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准备工作
在准备自驾花壶线的路线之前,你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作,包括车辆检查、路线规划以及装备准备等。首先,你需要确保你的车辆在良好状态下,可以承受长途自驾的压力,包括检查轮胎、机油、刹车系统、灯光等。其次,你需要提前规划好路线,查看路面状况、天气预报以及路况信息,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自驾旅行。另外,你还需要准备好自驾装备,包括地图、导航、应急工具、水、食物等。这些准备工作是自驾旅行的基础,也是保障旅行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 花壶线介绍
花壶线是指从四川省阆中市出发,经过省道S103,经阆中桥下、花石湖、万福寺、白沙镇、锦城镇等地,最终到达宝兴县的一条公路。这条路线以沿途风景秀丽、人文历史悠久为特色,被誉为蜀道中的精华段落之一。在自驾花壶线的旅程中,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俗文化、传统美食等,是一次深度游览四川的好选择。
3 路线规划
从成都出发,沿S103省道向南前行,到达阆中市。在阆中市内游览古城保护区,品尝当地美食。之后继续沿着S103省道,经过花壶景区、花石湖、万福寺等地逐渐进入山区,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景。到达白沙镇后,可以游览白沙古镇和龙源湖。最后到达宝兴县,途中经过锦城镇,游览锦城古镇和竹子林景区。全程约400公里,车程约8小时。
4 风景必看点
自驾花壶线的旅程中有很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例如:
- 花壶景区:这里有著名的花壶古战场、黄衣岩、红海洞等景点,是一处历史人文遗址和自然风景胜地。
- 花石湖:是一个被山峦环抱的山间湖泊,水清鱼肥、景色迷人,还可以划船、钓鱼等。
- 万福寺: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保存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 白沙古镇: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制作。
- 锦城古镇: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镇,保留着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
5 美食推荐
在自驾花壶线的旅程中,你可以品尝到许多传统美食,例如:
- 阆中风味小吃:阆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特色小吃包括阆中狮子头、酸辣粉、莲花园汤团等。
- 宝兴竹筒饭:宝兴的竹筒饭非常有名,以其清香味美、口感绵软、营养丰富而著名。
- 白沙豆腐:白沙豆腐是以豆腐为基础加入辣椒、花椒、回锅肉和蒜等,味道鲜美。
- 花石鱼:花石湖里出产的鱼非常鲜美,可以现场挑选现杀,口感非常好。
6 注意事项
在自驾花壶线的旅行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路况:花壶线沿途山路崎岖、曲折,需要具备一定的驾驶技巧和经验。
- 天气:花壶线地势较高,天气多变,需要带好相应的防寒、防暑装备。
- 防范火灾:花壶线所在的山区火灾危险性较高,需要注意防火安全。
- 遵守规定:在自驾过程中请遵守道路交通规定,注意安全驾驶,不酒后驾车、不超速行驶。
7 总结
自驾花壶线是一次完美融合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文化、传统美食等元素的旅行经历,是一次感性和理性的体验。在旅行途中需要注意安全,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准备,相信你在花壶线的自驾之旅中一定会留下美好的记忆。
七坊西路。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江津白沙镇七坊西路有夜市,设定100个摊位,主要展销地方特色美食及小商品类等,由镇政府统一划线,统一管理,开市首日销售额超十万余元。江津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始建于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是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1、双流黄甲麻羊:
