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前促弱转壮有何建议?

小麦冬前促弱转壮有何建议?,第1张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那么让小麦冬前促弱转壮有哪些方法呢?大家请看我接下来详细地分析。

一,及时给小麦浇水

补充灌溉预冬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在育苗完整、均匀的基础上,促根、增河北、促弱、控旺,培育强苗,确保苗安全越冬。冬季前管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浇水和补充灌溉促进苗足。小麦出苗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水分容量的70% ~ 80%。对于播种前采摘未浇水的麦地,面壁差,难以保证出苗,应尽快浇头水,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保证基本出苗量。播种后,如遇雨或麦田用兜帽水浇灌,采收时应及时锄行,以破硬为宜。在适当的条件下摘麦地时,避免用蒙住眼睛的水浇水。

二,及时给小麦施肥

(1)表面处治。弱苗和冻地,结合降雨条件,每亩施3 ~ 5kg尿素。

(2) 在叶子上喷洒肥料。田间均匀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磷酸二氢钾使用浓度为01 ~ 05%或本品推荐用量;尿素的浓度为05 ~ 10%。喷2 ~ 3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此基础上添加腐殖酸或硼、锌、锰等微量肥料,促进粮食增重。

三,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破坏的地块,选择适当的药物制作毒土,在根旁开浅沟撒药土,然后覆盖,或与耕作结合施用药土。也可用于沿垄灌水和灌溉,预防和控制地下的蛇槽、金针虫等害虫。在小麦3 ~ 4叶期,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应及时防治麦田杂草。针对不同田地中阔叶、双子叶、单子叶和禾本科杂草的发生程度,应合理选择除草剂,严格安排用药说明,喷洒除草剂,防止重复喷洒或漏喷。

中原丰1号小麦属于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7-232天,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2天。该品种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16点汇总,增产点率938%,平均亩产5887公斤。该品种在10月上中旬的时候进行播种比较好,每亩种植基本苗14-19万株比较合适。

一、中原丰1号小麦品种

1、中原丰1号小麦属于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7-232天,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2天。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 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

2、该品种在2016-2017年度河南省冬水组区试,13点汇总,增产点率769%,平均亩产5379公斤。2017-2018年度续试,15点汇总,增产点率667%,平均亩产4348公斤。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16点汇总,增产点率938%,平均亩产5887公斤。

3、该品种适宜在10月上中旬的时候进行播种,每亩种植基本苗14-19万株比较合适。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赤霉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还要注意预防倒春寒。

4、小麦是长度比较高的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容易发生倒伏的现象,所以要防止到倒伏的现象发生,可以做好控旺处理,对植株喷洒多效挫等药剂可以有效防治。多施拔节肥可以控制落穗的形成,这样有利于小麦的增重。

二、中原丰1号麦种特性

1、中原丰1号小麦幼苗呈半直立状,叶子颜色为浅绿色,而且苗势壮、分蘖力比较强。该品种在春季的时候起身拔节比较迟,抽穗偏晚,耐春寒能力一般。

2、该品种平均每株大约高756-797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比较好。穗形状为纺锤形,长芒,壳颜色为白色,子粒颜色为白色,籽粒为半角质,而且饱满度比较好。

3、小麦不抗旱也不耐涝,当小麦生长到灌浆期的时候要保证给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使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而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需要及时把积水排出。

4、而病虫害要做好提前预防的工作,对小麦叶片适当的喷洒适量叶面肥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发生,还可以补充水分,提高小麦的产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灌水条件,小麦高产才有保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负效应及全球性干旱已成定势,我市水资源更为贫乏,而且日趋干旱,大部分麦田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现状,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小麦生产不高产不行、不节水不行,节水与高产的统一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为此要通过改变栽培技术找出一条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途径。

1、 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模式与效益分析

针对水资源不足和作物高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进行了试验:适当推迟春一水,减少春季浇水次数1—2次,通过节约用水,降低消耗,达到小麦节水、高产的目的。成功的实现了节水、高产、高资源效益的三者统一,具有明显的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作用。

去年我市安排节水小麦示范田5万亩。根据我市的地力基础和产量水平,节水小麦安排在地力水平较好的地块,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统计,节水示范区小麦平均亩穗数455万,穗粒数316个,千粒重345克,平均亩产4216公斤,比对照亩减产61公斤,平均亩节水45方,亩纯增效益67元(电费14元+用工2元-亩增种子费32元-亩减产值61元)。

