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多多益善

民间故事,多多益善,第1张

《李娃传》

唐代传奇小说。作者白行简,白居易之弟。《李娃传》又称(《汧国夫人传》。叙述天宝年间荥阳世族郑生赴长安应试,与娼女李娃相恋,资财荡尽,被娼家逐出,流落成为代办丧事的挽歌手。其父因事入京,知道郑生堕落情形,毒打几致于死。郑生沦为乞丐。一日大雪,郑生乞食恰至李娃住处。李娃感念旧情,毅然赎身与之同居,并竭力勉励他发奋读书,求取功名。郑生连中高第,授成都府参军。此时,李娃坚决要求与他分离。恰好父亲移官成都,父子和好如初,并为子娶李娃为妻。郑生后来居高官。李娃也封为汧国夫人。唐代士族婚配,极重门第。此篇写李娃求去时说:“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默也”。她自认出身卑贱,不能与高门相配。她这话正是当时婚烟制度的真实写照。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南柯太守传》

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李公佐。内容叙述游侠之士淳于棼,家住广陵郡(今扬州)。宅南有一棵大槐树,常与友人在树下豪饮。一天大醉,由二友人扶归家中,昏然入睡。梦中见二紫衣使者,称奉槐安国王之命相邀。于是登车出门,向古槐穴而去。驰入洞中,见山川道路,别有天地。到了槐安国,拜见国王,招为驸马,又拜为南柯郡太守。在职20年,很有政绩,大受宠任。棼权势日重,国王疑忌,于是夺其侍卫,禁其交游,棼郁郁不乐。国王便命紫衣侍者将他送还老家。他回到家中,便是从梦中醒来,见二位友人仍在,夕阳尚未落山。他与二友人寻找槐下洞穴,只见蚂蚁成群,所积之土成城郭台殿之状——和梦中所见完全相符。淳于棼有感于人世间之荣华富以如梦境之空虚,不足凭恃,于是皈依道教,弃绝酒色。《南柯太守传》流传甚广。后世甚至附会扬州有南柯太守之墓。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民间小故事

头悬梁

晋时孙敬,读书夜深,常恐盹倦,乃以绳系头髻悬于梁上,若昏沉眼闭,头欲坠,索必扯醒, 以防困睡。

译文:

晋朝有一个叫孙敬的人,每天读书到深夜,经常怕打瞌睡,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拴在房梁上,如果头昏要打瞌睡,头往下坠,绳子就会将他扯醒。他就用这种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凿壁借光

匡衡少家贫,好读书,夜无油。邻舍秉烛,衡凿壁引光读书。

译文:

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锥刺股

战国苏秦,因求仕于秦,不遇而归,为骨肉所贱,乃将太公《六韬》、《阴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

“塞翁失马”

郭虎自幼喜欢绘画,吴道子是他崇拜的偶像,王冕激励他不畏艰险勒奋探索,因而青年时代的郭虎在新乡一代已小有名气了。

有一次,郭虎在外写生,不知不觉时已黄昏,天黑后抵达新乡县城,就有心进城到北街的本家那里过夜,明日再回自己家。可是因为天晚了城门已经关闭,叫也叫不开。正在他进退维谷时,蓦地发现城门一旁燃着一堆火,火中有个光屁股男孩在嬉戏,树蜻蜓,翻跟头,跳进跳出,好生欢快。郭虎掐掐指头,疼,不是在做梦;揉揉眼睛,真,不是看花眼了。难道他不怕火?好奇心促使他走近火堆,把右手伸手火里,要亲自试试这火焰烧不烧人?谁知他把手往火中一伸,光屁股男孩哈哈一笑无踪影,连火堆也不见了。不过,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从此以后,郭虎的右手挥洒自如,画什么像什么,简直都活了。比如画马吧,得先画笼头,否则怕跑了;画龙不能画眼睛,否则怕飞了。

流 米 洞

北站区靠近辉县有一个山村叫分将池,牧野大战时,周武王曾在此地的一个小池边分将派兵,后建立村庄,便以此取名。

在分将池村东北耸立着一座像骆驼背形状的高山,人称“驼腰山“,两个凸起的小峰中间有一个山洞,叫“流米洞”,又名“米山洞”。

很早以前,有个放羊娃,父母早亡,又没有兄弟姐妹,无依无靠,就凭自己每天从早到晚给大户人家放羊来糊口。

一天他放羊来到驼腰山,忽然刮起了大风,一会儿功夫,乌云遮住了整个天空。放羊娃一看不好,急忙赶起羊群朝小凹里的山洞跑去。顷刻间,电闪雷鸣,紧接着倾盆大雨扑面而来。他费了好大力气,才把羊群赶进山洞。当他定下神来时,除了听到外边“哗哗”的雨声,仿佛洞内还有其它什么声音。他便在这个一间房在的洞内四处寻找起来。终于在山洞的一个角落里发现有个小拇指粗细的小孔向外流出什么。他接一点到高处一看,是黄灿灿小米。他既吃惊又高兴,惊的是山洞里竟然能流出小米,高兴的是从今往后再不用吃糠洇菜了。就这样,放羊娃每天把从洞中接来的米拿回家做饭吃。奇怪的是,每天接的米只够他一天食用而没剩余。时间一长,他不满足了,想:我要把流米洞的窟窿眼儿弄大一点,让米多流出一些来不是更好吗?于是他找来了铁锤和錾子向洞眼凿去。流米口大了,但从此米再也流不出来了。如果你现在进入洞中,还可以看到放羊娃凿孔留下的痕迹。

锄 地

很早以前,淇县南关住着一家姓施的大户,人称施员外,由于他乐善好施,人们又美称他施善人。

有一年天大旱,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这一天,施善人和几个长工正在地里锄禾苗。从西边过来一个瘦小如柴,尖嘴猴腮的小伙子要施善人留下来同长工们一起干活。施善人和长工们看他身小力薄、其貌不扬的样了了,怕他受不住这份累,本意不想留他,但施善人又念他可怜,就对他说:“你愿意在这儿干活,那就先试试吧。”递过锄头让小伙子跟伙子跟伙计们一块干起来。晌午收工下晌时,大家都非常吃惊,小伙子活干得比别人干得都好,更奇怪的是别人锄过的庄稼都旱得要死,而他锄过的庄稼却一点也不显旱,叶片还挂满了水珠。这一下可把施善人和长工们乐坏了。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小伙子对施善人说要加看看,如果家里没有什么事的话,很快就回来。施善人要给他工钱,小伙子说家里就他一个人,用不着钱,不要工钱。大家一起送小伙子到村口,拉着小伙子的手问他是哪里人氏,小伙子笑着说:“我姓孙,家住西边的金灯寺村的西头。”众人洒泪而别。

一晃就是月余,仍不见小伙子回来,施善人实在等不及了,安排好家里的事亲自来金灯寺找他。施善人风尘仆仆来到金灯寺村一打听,村上的人都说:“我们会除村西头那座大圣庙外,根本就没有姓孙的人家。“老员外随众人到庙里一看,不由自主地说:“啊!那上边坐的不就是他吗?原来帮我锄地的小伙子就是大圣爷呀!

