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直接参与,但显然有暗示,直接违背了康熙的命令。康熙更是明白,马齐负领导责任,从重处罚。
马齐出身名门,是当时最尊贵的满洲镶黄旗人,父亲米思翰是康熙早年议政大臣、户部尚书,几个兄弟也都位居高官。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时,马齐是什么身份呢?他在康熙三十八年获封武英殿大学士。
康熙时的大学士排名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殿二阁大学士。其中,中和殿、保和殿大学士当时空缺。文华殿大学士有两个,一个叫温达,半退休状态,基本就在幕后编书,另一个是张玉书,汉人。清朝一般满大臣在汉大臣之前,所以张玉书实际上的影响力远在马齐之下,马齐实际上已经是群臣之首。而后来马齐受罚,也与这个排名在自己前面但势力不如自己的张玉书有关。
根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不久即生悔意。但圣命不能朝令夕改,于是需要找个台阶下。就想出了群臣举荐新太子的办法,其实心里希望的是有大臣能举荐二阿哥胤礽,这样康熙就能顺理成章复立其为太子。但是八阿哥胤禩一伙儿早已蠢蠢欲动,胤禩在群臣中颇有人望,一些大臣想来个“定策之功”要把胤禩拱上储君宝座。
会议之前,马齐先到,张玉书后跟随而至。康熙问马齐,大臣有没有什么推荐人选,马齐就说很多大臣属意八阿哥胤禩。康熙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就叫马齐不要说,因为马齐是群臣之首,他把这个话说出来自然很有影响力。所以如果马齐严格按照康熙的指示,彻底退出这个推荐太子议题,可能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但是,因为胤禩党羽阿灵阿写“八”字给大臣们,群臣于是推荐八阿哥胤禩。康熙责问群臣是谁首先推举胤禩,群臣在逼问下说是都统巴珲岱。康熙由此认定是佟国维、马齐指示(想必此人素来与佟国维、马齐二人交好),马齐辩解,巴珲岱说是汉臣先推荐的。这下就直指汉臣首领张玉书了。于是张玉书不客气,立刻说马齐曾经说过推荐八阿哥的话,马齐理屈词穷。康熙勃然大怒,以马齐抗旨不遵、作威作福为由将他和两个弟弟马武、李荣保(乾隆富察皇后之父)下狱,定了死罪,康熙免其一死,命胤禩禁锢马齐,夺马武、李荣保官职。
这就是整件事情来龙去脉了。马齐究竟有没有对群臣提出推荐八阿哥,虽然没有实锤,但是从各种角度可以说明,马齐不可能完全无辜。首先就是康熙听说都统巴珲岱是第一个提出推荐八阿哥的人,就立刻认定是佟国维、马齐的建议,可见此人必是二人亲信。
马齐至少是纵容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次,张玉书对马齐的指控,虽然可能有些各执一词,但鉴于马齐理屈词穷,显然是被张玉书捏住了把柄。故而,康熙完全可以认定,马齐至少是默许了群臣推荐八阿哥的事件。而既然康熙已经严禁马齐参与此事,他就应该乖乖闭嘴,甚至应该引导大臣们不再推荐胤禩,但显然他没有,所以,康熙必须严惩。最后,马齐作为群臣之首,自然对大臣们的行为要负领导责任,故而无论怎么算,马齐都是“罪有应得”。
当然,康熙处置马齐也是一时权宜之计,为的是彻底平息换太子风波。风波过去,马齐很快在康熙四十九年复出,并在五十五年成为首席满洲大学士。之后在雍正即位后获得重用。
胤礽是康熙钦定的太子,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太子了,雍正登基后再次进行了改革,开始采取秘密立储。但太子胤礽并不是烂泥扶不上墙,相反,他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康熙之所以废了他,主要目的也不是因为胤礽的能力不行。而是他没有处理好与皇帝以及与皇子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本。身为储君他的势力越大,对皇权的威胁也越大,无形当中让康熙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压迫。
当然了,之所以造成这个矛盾,也不能怪康熙,也不能怪太子,这是一个死结,而是皇位继承制结下的苦果。
