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人来说,手是身体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比如基本的写字和举起东西。说到手,我们不得不提到每个人手指的作用,因为很多时候,手可以借助手指的力量完成许多动作。但有时,由于手指力量不足,一项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1、借助攀岩等活动。
①如果你想增强手指的力量,你需要专门为你的手指做一些练习。例如,可以尝试攀岩等活动。其实很多人会认为攀岩是一项锻炼身体整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运动,但其实剪岩对手指的要求也很高,因为如果手指力量太小,就不能攀岩,所以通过这项运动我们可以锻炼。其实很多人会认为攀岩是一项锻炼身体整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运动。
②其实很多时候需要运用到手指力量的时候,都会是在做一些比较粗重的活动的时候,所以每天可以坚持用手提一些重量适当的物品。
2、拳击。
①事实上拳击并不一定需要专业人员来学习。一些业余运动也是可能的。其实,一般来说,拳击对整个人手臂的力量要求很高,但事实上,手指的力量可以达到一定的锻炼。因为他基本上放松了拳头,把这项运动进行好了,所以他可以有效地锻炼他的手指,让它们变得更有力。
3、手指屈伸。
①事实上如果你每天弯曲和伸展手指,你也可以锻炼手指的力量。首先,伸直你的手指,然后收回它们并握住它们成拳头。重复这一动作对手指力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锻炼。
②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买一个握把球来增强手指的力量,也可以选择在手指上套上橡皮筋,然后发出嘘声。你需要每天重复这个动作30次,每次大约5秒。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的手指力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天气比较干燥的时候,不仅是脸部会缺水,手部也会缺水,手部的肌肤也是需要呵护的,俗话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手部粗糙看起来也不好看,需要保护好自己的手部肌肤,那么保护手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呵护手部健康?下面为大家介绍。
1、护手的方法
(1)橄榄油护手
秋冬季节,每次洗手,可在水中滴入4-5滴橄榄油,然后将双手放入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擦干,再涂上护手精华,并按摩3分钟即可。
(2)用多脂香皂洗手
夏天用洗手液洗手可去掉手部油脂,令手部保持清爽,但秋冬季节则应改用多脂性香皂或含油性的洗面奶洗手,这样可保护好皮肤表层的油脂,避免手部皮肤过于干燥,洗完手后一定要涂上护手霜。
(3)用淘米水洗手
将淘米水保留下来,在睡前用淘米水浸泡双手10分钟,再用温水洗干净,涂上护手霜,淘米水洗手的保湿效果非常好,可令双手肌肤更润滑。
(4)鸡蛋护手
把鸡蛋打开,取蛋清,然后加入牛奶、蜂蜜调匀,再均匀涂抹在双手上,15分钟后洗干净,然后涂上护手霜,每个星期做一次,可有效去除手部细纹,并令手部皮肤更白皙。
(5)桔子橙子护手
桔子橙子里面都含有大量的VC,有美白功效,而桔皮与橙皮中还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以护手,每次吃完桔子与橙子后,把皮揉烂,挤出其油脂涂在手上,再按摩3分钟,然后洗干净即可,桔子橙子油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并可磨去肌肤的死皮,令肌肤更柔嫩。
(6)勤抹护手霜
在每次洗完手后,将双手彻底擦干,然后涂抹上保湿护手霜,让双手时刻得到滋润,在办公室、卫生间等地方都放上一支护手霜,每次洗完手后可以立刻涂抹。
注意:在涂护手霜前最好先洗手,然后把双手擦干,再涂护手霜,可以充分滋养双手。
护手霜不但要涂手指、指尖、指间、手腕等细节部位也要顾及。
(7)做好防护措施
每次做家务时,清洁剂、洗衣粉等都含有化学品,对肌肤有一定的刺激伤害,所以,在做家务前应先做好防护措施,涂上一层护手霜,戴上手套,可保护双手免受伤害,在做完家务后,洗干净双手,也要涂抹上护手霜。
(8)外出防晒
很多人对脸部的防晒工作做得严严实实的,但却忘了双手也需要防晒,手部肌肤时刻裸露在外,最容易受到此外线的伤害,想要让双手保持白嫩,外出时必须涂上防晒,最好选择一些水溶性高的防晒品,这样易于清洁。
(9)手套