二、小麦节水灌溉的理论基础

1、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基础

从小麦耗水规律来分析,决定了小麦节水灌溉的可行性。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不同,一般趋势是:苗期少,拔节期以后逐渐增多,到孕穗期为小麦需水临界期,至抽穗开花期耗水量达到最高峰,灌浆以后又逐渐减少。小麦全生育期共耗水500毫米左右,折亩耗水330立方米。播种至越冬日耗水约15—2毫米,其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4%;越冬至拔节日耗水量仅03毫米,其中越冬期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5%,是需水的低谷。返青至拔节期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12%。即:播种至拔节期近5个半月的时间内,耗水量仅占总耗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拔节至开花成熟, 这个时期由于气温的增高及叶面积的扩大,小麦需水量剧增,日耗水量6—7毫米,其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65%以上,其中,拔节至抽穗约占31%,抽穗至开花约占4%,开花至成熟约占33%。因此,只要抓好出苗至越冬和拔节至成熟两个需水高峰期,而越冬至拔节的需水低谷期采取节水技术措施是完全可行的。

2、小麦节水灌溉的生态基础

分析小麦耗水的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土壤蓄水,二是自然降水,三是人工补水。小麦全生育期大约耗水330立方米,其中播种前土壤蓄水可以补充20立方米左右,全生育期自然降水大约补供35立方米左右,既还需人工补供280立方米左右,根据我市常年高产麦区自然降水情况分析,小麦播种至越冬前常年耗水在53立方米,差值为29立方米,冬前只要保浇一水,就能满足小麦越冬期的需水。

3、 小麦春季最佳浇水次数及优化浇水时间

根据上述小麦需水规律和我市的基本情况,我们制定了“前足、中控、后保|”灌溉原则,前足即底墒足,中控即越冬至起身期要控,因苗制宜推迟春一水时间,减少春季浇水次数,后保即保证小麦生长后期的水分供给。近几年,我们把春一水推迟到3月底4月初,小麦春季共浇3水,第一水在3月底4月初实施,第二水在4月下旬实施,第三水在5月中旬前期实施。即:第一水在起身末拔节初实施,第二水在拔节中后期实施,第三水在抽穗扬花期实施。或者是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3水,这样就可以节约1—2水。

4、 小麦节水灌溉的配套技术

1、选用节水、高产良种

选用早熟、耐旱、抗旱性强的优良品种是推广节水灌溉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我市主要选用具有抗病、高产优势的节水良种4185、8901。

2、施足底肥

底肥足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在提倡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亩施纯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钾9公斤。

3、精细整地,足墒播种

小麦节水灌溉的关键时期是春季,而冬季是基础。所以,冬前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壮苗,首先是浇足底墒水,精细整地,深翻细耙,防止玉米秸秆还田地块透风漏气,保证足墒下种,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播深一致,下种均匀,保证苗齐、苗壮。

4、增加基本苗

与常规灌溉比,节水小麦应适当增加基本苗,以补偿拔节前上层水分亏缺对穗数的不利影响。适期播种的小麦基本苗保证在18万左右,每晚播一天增苗一万。

5、增施氮肥

有资料表明:小麦一生灌水191方、施氮量15公斤,和灌水161方、施氮量24公斤,获得的小麦产量基本相同(500公斤),可节水30方。即:施肥对水有替代效应,低灌水量配合高施肥量可以获得相应产量。所以建议在不用和少用硝态氮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施氮量,减少灌水量,获得相应产量。

6、适当推迟春一水,及时锄划

早春锄划是促苗早发、促根早发的关键措施。根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推迟春一水,一般年份春一水在拔节初进行,浇水量50方左右,结合浇水亩追碳铵50—75公斤,或尿素24—36公斤,即满足了小麦生长需要,又控制了无效分蘖,促进两极分化,减少养分消耗。

7、适时浇好孕穗水和扬花灌浆水

针对春季干旱、多风、蒸腾量大的特点,大部分麦田易出现干旱,且孕穗期为水分的“临界期”,因此应在4月下旬浇孕穗水并结合浇水补追尿素5公斤。扬花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时期,对水分要求迫切,水分不足导致籽粒退化,降低穗粒数。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灌浆水,但浇水量不宜过大。近两年我市有1/3的麦田全生育期平均浇3—4水,比传统灌溉少浇1—2水,平均亩节水45方,节支6—7元,在“底足、中控、后保”原则下保证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基本实现了小麦节水、高产的目的。

