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的黑猪最好?

什么品种的黑猪最好?,第1张

不同品种各有优点,总的来说比较有名的是东北民猪、莱芜黑猪、皖南黑猪、赣东黑猪、八眉猪、香猪、塘猪等。

1、民猪(大民猪、二民猪、荷包猪),原称东北民猪

产地(或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

主要特性(二民猪):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体躯扁平,背腰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粗壮,全身被毛黑色,冬季密生绒毛。抗寒能力强。在-28℃仍不发生颤抖,-15℃下正常产仔哺育。成年公猪平均体重为195千克,母猪为151千克。胴体各部分的早熟性是按骨骼—肌肉—皮肤—脂肪顺位而先后出现的。性成熟早,母猪4月龄初情,卵泡直径900~1000微米,9月龄排卵约15枚,护仔性强。产仔数头胎11头,三胎119头,四胎以上135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屠宰率为725%,体重达90千克后脂肪增加,瘦肉率下降。

2、八眉猪(又称泾川猪、西猪,包括互助猪)

产地(或分布):中心产区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特性: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分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类型,二八眉介于大八眉与小伙猪之间的中间型。被毛黑色。生长发育慢。大八眉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04千克,母猪体重80千克;二八眉公猪体重约89千克,母猪体重约61千克;小伙猪公猪体重81千克,母猪体重56千克。公猪10月龄体重40千克配种,母猪八月龄体重45千克配种。产仔数头胎64头,三胎以上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瘦肉率为432%,肌肉呈大理石条纹,肉嫩,味香。

3、黄淮海黑猪(包括淮猪、莱芜猪、深州猪、马身猪、河套大耳猪)

产地(或分布):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特性:包括淮河两岸的淮猪(江苏省的淮北猪、山猪、灶猪,安徽的定远猪、皖北猪,河南的淮南猪等)、河北的深州猪、山西的马身猪、山东的莱芜猪和内蒙古的河套大耳猪。以下介绍以淮猪为例。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结实有力,被毛黑色,皮厚毛粗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淮猪成年公猪体重1406千克,母猪体重1149千克,头胎产仔9~10头,经产仔13头,日增重为251克。深州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50~200千克,母猪为100~150千克,头胎产仔101头,经产仔128头,高水平营养日增重为434克,屠宰率为728%。马身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21~154千克,母猪为101~128千克,初产仔105~114头,经产仔136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0克,瘦肉率为409%。莱芜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089千克,母猪为1383千克,初产仔104头,经产仔134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59克,屠宰率为702%。河套大耳猪:成年公猪体重1491千克,母猪为103千克,初产8~9头,经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25克,屠宰率为673%,瘦肉率为443%。

4、汉江黑猪(包括黑河猪、铁河猪、铁炉猪、水磑河猪、安康猪等)

产地(或分布):陕西南部汉江流域。

主要特性:分大耳黑猪和小耳黑猪两个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狮子头”和“马脸”二型,马脸型猪体型大,头大,脸直,身长,腿高;狮子头型头短宽,面微凹,耳大下垂,达于嘴角或与嘴齐,形如蒲扇,耳根较软,嘴筒粗。小耳猪头小,嘴尖,耳小而薄,耳根较硬,半下垂,仅达眼下,形如杏叶。成年公猪体重为61~138千克,母猪为92千克。性成熟早,农村公猪3~4月龄、母猪4~5月龄开始初配,初产仔8~9头,经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561克,屠宰率为66%,腿臀比例275%,瘦肉率为493%。

5、沂蒙黑猪(沂南二茬猪、莒南猪)

产地(或分布):山东省临沂市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额宽,有金钱形皱纹,耳中等大,耳根硬,耳尖向前倾罩,嘴筒短而微撅,胸宽而深,背腰平直且宽,四肢结实,皮灰色,被毛黑色,分为大、中、小三型。成年公猪体重为199千克,母猪为1543千克。初产仔8~9头,经产仔10~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19~680克,屠宰率为763%,膘厚46厘米,瘦肉率为439%。

