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后让百官重新推举太子,在这一时刻康熙去将被圈禁起来的老十三胤祥放了出来,自然是有他的深意了,这个意义就在于康熙想对外释放信号他想复立胤礽为太子。
康熙想复立胤礽为太子实际是为了缓冲各皇子之间为了储位的争斗
胤礽其实很伤父亲康熙的心,本来康熙诸子之中康熙最喜爱的就是嫡子胤礽,毕竟胤礽乃康熙原配妻子赫舍里氏所生,而赫舍里氏又为了生育胤礽难产而死,康熙自然对胤礽是百般疼爱,但无奈电视剧中的胤礽十分不争气。
电视剧中胤礽作为太子收受贿赂,结党营私,经营自己的小团伙,还与康熙的爱妃郑春华有苟且之事,这些都彻底让康熙对胤礽伤透了心,失望到底,所以康熙将胤礽废掉。
但是康熙发现废掉胤礽之后,皇子之间为了皇储之位处心积虑的斗争就随之而来,最先跳出来的就是大阿哥胤禔,他居然劝康熙赐死胤礽,随之而来老八一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
这时候康熙开始发愁了,皇子们身边都有着各自的政治势力,为了谋取太子之位都在跃跃欲试,朝廷之间的政治势力平衡即将被打破,所以康熙开始打算平衡朝廷之间的政治势力,缓和皇子们争储带来的矛盾,康熙就想到了让胤礽复立。
既然一切的矛盾和问题都是储位带来的,康熙就想着再重新复立胤礽不就绝了这些人的野心了吗。
于是就有了康熙想重新复立胤礽的想法,但是康熙又不好自己提议胤礽,推翻自己废除胤礽的决定。因此康熙就想着暗示朝臣,开始夸胤礽的好,向朝臣示意胤礽应该重新再做太子。
但是电视剧中把康熙描绘的很有权谋和手段,他还借着这个机会打压了老八胤禩。胤礽被废之后,老八胤禩那又发生了术士张明德相面事件,老八胤禩之前一直背地里图谋太子之位因为此事搬到了明面上,让康熙开始猜忌胤禩是想图谋太子之位。
于是康熙在复立太子之前找到了国丈兼舅舅的佟国维,他请佟国维吃了顿饭,这顿饭局非常的值得玩味,在这场饭局中康熙话里话外都暗示佟国维是时候该放权了,老奸巨猾的佟国维当然知道自己一个人手掌大权多年,哪有长盛不衰,所以大外甥康熙是希望自己退休。
而且康熙给了佟国维家族一条出路,就是康熙让佟国维从家族中找一个有能力的人替代他从而延续家族的辉煌,于是佟国维就向康熙推荐了侄子隆科多(历史上隆科多实际是佟国维第三子),康熙也很爽快的应允了佟国维。
这场饭局之后对康熙唯唯诺诺了一辈子的佟国维居然敢在康熙复立太子的问题上顶撞康熙,就很值得玩味了。
饭局之后康熙让众大臣提议推举太子人选,正是佟国维联合另一重臣马齐联络了朝中各大臣推举了老八胤禩为太子,致使康熙开始对胤禩各种打压,其实这应该算是佟国维临退休前给康熙办的最后一件事。
佟国维明面上是帮着老八胤禩,实际他是在帮康熙看看老八胤禩在朝中有多么大的号召力和势力,这样康熙对胤禩的底细就彻底清楚了,而康熙也以此为借口开始彻底打压胤禩了。
其实从事后康熙对待佟国维的态度来看就能看出推举太子很可能是康熙和佟国维唱的一出双簧戏。事后康熙大发雷霆,但是佟国维只是被罢官回家养老,这是本来康熙就和佟国维谈妥的事,只是康熙借着这个由头让佟国维回家养老了。
康熙对老八胤禩的猜忌和对胤禩平时与朝臣的关系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印证,因此康熙根本不可能立群臣都推荐的老八胤禩为太子,他最终还是复立了胤礽为太子,并开始对胤禩进行打压,毕竟胤禩深得人心,他的政治势力已经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在皇权面前没有父子亲情,康熙必须选择巩固自己的皇权。
侠肝义胆的胤祥是康熙故意放出来平衡政治局势的
胤祥当初是为什么会被康熙圈禁呢?就是因为胤祥的侠肝义胆,胤祥与老四雍正在一废太子之前一直是全力匡扶太子胤礽,所以胤祥在一废太子之时胤禔对胤礽落井下石,胤祥为胤礽仗义执言。