双流黄甲麻羊,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黄甲镇的著名特产,该品因为皮毛呈黄褐色,其间又镶嵌着匀称的黑色斑点,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麻羊”;再因为开明王当时的都城在广都,偶然一夜“自梦廓移”,此后“乃徙成都”,由此又叫“成都麻羊”。
2、双流枇杷:
2007年第203号,关于批准对双流枇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双流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双流县人民0《关于双流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图的报告》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合江镇、永兴镇、兴隆镇、三星镇、太平镇、白沙镇、新兴镇、万安镇、正兴镇、煎茶镇、籍田镇、大林镇、永安镇、黄龙溪镇等1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3、云崖兔:
云崖兔,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三星镇的著名特产,由于其具有个体适中,抗逆力强,肉质鲜嫩,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氨基酸等特点,因此倍受市场青睐。“云崖兔”指产于四川省双流县三星镇的肉兔。
4、双流冬草莓:
双流冬草莓,四川省双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流冬草莓,以春节前上市而得名。经双流县20世纪引种后不断的更新、提纯复壮及适宜的气候条件,双流冬草莓品质优异,深受中国国内甚至周边国家地区消费者喜爱。
5、煎茶竹丝茄:
煎茶街道最为知名的农业特色产品,据考证,种植历史已有200余年,大规模种植和发展也有几十年历程。品种由辖区内的种植户自行选育复壮,具有皮薄,独特口感,可生吃,味微甜,质地细嫩等特点。它融入了煎茶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优质栽培技术及人文因素,经过长期传承、挖掘、创新、培育而逐步发展形成,已具备地理标志产品的明显特征和保护价值。
扩展资料:
菜品历史
老妈兔头起源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
正宗成都“双流老妈兔头”,起源于二十年前一位慈祥的妈妈,在双流县城开的一间麻辣烫小吃店, 妈妈的儿子从小爱吃兔头,那时候成都吃兔头的店很少,妈妈心疼儿子,便在麻辣烫的锅里煮给儿子吃。倾注着母爱的兔头不仅让儿子解馋了,更上瘾了。儿子天天在店里吃兔头的模样,仿佛一块招牌,吸引了登门的客人。一传十、十传百,麻辣鲜香的兔头吸引的人越来越多。聪明的儿子建议妈妈将小店扩大,专卖兔头。因为大家都亲切而尊敬的称她老妈,店名干脆就叫——“双流老妈兔头”。 二十年岁月沧桑,“双流老妈兔头”早已成为成都食客追捧的知名美味,多年来老妈一直寻找品相整齐、肉质细嫩的兔头,味道纯正、回味醇香的麻辣调料,做出味道纯正的老妈兔头。
:老妈兔头
说起河南 美食 ,十人中有九人会推荐胡辣汤。换句话说,到河南,不喝一碗胡辣汤简直就是白来了。
当我坐在开往洛阳老城的出租车里,将这句话强调给司机师傅时,师傅连忙摆摆手,用带着浓重洛阳口音的普通话,笑道:“我们这儿爱喝汤,最爱可不是胡辣汤。”
吃不完的洛阳水席
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向司机师傅打听当地的 美食 准是没错,司机师傅也会兴致勃勃地跟你分享 美食 背后的渊源。
我的第一站自然是要尝尝久闻大名的洛阳水席。据说洛阳水席起源于唐代,作为洛阳传统的饮食方式,与牡丹花会、龙门石窟,并称“洛阳三绝”。然而,这道在外地食客心里充满了传奇色彩的 美食 ,在本地人眼里似乎并没那么稀奇。
“水席以前家家都会做,红事、白事都会吃,”司机师傅忍不住解释道,“不过水席可有些 历史 ,你知道它是咋来的?”
水席起源于唐代,与牡丹花会、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 视觉中国 图
传说,武则天当上皇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洛阳当地农民们丰收了一只70多斤的大萝卜,便将其视为瑞物献之。皇上吩咐御厨们把萝卜做成菜,御厨们纳闷一个萝卜能做什么呢?于是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萝卜切成丝,然后配以山珍海味,熬制成汤羹。没想到武则天品尝后,赞不绝口,因感激当年在感业寺食萝卜救命之恩,便将其命名为“义菜”。后又因其形似燕窝,“义菜”变为“燕菜”,流传至今。
