体长为12-15公尺,平均体重为30-40公吨,鲸脂厚度可达15-25公分,头呈V形,喷气孔位於头顶的浅凹处,头部略为拱起,身体是斑驳的灰色,上面有许多的藤壶及鲸虱寄生,所以身体有一块一块白色至橘**的块状物(皮茧),腹面没有喉腹褶,但喉部有2-7条凹槽,约130-180片鲸须板,呈黄白色;胸鳍小,呈桨状,末端尖锐。

自然史:灰鲸在每年的4-11月往北迁徙至极地摄食区,12-4月会往南迁徙至繁殖区,主要生活在较浅水的海域或潟湖区;成鲸约5-11岁便达性成熟,成鲸在繁殖区进行交配后,经过12-13个月的怀孕期后,怀孕的母鲸会回到繁殖地生下单胎的灰鲸宝宝,2-3月为繁殖的高峰,刚出生的仔鲸全身呈暗灰色,并没有藤壶或鲸虱寄生,初生时的体重为500-1000公斤、体长4-5公尺左右,由於母奶中的含脂肪量为55%,所以幼鲸在一出生的成长十分快速,由饲养状态得知,仔鲸可以每天长半吋(约15公分)、增重25-50公斤;灰鲸的哺乳期约为9个月。(图母子)

行为: 灰鲸的游泳速度较缓慢,约为4-9公里/小时,但却有十分活跃的行为,例如:浮窥:灰鲸经常会将头垂直抬出水面,窥看四周,约30秒钟以上,一般认为灰鲸藉由此动作来观看好奇的事物,在水浅的区域时,灰鲸会乾脆将尾鳍放在海床上。

鲸尾击浪:灰鲸将尾巴扬起,拍击水面,此行为为社会行为的一种,求偶时,雄鲸亦会做此动作。 跃身击浪:灰鲸会跳起,当身体离水面约3/4时,会旋转身体并回落水面,入水时会激起大量的水花;灰鲸会在其生活的环境中重复做此动作,一般会连跃2-3次,但曾有连跃20次的纪录。

灰鲸喜欢在浅水域冲浪,有时也会侧泳於海面,十分悠哉;在深潜时会将鲸尾举起,在浅泳时不会,在深潜较长时间前,会先浮出水面15-30秒,连续喷气3-6次,在潜入,喷气时喷气柱可达3-45公尺,形状呈心型或V字型。摄食方式主食为底栖端足类,灰鲸会用头及身体的右侧(有些会用左侧)去扫滚海床底部,将沉淀在海床的底栖端足类动物扫起并吸食,然后藉由舌头将水及污泥从鲸须间过滤出,因此灰鲸的右边鲸须较短也损害的较严重。

分布与回游:灰鲸原本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皆有分布,但在北大西洋的族群,由於人类捕鲸的关系,於17、18世纪间就已经绝灭。而北太平洋目前有两族群,一为东岸族群:回游路径由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南方繁殖区,往北至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楚克奇海及波福海西部的摄食区之间;一为西岸族群:目前观察到的主要回游路径为由韩国海域往北至西伯利亚之间,按此族群目前也面临灭绝的命运。东台湾的台东、花莲等地区渔港,都有渔民似曾发现灰鲸的踪迹,台湾是否有灰鲸出没,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再续的情谊:20世纪初的商业捕鲸大浩劫之后,鲸豚数量剧减,透过各种媒体的报导,人们开始警觉到这个危机,也逐渐了解动物保育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於是许多拯救鲸豚的行动和组织应运而生,有许许多多人投入这个行列,为鲸豚和人类之间破损的友谊重新建立起桥梁。

保育成功案例—灰鲸 根据过去的记录报告显示,灰鲸曾遍布全球各大海域,但现今被确认的只有两群:一是北太平洋西岸,另一是北太平洋东岸的族群。1870年代中期商业捕鲸活动猖獗,致使北美太平洋的灰鲸数量大减,有绝种的危险。在民众及生物学家们高度的关切下,美国於1972年通过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案,将灰鲸列入保护名单之中。很快地,在人类共同努力下,灰鲸的族群量增加,今天,在太平洋东岸灰鲸已有两万五千只左右,未来还有可能恢复到以往全盛时期的数量呢!

1973年3月,全世界第一只被驯养的大型须鲸类,幼灰鲸名叫GiGi,在经过复健后,被送回大海,回到原来群体之中;GiGi被抓时还十分的小,被送到加州圣地牙哥海洋世界驯养时只有2000公斤,但GiGi成长的相当快速,它每天长15公分,增重50公斤,相当的惊人,三个月后,GiGi已经长到85公尺长、7000公斤重池子都装不下它了,只好将它送回大海之中。这是第一件人类没有伤害鲸类而将它安全的放回大海之中。

1988年10月,拯救被冰围困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峡的三条灰鲸让人感动难忘!当时由於天气酷寒,海面很容易结成厚冰,且这三只灰鲸正忙於进食,没注意到已被厚厚的冰层隔离在离海10哩外。随著气温下降,结成厚冰的海水也越来越多,几乎将它们整个封闭起来,情况非常危急,直到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发现它们,并召来其他的村民合力凿开冰层,让灰鲸可以探出头呼吸,并且利用一个水循环帮浦日夜不停的打水防止海水再度结冰,但仍无法将它们救回大海。透过新闻报导,来自全球各地的热心人士陆续加入了救援的行列,10月15日巨大的破冰船到达,此时灰鲸已露疲态,最小的一只不幸在10月21日死亡,拯救行动非加速不可,终於在10月28日由破冰船将其余的2只灰鲸成功地引回大海中。这是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拯救鲸类的胜利!

