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可分为六大类约70余种,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有:目视检测(VT)、射线照相法(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CT)、声发射(AE)、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托夫特检测即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
除以上指出的八种,还有以下三种非常规检测方法值得注意:泄漏检测 Leak Testing(缩写LT);相控阵检测Phased Array(缩写PA);导波检测Guided Wave Testing。
扩展资料
无损检测的特点:
1、非破坏性
在获得检测结果的同时,除了剔除不合格品外,不损失零件。因此,检测规模不受零件多少的限制,既可抽样检验,又可在必要时采用普检。因而,更具有灵活性(普检、抽检均可)和可靠性。
2、互容性
同一零件可同时或依次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而且又可重复地进行同一检验。这也是非破坏性带来的好处。
3、动态性
无损探伤方法可对使用中的零件进行检验,而且能够适时考察产品运行期的累计影响。因而,可查明结构的失效机理。
4、严格性
首先无损检测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同时也需要专门训练的检验人员,按照严格的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5、检验结果的分歧性
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试件的检测结果可能有分歧。特别是在超声波检验时,同一检验项目要由两个检验人员来完成。需要“会诊”。
概括起来,无损检测的特点是:非破坏性、互容性、动态性、严格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分歧性等。
-无损检测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更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除上述方法外,更引入光谱法来进行检测,精密度更高,更为准确!
日本和欧盟国家有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分析,但对国内用户而言,仪器成本高。也有的采用X荧光光谱(XRF)分析,优点是无损检测,可直接分析成品,但检测精度和重复性不如光谱法。最新流行的检测方法--阳极溶出法,检测速度快,数值准确,可用于现场等环境应急检测。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它与主要用于无机元素定性分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相辅相成,已成为对无机化合物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
原子吸收分析过程如下:1、将样品制成溶液(同时做空白);2、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分析元素的校正溶液(标样);3、依次测出空白及标样的相应值;4、依据上述相应值绘出校正曲线;5、测出未知样品的相应值;6、依据校正曲线及未知样品的相应值得出样品的浓度值。
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多种新型元器件的出现,使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用微处理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约了分析时间。现在已研制出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GC-AAS)的联用仪器,进一步拓展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领域。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其检测原理是:重金属与显色剂—通常为有机化合物,可于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分子团,溶液颜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长下,比色检测。
分光光度分析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物质本身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进行测定;另一种是生成有色化合物,即“显色”,然后测定。虽然不少无机离子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但因一般强度较弱,所以直接用于定量分析的较少。加入显色剂使待测物质转化为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来进行光度测定,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手段。显色剂分为无机显色剂和有机显色剂,而以有机显色剂使用较多。大多当数有机显色剂本身为有色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稳定的螯合物。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高。有些有色螯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可进行萃取浸提后比色检测。近年来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显色体系受到关注。多元配合物的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组分形成的配合物。利用多元配合物的形成可提高分光光度测定的灵敏度,改善分析特性。