胤礽是康熙的第二子,不过也是嫡长子,他的母亲是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他刚过满月就被册立为太子了。说实在的,这个时候根本看不出来胤礽有什么能力,连话都不会说,谈不上聪明伶俐。
胤礽小时候得过天花,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病,康熙当年能够顺利接班,跟这个不无关系。不过胤礽还是挺了过来,这让康熙非常高兴。
为了培养接班人,康熙也是下了大工夫,在汉人大臣中选择学问优长的人来辅导太子。而胤礽表现的也不错,聪慧好学,能文能武。随着年纪的增长,胤礽开始参与到一些事务。
胤礽大婚后,也经常监国,尤其是在康熙亲征期间,奉旨监国,表现得还不错,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当时在很多大臣的心目中他是皇子中最优秀的人之一,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认为他会和康熙一样,成为优秀的帝王之一。
久而久之,胤礽把很多事情变得理所当然了,在他心中他也是未来的皇帝。但康熙在位时间太久了,以至于他老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严格说起来,康熙是一位慈父,他疼爱每一名儿女,毕竟康熙的儿子很多,有能力的也不少,康熙自然也很喜欢,对其很重视,比如老八胤禩这样的人。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胤礽心态发生了变化。他感到了威胁,而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他开始大肆享乐,放肆地广罗美女、豢养面首。可以说私生活越来越不检点。
而这与他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讽刺的是其他皇子逐渐成人,表现却越来越好,尤其是老八,成为了贤王,在群臣中威望越来越高,这让康熙非常痛心。
于是胤礽第一次被废了,但是康熙并没有对他彻底放弃。所以在他与诸皇子竞争太子之位的时候,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
可是胤礽并没有些许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行为疯癫,康熙甚至认为他鬼上身了。而且太子与皇子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解决,甚至愈演愈烈。而康熙与他之间的矛盾更是逐渐激化,太子甚至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这让康熙怒不可遏,再次废了他。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后让百官重新推举太子,在这一时刻康熙去将被圈禁起来的老十三胤祥放了出来,自然是有他的深意了,这个意义就在于康熙想对外释放信号他想复立胤礽为太子。
康熙想复立胤礽为太子实际是为了缓冲各皇子之间为了储位的争斗
胤礽其实很伤父亲康熙的心,本来康熙诸子之中康熙最喜爱的就是嫡子胤礽,毕竟胤礽乃康熙原配妻子赫舍里氏所生,而赫舍里氏又为了生育胤礽难产而死,康熙自然对胤礽是百般疼爱,但无奈电视剧中的胤礽十分不争气。
电视剧中胤礽作为太子收受贿赂,结党营私,经营自己的小团伙,还与康熙的爱妃郑春华有苟且之事,这些都彻底让康熙对胤礽伤透了心,失望到底,所以康熙将胤礽废掉。
但是康熙发现废掉胤礽之后,皇子之间为了皇储之位处心积虑的斗争就随之而来,最先跳出来的就是大阿哥胤禔,他居然劝康熙赐死胤礽,随之而来老八一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
这时候康熙开始发愁了,皇子们身边都有着各自的政治势力,为了谋取太子之位都在跃跃欲试,朝廷之间的政治势力平衡即将被打破,所以康熙开始打算平衡朝廷之间的政治势力,缓和皇子们争储带来的矛盾,康熙就想到了让胤礽复立。
既然一切的矛盾和问题都是储位带来的,康熙就想着再重新复立胤礽不就绝了这些人的野心了吗。
于是就有了康熙想重新复立胤礽的想法,但是康熙又不好自己提议胤礽,推翻自己废除胤礽的决定。因此康熙就想着暗示朝臣,开始夸胤礽的好,向朝臣示意胤礽应该重新再做太子。