在寒冷冬季,应该给自己精心的准备三双手套,在提(搬)东西的时候,一戴劳动手套;在接触刺激性液体,可以戴橡胶手套;外出的时候,可以戴质地柔软的保暖手套。
(10)注意饮食
在干燥的冬季,要注意饮食调节,平时要多饮水、粥、豆浆等,少吃多盐、油炸、烧烤、膨化和辛辣的食物。也可以多吃一些润燥补水的果蔬和肉类,如梨、甘蔗、大枣、葡萄、鲫鱼、鸭肉等。
(11)柠檬水洗手
冬季使用清洁剂或者是洗洁精做过家务后,总感手绷紧绷紧的,这时只要用柠檬水洗手,再抹上点润手霜就OK啦。
(12)保鲜膜护手法
睡前涂上一层厚厚的护手霜,然后用保鲜膜缠好即可。
(13)经常活动手部
两手五指并拢,手臂前伸,勿弯腕关节,用力做手指屈伸动作,重复10-15次;两臂前伸,紧握拳,然后将手指突然展开,尽可能伸展五指,重复12-15次;两臂前伸,先一同由左边转动腕关节,并带动肩、肘关节;再向右边做同样动作,重复12-15次;双手五指分开,连续用力做伸展和并拢手指的动作,重复5-10次;双手五指交叉,两拇指彼此围绕对方转动,先由里向外,再由外向里,重复15-20次;模仿弹钢琴的手指动作,先由左至右,再由右至左,重复15-20次;两手手指分开,向各个方向活动;最后左右手交替抬起,做放松动作。
(14)白醋护手法
方法:首先把白醋适量倒入温水中,醋与水的比例约在1:10左右。将手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目的在于去掉手上的角质层和死皮。
其次擦干双手后涂上护手霜,进行按摩,使护手霜充分吸收。
最后,戴上塑料手套,在手腕处用皮筋扎紧防止水分流失,保持1──2小时即可使双手柔软如初。这样就能使你的纤纤玉手又重现春天般的风采。
(15)蜜蜡护手法
方法:一般我们吃的蜂蜜,还有去咖啡厅我们喝咖啡用的黄糖,再有就是烧化的蜡
用蜂蜜加黄糖在手心手背来回的搓揉,记住可能有点痛,但是要忍,这是去角质的过程,搓揉一会以后用温水洗净,在把手放在烧化的蜡里(不要太烫的蜡,要不手会受伤的)把手全不裹上蜡以后等手上的蜡冷却撕下,在擦上护手霜,就大功告成了。
2、护手霜的使用时间
(1)早上起床后要用
起床后最好要记得擦护手霜,尤其在天气干燥的季节里,手部肌肤的水分很容易流失,所以最好每天一刻也不要放过,充分的保护好双手肌肤,尤其是在出门前,因为护手霜具有一定防护作用,可以让双手免受外界阳光的侵害。
(2)护手霜洗手前要用
护手霜不是只在洗手后用就可以了,在做家事或者进行要接触大量水的工作以前,最好也要用护手霜,而且最好用有防水作用的护手霜。因为在手接触大量水时,会对双手的肌肤带来一定的损害,如果事前用护手霜,就可以为双手加强对外界隔离防护。
(3)护手霜洗手后要用
洗完手后是一定要用护手霜的,因为在洗手的时候水流会把之前用的护手霜冲掉,所以为了保护手部肌肤的水分不流失得太快,洗完手后就要赶紧擦上护手霜。并且,洗手的时候手上的细菌以及脏东西都被洗掉了,所以要趁着新的细菌与脏污沾到手上以前,先做好防护。
(4)双手干燥时要用
因为双手需要接触不同的东西,护手霜涂在上面容易被蹭掉,其滋润双手的效果也会削弱,手部肌肤会出现干燥感,我们可以在双手觉得干燥的时候就涂护手霜。
(5)护手霜出门前要用
白天出门以前一定要用护手霜,因为户外的阳光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不仅让水分流失得很快,还很容易出现晒斑等问题。而护手霜都具有一定防护作用,所以出门前用护手霜就可以减少紫外线对肌肤的侵害。
(6)晚上睡觉前要用
睡觉前擦护手霜可以让双手在夜间的睡眠时间里也能受到滋养,而且肌肤在夜间吸收力会变强,所以最好使用滋润力度比较强的护手霜在睡前擦,这样一早起床就会发现双手是很嫩滑滋润的,而不会感到干燥紧绷。
滚奏是我国琵琶演奏中的右手技法之一。 其它 的指法多是由这些基本指法演变而来,基本技巧的养成除了需要老师的专业指导之外,更需要学生课外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那么琵琶滚奏技巧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琵琶滚奏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什么是琵琶滚奏
滚奏 方法 通过控制鼓追均匀密集的击奏形成一定的速度才称知为滚奏。(滚奏的概念在国外一些教材上对滚奏的解释是单击和复击通称滚奏,但要求了单击的速度和复击的速度,有些则分开论述,但到最后还是一个速度问题。)加强单击和复击练习是滚奏得以实现基础。滚奏并不是完全的腕子,有时手指也能起到很大辅助作用,甚至有时手指的功劳更多。
琵琶滚奏技巧
长滚与短滚
(1)长滚:用来表现具有表情的旋律,其动作在弦上的变化,最直接的结果是音质与音色的改变。
(2)短滚:即节奏时值短暂的滚,通常称为“撮”,短而有力,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密度与强度。
