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官军衔的识别:我国的军衔根据杠和星的数量区分军衔高低。
具体如下:少尉:一杠上加一星 中尉:一杠二星 上尉;一杠三星 比尉官高的是校官:两条杠中间加一颗星是少校 两杠中间两星是中校 两杠中间三星是上校 两杠四星是大校,大校军衔是我国特有的,相当于外军的准将一级军衔。比校官高的就是将官了,也就是将军了,将军军衔没有杠了,用松柏枝加金星来区分,松柏枝加一个金星是少将,加两星中将,加三星上将。还有一些军校学员没有授衔的肩章上只有一条杠
一、有一颗星徽和金色枝叶
陆军少尉军衔主要标志为松枝绿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金色细杠和一枚星徽;海军少尉军衔主要标志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金色细杠和一枚星徽;空军少尉军衔主要标志为深蓝灰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金色细杠和一枚星徽;武警少尉警衔主要标识为深橄榄绿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金色细杠和一枚星徽。
有一颗星徽加两条金色细杠,简称二杠一
陆军少校军衔主要标识为,松枝绿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两条金色细杠和一枚星徽;海军少校军衔主要标识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两条金色细杠和一枚星徽;空军少校军衔主要标识为,深蓝灰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两条金色细杠和一枚星徽。
有一颗星徽加一条金色细杠,简称一杠一
陆军少将军衔主要标识为,松枝绿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枝叶和一颗金色星徽;海军少将军衔主要标识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枝叶和一颗金色星徽;空军少将军衔主要标识为,深蓝灰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枝叶和一颗金色星徽。
忽里台大会,是古代蒙古草原上的议事会,由此可以推举出部落的首领及可汗,同时也可在会上批准相应的军事行动。这样的议事会,在蒙元时期则发展成为蒙古和元朝的诸王大会,除了原来推举可汗、进行相关军事决策的功能之外,还在大会上对有功之臣进行加官进爵。
忽里台大会,是古代蒙古推举大汗最重要的方式。
当然它不是唯一的,如果你有实力,也可以自立为王。但是,这样得来的汗位是绝对坐不长久的,因为它缺乏正统性。古代蒙古人是最讲求正统性的,如果没有得到其他部落的支持,那么这个汗位就属于来路不正。同样,在部落内部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部族长老的支持,那么也同样不能当首领!
「说蒙」:推举蒙古可汗的“忽里台大会”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种继承制度,一种是“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贤)”,另外一种则是“立贤不立长”。但在古代蒙古,这两种继承制度都不存在。选举可汗,除了本身的实力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需要在忽里台大会上得到各个部落代表的支持。
例如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他虽然实力强大,同时也自己举行了忽里台大会获得了东部诸王的支持,但是蒙古三大汗国以及很多部落的首领是不承认的他的正统地位的。因为在蒙哥汗死后,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统,汗位应该由他的幼弟“阿里不哥”继承。所以忽必烈最后是打败了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并且建立元朝成为皇帝以后,他的合法地位才在大会上被正式被承认。
这里要注意的是,忽里台大会是不进行正式投票的,因为游牧民族都是“用脚投票”。如果你拥护新可汗,那么你就来,如果你不拥护他,那么就不用来。但如果你来了,却表示反对的话,那么其结果就很悲惨了。
举个例子,公元1251年,蒙哥汗举行忽里台大会准备登基为蒙古新一任大汗,窝阔台和察合台系宗王本来就不支持蒙哥汗,却又故意迟到赶赴忽里台大会。随即不久,他们便受到了蒙哥汗的严厉镇压,一场战役打下来,先后处死窝阔台和察合台两系宗王达一百多人。而蒙哥汗的母亲还亲自下令处死贵由汗的皇后。所以,对于蒙古人所尊崇的忽里台大会,是不能够随意对待的,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扩展资料