孙大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驼腰山一带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两座驼峰处是露出茫茫水面的小岛。

有那么一天,玉皇在帝的一个女儿偷偷下凡,落到驼峰向四周观望。大海波涛澎湃,涛声阵阵,浪花溅起万千珠玉,景色好生迷人!更加岛上金灿灿的黄花一片,香气扑鼻,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她步入黄花丛中,走着走着发现一个山洞,洞口刻有三个醒目大字:黄花洞。她忽发奇想,看看四下无人就脱下衣服放入洞中,返身走向滔滔在海,跳入水里。她要痛痛快快地来个海水浴。

也不知洗了多长时间,玉皇的女儿觉得要小解,就耸身上岛,走到一个凹形石头上撒了一泡尿,然后进洞穿衣服。谁知她的一举一动被躲在驼峰上扁担缝中的一只大公猴看了个清清楚楚,它一蹦一跳地来到凹形石上,学着仙女的样了蹲下身撒起尿来。玉皇的女儿穿好衣服,出洞时把这泼猴行动一览无余,顿时火冒三丈。她把袖子一甩,狂风骤起,掀起万丈巨澜,将那公猴卷入怒海之中喂鳖了。她也再没有游玩兴致,便驾云乘风而去。两泡尿在凹形石头上和着泥土卷起两块泥卷。风浪过后,“咔嚓“一声,凹形石头合在一起,两块泥卷就封在了里边。

这天,正是农历的正月初九。从此,这块怪石就一直卧在驼峰山腰。

也不知是过了千年还是万年,又是一个正月初九。虽说是春寒料峭,倒也日丽风和,但等太阳刚升至驼峰顶时,突然狂风四起,地动山摇,海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滚落下去,驼腰山小岛与大地连在一起。与此同时,那怪石随着一声巨响裂为两半,火、烟消失后竟从中蹦出一只猕猴。它便是跑到花果山去,后来帮助唐僧去西天取经的齐天大圣,孙行者,孙悟空。

再后来,人们在黄花洞前建了一座庙,每逢正月初九庙会热闹非凡,但总要起一阵风,不是狂风也是劲风,似乎是对孙悟空诞辰的一种纪念。有人说,这就是大作家吴承恩写《西游记》第一回的依据。

程咬金拜友贾家楼

程咬金是唐是朝的开国元勋之一,自幼爱结交朋友。他为人行侠仗义,但还有两个弱点,就是性急、嘴馋。民间不是有句“程咬金,吃嘴不顾身”的俗语吗?

话说程咬金、秦琼、罗成等一伙人约定要到分将沌 贾家楼上拜朋友。这天,一路上他看见想吃的东西就买,包子、馒头、零星小吃嘴里不断,遇到了啥不合理的事还总是打抱个不平。当他来到贾家楼时别人都到齐了,只差他一个。大家问他为啥来迟,他不好意思说买东西吃耽误了时间,只说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因而误了时间。有人说他“你也不分个轻重缓急,害得众弟兄苦等!”他摸摸头,抱歉地说:“嘿!俺老程一遇上不平事,心里光顾怨,哪还顾得许多!”大家当下虽然劝他说光急不行,心急吃不了热米饭,急能误事甚至能坏事,但是根据他为人耿直、心地善良,结拜后依然推举他当“一家之主”——首领。

当上首领的程咬金庄重地说:咱们不求同日生日生,但求同日死,我要是出卖自己的朋友,天打五雷轰!俺老程要是有朝一日当上朝廷,也决不会忘记众位弟兄!”为了表示他的诚意和决心,他与众弟兄走出贾家庄园,抡越剧在板爷向凤凰山的东头劈去,咔嚓一声巨响,凤凰山被劈了一截,中间劈成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沟,把劈下的那一段抛在沟东边,远远与凤凰山隔开,孤伶伶地耸立在那里,人们称它孤山。

金 灯 寺

在东汉明帝时建了我国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以后,佛寺像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各地,新乡北站凤凰山脚下的金灯寺就是其中的一座。相传那是东汉后期的事,寺院前后有五里长。

建寺的时候,当地有位机灵聪敏的小伙子也到凤凰山上开石头。有一天,他突然挖出一块半人多高的金环宝石,光彩四射,照得人眼花缭乱。一下子围上来许多石匠和搬运役夫,大家都啧啧称赞这块闪光的宝石。有个信佛的老石匠说:“这可是西天佛祖的恩赐,应该把它放在寺院里边。”许多人都表示同意,可又觉得宝物虽好,就这么放进未免粗糙,不如雕琢成什么。真是人多智慧广,你一言我一语提了一大堆建议。有说雕成荷花的,有说雕成五百罗汉的,有说雕成观音菩萨的,还有说雕成佛爷的。最后采纳了挖到宝石的那位小伙子的意见,把金环宝石雕成两个宝莲灯,悬挂在寺院正殿门旁,把这一带日夜照亮。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这位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了。

小伙子兴高采烈地接受下这个光荣的任务后,先向老石匠请教,又到城里学习,回来后夜以继日地雕呀刻呀,一刀又一刀。每一刀都是那么认真仔细,生怕出半点差错。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转眼就是一年。寺院马上就要建好了,灯才雕了一半,大家多么希望能在寺院落成的时候挂上宝莲灯啊!

小伙子更是废寝忘食的雕呀刻呀,手腕肿得像发面虚糕,眼睛红得象山里红,人也熬得面黄肌瘦,越来越显得宽大的衣服象包裹着一付骨架。好多人提出把竣工典礼往后推些日子,劝小伙子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他却还是那么没明没夜地拼命干。说真的,连神仙也受到了感动。就在寺院竣工前夕,疲乏的小伙子打了个盹,看见从天上落下几朵祥云,走近几位神仙。他们对着即将完成的宝灯你捏一把,我削一刀,他吹一口,三下五除二地成了。金光万道,莲花生辉,一下子把刚朦胧着的小伙子乐醒了。眼前是两盏玲珑剔透的宝莲灯,莲花花瓣一张一合,金光照得小伙子本来模糊的眼睛象两潭清澈的秋水,照得手腕消了肿,照得身体复了原,真把他高兴坏了。

第二天,在竣工仪式上,宝莲灯就县挂在正殿大门的两侧,金光闪闪,光照百里。这座寺院就命名为金灯寺。从此这一带便成了宝山沃野、物美粮丰的好地方。当地百姓口头作诗代代相传,说道:“金灯闪金光,照出米粮仓,凤山献珍宝,农家喜洋洋。”

金灯寺的金灯日夜有人守护,不管什么人来了只准看不准动。可是当那石匠子的第四十代孙子守护金的时候,入侵金兵要掠走这对宝灯,老百姓与入侵者展开了生死搏斗。那位四十代孙取下宝灯,在百姓们掩护下向凤凰山猛跑。金兵冲开一条血路,在后边紧紧追赶。已经到了凤凰山顶,前面是悬崖峭壁。他想,宁死让金灯落入金兵手进而,就一纵身跳了下去。两盏金灯自动向一起合拢,化作一只凤凰,载着它的保护人向远方飞去。从此就留下空有其名的寺院。至今还有“金灯寺”这个村庄呢!

