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刚出生的小蝎从母蝎背掉下来,而且母蝎不再管它,那么小蝎的生存机会会比较低。
在正常情况下,母蝎会照顾和保护她的小蝎,直到它们成长到足够独立。如果小蝎掉落离开母蝎,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无法获得食物或者水分,或者受到其他威胁。
如果你想帮助小蝎,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提供食物和水:如果小蝎离开母蝎后,可以尝试提供食物和水来帮助它生存。可以尝试用无毒的小海绵或湿润的海绵来提供水分。
2 保持环境清洁:小蝎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来避免感染细菌或其他疾病。
3 避免过度干扰:尽管你想帮助小蝎,但也要避免过度干扰,因为这可能会使它更加紧张和疲惫。
请注意,如果你不确定如何正确处理小蝎的情况,最好咨询专业的动物专家或兽医的建议。他们可以帮助你评估小蝎的状况并提供适当的建议。
蝎子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与鲎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志留纪)。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3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蝎子
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分布较多。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前腹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
蝎子
30~38℃之间产仔。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蝎子
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求偶行为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内发育。胚
蝎子
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活。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分升高和干燥。
编辑本段
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
蝎子
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编辑本段
濒危状况
蝎子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只蝎子一年可捕杀蝗虫等有害昆虫一万多只。大肆捕捉蝎子使其数量锐减,结果会使有害昆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农作物造成破坏。据专家讲,蝎子三年一代,一年只繁殖一次,6月至9月是繁殖期,这期间如果大规模的捕捉,极有可能致使当地野生蝎子灭绝。
编辑本段
保护措施
地方政府应该对野生蝎子收购行为进行了查处,对野生蝎子非法收购点立即停止非法活动,对无视国家法律,继续进行非法收购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编辑本段
物种价值
从我国人工养蝎的发展历史来看, 自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除少量
蝎子
蝎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外,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蝎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全蝎常用来治疗惊痫、风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掣等。蝎毒具有祛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有一定疗效。蝎子营养价值丰富,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100多种。全蝎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保安万灵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特别是近几年,全蝎在治疗疑难病症上发现有显著的疗效,如全蝎可治疗脉管炎、血栓闭塞,蝎毒可治疗心血管病、各种肿瘤、三叉神经痛等。这些应用使蝎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除药用外,全蝎还可以制成滋补食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蝎子作为治疗、保健佳品,倍受人们关注。蝎子酒、蝎子罐头、速冻全蝎、蝎粉保健品相继问世,“油炸全蝎”出现在许多宴席上。此外,随医学的发展,蝎毒的作用被广泛认识,蝎毒比黄金还贵,每千克约15万元。1万只成蝎每年可提毒480克,因此,蝎毒的药用价值远远高于蝎子本身。多年来,蝎子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蝎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药用
尾刺(sting)是主要药用部位,亦名毒刺、毒针、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毒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死捕获物。《本草衍义》中说:“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所谓“梢力尤功”,指蝎毒之效。尾刺只能上下垂直活动,不能左右摆动,掌握此点,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正面捏住尾刺,而不致被蜇伤。
编辑本段
物种的进化演变史
经过7000万年地球的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如蝎子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编辑本段
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阴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
蝎子
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所以它们之间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在饲养过程中,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败的关键。为了避开蝎子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殖方法。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实践养殖证明:此种养法具有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宜龄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
三、饲料多样化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 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饲料 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种类愈多愈好。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蝎子的营养。无论春夏秋冬,蝎房内只要保持温度在28℃-38℃时,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量供应。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昆虫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
