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幸往 往来 自比较,而幸福也是来自比较。
2、能够改变世界的绝妙主意往 往来 自于独立工作的人。
3、报春的燕子 往来 梭巡,空中充满了它们的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绿草,笑迷迷地躺卧在大地上,像是正和低着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在绵绵情话;从渗透了水分的耕地里,到处可以闻到一种潮湿的、发酵似的气息。
4、蜘蛛像荡秋千一样在两根树枝间 往来 几次,从它尾部出现了一条又一条晶亮的细丝,最后终于又织成了一张椭圆形的蛛网。
5、五颜六色的蝴蝶,姿态轻盈,在娇艳的花丛中穿梭 往来 ,络绎不绝,把初秋的山岗点缀得更加妖娆、美丽。
6、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 往来 风。薛涛
7、河堤小路,绕城而行, 往来 车辆如同穿梭一般,两岸绿柳成荫,许多高大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柳荫中,红绿相间,景色格外迷人。
8、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 往来 。民谚
9、谈笑有鸿儒, 往来 无白丁。刘禹锡
10、人生如鱼,永不被束缚,永不歇足, 往来 穿梭汇凝成一弯流星赶月的清流。任潮涨潮落,循着自己的轨迹。
11、礼尚 往来 ,来而不往非礼也。
12、与和自己有 往来 的公司共存共荣,是企业维持长久发展的唯一道路。
13、渔船都扬起白帆, 往来 拉网,仿佛是成群结队翩翩飞舞的白蝴蝶。海浪轻轻地拍着船头和船舷,船身略侧,向前滑去时轻盈得如同一只掠水的小燕儿。
14、我们主张和邻国和睦相处,友好 往来 。
15、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 往来 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缕金裳。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秦观
16、从小到大常 往来 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
1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老子
18、中日两国建交以前,民间 往来 已经相当频繁。
19、小心突然升高热度有友情。不推不迎,冷眼以观,礼上 往来 。
20、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和各方面的互相 往来 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恩格斯
2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
22、站在高楼上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行人 往来 不断。
23、夏天,小河涨水了。火热的太阳照得小河波光鳞鳞,孩子们像泥鳅一样在河里穿梭 往来 。河面上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小河两岸的欢笑声传遍了山村的每个角落。
24、中秋节的月在新江桥显得格外宁静。没有汽车的桥上安静极了,桥下江水滔滔,游船 往来 ,月光照在水面,洒下一片银辉。对面繁华的街道上传来时隐时现的越剧声。月亮是那么亮,使五彩的霓虹都黯然失色。
25、这里人来车往,十分热闹。汽车、卡车川流不息,五颜六色的出租车 往来 接送着客人,更为古城增添一份美丽的色彩。一路上各种各样的大型广告牌矗立在公路两旁,使我处处感受到时代的召唤。
26、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 往来 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27、余与琢堂冒雪登焉,俯视长空,琼花飞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江中 往来 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沈复
2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9、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 往来 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3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 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1、大街上 往来 的行人和车辆络绎不绝。
32、最擅长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克不及交为朋侪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树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大概地避免和他们 往来 ,为自己的长处疏远他们。
33、金钱是新式的奴隶制度。它与旧式的奴隶制度不同的是:与奴隶之间没有任何人性的关系,没有任何人格上的 往来 。
34、写作书信时应当条达舒畅来显示气势,无拘束地说出自己的情怀,书信 往来 写得文辞明显、从容自然,也是心声的交流啊!
