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辛亥革命
导读: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第一部用白话文体写成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因其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等特点,成为家喻户晓的书籍。即使有人没有认真完过《水浒传》一书,但绝对听过里面的故事,对武松、鲁智深等人的事迹也肯定如数家珍。
北宋末年,皇帝宋徽宗“不务正业”,宠信奸臣和宦官,导致朝廷腐败不堪,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晁盖与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后,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后被推举为总寨主。宋江来到梁山后,获得了晁盖的赏识,并被予以重用,成为梁上二把手。晁盖不幸去世后,宋江顺利坐上了寨主的位子,并极力推动被朝廷招安之事。
在宋江的“努力”下,梁山好汉被迫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立即被派到各地平乱。在之后的战役中,梁山108将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就在征方腊之战中折损了一大半,仅有不到30人幸免于难。
熟读《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在108个好汉中,虽然都是不得已而投奔梁山,若要深究具体原因,又不太相同。其中有四个好汉,并不是朝廷或地方官府所逼,而是在宋江的逼迫下,最后走头无路而上了梁山,每一次宋江的手段都令人不齿。在这四人当中,两人的结局很完美,而另外两人却死的很惨。
一、朱仝
朱仝,绰号“美髯公”,梁山聚义时位列第12,也算是位高权重的一个人物。起初,朱仝家境优越,为人仗义疏财,武功相当了得,并在县中担任巡捕马兵都头。奉命追捕晁盖之时,朱仝因久仰晁盖之大名,故私自将他放走,并建议他去梁山泊落草,之后也曾偷偷放走宋江。后来,宋江成为梁山一把手后,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就让吴用及李逵用计逼迫,结果李逵残忍杀害了四岁的小衙内,朱仝无奈之下奔上梁山。征方腊后,朱仝被授保定府都统制,最终官至太平军节度使,结局堪称完美。
二、安道全
安道全,医术相当精湛,深受当地百姓敬重,人称“当世华佗”。当时宋江背上长了个毒疮,张顺就推荐了安道全,而安道全因为迷恋美女李巧奴,就拒绝了张顺。在宋江的暗示下,张顺就将李巧奴及杀害,并在墙上留下“杀人者安道全也”七个字。无奈之下,安道全只能不情愿地上梁山,救了宋江的性命,在聚义时排在56位。宋江接受招安后,安道全因高超的医术,获得了宋徽宗的赏识,并进入太医院,成为北宋卫生部门的高级官员,这也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
三、秦明
因其性如烈火,故而人称“霹雳火”,在108将中位居第7。秦明出身军官世家,具有天生神力,万夫不当之勇,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在带兵攻打青风山时,因中了宋江等人的计策,被生擒到梁山。宋江为了逼迫秦明如伙,就派人扮作秦明在城外烧杀,害的他家破人亡,不得已而归降梁山。后来,秦明跟随宋江东征西讨,在对辽国、田虎等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征方腊时,为了躲避方腊的侄子的暗器,却被他一戟戳中,就这样惨死于战场。
四、卢俊义