8、搞好后期“一喷综防”

五月中下旬,节水麦田全部采用杀虫、杀菌、叶肥进行一喷综防,效果很好,既除治了病虫害,又延长了绿叶功能,提高了小麦千粒重,保证了小麦丰收

10~15 天,幼苗可长到 10 厘米高 每年浇水灌溉3次,秋季施入基肥后浇第一次水,小麦出苗时浇第二次水,8月底至9月浇第三次水。 小麦草种植方法: 1、 小麦苗栽培盘尺寸: 29 厘米 ×42 厘米 2、 无化学肥料的有机土 3 、小麦种子应妥善保存,以分装小包, 存放温度在摄氏 10 至 25 度为佳,防虫蛀蚀及受潮,可放电冰箱保存,使用时首先去除 杂物及破裂、缺胚、瘦弱、腐坏等不能发芽的麦种,务求净尽。 4 、将挑选过的麦种约 8 英两( 303 克),用冷水浸泡约 6 至 10 小时,以促进小麦快速萌芽。夏季浸泡时间可酌减,以免久泡伤 腐胚芽,冬季浸泡时间可加长。 5 、将浸泡约 6 至 10 小时后的水分沥干,再冲水洗净后沥干, 倾斜放在架上,瓶口罩上细目尼龙网,催芽约 12 小时。 室温25 摄氏度左右为最适发芽的温度,室温过低则缓慢。 夏季温度超过 29 摄氏度时,室内应开空调机,以防温度过高, 使麦种腐烂 6 、将纯净有机土倒进栽培盘后洒水,使土壤湿润,但不可泥泞。 7 、将催芽麦种均匀分布在泥土上。 8 、用喷壶洒水使其湿润,但不可泥泞。略微倾斜以防积水而腐烂。 9 用盘或报纸覆盖二至三天。 10 、第四天掀开盘子,不宜置强烈阳光下直接曝晒过久,需移到有间接阳光照射之处,雨季可用普通日光灯照射代替阳光,每天洒水一次,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11 、长到 100 ~ 125 毫米高时可以收割,经冲洗后立即榨汁。 榨汁后需尽快饮用,如不能立即饮用时,则可放在冰箱中冷藏大约 12 个小时,超过 12 个小时就会变质,应该倒掉了。 余下的不可冲洗,用塑料盒放电冰箱 中可贮存 7 天。 注:用过的土壤可用胶布盖着三星期后即可再用。将根部留在土壤里做肥料,土壤便会愈种愈肥沃。 小麦苗培育架 小麦苗榨汁机 小麦苗汁、各种芽菜汁及叶菜汁,不适合用高速方式的果汁机榨汁, 应采用一种特别设计,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的慢速手摇或减速马达榨汁机来榨汁,可保存完全养分 以下有几个原则: (l)可以用普通花盆,也可以用下面有排水洞的任何器皿,也可以用浅底(约一寸深)的无排水洞脸盆,十四至十八寸大小最适合(即快餐店供顾客载食物的那一种)。若无排水洞的话,浇水要特别小心,以免浸坏。 (2)最好用喷水壶淋水,保持均匀。浇水多少完全要看天气,特别是温度、湿度、风速而定,总之保持泥土湿润就可以。 (3)把苗盆放在光线较强、通风、没有直接阳光晒到的地方。 (4)泥土可到花市或花店买没有人工化学肥料的培植土,或用泥炭沼与普通泥土混和。 (5)可以自己堆肥,但要一点知识技术和设备。每次收割之后泥土堆肥休息三至四个星期,可以循环再用。 (6)如果你每天食用一盆小麦草,就要买十二个浅盆,因为小麦草大约6-9天收割,另外头三到四天要用另一个浅盆覆盖着,使发芽更快。 (7)10度以下植物生长太慢,不宜种苗。三十度以上容易发霉,要小心通风。若根部有霉出现,极小量则无妨(不吃那一部分),但份量明显多起来,就要连泥一起弃种。 (8)要选用新鲜优质的种子,若一眼望过去已看出有些种子不妥,则不要买。最好买有机种子。 种植方法: (l)把种子催芽 a将种子洗好,放入一个广口玻璃瓶内(有色玻璃更佳),浸水四~十小时(视天气及不同的种子而定,通常种子体积越小,浸水时间越短。)种子占玻璃瓶内的体积不能超过10%。 b在瓶口用橡皮筋扎上一块纱布或尼龙网,倒去所有的水,直到不再滴水为止。 c把瓶倒转成45度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每日二~四次加水倒水,浸一两秒已够,把水倒至不再滴水,放回原位。 (2)把泥土平铺在浅盆上约一寸厚。(用普通花盆亦可) (3)浇水至温润为止,勿多至水浸程度。 (4)种子在瓶中 15至36小时应开始发芽,这时除去沙网,均匀地铺在泥土上面,挑出腐烂或不妥的种子。 (5)用报纸、胶布或另一个覆转的胶盆盖住,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如泥土太干(天气炎热或湿度较低),每日浇水,如不觉得干燥则不用浇水。 (6)约两日后,种子发芽有半寸高时揭开盖子让青苗曝光。 (7)大约第七天收割。小麦草约5一8寸时收割最好。收割时用种剪尽量切近泥面。(收割时间要看环境,水质、气候及种植的品种而定,由5-12天不等。)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如果在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肥技术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一)冬小麦需肥特性

