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养生方法概述:归潇峰

葛洪养生方法概述:归潇峰,第1张

葛洪养生方法概述:归潇峰

道教作为一个重生贵生的宗教,对生命洋溢着极大的热情,为了实现长生成仙的终极目标,延年度世成为历代高道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葛洪作为魏晋时期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对养生方法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著有《抱朴子》内外篇、《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葛洪不仅是神仙道教的奠基人,作为一名“兼修医术”的道教代表,对后世的中医学、药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启迪。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抱朴子·内篇》中的养生方法,力图从另一角度来呈现葛洪对道教养生学的贡献。

葛洪作为“兼修医术”的道教学者,不仅撰写了《肘后备急方》、《玉函方》等医学著作,更希望借此方便百姓治疗疾病,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大众的深情关切。葛洪认为,人的身体是易伤难养的,一旦有所损伤就很难及时康复,因此如何“养身”就显得尤为重要。葛洪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不伤身”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他提出了“生活养生”的观点,而“不伤”、“适度”则成为葛氏“生活养生”的基本原则。葛洪指出: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沈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内篇·极言》)

如果一个人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或是过度的喜悦悲哀,就会有所损伤。平时饮食过饱、饮酒过度,或是睡觉休息不适时,也容易损伤身体。因此,葛洪认为,只有懂得养生、摄生的人,才会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才会懂得调节筋骨的方式, 知晓调和营卫、预防疾病的方法,明白节宣劳逸的重要性,了解“忍怒全阴”、“抑喜养阳”的道理。只有如此才能减少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也就更易于实现“尽享天年”的人生理想。

如果只避免这类“伤因素”来预防疾病、保重身体是远远不够的。“伤因素”可以避免,但日常中的许多必要行为却无法避免,其中有些行为还会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养生应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据《内篇·极言》所载:

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至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也,谓久则寿损耳。(《内篇·极言》)

对大众而言,日常的养生法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衣着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的更换,做到寒凉增衣,暑热解衣;其次,不能到极饥极渴时才去饮食解渴,而饮食时又不能过饱,解渴时又不可过多;第三,食物的口味方面,应注意五味的搭配,不能过度偏好。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其味为酸;心属火,其味为苦;脾属土,其味为甘;肺属金,其味为辛;肾属水,其味为咸。若过度偏好一味,则导致五味不平衡。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这“五味之伤”正是遵循着五行五脏之间的生克化制而产生的病理表现。因此五味一旦有所偏颇,便会产生五脏互伤的情形,最终导致神离精散、阴阳决离。第四,行为上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凡事不可过度,否则必有损伤。这里所指的唾、行、听、视、坐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行为。如果长时间的行步、视听、坐卧而不注意休息,那就很容易产生疾病。《内经》中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论》)这里的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就是行为过度劳累的表现,因此任何行为只要持续过久便容易积劳成疾,伤及人身。可以说,过度劳累是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葛洪从“不伤”、“适度”两个基本原则出发,力图描绘出一个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伤不损、劳逸结合的“摄生者”的形象,希望通过“摄生者”的养生原则,以此来强调生活养生的两个原则对人身保健的重要性。葛洪对“生活养生”的细致说明,一方面是为了强调过度或者持久的行为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是劝诫我们要注意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强健的身体,最终才能祛病远疾、养生延年。

葛洪不仅从生活上来指导百姓如何养生,作为神仙道教的奠基人,他更多的从修行方法上来论述养生方法。纵观《抱朴子·内篇》所记载的养生术式,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行气与导引。

“行气”这个词是葛洪首先提出来的,根据任继愈先生的定义,“行气”亦作“食气”、“服气”、“炼气”,指呼吸吐纳及导引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因此,葛洪所述的“行气”之法,实际上就是指呼吸吐纳的方法。据《内篇》所载:

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吐之,及引之,皆不欲自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夫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故曰仙人服六气,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又行气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气强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气乱,既不得溢,或令人发欬,故鲜有能为者也。(《内篇·释滞》)

这里所介绍的是关于行气的准备工作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首先,饮食情绪方面应该少食生冷不洁、肥厚油腻、鲜美可口的食物,同时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不愤不怨,不恚不怒,否则就容易导致气机不畅而难修行气。这就要求我们行气之前应该“不多食”、“禁恚怒”、“ 多静少躁”。其次,修习时间方面,应在“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中医认为,午夜子时至日中午时,是阳气渐生渐长之际,属于“生气”之时,对行气者而言,此时行气能吸纳天地的阳气,对身体大有裨益;而“日中至夜半”为“死气”之时,即使行气也无功效。如果已经做好了前期准备,那么之后便开始学习行气之法。修行者先以鼻吸气而后闭气,心中默数,然后缓慢的从口中吐出。呼吸时应该注意气的轻、缓、匀、长,遵循吸多呼少,细腻无声的原则。对于行气的功效,根据《内篇·至理》所述,可分为两方面,内可以“养身”,能治百病、辟饥渴、延年命,外可以“却恶”,能入瘟疫、禁蛇虎、止疮血,即总结为“内以养身、外以却恶”。功效中的“延年命”是行气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养生所要追求的人生目标。葛洪说:“今导引行气,还精补脑……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内篇·至理》)通过行气将人体内外之气相互交汇,实现以气养心、以气养形,最终实现延年益寿的理想。

根据杨玉辉教授《道教养生学》的说法,导引是指通过肢体的锻炼为主要形式,同时与意念、呼吸等方法相结合的修炼方法。葛洪的《内篇》基本总结了所有的导引术式,如伸屈、俯仰、行卧、倚立、徐步、吟息等,同时还提出了如熊经、鸟伸、龟咽、鸢飞、蛇屈、猿据等新的导引术,但未记录具体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导引是动静相合的养生术式,在练习时应结合行气之法,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呼吸吐纳的行气为“静功”(属心神),以肢体锻炼的导引为“动功”(属身形)。形神相依,动静相和,因此导引之动便能通利关节,强壮筋骨;导引之静便能收纳身心,调理气机。

