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课件【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课件【三篇】,第1张

#课件#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语文体温,则可以让语文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苏武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堂堂正气和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用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感悟苏武忠贞不屈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介绍苏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武牧羊》。

 2、读题:苏武,一个在中国历刻下名字的人物,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并歌颂了这位民族英雄,并且它的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按自己的理解,正确、响亮地读出他们。

 小黑板出示词语:匈奴玷污使臣羊羔旌节旷无人烟念念不忘忠贞不屈

 4、概括内容:能运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情吗?

 5、你能说说苏武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吗?用一个词概括。

 二、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布置自学。指导批注。(培养学生圈点批画,自主学习的习惯)

 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苏武的忠贞不屈?

 2、引导交流第三段。

 句子一: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

 (1)指名谈感受,教师指导。

 (2)朗读:

 ①当你知道这些时,能不能为这个句子加个提示语,想想苏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②指名读。

 句子二: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毛毡片充饥。

 (1)理解:指名谈感悟。引导抓住“忍饥受冻”“一连好几天”谈苏武受到的折磨。

 (2)朗读:

 找学生先读接着教师引读(以学生为主,以读为载体,以语言描写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自悟自学)

 3、默读第4、5两节,思考:课文明明写了几件事,作者为什么要以苏武牧羊作为题目,而且用了2个小节来描述?

 句子一: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样的体温取暖。

 (1)理解:引导通过“没有”“也没有”体会这里的艰苦,不具备根本的生存条件。

 (2)朗读:

 ①把你的感受送回句子中,读读这句话。

 ②引读:没有粮食,饥肠辘辘,干硬的草根和酸涩的野果多么难以下咽;没有棉衣,浑身冰冷,只好与羊群为伴,这是多么困苦的生活呀!而越是困苦,越是表现忠贞。我们一起来读。

 苏武呆的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预设:“千里之外的北海”,“野草遍地,没有人烟,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句子二:苏武赶着羊群来到旷无人烟的北海边,只有随身带着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与他做伴。

 5切入第六段:十九年的期待,十九年的守望,苏武终于可以归汉了。(齐读第六段)(文本主题)

 三、总结全文

 两千多年过去了,一切转瞬成为了历史。让我们记住这个镌刻在史书上的光辉的名字,苏武,记住这个动人的音符,苏武。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2体会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3感受苏武历尽艰险,持节不屈的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课文,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歌词的写作特点,即借助环境的渲染烘托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天我们进入《苏武牧羊》的学习,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查找的关于苏武的资料和信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排除读音障碍;

 2.理解难度词语;

 3.读准音词,再读全篇。

 4.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5.整体朗读全诗

 三、品读感悟

 1.请大家自读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苏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苦、艰难、生不如死等相关词语)

 2.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苏武生活的穷困与愁苦,你对他的处境有怎样的感受?

 3.苏武的哪些经历让你感到心酸?找出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相机引导“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见天气已经寒冷,而又结冰,可见天气(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我们学过《第一场雪》,文中提到,可见天气(特别寒冷)。在这样的天气里,就是锦帽貂裘,也难以抵抗寒风的侵袭呀,可是我们的苏武,那个并没有料知自己会被扣押的苏武,他穿着什么呀?难以御寒的布衫,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九年,228个月,6935天,别说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酸。

 4.这“难中难”仅仅是雪地与冰天,也就罢了,苏武又随时面临着什么的威胁?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饿了只能吞毡,这么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热水,对于苏武来说,过分吗?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饭,过分吗?悲,我们的苏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帮助他御寒?我们的苏武,他只能吃难以下咽入肚后难以消化的毛毡!这根本不能称做食物的东西,怎能帮助他御寒?同学们,苏武只是一个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块没有知觉的石头,他的感觉并不迟钝,这一切,怎能不让我们感到心酸?

 5.想象一下,历尽难中难,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屈服了吗?

 师小节:这就是苏武,一个怎样的苏武?

 (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

 6.身处异乡的苏武,当听到匈奴吹着的音乐,会想些什么?

 那是不能与母亲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这十九年里,没人知道,苏武的头发已如娘亲一样雪白。那是与妻子不能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尽管思亲如此愁苦,但我们的苏武却任……(生接读)

 7.加上了一个“任”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加上一个任字,可见这时的情景,虽然苏武的处境让我们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却让我们感到敬佩。

 8.带着心酸,怀着敬佩,让我们伴着音乐,读一读全篇课文。

 师小节: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四、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苏武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

 课下请同学们阅读《汉书•李广苏建传》的苏武牧羊原文及译文。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穷苦坚贞不屈

 (心酸)(敬佩)

篇三

 教学目标:

 1指导诵读《苏武牧羊》,大体把握意思,想象这段经典爱国歌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主人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声调、节奏等诵读技巧,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感染和激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行。

 教学重点:

 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这段词的大意,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通过诵读表现出作者对汉王朝汉、汉天子的忠贞不二。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歌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带领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雏音小试我能行

 1、导入语:前一阶段,我们阅读了大量爱国志士的经典篇章,老师这有几幅图,看你能联想起哪个爱国名人或哪首爱国名篇?敢不敢挑战自己!