显色剂在前处理萃取和检测比色方面的选择和使用是近年来分光光度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原子荧光法(AFS)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特定频率辐射能激以下所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以此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虽是一种发射光谱法,但它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密切相关,兼有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又克服了两种方法的不足。原子荧光光谱具有发射谱线简单,灵敏度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的特点,能够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原子荧光光谱仪可用于分析汞、砷、锑、铋、硒、碲、铅、锡、锗、镉锌等11种元素。现已广泛用环境监测、医药、地质、农业、饮用水等领域。在国标中,食品中砷、汞等元素的测定标准中已将原子荧光光谱法定为第一法。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会跃迁到高能态,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能量辐射,即原子荧光。原子荧光的发射强度If与原子化器中单位体积中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数N成正比。当原子化效率和荧光量子效率固定时,原子荧光强度与试样浓度成正比。
现已研制出可对多元素同时测定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它以多个高强度空心阴极灯为光源,以具有很高温度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作为原子化器,可使多种元素同时实现原子化。多元素分析系统以ICP原子化器为中心,在周围安装多个检测单元,与空心阴极灯一一成直角对应,产生的荧光用光电倍增管检测。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经放大后,由计算机处理就获得各元素分析结果。
(四)电化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
电化学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它以经典极谱法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示波极谱、阳极溶出伏安法等方法。电化学法的检测限较低,测试灵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如国标中铅的测定方法中的第五法和铬的测定方法的第二法均为示波极谱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将恒电位电解富集与伏安法测定相结合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一次可连续测定多种金属离子,而且灵敏度很高,能测定10-7-10-9mol/L的金属离子。此法所用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是一种很好的痕量分析手段。我国已经颁布了适用于化学试剂中金属杂质测定的阳极溶出伏安法国家标准。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分两个步骤。第一步为“电析”,即在一个恒电位下,将被测离子电解沉积,富集在工作电极上与电极上汞生成汞齐。对给定的金属离子来说,如果搅拌速度恒定,预电解时间固定,则m=Kc,即电积的金属量与被测金属离了的浓度成正比。第二步为“溶出”,即在富集结束后,一般静止30s或60s后,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反向电压,由负向正扫描,将汞齐中金属重新氧化为离子回归溶液中,产生氧化电流,记录电压-电流曲线,即伏安曲线。曲线呈峰形,峰值电流与溶液中被测离了的浓度成正比,可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峰值电位可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示波极谱法又称“单扫描极谱分析法”。一种极谱分析新力一法。它是一种快速加入电解电压的极谱法。常在滴汞电极每一汞滴成长后期,在电解池的两极上,迅速加入一锯齿形脉冲电压,在几秒钟内得出一次极谱图,为了快速记录极谱图,通常用示波管的荧光屏作显示工具,因此称为示波极谱法。其优点:快速、灵敏。
(五)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利用样品对x射线的吸收随样品中的成分及其多少变化而变化来定性或定量测定样品中成分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分析迅速、样品前处理简单、可分析元素范围广、谱线简单,光谱干扰少,试样形态多样性及测定时的非破坏性等特点。它不仅用于常量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也可进行微量元素的测定,其检出限多数可达10-6。与分离、富集等手段相结合,可达10-8。测量的元素范围包括周期表中从F-U的所有元素。多道分析仪,在几分钟之内可同时测定20多种元素的含量。
x射线荧光法不仅可以分析块状样品,还可对多层镀膜的各层镀膜分别进行成分和膜厚的分析。
当试样受到x射线,高能粒子束,紫外光等照射时,由于高能粒子或光子与试样原子碰撞,将原子内层电子逐出形成空穴,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这种激发态离子寿命很短,当外层电子向内层空穴跃迁时,多余的能量即以x射线的形式放出,并在教外层产生新的空穴和产生新的x射线发射,这样便产生一系列的特征x射线。特征x射线是各种元素固有的,它与元素的原子系数有关。所以只要测出了特征x射线的波长λ,就可以求出产生该波长的元素。即可做定性分析。在样品组成均匀,表面光滑平整,元素间无相互激发的条件下,当用x射线(一次x射线)做激发原照射试样,使试样中元素产生特征x射线(荧光x射线)时,若元素和实验条件一样,荧光x射线强度与分析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根据谱线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ICP-MS的检出限给人极深刻的印象,其溶液的检出限大部份为ppt级,实际的检出限不可能优于你实验室的清洁条件。必须指出,ICP-MS的ppt级检出限是针对溶液中溶解物质很少的单纯溶液而言的,若涉及固体中浓度的检出限,由于ICP-MS的耐盐量较差,ICP-MS检出限的优点会变差多达50倍,一些普通的轻元素(如S、 Ca、Fe 、K、 Se)在ICP-MS中有严重的干扰,也将恶化其检出限。