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间,需要氮、磷、钾的数量及比例,因各地自然条件、品种、栽培技术、施肥水平等不同而有很大出入。综合现有资料,在目前中等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千克子粒,需从土壤扣吸收氮素3千克,磷(P20。)15千克,钾(K。0)4千克;每公顷}500千克的高产水平下,每100千克子粒所吸收的氮素无多大变七,而磷、钾数量明显增多,说明高产冬小麦更加强调磷、钾肥的施。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绝对数量或吸收率%)有所不同。高产冬小麦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分蘖到越孓,这时麦苗虽小,但这一阶段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这一时期植株生长迅速,对氮的需求量急剧增玎,这一阶段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733%,是各生育期中吸氮曼多的时期。对磷、钾的吸收一般随冬小麦生长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到了拔节以后则吸收率急剧增长,几乎40%的磷和钾养分是E孕穗以后吸收的。一般中产冬小麦各生育期吸收养分的趋势与i产冬小麦大体相似,只是越冬以前,对氮的吸收不如高产冬小麦;,而返青期对氮的需要较高产冬小麦为高,孕穗期对钾的吸收率:高产冬小麦高。

(二)冬小麦施肥技术

1基肥冬小麦生育期较长,要求土壤持续不断地供给养,所以基肥应充足。小麦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配合适的无机肥料,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证小麦稳产的角度上说,基用量也不宜太多。在高产条件下,基肥用量按养分计算,一般占总施肥量的40%~so%为宜,具体施用量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茬口、气候、肥料种类和性质等条件确定。基肥施用方法及施用量根据施肥种类和质量而定。施肥量多的应全层施,粗肥深施,精肥适当浅施或集中施在中层。施肥量少的,开沟集中施。小麦施用基肥常用的方法是,表层撒施后耕翻,将肥料均匀混入整个耕作层。

2种肥种肥集中而又接近种子,肥效既高又快,对培育牡苗有显著作用,特别是在瘠薄地、基肥不足的情况下,作用更大。小麦苗期对磷素反应较为敏感,早期施磷极为必要,但磷施人土壤后很易被固定为非利用形态,而作为种肥由于减少了与土粒的接触面,增加了根际附近的有效磷浓度,促进了小麦的磷素吸收,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种肥可采用沟施或拌种,拌种用量一般为每公顷硫酸铵75千克,过磷酸钙150千克。或施用磷酸二铵150千克。

3苗肥苗肥的作用是促进冬前分蘖和巩固早期分蘖。苗肥应在3叶期以前施用,当幼苗消耗完自身养分以前,即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此时要求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否则分蘖发生延缓甚至不发生。但是,如果氮素施用过量,会使幼苗徒长,易受冻害,不利于安全越冬。所以,对适期播种、肥力高、基肥和种肥施用充足的麦田,分蘖期不追肥。但对个体生长差、分蘖少、地力差、基肥和种肥施用少尤其没有施氮肥的麦田,应追施分蘖肥,随即浇水,以促弱苗转壮。苗肥用量一般为总用肥量的20%左右。

