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意思是指在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船只的犯罪者。是一门相当古老的犯罪行业。自有船只航行以来,就有海盗的存在。特别是航海发达的16世纪之后,只要是商业发达的沿海地带,都有海盗,此犯罪行业独特的是;海盗者多非单独的犯罪者,往往是以犯罪团体的形式打劫。
PIRATE(海盗)
“PIRATE”的基本意思是指海上抢劫者。而“PIRACY”则是指在海军部的司法权以内的海上掠夺。
注:英文“PIRATE”(海盗)一词,源于希腊文中的“πειρατηζ”。这个词在希腊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之前,通常用另一个词来表示,即“ληιστηζ”。海盗可以被定义为:攻击或企图攻击船只的武装的强盗。而海盗劫掠则是:“对于一些人在海上实施暴力抢劫和通过海路到一个城邦的领土上实施抢劫的行为的确定。”
CORSAIR(回教徒海盗)
这个词被用来指在地中海进行劫掠的海盗或私略者。他们中最著名的是从北非来的蛮族(欧洲人称伊斯兰教徒野蛮人)海盗。他们的政府授权他们以便攻击基督国家的海上运送。
名声略逊的是由圣约翰骑士领导,不断与土耳其人争斗的马耳他海盗。起初他们的热情由宗教来推动,但是后来海上掠夺成了真正目的。
PRIVATEER(私掠者)
“PRIVATEER”既可以指武装的船只(武装民船),又可以指它的首领(私掠者)或它的船员。私掠者与海盗之间的主要的差别是:私掠者得到政府的命令及授权来俘获敌对民族的商船。
来自政府或是商会的信件公文是国际通用的。战时各国常采用武装民船来攻击敌对船只,因为这样既省下了造船费,又保存了正规海军的实力。
海盗行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但海盗行为的准确定义必须联系到“海盗”这个词。在英文中,海盗行为这个词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而在今天这个词本身的一些意思已经几乎用不上了,海盗行为这个词最早的使用是在17世纪之前。而海盗pirate(peirato)这个词则是在大概公元前140年被古罗马的史学家波利比奥斯第一次使用。希腊的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明确定义。他形容海盗为那些非法攻击船只以及沿海城市的人。海盗行为最早出现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海盗行为这个词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元9世纪到11世纪的挪威掠夺者不被称为海盗,人们叫他们“丹麦人”或者“维京人”,在中世纪英格兰这个词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意思是“海贼”。与现代词汇连接最紧密的海盗解释出现在在18世纪,即为“歹徒”;这表示即使你不是军人也可以随时杀死他们。最早的国际法中也包括了关于针对海盗的法令。这是由于大部分海盗都在所有国家的国界之外活动。
有时政府赐予海盗代表本国参战的权利。最流行的形式就是颁发给私人船只的所有者一个许可,他们可以代表国王攻击敌方船只——也就是私掠者。但事实上很多私掠者在被敌国俘虏之后都会无视他们拥有的许可而被作为非法的歹徒审判。
在世界上有相当多的典籍记载海盗的行迹。也因此有许多古老的字专称某一时期的海盗,如中文的倭寇,英文的“buccaneer”尤指17世纪与18世纪在西印度群岛掠夺西班牙船只的海盗(一般译成“巴肯尼亚海贼”)。
在1691年至1723年这段时间,被称之为30年的海盗“黄金时代”,成千上万的海盗活动在商业航线上,这个时代的结束以巴沙洛缪·罗伯茨的死为标志。
此外,有许多伟大的政治家,探险家也都出身于海盗家庭。如台湾郑氏王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是海盗,英国探险家法兰西斯·德瑞克,10世纪的丹麦国王哈拉尔德(Harald Gormsson)等。
现代著名的海盗民族是菲律宾的摩洛人。在印度洋的马来西亚一带的马六甲海峡是海盗出没最多的海域。
1海盗的成型期
海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可以说有了海船也就有了海盗。最早的海盗记录出现在公元前1350年,这被记载一块黏土碑文上。在这期间,腓尼基人和其后的迦太基人都是优秀的航海家,其造船术和航海术遥遥领先于地中海的其他民族——当然,他们也是当时地中海横行无忌的海盗,打劫商船、掠夺城镇。所以在《帝国时代》中,腓尼基有最好的投石战船,他们的弩炮战舰攻击快65%,而迦太基人则是喷火船的攻击力增加了25%。在罗马人征服了迦太基和埃及之后,整个地中海海域就没有别的国家的船队了,但是帝国境内,海盗活动依然很活跃。即使强大如罗马帝国,也因为初成气候的海盗而大伤脑筋。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人就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对付科西嘉和撒勒岛上的海盗,虽然海盗活动的势头受到压制,但是威胁仍然存在。散布在伊利里亚海岸的众多小岛,竟然是那些抢劫过往船只的“野蛮民族”的老巢。他们擅长造船,经常骚扰意大利海岸。女王特塔的王国成了一个正镇的“掠夺者的国家”,不断给罗马帝国制造麻烦。直至公元前219年罗马出兵,才结束了她的统治。
但是受到部分贪图利益的商人影响,海盗活动并没有受到更严厉的打击,反而有了反弹的势头。在海盗活动日益猖獗的情况下,罗马帝国终于忍无可忍,由庞培将军率战船5000艘、士兵12万出征地中海,摧毁了海盗的老窝,让地中海暂时恢复了一段时期的平静。如果说这个时候的海盗们都还只是些打劫商船、杀人放火的小角色,还无法和国家的舰队相抗衡,没有成为统治者们的心腹大患的话——那只是因为他们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而且,海洋的霸主——维京人此刻还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森林里追逐着野鹿,在几百年之后,他们将追逐整个欧洲。
2与海盗历史不可分割的维京人
说到维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当时欧洲人更多将之称为Northman,即北方来客。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他们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但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的身份抢劫掠夺。
海岸线上防止海盗入侵的预警台维京人是强悍的战士,他们的人数较少,于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划与出其不意的突袭。在战斗中他们又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狂热,悍不畏死,于是人们谈海盗色变。 他们的突击常分成两节:先在远距离上投掷长矛和发射火箭;然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的了断。在海上相遇时,海盗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地将船系在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转身跳进海里,没有人会追杀逃兵,但放弃战斗资格的人与死者无异,从此连家人都会忽视他的存在。因此排在船头第一个上阵的,通常是最精锐的战士,他们在战斗中赤裸上身,发着粗野的吼声,忘情地享受战斗的酣畅。他们知道,脚下的跳板浸透着祖辈的鲜血,自己的后代也会落脚在同一个地方。
愤怒使维京海盗显得强大而骇人,这种战士被称为Berserker,即狂战士。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原始的战斗会激发出这么惊人的人类本性,狂战士的故事被代代相传。公元789年,一伙维京海盗洗劫了多赛特郡,从此英格兰就受到不断的骚扰。当地人与强盗们英勇地战斗过,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缴纳赎金,称为Danegeld(今天丹麦的赋税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让灾星快快离去。但钱不是总可以解决问题的,海盗有好几股,这个大王离去,另一个头领翩翩登场。在防守薄弱的地区,维京海盗很是猖獗。
强盗的斧头毕竟无法和上帝的力量相抗衡,维京人在征服着,他们高傲地将欧洲大地踩在脚下,可是基督教却慢慢地侵蚀了他们的灵魂,改变了他们的信仰,他们融入了曾经被自己征服的文化——征服者变成了被征服者。这样,海盗们被沉入了海洋的最深处,等待着在未来被鲜血和烈火唤醒。阴郁的中世纪随后笼罩了欧洲大地,这就注定了无法出现像维京人那样勇敢而伟大的海盗——虽然这个时候,北非的柏柏尔海盗在地中海横行无忌,但是他们很快又被历史的海浪给卷了下去。
正是因为历史上维京人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大陆,所以与北欧海盗或者是北欧神话相关的游戏很多——维京武士、北欧海盗、维京战船、北欧天神奥丁……这些人物或者物品频频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游戏里面。
3海盗的黄金时代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业热了起来。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扩张,令世界各地游曳着各种各样满载黄金和其他货物的船只,各国的利益竞争和对殖民地的野心提供了海盗活动最大的温床。随着私掠许可证的出现,海盗活动甚至开始“合法化”了。私掠许可证听起来有点强盗逻辑,例能通过合法或外交手段来获得对于他损失的补偿,反而能得到一封荷兰政府授权的私掠许可证,这样的许可证允许他可以俘获德国商船来祢补损失。
后来各国政府使用这些许可证作为国家工具来加强海军,可以使本国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凭空多出一支能够攻击敌国商船的海上力量。后来海上霸主英国,就是靠着一群海盗起家的,难怪有人曾戏说:全英国就是一大群海盗,伊莉莎白就是最大的海盗头子。在这个自由与荣誉共重、炮声伴随海风齐飘的海盗黄金岁月,一批著名的海盗头子涌现出来,基德船长、“黑胡子”蒂奇、“黑色准男爵”罗伯茨等都成为了海盗史上的传奇经典。
这个时期的海盗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短火枪和水手弯刀。短火枪携带和使用都非常方便,是海盗的最爱;水手弯刀比一般的刀剑略短,刀身呈弧状,利于近战劈砍,是海盗们的主要武器。除此之外,他们还配有利于狭小空间作战的匕首、登船时用来砍断索具和网的登船斧、较短火枪而言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枪……海盗船上则装备了大炮,可以发射单颗大铁球,也可以同时发射多颗小炮弹,另外还可以发射专门用来对付敌人桅杆的铁链弹——用长铁链连接的两颗大铁球。