35、礼尚 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36、两国边境上人民经常 往来 ,就像走亲戚一样。
3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 往来 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38、毒品,摧残人的心灵,践踏人的自尊,剥夺人的生命,使原本明媚的天空步入黑暗。让我们收敛起好奇心,杜绝毒品 往来 。
39、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 往来 。
40、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 往来 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列子
41、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 往来 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42、雄虺九首, 往来 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43、最善于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和他们 往来 ,为自己的利益疏远他们。
44、爱情,不像礼尚 往来 ,往往付出的,回来的不一定是正比。
45、勿与恶徒相争,亦勿与之相扰。勿与贪婪之人为伍,亦勿听任他的指使。勿与喜爱诽谤之人同入国王的宫门。勿与恶名远扬之人 往来 。勿与无知之人结盟。勿与愚人争辩。勿与醉汉同行。
46、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 往来 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47、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 往来 者,营军也。
48、屈伸 往来 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49、断绝士卒通家书及与亲属 往来 ,这叫做断绝士卒的后顾之心;选拔精良的士卒,将武器做这当的部署,这叫做增加士卒的力量;丢弃蓣重,减少携带的食量,这叫做开发士卒拼死作战的意志。
50、最关于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和他们 往来 ,为自己的利益疏远他们。伊壁鸠鲁
51、这个人不讲信用,干脆和他断绝 往来 。
52、取善辅仁,皆资朋友; 往来 交际,迭为主宾。
53、赢得所有业务 往来 关系人的信赖,是非常有价值的资产。
54、关于创意:集中和简单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乔布斯认为,简单比复杂更难实现。他用多年时间让自己的思维变得简单、有条理,最后开发出超凡脱俗的“苹果”系列产品。选择越多,我们越要记住:奇迹往 往来 源于一个简单而执着的信念。
55、礼尚 往来 是建立友谊的最基本道理。
56、槟榔既是民间礼尚 往来 之信物,也是解决纠纷的中介物,成为台湾乡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57、你我情意深,不必虚伪 往来 ,君子之交,清白如水,夫妻和睦,幸福暗生,关心细微,流露真情,真心真爱,相守一生。愿你如意!
58、不是说礼尚 往来 吗?怎么老是我们送他礼,而没见他回过礼?
59、西方人不是很重视礼尚 往来 ,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
60、谁见幽人独 往来 ,缥缈孤鸿影。
61、后来,我每次与什么人断绝 往来 的时候,我都能重新体会到这种沉醉。只有在逃跑的时候,我才真的是我自己。我仅有的那些美好的回忆都跟逃跑或者离家出走连在一起。但是,生活总会重占上风。
62、人际交往要注意礼尚 往来 。
63、因此,断断续续地 往来 了一两年,都没能最终将关系确定下来。
64、明明知道,今生或许再也没有机会与你并肩共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许再也没有机会与你牵手共看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可今夜我却依旧忍不住张望江上船儿 往来 ,侧耳聆听江面是否有你渡过来的船。
65、当天上午的长沙天气有点阴,平时车水马龙的步行街,当天 往来 的人群并不密集。
66、一个生活在这种诗情画意和幻想世界中的男子,对于我们这种平淡无奇的 往来 一定觉得刺激太少了。
67、美国与香港之间的历史、文化和民间 往来 ,源远流长。
68、再次,邻里关系日渐淡薄与冷漠,昔日"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如今变成"老死不相 往来 ",这样的人际交往进一步导致社会治安状况的下降。
69、人的思想品德表现在各个方面,君子之交淡如水,便是革命者的崇高品德在交友 往来 中的具体体现。
70、你是不要命了吗?怎么会跟那批亡命之徒 往来 呢?
71、礼尚 往来 是很好的传统,它可以显示人们的慷慨和关心,直至这种习俗被商业化。
72、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这是一个主谓式成语;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 往来 很多。
73、两国边界上的人民进行着频繁的贸易 往来 。
74、去年我们去88中参观,他们接待那么热情,下星期他们来我校赛球,我们也应该好好接待,这是礼尚 往来 嘛!