在胤礽被废时,除了老大胤禔落井下石之外,其余的皇子们大多都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思,连老四雍正当此之时都不敢再为胤礽说话,而胤祥却不顾一切替胤礽说话,这种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行为康熙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要知道胤礽是康熙亲自册立的太子,反对胤礽就代表着反对康熙,即便胤礽犯错也应该是由康熙收拾他,不需要其他人往上添油加醋。
相反拥护胤礽则代表了对康熙意志的服从,所以即便当胤礽被废的时候,胤祥替他说话也让康熙倍感欣慰和喜爱。
胤祥其实在这时候没有想太多,他完全是出于侠肝义胆,胤礽是有过错,但是并不至于像老大胤禔说的那样罪大恶极,所以胤祥勇敢地站出来替胤礽仗义执言。康熙当然是比较满意了。
而雍正与胤祥的性格差异也就在此时体现出来,雍正当时摸不清康熙意图,所以他采取了观望的办法,他没有替胤礽说话,不过雍正事后很快弥补回来,再重新推举太子时雍正保举了胤礽,从此让康熙对他也是比较满意。
胤祥替胤礽仗义执言之后,康熙以胤祥与胤礽结党为由将他圈禁起来,可以说一废太子时,愚蠢的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以及侠肝义胆的胤祥都被圈禁起来了,不同的是胤禔是真正的终身圈禁,胤礽还有着康熙的喜爱,而胤祥则是康熙故意将他保护起来,不想让他在九子夺嫡的路上越陷越深。
而当康熙想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之后,那么胤礽都无罪了,胤祥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被圈禁下去呢?而且康熙本身给的理由也很强悍,释放胤祥就是因为老子疼儿子。
其实胤礽即使被放出来也是孤家寡人,他的政治势力远及不上老八胤禩一伙人,所以康熙得提升胤礽牵制老八胤禩的资本,而老十三胤祥很明显就是能帮到太子胤礽,平衡了胤礽和胤禩之间的政治势力。
胤祥虽然在康熙时期封爵并不高,但是按照电视剧中的设定,胤祥和老十四胤禵可是康熙诸子之中最善于带兵打仗的皇子,胤祥曾经跟随康熙征讨噶尔丹,在八旗军中资历很深,能深得军心,在军队方面有很深厚的实力,这一点是胤祥的优势,也是康熙所非常了解清楚的地方。
因此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同时将胤祥放出来,而胤祥背后还有着老四雍正,两人合并起来能充分地平衡掉老八胤禩的政治势力,这样康熙通过胤礽为明面,老四雍正和老十三胤祥在背地里又可以继续牵制老八胤禩,不至于将争储的问题摆在明面上来。
因此说康熙在复立胤礽为太子同时将胤祥放出来,就是为了让九子夺嫡的大戏从废太子之后的摆在明面,皇子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让老八胤禩这样有野心的人收敛一些,胤祥的主要作用就是牵制缓和老八胤禩的野心。
电视剧中的胤祥被圈禁情节在真实历史上又是如何?
上面说的都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下面来简略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老十三胤祥被康熙圈禁的事情。
电视剧中演的是老十三胤祥曾被康熙两次圈禁,一次是上面说过的一废太子时为胤礽仗义执言被圈禁起来,第二次则是因为江夏镇的事情胤祥再度被圈禁,这一圈禁就是十年之久,直到雍正继位才出来。电视剧中也交代了,康熙圈禁胤祥主要是为了保护胤祥。那历史上也是如此吗?