四、各龄分养
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蝎池,将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
五、恒温饲养
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蝎子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
编辑本段
饲养注意事项
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蝎场管理的好坏与养蝎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工养蝎当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养殖上应
蝎子
有一套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如每天定时下蝎场观察蝎活动,并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虫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定期定时投放食料,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重视蝎场卫生,经常打扫蝎粪和残食,保持水池的清洁,让蝎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 蝎的重要条件。另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 只要发挥优势、互利互补,相信人工养蝎的成功率定会大有增加。
编辑本段
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1、斑霉病
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钳蝎,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蝎子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集结而成的菌块。
防治:预防为主,并适当调节空气湿度,根除病原。①食盘、水盘经常洗刷,消除霉变食物;②用1%~2%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要隔离治疗,死蝎应及时捡出焚烧;④病蝎用土霉素18或氯霉素1g或长效磺胺1~15g与配合饲料1000g拌匀饲喂,直至痊愈。
2、黑腐病
又称体腐病,一般全年均可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因饲喂腐败饲料、污秽饮水或误食黑腐病病蝎尸体感染黑霉真菌而发病。病蝎前期腹部肿胀,呈黑色,很少活动,食欲减退;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病型溃疡灶,手压可流出黑色粘液,最终死亡。
防治:①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②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④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⑤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蝎进行治疗。
3、半身不遂
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蝎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
防治:①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②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③治疗可采取绝食3~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
4、腹胀病
蝎子
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蝎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蝎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
防治:①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②病蝎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
5、蚁害
蚂蚁不但与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蝎幼、弱、病残的个体。
防治:①将鸡蛋壳捣碎炒焦,撒在养殖区隔墙外四周;②用骨头、糖类等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
蝎子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传统的疗效为“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 广泛应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癫痫罗,抽搐、风湿痹痛、偏头痛、破伤风及瘰痢、疮疡、肺结核、破伤风、顽固性湿疹、皮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现代医学发现蝎子对于心脑血管病,性病,肿瘤,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所以,现在我国每年要消耗几百吨的蝎子,蝎子的价格由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元一公斤到现在的几百元一公斤,现在蝎子供应量不足需求量的30%。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近年来餐桌吃蝎子的人们越来越多,而在蝎子的产地,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大量田地和荒山的开垦和采伐,人工大量的捕捉,致使野生蝎子的数量急剧减少。而人工养殖蝎子成功的人不多,这就使今后10-20年内蝎子的价格只升不降,使蝎子的市场前景更为可观美好。
由于蝎子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利用和提高,野生资源的不断毁灭性猎取和破坏,蝎子的经济价值就不断攀升,于是人工养殖蝎子就显得更有利润空间了。我国蝎子养殖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和规模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蝎子养殖停留在实验阶段,基本上都是家庭式养殖,养殖蝎子的数量不多,饲养方式原始传统,蝎子的产量是滞留状态,这标志着当时的蝎子养殖还在起步阶段。90年代中期,由于人工养殖黄粉虫的成功,大量黄粉虫涌入市场,结束了人工养蝎无食的历史,带动了蝎子养殖空前的发展,之前零星化的蝎子养殖开始逐渐发展壮大,有实力的蝎子养殖场开始了规模化饲养。蝎子养殖的内容也不断的充实和变化。我国人工养蝎的模式按周期划分,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夏买冬卖模式,二是自我繁育模式。这两种蝎子养殖模式构成了我国人工养蝎的框架。那么这两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弊端?在我国人工养殖中处于什么地位?