滚奏不仅可以用在一根弦上,而且可以滚双弦、三弦、四弦它们都是通过手指运行,幅度适当加大,进一步扩大了滚一根弦的作用,扫与拂之间不宜出现明显的空隙,这二者的入弦深浅、过弦的速度和力度、食指与大指的触弦角度都要尽量一致,扫和拂的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幅度过大会造成扫和拂之间声音的间断,会使声音出现不连贯,这类滚奏用于演奏多声部的强奏,用于演奏带有混声色彩的多声部旋律,用于声部递增递减,用于左手带有较复杂音位变化的演奏中。
臂滚奏与指滚奏
(1)臂滚奏:采用小臂前端的微转动作为动态的功能部位,手指没有主动的动作。这种滚奏用于演奏分滚(即食指和拇指各弹一根弦,食指位于下方弹外弦,拇指位于上方挑里弦,保持交叉分离,手指对抗力稳定),或者有特殊音响要求的扫拂滚。音响特征是:音线由厚润、圆实、均匀的音点构成。第一弦的弱奏有特殊的效果,其线条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2)指滚奏:采用手指关节的屈伸动作作为动态部位的功能,这种演奏主要用于上位触弦,演奏特殊音响的短线条。
手指屈伸动作在改变音点特性方面有优势。在右手动作中,采用手指屈伸功能完成的滚奏,其感觉信号简单、稳定、动作幅度小,手指弦上动作积极、灵敏,由清晰的细点连缀而成的线条相当轻柔。指滚奏在动作连接和转换方面,在触弦位置变化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优势。但是,指滚奏在表现功能方面受到音强变化幅度的制约,受弦序增加的制约,在一定的音强条件下,同时又会受到耐力的制约。指滚奏的音响特征:自然清晰、颗粒细小、轻灵圆脆的音点构成线条。
复合功能的滚奏
最常用的动作形式为符合功能的演奏,是臂滚奏与指滚奏的基础上构成的。在实际运用中,采用复合功能的演奏也有明显的优势:他的音响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复合功能滚奏的基本动作,是右手动作中最自然的,易于与其他动作进行连接或转换。
总结
以上是对滚奏类型与技术方式的论述,不论何种滚奏,在音响特征上,技术方式和运动感觉方面,都应当遵从以下基本规则:音响的线条感,动态功能部位的动作幅度宜微宜小,复合功能的滚奏只能采用靠近腕部的微旋转与手指动作相复合。琵琶随着岁月的推移,经历了历代诸多演奏家不断实践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奏技法,而滚奏成了琵琶众多技法中的常用技法之一。滚奏要求保持动作的稳定、流畅、积极、灵巧和持久,具有相当高的难度。作为一种技巧,它能够保持肌体的灵敏和良好的技术水平,促使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演奏心理状态的稳定,在使用和训练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琵琶演奏的常见问题
建议在弹奏琵琶时,最好能对着镜子练。这样,就可以看清自已演奏的姿势,指法是否有错,便于纠正,可使我们少走弯路,在相同的时间内,更有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
1、按弦中常见问题
按弦是左手最最基本也最最重要的指法。在按弦中,最容易出现按弦不实、不准的现象。尤其是初学者,因手指无力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按弦时,左手四指关节应自然弯曲呈孤状,不宜作平直的姿势。尤其中指和名指三个指关节,在按弦时必须要向外突出,不可作平按作平凹状。在按弦时指端触弦的部位也应严格要求:食指的按弦触点在指端中部的偏下侧,中、名、小指在指端中部的偏上侧,拇指按弦触点在指甲的右侧。这样,在按弦时方不至于碰到相邻的弦而发出杂音。
按弦的准备动作是“抬指”。抬指是以指根关节为基点,将按指迅速抬至一定高度,然后向按音点用一定的垂直弹性冲力打在弦上,将弦按实称为落指。落指的位置即触弦点必须准确,正确位置应在紧挨相、品的上方,远了则弦不易按实,音准也难以把握。若直接按在相、品上端或下端,则发出的是一种不明亮的而带“木”的音色,就不是乐音了。落指时左手指所用的力度(按力),不宜过重或过轻,也不可将弦向左拉或向右推。按力过轻时,弦不易按实,由于弦未与相品密切接触而会产生噪音;按力过重或向作拉按或推按时,由于弦身与相品位按触后又作了向内的“纵起”,或弦身离开了原来的垂直弦位,弦身都已增加了一定的紧张度,&127;弦音会相应地增高,乐音就不准了。
子、中、老、缠四条弦的粗细并不一样,它们的张力亦不相同。子弦最细,张力最小;缠弦最粗,张力最大。所以按力在每条弦上各不相同,由子弦到缠弦张力相应要增大。
在按放动作上,应注意左右手的合作关系,一般应在右手弹弦前瞬间,左手指先将弦按好;又在下一音的右手弹弦前之瞬间,左手指方可离弦。在按弦后,应根据所按乐音的长度,来决定应在什么时候离放。如所按乐音的长度较长,按指按在弦身上的时间亦须较长;反之则短。因在按弹发音之后,按指仍然将弱按在品或相位上进,会有余音流出。如果不管所按匀音的长度如何,都是按后即放,就会使所按的乐音都变成断音,而且还会带出轻微的空弦音来。