其实历史上胤祥也被圈禁过,不过胤祥只被康熙圈禁过一次,那就是在一废太子前后,同样也是被很快释放出来。历史上的胤祥并没有像电视剧中那样第二次被圈禁,然后一直圈禁到雍正继位才释放出来。
史书上关于胤祥在康熙时期的记载比较少,只记载了最初康熙十分喜爱胤祥,但是在一废太子前后胤祥被康熙短暂圈禁之后就突然失宠了。
史书中没有记载胤祥是为什么被圈禁,但是可以肯定胤祥是因为太子胤礽被圈禁起来,其实历史上康熙一废太子时牵扯到的皇子还是比较多的,根据胤禩的儿子弘旺所著述的《皇清通志纲要》记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一废太子同时被圈禁的皇子有老大哥胤禔、太子胤礽、老三胤祉、老四雍正、老五胤祺、老八胤禩以及老十三胤祥。
这其中除了老大胤禔被终身圈禁之外,老三、老四、老五、老八都很快被康熙释放,随后废太子胤礽也被释放,而胤祥是在胤礽被释放之后才被释放出来,他是这些皇子中除了老大胤禔之外被圈禁最长的皇子,可见历史上的胤祥在一废太子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才被老爹康熙最后释放出来。
其实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来,胤祥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胤祥生母敏妃去世比较早,胤祥自幼是被雍正抚养长大,所以他和雍正关系非常亲密,胜似雍正的亲兄弟胤禵。
雍正很可能是早有野心,在胤礽被废之时雍正有了想法,而替雍正在台前操作的正是胤祥。因此胤祥很可能是在一废太子时替雍正做了某些事触怒了康熙,从而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也因此雍正才会在继位后对胤祥非常的好。
总之一废太子之后,胤祥彻底触怒了康熙,失去了宠爱,之前胤祥曾被封过贝子爵位,这件事之后爵位被撤销,一直到康熙去世胤祥再无封爵。
而且历史上的胤祥也并不像电视剧中那么深得康熙喜爱,《皇清通志纲要》中还记载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再给胤祉、胤祥、胤禵三人的请安折上朱批:“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
这种话还是当着众兄弟的面给回复的,可以想象胤祥当时有多么的尴尬羞愧,可见历史上的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后对胤祥的印象极其不好,胤祥在这段日子中过的并不舒服。
由于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喜爱,还被父亲用这么不好的评语评价,胤祥心情极度郁闷,本来就身体不好的胤祥更因此抑郁患病,不过患病之后的胤祥倒是得到了父亲康熙的一点关心,毕竟历史上的康熙是位慈父。
不过胤祥本身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宠爱外加疾病缠身也使他在康熙朝后期彻底淡出了政治舞台,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好磨炼胤祥的机会,胤祥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之下才成为了雍正时期雍正的治国好帮手。
因此雍正继位后对胤祥极为宠爱,但是胤祥却和年羹尧、隆科多那般的居功自傲形成鲜明对比,胤祥始终保持对雍正的谦谨,这都说明当胤祥失去康熙的宠爱之后,在康熙晚期那段人生低谷期对胤祥的磨炼有很大关系。
所以历史上的胤祥也和电视剧中相类似,在一废太子前后有过短暂的圈禁,不过历史上的胤祥并没有得到父亲康熙的喜爱也并没有像电视剧中再度被囚禁直至雍正登基才放出来,而是胤祥自此失去了康熙的宠爱,甚至被康熙说出了那种厌恶的之言。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胤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其实和电视剧中还是差别的很大的。
这正是邬思道的高明之处,邬思道是四阿哥的胤禛的谋士,按照剧照所讲的,胤禛就是他一手推上皇帝之位的,可以说胤禛能够成为雍正皇帝,邬思道功不可没。也有人解读说,邬思道是雍正的阴暗面,不管怎么说按照剧中的说法,正是有了邬思道,四阿哥才算无遗策,最终荣登大宝,成为皇帝。
在剧中邬思道的任何举动都是有深意的,比如在保举废太子的事情上,废太子就是太子胤礽,他历史上可以大名鼎鼎,曾经被康熙给废三次,不过这毕竟是康熙最看重儿子,废了也曾经复立两次,可见康熙对他的疼爱,曾经有一次,康熙就试探群臣一下,很多人保举八阿哥为太子,这一次也让康熙看到了八阿哥在朝中的势力,也断绝了八阿哥的上升之路,因为一个拉帮结派的人是不能当好皇帝的,在这一次推举中,四阿哥胤禛却一反常态推荐废太子胤礽,当然了推荐胤礽的还有康熙本人,可以说这一次四阿哥又一次胜了,可那么邬思道让胤禛保举废太子,其实表面上是不争,但是实质上是大争,以退为进!