6、两广小花猪(包括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广东小耳花猪,广东小耳花猪又包括黄塘猪、中垌猪、塘猪、桂墟猪)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与广西自治区相邻的寻江、西江流域的南部。

主要特性:体型较小,具有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和尾短等“六短”特征,额较宽,有“〈〉”形或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为1032~1309千克,母猪为81~112千克,性成熟早,公猪2~3月龄就能配种,母猪4~5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左右,三胎以上10~11头,种猪场经产母猪产仔数12~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5~328克,屠宰率为676%,瘦肉率为372%。

7、粤东黑猪(惠阳黑猪、饶平黑猪)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惠阳、饶平和焦岭等地。

主要特性:体型略呈长方形,头清秀,额宽平,仅少数呈倒八字形或菱形皱褶,耳较小斜竖,嘴筒稍长而较尖,下颌狭窄,当地群众叫“禾虾头”,背腰微凹,腹部稍大,但不拖地,四肢直立、坚实有力、长短适中。被毛黑色。成年公猪体重75千克,母猪为585千克。性成熟早。头胎产仔9~10头,三胎以上11~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1克,屠宰率为703%,瘦肉率为46%。

8、海南猪(包括文昌猪、临高猪、屯昌猪)

产地(或分布):海南省文昌、屯昌、临高县。

主要特性:头小,鼻梁稍弯,耳小而薄、直立、并稍向前倾,耳根较宽广,嘴筒短而钝圆,体躯较丰满,背宽微凹,腹大下垂,臀部肌肉发达,飞节处有皱褶。毛色白多黑少,从头部沿背线直到尾根有一条黑毛黑皮的宽带,俗称“黑背条”。成年母猪体重94千克。性成熟早,小公猪15~20日龄有爬跨行为,60日龄有配种能力,90日龄配种,母猪3~4月龄第一次发情,7~8月龄配种。2岁母猪产仔95头,3岁以上产仔12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147~368克,屠宰率为694%,眼肌面积255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85%。

9、滇南小耳猪(包括德宏小耳猪或景颇猪、僳匕猪、勐腊猪或爱尼猪、文山猪或阿尼猪)

产地(或分布):云南勐腊、瑞丽、盈江等地。

主要特性:体躯短小,耳竖立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按体型分大、中、小三型。小型猪群众称“细骨猪”、“冬瓜猪”或“油葫芦猪”。体型短小,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成年大型公猪体重为642千克,母猪为76千克;小型公母猪体重分别为396千克和543千克。性成熟较早,公猪3月龄,母猪4月龄可配种。初产仔77头,产活仔73头,经产仔10头左右。肥育期日增重为220克,屠宰率为74%,瘦肉率为31%。

10、香猪(包括从江香猪、环江香猪)

产地(或分布):贵州省。

主要特性:体躯矮小,头较直。耳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丰圆触地,后躯较丰满,四肢短细,后肢多卧系。被毛多全黑也有“六白”。公猪生长较慢。4月龄787千克,6月龄1602千克,母猪4月龄1108千克,6月龄2629千克。成年母猪体重411千克。性成熟早,公猪170日龄配种,母猪120日龄初配,头胎产仔45头,三胎以上5~6头。肥育期日增重较好条件下为210克,香猪早熟易肥,宜于早期屠宰。屠宰率为657%,膘厚3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67%。肉质鲜嫩宜做腊肉和烤乳猪。

11、五指山猪(又称老鼠猪)

产地(或分布):海南省。

主要特性:体型小,体质细致紧凑。头小而长,耳小直立,嘴尖,嘴筒微弯。胸部较窄,背腰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长,被毛大部为黑色,腹部与四肢内侧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成年母猪体重30~35千克。性成熟早,小母猪断乳后一个月有发情征状,3~4月龄初配。头胎产仔4头,经产仔6~8头。小公猪1~15月龄有性行为,当地不留公猪,即小公猪性成熟配种后就宰杀。

12、宁乡猪(又称草冲猪或流沙河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宁乡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猴子脚板”,被毛为黑白花。按头型分三种类型: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平均排卵17枚,三胎以上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