石棺 老婆脚与马蹄印

现今的分将池村古时候有条天然形成的河沟。周武王伐殷纣王在此地驻军时,一路大军驻扎在沟南,另一路驻扎在沟北。现在,沟南沟北都还完整地保存着当年插军旗的石座。

就在沟北的旗座旁有一口石头棺材,石棺前的石板上有三个凹坑,其中一个像小脚女人的脚印,另外两个似马蹄印。关于石棺、老婆脚印与马蹄印的来历,还真有个小传说呢。

相传,武王伐纣来到如今的分将池这个地方,揭开了牧野大战的序幕。牧野大战惊天地,泣鬼神,连老天爷也受了感动,觉得纣王敲骨吸髓,残害比干,作恶多端,气数已尽,就派王母娘娘下凡为武王及战士们鼓劲。王母娘娘骑天马降下凡尘,就落在河沟北岸的 大帐旁边的石板上,因而石板上留下了两个马蹄印和她下马时的脚印。当时,王母娘娘为鼓舞士气,树立将士们必胜的信心,特意带来一口棺材,放得面向朝歌,意思就是纣王必亡,此时就是他的灭亡之时,此仗就他葬身之仗在。关于石棺,还有另一个说法,是说周武王为了表示推翻昏君纣王的决心,特意定做了一口棺材入在大帐前面,向全军将士宣布:“打不下朝歌,誓死不归!”将士们受到鼓舞,同仇敌忾,奋勇作战,不到一天就击溃纣王数十万大军,从而灭亡了殷商王朝。

姜子牙的赶山鞭

潞王坟乡分将池会是个三山环抱的小村庄,这三架山分别叫做青龙山、驼腰山、凤凰山,山峰的青石板上至今还钉着三颗大铁钉。提起这三架山和三颗钉的来历,还有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三千多年前的殷纣王是个荒*无耻、昏庸无道的昏王,作的坏事罄竹难书,天下百姓恨透了他。周武王会盟八百路诸侯,率大军渡过黄河,来到豫北,将士越聚越多,声势越来越大。武王拥兵数十万,这一带又皆为平原,没有隐蔽兵马的地方,要攻下殷都朝歌并非易事。如何出兵?如何攻破纣王的道道设防决战前将千军万马置在哪里?等等等等,都成了周武王的心头结,使他愁眉不展。太公姜子牙看透了武王的心事。坦然自若地安慰武王不必犯愁,说:“区区小事,不必烦忧,我练就一把神鞭,可助你一臂之力。”“神鞭?”武王忙问,“怎个用法?”太公说:“只要你派一员大将拿着神鞭,把西歧的山赶往中原,压垮朝歌城,就可一举灭掉纣王。”

武王听了连声说:“妙哉!妙哉!”马上传来二郎杨戬,交待布置一番。此刻,姜子牙在祭天台上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口中吐出一串长长的火焰,然后他双手一合,火焰,然后他双手一合,火焰立马化作一条长鞭。他又将两手这么一推一拉,神鞭即收在手中。太公将鞭托着转给杨戬说:“此鞭神鞭也,名叫神龙火阳鞭,能赶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他又谆谆嘱咐,“需要夜晚一更时分出鞭,务于明晨日前收鞭,不得延误时间。”杨戬接过神鞭,问:“这是为何?”太公解释道:“此鞭属阳,白天也属阳,而阳对阳必生火。火对火没法躲,必败。若按规矩行事,那就好了。夜间属阴,阳对阴必生金,阴、阳、金,感动神,故而必胜无疑。”

杨戬听得明白,心中十分高兴。待到一更时分,他猛然向西北甩出神鞭,顿时天摇地动,那高耸入云的太行山顺随神鞭,摆成了一道跨越现在晋、冀、豫三省八百里长的长蛇阵;待到第二鞭下,在王屋与邙山之间打出了一道鸿沟,黄河从中间穿过;第三鞭打出云台山、才君山和百里杨闾川;第四鞭赶来妙峰山、狼牙山和云蒙山;第五鞭就出现了咱这分将池周围的青龙山、驼腰山和凤凰山,不过,当时这三座山正在空中呼啸着向朝歌城压云。

再说殷纣王,这天晚上直觉头晕眼花,心口突突直跳。一闭上眼有条长蛇盘绕住四肢,从咽喉处吮吸着他的血。他挣扎着坐起来。哦,是场恶梦,吓得他直淌冷汗。他惊叫:“来人哪,快快把闻太师请来。”

此时的闻太师不在自己府上而在朝歌城头。为什么?原来一更时候的天摇地动也波及到了朝歌,神通广大的闻太师感觉到后忙穿衣起身,登上朝歌城楼观望,天空阴森可怕,阵阵狂风卷起飞沙走石。他睁开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睛,看到遥远的空中有三架山如三条黑色巨龙向朝歌扑来,他明白这是周武王、姜子牙赶山来压城了,朝歌城危在旦夕,他急忙转身云禀报纣王,与来请的人撞个正着。纣王在鹿台上召见了闻太师。纣王对太师说了恶梦,太师向纣王禀报了城楼观望的情景。纣王摩擦着双手说:“三山顷刻压城,寡人江山难保,如何是好哪!”太师站起踱了两个来回,额上眼睛一睁,说:“有了,吾王尽管放心,此事交老臣和邓九公大人来办,保无三山压城之虞!”纣王马上传来邓九公,令其协助闻太师云解燃眉之急。闻、邓二人上得城楼,看看三座山飞离朝歌城不过百十里地,急忙盘腿打坐,口念一诀,飞出三颗大铁钉,截落青龙、驼腰、凤凰三山,将它们拦腰钉在地上。此时五更已到,不可延误时间,杨戬只好收鞭复令去了。不想这下倒使武王有了安置大军的宜守易攻的好地方。

清晨,姜子牙请周武王上到凤凰山顶四下了望。嗬!一个三面是山,东在一马平川的“大簸箕”就在眼前,离朝歌只有五十多里,兵马能够像倒豆子一样唿啦一下撒出去。周武王喜不自禁,连连夸赞。时不我待,马上点将出兵在战牧野,致使纣王这个独夫民贼自焚鹿台,殷朝灭亡了。