ICP-MS由作为离子源ICP焰炬,接口装置和作为检测器的质谱仪三部分组成。
ICP-MS所用电离源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其主体是一个由三层石英套管组成的炬管,炬管上端绕有负载线圈,三层管从里到外分别通载气,辅助气和冷却气,负载线圈由高频电源耦合供电,产生垂直于线圈平面的磁场。如果通过高频装置使氩气电离,则氩离子和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又会与其它氩原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离子和电子,形成涡流。强大的电流产生高温,瞬间使氩气形成温度可达10000k的等离子焰炬。被分析样品通常以水溶液的气溶胶形式引入氩气流中,然后进入由射频能量激发的处于大气压下的氩等离子体中心区,等离子体的高温使样品去溶剂化,汽化解离和电离。部分等离子体经过不同的压力区进入真空系统,在真空系统内,正离子被拉出并按照其质荷比分离。在负载线圈上面约10mm处,焰炬温度大约为8000K,在这么高的温度下,电离能低于7eV的元素完全电离,电离能低于105ev的元素电离度大于20%。由于大部分重要的元素电离能都低于105eV,因此都有很高的灵敏度,少数电离能较高的元素,如C,O,Cl,Br等也能检测,只是灵敏度较低。
铸铁件射线探伤检验范围:这个标准是对铸铁件内部缺陷进行处理的规定,参考由X射线或γ铁射线对铸件进行射线探伤检验的文件和方法。这个标准也规定了表示类型,严重等级和检验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行业标准的管理,确保行业标准的协调、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有关行业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即行废止。
第三条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一)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
(二)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参数、质量指标、试验方法以及安全、卫生要求;
(三)工、农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维修方法以及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四)通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五)产品结构要素和互换配合要求;
(六)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七)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及其管理技术等要求。
1、常规元素分析:
品质(成份分析)、硅(Si)、锰(Mn)、磷(P)、碳(C)、硫(S)、镍(Ni)、铬(Cr)、铜(Cu)、镁(Mg)、钙(Ca)、铁(Fe)、钛(Ti)、锌(Zn)、铅(Pb)、锑(Sb)、镉(Cd)、铋(Bi)、砷(As)、钠(Na)、钾(K)、铝(Al)、牌号测定、水份;
2、金属元素分析:
银(Ag)、金(Au)、钯(Pd)、铂(Pt)、铑(Rh)、钌(Ru)、铱(Ir)、锇(Os)
3、物理性能:磁性能、电性能、热性能、抗氧化性能、耐磨、盐雾、腐蚀、密度、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硬度;
4、化学性能:大气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点蚀、腐蚀疲劳、人造气氛腐蚀;
5、力学性能:拉伸、弯曲、屈服、疲劳、扭转、应力、应力松弛、冲击、磨损、硬度、耐液压、拉伸蠕变、扩口、压扁、压缩、剪切强度等;
6、工艺性能:细丝拉伸、断口检验、反复弯曲、双向扭转、液压试验、扩口、弯曲、卷边、压扁、环扩张、环拉伸、显微组织、金相分析;
7、无损检验:X射线无损探伤、电磁超声、超声波、涡流探伤、漏磁探伤、渗透探伤、磁粉探伤
8、失效分析:断口分析、腐蚀分析等;
9、金相检验:宏观金相、微观金相;
金属材料检测分析范围涉及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的机械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精密尺寸测量、无损探伤、耐腐蚀试验和环境模拟测试等。
金属材料检测分析原理
五大元素通常指钢铁中存在的锰、磷、硅、碳、硫元素,是钢铁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是区分普通钢铁的牌号及品质,它们的含量直接影响钢铁的机械性能。
金属元素分析在国内冶金,铸造,机械,矿产领域非常常见。实验室配备有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原子吸收光谱仪(AAS)、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位滴定仪、分光光度计、氮氧仪、碳硫仪等各类高精度化学检测仪器。
可以分析的元素有碳元素、硫元素、硅元素、锰元素、磷元素、铬元素、钙元素、镍元素、铜元素、钼元素、钒元素、钛元素、铌元素、钽元素、钨元素、镉元素、铁元素、锌元素、镁元素、铝元素、铅元素、锡元素、砷元素、锑元素、铋元素、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钴元素等。
常见的金属元素分析试样有: 各类水质,土壤,矿物,废弃物,纺织品,化妆品,橡塑材料等。
一、检测材料范围
1、碳钢、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粉末冶金钢材。
2、铁、铝合金、镍合金、钛合金、锌合金、电镀材料、铜合金。
3、 钢铁材料: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铬、锰及其合金。
4、金属及其合金: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
5、特种金属材料:功能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
6、 进口金属材料:生铁、钢锭、钢坯、型材、线材、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及其制品。
检测材料分析项目