13、华中两头乌(包括监利猪、通城猪、沙子岭猪、赣西两头乌猪、东山猪)

产地(或分布):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和长江中游及江南的广大地区。

主要特性: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四肢较坚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躯干四肢为白色。6月龄前生长快,成年公猪体重为989千克,母猪为925千克。平均排卵19枚,头胎产仔7~8头,三胎以上1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13~428克,75千克屠宰率为71%,瘦肉率为41%~44%。

14、湘西黑猪(包括桃源黑猪、浦市黑猪、大合坪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沅江中下游两岸。

主要特性:体质结实,分长头型和短头型,额部有深浅不一的“介”字形或“八”字形皱纹,耳下垂,中躯稍长,背腰平直而宽,腹大不拖地,臀略倾斜,四肢粗壮,卧系少,被毛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133千克,母猪为853千克。性成熟较早,公猪4~6月龄配种,母猪3~4月龄开始发情,初产仔6~7头,经产仔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0~300克,屠宰率为732%,眼肌面积215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42%,瘦肉率为416%。

15、大花白猪(包括大花乌猪、广东大花白猪、金利猪、梅花猪、粱村猪、四保猪、泥陂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大,被毛黑白花,头部和臀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133千克,母猪为111千克。母猪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4头,仔猪存活率962%。肥育期在较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为519克,屠宰率为707%,眼肌面积18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32%。

16、金华猪(又名两头乌猪、金华两头乌猪)

产地(或分布):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分布于浙江省义乌、金华等地。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下垂不超过嘴,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细短,蹄坚实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细。毛色中间白两头乌。按头型分大、中、小三型。成年公猪体重约112千克,母猪体重约97千克。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配种,三胎以上产仔13~14头。肥育期日增重约460克,屠宰率为717%,眼肌面积19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9%,瘦肉率为434%。有板油较多,皮下脂肪较少的特征,适于淹制火腿。

17、闽北花猪(包括夏茂猪、洋口猪、王台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闽北地区。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额有深浅、形状不一的皱纹,耳前倾下垂,颈短厚,背腰宽且凹陷,腹大下垂,臀宽而稍倾斜,毛细稀短,毛色不一,有的除四肢、腹下部和尾部为白色外,其余均为黑色;有的胸部、腹部、肩胛部和四肢、尾端均为白色;有的颈部有宽窄不一的白色环带。母猪6月龄前相对增长快,成年母猪体重为839千克,公猪为781千克。公猪性成熟早,6月龄开始配种。平均产仔75头,经产仔8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00克,屠宰率为752%,膘厚57厘米,腿臂比例239%,瘦肉率为41%。

18、嵊县花猪(包括富润猪、新昌猪、章镇猪、蒋岩桥猪)

产地(或分布):浙江省嵊州、新昌二地。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耳大而厚、垂向前下方,面微凹,胸宽,背腰平直,腹下垂,四肢粗短,体躯皮肤有皱褶,被毛有“全黑”、“大斑花”和“六白”三种。6月龄公猪体重为391千克,母猪体重409千克。成年公猪体长136厘米,母猪1075厘米。性成熟早,头胎产仔7~8头,三胎及以上15~16头。农村肥育期日增重为257克,屠宰率为70%,瘦肉率为45%。

19、杭猪(又称杭口猪、上杭猪,包括大乡猪、莲花猪、武宁花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修水县的杭口、上杭等地。

主要特性:体格中等,体质疏松,头型分“狮头”和“狗头”两种,狮子头猪的前额稍凹陷,嘴筒短,颜面皱纹多而深,又称“八卦脸”;狗头猪的嘴筒长直,颈也较长。耳中等大小,背腰稍凹,腹大,四肢粗圆,多卧系,毛色为“乌云盖雪”。成年公猪体重1179千克,母猪体重1346千克。公母猪85~10月龄初配,但农村公猪5~7月龄,母猪6~8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三胎以上10~11头。农村肥育期日增重300克左右,屠宰率为68%~70%,在较高的饲养水平下日增重为477克,屠宰率为72%~75%,肉脂比例1:1 28~1 31。

