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为什么有魅力,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和雍正不同。正如八爷最后对弘时所说的那样,一个贤字害了他。因为八爷自始至终就是按照社会的所认可的那一套价值观来为人处世,希望凭借着社会的认可来争夺皇位。他是个文雅之人,喜欢读书,绘画,并且非常有修养。这是当时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他办事能力强,各种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分毫不差。他努力的维持和皇子、官员,读书人的关系,是大家心目中威望很高的皇子。他辛辛苦苦经营了一生,假如不是八爷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掉链子,八爷党绝对是能够拿下皇位的。
皇子之中,他有九爷、十爷、十四爷。文臣武将就更多了,推举八爷做太子的时候,除了张廷玉,几乎大部分的高级官员都站在了八爷这边。所以雍正继位的时候是非常艰险的。如果不是隆科多临阵投靠了四爷,加上邬先生的出谋划策,雍正是很难顺利继位的。原因就在于雍正实际上实力比不了八爷。这也是雍正个人的为人处世所决定的。雍正是走的孤臣路线,满朝文武大臣中,他没有自己的党羽。他得力的手下只有十三爷、李卫、田文镜、年羹尧和张廷玉这几个。
从雍正的角度来看,他实际上也没有非要把八爷处死而后快。毕竟权力这个东西,自古以来,权力原本就不是通过简单的除掉某个人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增加自己的实力。所以雍正上台以后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培养自己的人,尽量扶持新生力量,来削弱八爷党的势力。所以他才会把科举考试看得那么重。八阿哥胤禩的为人处世的手腕和交际能力是相当的高,如果是他是社会上的普通人最擅长的工作可能是业务总监或者行政总监之类的职务。
不都对八爷好。在《老九门》电视剧中,有些人对八爷非常欣赏和尊敬,认为八爷机智、勇敢、忠诚,是队伍中的领袖和核心人物。也有些人对八爷心怀不满,对八爷抱有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因此,所有人并不都对八爷好。
废太子之事震动朝野,王公大臣都在纷纷猜测未来太子的可能,生怕站错了队。一众大臣都希望皇上收回成命,此时三阿哥来奏,说明最近太子行为失常都是因为大阿哥施法蛊惑,果然从大阿哥府中搜出草偶,皇上震怒,将大阿哥终身圈禁。 若曦刚回京,八阿哥就托十四送来情信,让她又惊又喜,随后从玉檀那里听说,朝中有人想推举八阿哥为太子,深知未来历史走向的若曦想写封信提醒八阿哥,但转念想起历史无法改变,只能作罢。此时太子又来跪求皇上,若曦深知,皇上迟早会原谅太子,只是现在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而已。 新年又到,四爷托人送来木兰项链,而八爷继续送来情诗,让若曦极为感动。八爷党想从若曦处得知皇上的谈话,但被八阿哥严厉制止。若曦此刻还是觉得历史不可改变,只是淡淡提醒八阿哥皇上其实是很疼爱太子的。思量再三,若曦还是觉得把信交给八阿哥,却遇上了冤家四阿哥,一番谈话下来,八阿哥已经下朝,根本来不及把信交给他,这莫非是天意 朝中有三十余大臣推举八阿哥为太子,皇上召集众人议论,没想到形势突变,皇上认为八阿哥结党营私,逼迫自己立其为太子,震怒之下,削除八阿哥爵位,交议政处处置,责罚其他阿哥闭门思过。十四阿哥因为八阿哥说话还被廷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老八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虽然《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主角,而老八是大反派,但是假如雍正和老八是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物,大部分的人肯定更喜欢老八。朝廷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臣喜欢八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八爷自身的魅力。
八爷为什么有魅力,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和雍正不同。正如八爷最后对弘时所说的那样,一个贤字害了他。因为八爷自始至终就是按照社会的所认可的那一套价值观来为人处世,希望凭借着社会的认可来争夺皇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王朝》中的八爷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是个文雅之人,喜欢读书,绘画,并且非常有修养。这是当时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