叉头黄瓜 扁豆角

有一年,从南方来了一位六十来岁的客官。他每天夜间到孤山周围转游,风雨无阻。一天,他四更即起,转遍了孤山十余里以内的村镇田间,要寻一根能将孤山支撑住的独反叉头黄瓜。这黄瓜还要长足一百天,才能像钥匙一样,打开孤山石门锁,才能撑住孤山石门不关闭。

转眼半个夏天已过,可这种稀奇古怪的黄瓜还没一丝儿影子。南方客官心急火燎,过了中秋节,独把叉头黄瓜还是没找到。这天,他走到一块黄瓜地,看到一位老农夫拔黄瓜,上面正结着一个小独把双花黄瓜,不禁失声惊呼:“不要动——不要动!老人家,甭拔、甭拔!留下这棵黄瓜,要多少钱给你多少钱。”农夫十分惊异,说:“这棵黄瓜就恁主贵?”南方客官见农夫纯朴老实,就把独把叉头黄瓜这富告诉了他。农夫便一直在地里看守着这棵黄瓜。转眼就是三个月有余,再有两天就要冬至了,还不见南方客官到来。农夫以为南方客官戏弄老实人,一气之下便将那三尺多长又老又黄的独把叉头黄瓜摘了下来。结果是黄瓜少长了一天。第二天,南方客官来取黄瓜,农夫将瓜交付客官,未讲提前摘瓜之事。当天夜里,俩人一起到孤山守候。二更半时,南方客官将叉头黄瓜插入山缝,两手转动黄瓜叉头,只听见吱——吱——吱三声响,山缝裂开。待到缝能钻进人时,那客官又急忙将独把叉头黄瓜横撑住山缝。一会儿,南方客官一只手拽着金老太太,另一只手牵着驮了一口袋金豆的金马驹,匆忙走向石门口。正在这时候,有个过路人看到黄瓜支撑着山缝,惊奇地喊:“那不折了!”话音未落,只听“喀嚓“一声响,黄瓜折了。孤山的缝立即合上了。从此,金马驹再也不出来了。

至今,孤山西北处仍留有一条上下垂直的裂缝。

还有人说,南方人打开山石门锁用的不是叉头黄瓜,而是扁豆角。

从前,金灯寺村有个瘸老汉,给财主家当了大半辈子长工,还是孤单一人。他每天天不明就下地,日落西山才收工,累得背也驼了,腰也弯了,腿也瘸了,家里还是穷得连要上吊绳也没有。

一天,正当黎明前一阵儿黑的时候,瘸老汉赶着牛来孤山前犁地。他刚一下犁就听身后有只公鸡“喔喔喔“地啼叫。他习以为常了,继续往前犁地。说来也怪,他往前走,公鸡也往前撵,跟着他“喔喔喔”地叫个不停。老头心想:“这是谁家的公鸡这么烦人?”就只用右手扶犁,左手从肩上拉下鞭子,顺手向后一甩。真见效,一下子公鸡哑了。他犁呀犁呀,到地头的时候天空已泛起鱼肚白了。

太阳火红火红的,从东方绿树丛中升起,霞光斜照着大地。才汉拐回头犁了两袋烟工夫,发现面前犁沟边有个什么东西映着霞光闪烁,金灿灿的耀入双眼。犁到跟前一看,嘿!金公鸡。他明白,这就是刚才打的那只公鸡。嗯!老天爷可怜我这穷人哩!

消息不翼而飞,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一个南方客官的耳朵里。他刚在这一带南张门村郝家坟盗了石碑中的宝贝,马上来到金灯寺村问个明白。他见着瘸老汉,稍一寒暄,迫不及待地道:“大伯,听说你犁地得了个鸡鸡,可是真的?”老实巴脚的老人如实地说了一遍。南方客官又问:“这一带还有什么宝贝吗”老汉回道:“有。我每天天不明下地,总听到孤山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都说是金老太婆赶着金马驹在磨金豆子哩,不过谁也没见过,进不去呀。”

南方客官一听,这下可好了,只要盗走了孤山的宝贝,就够全家世世代代吃香的、穿光的了。他告别了老汉,喜滋滋地来到了孤山脚下。山里真地传出呼噜呼噜的响声。,他心里像三伏天用扇儿掮一样好受,急急忙忙山前山后、山上山下地转了一圈。怎么!没有入山的门?他又认认真真地找了一遍,终于在山下找到了一个石缝,宽三寸,长二尺。好咧,这就是锁孔,只要找到开山钥匙,嗯……

连着一些天,南方客官就在这一带转游,从东屯到西堡,从南庄到北村,最后在老道井村的一家菜地里找到一个大扁豆角,由五六尺高的架上拖下来几乎挨着了地。看那宽度吧,不说二尺也有一尺半。厚度足有二寸。他高兴得向乎跳起来,对看菜的老太太说;”大妈,把这个大扁豆卖给我吧!”老太太回说:“不,这个豆角大,俺放留种哩。”他争急忙说:“卖 给我吧!我给你十两银子。“说着就掏出白花花的一锭银子。老太太乐呵呵地答应了他。临了他补充说:”请您先替我看着,到一百天头上我自己来摘。”

时间真快,一转眼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菜地里的豆角收了一批又一批,连留种的也都收了,就剩下这个大扁豆角还在长着。又是五七三十五天过去了。没明没夜地看着这一个豆角,秋风凉啊!老太太不愿意看了,身骨不比年轻人,万一出了毛病可是划不来。她强忍着又看了十四天,看看大扁豆角拖到地上又拐起一个弯,宽有二尺,厚有三寸,又黄又硬,老了,再长也是这了,就干脆摘了下来,免得再受两天罪。

第一百天头上南方客官来了,一看大扁豆角早两天被摘了下来,气得肚子一鼓一鼓的。事已如此,只好去碰碰运气了。

到了孤山脚下,找到“锁孔”,南方客官把大扁豆角往里一插,正好严丝合缝。他双手抱住弯把儿由着劲儿顺时针一转,只听轰隆隆震天价响,孤山的一角升起了起来。他迅速钻了进去。嗬!金老太婆、金马驹、金豆子、金磨、金面、金灿灿的一片,照得人眼花缭乱。他高兴得眉飞色舞,发狂似地喊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了!我成了百万富翁,不,亿万富翁,天下最最有钱的人!我可以造皇宫,可以娶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了!哈哈哈哈……”

谁曾想他笑声没落,金老太婆蔑视地一笑,大扁豆角支撑不住发生了倒转,孤山迅雷不及掩耳地落下了来。贪得无厌的南方客官再也没有出来。金豆子等宝贝还在新乡北站的孤山里。

潘木匠做活得金

孤山后住着一户姓潘的穷木匠,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常年累月到外面给人家做木工活。