20、赣中南花猪(包括茶园猪、冠朝猪、左安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中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大,头大小适中,额部较宽,皱纹较多,呈菱形,额面微凹,耳中等大、薄而下垂,背微凹或较平直,腹大而圆,臀稍倾斜,毛色可分为三种:“乌云盖雪”、“三花”和“过颈花”。成年公猪体重110千克,母猪体重1007千克。初产仔7~8头,经产仔数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36克,屠宰率为72%,瘦肉率为38%。

21、玉江猪(包括玉山乌猪、广丰乌猪、江山乌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玉山县和浙江省的江山县。

主要特性:体型稍小,体质较疏松,耳中等大下垂,嘴筒短宽、微翘,颈短而丰满,背腰较宽、稍下凹,腹大小适中,臀稍丰满、略倾斜,四肢较短、坚实,被毛全黑。成年公猪体重842千克,母猪体重756千克。头胎产活仔数7~8头,三胎以上产仔11~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90~362克,屠宰率为70%~75%,膘厚45~55厘米,瘦肉率为372%。

22、武夷黑猪(包括闽北黑猪、赣东黑猪)

产地(或分布):武夷山脉西侧山麓各县。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面稍长微凹,额有深浅不一的皱纹,耳中等大、前倾下垂,颈短背宽,背腰平直或微凹,臀宽丰满,四肢较细且结实,毛稀而短。被毛黑色,有的呈灰黑色,有的具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特征。成年公猪体重90千克,母猪体重89千克,性成熟较早,头胎产仔7~8头,三胎以上9~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00~300克,屠宰率为72%,膘厚48厘米,眼肌面积226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26%。

23、皖浙花猪(包括皖南花猪、淳安花猪)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休宁县、浙江省的淳安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大,头大,额有皱纹,耳中等大,下垂,背腰较平直,腹较大不下垂,毛色都是黑白花,在吻突、四肢下端、前胸和下腹部微白色,头臀两端微黑色,额部有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白毛星”。分狮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成年母猪体重94千克,性成熟早,母猪4~5月龄配种,头胎产仔6~7头,三胎以上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150~250克,屠宰率为687%。

24、莆田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甫田、仙游两地和福清西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形,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264千克,母猪体重774千克。初产仔6~7头,经产仔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11克,屠宰率为70%,瘦肉率为42%。

25、福州黑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福州市郊区,分布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两岸。

主要特性: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稍大下垂,胸较深,背宽平或微凹,腹大稍下垂,臀稍倾斜,四肢坚实,皮肤略显粗糙,被毛灰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88千克,母猪体重173千克。头胎产仔10~11头,经产仔122头。日增重为400~500克,屠宰率为72%,膘厚3~35厘米,眼肌面积21~25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7%。

26、太湖猪(包括二花脸猪、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横泾猪、米猪、沙乌头猪)

产地(或分布):主要分布长江下游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各类群间有差异,梅山猪较大,骨骼较粗壮;米猪的骨骼较细致;二花脸猪、枫泾猪、横泾猪和嘉兴黑猪则介于二者之间。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耳特大,软而下垂,被毛黑或青灰。成年公猪体重128~192千克,母猪体重102~172千克。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27、圩猪(又称皖南黑猪、宣城猪)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宜城市诸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小,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有的称“青鱼头”;有的称“狮子头”,数量以前者为多,耳大,耳根软、下垂、稍向前倾伸,胸较宽,背腰稍下凹,母猪腹大下垂,妊娠后期多数坠地,被毛黑色。6月龄公猪体重26千克,母猪体重3212千克。头胎产仔8~9头,三胎以上产仔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4克,屠宰率为706%,眼肌面积20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2%。

(1)三江白猪三江白猪是我国培育的瘦肉型猪新品种。以长白猪和东北民猪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再用长白猪回交,经6个世代定向选育10余年培育成的,于1983年通过专家鉴定,正式命名为三江白猪。该品种主要产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合江地区。