4海盗的没落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各国海军实力大大加强,海岸巡逻更严密,海盗们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销声匿迹。然而,海盗并未从此绝迹。1981年夏天,一艘“幽灵船”在巴哈马群岛附近被发现,它挂着满帆航行,不回答任何讯号,侧舷上布满弹洞,甲板上到处是血迹。经查,这艘叫卡利亚3号的帆船,两天前曾发出求救电报,说受到四艘无标志快艇的攻击。这一切显示着:海盗们死灰复燃了。同时,更快的船,更具威力的武器都使海盗们变成了更难琢磨和更有危害性的暴徒……
史上著名海盗片 编辑本段 ★《喋血船长》
(Captain Blood 1935年)
点评:在这部影片中,海盗不再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而是亦正亦邪、侠盗兼之,正如我们熟知的梁山好汉一样,身手不凡,豪情万丈。这是埃洛尔·弗林一鸣惊人的侠盗处女代表作,他因本片的成功而赢得“风流剑侠”的称号。导演迈克尔·柯蒂兹以严谨态度拍摄这部古装动作片,甚至以一比一的实际比例搭建两艘大船来进行压轴高潮的斗剑场面,因此气氛特别刺激逼真,而这种绅士式击剑场面也大量出现在日后的海盗**中。
★《小飞侠》
(1953年 动画片)
点评:作为迪斯尼的头号偶像,小飞侠彼德潘是迪斯尼最早出现的帅哥型人物,也是所有迪斯尼动画人物出现在续集里却不会变老的,只因为他永远住在“梦幻地”。这是一部洋溢着童趣的海盗冒险影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小飞侠与虎克船长势不两立的对抗。时隔五十年,迪斯尼小飞侠重返大银幕,这部小飞侠续集《小飞侠之梦不落帝国》将于2003年圣诞节期间上映。
★《虎克船长》
(Hook 1991年)
点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虎克船长》(又称《铁钩船长》)是《小飞侠》真人版的续集,他将小飞侠彼得潘改造成中年男子,引起不少争议。不过该片的明星阵容可谓强大,其中罗宾·威廉斯饰演长大后的彼德潘,达斯汀·霍夫曼饰演邪恶的虎克船长,朱丽娅·( 罗伯茨饰演小叮当。
★《金银岛》
(Treasure Island 1950年)
点评:这是迪斯尼推出的第一部完全由真人主演、没有动画成分的**,改编自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所著的伟大的经典冒险故事《金银岛》一书。这部讲述海盗宝藏故事的影片因其故事扣人心弦、富于想像力而广受好评。不过50多年后,迪斯尼欲再度重温旧梦,2002年年底以动画方式、结合3D技术,将整个故事挪进充满梦幻色彩的星际太空,耗资1亿4000万美元打造的太空海盗动画片《星银岛》却惨遭厄运,血本无归。
★《A计划》
(1984年)
点评:香港开埠之初也深受海盗之苦,《A计划》是成龙大哥自编自导自演拍摄的一部清剿海盗的**。影片风趣幽默,片中的海盗也笨得厉害。成龙模仿英雄杨子荣,大摇大摆地进入匪穴,整个影片成为《林海雪原》的海盗版本。由于影片票房很理想,成龙于1987年开拍《A计划续集》。当然,严格来说这并非一部海盗**,而是一出精彩的警匪片。倒是狄龙在1973年接拍过一部《大海盗》的影片。
★《加勒比海盗》——嗨哟,我的海盗生活
在中美洲与北大西洋温暖的臂湾里,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热带海域——加勒比海,那里拥有迷人的海滩、地道的哈瓦那雪茄和凉爽的鸡尾酒,当然更有遐迩闻名的特产——加勒比海盗。
歌曲:海盗
歌手:蔡依林 专辑:城堡
**烟硝还在飘头顶风帆在鼓噪一瞬间的风暴
湿透双脚乾不了晒伤眼角不哭了对著狂风咆哮
头巾缠绕著骄傲埋藏在黑色眼罩长发在船头舞飘
啦啦啦啦~
在找到那些宝藏以后他发出了冒险的念头
幸福是否在岸上等候不时对他细说从头
啦~冷漠背后躲著温柔我还记得现在此候看你低著头我站在船头
啦~黑色的风吹袭著我暴风欲来那片天空幸福在招手
冰山一角在揭晓险恶暗潮在鬼叫没目标的目标
雨天就溺爱微笑烧焦烟草怪味道斜风心击不倒
耶咿耶耶咿耶喔喔
扰人清梦的号角穿过疯狂的奔跑永远下不了的锚
啦啦啦啦~
再见后前后前后
在找到那些宝藏以后他发出了冒险的念头
幸福是否在岸上等候不细说从头
尽头以后念头等候
啦~冷漠背后躲著温柔我还记得现在此候看你低著头我站在船头
啦~黑色的风吹袭著我暴风欲来那片天空幸福在招手
等候好不了的伤口在美丽的港口寂寞的出口
发烫的胸口
等候好不了的伤口在美丽的港口寂寞的出口
加勒比海盗1:黑珍珠号的诅咒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USA)2003年出品
〔导演〕
高尔·沃宾斯基(Gore Verbinski)
〔主演〕
强尼·德普(Johnny Depp)
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
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
凯拉·奈莉(Keira Knightley)
杰克·达文波特(Jack Davenport)
类型:动作片
分级:PG-13
〔剧情简介〕
喜欢惹事而又迷人的船长杰克·斯帕罗(Jack Sparrow,约翰尼·德普饰),加勒比海清澈湛蓝的海水,就象高出地面的海洋,构成了一个充满冒险和神秘色彩的乐园。但是,随着
杰克的仇敌、老谋深算的巴尔巴罗萨船长(Captain Barbossa,杰弗里·拉什饰)偷走了他的“黑珍珠”号船以后,杰克悠闲洒脱的日子整个地变了样。巴尔巴罗萨还攻击了罗亚尔港(Port Royal)小镇,绑架了镇长(乔纳森·普莱斯,Jonathan Pryce)的漂亮的女儿伊莉莎白·斯旺(Elizabeth Swann,凯拉奈莉饰,Keira Knightley)。伊莉莎白儿时的朋友威尔·特纳(Will Turner,奥兰多·布鲁饰)与杰克一起勇敢地驾驶着英国舰队里最快的军舰“拦截”号(HMS Interceptor)前去救她,并夺回“黑珍珠”号。伊莉莎白的未婚夫,温文而雅的舰队指挥官诺林顿(Norrington,杰克·达文波特饰,Jack Davenport)驾驶着“无畏”号(HMS Dauntless)军舰又在后面一路追赶着他们。
威尔并不知道,巴尔巴罗萨和他的海盗们身背着咒语,因此不得不象活死人一样过下去。在每一个月光之夜,他们就变成了不死骷髅。他们身负的这个诅咒只有那个一度被掠夺来的宝藏物归原主以后,才能被打破。
海盗们以为佩带着神秘金币的伊莉莎白可以帮助他们解开身上的神秘咒语,并想用她的鲜血来施用巫术。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铁匠威尔和海盗杰克驾驶着军舰赶了上来,在他们身后,还有因被偷走军舰而穷追不舍的皇家军官诺灵顿。于是,海盗们扯起"骷髅旗",杰克拔出手枪和剑,威尔挥起一把大刀,诺灵顿指挥手下端起长枪,一场壮烈的人鬼大战就此拉开……
片中令人目不暇接的视觉效果生动地描绘了我们无惧的英雄和巴尔巴罗萨及其顽强的加勒比海盗之间的激烈战斗场面
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
〔其它译名〕
神鬼奇航2:加勒比海盗 / 加勒比海盗:决战魔盗王 / 加勒比海盗2
〔更多外文片名〕
POTC 2 / Pirates 2 /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2
〔片长〕150 min
〔导演〕戈尔·维宾斯基 Gore Verbinski
〔主演〕
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
比尔·奈伊 Bill Nighy
〔类型〕
动作 / 幻想 / 冒险 / 喜剧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 土耳其语
〔发行公司〕Falcon
〔上映日期〕2006年6月30日 土耳其
海盗船长杰克·斯帕罗(Jack Sparrow)就要再次和观众见面了,因为《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正式上映了。
好莱坞著名男星约翰尼·戴普扮演的杰克船长,将再次走进超自然的神奇世界,他发现自己原来欠下“飞行荷兰人”海盗船船长戴维·琼斯一笔血债。时间在不断流逝,杰克必须找到一条正确的还债之路,否则,他将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诅咒,并将在后半生过着奴役般的生活。好像这些还不够,杰克船长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他还要设法破坏威尔·特纳(奥兰多·布鲁姆饰)和伊丽莎白·斯旺(凯拉·奈特莉)一对幸福情侣的美满婚姻,这对有情人是在遭遇一次意外时被迫加入杰克船长一伙的。
迪斯尼公司在拍摄《加勒比海盗2》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小插曲,这就是当地土著人的抗议。影片在多米尼加的巴塔卡岛拍摄时,有这样一个5分钟的镜头:约翰尼·德普扮演的杰克船长不小心被一个食人部落抓走了,他被放在一口大铁锅里,周围摆满了蔬菜和水果,杰克船长险些成为了部落族人的一道大餐。就是这样一个镜头,引起了多米尼加当地居民的愤怒,他们认为迪斯尼**公司老板曲解了他们的祖先,把他们误认为是食人族了。但迪斯尼的老板并没有过多在意当地土著人的抗议,《加勒比海盗3》也已经开始拍摄了。按照计划,《加勒比海盗2》将于明年7月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各大影院上映。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
〔片名〕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译名〕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
〔导演〕戈尔·沃宾斯基 Gore Verbinski
〔制片人〕杰里·布拉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
〔主演〕
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
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
周润发 Yun-Fat Chow
〔类型〕动作/冒险
〔片长〕168分钟
〔级别〕PG-13级
〔出品〕华特迪士尼影片
〔中国发行〕中国**集团公司/华夏**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上映日期〕2007年5月25日(美国)
〔官网〕http://disneygocom/disneypictures/pirates/atworldsend/
〔IMDB评分〕88/10 (1,035 votes)
〔主要剧情〕
恐怖鬼船“飞翔的荷兰人”和它的幕后头脑戴维琼斯受到东印度公司的控制,在七大洋中肆意破坏,终结大战即将到来。在“世界的另一边”,狡猾的大反派中国海盗邵峰与他们打上了交道,邵峰将会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人物,由中国影帝周润发主演。该片于2007年5月30日在美国上映。