● top 侏儒抹香鲸 Dwarf sperm whale Kogia simus Owen,1866 由拉丁文simus而来,「扁平鼻子」之意 大小:出生约1公尺,成体可达27公尺,体重达210公斤。

型态特徵: 外形似小抹香鲸,体形稍小,背灰腹白,头侧有拟鳃裂。背鳍之高度及基底怕较大(大於体长5%),镰刀形,尖端更向后弯,位於中背。喉下有数条短而不规则之皱摺。下颚齿7-12对(偶13对),偶见3对退化的上领齿。

自然史: 通常出现的群头数少,不到10只。个性羞怯,不活跃,受惊吓时立刻会排秀色粪便并潜逃。在体长达21-22公尺时性成熟,育幼期5-6个月。食物主为由於,偶食小鱼及甲壳类,由胃内含物分析得知它们可深潜至300公尺之下。 分布:限於温带及热带海域。

易混淆者: 因背鳍高大,镰刀状且位於中背,在远处观看,易与其它小型海豚混淆。又因头钝,背呈铁灰色,易与小虎鲸及瓜头鲸混淆,但后二者常形成大群,泳速较快。

回答者:无风的风筝 - 举人 四级 11-28 19:20

--------------------------------------------------------------------------------

虎鲸:大小:出生21-24公尺,成体85(雌)~98公尺(雄),体重7,500-10,000公斤。

形态特徵:背鳍明显高大(雌09公尺镰刀形,雄18公尺三角形),吻钝而短,不明显。胸鳍大,卵圆形,雄体可常至两公尺。其黑、白对比体色是最好辨认特徵之一,主要为黑色,但在眼后尾鳍下、生殖器两侧及腹部是白色,背鳍后两侧有灰斑,每侧颌齿10-12枚,大型且内弯。

自然史:据研究,在北太平洋东岸由华盛顿州至阿拉斯加,有两类虎鲸,一为居留者,一为过渡者,其在生态,体色、外形,皆有差异,近美加边界的居留者主摄食鱼类,过渡者则摄食海洋哺乳类。其社群结构非常稳定,是人类以外最稳定者,个体可终其以一生留在出生之群体中;群组有雌雄性及幼鲸等,各群有其方言,可藉以辨认,每群可有1 - 55头,一般居留群较过渡群为大。

分布:全球性,甚有进入淡水河记录,但以冷水域之近海区较常见。

易与混淆者:本种团体大,且有特殊之黑白花纹,及易辨识,但在远方,一群没有雄性个体高耸之背鳍的虎鲸群可能与花纹海豚及伪虎鲸有些类似。 ● top 灰鲸

灰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鲸类,在地球上已存在数百万年之久,以鲸须摄食,故属於须鲸科的一份子。

形态特徵:灰鲸成体的平均体长为12-15公尺,平均体重为30-40公吨,鲸脂厚度可达15-25公分,头呈V形,喷气孔位於头顶的浅凹处,头部略为拱起,身体是斑驳的灰色,上面有许多的藤壶及鲸虱寄生,所以身体有一块一块白色至橘**的块状物(皮茧),腹面没有喉腹褶,但喉部有2-7条凹槽,约130-180片鲸须板,呈黄白色;胸鳍小,呈桨状,末端尖锐。

自然史:灰鲸在每年的4-11月往北迁徙至极地摄食区,12-4月会往南迁徙至繁殖区,主要生活在较浅水的海域或潟湖区;成鲸约5-11岁便达性成熟,成鲸在繁殖区进行交配后,经过12-13个月的怀孕期后,怀孕的母鲸会回到繁殖地生下单胎的灰鲸宝宝,2-3月为繁殖的高峰,刚出生的仔鲸全身呈暗灰色,并没有藤壶或鲸虱寄生,初生时的体重为500-1000公斤、体长4-5公尺左右,由於母奶中的含脂肪量为55%,所以幼鲸在一出生的成长十分快速,由饲养状态得知,仔鲸可以每天长半吋(约15公分)、增重25-50公斤;灰鲸的哺乳期约为9个月。(图母子)

行为: 灰鲸的游泳速度较缓慢,约为4-9公里/小时,但却有十分活跃的行为,例如:浮窥:灰鲸经常会将头垂直抬出水面,窥看四周,约30秒钟以上,一般认为灰鲸藉由此动作来观看好奇的事物,在水浅的区域时,灰鲸会乾脆将尾鳍放在海床上。

鲸尾击浪:灰鲸将尾巴扬起,拍击水面,此行为为社会行为的一种,求偶时,雄鲸亦会做此动作。 跃身击浪:灰鲸会跳起,当身体离水面约3/4时,会旋转身体并回落水面,入水时会激起大量的水花;灰鲸会在其生活的环境中重复做此动作,一般会连跃2-3次,但曾有连跃20次的纪录。

灰鲸喜欢在浅水域冲浪,有时也会侧泳於海面,十分悠哉;在深潜时会将鲸尾举起,在浅泳时不会,在深潜较长时间前,会先浮出水面15-30秒,连续喷气3-6次,在潜入,喷气时喷气柱可达3-45公尺,形状呈心型或V字型。摄食方式主食为底栖端足类,灰鲸会用头及身体的右侧(有些会用左侧)去扫滚海床底部,将沉淀在海床的底栖端足类动物扫起并吸食,然后藉由舌头将水及污泥从鲸须间过滤出,因此灰鲸的右边鲸须较短也损害的较严重。