一天,他干完活回家已是日落西山农家吃晚饭时分。他抓紧赶路,来到孤山前夜幕正,降落,忽有一个老太婆拦住他的去路,说:“俺家木器坏了,听说你手艺好、心眼好,遇到穷人家有事,宁肯分文不取也要帮忙,我这穷老太婆子就想请你去帮这个忙,这不,一直等到天黑了。

虽然天色已晚,尚未吃晚饭,且干了一天活,真是又累又饿,但是心底善良、憨厚木讷的潘木匠还是答应下来,跟老太婆进了家,这个家的确很穷,除了破床,破柜,破桌椅以外几乎一无所有。噢,对了,那边还有一盘磨,有个马驹子在拉着磨黄豆。老太婆请他先吃饭,他说:“天晚了,就别忙张罗饭了,先干活儿吧。”老太婆说声“也好”,就自己去照看磨了。了这件那件,忙活完已是半夜了。老太婆留他吃饭,他不肯,说:“老婆在家等急了,还是快回去吧。”老太婆显得十分无奈地取过他的布袋,一边表达谢意,一边喝停马驹,为他装黄豆。老太婆家这么穷,连饭都不能吃她的,咋能要她的黄豆呢?!潘木匠想到这儿,急忙把已装了半袋的豆子倒回原处,掂起布袋三步并作地走出老太婆家。

潘木匠一进门,焦急的妻子赶忙接下丈夫的工具,又把扣在锅里的饭菜端出来让他吃。妻子问他咋深更半夜才回来他就把在老太婆家帮忙的过程一五一十全说出来妻子多个心眼,把孤山、老太婆、马驹儿、黄豆串连直来,哎呀!会不会是孤山里边那个赶着金马驹磨金豆子的金老太婆呀她抑着一线希望拿出布袋,捏捏布袋角,啊,有几个硬邦邦的小圆东西她小心翼翼地往外倒嗬!果真是几粒光闪闪的金豆子!

妻子埋怨丈夫,让他马上回去要那袋金豆

民间小故事

头悬梁

晋时孙敬,读书夜深,常恐盹倦,乃以绳系头髻悬于梁上,若昏沉眼闭,头欲坠,索必扯醒, 以防困睡。

译文:

晋朝有一个叫孙敬的人,每天读书到深夜,经常怕打瞌睡,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拴在房梁上,如果头昏要打瞌睡,头往下坠,绳子就会将他扯醒。他就用这种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凿壁借光

匡衡少家贫,好读书,夜无油。邻舍秉烛,衡凿壁引光读书。

译文:

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锥刺股

战国苏秦,因求仕于秦,不遇而归,为骨肉所贱,乃将太公《六韬》、《阴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

“塞翁失马”

郭虎自幼喜欢绘画,吴道子是他崇拜的偶像,王冕激励他不畏艰险勒奋探索,因而青年时代的郭虎在新乡一代已小有名气了。

有一次,郭虎在外写生,不知不觉时已黄昏,天黑后抵达新乡县城,就有心进城到北街的本家那里过夜,明日再回自己家。可是因为天晚了城门已经关闭,叫也叫不开。正在他进退维谷时,蓦地发现城门一旁燃着一堆火,火中有个光屁股男孩在嬉戏,树蜻蜓,翻跟头,跳进跳出,好生欢快。郭虎掐掐指头,疼,不是在做梦;揉揉眼睛,真,不是看花眼了。难道他不怕火?好奇心促使他走近火堆,把右手伸手火里,要亲自试试这火焰烧不烧人?谁知他把手往火中一伸,光屁股男孩哈哈一笑无踪影,连火堆也不见了。不过,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从此以后,郭虎的右手挥洒自如,画什么像什么,简直都活了。比如画马吧,得先画笼头,否则怕跑了;画龙不能画眼睛,否则怕飞了。

流 米 洞

北站区靠近辉县有一个山村叫分将池,牧野大战时,周武王曾在此地的一个小池边分将派兵,后建立村庄,便以此取名。

在分将池村东北耸立着一座像骆驼背形状的高山,人称“驼腰山“,两个凸起的小峰中间有一个山洞,叫“流米洞”,又名“米山洞”。

很早以前,有个放羊娃,父母早亡,又没有兄弟姐妹,无依无靠,就凭自己每天从早到晚给大户人家放羊来糊口。

一天他放羊来到驼腰山,忽然刮起了大风,一会儿功夫,乌云遮住了整个天空。放羊娃一看不好,急忙赶起羊群朝小凹里的山洞跑去。顷刻间,电闪雷鸣,紧接着倾盆大雨扑面而来。他费了好大力气,才把羊群赶进山洞。当他定下神来时,除了听到外边“哗哗”的雨声,仿佛洞内还有其它什么声音。他便在这个一间房在的洞内四处寻找起来。终于在山洞的一个角落里发现有个小拇指粗细的小孔向外流出什么。他接一点到高处一看,是黄灿灿小米。他既吃惊又高兴,惊的是山洞里竟然能流出小米,高兴的是从今往后再不用吃糠洇菜了。就这样,放羊娃每天把从洞中接来的米拿回家做饭吃。奇怪的是,每天接的米只够他一天食用而没剩余。时间一长,他不满足了,想:我要把流米洞的窟窿眼儿弄大一点,让米多流出一些来不是更好吗?于是他找来了铁锤和錾子向洞眼凿去。流米口大了,但从此米再也流不出来了。如果你现在进入洞中,还可以看到放羊娃凿孔留下的痕迹。

锄 地

很早以前,淇县南关住着一家姓施的大户,人称施员外,由于他乐善好施,人们又美称他施善人。

有一年天大旱,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这一天,施善人和几个长工正在地里锄禾苗。从西边过来一个瘦小如柴,尖嘴猴腮的小伙子要施善人留下来同长工们一起干活。施善人和长工们看他身小力薄、其貌不扬的样了了,怕他受不住这份累,本意不想留他,但施善人又念他可怜,就对他说:“你愿意在这儿干活,那就先试试吧。”递过锄头让小伙子跟伙子跟伙计们一块干起来。晌午收工下晌时,大家都非常吃惊,小伙子活干得比别人干得都好,更奇怪的是别人锄过的庄稼都旱得要死,而他锄过的庄稼却一点也不显旱,叶片还挂满了水珠。这一下可把施善人和长工们乐坏了。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小伙子对施善人说要加看看,如果家里没有什么事的话,很快就回来。施善人要给他工钱,小伙子说家里就他一个人,用不着钱,不要工钱。大家一起送小伙子到村口,拉着小伙子的手问他是哪里人氏,小伙子笑着说:“我姓孙,家住西边的金灯寺村的西头。”众人洒泪而别。

一晃就是月余,仍不见小伙子回来,施善人实在等不及了,安排好家里的事亲自来金灯寺找他。施善人风尘仆仆来到金灯寺村一打听,村上的人都说:“我们会除村西头那座大圣庙外,根本就没有姓孙的人家。“老员外随众人到庙里一看,不由自主地说:“啊!那上边坐的不就是他吗?原来帮我锄地的小伙子就是大圣爷呀!