 我知道同学们掌握的爱国经典诗词远不止这些,有的能熟练地背出来的,有的还能唱出来,真好!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经典文字,请看。(出示文字)要想得到它,请先记住老师的秘诀。(点击课件)

 二、诵读要领一二三

 一读通读准自音,注意停顿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相机正音。多音字“难”“教”。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段文字字数相等,还押韵呐,如果除了标点符号外,会断句的话,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朗朗上口。

 4、师生接读,读完画出停顿记号“/”。句号比逗号停顿时间稍长些,那节与节之间就更应停顿了。

 5、生自由读:读对,读顺,读出节奏来。读给同桌听。

 二读懂对照注解,读懂大意

 1、请大家对照注解默读,相信你一定能读懂这段文字。

 2、了解苏武的身份(使者),牧羊时间(19年)、地点(北海)、原因(被匈奴扣留)。指名说大意汉朝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19年,历尽艰辛,不辱使命。

 三读好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1、请女生读上段,男生读下段。听着这两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可抓住词语或句子来想象画面,再逐句指导读。

 指导读“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环境气候:是啊,匈奴地处北方,气候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北风呼啸、人迹罕至、辽阔又荒凉)

 评价语:你可真会读书,还知道通过语气的延长来体现时间的漫长。

 抓住“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指导读。

 北海气候非常寒冷,特别是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北海荒无人烟,一年到头白雪皑皑,连鸟兽也很难见到。

 在这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举目无亲,与他做伴的就是那群根本不会说话的公羊和那代表汉朝的符节。(评价语:你这样处理,读出了苏武的孤独,真好。)

 渴了,抓一把雪塞进嘴里;饿了,撕下身上一块羊皮毡片大嚼。你可知道,这实在难以下咽,难以消化,更难以抵御严寒呐。冷了,只能抱着羊儿取取暖。

 (评价语: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苏武生活的艰难。)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读。

 指导读“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是啊,妻子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

 苏武岂是铁石心肠,他也是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他又何尝不思念他的老母亲,还有独守空房的妻子呢!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无尽的思念,痛苦的思念啊!

 齐读,师范读,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语速由快到慢,语调逐渐变轻,谁梦谁三个字断开,但音断气不断。生练读再齐读。

 过渡:同学们,苏武在北海牧羊整整19年,6935个日日夜夜啊,寒冷、饥饿、孤独,思念,个中艰难只有苏武自己知道。但他心里想的是什么?(直接出示句子)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指名读点评:对,关键词就是要重读。

 过渡:单于曾先后派谁和谁来劝苏武归降匈奴?任你单于怎么威逼利诱,我苏武“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绝不归降。(直接出示句子)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xiōng)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苏武用坚定的立场,坚贞的意志,让匈奴对汉朝拱手称颂。

 这里可读得激昂些。师边范读边加动作,生齐读。

 3、读到这儿,你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苏武呢?

 对,这就叫气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像我们读过的朱自清、陶渊明等也都具有这样的民族气节,可敬可叹啊!

 三、声情并茂有妙招

 1、同学们,诗也好,词也罢,如果不能像演奏家那样将它朗诵出来,实在不能体现它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人。谁愿意让我们领略一下这段文字的魅力。

 (指名一男一女分读。)

 2、知道他们为什么能读好吗?不一定每一篇都读得字字铿锵,句句激昂。

 (点击课件:标题三)语速有快慢语调有高低语气有轻重

 3、过渡:让我们带着敬佩,伴着音乐,一齐声情并茂地诵读这段文字。

 4、同学们,爱国志士苏武的光辉形象与天地同在,于日月同辉,课后推荐大家阅读《苏武传》。

我准备了详细的赏析(337字)、简洁的赏析(212字)、very简洁的赏析(155字)和中心(28字)。你用哪个,自己选吧。

详细的:

上阕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阕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莫道不消魂”让人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简洁的: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very简洁的: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地作环境气氛的渲染,如画一般。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中心: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日落西山,人比黄花瘦”是指太阳快要落山,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寂寞是指一种介于孤独、落寞之间的思绪。当个人离开群体不久后,就会有一种特有状态,这种状态叫寂寞。寂寞是源于心里的一种无奈。寂寞不仅是由于一个人的孤单,更多时候是思念一个人的惆怅。

在古代素有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在醉花阴里,有一句诗词叫人比黄花瘦,很多人都认为里面的黄花指的是菊花,但其实不是。在李清照的诗词里黄花一词指的是忘忧草,因为忘忧草像针一样细,所以人比黄花瘦,正是指的是忘忧草而不是菊花。

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是著名的宋代女词人有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1084年至1155年,从小她就在书香门第里长大,才力华赡。 李清照在写作期间,刚开始很多都会描写一些悠闲的生活,但后来的诗词中逐渐的表现出了情调的伤感,还有悲叹的身世。记载者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有此情无计可消除、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人间词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

黄花指的是忘忧草

在李清照的诗词醉花阴里有一句人比黄花瘦,很多人都认为黄花就是菊花,因为当时菊花也是**的,而且正好开放季节在秋天,李清照在重阳节作下了这首诗词,主要是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黄花指的就是菊花。其实他们都错了,这句人比黄花瘦,当中有一个瘦字,这里肯定是表达这朵花非常的瘦小,然而菊花并不是这样的,里面的黄花另有所指,其实就是在秋天开放的忘忧草。忘忧草还有别的名字,有的人会叫它金针菜、黄花菜或者是柠檬萱草等。它不仅是**的,而且长得很细长,并且忘忧草也寓意着相思之情,所以这里的黄花说的是忘忧草而不是菊花。

李清照从小就才华过人,还曾受到了苏轼弟子晁补之的称赞,并且在风月堂诗话以及说郛、萍洲可谈里面也都描述了李清照的文采和才学,所以说李清照是第一才女当之无愧。

1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2、花草类: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 美好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 高洁 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3、动物类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 追求鱼:自由 惬意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沙鸥:飘零 伤感鸟:象征自由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青鸟: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2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有哪些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14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