分布与回游:灰鲸原本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皆有分布,但在北大西洋的族群,由於人类捕鲸的关系,於17、18世纪间就已经绝灭。而北太平洋目前有两族群,一为东岸族群:回游路径由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南方繁殖区,往北至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楚克奇海及波福海西部的摄食区之间;一为西岸族群:目前观察到的主要回游路径为由韩国海域往北至西伯利亚之间,按此族群目前也面临灭绝的命运。东台湾的台东、花莲等地区渔港,都有渔民似曾发现灰鲸的踪迹,台湾是否有灰鲸出没,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再续的情谊:20世纪初的商业捕鲸大浩劫之后,鲸豚数量剧减,透过各种媒体的报导,人们开始警觉到这个危机,也逐渐了解动物保育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於是许多拯救鲸豚的行动和组织应运而生,有许许多多人投入这个行列,为鲸豚和人类之间破损的友谊重新建立起桥梁。

保育成功案例—灰鲸 根据过去的记录报告显示,灰鲸曾遍布全球各大海域,但现今被确认的只有两群:一是北太平洋西岸,另一是北太平洋东岸的族群。1870年代中期商业捕鲸活动猖獗,致使北美太平洋的灰鲸数量大减,有绝种的危险。在民众及生物学家们高度的关切下,美国於1972年通过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案,将灰鲸列入保护名单之中。很快地,在人类共同努力下,灰鲸的族群量增加,今天,在太平洋东岸灰鲸已有两万五千只左右,未来还有可能恢复到以往全盛时期的数量呢!

1973年3月,全世界第一只被驯养的大型须鲸类,幼灰鲸名叫GiGi,在经过复健后,被送回大海,回到原来群体之中;GiGi被抓时还十分的小,被送到加州圣地牙哥海洋世界驯养时只有2000公斤,但GiGi成长的相当快速,它每天长15公分,增重50公斤,相当的惊人,三个月后,GiGi已经长到85公尺长、7000公斤重池子都装不下它了,只好将它送回大海之中。这是第一件人类没有伤害鲸类而将它安全的放回大海之中。

1988年10月,拯救被冰围困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峡的三条灰鲸让人感动难忘!当时由於天气酷寒,海面很容易结成厚冰,且这三只灰鲸正忙於进食,没注意到已被厚厚的冰层隔离在离海10哩外。随著气温下降,结成厚冰的海水也越来越多,几乎将它们整个封闭起来,情况非常危急,直到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发现它们,并召来其他的村民合力凿开冰层,让灰鲸可以探出头呼吸,并且利用一个水循环帮浦日夜不停的打水防止海水再度结冰,但仍无法将它们救回大海。透过新闻报导,来自全球各地的热心人士陆续加入了救援的行列,10月15日巨大的破冰船到达,此时灰鲸已露疲态,最小的一只不幸在10月21日死亡,拯救行动非加速不可,终於在10月28日由破冰船将其余的2只灰鲸成功地引回大海中。这是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拯救鲸类的胜利!

● top 侏儒抹香鲸 Dwarf sperm whale Kogia simus Owen,1866 由拉丁文simus而来,「扁平鼻子」之意 大小:出生约1公尺,成体可达27公尺,体重达210公斤。

型态特徵: 外形似小抹香鲸,体形稍小,背灰腹白,头侧有拟鳃裂。背鳍之高度及基底怕较大(大於体长5%),镰刀形,尖端更向后弯,位於中背。喉下有数条短而不规则之皱摺。下颚齿7-12对(偶13对),偶见3对退化的上领齿。

自然史: 通常出现的群头数少,不到10只。个性羞怯,不活跃,受惊吓时立刻会排秀色粪便并潜逃。在体长达21-22公尺时性成熟,育幼期5-6个月。食物主为由於,偶食小鱼及甲壳类,由胃内含物分析得知它们可深潜至300公尺之下。 分布:限於温带及热带海域。

易混淆者: 因背鳍高大,镰刀状且位於中背,在远处观看,易与其它小型海豚混淆。又因头钝,背呈铁灰色,易与小虎鲸及瓜头鲸混淆,但后二者常形成大群,泳速较快。

回答者:chuichuifeng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28 19:20

--------------------------------------------------------------------------------

虎鲸:大小:出生21-24公尺,成体85(雌)~98公尺(雄),体重7,500-10,000公斤。

形态特徵:背鳍明显高大(雌09公尺镰刀形,雄18公尺三角形),吻钝而短,不明显。胸鳍大,卵圆形,雄体可常至两公尺。其黑、白对比体色是最好辨认特徵之一,主要为黑色,但在眼后尾鳍下、生殖器两侧及腹部是白色,背鳍后两侧有灰斑,每侧颌齿10-12枚,大型且内弯。

自然史:据研究,在北太平洋东岸由华盛顿州至阿拉斯加,有两类虎鲸,一为居留者,一为过渡者,其在生态,体色、外形,皆有差异,近美加边界的居留者主摄食鱼类,过渡者则摄食海洋哺乳类。其社群结构非常稳定,是人类以外最稳定者,个体可终其以一生留在出生之群体中;群组有雌雄性及幼鲸等,各群有其方言,可藉以辨认,每群可有1 - 55头,一般居留群较过渡群为大。