邬思道绝对算准了康熙的心思,康熙这一次不是真心的让人推荐太子,而是看看朝中的局势,甚至是看看自己的儿子们的势力,这一点从康熙自己推荐了胤礽就可以看出来康熙的心思了。
胤禛推荐了胤礽,此举在向康熙表示,我对皇帝位没有兴趣,我所作的都是出自于公心,而且还兼顾亲情,我没有跟朝中的大臣拉帮结派,我是一个孤臣,这样的人你可以放心。
其实康熙也明白,四阿哥胤禛这么多年以来做了不少的事情,全部得罪人的活计,也就是说胤禛全部都是在公事公办,当时的大清王朝需要这样的人。
还有就是胤禛推荐废太子和当时朝中大多数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为老四推之前的二哥,这一点让康熙看到了亲情。为国家推荐储君,没有随大流,只是坚守自己的本心,反观其他阿哥和大臣们基本上都是推荐的老八,康熙不糊涂。
在这里胤禛表现出来的就是不争,其实在他不争的时候,他想要的东西都送到了他的手里,康熙需要一个能接替他位置,却又能稳定住国家的人。
所以说邬思道高明,他总能猜透康熙老爷子的心思,然后采取最适合的策略,而胤禛当时也确实对邬思道言听计从,其结果是他胜利了。
其实这部剧你说是历史剧倒不如说是权谋剧,特别是千本部分,完全就是权谋,一个不经意间的片段那都是权谋。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是从康熙加封胤禵和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开始的,如果我还在此分析一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涉事的主角是胤禵,所以我认为,胤禵才是这件事情的关键。
这个依附在八爷集团的老十四其实很不简单,善于带兵打仗,个性坚强,除了心胸有些狭窄之外,是九子夺嫡的强劲势力。你当他真的是有心推助老八胤祀么,非也,他只不过是利用老八的资源和名头,当个新时代的班布尔善,干一些黄雀在后的事。
在八大山庄秋猎期间,胤禵伪造太子手谕,让凌普调兵围困康熙。自己先跑到老八府上,让老八脱不了干系,这点阴损的招连老八胤祀都无可奈何。接着手谕被康熙识破,直到推荐新太子的时候八爷党遭到重创,老十四胤禵心里才打起鼓来,意识到康熙只怕已经知道是自己伪造手谕了,故而为了撇清关系,在乾清门和老十三大打出手,实则是为了向康熙表明伪造手谕的事儿与他无关,全都是老八他们的主意。
老十四依附老八,除了利用老八的资源,把老八当做挡箭牌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当时的实力还不够,还不足以在九子夺嫡战中具备相当的优势。当然,老八拉拢这个弟弟,也是利用老十四的资源优势,他们是互为利用的关系。
其实我早说过,康熙才是高段位的棋手,其他人,都只不过是他手里的棋子而已。连张德明道长在胤祀的府上说了些什么,康熙都一清二楚,更何况老十四的那点小九九,怎么能瞒得过康熙的眼睛。
一废太子后,康熙明显觉得操之过急。很显然的是,江南筹款,追比欠款,刑部冤狱,八大山庄被围这几件事情之后,康熙对太子胤礽以及失望至极,而在众皇子中,老四胤禛的才干和水平逐渐得到康熙的肯定,加之弘历的表现,更加为老四增添了筹码。但是如果陡然表现出对胤禛的期许,也许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在众皇子中,胤禛是唯一没有跟班儿的光杆司令,一个十三爷由于性格的原因难挑大梁,有老八他们这一班人捣乱,老四根本无法应付,他还需要更夯实的基础。
推举新太子的事件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八爷党的势力遍布朝野。老四在这样的势力包围之下很快就会被淹没,为了保护胤禛不被淹没,康熙只得重新布局。
1复立太子。这个倒霉太子自己不争气,已然不受康熙待见,但却是最好的挡箭牌,有他在,其他争夺嫡位的皇子就会时时刻刻针对他,时时刻刻要把他拉下马。目标被转移,胤禛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2提拔胤禵,为分裂八爷党打基础。康熙知道胤禵不会安分,只是现在实力和地位不足,所以他有意提拔胤禵,并加封了老四老十四的生母乌雅氏为皇贵妃,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职位,可以代行皇后之权。这个举措让老十四的地位骤升,同时,康熙让胤禵管理兵部这个重要部门,增加他的权力。康熙知道,不安分的老十四必然会因此另起炉灶,这就逐渐会催化八爷党的分裂。同时,也是有意将老十四推向老四这边来。事实证明,康熙的这一招很管用,老八和老十四的内斗悄然展开。八爷党一旦产生分化,老四胤禛的竞争就会锐减。
这样的人事布局其实目的终究只有一个,就是保护胤禛,避免他在九子夺嫡战中受到伤害。
康熙驾临佟国维、马齐等内阁人员办公地,询问大臣们在干什么,马齐(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回答,在统计大臣们推荐新太子人选的荐章,康熙问,都有推荐哪些阿哥,马齐回答:“有推荐三阿哥的,有推荐四阿哥的,有推荐十四阿哥的,哦,推荐八阿哥的最多”,这时康熙扭过头来,以一种别样的眼神看着马齐,这种眼神当然不是肯定,而是对马齐重点推荐八阿哥的态度和语气的轻视。