1973年,周总理和陈毅外长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龙门石窟,当时的迎宾晚宴上也出现了这道菜,燕菜的正中心是一朵用鸡蛋做的牡丹花,周总理见到后说,“洛阳牡丹甲天下,现在牡丹花甚至飞到了餐桌上,这道菜不如就叫牡丹燕菜吧!”(据《友谊宾馆志》)
传奇的来历,为牡丹燕菜增添不少诱人的色彩。也因此,它成为了水席的第一道开桌菜,常常出现在重大节日的餐桌上。如今因为 旅游 业的发展,外来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洛阳大街小巷,水席餐馆随处可见。
在洛阳大街小巷,水席餐馆随处可见。
很快,我们就来到“洛阳水席园”,这是一家专做水席已有四十年的老店,匾额上的店名由中国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先生亲笔题写。洛阳水席全席共有二十四道菜,八道凉菜四荤四素,再加十六道热菜,甜咸酸辣兼而有之。而二十四这个数字,也正好象征着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的二十四年。
水席分量很大,没有十来张嘴根本吃不完,所以一般游客来打卡,也只是选比较有代表性的菜品尝鲜,比如牡丹燕菜、连汤肉片、奶汤肥肠、腐乳肉、假海参、焦炸丸子、蜜汁红薯等等。而之所以叫水席,除了因为吃一道换一道的上菜顺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基本上全部热菜皆有汤,比如牡丹燕菜,一朵大大的“牡丹花”漂浮在半盆汤水的中央,汤碗也是极大的。
一朵大大的“牡丹花”漂浮在半盆汤水的中央。
“洛阳水席园”的牡丹燕菜用的是果丹皮做的“牡丹花”,红艳艳的一大朵摆在中央,下面的底座才是主体,用萝卜丝做成,最上面铺上鸡蛋丝、火腿丝、黄瓜丝等等。
别看这汤是清汤,当我这个“胆大又无知”的南方人舀了一大勺送入口后,一股热流猝不及防地涌入鼻腔,直冲脑门,胡椒的辛辣和醋的酸,刺激得眼泪都快流出来。而萝卜丝非常爽口,一点苦涩的味道都没有,刚好可以缓解汤的酸辣。
看似清汤,实际上又酸又辣。
水席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素菜荤做,以假代真。比如假海参,就是将红薯粉条、木耳、肉末切碎,用面粉和在一起制作而成。而焦炸丸子,听到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类似于油炸鸡米花一样的食物,但没想到端上来的时候,竟然也是满满一盆汤汤水水,而且丸子是素丸子,原料是粉条、鸡蛋和面粉。为了保证丸子的酥脆,服务员端上汤底后,再将炸好的丸子趁热倒入其中。
焦炸丸子
“早上一碗汤,给个神仙都不当”
司机师傅介绍说,胡辣汤最早是河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流传出来的,因此相比豫西,豫东人更爱喝胡辣汤。但我觉得,洛阳人最爱不是胡辣汤或许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选择。街头的早餐店里,除了胡辣汤,还有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肉汤之外,还有素汤比如丸子汤、豆腐汤、不翻汤等等。
洛阳人爱喝汤,选择有很多。
不翻汤,在洛阳又被人们称为“九府门不翻汤”,距今已有百余年 历史 。不翻汤中的“不翻”其实就是一张绿豆小饼,而汤的用料更是非常丰富,金针、粉丝、韭菜、海带、香菜、木耳等十余种材料加工而成。
洛阳四面环山,雨少而干燥,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种习惯延续到今天,洛阳人一天不喝汤,就感觉生活中少了点什么。而且当地人喝汤有一种习惯,就是不用勺,直接捧起碗来喝,可以续汤,直到吃饱为止。
然而有一点,外地游客必须要知道,就是要喝好汤,一定要赶早。
牛肉汤
早听说位于龙门石窟附近的李家三旦羊肉汤馆口碑不错。然而,等我大摇大摆地踩着中午的饭点跑去一看,老板早就收摊了。一打听才知道,羊汤馆早晨五点多就开始卖第一锅汤,因为生意好,不到十点多就卖完。换句话说,有口福的食客,没有睡懒觉的资格。
如果你在洛阳街头仔细留意,会发现许多羊肉汤馆的招牌上都会强调“白沙羊肉汤”的名号。那“白沙羊肉汤”到底有多么与众不同呢?
白沙是位于洛阳市伊川县东部的一个小镇,距伊川县城12公里。由于地处白洚河谷地,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自古以来就是通往洛阳、汝州、汝阳、嵩县、登封城的交通枢纽,来往客商繁多。
白沙镇人便利用这样的优势,制作羊肉汤兜售,由于味道鲜美又耐饿抗寒,很快就远近闻名。而古时,“祥”又与“羊”谐音,商人食羊肉汤,也有祈求吉祥如意、遇难成祥之意。
宋记老白沙羊肉馆 视觉中国 图