2006年,《加勒比海盗》的第二部在全世界掀起狂潮,全球票房一举突破10亿美元,成为影史票房排行第三的影片。2007年5月,第三部《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又将于5月25日在万众瞩目中全球“启航”。 从3月20日开始,《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的最新预告片将在全球五大洲60个国家以31种文字, 跨越12个市区同时发布,预计将有2亿人在第一时间欣赏到这一极为精彩和极具震撼力的预告片。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故事紧接上一部,讲述杰克船长被大海怪吞噬之后,杰克的好朋友威尔,伊丽莎白与不死海盗巴伯萨船长结盟,组成“拯救杰克’的军团,扬帆奔向遥远的开往新加坡。而杰克船长当然是死而复生,他说服发哥饰演得海盗王与他联手组成海盗联军,共同对付戴维琼斯和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一场超级大海战即将到来……
〔拍摄花絮〕
〔东方海盗拜倒石榴裙下〕
就在两部续集同时拍摄的同时,由于加勒比海盗屡次遭遇飓风袭击,影片的拍摄进度大受影响。为了尽快结束拍摄工作,早日开始用电脑特效对胶片进行后期加工,导演戈尔·沃宾斯基将剧组分成几队,同时开工。在加勒比海的一座小岛上,剧组搭建大本营,由戈尔·沃宾斯基带队的第一拍摄小组在大本营拍戏。小岛海景极佳,白色海滩随处可见,在天然形成的港湾内,剧组搭建了一座小海港,海港的造型充满亚洲风情,按照剧本所述,那个小海港就是新加坡港。于是,剧组开始在港口内拍夜戏,他们攀上木制战船,开始安放摄影机和灯光等拍摄设备。这段戏的内容并不复杂:凯拉·奈特莉扮演的伊丽莎白**与布鲁姆扮演的小铁匠威尔·特纳,趁夜色偷偷潜入港口,与发哥扮演的中国海盗萧峰遭遇。于是,三人展开了初次碰面的格斗。强悍的东方海盗萧峰自然威力不小,一番打斗之后,小夫妻明显处于下风……
说到这里,自然要介绍关注一下我们的发哥。为了这部《加勒比海盗III:世界的尽头》,发哥牺牲不小,剃了光头,接了一撮诡异的胡子,还在脸上留了块令人过目难忘的疤,最绝的是,手指上粘上了又长又尖的道具指甲,看起来像是过鹰爪功。片中发哥扮演的海盗萧峰,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东方人的格斗特色。由于周润发主演的《卧虎藏龙》名扬奥斯卡、威震好莱坞,导演戈尔·沃宾斯基还特意发挥其特长,在全片中给发哥加了部分武戏,还要他在海上露了两手典型的中国功夫。为救杰克船长,伊丽莎白闯进海盗萧峰的地盘。这个金发碧眼的洋妞让萧峰惊为天人,误以为仙女下凡的萧峰不可救药地拜倒在伊丽莎白裙下。把红颜祸水四个字用在伊丽莎白身上实在是合适不过,回头看看前面两部,观众们会恍然大悟,竟然所有的乱子都是这小妞惹出来的。
〔海盗大联盟号〕
在犹他州著名的邦尼维尔盐滩地,《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剧组正在秘密拍摄。白色的盐滩如加勒比白沙滩般耀眼,但只有半截船身的黑珍珠号,却犹如一头僵死的黑色怪兽卧在盐滩上,死亡的气息弥漫在四周。在**中,这片白色盐滩就是地狱的入口,导演戈尔·沃宾斯基要在这末日之地完成两组镜头。巨大的泛光灯已经点亮,摄影机也已对准德普,我们的杰克船长从鬼门关捡回条性命,又神气活现地蹦到船上。与德普同时出现在镜头前的,还有扮演不死海盗巴伯萨的吉奥弗瑞·拉什。在《加勒比海盗3:亡灵宝藏》中,巴伯萨被女巫提娅·达尔玛复活,以帮手的身份领着威尔和伊丽莎白前往中国海,设法救回杰克的小命。就这样,聪明的编剧们让贪得无厌心狠手辣还与杰克不共戴天的不死海盗,变成了杰克的救命恩人。与大卫·琼斯旧怨未结,老对手巴伯萨又冒出来添乱,发哥扮演的神秘东方海盗王萧峰,功夫深不可测,也想对杰克下手,除此之外上,还有一支实力足以收服所有海盗的英国舰队,蓄势以动。现在,杰克必须与昔日的死对头巴伯萨联手,再说服骁勇的伊丽莎白和急于救父的威尔,组成一支海盗联军,同大卫·琼斯一伙对抗。一场真正海上决战即将打响,这场决战将改变海洋的规则,新的时代即将到来。鲁格/文
释义二:一款网络游戏的名称
〔游戏名称〕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游戏类型〕角色扮演
〔游戏特征〕奇幻游戏
〔开发公司〕游戏蜗牛
〔简介〕
《加勒比海盗online》描绘了16~18世纪海洋贸易盛行时,人们不畏艰辛扬起风帆寻找财富和荣誉的航海冒险故事。这是游戏蜗牛继《航海世纪》后又一款以中世纪航海为题材的网络游戏。本作保留了《航海世纪》的海战、贸易、寻宝、采集特色,并作进一步细节开发,更加入了冒险主题、强调了互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海盗角色的扮演成分得以提高,此举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丰富有趣的互动
芬兰人不是,瑞典和丹麦人才是。因为二国有领土之争!
丹麦:公元 985 年形成统一王国。公元 8 ~ 12 世纪为强盛的海盗时期,曾征服现英国、挪威、法国莱茵河畔等地区。 14 世纪走向强盛,并于 1397 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 15 世纪末开始衰落。 1523 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 1814 年将挪割予瑞典。1849 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 1940 年 4 月至 1945 年 5 月被纳粹德国占领。 1944 年冰岛脱离丹独立。 1949 年加入北约, 1973 年加入欧共体。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
瑞典: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随着冰河时期内陆积雪渐渐溶解,瑞典一带地区石器时代已有人聚居。他们居住在波罗的海附近,主要以打猎、蒐集、捕鱼为生。
贸易活动的遗迹显示瑞典南部青铜时代人口已颇为稠密。
九至十世纪时,瑞典地区发展出维京文化,以贸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东发展,影响的地区包括波罗的海、俄罗斯及黑海。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Kalmar),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Eriksson Vasa)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17世纪时瑞典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中跃升成为欧洲强国。18世纪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俄国取代瑞典在欧洲的地位。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
瑞典的近代史比较平静。最近期的一次是1814年与挪威的战事。该战后两国组成由瑞典主导的联盟,1905年解散。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冷战时期没有向两大阵营靠拢。瑞典不是军事组织的成员,但会参与北约的军事训练。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举行。1902年开始诺贝尔奖由瑞典国王颁授。
瑞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维持中立。可是,1995年放弃中立主义,加入欧盟。
20世纪,瑞典在国际中保持中立,本土相对和平稳定,瑞典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同于美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具有“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的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瑞典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大提高。
从古罗马统治时期一直到现今,浪漫之都巴黎有着无尽的繁华,惊了的无数次的战火洗礼。当古维京人的战船开始肆虐与法兰西背面的海岸线,开始屡屡深入内部,巴黎城曾经三次沦陷在了维京人的斧下,惨遭蹂躏。随着攻守双方的对抗升级,在公元885到886年的围城战中,巴黎终于是成功的击退了维京人的围攻。在这个黑暗的中世纪时期,古老罗马所流传下来的防御技术仍然是焕发出了强大的力量,而维京人学习攻城技术的速度也令人叹为观止。
维京狂潮
797年,维京人首次入侵查理曼大帝统治下的加洛林帝国,当时加洛林帝国在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下繁荣富强,维京人的入侵很快就被击退。到了查理曼大帝之子路易一世时期,虽然其击败了维京人大部分的入侵,但维京人的入侵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834年,维京人抢劫了帝国的金融商业中心多雷斯港,并沿着易北河北上,劫掠了沿途的鲁昂、图尔等地。
路易一世去世后,帝国被一分为三,形成后来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的雏形。加洛林王朝从此开始分裂,并且一点点的衰落下去。这为维京人更进一步入侵提供了契机。
随着加洛林王朝的分裂,维京人于公元836年入侵了安特卫普,841年掠夺了鲁昂,845年在著名的拉格纳·洛德布洛克率领下攻占了巴黎,大肆掠夺。西法兰克王国被迫求和,并且缴纳了价值为7000里弗尔的"丹麦金",才让维京人离开。然而,这只是个开始,法兰克人还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向维京人再缴纳12次的巨额"丹麦金"。864年,在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命令下,巴黎建起了两座横跨塞纳河、另一侧位于西岱岛的桥梁。
兵临城下
885年的巴黎是一座岛屿城市,"秃头"查理在环绕着巴黎城的两条塞纳河支流上建造了两座桥梁和相应的桥头堡。其中靠北的那座桥梁位于后来的夏特勒塔(TheTower of Chatelet)附近,靠南的桥梁则位于当代的圣米歇尔(StMichel)附近。这两座桥均为木质结构,中央支撑结构则建造在被投入塞纳河的巨石堆上。桥头堡为石制碉堡,但北桥的桥头堡在维京人到来时仍没有完工,建造进度仅达到竣工高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巴黎城防由周边地区的伯爵厄德以及巴黎主教戈泽林负责,城中的守军不仅包括巴黎市民,也包括从纽斯特里亚地区挑选出的部分精兵,其中比较著名者包括拉格纳伯爵(CountRagnar)、厄德伯爵的兄弟罗伯特(Robert),以及圣日耳曼德佩大修道院(St Germandespre)的院长埃博拉斯。