抱朴子云:“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内篇·微旨》)通过行气吐纳、屈伸导引,达到以气养心、以气养形的“形神统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能够收心纳意,强健体魄,培育正气,祛病远疾,延年度世。

如果说,行气导引属于外在的物质性养生,那么宝精守一便是内在的精神性养生。所谓“宝精”就是珍惜自己的精气,使精气封固而不泄;“守一”是指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在某个部位,相当于全神贯注在一个地方。宝精和守一是葛洪养生方法中内在精神性养生术式的典型。关于“宝精”的问题,散见于《内篇》中,抱朴子云:

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惟有得节宣之和,可以不损。(《内篇·释滞》)

又患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人不可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善其术者,则能却走马以补脑,还阴丹以朱阳,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令人老有美色,终有所禀之天年。(《内篇·微旨》)

精气神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早在《太平经》中就提出了通过对人体内部精气神的修炼,达到治身养生的目的。中医认为:“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构成人体的部分称为“生殖之精”,又称“先天之精”, 是生殖的根本,具有繁衍后代的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部分是“水谷之精”,也称为“后天之精”,是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所必不可少的。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先天是后天的根本,后天又能充养先天。因此,古代的中医名家都十分注重保护人体之精,葛氏也不例外。

葛洪认为宝精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是过度重视宝精的问题,而断绝一切房事。如果阴阳不交,那就违背了人的正常生理需求,便会导致气血壅滞,使疾病产生而不能长寿,这样对健康反而有害;另一方面,过度轻视宝精的重要性,一味的恣情纵欲,纵欲不节,使真精耗竭,最终折损年命。所以,宝精的关键就在于做到“节宣之和”,才能还精补脑,阴阳互补,终享天年。

宝精的养生法是葛洪从中医角度提出的,而作为另一个内在的精神性养生法—守一,则更多的从道教教义的角度来阐释。葛洪认为“玄”或“一”是与“道”相对等的,它们都是天地万物的始祖,都能孕育天地,生养万物。正如庄子所说:“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庄子·在宥》)这里庄子就提出了“守一”的观点,“守于一处”使得体内阴阳之气的处于和谐的状态,而葛洪的守一方法则更多的强调形神关系。葛洪说:

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枝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内篇·至理》)

葛洪为了说明“形是神的物质基础”,通过堤与水、烛与火两个比喻来说明形与神的关系。如果堤岸不固、蜡烛不存,会导致水不能留,烛火不能燃;反之,若只有堤岸、蜡烛而无流水、烛火,那二者也会变的黯然失色。因此葛洪十分重视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葛氏认为形体的过度劳累会导致神散气竭,肯定了形体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道教对生命的重视和身形的关怀。同时更应注意到无形的之物—神。神是生命的核心,是一切生命活动主宰,因此如何调和形神关系,真正实现“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这是葛洪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葛洪关于“神与形”的养生方法也随之产生,即曰:守一。

守一是指将自己的意念精神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从定义来看,守一似乎更侧重精神对形体的作用,而并非注重形神的相互作用。葛洪所谓的养生其实包括了外在的形体养生和内在的精神养生,而大部分的养生方法,都是以外在的形体为衡量标准。这里的守一是以内在精神性养生为出发点,通过“形须神立、形者神宅”的辩证关系来达到形神共养、内外兼备的目的。

《抱朴子·地真》云:

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白刃临颈,思一得生;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

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真一同功。吾内篇第一名之为畅玄者,正以此也。……守玄一,并思其神,分为三人,三人已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内篇·地真》)

这里涉及到“一”的概念,所谓“一”,意即从无形之道中派生出来的混沌之气,与“道”相似。天师张道陵在《老子想尔注》将“一”直接定义为“道”,曰“一者道也”。所以“一”就是道,“一”是道的别名。葛洪受玄学的影响,将“玄”、“一”与“道”直接对等,认为它们是天地万物的始祖,都能孕育天地,生养万物。

守一之法又分为“守真一”和“守玄一”。守真一能使修炼者进入思神存真、与神相通的状态,得长生之根。长生之根的要义在于“少欲约食”。少欲是指减少欲望,可使我们变得清静质朴,淳朴至善;约食是指适度饮食,能保证身体健康,疾病不生。守玄一是引导修炼者进入“玄览”内观的状态,得分形之道。分形之道就是“金水分形”。道教认为,通过“金水分形”可以见到自身的三魂七魄,如果修炼者不被魂魄所制,则可不衰不老,所以分形之道就是统摄魂魄之术。分形之道关键的在于“三一”,即从形体(一)分形而见魂魄(三七)。通过守玄一就实现了从“一”到“三”的转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不受魂魄所制约,不衰不老。不论是长生之根的“守真一”,还是金水分形的“守玄一”,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百害却焉,年命延矣”。

葛洪从中医理论和道教哲学两个角度出发,分别论述了宝精、守一两个内在的精神性养生方法。通过对形神关系的重视,一方面希望通过形神之间的转换将内在的养生功效外显于形体,进一步肯定了内在养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内在养生的强调,以此告诫人们要注意养护形神,只有形神俱健,才能真正实现“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恶,使祸害不干。”(《内篇·微旨》)葛氏通过形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内外统一,最终进入了形神兼修的养生佳境,实现了延年度世、终享天年的养生目标。