分布:全球性,甚有进入淡水河记录,但以冷水域之近海区较常见。

易与混淆者:本种团体大,且有特殊之黑白花纹,及易辨识,但在远方,一群没有雄性个体高耸之背鳍的虎鲸群可能与花纹海豚及伪虎鲸有些类似。 ● top 灰鲸

灰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鲸类,在地球上已存在数百万年之久,以鲸须摄食,故属於须鲸科的一份子。

形态特徵:灰鲸成体的平均体长为12-15公尺,平均体重为30-40公吨,鲸脂厚度可达15-25公分,头呈V形,喷气孔位於头顶的浅凹处,头部略为拱起,身体是斑驳的灰色,上面有许多的藤壶及鲸虱寄生,所以身体有一块一块白色至橘**的块状物(皮茧),腹面没有喉腹褶,但喉部有2-7条凹槽,约130-180片鲸须板,呈黄白色;胸鳍小,呈桨状,末端尖锐。

自然史:灰鲸在每年的4-11月往北迁徙至极地摄食区,12-4月会往南迁徙至繁殖区,主要生活在较浅水的海域或潟湖区;成鲸约5-11岁便达性成熟,成鲸在繁殖区进行交配后,经过12-13个月的怀孕期后,怀孕的母鲸会回到繁殖地生下单胎的灰鲸宝宝,2-3月为繁殖的高峰,刚出生的仔鲸全身呈暗灰色,并没有藤壶或鲸虱寄生,初生时的体重为500-1000公斤、体长4-5公尺左右,由於母奶中的含脂肪量为55%,所以幼鲸在一出生的成长十分快速,由饲养状态得知,仔鲸可以每天长半吋(约15公分)、增重25-50公斤;灰鲸的哺乳期约为9个月。(图母子)

行为: 灰鲸的游泳速度较缓慢,约为4-9公里/小时,但却有十分活跃的行为,例如:浮窥:灰鲸经常会将头垂直抬出水面,窥看四周,约30秒钟以上,一般认为灰鲸藉由此动作来观看好奇的事物,在水浅的区域时,灰鲸会乾脆将尾鳍放在海床上。

鲸尾击浪:灰鲸将尾巴扬起,拍击水面,此行为为社会行为的一种,求偶时,雄鲸亦会做此动作。 跃身击浪:灰鲸会跳起,当身体离水面约3/4时,会旋转身体并回落水面,入水时会激起大量的水花;灰鲸会在其生活的环境中重复做此动作,一般会连跃2-3次,但曾有连跃20次的

嗨!大家好,我是一头鲸,而且是海洋中最大最大的鲸-蓝鲸。

我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我这样大的巨兽需要大量的食物,我们蓝鲸一天消耗100万卡左右的热量,相当于1吨磷虾,磷虾是它 的大宗食物。我游入浅滩,吞进满口的水和磷虾。1磷虾被充当活塞的舌头过滤出来,舌头迫使水通过悬挂于上颚两侧的似大筛子结构的鲸须流出去。我们的舌头厚3米多,其重 量比一头大象还重。

我曾漫游于世界各大洋,据统计,单在南大洋中就曾有25万头我们—蓝鲸。但最近几年,无情的捕鲸业使得我们的数量越来越少,不足该总数的1%。确定我们的数量是很困难的,目前 估计南极地区有几百到11万头之间。这个数字无论正确与否,与曾经有过的数量相比,已经到了危险的下限。尽管最近50年来,一直限制捕我,但仍然有人继续对我进行商业性捕猎。

我们迁移的距离很大,夏天,我们生活在极地水域,以邻近浮冰边缘的大量磷虾为食。当冬天来临时,我们便迁移到温暖的赤道水域,行程数千公里。我们只用47天时间,游 程就可以达3000公里以上。如此超长的旅程使得我们远离进食基地,长达4个月之久的时间内概不进食。以积蓄的储能为生。我――蓝鲸,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的舌头上能站50个人,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小,婴儿可以爬过我的动脉。刚出生时我比一头成年大象还重,而且生长迅速,每24小时增重90公斤。据说我的一位前辈不幸在南极遇难,当年她体重170吨,身长33.58米,有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我真想有杆秤能给称称体重,看看现在有多重,是否该减肥了。 许多人叫我鲸鱼,其实我只是长得像鱼。我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假如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突然冒起一股又直又长,千里之外可见的水柱,非常壮观,有可能是我正浮出水面换换新鲜的空气。

在大海里,鳞虾是我的主食。大胃口的我平均每天约吃4吨小鱼小虾。吃食时我张开大嘴,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股脑地吸进来,再挤压腹腔,将海水从须板中挤出,鱼虾便被滤出,然后享受美食。

告诉你,我全身是宝。肉可以吃,脂肪可以做肥皂,骨头可以做成胶水,就连肝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血和内脏还能作为高级的肥料。可有些贪婪的人大量猎捕我们,现在我家人口不到50位,生活了几百年的蓝鲸家族即将灭绝。我担心不幸的降临,我呼喊:快救救我们! 我曾漫游于世界各大洋,据统计,单在南大洋中就曾有25万头我们—蓝鲸。但最近几年,无情的捕鲸业使得我们的数量越来越少,不足该总数的1%。确定我们的数量是很困难的,目前 估计南极地区有几百到11万头之间。这个数字无论正确与否,与曾经有过的数量相比,已经到了危险的下限。尽管最近50年来,一直限制捕我,但仍然有人继续对我进行商业性捕猎。