孙大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驼腰山一带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两座驼峰处是露出茫茫水面的小岛。

有那么一天,玉皇在帝的一个女儿偷偷下凡,落到驼峰向四周观望。大海波涛澎湃,涛声阵阵,浪花溅起万千珠玉,景色好生迷人!更加岛上金灿灿的黄花一片,香气扑鼻,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她步入黄花丛中,走着走着发现一个山洞,洞口刻有三个醒目大字:黄花洞。她忽发奇想,看看四下无人就脱下衣服放入洞中,返身走向滔滔在海,跳入水里。她要痛痛快快地来个海水浴。

也不知洗了多长时间,玉皇的女儿觉得要小解,就耸身上岛,走到一个凹形石头上撒了一泡尿,然后进洞穿衣服。谁知她的一举一动被躲在驼峰上扁担缝中的一只大公猴看了个清清楚楚,它一蹦一跳地来到凹形石上,学着仙女的样了蹲下身撒起尿来。玉皇的女儿穿好衣服,出洞时把这泼猴行动一览无余,顿时火冒三丈。她把袖子一甩,狂风骤起,掀起万丈巨澜,将那公猴卷入怒海之中喂鳖了。她也再没有游玩兴致,便驾云乘风而去。两泡尿在凹形石头上和着泥土卷起两块泥卷。风浪过后,“咔嚓“一声,凹形石头合在一起,两块泥卷就封在了里边。

这天,正是农历的正月初九。从此,这块怪石就一直卧在驼峰山腰。

也不知是过了千年还是万年,又是一个正月初九。虽说是春寒料峭,倒也日丽风和,但等太阳刚升至驼峰顶时,突然狂风四起,地动山摇,海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滚落下去,驼腰山小岛与大地连在一起。与此同时,那怪石随着一声巨响裂为两半,火、烟消失后竟从中蹦出一只猕猴。它便是跑到花果山去,后来帮助唐僧去西天取经的齐天大圣,孙行者,孙悟空。

再后来,人们在黄花洞前建了一座庙,每逢正月初九庙会热闹非凡,但总要起一阵风,不是狂风也是劲风,似乎是对孙悟空诞辰的一种纪念。有人说,这就是大作家吴承恩写《西游记》第一回的依据。

程咬金拜友贾家楼

程咬金是唐是朝的开国元勋之一,自幼爱结交朋友。他为人行侠仗义,但还有两个弱点,就是性急、嘴馋。民间不是有句“程咬金,吃嘴不顾身”的俗语吗?

话说程咬金、秦琼、罗成等一伙人约定要到分将沌 贾家楼上拜朋友。这天,一路上他看见想吃的东西就买,包子、馒头、零星小吃嘴里不断,遇到了啥不合理的事还总是打抱个不平。当他来到贾家楼时别人都到齐了,只差他一个。大家问他为啥来迟,他不好意思说买东西吃耽误了时间,只说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因而误了时间。有人说他“你也不分个轻重缓急,害得众弟兄苦等!”他摸摸头,抱歉地说:“嘿!俺老程一遇上不平事,心里光顾怨,哪还顾得许多!”大家当下虽然劝他说光急不行,心急吃不了热米饭,急能误事甚至能坏事,但是根据他为人耿直、心地善良,结拜后依然推举他当“一家之主”——首领。

当上首领的程咬金庄重地说:咱们不求同日生日生,但求同日死,我要是出卖自己的朋友,天打五雷轰!俺老程要是有朝一日当上朝廷,也决不会忘记众位弟兄!”为了表示他的诚意和决心,他与众弟兄走出贾家庄园,抡越剧在板爷向凤凰山的东头劈去,咔嚓一声巨响,凤凰山被劈了一截,中间劈成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沟,把劈下的那一段抛在沟东边,远远与凤凰山隔开,孤伶伶地耸立在那里,人们称它孤山。

金 灯 寺

在东汉明帝时建了我国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以后,佛寺像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各地,新乡北站凤凰山脚下的金灯寺就是其中的一座。相传那是东汉后期的事,寺院前后有五里长。

建寺的时候,当地有位机灵聪敏的小伙子也到凤凰山上开石头。有一天,他突然挖出一块半人多高的金环宝石,光彩四射,照得人眼花缭乱。一下子围上来许多石匠和搬运役夫,大家都啧啧称赞这块闪光的宝石。有个信佛的老石匠说:“这可是西天佛祖的恩赐,应该把它放在寺院里边。”许多人都表示同意,可又觉得宝物虽好,就这么放进未免粗糙,不如雕琢成什么。真是人多智慧广,你一言我一语提了一大堆建议。有说雕成荷花的,有说雕成五百罗汉的,有说雕成观音菩萨的,还有说雕成佛爷的。最后采纳了挖到宝石的那位小伙子的意见,把金环宝石雕成两个宝莲灯,悬挂在寺院正殿门旁,把这一带日夜照亮。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这位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了。

小伙子兴高采烈地接受下这个光荣的任务后,先向老石匠请教,又到城里学习,回来后夜以继日地雕呀刻呀,一刀又一刀。每一刀都是那么认真仔细,生怕出半点差错。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转眼就是一年。寺院马上就要建好了,灯才雕了一半,大家多么希望能在寺院落成的时候挂上宝莲灯啊!

小伙子更是废寝忘食的雕呀刻呀,手腕肿得像发面虚糕,眼睛红得象山里红,人也熬得面黄肌瘦,越来越显得宽大的衣服象包裹着一付骨架。好多人提出把竣工典礼往后推些日子,劝小伙子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他却还是那么没明没夜地拼命干。说真的,连神仙也受到了感动。就在寺院竣工前夕,疲乏的小伙子打了个盹,看见从天上落下几朵祥云,走近几位神仙。他们对着即将完成的宝灯你捏一把,我削一刀,他吹一口,三下五除二地成了。金光万道,莲花生辉,一下子把刚朦胧着的小伙子乐醒了。眼前是两盏玲珑剔透的宝莲灯,莲花花瓣一张一合,金光照得小伙子本来模糊的眼睛象两潭清澈的秋水,照得手腕消了肿,照得身体复了原,真把他高兴坏了。

第二天,在竣工仪式上,宝莲灯就县挂在正殿大门的两侧,金光闪闪,光照百里。这座寺院就命名为金灯寺。从此这一带便成了宝山沃野、物美粮丰的好地方。当地百姓口头作诗代代相传,说道:“金灯闪金光,照出米粮仓,凤山献珍宝,农家喜洋洋。”

金灯寺的金灯日夜有人守护,不管什么人来了只准看不准动。可是当那石匠子的第四十代孙子守护金的时候,入侵金兵要掠走这对宝灯,老百姓与入侵者展开了生死搏斗。那位四十代孙取下宝灯,在百姓们掩护下向凤凰山猛跑。金兵冲开一条血路,在后边紧紧追赶。已经到了凤凰山顶,前面是悬崖峭壁。他想,宁死让金灯落入金兵手进而,就一纵身跳了下去。两盏金灯自动向一起合拢,化作一只凤凰,载着它的保护人向远方飞去。从此就留下空有其名的寺院。至今还有“金灯寺”这个村庄呢!