试想,如果大臣们推荐的太子有效,把康熙帝置于何地?大臣马齐的这个态度,让康熙心生联想了,因此,康熙最后回了一句“你们忙吧”,掉头而去。如果大臣们细心,应该能从康熙这个眼神中发现点什么。当然,扮演康熙的演员焦晃这样一个动作,也显示出了“老戏骨”演戏的个人素养。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什么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
邬思道,从他的名字就可看出他对道家思想的情有独钟,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军师参谋都是因道而成名的,如诸葛亮、刘伯温等等,邬思道也是这样一个人。
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复立废太子,绝对算是一个非常聪明并且正确的“夺嫡方略”。
这个方略很好得贯彻了老子《道德经》“不争是争”的思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四阿哥胤禛就是遵照这个“夺嫡方略”,成为最终的胜出者,这再次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正确性。
太子胤礽因失德烂政、买官卖官、监守自盗、挪用公款、贪婪妄为,最终被康熙废掉。
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他心中并没有绝对好立谁为新太子,诸位皇子主要分为以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为代表的两大团体。论能力,也以他俩最强。
但康熙非常厌恶八阿哥这种“假公济私”,他知道八阿哥构陷太子的事后,大骂“其心可诛”。这个时候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厌恶甚至已经超过了那个不成器的太子。
后来选举太子,八阿哥胤禩的行为可以用“上窜下跳”和“志在必得”来形容。他不仅纠集自己的亲信党羽争取更多的选票,还争取到了号称“佟半朝”的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支持。推举新太子呈现出了八阿哥胤禩的选票一边倒的压倒性多数的局面。
同时,八阿哥胤禩为了造势,也是为了试探康熙的态度,上演了一出“江湖术士”算命测字制造“八王大”的所谓“天意”舆论。
这让康熙更加反感,传位给他是不可能的了。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就算有了夺嫡的想法,也是力不从心,无论是朝野还是舆论上,他都与八阿哥不能相提并论。胤禛此时真的是“心急如焚”了。
此时的他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抓住康熙的心。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的师爷邬思道给他指了一条很好的路。
邬思道让他公开推举太子,这也正好抓住了康熙的心。
康熙对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奏折感到非常满意,评价是三个字:好,好,好!这两份保举废太子的奏折加上张廷玉保举废太子的密折,给康熙打击八阿哥胤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终随着结果胤禩下野,佟国维养老而落幕。
邬思道通过老子《道德经》里的智慧,帮助雍正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雍正王朝》隆科多是受到佟国维的指使,是故意的举报他。
这两个人就一起面圣,唱一出双簧,让隆科多在康熙的面前,举报自己的老眼昏花,对时势分不清楚,这也使自己体面的下了台,又保留了隆科多的差事,一箭双雕,最主要的还是赢得了康熙对自己的信任。
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关系:
《雍正王朝》中他们是叔侄关系,剧中康熙一废太子后,让群臣推举新太子,期间请佟国维吃了一顿饭,席间康熙帝委任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而佟国维代表去世的兄长佟国纲向康熙帝下跪谢恩。这就是说,剧中隆科多的父亲是佟国纲。
这与文献的记载是不符的,实际上隆科多是佟国维之子,排行老三。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哥哥,是康熙帝的国舅。这就是胤禛、胤祥等皇子称呼隆科多为舅舅的原因。康熙帝与隆科多的关系也复杂得很,如果按孝康章皇后辈分来看,顺治帝是隆科多的姑父,那么他与康熙之间又是表兄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