道教作为一个传统宗教,养生方法的构建始终围绕长生成仙而展开。为了实现得道成仙的终极目标,历代高道做了许多尝试性的探索。葛洪作为一名神仙道教的理论家,一方面从“忠孝和顺仁信”等儒家纲常出发,希望通过引导群众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使提高修养成为得道成仙的通路;另一方面通过服食丹药来直接实现长生成仙,因此金丹药饵为历代修炼者所尊崇。金丹药饵作为独特的养生方术,葛洪正确的认识到了二者的特殊性,故在《金丹》、《黄白》、《仙药》等篇中做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他说:

余考览养性之书,鸿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内篇·金丹》)

如果金丹不能实现长生成仙,那么古往今来就不会有神仙存在,因此服食金丹是成仙的重要方法。葛洪认为,这些矿物药石通过长时间的加热会产生变化,而且烧的越久变化就更加奇妙,同时所提炼出的物质(金丹)是不会腐坏的。葛氏从类比推理的角度出发,将物质的属性推及到人,认为人服用了这种不腐的金丹,最终也会不老不死,永葆身形。正基于此,葛洪十分注重金丹的特殊性,故在《内篇·金丹》中存留了许多金丹的文献史料。第一,丹法的记述,所谓丹法是指金丹大药炼制的方法。这里记述了赤松子丹法、石先生丹法、崔文子丹法、墨子丹法、玉柱丹法等三十余种,而且有的还介绍了原料、炼制时间以及制作过程。第二,丹药的说明,是指对丹法所炼出的丹药进行解释说明。如《金丹》篇中记载的饵丹、柔丹、伏丹、寒丹、九转之丹、九光丹等。这些丹药由于原料、制作工艺存等方面的不同,最终导致功效也不尽相同,但都可以“服之得仙”。

葛洪在梳理这些丹法与丹药的同时,记录下了炼丹过程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如《内篇·金丹》云:“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里的丹砂其实就是硫化汞(HgS)。因此它的化学反应是:

HgS+O2→Hg+SO2      Hg+S→HgS

丹砂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银(Hg)和二氧化硫(SO2),由于水银有亲硫性,因此与硫磺化合形成硫化汞(丹砂),此时的丹砂呈黑色,由于丹灶却属于密闭容器,黑色的丹砂随着温度的变化就升华为晶体状的硫化汞,此时的硫化汞(丹砂)便呈赤红色,外观与原先的丹砂并无区别。

又如《内篇·黄白》中说:“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外变而内不化也。”曾青就是硫酸铜(CuSO4),那么这个化学反应是:

CuSO4+Fe→FeSO4+Cu

通过曾青与铁的化学反应,将铜从硫酸铜(曾青)中析出,使铁取代了铜,因此铁表面会镀上一层红棕色的铜。由于铁表面已经是铜,所以这个置换反应就中止了,但内部还是铁,故曰“外变而内不化”。

葛氏对金丹术的梳理,体现了道教对长生成仙的不懈努力与追求。通过葛洪对炼丹著作的整梳,一方面详密的记载了许多丹法与丹药,收集了失传的炼丹著作,为研究炼丹术的发展提供了文献史料;另一方面通过整理丹书,将形而上的丹道理论转化为形而下的炼丹技术,为丹药的炼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葛洪从类比推理的角度出发,宣扬金丹是长生成仙的捷径。由于逻辑上的不严密造成了荒谬的主观推论,最终导致金丹养生的不科学性。作为一名医药学家,葛洪在诊断疾病和整理文献时,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用药习惯,构建了一种以草木药物为主的养生方法,称为“服饵”。所谓服饵就是指服食由草木药物所组成的药饵。抱朴子云:

理中四顺,可以救霍乱,款冬、紫苑,可以治咳逆,萑芦、贯众之煞九虫,当归、芍药之止绞痛,秦胶,独活之除八风,菖蒲、干姜之止痹湿,菟丝、苁蓉之补虚乏,甘遂、葶苈之逐痰癖,括楼、黄连之愈消渴,荠苨、甘草之解百毒,芦如、益热之护众创,麻黄、大青之主伤寒。(《内篇·至理》)

葛洪根据百家医著作中出现的且方便易得的药物进行了部分罗列,同时与病症一一对应。通过对药物的简单罗列,不仅方便了自己对药物的记忆与学习,而且也方便患者对药物的选择与使用。这种行为体现了葛氏严谨的医学态度。在《肘后备急方》中葛洪将这种严谨的态度发挥的淋漓尽致,第一,注重“辩证论治”是指对同种病症的进行分类,通过区分病证以增强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如在治寒热诸虐方中,将疟疾分为温虐、瘴虐、劳虐等并附方剂三十余首;第二,注重“多方对证”是指多首方剂针对同一病证,实行多方剂治疗,扩大了疾病治疗的途径。如治患胸痹痛方,方剂六首;治卒大腹水病方,方剂十七首。

《抱朴子·仙药》云:

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役使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内篇·至理》)

道教学者葛洪一方面通过药物来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为了实现终极目标,对药物划分了等级。葛氏根据《神农四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即上药可飞升成仙,中药能修心养性、下药可除疾治病。从长生成仙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仙药之上者为丹砂,其次为黄金、白银、石桂、石英等,再次是茯苓、地黄、麦冬、黄连等。因此在《仙药》篇中对天门冬、黄精、五芝、云母、雄黄等十五种药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了形态特征、产地品质、入药部分以及功效作用都做了记载和说明。由于金丹养生术所存在的问题,葛洪对丹药的重点从金丹转向了药饵,通过对草木药物的整理与归纳,知晓药物的药性以及适应症,以希望实现祛病养生,长生成仙。