75、往前期待时总是永无止尽的慢慢长路, 往来 时回顾却疾如电光石火的一梦。
76、话剧沾**的一点光并不是坏事,就如同当初**的兴盛离不开很多话剧人的加盟和努力一样,不同的艺术类型本来就应该是互相影响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必要"老死不相 往来 "。
77、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要加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 往来 。
78、礼尚 往来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9、在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两国首先经历了天寒地冻、障碍迭起的艰难时期,继而经历了政治经济相互促进、官民 往来 并举的友好时期,最后经历了合作与竞争、交往与摩擦并存的磨合阶段。
80、他们虽是邻居,但肝胆楚越不相 往来 。
81、谁要是曾经跟玛格丽特那样的姑娘稍许有过一点 往来 ,谁就会知道她们喜欢装疯卖傻,喜欢跟她们初次见面的人恶作剧。
82、多勃雷宁机敏而又训练有素,态度温和而行动谨慎,他以炉火纯青的技巧 往来 于华盛顿的上层社会。
83、我虽不喜欢对方,但礼尚 往来 ,只好勉强敷衍应付。
84、我想自己曾经是艰难生活的。所以现在成为能贩卖过 往来 营生的幸福的人。
85、许多机关单位的庆典活动以及人们礼尚 往来 ,也把内画作为别具特色的纪念品。
86、我们原是布衣之交,后来他当了大官,也就互不 往来 了。
87、他不好好读书,在同学中穿梭 往来 ,拉拉扯扯,说话言不及义,大家都讨厌他。
88、你少与社会上那些三教九流 往来 。
89、最好的维系友情的方式之一就是礼尚 往来 。
90、不仅如此,还有物质上的 往来 ,母亲常常会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
9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 往来 的良好的优良的传统美德。
92、自古礼尚 往来 ,所以投桃报李本是应该。
93、登上佛香阁一望,只见湖面波平似镜,游舫 往来 如织,和风吹来,顿觉心旷神怡,劳累全忘。
94、想要助他步上正途,唯有断绝他跟不良朋友的 往来 ,才是正本清源的好方法。
95、礼尚 往来 既是传统的民俗,也是人情交际的礼貌。
96、他们虽是邻居,但彼此不相 往来 ,真可谓咫尺天涯。
97、对方既然让我们免签证入境,我们礼尚 往来 ,当然也开放对方国民免签证入境。
98、人事有代谢, 往来 成古今。
99、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礼尚 往来 "是传承久远的交往理念,"礼"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0、豺狼从目, 往来 些。
101、据此可见我国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不统一,基本上都是自立门户,很少 往来 ,甚至互不承认。
102、值得一提的是,"透明"也必须是礼尚 往来 的。新闻媒体也必须让外界了解其报道的标准和方法。
103、天气渐渐变凉,寒夜更加漫长,问候不曾忘记,关怀永在心上,小心莫要着凉,记得添加衣裳,生活即使繁忙,也要注意健康,朋友心头记,短信常 往来 ,祝你幸福无疆,快乐永远!
104、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礼义之邦的美称,在现代社会中礼尚 往来 也是社会交际的常识。
105、既然现出了庄严宝相,自然分外绸缪。从此月下花前,时相 往来 。
106、枝迎南北鸟,叶送 往来 风。
107、那些忠诚于美国的公司付出了超过经济价值以外的贡献,它们期望美国的礼尚 往来 :宽松的合同,还可能是津贴或者是为了它们的便利而设立的条件。
108、我过生日时,他送我一个生日蛋糕,他过生日时,我也送去一份,礼尚 往来 嘛!
109、他们经常邀请我们,我们只好礼尚 往来 邀请他们到我们家。
110、礼尚 往来 ,我也回寄老友一张贺年卡。
111、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 往来 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112、我不跟他 往来 ,因为他笑里藏刀,太狡猾了。
113、令人惊讶的是,那些最不愿开口一味保持缄默的人往 往来 自那些理应最关心科学的人之中。
114、讲究"礼尚 往来 "是中华传统,这种消费心理到了年节尤其突出。
115、礼尚 往来 ,亨利国王该用什么豪华公馆招待外国贵宾呢?
116、对方老是刁难我们的产品,礼尚 往来 ,我们也要对他们的产品加以设限。
117、犀牛发起脾气来,在原野上 往来 乱闯,暴跳如雷的时候,连大象都得远远的躲着他。
118、然而美国非但置若罔闻,反而在两年前变本加厉,以它的国内法代替国际法,反过来要对同古巴有贸易 往来 的国家或公司进行制裁,引起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和加拿大的抗议。
119、在他宣告破产后,树倒猢狲散,以前常 往来 的亲友们都不见了。
120、但是,作为官府 往来 文书的档案缮写,由于件数多,篇幅短,仍然选用简册,就未免胶柱鼓瑟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并计谋,为不可测。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逝世地。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掠乡分众,廓地分守,悬权而动。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上下同欲者胜。( 名人名言 geyan123)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输赢见矣。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凡为客之道:深刻则专,主人不克。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回生。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萁、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罢了。