我们迁移的距离很大,夏天,我们生活在极地水域,以邻近浮冰边缘的大量磷虾为食。当冬天来临时,我们便迁移到温暖的赤道水域,行程数千公里。我们只用47天时间,游 程就可以达3000公里以上。如此超长的旅程使得我们远离进食基地,长达4个月之久的时间内概不进食。以积蓄的储能为生。

好了,今天我的自述就到此为止吧!再见。

蟒蛇

蟒蛇是当今世界上较原始的蛇种之一,在其肛门两侧各有一小型爪状痕迹,为退化后肢的残余,现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蟒蛇还是世界上蛇类品种中最大的一种,长达5~7米,最大体重在50~60千克。 ⒈ 蟒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蟒蛇别名南蛇、黑为蟒、金花蟒蛇、印度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头蛇、黑斑蟒、金华大蟒等,属无毒蛇类。 蟒蛇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等省(区)。 ⒉ 蟒蛇有何特征和习性? 蟒蛇的主要特征是体形粗大而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具有腰带和后肢的痕迹。在雄蛇的肛门附近具有后肢退化的明显角质距,但雌蛇较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对发达的肺,较高等的蛇类却只有1个或1个退化肺。蟒蛇的体表花纹非常美丽,对称排列成云豹状的大片花斑,斑边周围有黑色或白色斑点。体鳞光滑,背面呈浅黄、灰褐或棕褐色,体后部的斑块很不规则。蟒蛇头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腹鳞无明显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强的缠绕性和攻击性。 蟒蛇属于树栖性或水栖性蛇类,生活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潮湿的森林中,为广食性蛇类。主要以鸟类、鼠类、小野兽及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为食,其牙齿尖锐、猎食动作迅速准确,有时亦进入村庄农舍捕食家禽和家畜;有时雄蟒也伤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蛰,6月份开始产卵,每产8~30枚,多者可达百枚,卵呈长椭圆形,每卵均带有一个“小尾巴”,大小似鸭蛋,每枚重约70~100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产完卵后,又盘伏卵上孵化的习性。此时若靠近它,性凶容易伤人。 ⒊ 蟒蛇养殖的现状怎样? 蟒蛇目前在国内尚无专业的养殖场家,但又不少动物园和公园内养有蟒蛇。过去由于对蟒蛇的野外生态、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缺少全面的观察和了解,饲养管理工作未能满足蟒蛇的需求,致使有相当部分的蟒蛇未能被养活。近年来,有的养殖单位改善了饲养管理方法,使蟒蛇的存养成活率有所提高,但到目前为止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长大的仍然很少,饲养工作还需进一步的摸索。同时提醒欲养蟒蛇的单位和朋友,一定要学好扎实的养殖技术,在取得有关部门许可的条件下才能购进养殖,千万不要盲目引进,以免触犯法律。 ⒋ 怎样养好新购蟒蛇? 新引进的蟒蛇有一个熟悉、适应环境的过程。刚入场的蟒蛇对活鸡、活兔、活鼠、鸟雀等完全拒食,此时不要急于强行人工填喂。对体质弱且日渐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后采取人工填喂。体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将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后切成小的条状或块状,肉块的具体大小应视蟒蛇形体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块需投入沸水锅里滚一滚后捞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块完全凉透后,就可以用来填喂蟒蛇。强行填喂会使蟒蛇经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将2~3个鸡蛋涂抹于肉块上,使其润滑而顺利吞下。 大部分蟒蛇会在1周后自行取食。蟒蛇体大性惰,行动迟缓。大多情况下,它是处以静止栖息的状态中捕食猎物的。一旦猎物靠近时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咬住,并用身体将其缠绕致死,然后从猎物的头部开始吞食。蟒蛇昼夜均有活动,但在饲养中大多见其夜间捕食,这可能与夜晚环境安静有关。另外,蟒蛇嗜食鼠类和蛇类,饲养时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与自身体重相当或超过自身体重的大型动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应尽量满足供应,让其早日适应新环境。 ⒌ 活动期怎样管理蟒蛇? 蟒蛇喜热怕冷,尤喜在湿热交加的环境中生存。一般说来,活动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饲养最佳温度是25~28℃;韩国相对湿度为50%~80%。若温度过低,蟒蛇不愿活动;温度过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节来临之前,要提前落实好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因蟒蛇有在树荫下盘成一团或横躺在阴凉处静止不动的习惯,所以要给予满足。此外,蛇场、蛇窝的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疱疹和局部皮肤溃烂,应加以预防;但也不能过于干燥,使之不能正常蜕皮,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增重。

海洋中的巨兽——鲸类动物

鲸类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类动物的体形差异很大,小型的体长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则可达30米以上。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体形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5℃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为瘤状。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终生保留。

鲸类动物的祖先原来也是在陆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滨一带的食虫类或食肉类,后来由于被水中的鱼类等食物所吸引,经过漫长的岁月,又从陆地回到了海洋,并逐渐了适应海洋生活。最早的鲸是出现在大约5500万/FONT>36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鲸、始齿鲸和始新世后期的原鲸等,它们和现存的鲸比较,头骨比较小,鼻孔位于头部的前方,尚未移至头的上方,牙齿和古代的食虫类、肉齿类的牙齿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齿形、头骨也很相像等,仅有少数不同点,但它们已经具有适应在海水中生活的、与鱼类相似的体形。