抱朴子云:“虽服草木之叶,已得数百岁,忽怠神丹,终不能仙。”(《内篇·仙药》)金丹与服饵是葛洪养生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追求长生成仙。但如果单用金丹或是药饵,仍然是不能成仙得道的。葛洪指出,服饵作为长生之方术,金丹作为成仙之捷径,两者只有相须为用,才能协同增效,以期仙道。值得注意的是,金丹与药饵虽然是古代的养生方法,但由于大量主观的臆断的充斥,认为服之即可得仙,虽然最终未能实现终极目标,但却对化学、药学等领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金丹而言,这种探索性的炼丹推动了后世化学技术的发展;对药饵而言,对药物的辨别与运用对后世药物学的重大突破给予了启迪。

葛洪作为东晋时期“兼修医术”的道教学者,对道教和医学两个领域都有极为深入的研究,要实现健康长寿、长生成仙的目标,养生成为最佳途径。葛洪以成仙得道的宗教理想为最终目的,结合了以健康长寿的医学理想为主要手段,寻找到了医道之间的共同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并以此为基点实现了医道相通。葛洪通过对养生方法的整理和归纳,实现了长寿与成仙的相统一。通过行气吐纳、屈伸导引外在的养生方法,达到舒活经络,强健筋骨,增强体魄的目标;通过宝精、守一内在的养生方法,使形神相互统一,进入了形神兼修的养生佳境,实现了延年度世、终享天年的养生目标;通过金丹服饵的成仙之法的捷径,最终将长生成仙的终极目标变为可能。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包含了一种较为完整的道教养生学的学科理论结构,可以是道教养生学真正形成的标志。

行气的意思是什么?行气是什么意思?

行气的意思是:★「行气」在《汉语大词典》第4311页 第3卷 905行气xíng qì(行气,行气) 1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法焉。」   ▶ 《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 唐·王维《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2    道教语。指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法焉。」   ▶ 《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 唐·王维《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3    中医指输送精气。   ▶ 《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4    指使气血畅通。   ▶ 《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 杜预注:「气和则志充。」 5    指行文气势。   ▶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行气的拼音xíng qì

行气是什么意思

★「行气」在《汉语大词典》第4311页 第3卷 905 行气

xíng qì(行气,行气) 1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法焉。」 ▶ 《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 唐·王维《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2 道教语。指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法焉。」 ▶ 《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 唐·王维《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3 中医指输送精气。 ▶ 《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4 指使气血畅通。 ▶ 《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 杜预注:「气和则志充。」 5 指行文气势。 ▶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寿汤云谷序』

[背景简介]

1514年,正德九年甲戌,阳明先生四十三岁,在滁州。四月,升南京鸿胪寺卿。五月,至南京。《王文成公全集》年谱载:“客有道自滁游学之士多放言高论,亦有渐背师教者。先生曰:‘吾年来欲惩未俗之卑污,引接学者多就高明一路,以救时弊。今见学者渐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吾已悔之矣。故南畿(注:即南京)论学,只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为省察克治实功。’”是年,有王嘉秀、萧惠等好谈仙佛,先生尝警之。

·  正  ·  文  ·  来·  啦·

[原文]

弘治壬戌春,某西寻句曲 ,与丹阳汤云谷偕。当是时,云谷方为行人,留意神仙之学,为予谈呼吸屈伸之术,凝神化气之道,盖无所不至。及与之登三茅之巅,下探叶阳,休玉宸,感陶隐君之遗迹,慨叹秽浊,飘然有脱屣人间之志。

予时皆未之许也,云谷意不然之,曰:“子岂有见于吾乎?” 

予曰:“然。子之眉间惨然,犹有怛世之色。是道也,迟之十年,庶几矣。” 

云谷曰:“子见吾之貌,而吾信吾之心。”

既别,云谷寻入为给事中,又迁为右给事。殚心职务,驱逐瘁劳,竟以直道抵权奸斥外。而予亦以言事得罪,奔走谪乡,不相见者十余年。

至是正德癸酉某月,予自吏部徙官南太仆。再过丹阳,而云谷已家居三年矣。访之,迎谓予曰:“尚忆‘眉间’之说乎?吾信吾之心,而不若子之见吾貌,何也?今果十年而始出于泥涂,是则信矣。然谓吾之庶几也,则貌益衰,年益逝,去道益远,独是若未之尽然耳。”

予曰:“乃今则几矣。今吾又闻子之言,见子之貌矣,又见子之庐矣,又见子之乡人矣。” 

云谷曰:“异哉!言貌既远矣,庐与乡人亦可以见我乎?”

曰:“古之有道之士,外槁而中泽,处隘而心广。累释而无所挠其精,机忘而无所忤于俗。是故其色愉愉,其居于于,其所遭若清风之披物,而莫知其所从往也。今子之步徐发改,而貌若益惫,然而其精藏矣;言下意恳,而气若益衰,然而其神守矣;室庐无所增益于旧,而志意扩然,其累释矣;乡之人相忘于贤愚贵贱,且以为慈母,且以为婴儿,其机忘矣。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夫道无在而神无方,安常处顺,其至矣。而又何人间之脱屣乎?”

云谷曰:“有是哉!吾信吾之心,乃不若子之见吾庐与吾乡人也。” 

于是云谷年七十矣。是月,值其悬弧 ,乡人方谋所以祝寿者。闻予至,皆来请言。予曰:“嘻,子之乡先生既几于道,而尚以寿为贺乎?夫寿不足以为子之乡先生贺。子之乡而有有道之士若子之乡先生者,使尔乡人之子弟皆有所矜式视效。出而事君,则师其道以用世;入而家居,则师其道以善身。若射之有的,各中乃所向。则是先生之寿,乃于尔乡之人复有足贺也已。”

明年三月,予再官鸿胪,而乡之人复以书来请,遂追书之。

脱屣人间之志是什么意思?