黎元洪平生牵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例如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王封,为他赢得了较高的威望。其后护国军拥戴他,护法力量争取他,他也与护国护法运动相呼应,对袁世凯的垮台、北洋军阀的分裂,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他的最大历史贡献是介入武昌起义,并与众多辛亥志士一起推翻二千余年的帝制,走向共和。在武昌起义中,他的介入与存在,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象征,就已经正式敲响了满清政府及千年帝制的丧钟。这一历史贡献是完全不容抹杀的,也无法抹杀的。
-武昌起义
内容有极大夸大成分,可以确切说较为「不属实」,,像一些“新闻/讯息”,说得“很好”,但仔细看来其实没有一个方面或很少方面与外国先进武器去比较的,像“外国军事专家公开承认:当前,美俄还没有同类型火箭炮能同它竞争。其他国家不值一提。”之类语言不能轻信,太具夸大成分,我们在其他正规网址上都可以找到来打破这些“观点”的证据,像楼主所说的,里面确实有「糊弄平民百姓」的,像“中俄联盟可横扫全球”之类的,在环球网上也有说到:
(http://milhuanqiucom/special/chinarussianunion/indexhtml)
像360主页上面一些内容,如J-20优劣也都有夸大之趋势,从发动机入手,环球网上说明的很清楚:”尽管歼-20试飞频繁,但中方迄今仍未能在研制用于装备歼-20的新一代发动机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歼-20的首架原型机在试飞时使用的是俄制AL-31F发动机,而第二架原型机则安装了国产的WS-10G,其中,后一种发动机还被用于装备仿制自苏-27SK的歼-11。“完全没有那么优秀(http://milhuanqiucom/mlitaryvision/2013-06/2695910_3html)
再拿”利剑“无人机来说,哪优哪劣环球网上也说得清清楚楚,“利剑无人机无奈使用俄制发动机 隐身受影响”,而非有些网站说的十全十美,令“XX”国震惊。
(http://milhuanqiucom/mlitaryvision/2013-05/2693127html)
像环球新军事上“最具世界知名度的中国歼20”(http://wwwxinjunshicom/jujiao/20130609/96632_2html --网页来源于下图画圈处)则 是否夸大非常明显,像360网址导航上的军事也并不属实(同样为下图画圈处):
综合来看,360网址导航的内容轻易间最好不要随便相信尔像环球网这样的网站则可信度较高一些。(环球网为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属下的网站)
环球网——http://wwwhuanqiucom/
(上述材料摘自「军事潜望镜」「视野」栏目)
孙传庭手握十万精兵,为什么会被李自成打败?
两场大雨,一个郏县,让本该成为明末救星的孙传庭败亡在李自成的手里。所谓两场大雨,乃是崇祯十五年以及崇祯十六年发生在郏县的两场大雨,这两场大雨,直接改写了孙传庭和李自成彼此的命运,更巧合的是,大雨和李自成反败为胜的发生,都是在郏县,这个小小的郏县,似乎是孙传庭命里过不去的一个坎。
崇祯八年,孙传庭便组织家丁击退了金兵,于是在崇祯九年,已经“无人可用”的崇祯帝立即任命孙传庭为陕西巡抚,让孙传庭剿灭西北的农民军起义。
这是孙传庭崛起的开始,但可笑的是,孙传庭被“委以重任”乃是被吏部尚书谢升暗算导致的,虽然孙传庭并不反感去剿匪,可除了孙传庭以外的文人,被谢升如此暗算,大概率是凶多吉少。朝廷内斗严重,天下内忧外患,这就是崇祯时代的大明现状。
到了陕西后,孙传庭仅拿着崇祯给予的六万两银饷起家,六万两能做的事情不多,但孙传庭要完成募兵、练兵、武装、剿匪等一系列工作,要说崇祯有思路,确实没错,但崇祯就是个混功劳的皇帝,大局观不错,小细节惨不忍睹。
可地狱般的开局又如何,孙传庭是读过书的,而且是读书人里的佼佼者,一般的文人风花雪月,出众的文人忧国忧民,顶级的文人文武双全,孙传庭属于最后一档,面对这些走投无路的农民军,孙传庭简直是“降维打击”。
不久后,孙传庭得三千精兵,将商洛地区的农民军势力张显消灭了,这一战算是祭旗,而孙传庭的目光放在了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闯王”身上,注意,这个闯王还不是李自成,而是李自成的上司高迎祥。
拿下了高迎祥后,孙传庭已然成为了大明的一颗新星,而起义军方面,因为“闯王”的陨落,很多农民军首领看不到未来,于是乎便被孙传庭各个击破,大多数都是归降了,而倔强的“闯将”李自成则是和孙传庭死磕到底,一次次被围剿,一次次逃生,就是不投降。
张献忠投降了,罗汝才也投降了,可李自成信念坚定,他最落魄的时候,就是被孙传庭杀得仅剩下十八骑,最终不得不钻进商洛山藏匿,而孙传庭没准备放过李自成,正准备进山围剿的时候,一个改变命运的事件发生了,大清第五次入塞。