厄德伯爵的父亲是法兰西公爵即巴黎伯爵——强者罗伯特,他控制着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土地,并经常和入侵的维京人作战,直至于布里萨尔特战役中战死沙场。对于厄德伯爵来说,这一战既是保家卫国,他和这群凶恶的入侵者更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纵然敌势如海,他身为威名赫赫的卡佩家族首领,绝不能后退一步。
占领蓬图瓦兹后,首领西格弗雷德率领下的维京人于885年11月25日出现在巴黎城下,维京人拥有700艘战船,15万到2万兵力(也有3万的说法),在茫茫的河面上铺开千帆映日,蔚为壮观。
他们原本希望继续沿被两座桥梁所阻的塞纳河溯游而上,并派出使者向厄德和戈泽林保证只要允许舰队不受干扰地通过桥梁,他们就不会攻击巴黎。厄德伯爵回复道:查理皇帝之所以将巴黎交到他们手中,是为了将该地当作屏障来保护纽斯特里亚其余地区,如果他们为了保住巴黎而将王国的大部分地区奉送给维京人去烧杀抢掠,那就等同于他们背叛了自己的主君。
维京指挥官西格弗雷德则回答道,如果巴黎拒绝自己的条件,他就要凭武力攻克巴黎,即使武力无法达成这一目的,他也会利用饥饿迫使巴黎人投降。
之后维京人便立刻登陆,对北桥未完工的桥头堡发动猛攻。这次进攻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守军也因碉堡的脆弱而感到了极大的震撼,当夜便利用木梁和木板草草地将塔楼建造到了原计划的高度。到第二天清晨,维京人惊讶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碉堡已经比昨日高出了一倍多。
生死围城
在意识到已经无法通过突袭来攻克这座桥头堡后,围攻者们决心采用老式的罗马攻城锥来摧毁其下层结构。在掩体的保护下,维京人将攻城锥拖到碉堡脚下,将石块一块一块地打碎。守军则以向掩体倾倒热油、沥青并将其点燃等方式予以回应。爆燃的滚油和沥青将维京入寇者覆盖,他们化成一个个火团尖啸着纵入水中。
接下来,维京人又试图用火攻方式来对付守军。他们在碉堡下方挖掘了地道,在其中填充易燃物,点燃后引起大火。地道垮塌后,桥头堡的地基出现了一个缺口,维京人试图从这个缺口冲入碉堡中,但却为上方所投下的各种大型矢石所阻。
维京人又试图用火烧毁大门,但产生的烟却被一阵大风吹了回来,城门依然屹立如山。与此同时,守军也在碉堡和巴黎城墙朝向此处的那部分胸墙上布置了大量包括发射弩箭和标枪的巨弩在内的所谓"抛石机"。这些武器在维京人之间造成了一场浩劫,迫使对方在损失了300人后回到了自己的船只上(11月27日)。
在意识到无法通过强攻的方式攻克桥头堡之后,围攻者们开始派出小股部队洗劫巴黎周边地区,搜刮了大量粮食和牲畜。之后便在圣日耳曼奥塞尔修道院(StGermainI''Auxerrois)附近,凭借壕沟和栅栏建立了一个设防营地,彻底包围了巴黎城。维京人的工程师花费不少时间,建造了三座巨型攻城锤,每具攻城锤都拥有实木建造的顶棚,多达16个轮子,其顶棚可以容纳60人来操作攻城锤。可是当维京人推着攻城锤逐渐接近城墙时,却被守军发射的箭雨所压倒,设计这些攻城锤的两位工程师都被由巨弩射出的同一支标枪射杀,这耽误了维京人的攻城进度。
时间进入到了886年1月,围攻战已经持续了两个月时间。远没有耗尽资源的维京人决心采用新的攻城办法。他们用藤条制造了大批重型掩体,并用厚重的新鲜兽皮覆盖它们。这些掩体每个都能为四至六个人提供保护,围攻者的主力部队试图在它们的掩护下接近城墙。与此同时,两支小型的突击队也乘坐着战船驶向桥梁,他们将船只锚泊在桥梁的基座旁,试图沿着基座爬到桥头堡内。
在掩体的保护下,从陆路进攻的维京人接近了桥头堡,并开始填埋环绕在碉堡四周的壕沟。他们将土块、树枝、稻草、灌木等所有能够找到的东西全都扔进了壕沟,甚至在遭到挫败后,将畜牛也赶了进去,残忍的维京人甚至将周边的百姓杀死后投入壕沟,他们的冤魂仿佛今日还在巴黎城中萦绕。
守军不断向维京人射出大量矢石,杀死了大批进攻者,不过就在守军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这一方面时,维京人修复了原先那三座大攻城锤,并终于将它们推到了碉堡旁。三座攻城锤分别从三个方向攻击碉堡,并给墙体的石块和砂浆造成了不小损伤。
到了此时,守军开始采用罗马时代经常用来对付攻城锤的一种古老办法。他们将带钩的木梁吊下城墙,用它们来钩住攻城锤的前端。这样一来,围攻者就无法再向后拉动攻城锤撞击城墙。另外,守军还建造了一批投石机,它们投掷出的巨石只要能够命中维京掩体,便足以连掩体将后方的战士砸得粉身碎骨。
在三天的攻击之后,维京人损失极为惨重,最终在黑夜的掩护下从城墙脚下撤走。他们带走了所有尚且完好的掩体,但抛弃了三座攻城锤中已经无法使用的两座,任由法兰克人将其当作战利品俘获。
在维京人对桥头堡发动失败进攻的同时,双方围绕着桥梁也展开了一场激烈战斗。维京人原本希望利用突袭将其攻克,但失利后又有了新的计策。他们将三艘战船装满稻草和木柴并将其点燃,之后凭借人力在塞纳河北岸用绳索拉着它们,试图将它们拉到桥梁下方,点燃桥梁的木质结构,切断巴黎城与桥头堡的联系。对守军而言幸运的是,这三艘战船全都搁浅在了木制桥墩的岩石基座上,要么自己毫无意义地烧光,要么被桥上投下的石块击沉。桥梁在攻击中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维京人的水陆联合进攻也彻底失败(886年1月29日至2月1日)。
不过仅仅四天后,一场不幸的天灾就替维京人完成了他们力所不及之事。一场暴雨导致塞纳河和马恩河暴涨,汹涌的河水在2月5日至6日夜间冲垮了北桥的部分结构。更加不幸的是,在北桥被冲垮的同时,只有12名战士驻守在北桥的桥头堡中。维京人立刻意识到,在桥梁修复之前,这些守军无法从巴黎城中获得任何支援,因此对这座孤立碉堡发动了猛烈突袭。他们将一车稻草推到碉堡的大门旁并将其点燃,守军由于人数过少,无法将进攻者逐退,而来自巴黎城墙上的抛射火力也因为距离过远而无法发挥作用。事实上,由于碉堡周围环绕的浓烟,巴黎守军根本无法看清其四周的情况。
不久之后,桥头堡的木质结构便腾起了熊熊烈火,仅有的少量守军不得不撤出,退到与碉堡相连的断桥残垣中避难。维京人提出只要投降就饶过他们的性命,可就在守军刚刚放下武器后,这些阴险的野蛮人便将他们全部屠杀,将勇士们的尸体扔到了河水之中。
此后,维京人便开始拆除这座不幸的桥头堡的石头地基。原本在完成这项工作后,维京人应尽可能从断桥方向将一部分船只送到上游,并对巴黎展开总攻,然而维京人没有如此行动,无论是因为需要补充给养,还是仅仅因为对围攻战感到厌倦,他们将大部分战士派到了卢瓦尔河方向去蹂躏那里的土地。由于维京人的营地已经了无生气,巴黎守军误以为全部敌人都已经离去,修道院长埃博拉斯率领部队出城,试图攻占并烧毁维京人的营地。这次突袭虽然被击退,但法兰克人的进攻是如此猛烈,他们将复仇的怒火用刀剑倾泻于敌人,上千名维京人被杀死在巴黎城下。
援军抵达
就在围攻逐渐失去活力的同时,萨克森公爵亨利也带领着援军出现在了蒙马特尔(Montmartre)高地上。维京人退回自己的营地改取守势,这就使亨利公爵能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与巴黎建立联系,并将大量补给运到了城内。守军借着这个喘息之机,修复了北桥,并大体上重建了被毁的桥头堡。不过到此时为止,围攻仍然没有被解除,在对维京营地发动强攻而遭遇失败之后,亨利也撤离了战场,留下巴黎人自行应对围攻(886年3月)。
可是围攻者也因解围军队的行动受到了震动,将营地转移到了塞纳河南岸,以仰仗河流抵挡一切北来的法兰克援军。在获悉皇帝查理本人也正在召集军队,继续亨利公爵没有完成的任务后,维京人最重要的领袖西格弗雷德建议解除围困。大部分维京人拒绝了西格弗雷德的提议,并决心在法兰克皇帝到来前对巴黎城发动一次总攻。
4月初,维京人同时对两座桥梁、桥头堡以及岛屿本身发动进攻,他们将战船拖上狭窄的河滩,将它们放置在要塞的脚下,试图利用船体作为云梯来攀登城墙。不过他们在任何方向上都没能获得成功,几天后,西格弗雷德在从守军那里得到60磅白银之后,便带领着不少战士离开了战场,他希望利用自己的这一行动以让全军都跟着他解围撤退。
在一位名叫辛里克(Sinric)的维京将军率领下,大多数维京人拒绝认输。他们听说拥挤的巴黎城内已经因气温升高而爆发了瘟疫,而两位守城主将之一的戈泽林主教本人也因瘟疫身亡。
维京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塞纳河南岸,仅在北岸保留了一部分军队来监视北桥的桥头堡,而守军也能断断续续地维持与开阔乡村的联系。守军有时会派出船只溯游而上,有时也会从北桥方向突破封锁。这样一来,战斗就演变成了突破和反突破的散兵战斗。
进入5月份,维京人突然在没有任何大规模准备的情况下,派出300人将船只停泊在巴黎城下的河滩上,开始用云梯攀登城墙。在第一次突击中,维京人的先头部队就冲进了城内,但在主力部队进城之前,他们即被四面赶来的守军击退。
6月底至7月初,原先从巴黎溜走前去寻求皇帝援助并征召援军的厄德伯爵,带领着三千人马回到了蒙马特尔。留在北岸的丹麦监视部队试图阻止其前进,但还是被厄德伯爵突破,后者也成功率领部队进入了巴黎。不久之后,皇帝本人亲自从整个奥斯特拉西亚和西日耳曼征召的大军前卫部队便出现在了巴黎守军视野之内。
"胖子"查理本人虽然停留在了兰斯,但却派出萨克森公爵亨利去扫清通往巴黎的道路,不过这位公爵并没有像第一次援救巴黎时那么幸运,他因落入到维京人挖掘在营地外的暗沟中而阵亡。
萨克森公爵的死亡令皇帝震恐,不敢对维京人发起大规模进攻,他也许害怕凝聚力低下的军队会在失利时将他抛弃。相比技术层面对罗马时代的继承,加洛林时代的军事组织动员和后勤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倒退,法兰克人一时并不知道如何治理人口稀疏的广袤土地,他们的领民贫困,因此步兵缺乏盔甲,往往不是悍勇的维京战士之敌。
法兰克骑兵部队与维京人倒是几度交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经装备了较好铠甲、高桥马鞍和金属马镫的法兰克骑士部队,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冲破维京人的包围圈。后者的步兵们以密集盾牌阵迎敌,在骑士们接近时由后排的同伴发射箭矢、投掷标枪长矛。缺乏强力将领指挥的法兰克骑士们以各自采邑为编队,缺乏协同作战,根本无法撼动这样坚固的步兵防线。
军事能力平平的查理,无法在混乱的战场上发现稍纵即逝的机会,只有在资源占优时才能取得胜利。然而加洛林王朝低效的动员体系,使得较多优质步兵的赶到需要极长的时间。
最后的围攻
维京人则决心再次展开总攻。他们建造了远比之前更多的攻城武器,试图利用上千具攻城机械不间断地发射矢石、标枪、铅球来打击城墙上的守军。
维京人也再次开始攀登桥头堡和城市的城墙,并且还在桥头堡四周堆放了易燃物。除险些摧毁为保护北桥而仓促重建的木堡以外,所有进攻方向上的维京人都在经过了绝望的挣扎后被守军击退。在北桥头堡,当守军最终被浓烟逼出碉堡后,火焰却在维京人冲进大门之前熄灭了,法兰克人也得以迅速回到了伤痕累累的碉堡中。
维京人的这次攻势,是巴黎所遭遇的最后一次危机。
在整场战役中,双方百出的计谋,使用技术的精湛,足以驳斥所谓黑暗中世纪的说法。即便是在被称作"黑暗时代"的加洛林王朝时期,罗马帝国时代的技术也得到传承,新时代的曙光在乱世中酝酿。
然而由奴隶庄园制到封建时代的转型中,跌跌撞撞前行的法兰克人感受到由蛮族成为文明人过程中的阵痛。罗马帝国的过早崩溃,令他们缺乏制度可以借鉴。帝国管理上的大而无当,王族与地方领主的勾心斗角,削弱了帝国的凝聚力;由于动员系统和后勤体系的低效,军事水平必然受到限制,比不上东面体制成熟完备且人口稠密、富庶的拜占庭。