按指要求左手各指关节的活动非常灵活有力,无琴时可作模拟练习:即先把左手腕部固定在桌面或大腿上,然后将左手各指次第作打下、提起的动作,动作须慢用力须强。还有,在换把、跳把时,很容易产生按音不准的现象,平常练习时应多作换把、跳把的练习。
严格的按弦需从抬指落指、指端触弦点、触弦点同相、品正确位置三方面去认真训练。但是在演奏中要使按弦得到良好拨弦音质的重要关键还在于左手按弦与右手拨弦在时间上能否做到同步配合。即左手的按弦准备与右手的拨弦准备能否在同一瞬间完成。左右手的互相配合只有在同步进行条件下,严格正确的按弦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弹挑常见问题:
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琵琶二字的命名,亦出自弹挑。“推手前曰枇(即弹),引手却曰杷(即挑)”。右手的某些其它指法与汇组指法均由弹挑衍变而来。
初练弹挑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弹出时前臂向下移动,挑进时前臂向上移动。一弹一挑前臂的活动一上一下形如切菜,既难看又弹不好,对弹挑在演奏中的运用和发挥局限极大。另外对弹挑的派生指法会产生联锁反应,后患无穷。
练习弹挑指法时要注意手形姿势: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作向外前方稍稍抬出(这时为了使拇、食指甲与弦身接触时,在横的角度方面易于相仿之故);拇、食两指的指甲尖端要一般齐(拇指短而食指长,要使两指一般齐,食指须呈微弯);不要把食指放在下面作左下方弹、拇指放在上面作向右上方挑(这种姿势叫“鸡眼”,两指发音量与音色差异很大),而要把拇、食指端捏成“凤眼”,因为用凤眼姿势演奏弹挑时,易于使拇、食两指指甲端在弦身的同一点上触弹,发音量及音色易于一致。
练习弹挑时,保持手形基本不动,初练时,尤其不要用前臂及腕部运力,而仅靠拇指和食的指关节运动。所以弹挑时必须首先练好拇、食指的指关节的运动与用力。因为弹挑时是用指甲尖端来触弹弦身,指关节离指甲尖端较近,手指的运动幅度较小,每作一次弹或挑所耗费的时间可以缩短,易于作快速的弹挑。同时,在练好指关节的用力方法后,也能在动作非常快速、运动幅度极小的情况下作出强弱的变化来。特别是“滚”指,是在弦上作连续而均匀迅速的弹挑,产生一种类似长音的效果,对弹挑音色、音量的一致性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在初练弹挑时,一定要做到音量一致,节奏均匀。
轮指常见问题:
轮指是右手指法中另一重要指法,几乎没有一个曲子不用到它。由轮指汇成的指法特别多,如带轮、扫轮、满轮等。白居易《长恨歌》中所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并非艺术夸张,指的就是轮指的演奏效果。在演奏和音时,轮指更是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
轮指较其它指法来说,相对要难练一些,因为它要克服我们手指生理上的种种局限。有很多人放弃琵琶,大多是因为轮指难练。练好轮指,对表达一个曲子的内涵至关重要,初学者则要在一接触琵琶就要开始练轮指。
在吉它演奏中,有不少技巧与琵琶类似,其中之一便是轮指。只是吉它的轮指一般是三指轮(即用食、中、无名指),半轮时方加入小指,且用的是“勾”,大拇指一般不参与轮,只用来弹低音以求得和声效果,所以吉它的轮指相对要容易些。
琵琶轮指是用五指轮流去触弦,共得五声,且要求这五声发音量相仿,节奏均匀。我们五个手指的长短、粗细、掌指关节间的宽度等都不一样,而且在触弦时,它也不象平常我们习惯的把手指向内勾,而是要一个一个地把手指向外弹出去,且触弦的部位要集中在五市分内。所以,练好轮指是要费一定的功夫的。
轮指常见的问题是各指发音不均匀,不连续。一般是大、食指音重,中、名、尤其是小指发音轻;大指、食指之间,大指、小指之间不连续;轮的整个间量较弱;轮的发音伴有较大噪声等。
轮指主要是靠手指的关节运动发声的。而我们的手指一般大、食指关节较粗,力度大,而中、名、小指相对要细些、力量也小,尤其是小指,更是如此。所以,可先将中、名、小三个手指的指关节作频繁的屈伸动作,以使增强各指关节的运动灵活度与力度。中、名小三个手指指甲在与弦身接触时所成横的角度要小些;弹弦时各手指尽可能向面板方向作内压。
各指发音的时值不均匀,中、名、小三指弹弦速度较快而音量小,可将中、名、小三个手指用极慢的速度和较强的音量,使其纠正太快的习惯。拇指挑与食指弹这音的时值较其它指之间长,大都由于在轮的开始时只会用食指起轮之故,可改用拇指起轮的方法。而对于大、小指间时值长的现象,则多是因为只会用拇指起板之故,可改用食指起轮的方法。
