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国家元首的欢迎要鸣21响礼炮??

为什么对国家元首的欢迎要鸣21响礼炮??,第1张

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据说400多年前英国海军用的是火炮。当战舰进入友好国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与友好国家的舰船相遇时,为了表示没有敌意,便把船上大炮内的炮弹统统放掉,对方的海岸炮舰船也同样做以表示回报。这种做法以后就逐渐成为互致敬意的一种礼仪。由于当时最大的战舰装有大炮21门,所以鸣炮21响就成了一种最高礼节。 21这个数字可能是因为古代英国人认为7的倍数是吉利的,而且英国海军还有一个迷信认为双数是不吉利的。

在陆军战场上,交战双方停战以便双方收拾自己的阵亡者和伤员时,也会大炮齐鸣呼唤战友重新投入战斗。这也是以鸣炮或鸣枪纪念阵亡将士的由来。

鸣放次数与战舰级别(装炮门数)相当。21响为最高,以下次数为19、17、15、13响。不同级别如下:

21响,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9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7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

鸣放礼炮的规格:举行盛大庆典鸣放礼炮各国不尽相同。美国国庆日鸣放50响,表示每州鸣一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时,正值中国***成立28周年,所以54门大炮齐鸣28响。在迎宾仪式中鸣放礼炮,最高规格是21响,一般为国家元首鸣放。其次19响,为政府首脑鸣放。再其次为17响,为副总理鸣放。但有些国家却分得不那么细。1984年2月起,中国政府决定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举行欢迎仪式时恢复鸣放礼炮。

以鸣放礼炮作为国际礼节,我国是从1961年6月正式开始的,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第二次来我国访问。我国曾多年停止鸣放礼炮。我国政府决定,自1984年3月起,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欢迎仪式恢复鸣放礼炮。

礼炮仪式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的中世纪德国,当时奥格斯堡城为了迎接凯旋而归的皇帝,决定鸣礼炮来欢迎。

而鸣礼炮真正的起源则是来自海军,说到海军就不得不提及曾经的海上霸主——英国。

大概在17世纪,英国军舰进入他国港口或者在公海相遇,为了表示友好和没有敌意,通常会将大炮内的炮弹悉数放掉。

同时对面军舰同样需要鸣炮致礼,表示回应。而当时英国最大的战舰上只有21个礼炮,所以便礼炮全鸣,以视尊重,久而久之,这个数字便被沿用了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迎接外宾的时候经常鸣21响而不是其他数字的原因。

扩展资料

1、礼炮,是举行隆重典礼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鸣放礼炮传达的是一种敬意。

2、礼炮的操炮方式由跪姿改为立姿,动作简化,操作性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外交司礼的需要,进一步提升部队遂行任务能力,即展示了中国人民对外宾的尊重和欢迎,也更好展现了民族自信和国家威仪。

-礼炮二十一响

二十一响礼炮的由来

一说:

鸣放礼炮是国际上惯用的外交礼节,也是各个国家举行盛大庆典时的隆重礼节。鸣放礼炮迎接贵宾的习惯起源于古代英国海军。古时英国海军军舰使用火炮,所以就鸣放火炮迎接贵宾来访。如果鸣一炮,就表示对对方的服从和尊重,还表示自己自动解除武装。如果火炮齐鸣,就表示最高的敬意及全部解除了武装戒备。在军舰驶入他国港口之前,鸣炮表示敬意。当两国船舰在海上相遇时,也互相鸣炮致意。

由于以前最大战舰总共有21门炮,所以鸣放21响礼炮是最高级别的礼遇。

二说:

鸣礼炮二十一响作为最高礼仪的习俗起源于英国。17-18世纪,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几乎每一块大陆都有它的殖民地。英国军舰驶过外国炮台或驶入外国港口时,蛮横地要求所在国向它礼炮致礼,以示对英国的尊重与臣服。作为回礼,英舰一般礼炮七声。但是,英舰鸣一声别国就要回应三声,这样三七二十一礼炮二十一响的习俗就诞生了。后来,英国也逐渐走下坡了,所以就都改为鸣二十一声,表示平等。

礼炮二十一响是礼仪的最高规格,以下按单数逐级减至一响,用于较低的礼仪。

1875年美国首次正式采用这一礼遇,规定对总统和同级鸣放21响礼炮。对部长、州长、大使和将官以上级别鸣放19响。炮数越少,表示来宾级别越低。鸣放礼炮都是单数,这是因为在古代远洋航行中,双数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关于庆典礼炮:

庆典礼炮却不像欢迎礼炮那样,它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很有些随意性。

英 国君主诞辰,加冕的庆典鸣放62响;美国国庆时鸣放50响,表示美国有50个州。

鸣放礼炮最初起耕源于英国,17-18世纪,英国已成为当时头号殖民地,英国军舰驶过外国炮台或驶入外国港口时,蛮横地要求所在国向他们鸣放致礼,以示对英国尊重和屈服。作为回礼,英舰一般鸣放7响。但是,殖民主义者认为弱国与强国、殖民地与宗主国不能平起平坐。英舰鸣一声礼炮,别国应回报三声。这样三七“二十一声”,鸣放礼炮的习俗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后来随着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走下坡路,英国军舰也开始改为鸣21响礼炮,以示平等。

鸣放礼炮的规格:举行盛大庆典鸣放礼炮各国不尽相同。美国国庆日鸣放50响,表示每州鸣一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时,正值中国***成立28周年,所以54门大炮齐鸣28响。在迎宾仪式中鸣放礼炮,最高规格是21响,一般为国家元首鸣放。其次19响,为政府首脑鸣放。再其次为17响,为副总理鸣放。但有些国家却分得不那么细。1984年2月起,中国政府决定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举行欢迎仪式时恢复鸣放礼炮。

礼炮仪式起源于法国的中世纪,当时在奥格斯堡城为了隆重地迎接一位从前线凯旋归来的皇帝,决定鸣放礼炮100响,但负责鸣炮的军官数糊涂了,鸣了101响。从此,鸣礼炮101响的传统就沿袭下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97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