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夏买冬卖模式。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北,东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每年的6月份到9月份的农村,有很多专业收购野生蝎子的贩子,这些贩子叫做一级蝎子贩,他们有的走乡穿村,有的在家设点,有的在集市上大量收购蝎子,死蝎子一个价格,活蝎子一个价格。这些一级蝎子贩一般都有自己的买主,也就是二级蝎子贩。一级蝎子贩把收购来的蝎子暂时保管起来,等待二级蝎子贩来收购他们或者直接送给二级蝎子贩,二级蝎子贩把买来的蝎子批量保存好,死蝎子冷冻起来,活蝎子袋子装好,直接用车发给三级蝎子贩,三级蝎子贩有的是药厂,有的是蝎子市场老板。这样一来,蝎子的价格就逐层加价,捕捉蝎子的人卖了一斤100元,到三级蝎子贩手里就远远高于100元了。一般来讲,第三级蝎子贩的药厂把收购来的蝎子都加工成干蝎子储存起来,药厂是不养殖蝎子的。而第三级蝎子贩的蝎子市场老板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把收购来的死蝎子要么制干,要么冷冻,再卖给药厂、药铺或者药材市场。而活蝎子就放起来,一般放置的方法就是在房间里建造防逃池子,池子里面要么放砖要么放蛋拖来寄养蝎子。刚刚收购到家的活蝎子很瘦,经过1个月左右的储存喂养之后,蝎子都吃饱了黄粉虫变得很肥很胖,一般能够增重20%左右,这时候就可以买了,卖不完的就继续储存在养殖池里,在10月份蝎子冬眠。到冬天蝎子的数量比夏天少多了,价格也就贵了,到冬天不加温的池子叫做冷池,也就是继续冬眠的池子。加温的池子叫做热池。也就是不让蝎子冬眠了,热池的蝎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加温就很肥胖,所以价格比冷池的稍低一些。近几年来,我国有很多野生蝎子市场的老板们,他们冬天储存了大量的蝎子,来供给广东,山东等全国蝎子的需求。有很人多都发家致富了,我国比较著名的蝎子市场有洛阳,安国等地方。这些夏买冬卖的模式目前是我国蝎子供应的主力军,如果没有这种夏买冬卖的模式存在,那么我敢断言:只靠人工养殖蝎子的话,现在蝎子的价格最少在一公斤3000元甚至更高。夏买冬卖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养殖周期短暂,只是几个月的储存,从夏天买来冬天就卖掉。蝎子增重快,蝎子不需交配产子,不需要蜕皮环节,蝎子不需要长大只要求肥胖,蝎子养殖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不大,蝎子论公斤买还论公斤卖,蝎子只做药用和食用,不能做繁殖的种蝎用。技术上只要温度掌握好就只赚不赔。所以倍受夏买冬卖老板的青睐,一般一个人养殖蝎子其亲戚邻居都跟着养殖,很少一个人单枪匹马作战的。单枪匹马不成市场也不好组织货源,不能够统一买卖,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市场。缺点是野性大,互相残杀,抗病能力弱,易死亡,成活率低,一般只能储存几个月,不能够长期养殖,超过冬天就大量死亡,如果做种蝎的话,母蝎很死亡易流产,产子率低,子蝎成活率很低。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蝎的比例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选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中可长期储存,供终生繁殖使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 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雄蝎。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蝎子积压受伤,造成蝎子流产或形成死胎。常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装进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代重量 15 公斤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房在运输箱中。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要注意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蝎池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不同群间的蝎子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不同群间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现以我场对种蝎的选育为例进行说明。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关系: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的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和产仔率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育种蝎时要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我们以太行山蝎子做父系,伏牛山蝎子做母系,按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选育。
分别在太行山蝎子、伏牛山蝎子这两个品系内部挑选优良个体,按近亲繁殖方法培育出两个具有一定特点的纯体系,此为一级杂交。对一级杂交产生的后代进行生产性状测定,从中选育出最佳的杂交组合进行配套杂交。为了使杂交性状稳定,二级杂交要进行多次。一级杂交和二级杂交都是在同一品系内部进行的杂交。通过一、二两级杂交,即可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父系和母系。在父系和母系之间再选择优良体系进行杂交,此为三级杂交。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二)蝎子的提纯复壮
由于变异、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种蝎的优良性状随子代的繁衍而具有不稳定性,故杂交种蝎在繁殖两代后需要进行提纯复壮。
在 4---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来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量优良成雄蝎进行交配繁殖。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蝎子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 2--3 龄蝎 10000 只左右, 4--5 龄蝎 6000 只左右, 6 龄蝎 4000 只左右,成蝎 2000 只左右,孕种蝎 500 只左右。
人工饲养蝎子的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蝎子集结成团,积压受伤等现象,严重时会激化种内竞争,引起蝎子相互残杀。所以,应尽量缩小饲养密度。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扩大养殖面积,增加蝎池数量;第二,提高空间利用率,适当增高垛体。
(二 ) 生态因素
蝎子的生态发育是周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所创作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和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1、温度。蝎子是冷血动物,温度对它的作用最为明显,蝎子的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完全由温度支配。