三江白猪头轻嘴直,两耳下垂或稍前倾,背腰平直,腿臀丰满;四肢粗壮,蹄质结实;被毛全白,毛丛稍密;乳头7对,排列整齐。具有瘦肉型猪的体躯结构。成年公猪活重275千克,母猪为225千克。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1017头,经产母猪在12头以上,初生个体重121千克。

生长育肥猪达90千克活体重需182天,体重20~90千克阶段,平均日增重60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5千克以下。90千克屠宰时,胴体瘦肉率5786%,背膘厚344厘米,腿臀比例2951%。

(2)湖北白猪是湖北省1986年育成的瘦肉型猪品种。包括5个品系,这些品系既有品种共性,又各具特点,彼此间无亲缘关系。其中Ⅰ、Ⅱ、Ⅲ系,繁殖力高,适应性好;Ⅳ、Ⅴ系,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

湖北白猪具有典型的瘦肉猪体型,体格较大,被毛全白(允许眼角和尾根有少许暗斑),头轻直长,额部无皱纹,两耳前倾或稍下垂;颈肩部结合良好,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臀丰满,肢蹄结实;乳头平均7对,分布均匀。湖北白猪能很好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和冬季湿冷的气候条件,并能较好地利用青粗饲料,兼有地方品种猪耐粗饲特性。

湖北白猪头胎平均产仔10头以上,经产为125头,高产母猪繁殖利用到14胎仍有繁殖能力。仔猪平均初生个体重132千克,2个月龄个体重1862千克,6个月龄活重82~96千克。成年公猪活重253千克,母猪200千克。Ⅰ、Ⅱ、Ⅲ系,在20~90千克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为560~62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17~327千克;Ⅳ、Ⅴ系,平均日增重622~69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45千克。据测定,22头湖北白猪母猪年生产力,从第一次产仔开始至第二次产仔小猪全部育肥出栏需3639天,每头母猪年育成肉猪2355头。肉猪断乳至出栏需1167天,出栏活重101千克,饲养期平均日增重695克。每头母猪年出栏肉猪总重237817千克,年产瘦肉总量为1033千克,创造了母猪年产吨瘦肉的优异成绩。

以杜洛克、汉普夏、丹系长白猪为父本,湖北白猪为母本的二元杂交试验研究表明,以“杜湖”杂交组合的肉猪生产性能最好,具有增重快、单位增重耗料少、肉质好等优点。

(3)上海白猪上海白猪育成于1979年,中心产区位于上海市近郊的上海县和宝山县。上海白猪的体型中等,属肉脂兼用型。全身被毛白色,体质结实;脸平或微凹,耳中等大略向前倾;背平直,体躯较长,乳头多为7对。根据头形和体型,三个品系(农系、上系和宝系)间略有差别。农系体型较高大,头和体躯较狭长,成年公猪体长170厘米左右,母猪体长150厘米左右;上系体型较矮小,头和体躯较宽短,成年公猪体长160厘米以上,母猪体长140厘米;宝系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据测定,母猪平均产仔数头胎为978头,二胎为1122头,三胎及三胎以上为1284头。体重22~90千克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为615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62千克,消化能4486兆焦。平均宰前体重8723千克的肉猪,屠宰率725%,膘厚369厘米,眼肌面积2563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712%,胴体瘦肉率5278%。

上海白猪具有产仔多、生长快、屠宰率和瘦肉率较高,猪皮质优和适应性强等特性,是商品瘦肉猪和优质皮革原料猪的优良杂交亲本。(4)

北京黑猪

1982年通过了部级和北京市级鉴定,确定为肉脂兼用型新品种。北京黑猪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部轻秀,两耳向前上方直立或平伸,面微凹,额较宽,嘴筒直,粗细适中,中等长;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宽且平直或微弓;四肢强健,腿臀丰满,腹部平直;被毛全黑;乳头多在7对以上;背膘较薄,肉质好。属配套杂交中的母系猪种。