4返青肥冬小麦越冬后,随着气温上升,麦苗进入返青期。对于冬前分蘖达标、群体适宜的壮苗,返青期一般不施肥,旺苗更要控制肥水。对冬前生长较差,单株分蘖较少的弱苗,以及越冬期有冻害死苗现象的田块,如没有越冬肥或冬盖肥,应早施返青肥。返青肥应以速效肥为主,也可施腐熟的有机肥料。应当重视的是,早春气温低是麦苗返青的主要限制因素,返青期施肥浇水会使地温进一步降低,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因此,冬小麦管理应施足施好基肥和种肥,若缺肥则应冬前或冬季补足,力争早春不施肥浇水。

5拔节孕稿肥从拔节到孕穗是小麦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施肥效率最高的时期。小麦拔节孕穗肥是促进成穗、增粒、增重、确保增产不可缺少的环节。拔节孕穗肥的施用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看群体大小,分蘖是否衰亡;二看叶色是否转淡;三看器官延伸。凡进入拔节期后群体较大,叶色深绿不褪淡,叶片宽大披垂,分蘖衰亡很少的旺苗,拔节期要控制肥水,以加速无效分蘖的衰亡。如果拔节期叶片挺直,大小适中,叶色褪淡,表明小麦生长中心转移,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一般每公顷施纯氮30~50千克。

6根外追肥实践证明,在小麦孕穗至灌浆初期,叶面施用瞬肥或氮肥,用量少,见效快,对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明显效果。叶面喷施一般每公顷用液量750千克左右。使用浓度为磷酸二氢钾)2%,草木灰5%,尿素、过磷酸钙1%~2%。1次喷施的可在灌鬃初期,2次喷施可在间隔1周后再喷。

  小麦是我们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那小麦如何 种植 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麦的种植 方法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麦的种植方法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小麦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水、气比较协调。

 (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 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

 (4)壮苗早发,增产显著 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幼苗出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

 定位研究(4年)以来,对后作水稻未发生不利影响,但长期免耕后与土壤肥力、病虫害的关系如何,尚须继续进行探索。此外,免耕田杂草较多,后期也易脱肥,所以应有适当的配套 措施 。

 2半旱式栽培 小麦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环节。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获后,利用原垄埂稍加修正后播种小麦。下湿、烂泥田厢宽170~200cm,一般为27~40cm,沟宽33~40cm,沟深27~33cm。用沟中稀泥覆盖稻茬和肥料后,晾晒1~2天后播种,并以干渣粪或细土盖种。小麦生育期间,沟内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厢面12~15cm,后期18cm),以使垄面不干,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又能保证水稻及时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半旱式小麦生产水平,一般可达旱作条件下70~80%以上,个别土壤类型还高于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广种植较大面积。其增产原因,除一部分与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于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状祝。一方面垄沟把小麦根系深度扩大了10厘米左右,而且垄面通透状况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气协调;另一方面垄沟使土体表面积增大,白昼较平作温度高12~20℃,最大可达4℃,夜间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积增加约200~400㎡/亩。在良好的水,热、气条件下,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前期应适当控氮,以免增多无效分蘖,但后期容易脱肥,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产水平。

小麦的种植过程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一般选择一代小麦作为种子,这样到第二年小麦的亩产一般在1000-1200斤左右。

 小麦种子应该没有虫、籽粒饱满、为一代新小麦、干燥。

 小麦选择好以后,在播种前要拌种,意思就是给小麦拌药以防小麦被虫害吃掉。如图,在拌种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拌种时水份不能太大以免影响播种时下种不顺,影响每亩的种子用量,二是要拌匀,要让每一粒小麦都要拌上农药,以免被虫吃掉,三是在拌种结束后小麦要晾晒一下。

 在播种前要对地进行整理,如果是玉米地,需要把玉米杆全部粉碎,如果是棉地需要整理平整,这样小麦长势会好些。

 现在一般都是机器耕地,要深耕,肥要撒匀,每亩一般100斤肥料。

 在播种前地要耕两遍,第一遍主要是把地里的大节杆打碎,第二遍主要是把地整平,这样土地更松软,如图。

 在播种时土地的水份要适中,这样有利于小麦的发芽。

 在播种时注意:小麦放进料斗时一定要两边都有,以防在播种期间短腿现象,就是有的腿里有小麦,有的没有小麦,瞎了。

 要调整每亩小麦播种多少,一般一代小麦种每亩播20斤也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一代,可以多播一点,可以是25-30斤。