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38℃之间。
2、湿度。湿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蝎窝内的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之间。大气湿度在60%~85%之间,可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
蝎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的湿度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孕蝎需要较小湿度,而仔蝎和产蝎则需要较大湿度。暖房内的环境湿度可根据需要人为进行调节,若湿度小了,可向蝎池撒水,向室内地面撒水等,若湿度高了可增加室内空气流通,促使室内水分散失。
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室内撒水后,湿度增高了,而温度则随水分蒸发是不断吸收热量而下降,可见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对立的矛盾。
温度和湿度这一矛盾并存往往会引出四种结果:低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高温高湿。前三者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后者蝎子活动量大,蜕皮快,发育好,所以,高温高湿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态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湿度大小应与温度高低成正比,即温度较高时,湿度相应的大些。温度高了,若不及时加湿会出现干燥现象;湿度增大了,若不及时加温蒸发必然会出现高湿现象。在加温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湿度的变化,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温度的变化,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3 、食物。蝎子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机体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的获取则取决于食物的供给,可见食物的选择恰当与否是人工养蝎成败的关键。
选择蝎子的食物必须符合下列原则:第一,蝎子喜欢吃,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大量供应;第三,能长期的和蝎子共处而不污染环境。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推荐黄粉虫、土元、鼠妇做为蝎子的食物。
土元和鼠妇不仅给蝎子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在蝎池中还起着义务清洁工的作用。
上述因素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可偏废。
(三)蝎子的蜕皮
蜕皮是蝎子生长发育的标志,是个体发育过程种的一个必要步骤。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共蜕皮 6 次。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蝎子个体的差异,除第一次在母蝎背上蜕皮时间大致相同外,以后几次蜕皮所需的时间差异较大。
蜕皮前一周的蝎子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量减少,皮肤粗糙,体节明显,前腹部肥大。有的前腹部紧贴地面,时有摩擦。小蝎通过各种生理机制的调节,柔软的新皮在旧皮下生成。由于蝎子在蜕皮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体压增高,在蜕皮激素的作用下,旧皮从头部裂开,先脱出头胸部,附肢折叠于腹面。蜕皮新蜕出的部分不断的扭曲、蠕动着,以此为动力,从头部至尾部依次蜕出。整个蜕皮过程历时 3 个小时左右。蝎子蜕皮后,可以明显看到蝎体增大。刚蜕皮的蝎子身体柔软,有光泽,体色淡黄,肌肉娇嫩。几天后,体色加重,活动能力迅速恢复,体重迅速增加。
蝎子蜕皮需要一定的蜕皮条件:
1 、有充足的营养和体力; 2 、温度和湿度等生态环境要适宜;3、场所要安静、隐蔽。
由于刚蜕过皮的蝎子身体柔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成为其他蝎子攻击的对象。刚蜕皮后的蝎子食欲比较旺盛,因此蜕皮前后应将所有的蝎子喂足喂饱。
(四)蝎子的交配
无冬眠条件下,正常发育的蝎子 8 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适宜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配。
1只雄蝎短时间内能和两只雌蝎进行交配,特别强壮的雄蝎最多只能连续和 3 只雌蝎进行交配。雄蝎交配后,要待 3 个月后才可能再次和雌蝎进行交配。
雌蝎交配受精后,精子可能在精囊内长期储存,因而蝎子交配一次可终生繁殖,但繁殖率逐年下降。
蝎子交配期的管理,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使雄蝎和雌蝎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完成交配。
这些条件是: 1 、温度在 28 ℃~ 39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交配成功率就越高。 2 、避免强光照射。强光会使蝎子交配过程延长或中断,光线微弱会诱发其交配。 3 、蝎子怕风,无风和微风的天气有利于蝎子的交配, 4 、地面平坦、坚实,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有利于固定精夹,能保证蝎子交配顺利完成。 5 、蝎子胆小,怕惊扰,应为其创造隐蔽、安静的交配环境。
(五)蝎子的产仔
蝎子为卵胎生。在无冬眠条件下,受精卵在雌蝎体内 40 天左右便可完成胚胎发育。
孕蝎在临产前几天,由于生殖孔收缩而产生阵痛,因而表现不安、少食或停食,不爱活动,只是夜间缓慢外出寻找产仔场所。临产时,雌蝎第 1 、 2 对步足相抱,节状器下垂,第 3 、 4 对步足支撑地面,前腹部向前倾斜,触肢前伸且下垂,后腹部向上弯曲,背纹较为明显。
1 、隔离临产的孕蝎。产期孕蝎严禁混养,原因是:第一,刚产下的仔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就难以爬上仔蝎背上,爬不上母蝎背的仔蝎不能成活;第二,刚产仔的雌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会烦躁不安,来回爬动,摔掉背上的仔蝎,从而降低仔蝎的成活率 ; 第三,存活的幼蝎有被其它蝎子咬伤、吃掉的危险。所以,应为孕蝎设置合理的产房。
2 、产房。常见的产房有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
土坯产房和水泥板产房占面积小,有一定的吸湿能力,可保证蝎子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但由于各产房相通,容易产生“串房”现象,较难控制相互干扰。而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则能克服孕蝎相互干扰的问题。孕蝎在这两种产房内有安静的环境,可以顺利产仔。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孕蝎的成活率,但木板巢格产房的制作比较麻烦,因此,最好采用罐头瓶产房。
将准备好的无污染的细土装进瓶内约1厘米深夯实,投入 4 ~ 6 只饲料虫供次些产仔其间食用。
3 、蝎子的产仔。当孕蝎有了临产征兆时,就把它放入产房中待产,每个产房中方入一只孕蝎为宜。
蝎子产仔时步足歪曲支撑地面,前腹部高高隆起,生殖孔张开,产出一个个米粒状的椭形小白团,这就是仔蝎。孕蝎每产 4--5 只子蝎需休息片刻。平均一胎产 25 只左右,少则 10 只,多则 30 ~ 40 只,个别也有一胎产 60 只以上的。