即将得到升仙的意思。

脱屣:比喻看得轻,无所依恋,犹如脱掉鞋子一样轻松。

[背景]‍

弘治十五年(1502)春,阳明和丹阳汤云谷一起游道教名山句曲山(今江苏茅山)。当时,行人汤云谷向主事王阳明大谈道家神仙之术,感慨南朝陶弘景隐居之遗迹,飘然有脱屣(xǐ)人间之志。然而阳明却不以为然。

正德八年(1513),阳明再过丹阳,恰逢汤云谷七十大寿,特地前往拜访,当时云谷已经致仕居家三年了。阳明向云谷解释了当年不赞同的理由:呼吸屈伸之术、凝神化气之道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之处,只要能藏精守神、释累忘机,静心一志,修身养性,也就修得了神仙之术,所谓“吾儒亦自有神仙之道”,何必一定要脱离人间才能超凡入圣呢?

正德九年(1514)三月,应乡人之求,阳明为汤云谷写了一篇寿序。在本序中,先生回忆了与汤云谷交往的过程,论及有道之士的“精藏”、“神守”、“累释”和“机忘”以及“安常处顺”的真谛。

  或问曰君子曷敦夫学曰生而知之者寡矣学而知之者众矣悠悠之民泄泄之士明明之治汶汶之乱皆学废兴之由敦之不亦宜乎君子有三鉴世人镜鉴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此君子之三鉴]夏商之衰不鉴於禹汤也周秦之弊不鉴於民下也侧弁垢颜不鉴於明镜也故君子惟鉴之务若夫侧景之镜亡鉴矣[但知镜鉴是为无鉴]

 或问致治之要君乎曰两立哉[天无独运君无独理]非天地不生物非君臣不成治首之者天地也统之者君臣也哉先王之道致训焉故亡斯须之间而违道矣昔有上致圣由教戒因辅弼钦顺四邻故检柙之臣不虚於侧礼度之典不旷於目先哲之言不辍於身非义之道不宣於心是邪僻之气末由入也[缺一字]有间[缺一字]必有入之者矣是故僻志萌则僻事作僻事作则正塞正塞则公正亦末由入也矣不任不爱谓之公惟公是从谓之明齐桓公中材也末能成功业由有异焉者矣妾媵盈宫非无爱幸也群臣盈朝非无亲近也然外则管仲射己卫姬色衰非爱也任之也然後知非贤不可任非智不可从也夫此之举宏矣哉膏肓纯白二竖不生兹谓心宁省闼清净嬖孽不生兹谓政平夫膏肓近心而处阨针之不远[远当作达]药之不中攻之不可二竖藏焉是谓笃患故治身治国者唯是之畏或曰爱民如子仁之至乎曰未也曰爱民如身仁之至乎曰未也汤祷桑林邾迁於绎景祠於旱可谓爱民矣曰何重民而轻身也曰人主承天命以养民者也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故重民者所以重社稷而承天命也

 或曰孟轲称人皆可以为尧舜其信矣曰人非下愚则皆可以为尧舜矣写尧舜之貌同尧舜之姓则否服尧之制行尧之道则可矣行之於前则古之尧舜也行之於後则今之尧舜也或曰人皆可以为桀纣乎曰行桀纣之事是桀纣也尧舜桀纣之事常并存於世唯人所用而已杨朱哭歧路所通逼者然也夫歧路乌足悲哉中反焉若夫县度之厄素举足而已矣[西域传乌秘国西有县度县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去逾为桀纣]损益之符微而显也赵获二城临馈而忧陶朱既富室妾悲号此知益为损之为益者也屈伸之数隐而昭也有仍之困复夏之萌也鼎雉之异兴殷之符也邵宫之难隆周之应也会稽之栖霸越之基也子之之乱强燕之徵也此知伸为屈之为伸者也

 人主之患常立於二难之间在上而国家不治难也治国家则必勤身苦思矫情以从道难也有难之难闇主取之无难之难明主居之大臣之患常立於二罪之间在职而不尽忠直之道罪也尽忠直之道则必矫上拂下罪也有罪之罪[谓不尽忠直之道]邪臣由之无罪之罪[谓尽道而矫上拂下]忠臣置之人臣之义不曰吾君能矣不我须也言无补也而不尽忠不曰吾君不能矣不我识也言无益也而不尽忠必竭其诚明其道尽其义斯已而已矣不已则奉身以退臣道也故君臣有异无乖有怨无憾有屈无辱人臣有三罪一曰导非二曰阿失三曰尸宠以非引上谓之导从上之非谓之阿见非不言谓之尸导臣诛阿臣刑尸臣绌[绌与黜同]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下不钳口上不塞耳则可有闻矣有钳之钳犹可解也无钳之钳难矣哉有塞之塞犹可除也无塞之塞其甚矣夫[无钳之钳无塞之塞献帝之时如此]

 或曰在上有屈乎曰在上者以义申以义屈高祖虽能申威於秦项而屈於商山四公光武能伸於莽而屈於强项令明帝能申令於天下而屈於锺离尚书若秦二世之申欲而非笑唐虞若定陶傅太后之申意而怨于郑是谓不屈不然则赵氏不亡而秦无愆尤故人主以义申以义屈也喜如春阳怒如秋霜威如雷霆之震惠若雨露之降沛然孰能御也

 或曰难行曰若高祖听戍卒不怀居迁万乘不俟终日孝文帝不爱千里马慎夫人衣不曳地光武手不持珠玉可谓难矣抑情绝欲不如是能成功业者鲜矣人臣若金日磾以子私谩而杀之丙吉之不伐蘇武之执节可谓难矣[言三臣者以讽操也]

 或问厉志曰若殷高宗能葺其德乐瞑眩以瘳疾卫武箴戒於朝勾践悬胆於坐厉矣哉[言此欲献帝厉志以再振汉业也]