须鲸类动物的体形巨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中没有牙齿,只有在胚胎发育时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圆锥状的牙齿,但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数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仅具1枚独齿,最多的则有数十枚,有的还隐藏在齿龈中不外露,所以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只有1个,因此呼吸换气时只能喷出一股水柱。头骨左右不对称。鳍肢上具有5指。胸骨较大。没有锁骨。没有盲肠。主要以乌贼、鱼类等为食,有的还能捕食海鸟、海豹以及其他鲸类等大型动物。齿鲸类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鲸科、剑吻鲸科、一角鲸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领航鲸科等8个科,大约34属、72种。

鲸类由于经济价值很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捕杀的对象,但过去由于捕猎的手段落后,猎取量较小,尚不足以影响鲸的数量。到了近代,人们改用舰船和火炮猎捕鲸类,杀伤力大大增强,使得鲸的数量锐减,很多种类濒临灭绝。

现在由于世界各国对每年捕获的鲸类的数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所以捕鲸已经逐渐不再是监视鲸类的数量和生存状况的科学家所担心的主要问题。但是,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人类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空前的海洋污染则对鲸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威胁的程度远远大于捕杀,另外飞速发展的产业化捕鱼也极大地影响了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是影响它们生存的又一个主要因素。人们从前总是把海洋想象为宽广无垠的自由世界和可以从事冒险活动的象征,因此在肆无忌惮地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的同时,不仅由于航运业产生的大量海洋噪声和每年排放大量的压载水,而且还大量地向海洋中倾倒垃圾,大约有10万种化学药品也通过污水的排放和空气到达海洋里,难以分解的有机氯化物增加了海洋有机物含量,使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是储存废气二氧化碳的巨型容器,冷热海流系统对地球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在尚少开展研究的深海中,有着众多未知的、有益于人类的动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人类潜在的食物和药物等来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海洋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将使这些宝贵的资源遭到毁灭。由于臭氧层受到破坏,生活在南极周围海域的磷虾的种群密度急剧减少,每1000立方米海水所栖息的磷虾尾数已从1982年至1983年以前的1778尾,急剧减少到1984至1985年的412尾。磷虾是海洋中的一种甲壳动物,是海洋鱼类、鲸类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饵料,在海洋生物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作为留存于地球上的最大的蛋白质资源也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位于食物链的末端,所以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等有激紊作用的物质,严重地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它们极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污染还妨碍雌兽受孕或引起流产,从而使它们的繁殖率大大降低。

我国的鲸类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迄今为止在我国海域发现的已经达到9科、26属、38种,其中既有体长在30米以上的蓝鲸,也有体长仅有1米左右的江豚,特别是还拥有特产的淡水鲸类——白鳍豚,是鲸类动物中的一朵奇芭。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外,其他所有种均被列为II级保护动物。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贝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在分类「属 於动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哺乳纲(class Mammrha)、鲸目(orderCetacea)。

鲸目之下又区分为两个亚目,分别是须鲸亚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齿鲸亚日(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这两大类的分群,再学术上主要是依据它们摄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须鲸亚目主要的形态特徵 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徵 为有牙齿,掠食性,其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会有不同,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 79种。

鲸鱼虽然有鱼字,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它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鱼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保持身体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鲸鱼背部的上端还有能保持身体垂直的鳍呢!

鲸鱼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里生活,可是当鲸鱼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鱼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可以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鱼的种类呢!鲸鱼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

鲸鱼的表皮下有著极厚的脂肪层,那就是俗称的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於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庄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沈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呢!

分类地位

真核生物域 Eukaryota

动物界 Fauna

脊索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哺乳纲 Mammalia;mammals

真兽亚纲 Tberia

起源

从解剖学的观点看来,鲸类的许多特质都显现了对于海中生活的高度适应,然而,解剖学上的证据,并不足以解答许多有关鲸类起源的问题。但是从生化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鲸类与有蹄类关系较近,且化石记录(约5000万年前)也支持鲸类是由有蹄类演化而来。

鲸类的祖先,极可能是产于北美、欧洲与亚洲的陆栖有蹄类动物 --- 中爪兽科(中兽科,Mesonychidae) 。中爪兽的成员有的娇小如家犬,也有的高大如熊,但是许多动物的演化过程都是由小而大,因而鲸类有可能是由小型的中爪兽演化而来。

根据推测,这些齿数不多,在浅水区捕鱼的中爪兽,经由逐渐转变为水陆两栖的生活形式后,再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变成今天的各种鲸与豚。

目前已知,最早出现的鲸类为古鲸亚目(Archaeocetes)原鲸科 (Protocetidae) 。

原鲸科动物均出现在5000万年前,化石分布在亚洲、非洲及北美。科学家对于在现今巴基斯坦被发现的Pakicetus的了解较多,这个生活在5300-5000万年前的生物化石,是个喷气孔(鼻孔)已移向后方,具有狭长脑室,且仍具有后肢的动物。在同时期的印度岩层中发现的化石证据也显示,在早期的鲸类间,已经有着难以想象的高度生态歧异性。