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弊。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乎意料。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如果您喜欢《孙武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物极必反: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运动变化的命题老子首先提出物极必反的思想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由道产生运动,到一定极限,又复归于道,如此周行不息老子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的《太玄》等书中,都有所承述
至北宋,程颐明确使用了“物极必返”一词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这就是“物理极而必反”、“物极则反,事极则变”他又认为,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而阴阳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理的存在,即所谓“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程颐把先秦以来“物极必反”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过犹不及: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实际情况,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盏明灯
1胸背:陈式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是要含、要虚、要松。陈鑫说:“胸要含住劲,又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胸部含虚和胸间松开,可以自然形成 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
2腰脊:人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腰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
3腹部:陈式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是要“合”。陈鑫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
4臀部:陈式太极拳对臀部的要求是要“泛”。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曾多次提出臀部要“泛起”
1胸背:陈式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是要含、要虚、要松。陈鑫说:“胸要含住劲,又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胸部含虚和胸间松开,可以自然形成 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
2腰脊:人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腰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
3腹部:陈式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是要“合”。陈鑫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
4臀部:陈式太极拳对臀部的要求是要“泛”。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曾多次提出臀部要“泛起”
系辞上(1)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释:
(1)系辞:系,古字作毄,有系属义。辞,本作辞,即词,有说义。系辞本义是系辞于卦爻之下。案《系辞》:“系辞焉以断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即是其正。此处以“系辞”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经后面的文辞,为《十翼》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论:追述易之起源,推论易之作用,兼释卦义以补《彖》、《象》、《说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辞》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为十三章,虞翻分为十一章,周氏、孔颖达等分为十二章,陆德明分为七章,李心传分为十五章,王申子分为十六章。今从马融等分法,《系辞》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
(2)尊:高,贵。天阳气轻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贱。又作“埤”,卑,埤通。地阴气浊重在下,故曰卑。定:谓定其方位。以:已。《国语·晋语》“吾以除之矣”即其证。陈:列。
(3)动静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运转不已,故曰动;地凝重不移,故曰静。常:规律。天动地静之说,战国时代极为普遍。如《庄子·天道篇》:“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刚柔:刚谓奇画以象阳,柔谓耦画以象阴。断:分,判。
(4)方:先儒多解为方所、道、理、行虫动物类等,然以上诸说似皆不妥。通观此段文意,“方”在此应解作“事”。《象》之《复》“后不省方”句,王弼注:“方,事也。”即其证。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变化:天时变,故在天为“变”;变,熹平石经作“辩”,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备一说。坤化成物,故在地为“化”。见:显现。