但是电视剧中把康熙描绘的很有权谋和手段,他还借着这个机会打压了老八胤禩。胤礽被废之后,老八胤禩那又发生了术士张明德相面事件,老八胤禩之前一直背地里图谋太子之位因为此事搬到了明面上,让康熙开始猜忌胤禩是想图谋太子之位。
于是康熙在复立太子之前找到了国丈兼舅舅的佟国维,他请佟国维吃了顿饭,这顿饭局非常的值得玩味,在这场饭局中康熙话里话外都暗示佟国维是时候该放权了,老奸巨猾的佟国维当然知道自己一个人手掌大权多年,哪有长盛不衰,所以大外甥康熙是希望自己退休。
而且康熙给了佟国维家族一条出路,就是康熙让佟国维从家族中找一个有能力的人替代他从而延续家族的辉煌,于是佟国维就向康熙推荐了侄子隆科多(历史上隆科多实际是佟国维第三子),康熙也很爽快的应允了佟国维。
这场饭局之后对康熙唯唯诺诺了一辈子的佟国维居然敢在康熙复立太子的问题上顶撞康熙,就很值得玩味了。
饭局之后康熙让众大臣提议推举太子人选,正是佟国维联合另一重臣马齐联络了朝中各大臣推举了老八胤禩为太子,致使康熙开始对胤禩各种打压,其实这应该算是佟国维临退休前给康熙办的最后一件事。
佟国维明面上是帮着老八胤禩,实际他是在帮康熙看看老八胤禩在朝中有多么大的号召力和势力,这样康熙对胤禩的底细就彻底清楚了,而康熙也以此为借口开始彻底打压胤禩了。
其实从事后康熙对待佟国维的态度来看就能看出推举太子很可能是康熙和佟国维唱的一出双簧戏。事后康熙大发雷霆,但是佟国维只是被罢官回家养老,这是本来康熙就和佟国维谈妥的事,只是康熙借着这个由头让佟国维回家养老了。
康熙对老八胤禩的猜忌和对胤禩平时与朝臣的关系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印证,因此康熙根本不可能立群臣都推荐的老八胤禩为太子,他最终还是复立了胤礽为太子,并开始对胤禩进行打压,毕竟胤禩深得人心,他的政治势力已经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在皇权面前没有父子亲情,康熙必须选择巩固自己的皇权。
侠肝义胆的胤祥是康熙故意放出来平衡政治局势的
胤祥当初是为什么会被康熙圈禁呢?就是因为胤祥的侠肝义胆,胤祥与老四雍正在一废太子之前一直是全力匡扶太子胤礽,所以胤祥在一废太子之时胤禔对胤礽落井下石,胤祥为胤礽仗义执言。
在胤礽被废时,除了老大胤禔落井下石之外,其余的皇子们大多都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思,连老四雍正当此之时都不敢再为胤礽说话,而胤祥却不顾一切替胤礽说话,这种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行为康熙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要知道胤礽是康熙亲自册立的太子,反对胤礽就代表着反对康熙,即便胤礽犯错也应该是由康熙收拾他,不需要其他人往上添油加醋。
相反拥护胤礽则代表了对康熙意志的服从,所以即便当胤礽被废的时候,胤祥替他说话也让康熙倍感欣慰和喜爱。
胤祥其实在这时候没有想太多,他完全是出于侠肝义胆,胤礽是有过错,但是并不至于像老大胤禔说的那样罪大恶极,所以胤祥勇敢地站出来替胤礽仗义执言。康熙当然是比较满意了。
而雍正与胤祥的性格差异也就在此时体现出来,雍正当时摸不清康熙意图,所以他采取了观望的办法,他没有替胤礽说话,不过雍正事后很快弥补回来,再重新推举太子时雍正保举了胤礽,从此让康熙对他也是比较满意。
胤祥替胤礽仗义执言之后,康熙以胤祥与胤礽结党为由将他圈禁起来,可以说一废太子时,愚蠢的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以及侠肝义胆的胤祥都被圈禁起来了,不同的是胤禔是真正的终身圈禁,胤礽还有着康熙的喜爱,而胤祥则是康熙故意将他保护起来,不想让他在九子夺嫡的路上越陷越深。
而当康熙想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之后,那么胤礽都无罪了,胤祥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被圈禁下去呢?而且康熙本身给的理由也很强悍,释放胤祥就是因为老子疼儿子。
其实胤礽即使被放出来也是孤家寡人,他的政治势力远及不上老八胤禩一伙人,所以康熙得提升胤礽牵制老八胤禩的资本,而老十三胤祥很明显就是能帮到太子胤礽,平衡了胤礽和胤禩之间的政治势力。
胤祥虽然在康熙时期封爵并不高,但是按照电视剧中的设定,胤祥和老十四胤禵可是康熙诸子之中最善于带兵打仗的皇子,胤祥曾经跟随康熙征讨噶尔丹,在八旗军中资历很深,能深得军心,在军队方面有很深厚的实力,这一点是胤祥的优势,也是康熙所非常了解清楚的地方。