 宠妻爱妾幸矣其为灾也深矣灾与幸同乎曰得则庆否则灾戚氏不幸不入豕赵昭仪不幸不失命栗娅不幸不废钩乙不幸不忧殇非灾而何若慎夫人之知班婕妤之贤明德皇后之德[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之少女]邵矣哉[邵高也]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太平之世事闲而民乐遍焉

 使籧者揖让百拜非礼也忧者弦歌鼓瑟非乐也礼者敬而已矣乐者和而已矣匹夫匹妇处畎亩之中必礼乐存焉尔

 违上顺道谓之忠臣违道顺上谓之谀臣忠所以为上也谀所以自为也忠臣安於心谀臣安於身故在上者必察夫违顺审乎所为慎乎所安广川王弗察故杀其臣楚恭王察之而迟故有遗言齐宣王其察之矣故赏鉴者

 或问人君人臣之戒曰莫匪戒也请问其要曰君戒专欲臣戒专利患之甚也[缺五字]城专译而献珍非宝也腹心之人匍匐而献善宝之至矣故明王慎内守除外寇而重内宝云从於龙风从於虎凤仪於韶麟集於孔应也出於此应於彼善则祥祥则福否则眚眚则咎故君子应之[言善否感应各从其类]

 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气听和声以平其志纳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夫酸咸甘苦不同嘉味以济谓之和羹宫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臧否损益不同中正以训谓之和言趋舍动静不同雅度以平谓之和行人之言曰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则几於丧国焉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晏子亦云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一声谁能听之诗云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此之谓也

  这世间,会有那么一个人,当你想起他时,心底就会掠过浮云般的温柔,淡淡的欢喜,又隐隐的疼痛; 总会有一个人,隐藏在你的心间,是你永远无法脱口唤出的痛,默默地牵挂,又深深地祝福; 总会有一份深情,融入在生命里,像加糖的咖啡甜着苦着,不能别过,又不能忘怀!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生感悟的句子75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左手清茗,右手诗香,享受世间的芬芳与风雅,感悟岁月与人生的苦乐年华。

2、失败比成功可爱,因为他唾手可得,失败比成功神奇,他可以让你像座过山车一样,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疯狂转换。失败比成功调皮,他总是考验人类的意志与精神,他总是牵绊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他总是希望陪伴所有人。

3、为了不被社会遗弃,不被工作所下岗,必须要不断滴学习,不断滴努力的工作……

4、人生有起有伏,当能屈能伸。起就起他个直上云霄;伏,就付他个如龙在渊;屈,就屈他个不露痕迹;伸,就伸他个清澈见底。屈是一种气度,伸更是一种勇气。为人处世,参透屈伸之道,自能进退得宜,无往不利。

5、爱一个人,就给他充裕的空间,别去探询他的秘密,别奢望了解他的全部;在乎一个人,就给他足够的自由,别随意去束缚他的行为,别妄想去改变他的生活。

6、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聪明是一种能力;智慧一种境界。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能吃亏的却有可能是智者。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做事不求最好,但求问心无愧;做人踏实认真,胜过投机取巧。

7、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不影响他人,也不轻易被同化,舒服就好。取悦别人远不如修行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以诚待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若懂,请惜!不懂,自便!

8、三生石上种因果,一花一叶总关禅。

9、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生活只是在那里,一如既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10、夜幕中的我,心事又惹了尘埃,坠落进无底的潮湿深渊。今夜,冷风敲打着寂寞的灵魂,我迷茫的双眸如何也找不到温暖灯火的方向。

11、曾经我相信会有一种爱不会输给时间和空间,即使沧海桑田,还是没有等到永远,我们的爱终究还是有期限的。人间所有永久的爱的传说,是否都是骗取泪水的?

12、如果我们到了最后一天,我会带你看看我现在的生活。我每天在哪个小摊儿吃什么小菜,你一定要尝一尝,我相信我的美食鉴赏力真的还好。如果可以,我还会给你做一些简单的菜。好吧,我的厨艺真的一般,但我做的番茄炒蛋真的很好吃,连我挑剔的弟弟都赞不绝口。

13、幸福时,太阳与你共同欢畅;迷茫时,皎洁的月儿与你相伴;纠结时,和风微微,替你扫尘;喧闹时,虫鸣与你一起低吟;快乐时,美丽的花儿为你祝福;战争时,大地与你共生;和平时,蓝天静静地与你意动神飞。天下相亲与相爱,大自然极力在向我们彰显她的美好,生活中,美好无处不在,而细微处的美好最是扣人心弦,只要稍许留意,美好就在身边,温情触手可及。美好从来都不曾迟到,是我们自己迟迟不肯与美好拥抱。

14、聚缘散,犹如云烟,生离死别,天道自然。想一想,有多少已经不联系的朋友,默默地存在于你的通讯录中。不是不想联系,实在是人生残酷,时空变幻,你我再无交集。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偶遇我,我相逢你,修行路上,各自向前。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纠缠,不如随缘。

15、了解自己的缺陷,不断去克服这些缺陷。

16、不要去埋怨自己的贫困家庭,以及贫穷的出身,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毛病,是哪些人格的弱点控制了你的致富。

17、母亲,您沉重的步伐替孩儿走出了多少坎坷的道路。

18、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莫让人生空蹉跎。要一直保持奋斗,当你奋斗了,才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19、对于除了聪明才智一无所有的人,时间是唯一的资本。

20、青春是一个人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它蕴涵着尚未被认知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21、每个人都有过去,过去的意义在于带给我们经验与情感的体验,以及其中蕴藏的往日的温情和生命的力量。开始的时侯,我们就知道,总会有终结。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