(5)刚柔相摩:乾刚坤柔之画相互摩荡而成八卦,即《说卦》所谓乾三阳坤三阴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转。此指切摩。八卦相荡:八卦相互涤荡而运动。荡,又作“荡”。《释名》:“荡,荡也。”此有推移之义。鼓,通“郭”。《风俗通义·声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也,故谓之‘鼓’”。所以鼓有“动”之义。霆:雷之余气。《谷梁传》:“云雷者何?霆也。”润,滋。
(6)乾道:即阳道。男:阳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阴道。女:阴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训为“主”、“为”。笔者管见,由《彖》释《乾》称“万物资始”考之,此“知”就应解作“资”,“资”、“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笔者以为,由上文“乾资大始”考之,此处“坤作成物”之“作”,当训为“为”,即化生。易:平直,无所难。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体浑同虚空,普徧群物,故曰易。《尔雅》‘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谓易直,此可识易之训也”。案《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马氏之说极是。简能:简约之能。先儒有谓作“简从”者,上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考之,此解可备为一说。简,简约而不繁。
(8)易简:平易简约。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于天地之中。位,居位。
今译:
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由此)确定。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之位确立。(天地)动静有其常规,(阳)刚(阴)柔即可断定。万事以其类相聚,万物以其群相分,(这样)吉凶便产生了。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变化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乾资主(万物)初始,坤化生成万物。乾以平直资主,坤以简约顺从。易,则是易资主;简,则是易顺从。平直资主则有亲附,简易顺从则有功效。有亲附则可长久,有功效则可广大。可长久才是贤人的德性,可广大才是贤人的事业。(因此)易简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
返回页首
--------------------------------------------------------------------------------
(二)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1)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2)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3)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4)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5)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6)
注释:
(1)卦:指六十四卦。象:卦象。系辞:于卦爻之后系属其文辞,在此句“吉凶”之后“虞本更有悔吝二字”(《释文》)。以上下文义考之,似当以虞说为是。
(2)吉凶:善恶。吉,善。凶,恶。悔吝:悔难。悔,恨。吝,通“遴”,行难。虞,度。吉凶悔吝,为《易》之辞。失得忧虞,为人之事,故吉象得,凶象失,悔象忧,吝象虞。
(3)变化:指六爻之变化。亦即《系辞》所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爻者,言乎变者也”。进退:由爻之变化而产生。阳动为进,阴动为退。刚柔:指阴阳二画,阳刚为“—”,阴柔为“- -”。
(4)三极:三才,即天地人。八卦有三画,上画象天,下画象地,中画象人。六爻兼三才故初二为下象地,三四为中象人,五上为上象天。
(5)居:静处。安:依。序:次序。虞翻认为当作“象”。依据下文“君子居则观其象”,故认为作“象”为胜。然案之《系辞》,“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成列即《易》之序也。且“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价,震无咎者存乎悔。……”此皆“易之序”也。玩:一本作“翫”,有玩味、玩习之义。《列子·黄帝篇》“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张湛注:“玩,习也。”乐:一本作“变”,案下文“动则观其变”,“爻者言乎变者也”,似从“变”为是。
(6)此引《大有》上九爻辞。佑:保佑。
今译:
圣人设置易卦,观察其象而系之文辞,以明示吉凶,(阳)刚(阴)柔相互推移而产生变化。所以(《易》辞)吉凶,为失得之象;悔吝,为忧虞之象。变化,为进退之象;(阳)刚(阴)柔,为昼夜之象。六爻的变动,含有(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闲居而依者,是卦的次序;喜乐而玩习者,是(卦)爻的文辞。因此君子闲居时则观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辞;行动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筮占。所以“自有上天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返回页首
--------------------------------------------------------------------------------
(三)