因此,虽然维京人的整体战略颇有失误——他们既没有利用土木工事封锁城池,也没有依靠船只封锁水道。但法兰克人的作战依然并不轻松。他们可以依托城池施展小的奇谋,然而缺乏优质步兵且凝聚力不足的军队很难发挥罗马时代那样的精妙战术,在战略上也显得捉襟见肘。他们显然需要更多的摸索,才能在欧陆腹心建立起适合他们的制度和军备体系,那时欧洲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将星如云、文化繁盛的荣光时代。
危机解除
虽然围攻终于被解除,但并不是因为查理皇帝带领着集结起来的大军将敌军赶走,而是和对方签订了一个不光彩的和约。"胖子"查理与对方达成协议,只要维京人解除围攻,他就会向对方支付700磅白银,并允许对方自由地前往勃艮第。
维京人自然接受了查理怯懦的提议,在收下白银之后向南前往桑斯城(Sens)。他们在那里又进行了一场六个月的围攻战,但仍以失败告终。最终,巴黎并非因守军的英勇,而是因为皇帝的懦弱而得救。
无疑皇帝抱薪救火的行为只会增长人民对他的不满,查理三世的无能在中被无限地放大和暴露,最终导致他的帝国迅速瓦解。887年11月,他被侄子废黜。后死于888年1月。
后续
在看到巴黎经受了如此猛烈的进攻,却还是能够挫败维京人后,整个纽斯特里亚地区的人口都受到了激励,在未来也像巴黎人一样勇敢地抵挡入侵者。
西法兰克人以很少的代价从维京人手中赎回了塞纳河河道的主权,但是维京人也成功地在法国北部建立一系列定居点。后来维京人又多次沿着塞纳河而上,抢劫其沿岸地区。但是巴黎人和厄德公爵抵挡着维京人,使得入侵者只有通过陆路才能把船只运到马恩河。当胖子查理在888年去世时,法兰克人推举厄德公爵做他们的国王。987年,路易五世国王死后,卡佩家族的雨果·卡佩成为西法兰克的国王,取得了卡佩家族和加洛林家族斗争的最后胜利。可以说,掌控法兰西近千年的卡佩王朝正是在巴黎保卫战中浴火而生,权力的冠冕从不会抛弃守卫人民的勇者和英雄。
丹麦
公元 985 年形成统一王国。公元 8 ~ 12 世纪为强盛的海盗时期,曾征服现英国、挪威、法国莱茵河畔等地区。 14 世纪走向强盛,并于 1397 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 15 世纪末开始衰落。 1523 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 1814 年将挪割予瑞典。1849 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 1940 年 4 月至 1945 年 5 月被纳粹德国占领。 1944 年冰岛脱离丹独立。 1949 年加入北约, 1973 年加入欧共体。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
挪威
挪威公元9世纪前后形成统一王国。13世纪进入全盛时期。 14世纪中叶开始衰落。1397年与丹麦、瑞典结成卡尔玛联盟,受丹麦统治。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换取西波美拉尼亚。1905年独立成为君主国,并选丹麦王子为国王,称哈康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二次大战中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吉斯林作为德国傀儡建立独裁政权,哈康国王及他的政府流亡英国。1945年获解放。1957年哈康七世逝世,其子即位,称奥拉夫五世。1949年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9年参加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瑞典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
芬兰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乌拉尔山迁居至此地,未有形成国家。1157年后芬兰地成为瑞典固有领土。
1208年瑞征俄失败,芬兰开始受到俄国影响。但直至1809年,瑞在瑞俄战争失败后,才最终将芬兰割让给俄,芬成为俄的大公国,1812年迁都赫尔辛基。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曾试图立王国,但最终于1919年成立共和国。
1940年芬在芬苏战争(冬战)战败后,被迫向苏割让东部领土。二战期间,1941—1944年德国进攻苏联,芬参与对苏战争(续战)。1944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了巴黎和约。
芬兰未加入北约(NATO)。1955年加入北欧理事会(NC)。1986年加入欧贸联(EFTA)。1995年退出欧贸联,转投欧共体—欧盟(EU)。1999年创始加入欧元区。
冰岛
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凯尔特人在第9和10世纪间移民到冰岛之前,冰岛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无人居住的大岛。冰岛以公元93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议会(冰岛语:Alþingi)而自豪,虽然这一议会此后并未运行多久。某些文字证据显示,爱尔兰人的僧侣曾经在北方人到达之前在冰岛生活过,不过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证明这一推断。北欧人曾以此为跳板进入格陵兰岛。 冰岛保持了300年的独立,随后被挪威和丹麦统治。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1874年,丹麦政府给予冰岛有限的自治,1918年,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保护国的独立和主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1940年,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占领丹麦,同年盟军占领了冰岛。 丹麦国王继续保持法律上的统治直到1944年冰岛共和国建立。 新的共和国是北约的成员国,并于1949年和美国签订了防卫冰岛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在Keflavík设有军事基地,一直到2006年9月底美军单方面撤出。到目前为止冰岛还没有自己的军队。 战后几十年来,冰岛的经济依赖于渔业,并因为这一生物资源和周边国家发生过数次冲突,其中包括和英国间著名的“鳕鱼战争”。近年来,由于对重工业的大量投资,经济逐渐多样化,炼铝业发展起来,经济领域不断自由化和私有化。冰岛通过EEA成为了欧洲经济区的成员,但从未申请加入欧盟。
命运悲歌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
1944,1月。东线。切尔卡瑟。自1942年夏天以来,南线一直是苏德战场上的焦点,双方最大最强的主力集团在这里展开着激烈的厮杀。1944年初,苏联军两个方面军对德军的卡涅夫突出部形成挟击之势。为掌握主动权,苏军不顾冬春泥泞地形,决心拔除这枚钢钉。
1月28日,以苏联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为首的精锐部队完成了对突出部德军的合围,史称“切尔卡瑟钢铁口袋”。德军两个军近6万人被困,其中唯一的装甲师是著名的武装SS“维京师”。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决心集结兵力,在解围的同时重创苏军,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时手中握有的实力。自2月10日至2月15日,十余万德军与更多的苏军殊死血战。包围圈内外的德军仅距离不到10千米,但是这最后几千米的路程,对外围业已精疲力尽的帝国军人而言,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无奈地电告被围部队:救援部队力量以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风雪交加、连夜血战中的被围德军心情异常沉重。
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是施特默尔曼将军,不愧为典型的德意志军官,期间他整编部队,保持士气,顽强抵抗,拒绝投降。苏军派来使者要求德军投降,将军尽可能找来好酒好菜招待了使者,并约定战场上再见。此时将军下定决心,自行突出重围。
2月16日,暴风雪夜。被困德军丢弃了所有辎重,含泪放弃了两千余名重伤员(在东线,无论苏德都没有收容敌方重伤员的习惯)。施特默尔曼将军布置好突围步骤后,平静地对部属说:“我将与后卫部队在一起,兄弟们,包围圈外见。”
五万五千名德军以维京师为先头,企图悄悄突围,但很快就被苏军发现,熊熊烈火中,腥风血雨,尸横遍野。骄傲的维京尖刀捅开了缺口,被围德军在2月17日中午冲到格尼洛伊提基河边,友军就在彼岸——但是,没有桥,也没有船。在放弃了所有重装备后,德军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三万五千人在浅水区成功渡河。
尽管后卫部队殊死抵抗,但强大的苏军仍然切断了缺口,没来得及渡河的还有两万多德军。他们在冰凉的荒野中,没有任何重武器,又累又饿。苏联将军的指示是:“我们已经给过德国人不止一次投降的机会了,既然他们不珍惜,那么,骑兵小伙子们,尽情地攻击吧!”在密集的炮火攻击后,骑兵冲上来猛砍猛杀,许多投降德军举起的双手也被劈掉。
定格瞬间:战后,苏军打扫战场时,在战况最激烈的高地上发现了施特默尔曼将军的尸体,手里紧紧握着一枝步枪。他的制服血迹斑斑,但胸前的勋章却熠熠生辉;他的身旁,横七竖八地躺着维京师的后卫营——担任阻击任务的这支小部队,以尽数战死的代价,换来了大量同胞的生还苏联人默然良久,最后以军礼安葬了这位从容倒在后卫阵地上的德国将军。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祥,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德国帝国师---叶尔尼亚血战
随着“巴巴罗萨”计划的打响,德军在苏联的广阔土地上迅猛推进,苏军溃退千里,突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41年7月,德军逼近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前最后的要塞。苏军为了保卫莫斯科前最后一道大门,进行了殊死抵抗,不惜投入大量兵团反复冲击德军前卫部队。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无法摆脱苏军的追击和围堵,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后被迫停止进攻,转入防守。
7月底,斯摩棱斯克城区周围的战斗进入了拉锯阶段,在这里,日耳曼的顽强与斯拉夫的疯狂得到了第一次体现。但德军依旧牢牢地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8月底,朱可夫指挥下的预备部队方面军瞅准德军进攻势头减弱之时,发起了大规模反攻,其主要目标就是中央集团军群的毒针——叶尔尼亚突出部。战斗激烈展开,苏军不惜一切代价猛攻德军位于叶尔尼亚的防线,德军第10装甲师与第17摩托化步兵师顽强抵抗,但损失惨重,被迫转到后方休整。
临危受命