相比狼狈的李自成,崇祯九年时的大清让崇祯畏惧,特别是大清的皇帝皇太极,这是一个心机和智慧都远超自己的人,所以当清军入塞,崇祯立即发出勤王令,围剿李自成的孙传庭和卢象升只能赶回北京保护皇帝。
也是这一次清军入侵,让卢象升在巨鹿战死,卢象升死后,大明朝野震动,因为卢象升被视为大明的顶梁柱,所以在他殉国后,同样和清军作战且连连取胜的孙传庭被推举接任卢象神的重任,担任总督之职。
卢象升的位置就像是烫手山芋,因为卢象升在数次失败后,核心部队早就打光了,崇祯美其名曰让孙传庭“总督兵马”,其实孙传庭就跟光杆司令差不多,所以要想当好总督,孙传庭还是要自己练兵然后再带兵杀敌。
孙传庭用很短的时间恢复了一大部分军事力量,可当孙传庭底蕴开始“变厚”的时候,大明朝廷就有人攻击孙传庭了,以内阁首辅刘宇亮为首的文人们弹劾孙传庭,指责孙传庭拥兵自重,始终不出兵讨伐清军,可事实上,孙传庭还在加紧准备着,这些指责都是无稽之谈。
但刚好孙传庭又得罪了高起潜的将领祖宽,于是孙传庭承受了来自于高起潜、刘宇亮的攻击,后来兵部尚书杨嗣昌也加入了对孙传庭的弹劾,孙传庭一看双拳难敌六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便趁着生病暂时性失聪向崇祯“请假”,理由就是自己聋了。
可爱的崇祯皇帝一听有人骗他,便气不打一处来,立即下令逮捕孙传庭。就这样,孙传庭蹲了三年大牢。孙传庭不知道的是,就这么三年,足以让他和世界脱节。三年牢灾,孙传庭的悲哀。
在孙传庭蹲大牢的时候,商洛山有一伙子人钻了出来,他们不再是衣衫破旧的单骑,而是人头攒动,远远看去乌泱泱一片的大型农民军,至于拉拢并且打造他们的人,就是数年前那个狼狈的李自成。
李自成虽然差点被孙传庭绝杀,但李自成却活在了一个“好时代”,大明此时内部烂得不能再烂,天下的土地,宗室亲王占据了七成,而军户和军队屯田占据了两成,老百姓们仅靠一成土地吃饭,可想而知,哪个百姓能吃饱
大明朝廷或许一战打死农民军五千人,但李自成第二天又能拉来一万人,这种不减反增的局面让负责剿贼的熊文灿、杨嗣昌等人想吐,而攻打一个不会倒下的敌人,对士气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大明军队后来渐渐就压制不住李自成了,当李自成活蹦乱跳的时候,崇祯想起了孙传庭。
这也是崇祯最大的毛病,他明知道一些人才有用,但就是非要耍耍军威,所幸孙传庭还是很忠心的,当即表示让他出山,李自成还得被打进山里。其实孙传庭没有吹牛,只是他不知道,今时不比往日了。
孙传庭带着十万大军决战李自成,而孙传庭来势汹汹,李自成也严肃应战,与此同时,李自成也知道孙传庭备战仓促,根本没有充足的军粮跟进,于是李自成坚壁清野,包括留在“唐县”的起义军家属都只是李自成留下的诱饵。
果不其然,在几次连续的小胜之后,明军的补给就跟不上了,此前在唐县大开杀戒的明军根本没有获得任何补给,就在明军危难之际,郏县,又下起了大雨。大雨来得很不是时候,但对于李自成来说,却正是时候,大雨滂沱,道路泥泞不堪,孙传庭的补给线变得绵长且缓慢。
这一次的大雨和郏县,再次给孙传庭带来深深的挫败,经此一战,孙传庭知道,他再也不能战胜李自成了,带着仅仅不到四万的明军,孙传庭坚守明知道已经守不住的潼关,最终在崇祯十六年十月六日被李自成攻陷潼关,孙传庭以身殉国。
孙传庭失败后,大明很快也吞掉了北京,而孙传庭的失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失败,甚至与他个人无关,完完全全是这个时代、大明环境的失败。
说到颜真卿,相信很多人心目中,这位出自山东临沂的他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他所创立的“颜体”更是流传千古,同时他在楷书和行书上也有不小的成就。如若大家就认为颜真卿只是个文弱书生,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在军事上他还是有不小成就的。
颜真卿剧照
以安禄山为首的安史之乱爆发后,颜真卿联合唐兵20余万牵制叛军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安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激起了唐朝老百姓的愤恨。颜真卿当时是平原太守,不愿意与安禄山等人同流合污,就联合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人组织军民奋起抵抗,河北前后有17个郡纷纷响应,加入抵抗安军的行动中。颜真卿所联合抵抗安军的义军达到了20万,大大的牵制了安军。
颜真卿剧照
安禄山叛乱前就有迹可寻,颜真卿提前就做好了抵抗的准备平原郡原来是属于安禄山的辖区,当安禄山谋反叛乱的迹象显露出来后,颜真卿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他还是想出了一个好计策,他以阴雨不断为由,暗中把城墙加高,护城河进行疏通,通时还招募壮丁,储备粮草。
在暗中进行这些准备的时候,颜真卿却每天与宾客饮酒作对,以此来麻痹安禄山。安禄山看到颜真卿就是一个书呆子,认为这不足为虑。
颜真卿剧照