轮的整个音量较弱,多是因为手指不灵活,力量小。平时要加强手指的灵活性及力量的练习。可随时将各指作单独而频繁的屈伸运动,以增强各指关节的灵活性与力度。在轮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各指的关节来运动。
轮的发音伴有较大噪声,尤其是拇指挑时噪音特别大,在练习时,先将拇指的两个关节的运动都练得非常灵活;次将拇指养成运转到名指处然后挑弦的习惯;再注意拇指甲与弦身在触弦时的时间要愈少愈好,触弦面积要愈小愈好。
统而言之,在轮指练习中,要特别注意手指的灵活性与力度。一开始练轮指时,可默念“一二三四”的节奏,每一节奏开头要重弹,由慢速开始练,到练到一定程度时,手指自然会加快,长此以往,轮指就练成了。
为了加强指关节的灵活度,在不练琴时,也可进行模拟练习,方法如下:
把腕关节固定在桌面上,即手掌根部与腕关节相连的部位靠在桌面上(手背向上),将要练习的手向手掌方向弯屈,再将弯屈着的食指向前方用力弹出。在作上述的伸出运动时,须强迫第二、第一指关节运动和用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作伸出运动时,先将指甲用力抵靠在桌面上,然后用力伸出
1 琵琶滚奏技巧
2 琵琶轮指技巧
3 如何提高琵琶轮指质量技巧
4 琵琶弹挑指法
5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
6 怎样学琵琶
手是人身体上活动幅度、运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忘不了它。事事处处离不开它。即使在社交场合也要尽情发挥它的功能。于是五彩缤纷的手势语也就应运而生。手势语是人体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无声语言。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世界不同的国别或相异的民族,同一种手势语表达的意思可能大体相同或相近,也可能截然相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手势语:
向上伸大拇指: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夸奖和赞许,意味着“好”、“妙”、“了不起”、“高明”、 “绝了”、“”、“顶呱呱”、“盖了帽了”、“登峰造极”。在尼日利亚,宾客来临,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对来自远方的友人的问候。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 “男人”、“您的父亲”。在南朝鲜,表示“首级”、“父亲”、“部长”和“队长”。在美国、墨西哥、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这一手势表示祈祷幸运;在美国、印度;法国,则是在拦路搭车时横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车。在印度尼西亚,伸出大拇指指东西。但在澳大利亚,竖大拇指则是一个粗野的动作。
向下伸大拇指:世界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这一手势,但含义不尽相同。在中国,把大拇指向下,意味着“向下”、“下面”。在英国、美国、菲律宾,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结束”之义,或表示“对方输了”。墨西哥人、法国人则用这一手势来表示“没用”、“死了”或“运气差”。在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拇指向下表示“失败”。在澳大利亚,使用这一手势表示讥笑和嘲讽。在突尼斯,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向上伸食指:世界上使用这一手势的民族也很多,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中国人向上伸食指,表示数目,可以指“ 一”,也可指“一十”、“一百”、“一千”……等这样的整数。在日本、南朝鲜、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国,食指向上表示只有一个(次)的意思。在美国,让对方稍等时,要使用这个手势。在法国,学生在课堂上向上伸出食指,老师才会让他回答问题。在新加坡,谈话时伸出食指,表示所谈的事最重要。在缅甸,请求别人帮忙或拜托某人某事时,都要使用这一手势。在澳大利亚,在酒吧、饭店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请来一杯啤酒”。在墨西哥、缅甸、日本、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顺序上的第一。在中东,用食指指东西是不礼貌的。