据测定,6月龄公猪体重9010千克,母猪体重为8955千克;8月龄公猪体重11599千克,母猪体重11095千克;3岁公猪体重260千克,母猪220千克。母猪初情期198~215日龄,持续期53~65小时,排卵数为14枚左右;小公猪3月龄出现性行为,4~5月龄体重达50千克能配种,8月龄体重100千克左右可用于配种。经产母猪排卵数为16~18枚。据统计,平均每窝产仔数1050头,产活仔数1013头,初生重125千克;3胎及3胎以上母猪产仔数1167头,产活仔数1101头,60日龄转群窝成活仔猪数1008头,平均个体重1813千克。

育肥测定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578克(其中北郊七里渠猪场猪群的日增重高达648克),165~170日龄活重达90千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14~353千克。胴体品质测定结果,活重90千克的屠宰率为7438%,四点背膘平均272厘米,腿臀比例2885%,眼肌面积3147平方厘米,瘦肉率5459%。肉的pH为568~632,肉色为275分,熟肉率为6947%,系水率为727%,无PSE或DFD(暗红色、坚硬、干燥)肉。

(5)军牧1号白猪该品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原名农牧大学)1998年育成,1999年3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猪品种审定专门委员会的审定。军牧1号白猪是以三江白猪为母本、施格猪为父本杂交后,自群繁育5个世代育成的,现有品系3个。该猪主要产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军需大学种猪场,以及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部队和地方猪场。

军牧1号白猪头中等大,嘴直、中等长,耳中等大小、前倾;肩宽背平,臀部丰满突出,四肢较粗壮;被毛全白;乳头6~7对;体格较大,体型均匀。后备猪6月龄体重达9869千克,体长12180厘米,臀围808厘米。8月龄公猪体重120千克,母猪110千克。

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942头,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1129头,仔猪初生个体重11~127千克。育肥猪达90千克体重日龄170天,日增重718克,饲料转化率302,活体平均背膘厚248厘米;屠宰率74%,眼肌面积4097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5786%。

军牧1号白猪经在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示范应用,生产性能均符合品种标准,深受广大养殖场喜爱。

(6)苏太猪苏太猪是江苏省的瘦肉型新品种,1999年3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猪品种审定专门委员会的审定。苏太猪是采用二元育成杂交法,由太湖猪和杜洛克猪杂交选育而成的黑色、瘦肉型新品种。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育成以来已向全国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

苏太猪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向前下方垂,头面有清晰皱纹,嘴中等长而直;四肢结实,背腰平直,腹小,后躯丰满;乳头7~8对,分布均匀。

该品种继承了亲本太湖猪繁殖力高的特性,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168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达1445头,母性好,乳头数多,泌乳力强,发情明显。生长发育较快,育肥猪85千克体重日龄172天,平均日增重640克,饲料转化率318,胴体背膘233厘米,瘦肉率56%左右。肉质优良,无PSE肉,肉色鲜红,细嫩多汁,口味鲜美,肌内脂肪含量3%以上。具有地方品种耐粗饲性能,食谱广,耐粗纤维能力强,经试验,用20%和16%粗纤维水平的日粮饲粮饲喂怀孕期和哺乳期母猪,仍能获得理想的产仔和育成效果。与大白猪杂交,杂优猪1675日龄达90千克体重,瘦肉率5915%;与长白猪杂交,杂优猪169日龄达90千克体重,瘦肉率5842%。

苏太猪保持了亲本太湖猪繁殖力高、肉质优良、耐粗饲的优点,同时在生长育肥性状和胴体性状方面,较太湖猪有较大的改良和提高,与大白猪和长白猪的杂交效果明显,是目前生产瘦肉型商品猪的优良母本之一,适合于集约化中小型规模养猪和广大农村的农户养猪。