石棺 老婆脚与马蹄印

现今的分将池村古时候有条天然形成的河沟。周武王伐殷纣王在此地驻军时,一路大军驻扎在沟南,另一路驻扎在沟北。现在,沟南沟北都还完整地保存着当年插军旗的石座。

就在沟北的旗座旁有一口石头棺材,石棺前的石板上有三个凹坑,其中一个像小脚女人的脚印,另外两个似马蹄印。关于石棺、老婆脚印与马蹄印的来历,还真有个小传说呢。

相传,武王伐纣来到如今的分将池这个地方,揭开了牧野大战的序幕。牧野大战惊天地,泣鬼神,连老天爷也受了感动,觉得纣王敲骨吸髓,残害比干,作恶多端,气数已尽,就派王母娘娘下凡为武王及战士们鼓劲。王母娘娘骑天马降下凡尘,就落在河沟北岸的 大帐旁边的石板上,因而石板上留下了两个马蹄印和她下马时的脚印。当时,王母娘娘为鼓舞士气,树立将士们必胜的信心,特意带来一口棺材,放得面向朝歌,意思就是纣王必亡,此时就是他的灭亡之时,此仗就他葬身之仗在。关于石棺,还有另一个说法,是说周武王为了表示推翻昏君纣王的决心,特意定做了一口棺材入在大帐前面,向全军将士宣布:“打不下朝歌,誓死不归!”将士们受到鼓舞,同仇敌忾,奋勇作战,不到一天就击溃纣王数十万大军,从而灭亡了殷商王朝。

姜子牙的赶山鞭

潞王坟乡分将池会是个三山环抱的小村庄,这三架山分别叫做青龙山、驼腰山、凤凰山,山峰的青石板上至今还钉着三颗大铁钉。提起这三架山和三颗钉的来历,还有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三千多年前的殷纣王是个荒*无耻、昏庸无道的昏王,作的坏事罄竹难书,天下百姓恨透了他。周武王会盟八百路诸侯,率大军渡过黄河,来到豫北,将士越聚越多,声势越来越大。武王拥兵数十万,这一带又皆为平原,没有隐蔽兵马的地方,要攻下殷都朝歌并非易事。如何出兵?如何攻破纣王的道道设防决战前将千军万马置在哪里?等等等等,都成了周武王的心头结,使他愁眉不展。太公姜子牙看透了武王的心事。坦然自若地安慰武王不必犯愁,说:“区区小事,不必烦忧,我练就一把神鞭,可助你一臂之力。”“神鞭?”武王忙问,“怎个用法?”太公说:“只要你派一员大将拿着神鞭,把西歧的山赶往中原,压垮朝歌城,就可一举灭掉纣王。”

武王听了连声说:“妙哉!妙哉!”马上传来二郎杨戬,交待布置一番。此刻,姜子牙在祭天台上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口中吐出一串长长的火焰,然后他双手一合,火焰,然后他双手一合,火焰立马化作一条长鞭。他又将两手这么一推一拉,神鞭即收在手中。太公将鞭托着转给杨戬说:“此鞭神鞭也,名叫神龙火阳鞭,能赶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他又谆谆嘱咐,“需要夜晚一更时分出鞭,务于明晨日前收鞭,不得延误时间。”杨戬接过神鞭,问:“这是为何?”太公解释道:“此鞭属阳,白天也属阳,而阳对阳必生火。火对火没法躲,必败。若按规矩行事,那就好了。夜间属阴,阳对阴必生金,阴、阳、金,感动神,故而必胜无疑。”

杨戬听得明白,心中十分高兴。待到一更时分,他猛然向西北甩出神鞭,顿时天摇地动,那高耸入云的太行山顺随神鞭,摆成了一道跨越现在晋、冀、豫三省八百里长的长蛇阵;待到第二鞭下,在王屋与邙山之间打出了一道鸿沟,黄河从中间穿过;第三鞭打出云台山、才君山和百里杨闾川;第四鞭赶来妙峰山、狼牙山和云蒙山;第五鞭就出现了咱这分将池周围的青龙山、驼腰山和凤凰山,不过,当时这三座山正在空中呼啸着向朝歌城压云。

再说殷纣王,这天晚上直觉头晕眼花,心口突突直跳。一闭上眼有条长蛇盘绕住四肢,从咽喉处吮吸着他的血。他挣扎着坐起来。哦,是场恶梦,吓得他直淌冷汗。他惊叫:“来人哪,快快把闻太师请来。”

此时的闻太师不在自己府上而在朝歌城头。为什么?原来一更时候的天摇地动也波及到了朝歌,神通广大的闻太师感觉到后忙穿衣起身,登上朝歌城楼观望,天空阴森可怕,阵阵狂风卷起飞沙走石。他睁开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睛,看到遥远的空中有三架山如三条黑色巨龙向朝歌扑来,他明白这是周武王、姜子牙赶山来压城了,朝歌城危在旦夕,他急忙转身云禀报纣王,与来请的人撞个正着。纣王在鹿台上召见了闻太师。纣王对太师说了恶梦,太师向纣王禀报了城楼观望的情景。纣王摩擦着双手说:“三山顷刻压城,寡人江山难保,如何是好哪!”太师站起踱了两个来回,额上眼睛一睁,说:“有了,吾王尽管放心,此事交老臣和邓九公大人来办,保无三山压城之虞!”纣王马上传来邓九公,令其协助闻太师云解燃眉之急。闻、邓二人上得城楼,看看三座山飞离朝歌城不过百十里地,急忙盘腿打坐,口念一诀,飞出三颗大铁钉,截落青龙、驼腰、凤凰三山,将它们拦腰钉在地上。此时五更已到,不可延误时间,杨戬只好收鞭复令去了。不想这下倒使武王有了安置大军的宜守易攻的好地方。

清晨,姜子牙请周武王上到凤凰山顶四下了望。嗬!一个三面是山,东在一马平川的“大簸箕”就在眼前,离朝歌只有五十多里,兵马能够像倒豆子一样唿啦一下撒出去。周武王喜不自禁,连连夸赞。时不我待,马上点将出兵在战牧野,致使纣王这个独夫民贼自焚鹿台,殷朝灭亡了。