8月28日,SS第2装甲师(即“帝国”师。关于他们就不详细介绍了,想必大家都知道)师长保罗•豪塞尔突然收到古德里安的命令,要求该师立刻提前结束休整,开赴叶尔尼亚,接替第17摩托化步兵师防守。这是一支一流的SS王牌部队,被称为“帝国之花”,在希特勒眼中,“帝国之花”是百战百胜,永不失败的。不愧为素质过硬的SS王牌军,在仅仅接到命令12小时就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连夜开赴前线迎击苏军。古德里安将军手中最锋利的宝剑又要出鞘了!国防军统帅部也对“帝国”师寄予厚望,专门派飞机撒下传单,勉励“帝国”师士兵们发扬光荣传统,以白战百胜的英勇精神击败苏军。传单最后写道:元首正等待你们胜利的消息!连续一个月的屡战屡胜使“帝国”师全师官兵士气处于顶峰,又刚经过了休整,损失的士兵得到了补充,战损的装备也基本补充完毕,毫塞尔更有信心击退所有苏军的冲击。
“帝国”师一路风尘仆仆,开到了前线,进入了防御阵地后豪塞尔不禁有点吃惊,才10几天,这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阵地附近几乎已经找不到一棵立着的树,几个制高点好象也被炮火削低了1米左右!一个月前他们构筑的工事,多数地堡已经被炮弹掀翻,许多战壕也已经变成平地了。阵地前到处都是被毁坏的两军装备,零件散落一地。他随手抓了把土,竟有4、5片弹片,先前的战斗堪称惨烈之极。
第17摩托化步兵师已经全部撤出了阵地,只留下一个参谋与豪塞尔换班,那个参谋灰头土脸地看这眼前这位王牌师师长说道“:俄国人简直疯了!他们把全苏联所有的炮弹都扔到了这里!(肯定是这位参谋被吓傻了, 把全苏联的炮弹扔这里那莫斯科咋办啊:))我们伤亡太大了,几乎所有重武器都被毁坏,几个主要指挥官也受了伤,苏军动用了不少坦克,您要特别留神。。。。。。。
豪塞尔立刻叫他撤离阵地(不然会影响到军心的),接着命令:步兵团接手阵地,修筑防御工事坦克团不参与防守,组织一个加强营的坦克去左侧山坳里,准备伏击敌军侧翼,其余坦克配置在纵深,作炮兵使用,同时等待时机发动反突击。
鏖战叶尔尼亚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很多工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加强,侦察兵前来报告:苏军坦克团正向我方阵地移动!元首团团长马上请命率坦克出击,但豪塞尔要他继续等待命令,步兵利用防御工事进行反坦克作战。
很快,前方马达声震天动地,卷着沙尘滚滚而来,苏军坦克渐渐出现在地平线上,步兵团战士们早已严阵以待,调集了反坦克力量准备挡住苏军的钢铁洪流。“帝国“师步兵团主要反坦克武器是PAK35 37MM反坦克炮,该炮可以发射37MM穿甲弹和超口径榴弹,但37毫米炮弹穿透力不强,超口径榴弹命中率较低。所以在对付苏军KV-1重型坦克时得到了“敲门者”的绰号。另外还有少量的FLAK18 88MM高炮(不详细介绍了,大家都了解)
苏军坦克群越来越近,先头的坦克已经开始炮击山坡上的防御工事。炮弹掀起阵阵泥土,洒得德军士兵浑身都是。反坦克炮兵连长普雷迪奇(名字太复杂,下文用“连长”代替)将他的10几门PAK35掩藏在阵地一侧,他知道千万不能着急开火,自己的反坦克炮威力太小,不但无法对KV-1构成威胁,反而会暴露目标,招来苏军的炮弹。“1000米! 800米! 。。。。。测距兵报着新距离。炮手们在等待,连长在等待,同一时间,阵地上所有反坦克炮兵都在等待。“600米!”连长突然大喊:“穿甲弹!集火射击!”。随着一阵阵后坐,几十门炮都将炮弹倾泻了出去,两辆苏军T-26立刻中弹瘫痪,停了下来,其中一辆很快燃起大火,接着就爆炸了。但是一开炮就暴露了阵地位置,苏军坦克立即调整阵形几辆巨大的KV-1用猛犸般的身躯护住了其他坦克。第2轮齐射打了出去,只见一辆KV-1轻轻跳动了一下,其他都毫无反映。37MM炮弹打在KV-1 100MM厚的正面装甲上被瞬间弹开了。
“使用超口径榴弹!”连长大声命令,但是还没等他们装弹,KV-1的76MM坦克炮就抢先“发言”了,两门PAK35立刻被炸翻,连炮手也被吞噬。一位年轻的炮手看见了这恐怖的一幕,吓得站在原地,抱着一发超口径榴弹一动不动。连长见状,抢过炮弹装在炮管上,大喊:“喂!不想被炸死就给我狠狠地开炮!!”超口径榴弹打了出去,只有一辆KV-1被打断履带,停了下来,其余仍然向阵地逼近。又几发炮弹落在阵地上,阵亡人数比上次还要多。看到巨大的KV-1离自己越来越近,好几门火炮的炮手都放弃了射击,抱着脑袋逃下了阵地,“这帮胆小鬼!”连长揪住一炮手:“你来装填,我来瞄准!”连长亲自操纵着唯一一门还在开火的PAK35,砰砰几炮便报销了一辆T-26,但是KV-1越来越近了。50米,30米,20米,KV-1已经不能再开炮,打算用它那30多吨重的身躯碾碎这门火炮和两个德军士兵,坦克上的机枪响了,那名炮手中弹阵亡,连长依然不撤退,10米了,开火!!最后一发炮弹终于在近距离撕碎了KV-1厚重的装甲,坦克一声巨响,冒出火光。但另一辆已经碾了过来,连长敏捷地向旁一跃,滚入战壕内,回头一看,火炮被碾成了废铁。
失去了反坦克炮阵地,阵地上的步兵失去了火力掩护,苏军坦克肆无忌惮地轰击着壕沟和火力点,眼看阵地就要失守了。这时几门88MM高炮被推上了阵地,终于来了有力的武器,立刻反击!威力大、射程远的88MM炮立刻发挥出威力,很快击毁几辆T-26,接着开始对KV-1动手。苏军坦克在离阵地几十米的地方失去了最后的冲击力。剩下的坦克立刻撤了下去。首次交战变打退了苏军坦克群强有力的冲锋,豪塞尔略微轻松了些,他正要动用伏击的坦克去追击苏军,忽然觉得苏军撤退态势古怪,没有炮兵掩护,直线败退。正在犹豫,忽听天空中传来阵阵轰响,他立刻明白,苏军派来了轰炸机。“所有部队进入阵地。隐蔽!”
苏军飞机很快飞临阵地上空,将一枚枚炸弹扔在德军阵地上,德军士兵紧缩在战壕里,每一声爆炸都让他们浑身战栗,惨叫声连绵不断。
苏军轰炸机扔掉了所有炸弹,飞走了。德军士兵刚从战壕中探出头来,准备喘口气,谁知苏军火炮又是劈头盖脸一阵猛轰,苏军步兵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发起最后的攻击,成群结队地朝“帝国”师阵地涌来,他们不怕牺牲,一个劲地往前冲。“帝国”师自开战以来还没经历过如此场面(此时的“帝国”师还没有日后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部队里有不少新兵)许多年轻士兵由于极度害怕已经忘记了抵抗,不少人躲在战壕里大声哭嚎起来。苏军步兵离阵地越来越近。正在此紧要关头,连营指挥官们挺身而出,率领一帮不怕死的老兵冲上阵地最前沿,架起MG-34,端着MP-40猛扫,一排人被打倒另一排上来接过枪继续打,一直打到枪管发热、发胀。就这样,苏军7次强有力的冲锋都被“帝国”师顶住了,一排排苏军士兵被消灭在阵地前。好几次苏军人马已经突入了阵地,但经过短暂的白刃格斗后又被德军赶了出去,阵地上到处是尸体。
苏军的火炮力度渐渐减弱了,冲锋也开始渐趋无力。把底牌摊出来决一胜负的时刻到了!埋伏在左侧山坳里的德军坦克一辆辆如同箭一般驶离伏击地点扑向已经精皮力竭的苏军,攻击他们的侧翼,苏军T-26本来已经不是德军III型坦克的对手,又加上步兵被击溃,失去了掩护,一辆辆被摧毁,苏军突击部队损失惨重。“帝国”师在此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然而,叶尔尼亚的战斗并没有到此结束,苏军依然对叶尔尼亚突出部反复冲击,在9月6日曾一度收复了叶尔尼亚,但随即又被德军击退。莫斯科前最后一道大门终于在对手猛烈进攻下支离破碎,德军装甲兵团破门而入,尖刀直插苏联这个战争巨人的心脏——莫斯科。
凶猛的“海狮”
德国柏林西部的温施尼格兵营,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
在墙壁高筑的营区训练场上,一队身姿强健,脸庞涂满化装油膏的军人,正在龙腾虎跃的训练。这群目露凶光,手持“克虏伯Ⅱ型”速射冲锋枪的大汉,全部是身高18米以上,并且筋肉强壮,勇如天神。
他们分成三群,一群在眼花缭乱的射击场,或卧或跃,对四周断垣、楼窗上突然出现的靶标猛扣枪机,靶标随着一串串急速伸吐的火舌,被击成一个个蜂巢。一群则飞快地全副武装通过600米火力障碍场,在通过路线两侧,炸弹轰响,火光、土屑和碎片横飞,一个正攀越3米高墙的士兵稍不留心即被炸弹气浪掀了下来,顿时鼻腔直流如注,特别是几个正低姿匍匐通过铁丝网的士兵,冲锋枪横握面前,口衔匕首,而在他们头顶几十米处,真实的子弹如蝗虫般飞过。另一群士兵则在一个矮壮的日本中佐的率领下练习徒手搏击,三五成群捉对儿厮杀,“啊!咳!”拳飞、掌切,就像是战场上的生死博杀一样勇猛、狠毒,不时传来震人心魄的吼叫和被击中者的尖叫。
原来,这就是德国纳粹国防军中的精英,后来臭名昭著的“海狮”突击队的驻地。
这支隶属国防军军事情报局的突击队,队员全是在国防军服役2年以上的“优秀”士兵。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号称大获全胜的每一次战役,都有“海狮”突击队参与,而且屡屡担任战役前锋的角色。但在当时,小群突击队战术还远没有受到军事家们的关注,世人注目的话题是强大的空军集团,宽大正面上的集群坦克,潜艇海战中的狼群战术。唯有这次战争的两家死对头英国和德国萌发了突击队的特种战斗思想。
英国陆军上将柯克•阿尔曼德训练了SAS特别空勤团和闻名世界的“哥曼德”特种突击部队。而德国军事情报头子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则秘密征募训练了“海狮”突击队。“海狮”突击队由3名军官和150名士兵组成,队员除进行一般正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正常训练外,重点训练机降、伞降、独立和分队野战战术,以及敌后对战略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突袭。
卡纳里斯深信他手中的“海狮”是纳粹德国无敌铁骑中最凶猛、尖利的先锋,而且是最秘密的一把“撒手锏”。因为卡纳里斯出身海军,因此他将突击队命名为“海狮”。这的确是他豢养的一群凶猛的野兽。而尤其值得夸耀的是这个突击队的队长,被认为是纳粹德国首席杀手的冯•迪特里希少校。
冯•迪特里希生性疯狂,以见血为乐,曾多次执行秘密突击行动,是刺杀、破坏、爆炸与狙击专家,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个天生的逃脱专家。因此,他虽身经百战,九死一生,至今仍然出入于疆场之上,没损一根毫毛。卡纳里斯把他封为“帝国血魔”。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凶残暴虐,同时他又有丰富、博杂的知识,是工程、通讯、建筑方面的行家里手,且精于医术,同时还会俄、法、英、意、西班牙等五种外语。在战前,他还写过一个小型话剧剧本,在不莱梅剧场上演过三场。这么一个文武皆通的杀手,自然深得卡纳里斯的宠爱。
温斯顿•丘吉尔与罗斯福、斯大林一样,是名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册的伟大政治家。他出生于英国妇孺皆知的马尔博罗公爵家族,1940年5月,当希特勒的纳粹铁骑横扫中欧,大败英、法联军之时,出任了大英帝国首相,驾驭摇摇欲坠的大不列颠帝国舰队,血战英伦,出兵北非,死守东南亚丛林,强攻诺曼底,反攻欧洲大陆,直到纳粹帝国土崩瓦解。
希特勒当时认为,阻挠德国纳粹铁骑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温斯顿•丘吉尔。因此,丘吉尔就成为希特勒的眼中“钉”。
一天,希特勒派人将谍报局首脑卡纳里斯找来,竟然大声吼叫遭:“按照你的条件,应该能够把丘吉尔从英国给我抓来!”