因此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同时将胤祥放出来,而胤祥背后还有着老四雍正,两人合并起来能充分地平衡掉老八胤禩的政治势力,这样康熙通过胤礽为明面,老四雍正和老十三胤祥在背地里又可以继续牵制老八胤禩,不至于将争储的问题摆在明面上来。
因此说康熙在复立胤礽为太子同时将胤祥放出来,就是为了让九子夺嫡的大戏从废太子之后的摆在明面,皇子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让老八胤禩这样有野心的人收敛一些,胤祥的主要作用就是牵制缓和老八胤禩的野心。
电视剧中的胤祥被圈禁情节在真实历史上又是如何?
上面说的都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下面来简略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老十三胤祥被康熙圈禁的事情。
电视剧中演的是老十三胤祥曾被康熙两次圈禁,一次是上面说过的一废太子时为胤礽仗义执言被圈禁起来,第二次则是因为江夏镇的事情胤祥再度被圈禁,这一圈禁就是十年之久,直到雍正继位才出来。电视剧中也交代了,康熙圈禁胤祥主要是为了保护胤祥。那历史上也是如此吗?
其实历史上胤祥也被圈禁过,不过胤祥只被康熙圈禁过一次,那就是在一废太子前后,同样也是被很快释放出来。历史上的胤祥并没有像电视剧中那样第二次被圈禁,然后一直圈禁到雍正继位才释放出来。
史书上关于胤祥在康熙时期的记载比较少,只记载了最初康熙十分喜爱胤祥,但是在一废太子前后胤祥被康熙短暂圈禁之后就突然失宠了。
史书中没有记载胤祥是为什么被圈禁,但是可以肯定胤祥是因为太子胤礽被圈禁起来,其实历史上康熙一废太子时牵扯到的皇子还是比较多的,根据胤禩的儿子弘旺所著述的《皇清通志纲要》记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一废太子同时被圈禁的皇子有老大哥胤禔、太子胤礽、老三胤祉、老四雍正、老五胤祺、老八胤禩以及老十三胤祥。
这其中除了老大胤禔被终身圈禁之外,老三、老四、老五、老八都很快被康熙释放,随后废太子胤礽也被释放,而胤祥是在胤礽被释放之后才被释放出来,他是这些皇子中除了老大胤禔之外被圈禁最长的皇子,可见历史上的胤祥在一废太子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才被老爹康熙最后释放出来。
其实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来,胤祥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胤祥生母敏妃去世比较早,胤祥自幼是被雍正抚养长大,所以他和雍正关系非常亲密,胜似雍正的亲兄弟胤禵。
雍正很可能是早有野心,在胤礽被废之时雍正有了想法,而替雍正在台前操作的正是胤祥。因此胤祥很可能是在一废太子时替雍正做了某些事触怒了康熙,从而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也因此雍正才会在继位后对胤祥非常的好。
总之一废太子之后,胤祥彻底触怒了康熙,失去了宠爱,之前胤祥曾被封过贝子爵位,这件事之后爵位被撤销,一直到康熙去世胤祥再无封爵。
而且历史上的胤祥也并不像电视剧中那么深得康熙喜爱,《皇清通志纲要》中还记载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再给胤祉、胤祥、胤禵三人的请安折上朱批:“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
这种话还是当着众兄弟的面给回复的,可以想象胤祥当时有多么的尴尬羞愧,可见历史上的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后对胤祥的印象极其不好,胤祥在这段日子中过的并不舒服。
由于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喜爱,还被父亲用这么不好的评语评价,胤祥心情极度郁闷,本来就身体不好的胤祥更因此抑郁患病,不过患病之后的胤祥倒是得到了父亲康熙的一点关心,毕竟历史上的康熙是位慈父。