卢俊义,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人送绰号“玉麒麟”,又有“河北三绝”之美誉。开始的时候,卢俊义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可谓是家财万贯,生活过得相当不错。如果按照这种情况,他绝不会与朝廷作对,更不会到梁山落草为寇。宋江认为卢俊义武功高强,且是超级富豪,如果他能入伙梁山,这对梁山将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达到目的,宋江先派吴用和李逵在卢俊义家中放了一首造反的藏头诗。无奈之下,卢俊义就带着家人、管家李固及仆人燕青逃走了,并发誓与梁山泊势不两立。在逃亡的途中,宋江仍然没有放过他,先后与武松、李逵等人大战很多回合,最后在乘船逃走时被捉上梁山。接下来,宋江又对外宣称卢俊义已经投靠梁山,并成为了二把手,他老婆还与管家结为夫妻,给他戴了顶绿帽子。经过几番折腾,卢俊义无家可归,只能到梁山来,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
征方腊后,蔡京在皇帝赐给卢俊义的饭菜中放入水银,因毒性发作落入水中,最终溺水而死。客观来说,若不是宋江的逼迫,卢俊义和秦明绝不会落得个家破人亡,最后惨死的下场,不知他二人有没有真正原谅过宋江。
三国时期,一直都在讨论魏蜀吴,最多也就袁氏兄弟、马超、刘表、刘璋之流,可是在三国历史上,还有那么一个被忽略的世外桃源般的割据势力,这就是交州的士燮,交州差不多就是如今的广东和部分广西以及如今越南北半部分。
士燮是什么人呢?绝对是根正苗红的汉人,和越南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士燮字威彦,出生于交州的广信(今广西苍梧县)。其先祖为鲁国汶阳人,为躲避新莽末年的动乱而移居交州,经过六世到士燮的父亲士赐,士氏成为当地豪族,士赐曾于汉桓帝时任日南太守。
士燮年轻时随颍川人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而免官。其父士赐去世后,士燮被举为茂才,任巫县令一职。
在公元187年的时候,士燮被任命为交趾的太守,后来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收重税,引起反抗被杀,州郡秩序混乱。此时朝廷已先后经历了多年的混乱,对交州的影响力大为减弱。士燮名义上是效忠于汉朝的交趾太守,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岭南各郡的军阀。士氏的亲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职,士燮上表奏请任命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县令士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此时的士家,几乎已经垄断半个交州(拥四郡之地),士燮性格宽厚有器量,谦虚下士,中原的士人中前往依附避难的人数以百计,如刘熙、薛琮、程秉、许慈、刘巴、许靖、桓晔、袁徽、牟子、康僧等等。士燮又沉醉于《春秋》,而为之作注解。他一生著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可谓博学多才。
袁徽在给尚书令荀彧的信中说道:“交趾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通晓治政,处于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之地,二十余年疆界内没有战祸,百姓没有失去他们的产业,商人旅客,都蒙受他的好处。即如窦融保全河西之地,也不能超过他!处理公务的余暇,他还研习书、传,尤其对《春秋左氏传》的研析简练精微,我曾多次就该书中的一些疑难之处向他询咨,他都能举以师说,解释甚为详密。对《尚书》他能兼通古、今文,对其中大义理解十分详备。听说京师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各以为是争辩不休,他现在正打算分条论析《左氏春秋》、《尚书》的正确涵义上奏。”士燮受人称赞就是像这样。
朝廷在朱符死后派遣张津为新任刺史。但张津行为却荒诞不羁,不久即为部将区景杀死。荆州牧刘表得知此事后,派赖恭前往接替了张津的之位;同时派吴巨出任苍梧太守,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为避免刘表的势力过于强大,曹操控制下的朝廷就赐予士燮有玺印、封号的书信说:“交州地处与中原隔绝之处,南面依江面海,朝廷的恩命无法宣达,臣下的话受到塞阻,得知逆贼刘表又派赖恭窥视南土,现在以士燮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如旧。”
后来士燮派遣使者张旻奉送贡品到许都,正是天下大乱之时,道路隔绝,而士燮没有放弃进贡的职责,朝廷为嘉奖特意下诏拜士燮为安远将军,封爵龙度亭侯。