在一旁的盖世太保头子希姆莱则火上加油,冷冷地说:“元首,我想将军阁下肯定能够办到的。”
“对,就这么办。”希特勒说道。卡纳里斯只好表示遵命。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卡纳里斯闷闷不乐。他知道元首讲话往往信口开河,讲过也就忘记了。但希姆莱一贯与他作出祟,这正是个机会,在希特勒面前煽风点火,弄不好会背上“抗旨”的罪名。
7月17日10时,卡纳里斯招来“帝国血魔”迪特里希,他们坐在温施尼格兵营正对操场的队部办公楼里,透过落地式玻璃窗,不约而同地凝视着外面士兵们凶猛、激烈的训练,为自己亲手设计的这套训练感到洋洋自得,那接连传来的炸弹爆炸和机枪射击声都是货真价实的真枪实弹,再加上士兵的阵阵尖叫声,使纳粹军人特有的凶残本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相信,唯有最残酷的战场才能练就最精锐的强兵,至于士兵在高度危险中训练的生死问题,他们从来就不放在心上。
半小时后,“帝国血魔”领命而去。但此时的卡纳里斯内心却为一阵莫名的激动。
他目送刚受领任务朝训练场走去的冯•迪特里希少校坚定沉着的背影,内心充满对昨晚 元首作战会议中情景的回味,脸上不由地露出一丝苦笑。冯•迪特里希连夜制定了代号为“大德意志雷暴”的作战计划,“海狮”突击队也随时作好了准备,一有准确的情报传来,立即就登机直飞英伦,执行截杀丘吉尔的任务。队员们听完任务后,有力地举臂行纳粹礼,高呼:“海狮无敌!” 就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最重大的一场特别突击行动开始了。9月14日是星期六。浓浓的乌云覆盖着海峡和英国中南部地区。伦敦,严格的灯火管制措施,再加上大雾,把整个城市笼罩在漆黑的帷幕之中。
容克—26型运输机的飞行高度已升到12万米,浓厚的云层掩护了这架翅翼上涂着纳粹铁十字徽标的入侵飞机。这一夜,英国东南部和沿海地区遭到格外猛烈的轰炸,大不列颠各空军基地的战斗机几乎无法出动。因此,这架容克—26型运输机单机自法国加莱机场起飞,绕过北海上空,飞向目标方向。
机舱内,冯•迪特里希少校陷入了沉思。这一次,他已敏锐地预感到了突击战的后果。不过,他想,用自己的命换丘吉尔的命值得,倘若侥幸不死,留名青史的不是丘吉尔,甚至不是卡纳里斯,而是我冯•迪特里希。
想到这里,他不禁发出了自得、满足的微笑。他想象着早已经过周密思考的计划,想象着丘吉尔被他亲手杀死的样子,他体内深处潜伏的嗜血快意油然而生。此时,浮现在他脸上的已不再是妄想狂式的微笑,而是疯子一般凶残的狞笑。
截杀丘吉尔的行动,卡纳里斯蓄谋已久,决定通过谍报人员,掌握准确情报,乘英国首相到艾尔蒙特度周末时实施突击。
对丘吉尔别墅的警卫,由英国特种部队空勤别动队负责。别动队指挥官亚历山大•李察上校已将部队在小镇周围严密部署。这貌似平常的小镇四周不仅埋伏着数百名英军的精华士兵,而且稍远一点还有几个高炮阵地,担负对空警戒任务,加上那时英国领先世界的雷达技术,李察上校认为“入侵者插翅也难飞进艾尔蒙特地区”。
但是,狡猾的纳粹“海狮”突击队却采用了出奇制胜的战术。冯•迪特里希率队在艾尔蒙特西北50公里的剑桥附近降落,很快集结完毕。随后,立即奔向艾尔蒙特。
按事先部署计划,突击队在行动中分为三组,一组由冯•迪特里希亲自率领,自火车站的镇东北直攻镇北丘吉尔的别墅;另一组冲人镇内,进行佯攻,并抢掠市民作人质;第三组则直插镇西北,抢占公路的小山岗,截断自镇外增援和由镇内冲出的通道。
李察上校认为,别墅的防卫是万无一失的。就在这时,从离别墅很近的地方,突然传来了爆豆似的冲锋枪声,“乒乒乓乓”响成一片。他顿时冷汗冒了出来,预感到大事不好。
在这一片慌乱之中,艾尔蒙特别墅内的丘吉尔却表现得镇定自若。而坐镇指挥防卫的特种部队李察上校,也表现出了特有的沉着、自信和随机应变能力。
上校了解首相脾气倔犟,自豪感极强,是绝不会逃离危险的。他也了解,伦敦警备司令部的一个营的士兵正飞快赶来增援,他手下的80名特别SAS空勤部队队员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皇家陆军之精英。
冯•迪特里希少校带的60名队员在距别墅约一百米的一道土坎下受阻。英军强大的火力压得他们无法抬头,对方精确的射击,构成了密集的火网,少校手下士兵的伤亡已过半。忽然,他发现距他们阵地不远的一家杂货店旁停着一辆老式汽车,他立刻命令鲍曼中士和三名士兵抢夺汽车。
突击队员将全部手雷和炸药块都装在汽车上。
“上!”冯•迪特里希少校疯狂地下了命令。鲍曼中士发动了汽车。据当时目睹者回忆,发疯的汽车就像一条突然窜起的猎豹,带着火焰突进了英军阵地,在冲天火光中一声巨响,激战的夜空沉寂了几秒钟,紧接着别墅的玻璃“哗哗”落地,声响一片。随后,更密集、凶狠的射击又开始怒吼。这是纳粹突击队员的冲锋枪和机关枪,双方都以绝望的劲头展开更激烈的对射。
别墅背后的小山上,绕道偷袭的纳粹士兵将绳索固定在岩顶,然后,七八个突击队员顺着绳索滑行到岩壁与别墅围墙同高的地方,他们用脚猛蹬岩壁,人就如扑腾飞起的大鸟飞离岩壁,借力弹射到十多米外的别墅院内。他们一落地,立即朝所有可能的目标猛扣扳机,互相掩护着朝建筑内蜂拥而入,院内的英军也看到了他们发着幽光的刺刀和伪装油彩下凶猛的眼神。但英军不愧是闻名世界的劲旅,不到一分钟,进入院内的纳粹士兵已尸横满地。
在别墅外,增援的英军已将小镇整个包围起来。冯•迪特里希身边的士兵只剩下八名了,他奋力从一名死亡士兵身上扯下火焰喷射器,大吼一声:“掩护!”他连连滚翻,朝前滚动了几米,就在他低头卧倒的一刹那,他感到一块榴弹碎片击中了他的左边面颊,鲜血模糊了他的左眼。他身后的士兵全力向别墅大门两侧的火力点进行压制射击。
迪特里希想道:“最关键的时候到了,我将由此而成为德意志最伟大的英雄,连希特勒也会向我致敬。”他发出了一阵狂笑,猛然站起来,平端起火焰喷射器的发射管,猛烈扣动扳机……
据后来的威尔斯中尉透露,不少于七八条长达十多米的火龙,瞬间内便吞噬了整个别墅建筑。除小镇的四周不时传来零星枪击声,整个艾尔蒙特被一片压得人透不过气的宁静笼罩。
丘吉尔的别墅在黎明的微光中成了一片火海,微风飘过,一股尸体烧焦的气味随风传来。冯•迪特里希深信丘吉尔已被烧死。在艾尔蒙特小教堂里,奄奄一息的冯•迪特里希少校除了一只右眼.几乎全身都被血的绷带包裹着。他清点了一下手下的队员,仅剩八名,其中半数负了伤。他们的使已完成,下一步只是等死。原计划他们完成任务后向东面的海边突围,再由那儿等待的纳粹潜水艇带走。与以往行动不同,这次实在突围不出去,只有立即争取被俘,但他的本能和作为军人的自豪感却阻止他这样做。
他重新部署了火力,派三名队员偷偷攀上教堂的钟楼,埋伏在俯瞰整个建筑屋面的置上,再让剩余队员两人一组,轮流守卫教堂出入口。天亮了,英军向小教堂攻击打响了。“轰、轰”两声,钟楼顶棚飞上半天。士兵们一跃而起,闪着寒光的刺刀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在教堂内一场近身大肉搏战开始了。
纳粹“海狮”突击队员们最后撕开携带的武器袋,从中取出钢尖弩、砍刀、匕首、飞刀和弩箭,“嗖、嗖”飞向门口蜂拥而来的英军士兵的胸口。垂死的尖叫声使这座阴森的中世纪建筑充满恐怖的气氛。但纳粹士兵毕竟是强弩之末,不到20分钟,教堂内沉寂下来,一具具纳粹突击队员的残缺不全的尸体被抬出来,摆在教堂前碎石铺成的小广场上……
接到丘吉尔被烧死的报告,希特勒喜出望外,感到心腹大患已除,于是得意忘形地宣布:“我命令,现在开始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9月,驻在法国海岸的30万德军拔营开往东线,打击欧洲最后的敌人——苏联。
但是,在一个月后,丘吉尔首相却出现在下议院,只是与以往不同,他的声音略带沙哑。英军继续在北非、远东顽强地作战。确信丘吉尔已经丧身火海的希特勒为此久久迷惑不解。
令人更为迷惑的是:在后来的1988年,阿根廷南部广阔的帕塔戈尼亚平原的一座小城里,有一个左眼戴着眼罩的老年病人。医生在给他做检查时,奇怪地发现这个老人竟然全身都是累累伤痕,在追问之下,这位独眼老人挣扎着坐了起来,用标准的德语说:“是我杀死了丘吉尔……”然后倒床而死。后来,当地警察在他的简陋的住所里,发现了一批二战时期的德国士兵常用物品和一本烧毁了的照片片断。美国著名的二战记者罗伯特•盖茨比由此而证明了纳粹的秘密档案中那令人惊异的事实。他就是当时“海狮”突击队的队长冯•迪特里希少校。
海盗,意指在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船只的犯罪者。是一门相当古老的犯罪行业。自有船只航行以来,就有海盗的存在。特别是航海发达的16世纪之后,只要是商业发达的沿海地带,都有海盗,此犯罪行业独特的是;海盗者多非单独的犯罪者,往往是以犯罪团体的形式打劫。