初生仔蝎全身细嫩,体色乳白,几天后体色加重。 5 天左右在母蝎背上第一次蜕皮,而后变为淡褐色, 10 天后便可离开母蝎背独立生活。
(六)蝎子的分零饲养
1 、母子蝎分离。当 2 龄蝎离开母蝎背后,应及时进行大小分离。这是因为:第一,雌蝎在产期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散失较多,身体虚弱,急待觅食补充,若不分离,雌蝎在缺水缺食情况下会攻击幼蝎;第二,大小混养,成蝎活动时会踏伤幼蝎;第三,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分离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第四,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不同,分开饲养便于管理。
2 、幼蝎的饲养。 2--4 龄蝎称为幼蝎,此期的饲养要求如下:第一,孕蝎进入产期就要为幼蝎备足适口的小饲料虫;第二,幼蝎正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做好饲养的搭配,主要以小黄粉虫和小土元轮换投喂,切忌饲料单一;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强,行动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长大,蝎池密度不知不觉中变高了,要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蝎池密度。
3 、青年蝎的饲养。 5 ~ 6 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搞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 8---11 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为一次。第二,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加强对种蝎的管理。优良成年蝎即可作为种蝎使用。
5 、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意义重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 1 : 3 ,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变配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第四,幼蝎下地后,适时进行母子蝎分离饲养;第五,做好种蝎的育肥复壮工作。雌蝎的体质恢复后,就可以适时投入适量雄蝎进行交配,以便为下次繁殖奠定基础。
适宜养殖肉兔肉兔,又称菜兔。据测定,肉兔瘦肉率高达70%。肉中蛋白质达21%;赖氨酸、磷脂、钙、维生索的含量也很高,特别适宜老人、小孩食用。在国外,兔肉被誉为 “美容食品”,需要量不断增加。用肉兔加工成的冻兔肉,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近年来,人们只注意毛兔的生产,忽视了肉兔的饲养,致使货源紧缺,价格上升。饲养肉兔投资少,见效快,不需太多的粮食和复杂的加工设备,是农村增收致富的门路。 肉兔的生活习性
l、白天好静,晚好食。兔的生活习性与鼠接近。白天安静地卧于笼中,夜间十分活跃,并大量采食,据观察夜间采食量占全天的70%以上。在某种条件下,肉兔很容易进入困倦或睡眠状态,这时感觉降低甚至消失。例如将兔侧卧或四胶朝上呈“U”字形姿势,然后用手轻轻顺毛抚摸,或按摸太阳穴,在一两分钟内肉兔就会进入睡眠状态。
2、胆小怕惊犹。兔是一种胆小的动物,突然喧闹声、生人和陌生动物,如猫狗等都使它惊慌失措。在饲养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引起兔子惊慌的声响,同时要禁止陌生人和猫狗等进入兔舍。
3、厌炎热潮湿,喜干燥环境。兔的汗腺不发达,主要靠呼吸散热,故长期处于高温(35℃以上)的潮湿环境会引起大批死亡。实验证明,成年兔的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14—20℃,初生仔兔窝内温度为30—32℃,干燥、清洁对家兔健康十分有利。而兔也很讲卫生,经常用前爪“洗脸”,吃食、拉屎、撤尿和唾觉三点定位。兔的肛门、口、鼻不清净时,说明有病,要尽快查清原因,对症治疗。
4、不合群,好独居。兔在自然条件下,都各自打洞独居。只有交配季节才在一起。无论是公母兔、同性兔,在一起常常争斗,引起外伤,如把耳或睾丸咬掉等。因此家兔宜于单笼调养。
5、好啃食。兔的大门齿是恒齿,经常生长。如经常喂给柔软料,兔就自然而然地要啃咬木笼等物,以保持适当的齿长。因此,应往兔笼内投放一些树枝。制作兔笼时尽量不留棱角,使兔无法啃咬,以延长兔笼的使用年限。
肉兔的饲养管理
l、仔兔的饲养管理。从出生后到断奶时这个阶段的兔称为仔兔。仔兔机体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抵抗外界环境的调节机能较差,护理工作必须抓好如下两个时期。
(l)睡眠期 好兔出生后至开跟的时间,称为睡眠期。仔兔在这个时期,除吃奶外都是睡觉。母兔每天只喂一次奶,每次五分钟。所以每天要检查仔兔是否吃饱了奶。吃饱了奶的仔兔,皮肤红润而有光泽、肚子圆滚。如仔兔不安,头向上窜,有时发出“吱吱”的叫声,腹部瘪或腹围小,皮肤色暗无光,并有较多皱折,说明仔兔没吃饱奶。对于吃不饱的仔兔可采取寄养或人工哺乳的办法。
人工哺乳的工具可用注射或眼药水瓶,嘴上接一小段橡皮管制成。喂的温度应热至滴到手背上感到舒服为止(37-38℃)。喂的速度要馒。具体做法是:初生五天内,用200毫升鲜牛奶、3毫升鱼肝油、2克盐、一枚鲜蛋调匀喂服;5天后,用牛奶或羊奶、豆浆等喂服;10天左右,用50毫升炼乳冲开水50毫升、一汤匙玉米糖浆、一只蛋黄混合后喂给。
(2)开眼期 仔兔生后12天左右开眼,从开眼到断奶,这段时间称为开眼期。仔兔开眼早迟与发育很有关系,发育良好的开眼早。如果兔眼被眼屎粘住,可用药棉蘸水,慢慢洗去。这个时期的仔兔要经历一个从吃奶转变到吃植物性饲料的变化过程,如果转变太突然,常常会造成死亡。所以,饲养重点应放在仔兔的补料和断奶上。
肉用仔兔生后16日龄可开始给少量易消化而又富于营养的饲料,如豆浆、豆腐或剪碎的撤青草、青菜叶等。22日龄后可在饲料中拌入少量的矿物质、抗菌素和呋喃西林、洋葱、枯叶等消炎、杀菌、健胃药物,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饲料以少喂多餐。逐渐增加为原则,一殷每天喂给5—6次。到30口龄时,应以饲料为主,母乳为辅慢慢过渡。
2、幼兔和青年兔的饲养。仔兔断奶后三个月的小兔称为幼兔。这个阶段的兔子生长发育快,但抗病力差,要特别注意护理,否则发育不良,易于患病死亡。
断奶仔兔必须养在温暖、清洁、干爽的地方,以笼养为佳。饲喂的饲料要清洁新鲜,富于营养。带泥的青草一定要洗净晾干后再喂。青饲料一天喂3次,精饲料一天喂两次,加喂矿物质饲料、少量鱼粉、豆饼等。喂时掌握早多午少晚吃足,随吃随喂不留剩食这一原则,饮水要充足,夏季喂凉水,冬季喂温水,加少量食盐。夏季饲料以青草为主,兼喂麦麸、玉米、高梁等精饲料。青饲料含水大,要在太阳下晒一晒,减少水分。这样可有效地控制幼兔的腹泻和膨胀病。另外,注意经常加喂一些大葱或洋葱叶、大蒜叶等。食具3—5天用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可避免球虫卵囊污染垫草和食具。
断奶仔兔要增加运动,每天可放在铁丝网围好的运动场内活动2-3小时。体质较弱的可单独饲养。3—6个月的兔子称为青年兔。此阶段兔子已开始发情,为了防止早配,必须将公、母兔开饲养。
3、种兔的饲养管理
(l)种公兔。种公兔的饲养管理要注意几方面的工作:①加强选种。种公兔的产肉、产毛及繁殖性能是可以遗传的,所以,要不断选择生产性能好的作为种用。好的种公兔利用三年后,开始淘汰。②适时配种。肉兔一般7月龄左右(体重3公斤以上)试配,8月龄正式配种。一般一天配两次,配两天休息一天。长期不配种的,应定期配种。②合理饲养。公兔不能养得过肥,过肥的公兔繁殖力低。因此要掌握好饲料中各成份的比例。蛋白质含量应稍高一些,糖类饲料少些,每天供给优质青料05公斤以上。从配种季节前3星期开始,每天添喂鲜鸡蛋四分之一和2粒鱼肝油丸。在配种旺季,加喂些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粉等。此外,还要注意磷、钙的供应,精料中配2—3%的骨粉和贝壳粉,0.5一1%食盐,才能保证营养全面,食欲旺盛。