22、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

23、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是一种低调的心态。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是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做作。低调不是无为,而是不显摆。靠谱的都低调,忽悠的才高调。靠了谱,又何必忽悠?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

24、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25、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路必须要自己一个人走,所以你一定要学会自己面对孤独的过程。

26、就算不快乐也不要皱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27、你自己懦弱,就不怪自己没有美好生活。

28、人生,最大的选择就是拿得起,放得下。

29、放下怀疑,心存疑虑,做事难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30、人生失去的机会总比得到的机会多,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面对机会失去时的态度。

31、学会放下,懂得从容。人生的智慧是有桥桥渡,无桥自渡,此生,山高水长,与温暖相伴,与懂得相携,以清水涤心,如云,淡淡行走;如水,静水深流;如花,芳香怡人;把明媚装在心中,简单的快乐,稳稳的幸福。

32、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份价值,只要勤奋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点,总会有所成就。

33、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欢喜若狂。——《瓦尔登湖》

34、手机不停的震动却始终得不到最想要的祝福。

35、我努力,不是刻意追求地位,权贵,要的是一份充实同满足。

36、如果最亲近的人我们都无法相信,我们还怎么活下去?

37、自从你出现之后,我突然觉得黑夜是那么的有魅力。

38、比起这个世界,我更喜爱你。

39、人生,有许多事情无法言说。有些快乐,别人未必能理解;有些悲伤,别人未必能感受。有些累,累在身上,累在心上;有些泪,挂在脸上,伤在心上;有些痛,无伤无痕,痛在心中。爱有天意,是否会眷顾自己;心有灵犀,为何总让人无语。

40、岁月在一次次跌宕中平静,开始变得点点斑驳。记忆中的你像阳光一样不曾灰暗,依然如初,我喜欢闭上眼睛感受明媚的阳光。尔后,你说的话便像一阵微风,在耳畔徐徐而过,经过多年,变淡,却不曾忘记。

41、喜欢静静的呆着,听着风的声音。

42、四十岁的男人,如果还没去过K房或者桑拿,最好抽空去一次。倘若有美色、美酒当前却依旧坐怀不乱,那么,你就真正达到了不惑的境界。不惑是一种高度,是一种层次,这其中的美妙待我四十岁时再与你细细道来。

43、蓦然间,我走在了旧的时光里。氤氲着浓浓的情意和那份至死不渝的爱,我在油菜花的世界里寻找着你的距离。也曾劝慰过自己,何必如此深,又何苦如此真。只是那越演越烈的缱绻与跌宕怎么就成了独幕剧,分明那梦是挂在我的眉稍上,却又怎么散落在了我的瞳孔里,不绝成珠。

44、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人也有许多事要做,他只可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别人只可能帮一时却帮不了一世。

45、如果你已经做过了生活中你能做的一切事情,你就没有理由感到害怕。千万不要以为恐惧是因为你缺少自信,这只是由于你步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一个你未曾尝试的领域。

46、做错就要敢于承认勇于面对。顺应本心,传承善心。

47、学会了适应,就会让你的环境变得明亮;学会了宽容,就会让你的生活没有烦恼。

48、当生命之秋来临时,一如一枚叶子,轻轻地,静静地飘落在地,融入泥土,无怨无悔,这该是多么舒心的事情啊。

49、等到需要面对身边人生老病死的年纪时,才慢慢发觉,相比"来日方长"的随意自在,"后会有期"真的充满了主观能动性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也多了几分诚恳……

50、人生若能再从头,多少美好不放手。

51、曾经的幸福,仿佛多年前的太阳,如今回想起来,总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看见曾经的我笑的没心没肺,明净如春风,再看看现在的我,苟且言笑。那时的我的人生只有春夏,哪有秋冬,如今看来尽是沧桑。现在终于肯相信,或许人生也是分四季的,只是时光一去不再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52、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遇到一个对的人,和一个完整的家。

53、人生可以有无数次遗憾,但对我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难报母亲于万一。

54、受了委屈,自己还是要默默地受着,道德绑架什么的,真的是够了!

55、我信托,全部的阳光终究能包围住生命的阴霾,在阳光的普照下,每个生命都是那样的洋溢,都是那样的丰满。带着对生命的期盼,全部的阳光必定会淡去生掷中的阴凉,让统统变得是那样的瑰丽和妖冶。有阳光的处所,必然会有我们不曾想到的出色。

56、只要是天下上的事,总有完成他的一天。

57、用简单做生命的底色,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微笑向暖,相信总有一个笑脸是为我们而绽放的,总有一处风景会因为我们而美丽。

58、恋爱的意义在于辅佐对方进步,同时也进步本身。

59、初恋的芳香在于它是热烈的交情。

60、心的征程便是人生的征程,而用心去感受世界万物的过程就是生活。人生的完美来源于我们的发现和品味,人生的困苦更需要我们去品尝和体验。只有亲身经历过,我们才会发现人生的不平凡和壮丽。

61、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在此刻,却只有自己对着影子。对于爱的记忆,要好好珍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寻找。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62、你不能左右天气,但能够改变情绪。你不能改变容貌,但能够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能够珍惜今日。

63、珍惜身边的幸福,欣赏自我的拥有,背不动的就放下,伤不起的就看淡,想不通的就丢开,恨可是的就抚平。人生本来就不易,生命本来就不长,何必用无谓的烦恼,作践自我,伤害岁月。

64、做人越简单,生活就越宁静。心有多宽,人生的路就有多宽。生活就是如此,它不断地将礼物送到你的手中,而接不理解就在你自己。当然,机会也不是靠等来的,总是等待机会,就会失去了机会。一世人生,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也不要强求,如果你想要什么,你必须要低调,宣布你的决心然后就开始行动。