缘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①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②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③
注释:
①彖:“材”,材通裁,故有裁断之义,此指彖辞。言:说明。象:指一卦之象。爻:指爻辞。变:指刚柔两画的变化。
②小疵:小瑕。列:分布。位:六爻之位。齐:正定。大小:指卦而言,阳卦大,阴卦小。辞:爻辞。介:微小。此指“悔吝”处“吉凶”之间细小界限。震:惊惧。
③险:凶恶。易:平易:此即善吉。之:适。
今译:
彖辞,是说明卦象的;爻辞,是说明(阴阳爻画)变化的;吉凶,是说明事务失得的;悔吝,是说明有小的过失。无咎,是说明善于补求过失。所以贵贱的分列,存在于所处的爻位;齐定其小大,存在于各卦之中;辩别吉凶,存在于卦多辞中;忧虑悔吝,存在于(吉凶之间)细小的界限;戒惧而无咎,存在于能够悔改。因此卦有(阴阳)大小,辞有凶险平易,《易》辞,就各有所指向。
返回页首
--------------------------------------------------------------------------------
(四)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①。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②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③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④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⑤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⑥。
注释:
①易:《周易》所包含道理,即易理。准:等同、齐平。弥纶:包罗,遍论。弥,徧。纶,本指青丝绶。此通“论”。
②幽明:幽暗光明。原始反终: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的终结。原,推究。反,一本作“及”,此训为“返”。
③精气为物:阴阳精灵之气聚则物成其形。精气,指阴阳精灵之气。游魂为变:气之游散而物变其故。游魂,气之游散。阳气曰魂,以上下文思之,精气指神,游魂指鬼。鬼神:阴阳之气屈伸变化。鬼:归,即气之屈而归,物终气归曰鬼。神:伸,即气之伸而至,物生气伸曰神。
④违:违背。济,助。旁,徧。《广雅》:“旁,广也,大也。”《周礼·春官·男巫》:“旁招以茅。”贾公彦疏:“旁,谓四方。”王引之曰:“谓徧招于四方也。”流:《释文》“京作留”。乐天:顺行天道。知命:知性命之理。安土:安居坤土。敦:笃厚。仁,爱。《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
⑤范围:包括,法周。范,铸金之范,引申为法:围,匡郭,周围,“范围”,今人黄沛荣解作笼罩,其说甚是。不过:汉儒释此为乾坤消息法周天地变化而不过于十二辰。然由上下文思之。此“不过”恐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因无其它证据,故此仍依汉人之说。曲:本义为器受物之形。成:当为盛。曲成,即受盛。不遗:不遗失细微。
⑥昼夜之道:指阴阳刚柔之道。《系辞》:“刚柔者。昼夜之象。”方:处所。体,固定形体。
今译:
《易》道与天地等同,所以能包罗天地之道,仰首以观看天文,俯首以察看地理,所以知晓幽明变化的原故。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终结,因而知晓死生的学说。精气聚合而生成物形,游魂(气散)导致(物形)变化。因此可知鬼神的情状。(易)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天地的规律)。知道周围万物而以其道成就天下,所以不会有过失。遍行而不停留,顺应天道,知晓性命之理,因而不会忧愁。安居坤土,敦厚而施仁德,故能够爱民。笼罩天地变化而不超过(十二辰),承盛万物而不遗失(细微),通达昼夜变化之道而极其睿知,故(阴阳)神妙变化无一定处所,而易道亦无固定的形体。
返回页首
--------------------------------------------------------------------------------
(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①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这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②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③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④
注释:
①继:秉受,继续。成:生成,成就。性:天性、本性。朱熹曰:“所以发育万物为继‘善’,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语类》)
②知,智。鲜,少。显,显现。诸,之于。用,功用。鼓,动(解见上“鼓之以雷霆”注)。至,极。
③富有:无所不备。日新:变化不息,日日增新。生生:阴阳相互变化而不穷。成象:生成天象。效法:效地之形。法即形。项安世曰:“古语‘法’皆谓‘形’,《系辞》皆以‘形’对‘象’。”
④极数:穷极蓍策之数。占,筮占。通变:即变通,指变化而通达、趋时而利。阴阳不测:阴阳变化迅速微妙而不可测度。
今泽:
一阴一阳(互变)叫做道,秉受(其道)的,为善;顺成(其道)的,为性。仁者看见(道)的仁便称道为仁,智者看见(道)的智便称道为智。百姓日用(其道)却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已很少见了。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造就万物)盛德大业(完备)至极呀!富有叫做大业,日新叫做盛德。(阴阳变化)生生不已叫做易,成(天)象为乾,效(地)形为坤,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叫做占,通达变化的叫做事,阴阳(变化)不可测度叫做神。
返回页首
--------------------------------------------------------------------------------