较先进的古鲸亚目动物,是曾经被认定为爬行动物的械齿鲸科(Basilosauridae)。这个科的动物大约存活在4500-3800万年前,虽然最早在Louisiana被美国地质学家发现,但类似的化石也广泛的在纽西兰甚至南极被发现。这发现显示古鲸亚目在4000万年前便已扩散到南方水域。

较先进的古鲸亚目中另一分支,是至少包含有6种动物的Dorudontinae,他们有较窄小的上颚,可能为滤食性;或是像现生大多齿鲸般,能藉此构造迅速夹住鱼、乌贼及鸟。

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古鲸亚目终于在渐新世(Oligocene)走入灭绝一途。但鲸类家族中的另外两个分支,即须鲸亚目(Mysticeti)与齿鲸亚目(Odontoceti),却走出了过去的历史,衍生出13科近80种的各类迷人生物,充实了我们的海洋生命力。

形态特征

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体长1~30余米,体形似鱼,皮肤裸露,仅吻部具有少数毛,无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体内仅存1对小骨片。尾末皮肤左右扩展而成水平尾鳍。无耳廓,由于皮肤下有1层厚的脂肪,借此保温和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有的种类具有背鳍。眼小,无瞬膜,也无泪腺,视力较差,有的主要靠回声定位寻食避敌。外鼻孔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虽无耳廓,但听觉灵敏。肺左右各1叶。水中哺乳。胃分4室。一般以软体动物、鱼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分布于全世界各海洋。

生物学描述

如同所有哺乳动物,鲸用肺呼吸,是温血动物,其幼崽由哺乳喂养,还有少许毛发。肺容积大,每次呼吸换气彻底,潜水后对氧的使用经济,从而鲸能潜水30~7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浮出水面换气一次。大多数小型鲸是浅层潜游者,而一些大型鲸类则能深潜,如抹香鲸能深潜900~1134米。鲸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特别值得瞩目的是蓝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动物,体长可达30米,重达180吨。

鲸被认作为掠食者。它们的食物品种分布从微生物到大型鱼类非常广泛。所有的哺乳动物,包括鲸都需要睡眠,但鲸为了呼吸而保持清醒只能使它们一个脑半球处于睡眠状态。所以鲸从不沉睡却能够得到所需的睡眠。鲸大约一天“睡”8小时。

雄鲸利用输精管将精子排入雌性体内。完成受精过程后,精子和卵子在母鲸体内结合。 母鲸通常生一只幼鲸。怀孕期基本上都在一年左右。有的幼鲸哺乳期也许要一年,养育期较长,有的幼鲸在出生以后,甚至会跟着母亲好几年才断奶。它们在生存环境里,会遇到鲨鱼的捕食,所以母子之间会建立非常强的关系。一些鲸的成熟期很晚,大约要七到十年。鲸的生殖器官在游泳时避免阻力而缩回体内。母鲸有1对乳头,靠乳房周围肌肉的收缩将乳汁挤到仔鲸口中来喂养幼崽。鲸的寿命约60~70年。

分科

鲸目包含了大约八十种大型的生活在海洋中的有胎盘哺乳动物。鲸属于鲸目,鲸目还包括有海豚和小鲸。“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可以包含所有鲸类,一些大型的或属于特定科的鲸类。但杀人鲸和巨头鲸就属于海豚(Delphinidae)。鲸目可分为两个子目:Mysticeti - 须鲸 - 和 Odontoceti - 齿鲸。

现存种可分为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

须鲸亚目 Mysticeti

须鲸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现存动物种类。有3科10种,均为海栖。

露脊鲸科 Balaenidae 如:黑露脊鲸(黑真鲸)Eubalaena glacialis、南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北极露脊鲸(弓背鲸)Balaena mysticetus、小露脊鲸Caperea marginata、露脊鲸(注:有的分为小露脊鲸科 Neobalaenidae)

灰鲸科 Eschrichtiidae 如:灰鲸Eschrichtius robustus

须鲸科 Balaenopteridae 如:蓝鲸(蓝鳁鲸,剃刀鲸)Balaenoptera musculus、小须鲸(小鳁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座头鲸(驼背鲸,大翅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长须鲸 Fin whale、大须鲸(鳁鲸)、布氏鲸(鳀鲸) Bryde's whale、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塞鲸 Sei whale

体型巨大,其中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内无齿。上颌两侧各具有150~400枚角质鲸须。鲸须的颜色、数目和形状因种而异,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外鼻孔2个,位于头顶。头极大,有的种可达体长的1/3。仅有1~2对肋骨与小型胸骨相连接,无锁骨,鳍肢一般4指。具有盲肠。它们使用鲸须从海水中过滤浮游生物。以磷虾和头足类为食,有的也吃小鱼和底栖贝类。

齿鲸亚目 Odontoceti

齿鲸仅少数种类生于淡水,大多数均产于海洋中。共包括7科80余种。(注:齿鲸亚目得分科有一定的不同意见,大体可以分成海豚、喙鲸和抹香鲸三个差异比较大的类群,每个类群下分一至多科。)

河豚科 Platanistidae 又称淡水豚科。如:白鳍豚(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印度河豚Platanista indi、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亚马孙河豚Inia geoffrensis、马德拉河豚Inia boliviensis、拉普拉塔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