他办事能力强,各种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他努力的维持和皇子、官员,读书人的关系,是大家心目中威望很高的皇子。
我们知道,雍正为了争夺皇位,辛辛苦苦争了一辈子。可是,八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辛辛苦苦经营了一生,又怎么会轻易的倒下呢?假如不是八爷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掉链子,八爷党绝对是能够拿下皇位的。
先来看看八爷党的势力,皇子之中,他有九爷、十爷、十四爷。文臣武将就更多了,推举八爷做太子的时候,除了张廷玉,几乎大部分的高级官员都站在了八爷这边。可想而知八爷当时的势力和人望有多大。
所以雍正继位的时候是非常艰险的。如果不是隆科多临阵投靠了四爷,加上邬先生的出谋划策,雍正是很难顺利继位的。原因就在于雍正实际上实力比不了八爷。这也是雍正个人的为人处世所决定的。雍正是走的孤臣路线,满朝文武大臣中,他没有自己的党羽。他得力的手下只有十三爷、李卫、田文镜、年羹尧和张廷玉这几个。天下那么大,文武百官那么多?雍正短时间上哪去找什么多官员?所以哪怕他当了皇帝,还得靠八爷的人去维持朝局。这便是为什么雍正继位以后并没有对八爷下手的根本原因。
从雍正的角度来看,他实际上也没有非要把八爷处死而后快。毕竟权力这个东西,自古以来,权力原本就不是通过简单的除掉某个人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增加自己的实力。所以雍正上台以后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培养自己的人,尽量扶持新生力量,来削弱八爷党的势力。所以他才会把科举考试看得那么重。为此,他甚至愿意替士子张灯,笼络人心。
假如八爷愿意放下以前的芥蒂,好好替雍正治理朝政,雍正是不会对他下手的。只可惜八爷愿意作最后一赌,弄出了八王逼宫,这就逼得雍正不得不对他动手了。
首先,《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做四川总督靠的并不是八爷。
根据剧情,年羹尧是雍正的家奴,最初在杭州韩副将军手下当参将。然后四爷到江南募捐筹款,安排赈灾的时候,年羹尧出来效力,四爷在康熙面前表扬了他,最后康熙决定把他调回京,在权力核心附近晃荡。
四爷实现了他的诺言,办理完赈灾筹款的事以后,就把年羹尧推荐回京了。
注意,四爷这时候是没有办法调动和升迁年羹尧的,四爷既不是康熙,也不是太子,没有那个权力。但是四爷用了很聪明的办法,让年羹尧负责跟康熙报喜。四爷和十三爷还在江夏镇被一帮流氓折腾的时候,年羹尧用了五天四夜,已经把好消息送到康熙面前了。
能够直接见到康熙,年羹尧自然也就有出头之日了。当然少不了四爷在康熙面前的褒奖和推荐。
也就是说,年的出头,是靠四爷垂青。接下来,四爷领了追缴国库欠款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这一次,他重用了田文镜和年羹尧两个人。这两个人做事风格就很不一样。田文镜呢,虽然毫无保留,忠心耿耿,但是方法上是羞辱老状元,逼死老功臣,弄得来天怒人怨,还把太子的人也卷了进来,弄得康熙、雍正、八爷、十三爷都很尴尬。
而年羹尧就比较有保留了。十爷在街上撒泼的时候,年羹尧又要保田文镜,又不得罪九爷。先讲法,然后讲理,最后和十爷讲人情,最后实在不行了,自己来挡鞭子。这样呢,年在所有人心目中就留了个好印象。然后四爷追缴欠款这件事就算是失败了,其实本来也是会失败的。
看到四爷被打压了,八阿哥马上抓住机会跳出来拉拢四爷的人。当着所有人推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年羹尧这种有野心,意志又不坚定的,马上就拜八爷的码头了。当然这一次八爷只是端着,两个人还没有深度接触,只是心照不宣。毕竟,年羹尧是四爷的老手下了。
八爷其实什么都没做,给年羹尧提供机会和平台的是四爷,八爷只是在关键时刻慷他人之慨,做了个顺水人情。
在查百官行述这件事上,年羹尧还是为四爷发挥了大作用,屠尽江夏镇,抢先在八爷,太子之前拿到了百官行述的当票。这时候他为什么要效忠四爷呢,因为一废太子以后,上书房议新太子人选的时候,康熙已经明确表示八爷出局了。所以在屠江夏镇的时候,年羹尧是下的狠手,明知道这里是八爷党的小金库,也不留情面,杀得片甲不留。
太子二次被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议储君的事,太子,大阿哥,八阿哥出局了,有希望继位的自然是十四爷和四爷了。这个时候机会来了,边患来了,需要人带兵,而兵部这个时候在十四爷手上。