 在播种过程中最好看一下每个腿里是不是都有小麦。

 根据每亩的小麦播种量,可以适当控制播种机器的速度。

 如果水份适合的话小麦一般在七天之后就可以看到出芽了。

 小麦等到冬季时大约在每年下 大雪 时要追肥一次,在开春的时候要进行虫害管理两次。

 这样到第二年就可以收到优质的小麦了。

小麦的栽培技术

 (一)施肥

 在施肥中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和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起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补充钾素的作用。有的农民朋友把玉米秸秆烧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太可惜了。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化肥用量,一般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6—8公斤、氧化钾(K2O)45—75公斤、硫酸锌1公斤。

 上述总施肥量中,应将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和氮肥总量的50%,作底肥于耕地时使用,第二年春季看苗于小麦起身或拔节期再施总氮量的50%

 根据上述施肥用量,秋种底肥的化肥施用方案为:方案1:亩施尿素13-1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施肥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各15%)40-50公斤。 方案3: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过去施肥量高于推荐施肥量高限的、土壤肥沃的选施肥量的低限,相反,选高限(这个原则适用于以下施肥量选择)。

 (二)良种的选择

 "科技助农,良种先行。"我们知道,影响小麦单产的三大因素分别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能直接影响这三个因素的唯一客观物质条件就是小麦种子。

 根据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选用品种,做到良种对路,良法配套有的人一听说某一品种好,不问种性、适宜范围,就盲目种植,结果高产品种种到中肥地力,肥水满足不了,产量潜力不能发挥,或者是春性品种在早茬种植,暖秋冷冬年遭受冻害,损失很大,反过来却说品种不好。选用良种时必须考察自然栽培综合因素,良种良法一齐推。

 一是根据当地气候生态类型特点选用品种。各地气候生态类型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同。处于北方与南方冬麦区过渡地带的黄淮冬麦区,一般宜选用分蘖成穗率中等,产量三要素协调的半冬性和弱春性中间类型品种。

 二是根据生产条件和水平选用品种。选用良种,首先要考虑丰产性,而小麦良种的丰产性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选用品种时首先要考虑本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在水肥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应选用耐肥抗倒、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在大面积中产区应选用适应性较强、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在肥水条件差的山区、沙碱地应选用耐旱、耐瘠能力强的良种。

 三是根据耕作制度、作物茬口选用良种。耕作制度的改革往往对小麦品种有新的要求。如在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一般要求晚播早熟品种。在间作套种区要求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的品种。又如在黄淮麦区腾茬早的早播麦田,选用半冬性品种,在晚茬用春性、弱春性品种。

 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特点选用良种。选用品种应注意分析本地区病虫害、自然灾害特点,选用的大面积推广良种必须对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寒、旱、湿、干热风、穗发芽等)以及病虫害有较强的抗耐性,以达到丰产丰收之目的。

 选用品种必须综合评价选用和推广品种既要以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又要辩证客观。不能单纯以试验中的产量高低和长相好坏取舍品种;不能片面追求免疫品种。要全面衡量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稳产性。大面积推广的良种应该是优点多、缺点少,特别是综合性状优,遗传基础丰富,对主要病害具有较好的耐病性和抗病性,抗主要自然灾害、产量高而稳。即群众欢迎的"丰年大增产、平年小增产,灾年不减产"的品种。

 (三)整地作畦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和幼苗生长,而且通过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性能,提高地力,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高产麦田要求深耕翻,打破犁底层,一般要求耕深23—25厘米,并做到随耕随耙,耙细耙透,做到上松下实。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以25—30米为宜,畦埂宽不超过40厘米。为节约用水,提倡短畦,畦长以50—60米为宜。

 (四)做好种子处理

 提倡使用包衣的良种。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的要采用药剂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即100公斤种子加02公斤药剂)拌种。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地块,可选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15%(即100公斤种子加01-015公斤药剂)拌种,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即100斤公斤种子加015公斤药剂)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十杀虫剂)混合拌种。采取药剂拌种的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

 用麦巨金3-5毫升兑水03-05公斤,可以拌10公斤种子,晾干播种;春小麦:用麦巨金4-6毫升03-05公斤,可拌10公斤种子,晾干播种;