海豚科 Delphinidae 如:真海豚 Delphinus delphis、短喙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 Linnaeus、长喙真海豚 Delphinus capensis Gray、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亚马孙白海豚Sotalia fluviatilis、逆戟鲸(虎鲸、杀人鲸)Orcinus orca、海豚、中华白海豚、巨头鲸(领航鲸、黑圆头鲸)Globicephala melaena、大吻领航鲸、长肢领航鲸、短肢领航鲸、瓜头鲸、北极虎鲸、伪虎鲸 Pseudorca crassidens 、侏虎鲸。(注:有的分为领航鲸科 Globiphlidae)

鼠海豚科 Phocaenidae 如: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一角鲸科 Monodontidae 如:一角鲸(独角鲸、角鲸)Monodon monoceros、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注:有时伊河豚(短吻海豚)Orcaella brevirostris也归入此科。)

喙鲸科 Hyperoodontidae 如:布氏长喙鲸Mesoplodon densirostris

抹香鲸科 Physeteridae 如:抹香鲸Physeter catodon

小抹香鲸科 Kogiidae 如:小抹香鲸Kogia breviceps、倭抹香鲸Kogiasimus

体型大小不一。口内有齿,外鼻孔仅有1个。鳍肢一般5指。除恒河豚外,均无盲肠。这种动物有独特的通过回声定位感知环境的能力。主要以乌贼、鱿鱼、甲壳类、鱼类为食。

经济价值

中国的鲸类资源丰富,捕鲸历史悠久。经济价值很大,肉可食,皮可制革,鲸脑油可提炼工业润滑油,脂肪可制机械油、肥皂、蜡烛,骨可制成骨粉,内脏可作维生素制剂。

保护

由于环境恶化和人类的大量捕杀,鲸目成员特别是一些大型成员由于经济价值高而受到广泛捕猎,许多鲸类已濒临灭绝。

国际捕鲸委员会(IWC)是一个负责管理捕鲸和鲸类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在商业捕鲸导致鲸数量锐减后,IWC决定采取行动保护鲸类。其中包括从1986年开始暂时性禁止商业捕鲸,分别于1979年和1994年建立了印度洋鲸类保护区和南大洋鲸类保护区。然而,1986年至今,因为日本、挪威利用了IWC决议的漏洞,打着“科学捕鲸”的旗号已经捕杀了超过25,000头鲸。目前捕鲸的国家有挪威、冰岛和日本,以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和北加拿大的一些土著部落。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我们把鲸类分为两群:

齿鲸类:有齿的海洋巨兽,如:抹香鲸、逆戟鲸、海豚、鼠海豚。

须鲸类:有胡须的鲸。事实上这些胡须是长在嘴内的折角形齿片,用于过滤水和捕捉鲸所食用的虾和其它小动物,这些齿片就代替了牙齿。

鲸是胎生哺乳动物,不是鱼。小鲸要吃一年的母乳才能发育成熟。鱼类则是卵生的脊椎动物。亲鱼一般没有照顾小鱼的习性。鲸的“鳍”其实是由四肢演化来的。而鱼类则不是。鲸用肺呼吸。鱼用鳃呼吸.鲸是恒温动物,而鱼是变温动物。不能用是否有鱼鳞来区别鲸和鱼。因为很多鱼类也是没有鱼鳞的。

1.根据种类,须鲸有两种不同的捕食方法。

脱脂式:如白鲸,在慢慢游动的过程中过滤浮游生物,嘴半开,水从连合处流入。

吞食式:当这种鲸靠近海底一大摊的虾时,就张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装进可以伸长的、折叠的肚子。当嘴闭合时,鲸舌就卷食那些鲸齿片过滤的水。如蓝鲸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

每年,一些鲸都会离开食物丰富的极地海洋去寻找更加温暖的海域以便生育后代。它们在非常确定的时期内,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行程数千公里。每个冬天,许多游客航行万里,就是为了在夏威夷海和墨西哥湾能遇到它们。对抹香鲸而言,雄性则不能迁徙,因为在繁殖海域区不能找到足够的枪乌贼这种食物。

鲸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对水的依赖程度很大,以致它们一旦离开了水便无法生活。为适应水中生活,减少阻力,它们的后肢消失,前肢变成划水的浆板。身体成为流线型,酷似鱼。因而它们的潜水能力很强,海豚(小型齿鲸)可潜至100-300米的水深处,停留4-5分钟,长须鲸可在水下300-500米处呆上1小时,最大的齿鲸--抹香鲸能潜至千米以下,并在水中持续2小时之久。1955年发现在厄瓜多尔附近海中一头被海底电缆缠死的抹香鲸,其潜水深度达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处,发现被电缆缠绕而窒死的抹香鲸,这是迄今为止哺乳动物潜水最深的记录。

2.鲸的种类:就整个海兽类而言,以鲸的种类为最多,数量也最可观。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的,叫作须鲸;另一类是口中无须而一直保留牙齿的,叫作齿鲸。须鲸的种类虽少,但它们身体巨大,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捕捉对象,其中有身体巨大、无与伦比的蓝鲸,有行动缓慢、头大体胖的露脊鲸,有喜游近岸、体短臂长、动作滑稽的座头鲸,还有体小吻尖的小须鲸,等等。齿鲸的种类较多,除抹香鲸外,其余身体一般都较小,如凶猛无比的虎鲸和海豚。尽管鲸的身体有长短粗细的差别,但一律呈流线型,样子都像鱼,所以人们多称它为鲸鱼。不过,鲸却是兽类。它也像人一样,不断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时我们在海面上可以见到鲸呼气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色雾柱,有的高达十余米,状如喷泉,十分壮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916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