给你点产后护理的资料吧 怀孕期的母犬护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30天是第一阶段,刚刚受孕(大约一到两周内)的母犬要避免剧烈运动,容易流产!保证母犬平时的喂养水平就可以,不要加太多的肉、蛋、营养和食量,因为胎儿生长比较慢,个子也很小,如果喂太多的食物,营养都会被母犬吸收,等于给母犬催肥呢!又胖又不运动,容易发生难产! 30~45天是第二阶段,母犬腹中的胎儿开始长啦!你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母犬尿频,如果你原来早晚遛狗狗各一次,那就要每天多加一、两次,适当增加运动量,让母犬身体练的棒棒的!适当增加营养,肉、蛋、酸奶……一定要少量,胎儿如果吸收太多营养,长的太快,也会难产的! 45~60天是第三阶段,你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母犬的肚子鼓起来了!到最后几天,你能摸到胎儿在肚子里面打滚呢!保证母犬一定的运动量,如果母犬跑不动,就带它多散步。这时的母犬就象饿狼一样,永远吃不够!要控制喂食量(大约比平时多20%~50%就够够的了!),你如果心软喂多了就是害了它! 总之,松狮狗狗最容易难产!和斗牛一样都是大脑袋狗狗,所以最重要的是合理控制饮食,保持运动! 母犬产后护理: ①母犬的外阴部、尾部及乳房等部位要用温水洗净、擦干;更换被污染的褥垫及注意保温。 ②母犬产后因保护仔犬而变得很凶猛,刚分娩过的母犬,要保持8—24小时的静养,陌生人切忌接近,避免母犬受到骚扰,致使母犬神经质,发生咬人或吞食仔犬的后果。 ③刚分娩过的母犬,一般不进食,可先喂一些葡萄糖水,5—6小时后补充一些鸡蛋和牛奶,直到24小时后正式开始喂食。此时最好喂一些适口性好、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初几天喂给营养丰富的粥状饲料,如牛奶冲鸡蛋、肉粥等,少量多餐,一周后逐渐喂给较干的饲料。 ④注意母犬哺乳情况,如不给仔犬哺乳,要查明是缺奶还是有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泌乳量少的母犬可喂给牛奶或猪蹄汤、鱼汤和猪肺汤等以增加泌乳量。 ⑤有的母犬母性差,不愿意照顾仔犬,必须严厉 责,并强制它给仔犬喂奶。对不关心仔犬的母犬,还可以采取故意抓一只仔犬,并使它尖叫,这可能会唤醒母犬母性本能。此外,仔犬此时行动不灵,要随时防止母犬挤压仔犬,如听到仔犬的短促尖叫声,应立即前往察看,及时取出被挤压的仔犬。 ⑥做好冬季仔犬的防冻保暖工作。可增加垫草、垫料,犬窝门口挂防寒帘等。如犬舍温度过低,也可用红外线加垫器,说明温度偏高,据此可调节出仔犬所需的适宜温度。 为了刺激仔犬排泄,母犬必须用舌舔仔犬臀部,如母犬不舔,要在仔犬肛门附近涂以奶油,诱导母犬去舔。 母犬产后期和新生仔犬的护理 : 母犬分娩结束以后,应该给母犬一些葡萄糖水、牛奶和淡盐水。产后1-2天,应该供应 充足的饮水和少量的肉食,3-4天应逐渐增加肉食的量。5-6天除了增加肉食外,每天的进餐 次数可以增加到3-4/日,并且始终保持清洁的饮水;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适当的 进行运动。有的犬在分娩后的1-3天内进食很少,是正常的,但也要与此时的患病相区别,1- 3天内进食少也是常见的。 母产后即进入子宫的复旧、排出恶露的阶段。母犬的恶露是暗红色的,产后的12小时以 内可变为血样分泌物,数量增多,2-3周后则变为粘液样,大约经历4周,子宫复旧完毕,停 止排出恶露。产后的5-6周才能出现第一次发情。在母犬的分娩和哺乳阶段,最好不要给母 犬洗澡,特别是分娩后的几周内;因为洗澡的刺激有可能导致母犬停乳症的发生,并且注意 尽量避免其他饮激因素的刺激。此时的食物要营养的水平和均衡,注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保证。 