向上伸中指:两千多年来罗马人一直称中指为“轻浮的手指”。事实上,单独伸出中指的手势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意味着好事情,普遍用来表示“不赞同”、“不满”或“诅咒”之意。在美国、澳大利亚、突尼斯,这种手势意味着:搞那种关系”,表示侮辱。在法国,表示行为下流龌龊。在沙特阿拉伯,表示恶劣行为。在新加坡,表示侮辱性行为。在菲律宾,表示诅咒、愤怒、憎恨和轻蔑。在中国,表示对方“胡扯”或对对方的侮辱。不过,在缅甸和尼日利亚,向上伸出中指表示“一”,在突尼斯表示“中间”之意。
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这一手势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数第一”,并且引伸而来表示“轻蔑”;在日本,表示“女人”、 “女孩”、 “恋人”。在南朝鲜,表示“妻”、“妄”、“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少者”、“无足轻重之人”。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赌 ”。尼日利亚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赌”之意。但在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向对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表示愿意“交朋友”,在缅甸和印度,这一手势表示“想去厕所。”
伸出弯曲的食指:这一手势是英美人惯常用的手势,表示招呼某人过来。这个手势在中国表示“9”;在缅甸表示 “5”;在斯里兰卡表示“一半”;在墨西哥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在日本,表示“小偷”或“偷窃行为;在南朝鲜表示“有错”、“度量小”;在印度尼西亚,表示“心肠坏”、“吝音”;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新加坡,伸出弯曲的食指,还表示(拳击比赛的)“击倒”。
大拇指和食指搭成圆圈:将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圆圈,再伸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这一手势在美国和英国经常使用,相当于英语中的“ok”,一般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或回答对方所征求的话,表示“同意”、“赞扬”、“允诺”、“顺利”和“了不起”。在中国,这个手势表示数目“o”或“3”。在法国,表示“零”和“一钱不值”。在泰国,表示“没有问题”。在印度,表示“对”、“正确”。在荷兰,表示“正在顺利进行”、 “微妙”。在斯里兰卡,表言谈礼仪示“完整”、“圆满”和“别生气”。在日本、南朝鲜、缅甸,表示“金钱”。在菲律宾,表示“想得到钱”或“没有钱”。在印度尼西亚,表示“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啥也干不了。”。在突尼斯,表示“无用”、“傻瓜”。在希腊、独联体,这个手势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举止。另外,有些国家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圆”、“洞”等。
伸出食指和中指: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V”是英语单词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传说,“V”字形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一位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发明的。他在1940年底的一次广播讲话中,号召同胞们奋起抵抗德国侵略军,并动员人们到处写“V”字,以表示胜利的信心。从此“V”字手势不胫而走。尤其要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检阅中使用了这一“V”形手势,使这个手势迅速地广泛地流传开来。不过,做这一手势时务必记住把手心朝外、手指朝内,在英国尤其要注意这点,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在英国则指伤风败俗的事。在中国,“V”形手势表示数目“2”、“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国家,“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