(2)种母兔。根据饲养阶段又可分为①空怀母兔。母兔的空怀期,是指仔兔断奶后至下次怀孕前。这个时期主要是让母免正常发育,提高受胎率。在管理上要合理配制饲料,保持母免的适当肥度。对过肥的母兔,要减少精料,加强运动;对瘦的母兔要增加精料的喂量,使其恢复正常体况。对长期不发情的母兔,可采用异性诱导法或利用激素催情。导性诱导法是每天将母兔放进公兔笼中一次,通过公兔的追逐爬跨刺激,促进母兔脑下垂产生卵泡激素而引起发情,一般通过2-3次公兔的爬跨刺激,就可达到发情的目的。
②怀孕母兔。怀孕母兔以优质青料为主。怀孕15天后,要适当多喂些鲜嫩青草、蛋白质和矿物质,不能喂过多的精料,尤其产前7天必须大量减少精料的喂量,以免造成母兔死亡或便秘、乳房炎的发生。
母兔的怀孕期很短,平均31天。怀孕后15—20天内很易流产,所以在管理上要多加注意。临产前3—4天,要清洗消毒好产箱、笼板、食盘、用具等,将晒过敲软的稻草铺在产箱内,再将待产母兔集中到产房,让母兔熟悉环境。如怀孕母兔食量大减,粪便糊烂不成粒状,用嘴扯下胸腹部的毛放在产箱内,就是母兔分娩的预兆,应作好接产准备。
母兔分娩时间很短,一般20分钟到l小时就可结束。初产母兔需人工看护,以防母兔难产或压死、咬死仔兔。母兔产后要及时喂给干净的水和鲜嫩的青饲料(或温米汤加少量盐),否则会由于舔干唾液致口渴丽误食仔兔。母兔产完仔跳出箱时,要小心地将产箱取出笼外,清点仔兔,将污湿的草、毛及死胎一齐取出,换上干净的稻草,在草上铺上一层兔毛或旧棉絮,并将仔兔放回箱内,盖上一层兔毛。如发现母兔未拉毛时,要将母兔的乳头周围的毛拔光。这样,可以刺激乳房从速泌乳,又便于仔兔吮乳。
③哺乳母兔。哺乳母兔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分泌奶汁,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哺乳母兔必须增加饲料量,并喂绘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如豆饼、麦麸、豆渣、食盐、骨粉和青绿饲料。母兔分娩后,大多会经仔兔喂奶。对少数不会喂奶的母需人工强迫喂奶。做法是:将产箱取出,按时把母兔捉出笼外伏在巢箱内,仔兔就会寻找奶头吸乳,一天两次,一般经3—5天训练,母兔就会自动去喂奶,如果是母兔缺奶,可进行人工催乳。在饲料中适当加喂精料。
4、肉兔的育肥 肉兔的育肥,以在骨架生长发育完成以后进行效果最好。方法有如下两种:
(1)幼兔育肥法。即仔兔断奶后马上催肥,经 l— l5个月,体重2—25公斤出售。具体做法是:把供肥育的仔兔,集中在一起,围栏放牧,使幼兔有充分运动的机会,促进骨路肌肉充分生长发育。到最后半个月至一个半月进行笼养以限制运动。育肥的饲料营养要求是:粗蛋白20%、纤维16%、极脂肪2.5%、矿物质 l1%、水份13%,日喂100—200克配合料。育肥开始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以后逐渐增添精料,最后l-2个星期完全喂精料。如食欲下降,可以喂些青料。适宜育肥的饲料有:玉米、糙米、大麦、米糠、豆饼、花生饼、红薯、马铃薯(后两种煮熟后喂较好)等。
(2)成年兔育肥法。指在繁殖、生产及发育过程中被淘汰的种免、青年兔等。肥育期一般为15—35天,肥育良好的,可增重 l—1.5公斤。
肥育期还可适当添加些菌香、芹菜叶、蒲公英、车前草等。肥育20天后,如发现食量剧,表示肥育已成,应及早上形或屠宰。
公兔育肥要去势,以减少饲料消耗,提高产肉能力。去势方法是:选择90一100日龄的小公兔,由一人将兔仰放在台上,紧握后肢固定,一人摸着睾丸由腹腔挤入阴囊,用手拇、食、中三指固定睾丸,用碘酒消毒,右手握去势刀,开口约一厘米,这时左手用力将睾丸挤出,右手随即将睾丸轻轻拉出,将输精管韧带切断取睾丸,然后将一只睾丸以同样的方法从原口取出,术后涂以碘酒,五至七日即可痊愈。
肉兔的疾病防治
1、兔瘟。是一种急性病毒性出血病,主要感染青、壮年兔,发病死亡率很高。症状:急性者突然死亡(多在夜间)。有的尖叫几声,鼻孔流血而死,临死前肛门常排出附有淡**胶样粘液的粪球。慢性者体温升高1-15°C,持续1-2天后恢复正常,但能使其他易感染兔发病死亡。
预防的方法是:每年定期注射“兔瘟疫苗”一毫升。也可在发病季节前注射,成年兔肌注2毫升。断乳兔肌注1毫升,哺乳仔兔可在断乳前几天接种,接种后4-5天产生免疫力。
2、传染性鼻炎。春秋两季多发,发病率在20-70%。传播快,死亡率高。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感冒而引起。发病初期打喷嚏及流清鼻涕,后转为粘液性或浓性鼻涕,外鼻孔上形成痂。呼吸困难,并伴有鼻塞声音。病重食欲减退,消瘦而死。发现病兔,重者应立即注射青链霉素、庆大霉素;轻者,用青霉素滴鼻,每天1至2次,每次约3滴;或用大蒜捣烂用水浸泡半天,取浸液洗鼻,一天2-3次。
3、腹泻。腹泻是家兔常见病之一。兔子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或吃含水量过多或过冷的饮水,兔舍寒冷、潮湿,致使腹部受凉,幼兔断奶过早、对饲料适应性差,细菌或寄生虫的侵染,都会引起腹泻。
治疗:①内服植物油10-15毫升,清除肠道内含毒粪便。8-10小时后煎浓茶一碗,连茶叶分几次喂完。②大蒜或大蒜汁适量内服。③磺胺脓,按每公斤体重每次01-02克,每日2-3次。④内服黄连素片,每公斤体重每次0.01克,每日3次,连服2—3天。⑤内服合霉素或土霉素、四环素,每公斤体重01—02克,每日2—3次。⑥口服映哺西林或痢特灵,每公斤体重005—01克,每日2—3次,连服2一3天⑦肌内注射链霉索01克,每日2次。
4、兔痢疾。本病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家兔吃了霉变食物或饮了不洁净的水,或气候突变,兔舍潮湿,均易感染此病。病兔粪便稀烂,有时带血,附有鼻涕样粘液,耳冰冷、被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绝,下痢脱水严重,逐日消瘦而死亡。
治疗:①取大蒜 l一2瓣,打碎去皮加水浸泡,连同大蒜一次灌服。②绿茶2—3克加水100毫升煎成40—50毫升,每日灌服4—5次。③蜂蜜30克,花极15克,大黄6克,甘草6克,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每只每次灌 l一2毫升。④止痢片0.5一 l片,加等量小苏打,每日2次灌服。⑤症状较严重的,用磺胺脒l片加氯霉索 l片,每日2次,连服3日。
5、兔疥癣。疥癣病是由螨类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是接触感染,阴雨天气,兔舍潮湿或密集饲养极易发生。按寄生螨种类及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种:疥癣、耳癣、足癣。
治疗:①雄黄20克,豆油100毫升,将豆油煮沸后,加入雄黄拌匀而成软膏,隔天涂患部1次,连用2—3次。②硫磺25份,猪油100份制成硫磺软膏,每周擦患部一次。③米醋500克,黄烟丝50克,用铁罐煮沸10分钟,冷却后徐患部,每日1次,连用5—6天。④苦槐树皮烧成炭,研末拌猪油或凡士林擦患处。⑤速灭虫净(杀灭菊酯),是目前治兔螨较理想的药物。灭虫作用可靠,无副作用,治愈后不会再复发。用法:取20%速灭虫净l毫升,加12℃温水25—5公斤,涂擦患处。稀释后的药液要装瓶遮光保存,一月内药效不变。但切忌与碱性物质同用。
6、膨胀病。本病多见于2—6个月龄幼兔,常因喂食过多不易消化或腐烂变质饲料,加上运动不足而发病。病兔食欲废绝,腹部膨大,胃部有大量食物及气体。呼吸困难,粘膜紫红色,常蹲伏不动。
治疗:①立即停喂发霉变质饲料。②用植物油15一18毫升加等量开水,冷却后灌服。③石菖蒲、青木香、野山碴各6克、桔皮10克、神曲一块,加水煎服,每剂药供2只兔一次服。④大黄苏打片,每次 l片,幼兔减半。⑤姜酊2毫升,大黄酊l毫升,加温水灌服。⑥来苏儿05一l毫升,加水10—20毫升灌服。⑦大蒜酊2毫升,加水适量灌服。⑧大蒜6克,醋15—30毫升,一次灌服
蝎子冬季的养殖步骤
一、场舍建筑及设备
蝎子怕强光喜阴暗,蝎场应建在背风向阳、采光面大、排水良好、清洁安静的地方,同时避开有可能施用剧毒农药的地方,切忌在家禽、鸟类、壁虎、晰蝎、青蛙、老鼠等天敌出没的地方养蝎。
蝎子养殖方式很多,小规模的有盆养、缸养、箱养,大规模的有池养、房养、蜂巢式养殖等。不论哪种养殖方式,基本原则是模拟蝎子的自然生活环境,为蝎一子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