 (五)适期播种

 播种过晚,蘖少、根少、苗弱,形不成壮苗;播种过早,苗旺长、缺位、病虫害严重、易发生冻害。不同项目县冬前积温和前茬作物各不相同,难以统一确切的时间,适宜的播期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7—16℃左右,若是冬小麦冬前≥0℃积温650℃,越冬时能形成6叶1心的壮苗为宜。

 以下是各地区播种时间参考表

 东北春麦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部分、内蒙东北部 4月中旬

 北部春麦区 内蒙古中部,河北、陕西、山西北部 3月中旬-4月中旬

 西北春麦区 甘肃、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青海部分 3月上旬

 北部冬麦区 河北、山西大部、陕西南部、辽宁、宁夏、甘肃部分、北京、天津 9月中旬

 黄淮冬麦区 山东、河南大部、河北、江苏、安徽部分、陕西部分、山西、甘肃部分 10月上旬( 寒露 后)- 下旬

 长江中下游冬麦 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大部、上海、浙江、江西、河南信阳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西南冬麦区 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大部,陕西、甘肃、湖北、湖南部分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华南冬麦区 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云南南部 11月中下旬

 新疆冬麦区 新疆 南疆冬麦:9月中旬左右

 北疆春麦:4月上旬

 南疆春麦:2月下旬至3月初

 南疆冬麦:7月底8月初

 北疆春麦:8月上旬左右

 南疆春麦:7月中旬

 (六)足墒播种

 适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手感标准为:手抓能成团,松手落地能散开)。墒情不足的,应采取多种形式造墒,反对抢墒播种或沟墒播种,确保适墒播种。当墒情和播期发生冲突时,宁可晚播3—5天,也要造墒播种,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七)确保适宜的播种密度

 每亩基本苗应根据不同品种特点,千粒重、发芽率、出苗率等情况确定,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期播种的高产麦田适宜基本苗每亩10—12万基本苗,每亩40万穗。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13—18万,每亩30万穗。为确保适宜的播种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每亩播种量(公斤)=[要求基本苗×千粒重(克)]/[1000×1000×发芽率×出苗率]

 地力水平一般,整地水平差的可用半精播栽培,每亩13-18万基本苗(一般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千粒重40克左右的,以斤籽万苗计算即可)。

 做好播种机具的调试,建议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3—4厘米。

 (八) 前期(冬前)管理要点

 1 、保证全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有缺苗断垄的,要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同时拔除疙瘩苗,这是确保苗全的第一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2 、化控或深耘断根 若越冬前麦田群体偏大超过80万/亩,有旺长趋势,可在气温降至零上5℃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巨金或镇压,或深耘断根,以缓解生育中后期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深耘断根的方法是去掉2齿的耘锄隔行深耘,深度10厘米,耘后将土搂平,压实,接着浇冬水,防止透风冻害。一般长势正常的麦田也可采用这一措施,但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不宜采用。

 3 、冬季水分管理 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主动。对于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及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应于立 冬至 小雪 期间浇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浇过冬水,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苗壮。对造墒播种,麦田冬前墒情较好,土壤基础肥力较高且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一般不要求浇冬水。

 ( 九) 中期(返青-孕穗〈挑期〉)管理要点

 拔节期追肥浇水项目区麦田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追肥不浇水,主要进行划锄,以通风、保墒、提高地温,利于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稳健生长。还可以使用一次麦巨金,全面调控小麦的生长。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拔节肥、水的具体施用时间,还要根据地力水平和麦苗情况灵活变化。对于土壤肥力差,群体较小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进行第一次浇水追肥,亩施尿素8公斤,在拔节后期结合第二次浇水再追尿素12公斤,以促穗大、粒多、粒重。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结合浇水追肥,亩施尿素20-25公斤。对于地力好、产量高、群体偏大、春季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追肥时间可推迟到拔节以后进行,一般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

 对于冬前生长过旺有脱肥现象的麦田,返青期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拔节期再追尿素10-15公斤。

 对于播种过晚,基本苗多,冬前无分蘖的麦田,可在拔节前期(春生4叶前后)浇水施肥,亩施尿素16公斤,开花至灌浆初期再随水追施尿素4公斤。

 (十)后期(孕穗〈挑期〉-成熟)管理要点

 浇好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小麦挑旗墒情较好,也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1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