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平原城因防守严密,没有能被安禄山快速拿下。之后还联络周边其他郡守起兵抵抗安军,使得安禄山被大大的牵制住了。颜氏家族为朝廷和平定安史之乱作出了巨大牺牲,后被玄宗称赞为“卿之一门,义冠千古”
一、做洞口
像上图所示,先根据设计好的位置,立好洞门拱架,然后浇筑混凝土。然后打入大管棚,就是上面那一排钢管,长度10-30米视情况而定,打入之后再高压往里面注入水泥浆,它的好处就是土跟钢管水泥浆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拱圈状的加固土体。这样挖的时候就不会容易垮了。做好之后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二、挖洞身,做第一层支护
隧道挖的时候了根据岩石的好坏选取不同的方法,挖的大小和方式不一。具体来说,如果是坚硬完整的岩石,那隧道多大就可以挖多大,如果是上图这样的土,就得分三块、四块等来挖了。这是新成昆线某隧道,就是分四部分来挖的,现在见到的是挖上左,还有下左,上右,下右待挖。
一般而言,岩石隧道挖了之后不会马上垮,而土质隧道由于预先注浆或者打了锚杆(也就是粗点的钢筋)也不会马上垮,这个时候,工人就会按照测量的指示,把一些预先做成隧道轮廓样子的钢拱架安放到指定
钢拱架放好之后,那些两根拱架之间的空隙要放钢筋网片,焊接好,侧向也要打入锚杆。之后,就要喷射混凝土了。如下图:
混凝土喷射出来之后,就会粘在钢架上,这样钢架和隧道的岩石以及混凝就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受力。这个时候,整个隧道就是这个样子的:
当然,我这些隧道都是网上找的,并不是同一个隧道。所以看的不一样。上图这个隧道很明显,就是分两部分开挖的。隧道一般是分两层支护,第一层就像上图这样的,喷射混凝土上去之后它就具有了一定的稳定能力,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垮的。但是隧道要想几十年之内都不出问题就得进行下一步了。
三、做第二层支护
这一步呢,就跟我们的桥梁、建筑类似了,就是用钢筋混凝土了。所以需要绑扎钢筋,并且在里面铺好防水板,毕竟山里面的隧道防水工作十分重要。这一步大概就是下图这样:
上图那些密密麻麻的钢筋里面亮闪闪的就叫防水板,这些钢筋都是工人们站在这个台子上一根一根绑扎焊接的。钢筋做好之后,就是浇筑混凝土了。那这些混凝土怎么往墙上去的呢?就要接下来这个大家伙上场了:
这家伙叫二衬台车,自带振动功能,前面的工序完成后,就把它推进去。这样整个台车跟隧道墙壁之间还有空隙,我们把两端封住。通过台车身上的管道注入混凝土,自动振捣,就做成隧道的二次支护,也就是最终的支护了,浇筑过程如下: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过了规定的养护时间就可以拆模了,台车也可以开走了。最后他就变成下图这样了,这样的它由于形成一个封闭的稳定结构,基本不会像桥梁一样出现垮塌了,地震来了都不怕。
这样隧道的主体结构就完成了。其后就是隧道的路面、防排水、通风、照明、供配电、安全等设施的施工,这里不再赘述了。以上就是山岭隧道的最常用的开挖过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在波兰下西里西亚的Sowie山建立了一个秘密隧道系统。到目前为止,希特勒建造这条隧道目的仍然是一个谜,有人猜测是 希特勒修的藏宝地。
这个秘密的隧道系统建设在波兰下西里西亚Sowie山纳粹,是纳粹德国194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工程,当时强迫数千名战犯和犹太人挖掘,包括年仅10岁的儿童。
纳粹德国在二战盟军作战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建立了这个隧道网络,有些人认为,希特勒建立的隧道,以确保纳粹德军秘密转移部队和军事装备,而挑选这里是为了在该地点更容易攻击盟军。
这个工程的代号是“里斯”(Project Riese),是德语“巨大”的意思。还有一个推测性的假设,这项工作是为了连接希特勒的地下办公室而建立的。因为在战后许多纳粹的官员在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个工程,表示这里是为希特勒建立的秘密总部。
另一个猜测是纳粹建立了这个工程,是为了研究制造原子弹。
纳粹为了修建这个隧道系统,安排了纳粹集中营中上万名囚犯来挖掘建设。
这些工人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许多人死于疾病,营养不良,疲劳或劳动事故。
据不完全的估计,在建设隧道网络时,约有5000人死亡。
这个隧道系统非常复杂和庞大。但是并没建设完成。图为Sowie山脉地下深处Osowka地道中可以看到钢筋水泥结构。这条地道网络向山中蔓延1700多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和科学家们积极研究纳粹时代的秘密隧道,希望能了解当年希特勒为何建设这个巨大的工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