(一)池养蝎池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普通建池尺寸为高05米、宽1米,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池外壁可用少量灰浆堵塞砖缝,防止蝎子从缝隙中外逃。
池面内侧近顶口处,在涂抹的灰浆干燥之前,可镶嵌玻璃、瓷片等光滑材料,防蝎从顶口外逃。在池中心离四边15厘米左右用砖瓦、石块平垒起多层留有1 5厘米左右空隙的垛,供蝎子栖息。
(二)箱养用木板制成或直接利用废旧的木箱、塑料箱,箱口四周围一圈塑料膜或玻璃条,防蝎子外逃。箱底铺2厘米沙土,在土上放一些砖瓦、煤渣供蝎子活动和栖息。
二、选种
选择体壮、个大、活跃的蝎子做种蝎。每平方米养殖2~3龄蝎3000只,4~5龄蝎1500只.6龄蝎800只,种蝎600只。蝎窝 内放土坯,要有空隙,以便于蝎子栖息和繁殖。
三、饲料
人工饲养蚯蚓是蝎子饲料的主要来源。挖一土坑,坑内埋入牲 畜肥,小动物尸体及比较肥沃的土,引入蚯蚓做种,经常浇水,使坑内保持潮湿,待其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定期挖取出来,先用沸水将其烫死切碎后放于食盘上喂蝎。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免剩余后腐烂变质。
也可以入工养殖黄粉虫和土元。在蝎子的生长期,可3天喂一次。虽然蝎子吃一次可数天不饿,但它们不是同日饥饿,同时采食,所以最好坚持天天喂料。投料量要适中,以第2天观麝略有剩余为宜。
四、繁育
人工养蝎一般仅需10~12个月即可性成熟。蝎子雄、雌的比例以1:3为宜。蝎为卵胎生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由于蝎是变温动物,自身不能维持体温,人工养蝎时必须加温。母蝎产仔均为一次性娩出,平均每胎可产30只。
扩展资料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
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
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蝎子
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是人工养殖蝎子的最终归宿。温室恒温养殖蝎子虽然最快一年多长大,但是很多初养者很少能够掌握技术,一般实现不了一年多长大的愿望。露天散养蝎子3-4年才能长大,一年蝎子生长4个月,时间漫长夜长梦多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塑料大棚蝎子养殖一年半就能长大,一年蝎子生长6个月。且成活率比温室恒温和露天散养都高多了。只要学会了技术几乎不会失败。
塑料大棚生态化养殖蝎子是蝎子土元养殖专家陈超峰的专利技术,是中国成功塑料大棚生态化养殖首例。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模式颠覆了我国以往传统的温室恒温养殖模式和露天散养的模式。使蝎子养殖不再失败,使蝎子养殖行业进入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生态化、绿色环保时代。
生态化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是人工养殖蝎子的必然归宿。无论你现在采用的是温室恒温还是露天散养,将来你都会采用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温室恒温养殖和露天散养的致命性弊端决定的,这是有塑料大棚的独特优势决定的。温室恒温模式和露天散养模式养有着先天性缺陷,而塑料大棚模式就是为避免以上两种模式的弊端而开发的新技术。
温室恒温蝎子养殖,最大的好处是蝎子最快一年至一年半长大。为了这个诱惑,几十年来我国无数养蝎爱好者纷纷采用温室恒温养殖模式,几十年过去了,目前国内真正温室恒温养殖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失败者占据绝对数量。为什么这么多人失败呢?是失败的人没有敬业精神?还是失败者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不全是,我们认为失败的真正原因是温室恒温养殖蝎子技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很多人难以坚持。为什么技术操作起来很困难呢?温室恒温养殖有诸多弊端,例如温室繁育。温室有两种繁育方法,一种是集体繁育,一种是单杯繁育。如果采用温室集体繁育,一龄蝎子的成活率不到10%,如果采用单杯繁育,成活率虽然高,但是劳动强度大,操作繁杂,只适合小规模初养,不能够规模化繁育,我场(郏县蝎子养殖基地)温室恒温养殖15年了,温室恒温养殖面积才2亩地,想再扩大温室恒温蝎子养殖面积都不划算。再例如蜕皮,温室恒温蝎子养殖,理论上蝎子两个月蜕皮一次,这是指在室温连续35度左右两个月才蜕皮一次。很多养蝎者根本做不到,导致6个月了也不见蝎子蜕一次皮。本来设定的温室一年左右长大的,结果养殖一年了蝎子还是个二龄。再例如温室蜕皮的成活率,温室内如果采用集体蜕皮法,很多人一千只二龄蝎子蜕皮后,有500只成活的就很不错了,其余的在蜕皮过程中要么被虫子吃掉,要么被同类吃掉。当蝎子到成年时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如果采用单杯蜕皮法,劳动量就成倍增加,养殖成本增加,大规模养殖就不划算了。有人采用蜕皮器蜕皮,其还不如单杯蜕皮划算,且成活率远远低于单杯法。不可否认很多人通过学习,温室恒温蝎子养的还是很好的,但是规模总是处于小面积养殖,这就是为什么到目前国内温室恒温蝎子养殖规模上不去的决定因素。养殖规模小就是养殖成功了也不等于赚钱。我场(郏县蝎子养殖基地)到现在为止温室恒温养殖面积才2亩地,国内采用温室恒温养殖蝎子的厂家除了回收野生蝎子育肥的,还没有一家温室规模真正超过我场的。由于以上诸多温室恒温养殖的弊端,这就促使我们研究、探索、开发出一种能够解决温室恒温模式弊端的养殖模式。
采用生态化塑料大棚蝎子养殖,就彻底解决了温室恒温蝎子养殖的一切难题。塑料大棚蝎子采用自然繁育法,因为大棚环境纯粹是大自然的地形地貌,纯粹是野外生态化环境,所以孕蝎繁育很自由,不受象温室恒温条件的限制,孕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繁育的场地。在温室内繁育的母蝎子,往往受到声音、震动、光线等惊扰,造成早产、死胎、难产、母蝎死亡等状况,而塑料大棚蝎子根本不存在惊扰的问题,根本不会产生早产、难产、死胎、母蝎死亡的后果。塑料大棚蝎子可以在垛体土壤里面繁育,也可以在地下室里繁育,也可以在多孔砖里面繁育,无论外界打雷下雨、放鞭放炮、机器轰鸣等对大棚蝎子都五任何惊扰与震动惊吓,孕蝎繁育是自由的,是自然模式的。一龄蝎子成活率几乎是100% 。大棚蝎子如果在5月份生产,在9-10月份有可能会繁殖第二胎,我场大棚蝎子在10月份发现很多孕蝎开始二次生产的。温室恒温蝎子养殖蜕皮是最难得大事,在暖房内有单杯蜕皮法、集体蜕皮法,还有人用蜕皮器蜕皮等等,单杯蜕皮成活率高但是费事,集体蜕皮和蜕皮器蜕皮成活率太低,温室恒温蝎子蜕皮,让很多养殖者捞而劳而无获甚至血本无归,可以说蜕皮技术是温室养殖失败的最大原因。而大棚蝎子养殖蜕皮就不是事,就像回到了大自然,根本不用人的参与和管理,不受象温室恒温条件的限制。蝎子在大棚里面是不知不觉的就自然蜕皮了,在蜕皮期间几乎没有互相惨食的险情。大棚蝎子30天左右蜕皮一次,生长速度是温室的两倍。如果5月份生产,到9月份都能变为5龄蝎子,在11月至第二年4月蝎子都冬眠。到第二年7月份都能变为7龄蝎子,成活率最少在70%以上。并且冬天不加温,不浪费能源部花费人工。这是温室恒温蝎子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最主要的是大棚蝎子无论繁育、蜕皮都是自由式的,不用人工管理,可以大规模的养殖。