常规元素分析:品质(成份分析)、硅(Si)、锰(Mn)、磷(P)、碳(C)、硫(S)、镍(Ni)、铬(Cr)、铜(Cu)、镁(Mg)、钙(Ca)、铁(Fe)、钛(Ti)、锌(Zn)、铅(Pb)、锑(Sb)、镉(Cd)、铋(Bi)、砷(As)、钠(Na)、钾(K)、铝(Al)、牌号测定、水份。
贵金属元素分析:银(Ag)、金(Au)、钯(Pd)、铂(Pt)、铑(Rh)、钌(Ru)、铱(Ir)、锇(Os)。
金属机械强度检测:屈服强度、延伸率、弯曲试验、洛氏强度、抗拉强度拉断荷重、应力松弛试验、镀锌量测试、附着力测试、浸铜试验、高低温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扭转试验 。
重点分析项目
化学性能:抗蚀性、抗氧化性。
物理性能:密度、熔点、热膨胀性。
机械性能: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塑性、硬度、疲劳、 冲击韧性、耐久性、弹性模数、韧性 。
二、金属类型以及未知金属成分分析
1、不锈钢成分分析—不锈钢牌号鉴定:304、304L、316等不锈钢;元素含量检测:镍Ni、铬Cr、钼Mo、铁Fe等。
2、合金成分分析检测——铜合金、铝合金、锌合金、焊锡及其他合金:碳C,氮N,硫S,磷P,硅Si,铜Cu,铁Fe,铝Al,锡Sn,钼Mo,镍Ni,铬Cr,锰Mn,钛Ti,钨W,铅Pb,锌Zn。
3、金属材料中常规金属元素分析检测、氧氮氢气体元素检测、贵金属检测、重金属检测、RoHS检测及其他各类材料金属成分检测。
材质:铁基合金(碳钢,不锈钢,工具钢,铸铁等) 。
铜基合金(纯铜,黄铜,白铜,青铜等)。
铝基合金(变型铝,铸铝,纯铝等) 。
镁基合金(镁铝锌,镁铝硅等)。
镍基合金(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
钛基合金(纯钛,T,TC11等),锡基合金(纯锡,铅锡合金,无铅焊锡等),锌基合金(纯锌,锌铝合金等) 。
部分检测标准
GB/T 10128-2007金属材料 室温扭转试验方法
GB/T 12443-2007金属材料 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
GB/T 1323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039-2012金属材料 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
GB/T 20568-2006金属材料 管环液压试验方法
GB/T 13301-1991金属材料电阻应变灵敏系数试验方法
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 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
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 磨损试验方法试环-试块滑动磨损试验
GB/T 14265-1993金属材料中氢、氧、氮、碳和硫分析方法通则
GB/T 11020-2005固体非金属材料暴露在火焰源时的燃烧性试验方法清单
锚杆拉拔试验规范标准采取锚杆拉拔力试验的标准一般是根据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锚杆支护必须进行强度检测。1锚杆工程所用原材料、钢材、水泥浆、水泥砂浆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锚固体的直径、标高、深度和倾角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 锚杆的组装和安放必须符合《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的要求。4锚杆的张拉、锁定和防锈处理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5土层锚杆的试验和监测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6隧道锚杆拉拔试验采用的标准是《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锚杆拉拔试验的基本项目:1水泥、砂浆及接驳器必须经过试验,并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有合格的试验资料。2在进行张拉和锁定时,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杆的轴线方向垂直。3进行基本试验时,所施加最大试验荷载(QMAX)不应超过钢丝、钢绞线、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8倍。4基本试验所得的总弹性位移应超过自由段理论弹性伸长的80%,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基坑锚杆试验一、锚杆托板安装质量检测1、锚杆托板应安装牢固,与组合构件一同紧贴围岩表面,不松动;2、质量检测一半采用实地观察和现场扳动;3、每个测点应以一排为单位进行检测。组合件与铺网安装质量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1、采用现场观察法检测;2、组合构件应与金属网紧贴巷道表面;3、尺量网片搭接长度及连网点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4、网间要求连接牢固。二、锚索安装工程质量检测1、锚索拉拔实验采用锚索张拉设备在井下巷道中完成,与锚杆类似。2、锚索预紧力检测采用锚索张拉设备对已安装锚索的预紧力进行检测。最低值应不小于设计值的90%。对于不合格的锚索要进行重新张拉。3、锚索的几何参数包括间、排距。依据《煤炭工业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和《煤炭工业锚喷技术设计规范》锚杆(锚索)锚固拉拔力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锚,锚杆抗拔力不低于100KN,锚索抗拔力不低于200KN 锚杆的抗拔力为100KN,锚索为200KN,用抗拔力器进行拉力试验,达到设计要求的90%,为合格。帮锚和顶锚当然不一样,依据顶板。 采取锚杆拉拔力试验的标准一般是根据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锚杆支护必须进行强度检测。
1、锚杆工程所用原材料、钢材、水泥浆、水泥砂浆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锚固体的直径、标高、深度和倾角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锚杆的组装和安放必须符合《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