(六)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①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②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③
注释:
①广:宽广。坤为广。大:盛大。乾为大。御:止。迩:近。正:定。
②专:一本作“塼”,专、塼二者通,此当训为“圜”。《说卦》“乾为圜”即其证。直:刚直。翕:闭合。辟:开。
③配:匹配。变通:变化通达。易简: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即易知易从谓易简。至:大。
今译:
这易道宽广呵,盛大呵!要说它远,则无所穷止,要说它近,则宁静而方正,要说天地之间则(万物)具备。这乾,静止时圆圜,运动时开辟。所以广生(万物)。(易道)广(生)大(生)与天地相配合,变化通达与四时相配合,阴阳之义可以与日月相配合,是易道简约的善性与至大的德性相配合。
返回页首
--------------------------------------------------------------------------------
(七)
子曰:①“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②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③
注释:
①子曰:《系辞》、《文言》所谓“子曰”,乃指孔子,然“子曰”所引是否真为孔子言论,已无从考证。
②知,即智。礼,礼仪。一本作“体”,“礼”、“体”相通。
③存存:常在。《尔雅·释训》:“存存,在也。”阮元曰:“存存,在也。如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也’”。道:所由之路,乾阳为道。义:所处之宜,坤阴为宜。
今译:
孔子说:“易,其道至极!易道,圣人用之增崇其德而广大其业。智慧崇高礼仪谦卑,崇高效法天,卑下效法地。天地设定位置,而易道运行于其中。成物之性常存,(阴阳)道义之门。
返回页首
--------------------------------------------------------------------------------
(八)
圣人有以见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②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③“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④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⑤“同人先号啕而后笑。”⑥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⑦
注释:
①赜:古本作“啧”,本义是指口里说话杂乱。此指事物繁杂。拟:比拟,摹仿。诸:之于。形:形态,形状。容:容貌。宜:相称,适宜。
②会通:会合交通。典礼:一本作“等礼”。此指典章礼仪。
③恶:厌恶。一本作“亚”,古者恶、亚二字通。先儒有训“亚”为次第者,亦可备为一说。议:一本作“仪”,通观上下文义,“仪”与“拟”对举,当作“仪”为是。仪,仿效。
④此引《中孚》九二爻辞。其意为:母鹤在树荫下鸣叫,其子应声而和。(若)我有美酒,我愿与你共同分享。阴,通荫。和,应和。爵:古代饮酒器,此指酒。靡:系恋,分享。
⑤此释《中孚》九二爻辞,君子居其室:九二居内卦,以象君子居其家室,九二为阳爻,故为君子。言:言语。九二居《中孚》下兑之中,故曰言。枢:户枢,即门轴。机:弩机。
⑥此引《同人》九五爻辞。其意为:与人同志,先哭后笑。同人:即同仁。号啕:啼哭。
⑦此释《同人》九五爻辞。默:不语。利:锐利。臭:通嗅,即气味。
今译:
圣人因见天下事物繁杂,从而比拟其形状容貌,象征其事物所宜,所以就叫做卦象。圣人因见天下事物的变动,从而观察其会合与交通,以推动其典章礼仪,并附之文辞以断其吉凶,所以就叫做爻。述说天下事物至为繁杂而不会厌恶,指出天下事物变动至极而不会杂乱。比拟后发表言论,仿效后而行动,通过比拟仿效以成就其变化。“鹤鸣于树荫,其子和而应之,我有好酒,我与你共享。”孔子说:“君子居于室,口出善言,千里之外的人都响应,况且近处呢!君子居于室,口出不善言,千里之外的人都违抗,况且近处呢!言语出于身,影响于民,行动发生在近处,而显现于远处。言行,这是君子的门枢和弩机。枢机在发动时,主宰着荣辱(的变化)。言行,君子是可以用它来惊动天地的,怎可不慎重呢?”“与人同志,先号哭而后笑。”孔子说:“君子之道,或出行或居处,或沉默或言语,二人同心,其力量可以断金。同心的言语,气味相投香如兰草。”
初六,“藉用白茅,无占。”①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以往,其无所失矣”。②“劳谦君子有终,吉。”③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④“亢龙有悔。”⑤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⑥“不出户庭,无咎。”⑦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子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⑧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注释:
①此引《大过》初六爻辞,其意为:用白茅铺地(摆设祭品)无咎。藉:铺垫。茅:茅草。
②此释《大过》初六爻辞。苟,助词。王引之曰:“苟,犹但也。”错:措。有放置之义。慎:谨慎。薄:犹轻,斯:此。术:道。“慎斯术”,一本作“顺斯术”,有训“慎”为遵循者,可备一说。
③引《谦》九三爻辞,其意为:有功劳而又谦虚,君子则有好的结果,吉利。
④此释《谦》九三爻辞。伐:夸。德:得。《管子·心术上》:“故德者,得也。”厚:笃厚。功下人:有功劳而卑下于人。致:推致。
⑤引《乾》卦上九爻辞。亢,穷极。
⑥此释《乾》上九爻辞。贵而无位:《乾》上九之阳处上为贵,上九穷极失位故无位。高而无民;上九居卦上故曰高,六爻皆无阴,故无民。
⑦引《节》初九爻辞。
⑧此释《节》初九爻辞。阶:《释文》:“姚本作机”,考《涣》卦九二爻:“涣奔其机。”帛书《易经》作“阶”,故阶机互通。此处应解为契机。密:隐密。几事:几微之事。