不过胤祥本身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宠爱外加疾病缠身也使他在康熙朝后期彻底淡出了政治舞台,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好磨炼胤祥的机会,胤祥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之下才成为了雍正时期雍正的治国好帮手。
因此雍正继位后对胤祥极为宠爱,但是胤祥却和年羹尧、隆科多那般的居功自傲形成鲜明对比,胤祥始终保持对雍正的谦谨,这都说明当胤祥失去康熙的宠爱之后,在康熙晚期那段人生低谷期对胤祥的磨炼有很大关系。
所以历史上的胤祥也和电视剧中相类似,在一废太子前后有过短暂的圈禁,不过历史上的胤祥并没有得到父亲康熙的喜爱也并没有像电视剧中再度被囚禁直至雍正登基才放出来,而是胤祥自此失去了康熙的宠爱,甚至被康熙说出了那种厌恶的之言。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胤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其实和电视剧中还是差别的很大的。
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中,支持者最多的,要属八阿哥胤禩了。康熙第二次废去太子之后,胤禩更是一度成为太子的热门人选,不过后来却没有成功的当上太子。
那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他后来没有成功的当上太子,落选太子后的八阿哥胤禩,最终结局如何呢?
八阿哥没有成功的当上太子,主要是因为八阿哥胤禩在一废太子后的锋芒过甚,主要表现在朝臣推举新的太子的人选的事情上。
虽然康熙皇帝在表面上是要朝臣推举新的太子人选,心里却是时刻想着要找机会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皇帝也觉着朝中的大臣们,如此的聪慧,即便不说,这帮大臣们也能了解真实的想法,不过最终的结果让康熙皇帝失望了。
朝臣的大多数大臣都推举了八阿哥胤禩作为新的太子,康熙皇帝在看到此结果后十分失望,心情也十分的不好,至此康熙皇帝便对八阿哥胤禩起了防范之心,开始处处压制。
不过后来胤禩因为一个事件,彻底的使得八阿哥胤禩,彻底失去争夺太子之位的可能,这个事件就是发生在公元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这一天的毙鹰事件。
事情的经过是因为这一天,康熙皇帝前往热河巡查事务,八阿哥胤禩作为随行人员,原本应该也是应该在随行的队伍中的。
可是这一天,胤禩并没有跟随父亲前往热河,因为这一天是母亲良妃的三周年的忌日。胤禩去祭奠母亲,为了不让父亲康熙皇帝因找不到他,而降罪于他,八阿哥胤禩派人前去父亲康熙皇帝的面前说明原因。同时还说到八阿哥胤禩,会在汤泉与康熙皇帝会合,一同回到京城。
这原本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只是坏在给父亲康熙皇帝的礼物上。八阿哥胤禩给父亲康熙皇帝送了一只鹰,送的时候,这只鹰还生龙活虎的。由于送鹰的人不懂得如何运输和保护,送到康熙皇帝手中的时候,这只鹰是死的。
因为太子结党营私。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带着八个儿子围猎,为的是教育儿子们不要忘了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惜还没等到地方,去接受教育的十八阿哥胤衸就突发疾病死在了路上。
在普通之家,有兄弟病逝,当哥哥的必定心痛不已。可在帝王之家,有同辈的阿哥去世,兄弟们不偷着乐就不错了。这让标榜以仁孝治理天下的康熙痛心不已,尤其是胤礽,面对这样的变故,丝毫看不到一丝伤心。康熙对胤礽的冷漠举动十分不满,顺带着把随行的众阿哥们大骂一顿。
这位服了四十多年的皇帝预备役的皇太子,越当心里越没底,所以他总想知道康熙在想什么,以后会有什么举动。于是他用了一个最笨的法子——在夜幕降临后去康熙帝的寝帐外窥视康熙!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给索额图安了个罪名,交宗人府查办了。查办索额图的时候,康熙曾说:“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可见康熙当时是多么担心索额图和太子等人会逼宫甚至谋反。