关于出任大将军王,需要下面几个条件——
首先这个人要能带兵。其次必须有稳定的后倾供应给他,当然也是约束和限制。八爷的策略,是让十四爷出任大将军王,还要怂恿他去争皇位,而自己掌管后勤,没想到十四爷是个人精。我去了前线,你在后面断我后勤,我就和前面死的六万人一模一样。所以十四爷各种忽悠,最后八爷党上当,推举八爷。
一废太子后,康熙以牺牲佟国维为代价,狠狠敲打八爷党。按说,经过康熙如此打击之后,老八胤禩应该知难而退,放弃夺嫡,做个闲散王爷,平安富贵一生,岂不是好?
为什么八爷胤禩始终没有放弃死不服输呢?难道因为他真也具备“许三多”精神?
要充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废太子的时候,康熙启动推举新太子,到最终议举结果被康熙否决的这个过程,到底是康熙的胜利还是“八爷党”的胜利。
从明面上看,似乎是康熙取得了胜利,但是只要细细一想,未必见得。
要知道,康熙在启动推举新太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唯公议是从,绝无偏私。”在与佟国维一唱一和的时候,康熙摆明了结果不是议举新太子,而是想复立胤礽,打击八爷党。不管佟国维是否居中联络,康熙要复立太子的心意昭然若揭。
但是推举结果一边倒的情形让他难以接受,所以,康熙实质上是在耍赖。身为皇帝的康熙为什么要耍赖,因为他启动的这个推举政策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这是要记入到史册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议举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
什么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简单比喻就像西方国家的“国会”,主要议决国家重大事物,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从满清“八旗制度”演变而来,就是一定数量的诸王大臣坐在一起决定大事。但是到了康熙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皇权。这次康熙通过启动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新太子这种形式也是逼得没有办法才实行的。
要知道,一旦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形成结果之后,康熙除非有让人信服的理由,是不能变更结果的。换句话说,如果康熙从此不立遗诏,不另立继承人,或者没有合适理由说服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所有成员,那么这次推举结果八爷胤禩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继承人。
因为康熙不喜欢老八,所以他要耍赖,他要否定老八,他要找到老八没有资格当继承人的铁证。但是,事与愿违,老八为人太好,支持他的人太多,康熙感到的只有压力。
这也成为老八胤禩始终不放弃夺嫡的最关键理由。下面,我们来看看议举新太子这场戏,到底是谁赢了。依我看,是八爷党赢了。为什么呢?
一是康熙的目的没有达到。康熙本来是想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复立太子胤礽,但是结果出乎人的意料,除了少数几个人举荐废太子之外,几乎一边倒的倒向了老八。所以,康熙实际上目的并没有达到,反而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所牵制,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二是一边倒的情形,让八爷党的声望在中立派中起到了拉拢作用。在投票的过程中,实际上有一些人属于中立派,他们不过是像马齐一样走过场,但是结果一出,八爷党的声势显然对他们有所震动,从而坚定的倒向八爷党。史载李光地当时就处于中立派,经过这次投票,他打心眼儿里开始支持老八。
第三就是我前面所说,既然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实际上是给了老八胤禩将来继位的机会。要知道,康熙的这次议举,涉及到的推举人数多达上千人,堪称一次十分民主的选举,要不然,康熙也不会如此恼火。
一句话,这次议举实际上的意义远远大于你看到的结果,只要康熙死的时候没有留下明确的诏书,胤禩就有机会继位,这才是老八不愿服输的最根本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