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规则

柔道规则,第1张

这是因为在一方倒地前用自己的腿缠住了对方的腿,或者双方一同倒地。在柔道规则中这样的情况不构成压制(仔细观察被压得那个人是不是正面着地,在自己不是主动倒地状态只有对方背部或侧腹着地,才能算全胜或者半胜、有效等等),也不能成为一本获胜,只能是施展“舍身技”(进攻方进攻同时自己主动先倒地攻击)不成功。这时按规则双方必须分开,因为谁也没占到上风,但是双方都被对方牵制住了(这种牵制普通观众往往很难理解,因为柔道中很多技巧都是在地面一瞬间施展就决定了胜负,所以双方相当谨慎),就这种状态很容易造成僵局影响比赛连贯性,所以规则规定这种情况下裁判要为开他们,重新比赛。

众所周知, 在女子柔道比赛过程中, 女子柔道运动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 利用自身体能和技能运用, 在一定时间里与对手进行比拼, 从而打败对手, 取得胜利。从女子柔道比赛可以发现, 决定运动员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运动员的体能和比赛过程中技能的运用。

一, 加强比赛和实战

在柔道日常训练过程中, 应该增加对虚拟实战立案, 使女子柔道运动员长期保持一种高强度的应战模式, 帮助其在实际比赛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 以严谨地态度对待每一场比赛。训练应是比赛的模拟场地, 在日常的女子柔道训练过程, 应不断加强训练强度, 直到女子柔道运动员出现疲劳状态, 如此, 可以了解各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承受度, 并根据其身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改变训练强度, 提高训练效率。加强训练强度不仅能够提高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负荷能力, 而且可以充分锻炼女子柔道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运用及心理素质, 增强女子柔道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比赛能力。

二,与实际结合

在女子柔道的训练过程中, 考虑训练强度同时也要统筹全局, 考虑整个训练大周期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负荷能力, 合理计划每个训练阶段的重点训练项目和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技术手段。例如, 在以往的女子柔道训练过程中, 教练员一致认为杠铃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力量、增加肌肉体积, 因而通过逐步增加哑铃重量的方法来提高训练强度。在制订详细的女子柔道训练项目计划时, 教练员应综合整体的条件进行训练,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参加训练的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肌群情况, 要了解什么样的刺激能够更好地使该运动员的肌肉产生反应, 针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了解、分析。

在跆拳道、空手道和柔道中,不同颜色的带代表不同的级别。

在跆拳道中,色带是用来表示练习者的等级。9~8级为黄带,7~6级为蓝带,5~4级为绿带,3~2级为红带,1级为棕带。

在空手道中,色带是用来表示练习者的段位。初段是练习经过2年以上者(必须16岁以上),二段是取得初段者(必须16岁以上),三段是取得二段者(必须16岁以上)。四段是取得三段后、3年以上经过者(必须20岁以上),五段是取得四段后、4年以上经过者(必须20岁以上),六段是取得五段后、5年以上经过者(35岁以上),七段是取得六段后、6年以上经过者(41岁以上),八段是取得七段后、7年以上经过者(48岁以上)。

在柔道中,色带是用来表示练习者的段位。未入段的新手为白带,一到五段为黑带,六到八段为红白间隔带,九到十段为红带。

柔道其实起源于中国,在唐代称为柔术,被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的之后,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加入了不少竞技技能。在十九世纪末期,由一个叫嘉纳治五郎的人发扬光大。

嘉纳治五郎自幼身体很差,他在学习柔道之后,体格变得强健,到东京上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期间,他找几位师傅练过,柔道在对练过程中,往往借助各种技巧以柔克刚,小个子都能够把大汉背起来抛出去,他在深入研究了如何运用各种技巧之后,钻研出了一套柔道正常搏击的技巧,就是我中国所谓的武术套路。

于是他一边钻研柔道,一边寻找相关的高手对练,进一步改良搏击中的技巧,使之更加完美。在他觉得实际成熟之后,便开始教导亲戚朋友的孩子。而那些孩子出去和别人竞技,也都往往取胜,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孩子交给嘉纳治五郎,跟他学习柔道。

后来在京都的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开设了柔道训练馆,开设系统性的传授柔道技能。

在当时的日本,嘉纳治五郎的名气很大,他精通英语,先后担任第五高等学校校长和东京高师高等师范学校(现国立筑波大学)校长,并且受日本外交部长兼教育部长西园寺公望之托,主管中国留学生的教育。

在日俄战争后,嘉纳治五郎通过她的影响力,让军方将柔道带入了军队,于是,更多的日本青年学习柔道。

由于柔道在竞技的时候,只讲究巧劲,所以即遍决胜负,也不会像传统的武术那样,造成很大的人体伤害,因此,当柔道走出日本之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所接受,成为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

柔道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和百姓接受,以至于后来成为奥运会的竞技项目。而他本人,也被人尊称为“柔道之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908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