⑨此释《解》六三爻辞。乘:古时指车辆。引申为乘坐。小人乘君子之器:小人乘坐君子的交通器具。小人,古代统治者对下层人民的蔑称,后指不正派或见闻浅薄之人。君子,指有德才之人。从卦象看,阳为君子,阴为小人,《解》六三以阴居阳位,故有“小人乘君子之器”之象。慢:骄慢。诲:教。冶:郑、陆、虞、姚、王肃作“野”,《太平广记》引作“蛊”,“野”、“冶”皆“蛊”之假借。(详见李富孙的《易经异文释》)。郑玄曰:“饰其容而见于外曰野。”(《后汉书》注)
今译:
初六:“用白色茅草铺地(摆设祭品),无灾。”孔子说“(祭品)直接放在地上就可以了,再用茅草铺垫(以示其敬),还能有什么灾呢?已经是非常慎重了,茅草作为物虽然很轻薄,但作用重大,能谨慎地用这套礼术行事,就不会有所失了。”“有功劳而谦虚,君子有好的结局,吉利。”孔子说:“有功劳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贪得,太厚道了。所说的是有功劳而能礼下于人。德讲究要盛大,礼讲究要恭敬,所谓谦,就是以恭敬而保存其禄位呵!”“龙飞过高处则有悔。”孔子说:“尊贵而无实际的职位,高高在上而失去民众,贤人在下位而无所辅助,所以一行动就有悔。”“不出门户庭院,无咎灾。”孔子说:“祸乱的产生,是以言语为契机。国君(说话)不机密而失掉大臣,大臣(说话)不机密则有杀身之祸。机微这事不保密则妨害事情的成功,所以君子谨重守机密而不轻易出言。”孔子说:“作《易》的人,大概很了解盗寇吧!《易》说:‘以肩负物而又乘车,以至招来盗寇来打劫。’以肩负物,这是小人做的事情;车乘,是君子(使用的)器具,小人乘坐君子的器具,所以盗寇想来抢夺他,对上骄慢而对下暴虐,盗寇想来讨伐,懒于收藏财富是教盗寇来抢,打扮妖艳是引诱盗寇来奸*。《易》说:‘以肩负物而又乘车,招致了盗寇’(说的是)自己招来盗寇。”
返回页首
--------------------------------------------------------------------------------
(九)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①。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②。大衍之数五十③,其用四十有九④。分而为二以象两⑤,挂一以象三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⑦,归奇于扐以象闰⑧,五岁再闰⑨,故再扐而后挂⑩。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⑾。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⑿。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⒀。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⒁。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⒂。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⒃
注释:
①案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及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此节在十一章之首)即在“夫易,何为者也”之上)。自“天数五”至“行鬼神也”一节在“故再扐而后挂”之下。宋代张载、程颐、朱熹疑为错简。认为此两节相连当在“大衍之数”之上。元人吴澄、明人来知德、清人李光等人皆从之。案汉熹平石经本,自“天一”至“行鬼神也”在“故再扐而后挂”之下,《汉书·律历志》与卫元嵩《元包蓍篇》皆同熹平石经,故当以汉熹平石经本为是。然案上下文义,程朱之顺序较胜,故今从之。此章列“一”至“十”自然数,旨在说明筮法中所演五十之数是以这天地之数为根据的。
②进一步阐述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关系。五位:先儒多解:(一)指天地之数各有五位数。(二)五个方位,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三)五行之位,一六合为水位,二七合为火位,三八合为木位,四九合为金位,五十合为土位。通观文意,当以第一种为胜。相得:相加。合:即和。变化:指蓍数变化。鬼神:气之屈伸往来。鬼,归。神,伸。故“行鬼神”,是指数能贯通天地鬼神,即易通鬼神而能行鬼神。
③衍:演。即演算。五十:先儒多解:(一)朱熹认为,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二)荀爽认为卦各有六爻,又有八经卦6×8=48,乾坤又有二用,故48+2=50。(三)京房等认为,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10+12+28=50。(四)郑玄认为,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故减五为五十。(五)崔憬认为,天地之数配八卦,八卦之数为五十,3(艮)+5(坎)+7(震)+9(乾)+2(兑)+10(离)+8(巽)+6(坤)=50。(六)《汉书·律历志》认为,五十数由元始象一,与春秋二,三统之三,四时之四,相加得十,再与此五体相乘而得(1+2+3+4)×5=50。笔者认为,大衍之数只用(五十)。除了先儒之说,还可以补充如下:(1)天地生成之数止于五十,生数止于五,成数止于十。(2)蓍草生一本长百茎分为五十。《史记》:“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
④其用四十有九:五十根蓍草,只用四十九根,其中一根不用,以象太极,也有说四十九根象太极者,前者为胜。
⑤两:两仪。指天地或阴阳。此是说把四十九策分为二,象征太极生两仪。
⑥挂一以象三:依宋人说从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象征“三才”。挂一。从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一”,象征三才中人。三,三才。
⑦揲:取,数。此是说将左右手之策以四根为一组而数之,象征有“四时”。
⑧奇:余,在分完左右手之后,每只手中策数必有余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此就是奇。扐:勒。将蓍草勒于指间。译文中蓍草之“挂”法与“扐”法皆据宋人这说。闰:闰月。
⑨五岁:五年。一挂两揲两扐为五,故为“五岁”。再:两。此句是说一变之中,有两次归奇于扐,故象两次闰月在五年之中。
⑩挂:一本作(卦),二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