我们郏县蝎子养殖基地为扩大规模2007年建立平顶山市生态化蝎子土元养殖基地,扩建养殖面积3亩,2008年成立中国最早的蝎子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生态化养殖模式,从单一恒温养殖蝎子到“室内育种繁育,室外放养”,使我场养殖产量翻倍,“室内育种繁育,室外放养”模式,是郏县蝎子土元养殖基地在全国成功首创,很多学员在我场学习技术后,在家开始搞单一的室外露天散养,有部分学员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我场采用温室加室外养殖模式已有8年。在历年的露天生态化散养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吸取了很多教训,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我们成功采用室内加室外的生态化蝎子养殖模式给我场创造了巨大的回报,但是生态化露天散养模式和温室恒温养殖模式有着几个致命性缺陷,于是早在3年前我场就开始酝酿一种更先进的蝎子养殖技术,即塑料大棚常温生态化养殖模式。
生态化露天散养有着几个致命性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七个方面。第一露天仿野生散养蝎子的生长周期长,需要3-4年,最快也要3年。其次露天散养夏天雨水会淹死或者淋死一部分蝎子,冬天会冻死一部分蝎子。第三露天散养在冬眠期间田鼠很多会吃掉很多蝎子,即使你灭鼠措施再好也不可避免。夏天麻雀钻进池子大量捕食昆虫和小蝎子,即使你的防护措施再好也无济于事。壁虎和蜘蛛也会进入池子伤害或者吃掉一部分蝎子。第四露天散养食物不足导致蝎子互相残杀,蝎子成活率不高。露天散养的食物主要是昆虫类,而绝大多数昆虫都会逃跑,蝎子食物匮乏,不会逃跑的昆虫例如土元、鼠妇等只能做蝎子的辅助食物,蝎子对土元和鼠妇的食欲远远比不上对蚂蚱、蟋蟀、苍蝇、黄粉虫等主食的食欲那么强,其他主食都会飞跑,即使投喂黄粉虫白天太阳晒死,夜间露水露死,雨天淋死,蝎子根本没有食物保障。即使你投喂的虫子再多,要么飞走逃跑,要么被雨淋死。真正起效果的很少,被蝎子吃掉的很少,浪费的很多,死亡和逃跑占绝对优势。第五露天散养池子树木草丛遮挡阳光影响蝎子生长,延长蝎子生长周期,很多露天散养因为养殖池植被太多蝎子4年才能长大。第六露天大田散养只适合长江以北地区养殖,不适合江南地区养殖蝎子。而塑料大棚生态化蝎子养殖,不仅长江以北地区可以养殖,江南地区也可以成功养殖蝎子。第七露天散养不能靠诱虫灯来喂虫子。我场(郏县蝎子养殖基地)8年前就开始采用露天散养模式,晚上一直用诱虫灯引诱昆虫。基本上不起作用。以为是诱虫灯有问题,换用了10多种诱虫灯,无论是大功率的,还是小功率的,无论是国产的还进口的,还是引诱不来昆虫。最后观察发现诱虫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诱来很多虫子,其诱不来虫子是有以下六种原因。第一,野外虽然有小飞虫,但是小飞虫并不是全部有趋光性,很多小飞虫在蝎子养殖池外面飞来飞去就是不飞向诱虫灯,就是不进蝎子池子里面。第二:外面的小飞虫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野外很多庄稼地都打了灭草剂或者农药,很多虫子被杀死了,即使活着的小飞虫晚上很多都休息了,即使它们看见了灯光,它们只是趴在植物上远处看着灯光,就是不起飞,并不是有幼虫灯光就抢着飞来。第三:我们露天散养池子蝎子数量很多,指望露天池子原有的昆虫根本不够蝎子吃,而诱虫灯诱来的飞虫数量少的可伶,根本不够蝎子吃。第四:我们的露天池子不是一个,需要很多诱虫灯,而野外的虫子数量是有限的,飞进池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诱虫灯一个晚上也诱不到几个虫子。况且就是诱来的飞虫也不一定被蝎子捕捉吃掉,很多又飞走了。第五:特别是面积大的大田露天散养,指望诱来的几个虫子对蝎子来说是杯水车薪。蝎子根本避免不了互相残杀的悲剧。不会飞的昆虫就是看见诱虫灯光,也越不过防逃墙进入养殖池,因此诱虫灯只是养殖蝎子者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而已。第六:诱虫灯还会起反作用。因为很多蝎子看见幼虫灯光后都聚集在幼虫灯光下面,形成局部密度过大,导致大蝎子吃小蝎子的悲剧发生。经过长期的观察后,我场就放弃了采用诱虫灯幼虫的方法。因此我们郏县蝎子养殖基地现在淘汰露天散养模式了。有人说,大田露天散养是仿野生模式,野生蝎子没人喂也生长的很好,因此露天散养一个夏天喂两次就可以了,这是极其荒谬的道理,因为野生蝎子在野外密度非常小,100平米也不到一只蝎子,而我们的露天散养池子每平米就是养殖50只也没有效益,一个夏天不要说喂两次虫子,就是喂20次也绝对不够,一个夏天就是喂40也保证蝎子大量互相残杀!最重要的你喂的虫子要么不是蝎子的主食,要么被雨水或者露水弄死,得不偿失。
基于露天散养上述的缺陷,我们郏县蝎子养殖基地在2012年开始着手改进露天散养的弊端,创造一种更先进的意境,彻底切除温室恒温养殖和露天散养的顽疾,铲除温室恒温和露天散养的瓶颈。于是在2012年我场就开始酝酿一种更先进的蝎子养殖技术,即塑料大棚常温生态化养殖模式。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我场试养一个塑料大棚,食物有单一黄粉虫到蟋蟀、蚂蚱、苍蝇等6种虫子,水分补充有人工供应到自动补给,温度调节有自然常温到大棚调温,蝎子蜕皮有单杯蜕皮到集体自由蜕皮,繁育方式有单杯繁殖到集体自然繁生产,蜕皮周期有温室和常温2个月到30天,蝎子生长周期有常温3-4年到一年半。经过三年的探索研究,反复的实验,2014年我场开始扩建塑料大棚蝎子养殖面积50亩,建造80个塑料大棚,正式采用生态化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模式。废除露天散养模式。因此我场的塑料大棚养殖并非一日之想心血来潮,是有计划,有步骤,从实践到理论,再有理论到实践,是反复探索、研究、积累经验的必然结果,是胸有成竹的,所以我场能够熟练的运用大棚环境,成功的养殖大棚蝎子。温室恒温模式和露天散养模式都有着先天性缺陷,而塑料大棚模式就是为避免以上两种模式的弊端而开发的新技术。塑料大棚蝎子从2015年5月份孕蝎繁殖,平均30天蜕一次皮。到11月份蝎子冬眠前,已经有很多6龄蝎子了。并且成活率在70%以上。这是露天散养蝎子想都不敢想的结果,露天散养想成为6龄蝎子,最少经过三年时间,而大棚蝎子一年就实现了。塑料大棚蝎子养殖食物有六种,即蚂蚱、蟋蟀、土元、潮虫、苍蝇、黄粉虫,主要以蟋蟀、蚂蚱、苍蝇、黄粉虫为主食。塑料大棚里面的蝎子总是食物过剩,不存在食物断链的情况,蝎子很少互相残杀。这是露天散养根本无法实现的。塑料大棚蝎子夏天雨水淋不着,冬天大雪压不到,不存在被雨水雪水淹死的情况。麻雀也进不来,不存在意外伤亡。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更不需要诱虫灯,大棚里面的虫子吃不完。塑料大棚蝎子养殖的这些优势就是针对露天散养的弊端开发的,因此大田露天散养模式已经淘汰了。
很多人不相信塑料大棚成功养殖蝎子这个事实,认为这是个不可能的事。但是当很多学员来场亲自目睹后,都服服帖帖瞠目结舌。他们都看到了这个不争的事实,在2015年9-10月份来场亲自学习的学员,我们正在拆开垛体进行改造,学员们都亲自看到了到底有多少五龄蝎子。只有你看到了,亲自体会了,你才会相信在我场塑料大棚里面,蝎子确实是不到30天就蜕一次皮。为了让大家鉴证塑料大棚成功养殖蝎子的事实,我场2015年开始采用塑料大棚养殖,就对外公布:我场80个大棚要出租10个,学员可以在我场租棚养殖蝎子,我场包学员成功。现在租出去的10个大棚的学员的蝎子也变成5-6龄了,你可以来场问问他们,也可以拆开垛体看看,试问,除了我们郏县蝎子养殖基地,还有哪的蝎子养殖场敢让你拆开垛体看看事实?!有哪的蝎子养殖场敢把大棚租给你包你成功?最近经常有人来电问大棚养殖技术,这些人不是我场学员,他们有的是在别的地方学习的学员,有的是自己摸索的塑料大棚养殖爱好者,他们和我场同时投种,到9月份有的蝎子还没有繁殖,有的蝎子还是三龄,有的小蝎子几乎没有了,有的母蝎子大量死亡,有的蝎子很得病等等。他们说的这些问题在我场几乎不存在。这就应了我说的那句话:没有技术谁养蝎子谁失败,不服你试试!还在懵懂状态的养蝎爱好者你们要切记:不要把自己撞的头破血流换来的技术成了别人淘汰几年的技术了。
我们郏县蝎子养殖基地一个生态化塑料大棚180平米,一个周期可生产蝎子50-100公斤,市场价值4-8万元左右,一个周期是一年半。这个效益无论是温室恒温模式还是露天散养模式都无法实现的。有的露天散养宣传一亩地年收入几十万是绝对不可能的。
告诉大家一句话:塑料大棚养殖蝎子是大规模成功养殖蝎子的必然归宿!温室恒温养殖我场还在进行,露天散养技术我场已经淘汰了。露天大田散养只适合长江以北地区养殖,不适合江南地区养殖蝎子。而塑料大棚生态化蝎子养殖,不仅长江以北地区可以养殖,江南地区也可以成功养殖蝎子。在我场学习的学员很多已经成功采用塑料大棚成功养殖蝎子了,这些一年的成功案例比过去10年的都多,凡是新学员,我们都会提供给你当地成功案例的。养殖模式不对,努力白费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