虽然是曹操用天子之名赐予士燮有玺印、封号,总督交州七郡,但是士燮终究没能完全掌握,如苍梧就掌握在吴巨手中,吴巨是刘表的手下,但是这个吴巨却又将刘表任命的交州刺史赖恭赶走了(感觉刘表手下好混乱)。
但是后来不知为何,在刘备和孙权都在拉拢士燮的时候,士燮竟然没有倒向拥有皇室血统的刘备,而是倒向了孙权,也许是他觉得孙权和他是一类人吧,刘备攻伐心太重,不利于交州的安稳和平;不过换句话来说,如果士燮不倒向孙权一心自立,刘备和孙权也拿他无可赖何;第一岭南之地太过凶险,排兵出征难度太大;第二交州这块地方对于三国时期来说就是蛮夷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第三,民心倒向士家,且士家也不是吃素的。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归附,而吴巨却怀有异心,被步骘斩杀。此后,士燮被孙权封为左将军。
建安(195年—220年)末年,士燮将儿子士廞送至东吴为人质,孙权任命其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儿子们,都被任为中郎将。同时,士燮在吴国和蜀汉的冲突中支持吴国,诱导益州的豪族雍闿叛蜀附吴,被孙权拜为卫将军、龙编侯。
士燮常常派遣使者去觐见孙权,进献各种香料和细纹葛布,动辄就是数以千计,其他如明珠、大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类珍品,以及奇物异果,及香蕉、椰子、龙眼之类,无岁不贡。士壹有时贡献好马几百匹。孙权总是亲自致信,厚加恩赐来回报慰抚他们。
黄武五年(226年),统治交州近四十年的士燮病逝,享年九十岁。
但是后来士燮的儿子士徽不甘受吴国统治,妄图自立,但可惜在吴国吕岱的攻势之下,很快就失败了,随后派来士匡说服士徽投降孙吴。士徽投降后,吕岱率军进入交趾郡城,并将士徽处死。
士徽死后,士徽的大将甘醴、桓治等人率领官吏与庶民攻击吕岱,吕岱奋力击敌,大败甘醴、桓治等人。后来吕岱进军讨伐九真郡,士徽最终之乱被平定。
士燮死后他的家族下场如何呢?
士燮的兄弟士壹,官至偏将军,封都乡侯,因士徽反叛被免为庶人,后因犯法被杀。
士燮的兄弟士,官至九真太守,同样因士徽反叛被免为庶人,也因犯法被杀。
士燮的儿子士廞,入质与孙权,拜武昌太守,因士徽反叛被免为庶人,病卒
士燮的儿子士祗,与士徽一同被杀。
士燮的儿子士徽,士燮死后自称交阯太守,为吕岱诱杀。
士燮的儿子士干,与士徽一同被杀。
士燮的儿子士颂,与士徽一同被杀。
士燮的侄儿士匡,士壹子,拜中郎将,因士徽反叛免为庶人。
由此可见,孙权早已有灭掉士家的心,可能士徽都是被逼或者被骗谋反,连累家族,可怜士燮忠心耿耿投诚孙吴,结果沦落如此下场,如果士燮早知的话,还会投诚孙吴么?是自立还是投刘?
士燮对岭南及东南亚贡献:
士燮喜爱儒学研究,重视儒学传播,与前来交州避难的儒家学者一起交流儒家学术,著书立传,掀起了交州儒学兴旺发达的局面,造就了岭南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正是士燮的统治和他对教育文化的重视,使得儒学在交趾地区的传播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交趾成为当时南方的学术文化中心。
交州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陆交通使其在汉代三国时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枢纽,它既是中原文明对外交流的窗口,又是了解引进外来文化的南大门。士燮掀起的儒学热深深地影响了越南等周边国家,受到了越南民众的高度赞赏,士燮被越南统治者和学者尊奉为“士王”、“南交学祖”,先入帝王庙,后入文庙,至今祭祀不绝。
士燮不仅将儒学传入交州,而且对越南文字的创造也作出了贡献。明代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说士燮“取中夏经传翻译音义,教本国人,始知习学之业。然中夏则说喉声,本国话舌声,字与中华同,而音不同。”士燮为越人创作‘喃’字,假借汉字形声演为越字,为古越文字之嚆矢。士燮并将汉字音韵译作越声,平仄都有一定方式,越人之所以能吟诗聊对,都是因此。正由于此,越南人至今怀念、歌颂士燮的功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