伸出食指和小指: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人们向前平伸胳膊,再伸出食指和小指做成牛角状,用来表示要保护自己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非洲一些国家,这种手势若指向某人,则意味着要让那人倒霉。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把伸出食指和小指的手竖起来,则表示“交好运”。但在意大利,这一手势表示自己的老婆有了外遇。
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在中国,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表示数目“10”和“加号”;在香港,这一手势则表示“关系密切”。在英国、美国、法国、墨西哥、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祝愿”、“祈祷幸运”。在澳大利亚,表示“期待”、“期盼”。在斯里兰卡,表示“曲折”和“邪恶”。在印度,表示“结束”、“完成”。在荷兰,表示“发誓”、“赌咒”,或指“对方撒谎”。在尼日利亚,表示东西或数字“相加 ”。
屈伸手指:在拉丁美洲、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突尼斯以及亚洲、非洲部分地区,人们伸出下臂,稍微抬起,手心向上屈伸手指,表示“让人走过来”。但这一手势在中国是用作招呼动物或幼儿的。中国人招呼人的手势是:将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变动所有手指。然而这一手势在英美等国又是招呼动物的。
摆手:在欧洲,人们见面时习惯用“摆摆手”来打招呼。其具体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动,只是用手指上下摆动。如果欧洲人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不”、“不对”、“不同意”或“没有”。但是美国人打招呼时总是摆整只手。在世界许多地方,摆手表示让人走开。在希腊和尼日利亚,在别人脸前摆动整只手意味着极大的侮辱,距离越近侮辱性越大。在秘鲁,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到这儿来”。
搓手:在欧美国家,摩搓双掌,表示“完成了所作的事”。在非洲,人们常用“搓手”这一手势来表明自己与某件事毫不相干、没有关连。其具体搓法是:先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从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
双手拇指相绕:在英美等国,双手大拇指不停地有规律地互相旋绕,表示“无事可做”、“闲极无聊”之意。
所谓“扳机指”又称弹响指,是手指的屈肌腱遭受反复轻微损伤引起的狭窄性腱鞘炎。由于患者手指屈伸动作好像扣枪的扳机,所以又叫扳机指。这种疾病多发生于过度使用手指的人群。
为什么会发生扳机指呢?这要从它的解剖功能说起。人的手指肌肉主要有两种:屈肌和伸肌。这些肌肉通过肌腱附着在骨骼上。腱鞘是一种环形韧带,套在肌腱的外面,对肌腱起到固定作用。当人们的手指弯曲或伸直时,肌腱就会与腱鞘发生摩擦。正常情况下,肌腱与腱鞘的摩擦力极小,但如果长期频繁屈伸,腱鞘韧带就会因使用过度而发生无菌性炎症,产生充血、水肿、增生、或粘连,有时会转变成慢性炎症,造成腱鞘肥厚。此时肌腱在腱鞘内滑动时就会困难,有时甚至被卡住而无法伸直或弯曲,需要借助于外力才能正常运动。
发病初期,扳机指普遍会感到屈指不灵、手指发僵、有轻微疼痛,在指根部的掌侧有明显压痛,一般在早晨起床后症状明显,活动后情况有所好转。如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手指会疼痛加重,甚至不能屈伸。
扳机指发生的原因是手指活动过度,如短信一族和鼠标手。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外敷药物、理疗、局部注射药物等方式。
早期扳机指,经过相关治疗,症状多能缓解。但如果不注意预防,还可能复发。预防方法是,要有所节制,从事相关工作时,要注意减少工作时间。平时多用温水泡手,避免手部着凉。治疗扳机指,重在预防,这一点最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