叉头黄瓜 扁豆角

有一年,从南方来了一位六十来岁的客官。他每天夜间到孤山周围转游,风雨无阻。一天,他四更即起,转遍了孤山十余里以内的村镇田间,要寻一根能将孤山支撑住的独反叉头黄瓜。这黄瓜还要长足一百天,才能像钥匙一样,打开孤山石门锁,才能撑住孤山石门不关闭。

转眼半个夏天已过,可这种稀奇古怪的黄瓜还没一丝儿影子。南方客官心急火燎,过了中秋节,独把叉头黄瓜还是没找到。这天,他走到一块黄瓜地,看到一位老农夫拔黄瓜,上面正结着一个小独把双花黄瓜,不禁失声惊呼:“不要动——不要动!老人家,甭拔、甭拔!留下这棵黄瓜,要多少钱给你多少钱。”农夫十分惊异,说:“这棵黄瓜就恁主贵?”南方客官见农夫纯朴老实,就把独把叉头黄瓜这富告诉了他。农夫便一直在地里看守着这棵黄瓜。转眼就是三个月有余,再有两天就要冬至了,还不见南方客官到来。农夫以为南方客官戏弄老实人,一气之下便将那三尺多长又老又黄的独把叉头黄瓜摘了下来。结果是黄瓜少长了一天。第二天,南方客官来取黄瓜,农夫将瓜交付客官,未讲提前摘瓜之事。当天夜里,俩人一起到孤山守候。二更半时,南方客官将叉头黄瓜插入山缝,两手转动黄瓜叉头,只听见吱——吱——吱三声响,山缝裂开。待到缝能钻进人时,那客官又急忙将独把叉头黄瓜横撑住山缝。一会儿,南方客官一只手拽着金老太太,另一只手牵着驮了一口袋金豆的金马驹,匆忙走向石门口。正在这时候,有个过路人看到黄瓜支撑着山缝,惊奇地喊:“那不折了!”话音未落,只听“喀嚓“一声响,黄瓜折了。孤山的缝立即合上了。从此,金马驹再也不出来了。

至今,孤山西北处仍留有一条上下垂直的裂缝。

还有人说,南方人打开山石门锁用的不是叉头黄瓜,而是扁豆角。

从前,金灯寺村有个瘸老汉,给财主家当了大半辈子长工,还是孤单一人。他每天天不明就下地,日落西山才收工,累得背也驼了,腰也弯了,腿也瘸了,家里还是穷得连要上吊绳也没有。

一天,正当黎明前一阵儿黑的时候,瘸老汉赶着牛来孤山前犁地。他刚一下犁就听身后有只公鸡“喔喔喔“地啼叫。他习以为常了,继续往前犁地。说来也怪,他往前走,公鸡也往前撵,跟着他“喔喔喔”地叫个不停。老头心想:“这是谁家的公鸡这么烦人?”就只用右手扶犁,左手从肩上拉下鞭子,顺手向后一甩。真见效,一下子公鸡哑了。他犁呀犁呀,到地头的时候天空已泛起鱼肚白了。

太阳火红火红的,从东方绿树丛中升起,霞光斜照着大地。才汉拐回头犁了两袋烟工夫,发现面前犁沟边有个什么东西映着霞光闪烁,金灿灿的耀入双眼。犁到跟前一看,嘿!金公鸡。他明白,这就是刚才打的那只公鸡。嗯!老天爷可怜我这穷人哩!

消息不翼而飞,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一个南方客官的耳朵里。他刚在这一带南张门村郝家坟盗了石碑中的宝贝,马上来到金灯寺村问个明白。他见着瘸老汉,稍一寒暄,迫不及待地道:“大伯,听说你犁地得了个鸡鸡,可是真的?”老实巴脚的老人如实地说了一遍。南方客官又问:“这一带还有什么宝贝吗”老汉回道:“有。我每天天不明下地,总听到孤山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都说是金老太婆赶着金马驹在磨金豆子哩,不过谁也没见过,进不去呀。”

南方客官一听,这下可好了,只要盗走了孤山的宝贝,就够全家世世代代吃香的、穿光的了。他告别了老汉,喜滋滋地来到了孤山脚下。山里真地传出呼噜呼噜的响声。,他心里像三伏天用扇儿掮一样好受,急急忙忙山前山后、山上山下地转了一圈。怎么!没有入山的门?他又认认真真地找了一遍,终于在山下找到了一个石缝,宽三寸,长二尺。好咧,这就是锁孔,只要找到开山钥匙,嗯……

连着一些天,南方客官就在这一带转游,从东屯到西堡,从南庄到北村,最后在老道井村的一家菜地里找到一个大扁豆角,由五六尺高的架上拖下来几乎挨着了地。看那宽度吧,不说二尺也有一尺半。厚度足有二寸。他高兴得向乎跳起来,对看菜的老太太说;”大妈,把这个大扁豆卖给我吧!”老太太回说:“不,这个豆角大,俺放留种哩。”他争急忙说:“卖 给我吧!我给你十两银子。“说着就掏出白花花的一锭银子。老太太乐呵呵地答应了他。临了他补充说:”请您先替我看着,到一百天头上我自己来摘。”

时间真快,一转眼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菜地里的豆角收了一批又一批,连留种的也都收了,就剩下这个大扁豆角还在长着。又是五七三十五天过去了。没明没夜地看着这一个豆角,秋风凉啊!老太太不愿意看了,身骨不比年轻人,万一出了毛病可是划不来。她强忍着又看了十四天,看看大扁豆角拖到地上又拐起一个弯,宽有二尺,厚有三寸,又黄又硬,老了,再长也是这了,就干脆摘了下来,免得再受两天罪。

第一百天头上南方客官来了,一看大扁豆角早两天被摘了下来,气得肚子一鼓一鼓的。事已如此,只好去碰碰运气了。

到了孤山脚下,找到“锁孔”,南方客官把大扁豆角往里一插,正好严丝合缝。他双手抱住弯把儿由着劲儿顺时针一转,只听轰隆隆震天价响,孤山的一角升起了起来。他迅速钻了进去。嗬!金老太婆、金马驹、金豆子、金磨、金面、金灿灿的一片,照得人眼花缭乱。他高兴得眉飞色舞,发狂似地喊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了!我成了百万富翁,不,亿万富翁,天下最最有钱的人!我可以造皇宫,可以娶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了!哈哈哈哈……”

谁曾想他笑声没落,金老太婆蔑视地一笑,大扁豆角支撑不住发生了倒转,孤山迅雷不及掩耳地落下了来。贪得无厌的南方客官再也没有出来。金豆子等宝贝还在新乡北站的孤山里。

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12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