65、朋友,熟人是靠山,但不能一味地依靠他们。

66、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个字。

67、真正的成长,就是为道日损,是减法,因为多明白了自己—点,于是便能多放下一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生命变得简单,我们和自己的心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熟悉了。

68、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69、有人说,日子像流水,在你来不及感悟的时刻,已经悄然地流过;有人说,日子像清风,仅在沙滩上留下浅浅的淡痕,脸颊上留下温润的抚摸;有人说,日子像雨露,在匆匆的岁月里给予每一份干涸以滋润,却又最终会由于岁月的流逝而一同化为干涸的记忆。

70、事有小功不窃喜,情有大失不自伤。

71、杨柳之飘逸,兰草之清幽,翠竹之静雅,玫瑰之妖媚,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万种风情,人心的真、善、美也是造物主给我们的心灵之星。在生活中,我们要摒弃那些假、丑、恶,去拿我们的心灵之星来照亮别人,也照亮我们自己。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

72、不明白有些商人,有些艺人,有些官员做善事,为什么一定是在有媒体有记者在的地方,然后就会有一俩个幸运儿会得到他们的帮助,呵呵,真的是低调的回报社会么?无非是假低调,真的为自己炒作而已。

73、不要等到有把握才开始创业,要在有希望时就开始。

74、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是每个人都符合你的胃口;站在别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够所有人的胃口?所以,要学会宽容待人,换位思考。

75、在工作中,其实有些困惑,有些难题,我们只需要一点点的提醒,或者鼓励就够了。所以,在工作中,碰到需要帮助的同事时,千万不要做繁琐自以为是的劝诫,也不要因为帮了人家一把,非要在别人面前展示和显露一把自己的训练有素。所谓术业有专攻,在其它事情上,他们可能比我们做得更优秀。关于工作人生感悟语句的阅读推荐:

与佛家文化相比,道家文化具有更加明显的本土气息,而后期衍生的道教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家思想和文化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极大,在我国人心中也刻下无法磨灭的痕迹。而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借鉴道家文化的有很多。本文主要是对于道家文化(非道教)简要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道家辩证法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道家思想具有中国最淳朴的辩证思想,如阴阳、八卦等,道家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有对立之处,又有融合之处。这在道家阴阳鱼图案中表现十分明显,还有老子曾说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等。中国人始终对于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都是比较深的,因此中国人看问题通常会比较全面。而为了防止人们受到情绪的控制丧失理性的判断,所以道家教导人们要“致虚极,守静笃”,这样人们才能保持好的心态。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辩证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看明白事物背后的本质,要看人与事的两面性,还要看到这两面性的变化与融合。比如企业危机管理,假如发生危机,企业管理既要看到危,也要看到机,要能看到事物表象之后的深层次影响与变化,做到化危为机。同时管理者无论在做战略管理还是事务管理时,都需要有辩证的思想,要分清利弊,看清主次,在管理下属时也要全面的认识下属,避免偏颇。

  二、道家“和”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道家追求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避免争斗,老子也曾说“夫之不争,则天下莫与之争”。这看似与现代企业管理大相径庭。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就是要竞争,争品牌,争利润,争市场。但是一个企业过于强调争,可能会发展的很快,但是也蕴含着极大的危险。因为过于强调争,就容易走极端,牛奶企业为了争,压低成本,使用三聚腈胺,最后走上绝路,如三鹿。巨人集团为了争,建造巨人大厦,结果只盖了两层就撑不下去了。秦池古酒为了争,把央视广告标王拿下来的时候也就决定了它的结局。过于强调争会容易让企业管理者丧失理性的判断,容易形成铤而走险的习惯,反而不如一些中小型企业活的长久。同时在公司内部过于强调争则容易造成不好氛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是争的关系占主流,那么势必影响配合。一个团队乃至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协调配合,过于在内部强调“争”,则很有可能引发有损公司整体利益的行为。而且过于强调争,会使员工乃至领导都精神紧张,压力加大,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也是美国为什么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这么走红的原因。所以企业在市场经济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忘记“和”。企业内部要和谐,才能协调运作,保持团结。尤其是企业领导,更需要有“和”的精神,要把功劳让给员工,员工才会忠诚于自己,才能更努力工作。企业还要学会与自然保持和谐,不能做出有损生态环境的事情;要与社会保持和谐,不能做出有损社会大众的事情;还要尽量与同行保持和谐,尽量能化争为和,共同发展,否则即使赢了,也可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正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三、道家“水”的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道家思想与水有着很大关系,老子曾对孔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可以看出,道家对于水的理解很深。水能润泽天下,却不争名夺利,而且甘愿处于低洼别人不愿去的地方。因此企业管理者也应该有这样的精深,做企业是为了帮助社会,造福社会,而不是为了个人名利。企业获利是为了员工能够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自己攫取金钱。这样的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同时水是柔弱的,却没有东西能胜过他,正是因为它不刚强,柔性至极,所以刀砍到水里,水还是会继续流。并且水还经常能胜刚强,如江河湖海乘势而下,谁能阻挡;水中坚石,也一样会被磨损削平。而对于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也一样,刚强未必有益,要学会水的柔,才能不败甚至胜刚强。

  四、道家无为之法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无论是对于水的理解,还是对于自然之道的理解,着眼点都在“无为”二字,“无为之治”是道家有关管理方面的精髓所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必先有为而后无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不乱为。我们把“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就要求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规律,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不随易变更;把权力放给下属,下属在制度框架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做到“无为”,企业就可以做到“无不为”,这也是对道家来说才是真正的目标。但是一些企业管理者,总是显示其领导的优秀,要做“有为”领导,对于属下工作事事插手,甚至越级去管理下面的事情,权力不下放,完全集中在他一人手中,最后的结果不是把企业管死了,就是把企业管乱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561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