这位皇太子情商也不太高,康熙把索额图都办了,还不老实点?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说的“窥视门”。结果康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位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爷就这么被废了。
扩展资料: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皇帝在木兰围场当众宣布废黜当了33年皇太子的胤礽。罪名有十项之多。
其中“欺侮荼毒大臣、侵扰百姓、攘夺外藩进贡马匹、勾结党羽、干预国事”等,属朝政范围,而当不到八岁的幼弟十八阿哥身患疾病,难以痊愈之时,冷血无情,暗中窥伺父亲起居,意图不良,则属于亲情范围。
年老的康熙帝(时年55岁),面临将丧幼子之痛,对太子不顾手足之情,不知安慰老父,反而每天晚上偷偷走近自己住地,屏住呼吸向内张望的行为,相当反感。这位老皇帝昼夜不得安宁,总是担心“未卜今日被鸩(下毒),明日被害”。
康熙帝对胤礽政治上的不满,与父子关系的龃龉彼此交织,儿子犯下的错误在皇权的放大镜中变得巨细无遗,曾经乖巧、稚嫩、单纯的儿子变得阴狠可怕。康熙帝甚至暴怒地指责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把陈年往事翻出来算总账。既然子不孝,则父难慈。
十八阿哥刚刚病亡,胤礽立刻被废,遭勒令幽禁在紫禁城西华门内咸安宫。
尽管康熙帝与胤礽的父子亲情趋淡,但也有偶尔被唤醒的时候。冷静下来的康熙帝,一度怀疑胤礽的反常表现,是受了神鬼诅咒得病之故。等他经过救治疗养,看上去似已痊愈,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又宣布复立为皇太子。
不过,三年半后,即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胤礽再次被废,理由是“狂疾未除,是非不辨,秉性凶残,暴戾僭越”。这回废太子之后,康熙帝决意不再立储。康熙晚年的皇位继承,自此成为悬案,以至于生出后来许多风波。
中新网—揭秘康熙为何两度废掉太子胤礽:源于结党营私
人民网—皇权无真心? 康熙朝“废太子”往事
马齐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是当时镶黄旗,满洲最杰出的人物。
他的父亲米思翰,早年是康熙的国务部长,他的兄弟也是高官。康熙47年废太子,马齐地位如何?他被授予康熙武英殿大学的称号长达38年。
在康熙,大学生排名是众合馆、保和殿, 文华殿, 武英殿, 文渊阁,和阁四殿二哥、东,其中众合馆和保和殿大学当时是空置的。文华殿,有两个大学生,一个是半退休的温达,基本上是幕后编书,一个是汉族的张玉书,清朝一般都是先有大臣后有汉臣,所以张玉书的影响力远低于马齐,马齐实际上是大臣的首领,后来马齐被罚,也和排在自己前面但没有自己厉害的张玉书,有关。
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在47年抛弃了太子,不久就后悔了,但是圣旨不能一直改,需要找个台阶下。我想出了一个向王子们推荐新王子的方法。其实我希望有大臣能推荐二哥,让康熙能复职为太子。然而,胤禩,一伙的八个哥哥,已经是蠢蠢欲动了,而胤禩在大臣们中相当受欢迎。一些大臣想做出“决策努力”,让胤禩坐上楚军的宝座
会前,马齐先到了,张玉书康熙接着问马齐部长们有没有推荐的人选,马齐说很多部长更喜欢胤禩,康熙显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所以他告诉马齐不要说,因为马齐是部长们的领袖,他说这话自然有影响。
因此,如果马齐严格按照康熙的指示,完全退出推荐太子的话题,很可能就没有前途了,当然,康熙处置马齐也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为的是彻底平息换太子的风波。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一个情节,真实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这么一个场景,不好说,毕竟文字记载不是影响资料。但是,事情大体也是这么个情况,出入并不太大。 那么,康熙听到有人举荐废太子为什么高兴呢?