出生的子犬两眼禁闭,经过10天左右才能睁开眼睛,到了21天就可以极其活泼的爱好活 动;到了3周龄,即可流质的食物,5-6周龄就可以试行断奶。刚出生的小狗,要及时的让其吃 到初乳,因为初乳种的球蛋白含量很高,这对小狗以后的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另外,还要注 意压上、冻伤的发生,并且要辅助体弱的仔犬哺乳。 刚刚出生的小狗的护理 小狗的护理 一、小狗从出生到断奶,在45天左右。此时期主要注意:保温、防压、吃足初乳。 (刚出生的小狗,它们体内不能产生抗体,因此要尽量吃足初乳。) 二。要注意发育情况。最好定期称重,一般小狗出生后5天内,每日增重平均50克左右,在6至10天,每日增重70克左右,从11天以后,如果母乳不足,小狗的体重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定期称重,可以从体重的变化情况了解母亲的泌乳能力,从而决定是否人工补充奶水。 补乳:以鲜牛奶或羊奶为主。要经煮沸消毒后,用奶瓶喂给,温度以20-30摄氏度为宜。 补奶量:15日以内,每只补奶50毫升。15-20日补奶100毫升。20日后补奶200毫升。 每日3-4次。(若无鲜奶可用奶粉冲水代替。) 三、小狗在出生后: 出生后头4天,要经常察看,小心狗妈妈压伤小狗。5天以后遇到风和日暖的好天气,把小狗抱到室外与狗妈妈一起晒太阳,一般一天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使其达到呼吸新鲜空气、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身上的细菌、促进骨骼发育,以免得病。当能行走时,可到室外走走,开始时间要短,以后可逐渐加长。 出生后13天左右,小狗才能睁开眼睛,此时要避免强光刺激,以免损伤小狗眼睛。 在9-12天开始睁眼后,就可将奶倒在食盘里供舔食。(有些小狗虽然睁眼了,但还是不会自己舔的。) 20天左右,可在奶中加入少量米汤、稀饭。 20天以后,遇到晴朗天气,让狗妈妈带着小狗到院内(前提是你有院子)活动,时间可不限,到晚上或阴雨天再回房。如果小狗被雨淋湿,要马上用干毛巾擦干。注意保温,防止感冒。 20天左右可给小狗剪一次趾甲,以防止小狗在吃奶时抓伤狗妈妈的乳房。 25天以后,可以再掺入一些肉汤、菜汤,量可逐渐增加至200毫升左右。 30天以后,可以加入碎的熟肉,每次15-20克。35天以后,量还可以增加。 30天时,用驱虫药给小狗驱虫,以后每月驱虫一次。 一般1个半月--2个月断奶。 注意: 补充的食物可用奶、蛋、碎肉和面食或米等混加在一起成为半固体状食物,同时补充适量鱼肝油、骨粉。每日4-5次。 再注意: 小狗身上容易沾上脏的东西,开始狗妈妈会随时舔去,但大一些以后就不管了,需要有人经常给他们擦拭和洗澡,2-3天一次。 狗妈妈的护理 一、狗妈妈产后2-3天内,喂食量为怀孕期的三分之一,食物可少而精(狗妈妈的食欲也不会太好),4天后可逐渐增加,10天可恢复原来的食量。 二、狗妈妈喂乳期间,注意食物营养要丰富,以满足泌乳的需要。每日要喂狗妈妈3-4餐,如果奶水不足,可在食物中添加红糖水或牛奶。平时喂些肉汤效果也很好。 三、此期间还要加强狗妈妈的梳理和清洗,每周要洗一次澡。 四、天气暖和时,要领狗妈妈到室外散步,每天最少两次。每次半小时,以后可相应延长。但不能做剧烈运动。 五、还要注意搞好产房卫生,每天坚持清扫,及时更换垫料,产房要每月消毒一次。(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坚持如此) 六、最后要注意保持产房及周围的环境的安静。避免较大的声响或噪音、强光等强烈刺激,使狗妈妈母子都能休息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140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