在龙门石窟附近,恰好有一家宋记老白沙羊肉馆,是一家老字号。进入店内,门口右手边的玻璃展柜内,陈列着一只巨型火烧馍。
没错,白沙羊肉汤的“灵魂伴侣”就是火烧馍。馍外焦里嫩,看上去很硬很干,但放进汤里,立刻就会变软,在过去,就是行脚商人必备的干粮。
火烧馍的制作技艺已经属于洛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好的羊肉汤要选用1-2岁的雄性山羊,因为这个阶段的羊,肉质好,体内脂肪少,肌肉纤维多。熬汤时,主要用羊腿骨(大棒骨)和脊椎骨,将棒骨从中截断,能将骨髓彻底融入羊汤中,使汤更加浓郁。然后用大火煮沸两个小时,再继续用小火煮两到三个小时,这时候,羊骨里面的骨髓已经煮出来了,羊汤呈奶白色,看上去十分诱人。汤里再放少许盐、香料、香菜、葱花,再放入适量的熟羊肉和羊血,这样,一碗让洛阳人无法抗拒的羊肉汤就完成了。
羊汤呈奶白色,看上去十分诱人。 资料 图
把热乎乎的火烧馍一点点掰碎,浸入羊汤,吸饱了汤汁的碎馍变得柔软,但不会软烂,馍的面香也和羊汤的鲜美混合得恰到好处,咀嚼间,汤汁肆意流淌在嘴里的感觉,让人倍感幸福。
在洛阳,除了汤配馍,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吃法,就是配饼丝,将熟饼切成细条,抓一把,泡在汤里,看上去就像面条一样,但很有嚼劲。
把热乎乎的火烧馍一点点掰碎,浸入羊汤。
宋记老白沙羊肉馆里,一碗羊肉汤只需10元,如果想要多吃肉,可以加钱。但即便是最基础的,羊肉和羊血分量也都很足,而且一点膻味也没有,再配上2元一个的火烧馍。难怪洛阳人说,“早上一碗汤,给个神仙都不当”。
羊肉和羊血一点膻味也没有。
“浆饭三遍,拿肉都不换”
作为中原 美食 之城,洛阳当然也有丰富的夜市文化。
初来乍到的游客们,一般都会前往位于洛阳老城区西大街和东大街的八角楼金街,那里也被称为“十字街”,据说最早形成于金中京(公元1214年),是在隋唐东都(当时洛阳被称为“东都”)东城的旧址上兴建的,自古就是商人云集之地。
洛阳有句俗语:“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丽景门始建于隋朝,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与东大街的钟鼓楼遥相呼应,是老城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小街聚集了很多洛阳特色小吃,节假日期间尤其的热闹。不过,很多本地人觉得,那里的味道并不正宗,但坐在古香古色的街边,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也别有一番乐趣。
十字街聚集了很多洛阳特色小吃。 视觉中国 图
在一个拐角处,看到好多人围坐在一起,哧溜哧溜,吸溜着什么玩意。小店的外表看上去很不起眼,也不算干净,没有几张桌子,但食客却不少,甚至店家临时用大木板凑合的桌子四周都坐满了人。
街头一个卖浆面条和甜面片的小店。
老板娘见我好奇地东张西望,客气地告诉我,食客们吃的是一种叫“浆面条”的洛阳传统小吃。
传说在东汉年间,光武帝刘秀为躲避王莽追杀,日夜奔走,数日水米未进。一日深夜行至洛阳附近,见到一户人家,便想讨些饭吃。可主人贫穷,只有几把干面条,和一些已经放酸的绿豆磨的浆水。刘秀饥饿难耐也顾不了许多,主人就用酸浆,把面条、菜叶、杂豆下入锅内烧熟。刘秀狼吞虎咽,吃得那叫津津有味。后来,刘秀当了皇帝,虽然每日有山珍海味享用,却仍对当年落难中的浆面条念念不忘,于是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菜。
从这个故事可以发现,浆面条其实用的并不是什么名贵的食材,而是用绿豆浆发酵制作的酸浆,加入面条和酸白菜丁、黄瓜丁、芹菜丁、胡萝卜丁、榨菜丝、雪菜丁、黄豆等等配菜制成,外表看起来,就像一锅乱炖的面糊糊,价格也非常经济实惠,三四块就能喝上一大碗。
浆面条
面汤的酸,第一次吃的朋友或许会不习惯,所以可以撒上一些韭花酱或辣椒油,中和一下它本身的味道。但洛阳人就迷恋这酸浆的酸,觉得既开胃,又有助于消化,特别是在秋冬天,热乎乎地喝上一碗,整个人都舒坦了。
“把这个浆面条放凉了以后,重新加热再吃,味道还会更好。”坐在邻桌的食客向我介绍道。他说洛阳当地还有句俗话,“浆饭热三遍,拿肉都不换”,足见浆面条在洛阳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以前卖酸浆的人会挑着担子,在大街小巷吆喝着卖。我们小时候就买点回家,自己在家做浆面条吃,现在只有搁饭店才能吃到。”邻桌的食客感叹道。
的确,有时人们对于一种 美食 的迷恋就是这样,不需要食材多么名贵,制作多么复杂和精致,只是想在它的味道里搜索一份曾经的生活记忆,而这种味道就像这古城一样,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让人着迷。
校对:施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