首先要看这件事的背景。这是发生于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黜皇太子胤礽之后不久的事情。 其实,康熙第一次废黜胤礽之时,从内心来说也是非常纠结的。作为康熙的嫡长子,胤礽尚在襁褓之中时即被册立为皇太子。康熙为了培养这个皇位继承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康熙对胤礽既有着皇帝对储君的期待,也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他真心希望胤礽能够将来即位之后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甚至成为一个超越自己的一代明君。这时候,胤礽狂悖的行为,对于康熙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三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皇帝对储君的期待,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一夜之间全部破灭。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父亲,康熙彼时的心境肯定是糟糕透顶的。废太子之举有失望的成分,但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成分。
从康熙内心来说,其实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他更希望胤礽的诸多狂悖是事出有因,是可以挽救的。这一点相信身为人父者都会深有体会。 因此,当皇三子胤祉告发皇长子胤禔以魇阵诅咒胤礽之后,康熙的这一心态显得更加明显。他当即废黜了胤禔的直郡王爵位,并且将其软禁终身。可见,康熙内心是愿意相信胤礽是因为受到诅咒而变得行为狂悖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理解为,康熙彼时有点后悔这么仓促就废黜胤礽了。这时候有人举荐废太子胤礽,实际上是说出了康熙的心声,康熙自然是高兴的。
其次,康熙之所以让群臣举荐新太子人选,不仅仅是对新太子人选拿不定主意,更多的是想借此事弄清楚群臣中实际存在的派系,谁是太子一党,谁是皇八子一党,谁属于其他儿子的派系。这时候谁举荐其他皇子,立时就会被康熙划为朋党。但是,结果是让康熙害怕的,儿子们之间果然已经解党互攻、势成水火了。如此一来,将来万一自己有个意外,挺尸不顾、束甲相攻是可以预见的。这时候有人举荐废太子胤礽,说明群臣之中还是有不结党的,还有人站出来为废太子说话。毕竟胤礽是康熙自己册立的、而且是在位三十多年的皇太子。在胤礽被废之后,这些人不选择避嫌,反而站出来举荐胤礽,说明这些人不论处于何种心态,起码是站在康熙一边的,因此康熙心中高兴。
此外,实际上,这个时候康熙已经有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打算。但是,废太子是自己所为,这时候又要复立。作为皇帝的康熙总不能出尔反尔吧?总得有人递个台阶吧?而且,即便将来觉得胤礽真的不行,再废太子,总得有几个背锅的人不是?因为,皇帝永远是没有错的。这时候有人出来举荐胤礽,正中康熙下怀,康熙自然是高兴的。
事毕,康熙在纠结过后,果然于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废立太子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诸位臣工,你们想太多了……”之后,康熙又依据群臣的举荐,坐实了皇八子胤禩争储的事实,并公开否决了皇八子胤禩的皇位继承资格。自此,诸子、群臣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让康熙给玩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