海盗行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但海盗行为的准确定义必须联系到“海盗”这个词。在英文中,海盗行为这个词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而在今天这个词本身的一些意思已经几乎用不上了,海盗行为这个词最早的使用是在17世纪之前。而海盗pirate(peirato)这个词则是在大概公元前140年被古罗马的史学家波利比奥斯第一次使用。希腊的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明确定义。他形容海盗为那些非法攻击船只以及沿海城市的人。海盗行为最早出现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海盗行为这个词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元9世纪到11世纪的挪威掠夺者不被称为海盗,人们叫他们“丹麦人”或者“维京人”,在中世纪英格兰这个词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意思是“海贼”。与现代词汇连接最紧密的海盗解释出现在在18世纪,即为“歹徒”;这表示即使你不是军人也可以随时杀死他们。最早的国际法中也包括了关于针对海盗的法令。这是由于大部分海盗都在所有国家的国界之外活动。
有时政府赐予海盗代表本国参战的权利。最流行的形式就是颁发给私人船只的所有者一个许可,他们可以代表国王攻击敌方船只——也就是私掠者。但事实上很多私掠者在被敌国俘虏之后都会无视他们拥有的许可而被作为非法的歹徒审判。
在世界上有相当多的典籍记载海盗的行迹。也因此有许多古老的字专称某一时期的海盗,如中文的倭寇,英文的“buccaneer”尤指17世纪与18世纪在西印度群岛掠夺西班牙船只的海盗(一般译成“巴肯尼亚海贼”)。
在1691年至1723年这段时间,被称之为30年的海盗“黄金时代”,成千上万的海盗活动在商业航线上,这个时代的结束以巴沙洛缪·罗伯茨的死为标志。
此外,有许多伟大的政治家,探险家也都出身于海盗家庭。如台湾郑氏王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是海盗,英国探险家法兰西斯·德瑞克,10世纪的丹麦国王哈拉尔德(Harald Gormsson)等。
现代著名的海盗民族是菲律宾的摩洛人。在印度洋的马来西亚一带的马六甲海峡是海盗出没最多的海域。
象征符号和旗子
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船只都在桅杆上挂各种不同的、标明它们的国别或其他属性的标志——小旗、三角旗、大旗、军旗。
海盗在这方面也不例外。他们在各个时代里都在自己的船桅上升旗。各种各样的旗子都有,它们并没有规定得很严格的功能,因此无法对它们作明确的分类。我们也无法十分准确地说出,加勒比海的海盗在自己的桅杆上挂些什么旗子,而地中海的海盗挂的又是什么旗子。凡是想断定哪些海盗升哪些旗子的人(好像他知道似的)定会彻底失望的。
例如,通常认为,所谓的“快乐的罗杰”——即画着骷髅头和骨架的旗子——是加勒比海的海盗或中世纪后期在其他海域行动的海盗们的“商行”旗。但是,最新的科学著作对这一个好像已被完全证实的事实提出了质疑。现在,从古代文献资料出发,已经确定,奇里乞亚的海盗为了吓唬敌人而在自己的船桅上升起画着骷髅头和骨架的旗子——即死亡的象征符号。就这样,结果发现,不止一次被讴歌过的“快乐的罗杰”有着多么深远的渊源。
但是,这一符号并非是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海盗们的唯一标记。例如,罗马海盗很乐意用墨丘利神的权杖来装饰自己的船帆。在那个时代的多神教象征符号中,这是一根缠绕着两条蛇的权杖。权杖是罗马的贸易神墨丘利的标志物,他还会保佑机灵鬼、骗子和贼。因此,罗马海盗并不是无缘无故地把墨丘利选为自己的庇护神的。但是他们在这样做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其他神明——用作海盗图标的还有雅典娜的猫头鹰、宙斯的鹰、狄安娜的鹿。
11世纪时,丹麦海盗用绣品来装饰自己的旗子,绣的图案是一只展开翅膀和张着喙的黑乌鸦。征服者威廉的旗舰“莫拉号”的桅杆上有画着十字架的纹章,而艉柱上则有吹号角的天使形象。
诺曼人的旗子上(指战船)画的一般都是龙;商船上用的图案则是羊羔。在这两种船上,旗子都是从右面安在船首的。
但是,最著名的海盗象征标记还是所谓的“快乐的罗杰”——海盗们在攻击敌船前升到自己桅杆上去的画着骸骸头和骨架的黑旗。这面旗子的历史又长又复杂,其中有许多模糊之处,但是它大致可归纳如下。
历史学家们断言,画在红色大幅布上的裹着缠头的白色骷髅头起源于19世纪著名的瓦尔瓦里海盗巴尔巴罗萨二世。这种旗子正是在他的船上开始升起来的。
至于说到较晚一些的时代,那么英国的武装民船按照国王的命令,从1694年起,在打接舷战之前,除了国旗外,务必还要在自己的桅杆上升一面红旗。它似乎是在警告被攻击者:要是进行反抗,那就得不到宽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的海盗旗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让位于黑色的海盗旗——”快乐的罗杰”。这一名称的出处没有弄明白。有人认为,它出现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时,并且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正是法国海盗所使用的法国用语“Joli Ronge”的洋泾浜说法。
第二种推测是,这一名称源自于东方海域,并表示封号“Ali Raja,(阿里·拉贾)——即“大海之王”。英国人把这两个词读成“Olly Roger”(奥里·罗杰)。
还有下面这种解释:这一说法源自于单词“roger”——乞讨的流浪汉。英国1725年出版的词典里有一个词组“Old Roger,'(老罗杰)——意思是魔鬼。
正如我们所见到的那样,一开始,海盗们升的或是红旗,或是黑旗,旗上均无图案。有人认为,骷髅头和骨架作为海盗的专用标志是于1700年出现在法国海盗伊曼纽尔·韦的旗子上的。除了骷髅骨头,旗上还画了一只计时的沙漏。它同样也有明确的意义:向被攻击者暗示,在沙漏里的沙漏光时,他们还有时间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并作出投降的决定。
还有一种旗子,上面画的是一具骷髅,它的一只手里握着沙漏,另一只手里握着一颗还在滴血的被镖矛击穿的心。
有证据说,一些海盗使用画着黑色骷髅头和骨架的白色旗子,图案下面还有一勾题词:“为了上帝和自由”。
海盗们还会经常升起两面旗子——先升“快乐的罗杰”,然后升红旗。第一面旗子似乎是邀请对方自愿投降。要是这一邀请被拒绝,那么海盗船的桅杆上就会飘扬起一面腥红的旗子。它证明敌人将得不到宽恕。
但是,从上述的一切中到底该得出什么结论呢毫无疑问,只有一个结论:无论海盗们在自己的船上升什么旗子——黑旗、白旗或红旗,它们始终都是同一种死亡之旗。
历史学家们断言,画在红色大幅布上的裹着缠头的白色骷髅头起源于19世纪著名的瓦尔瓦里海盗巴尔巴罗萨二世。这种旗子正是在他的船上开始升起来的。
至于说到较晚一些的时代,那么英国的武装民船按照国王的命令,从1694年起,在打接舷战之前,除了国旗外,务必还要在自己的桅杆上升一面红旗。它似乎是在警告被攻击者:要是进行反抗,那就得不到宽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的海盗旗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让位于黑色的海盗旗——”快乐的罗杰”。这一名称的出处没有弄明白。有人认为,它出现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时,并且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正是法国海盗所使用的法国用语“Joli Ronge”的洋泾浜说法。
第二种推测是,这一名称源自于东方海域,并表示封号“Ali Raja,(阿里·拉贾)——即“大海之王”。英国人把这两个词读成“Olly Roger”(奥里·罗杰)。
还有下面这种解释:这一说法源自于单词“roger”——乞讨的流浪汉。英国1725年出版的词典里有一个词组“Old Roger,'(老罗杰)——意思是魔鬼。
正如我们所见到的那样,一开始,海盗们升的或是红旗,或是黑旗,旗上均无图案。有人认为,骷髅头和骨架作为海盗的专用标志是于1700年出现在法国海盗伊曼纽尔·韦的旗子上的。除了骷髅骨头,旗上还画了一只计时的沙漏。它同样也有明确的意义:向被攻击者暗示,在沙漏里的沙漏光时,他们还有时间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并作出投降的决定。
还有一种旗子,上面画的是一具骷髅,它的一只手里握着沙漏,另一只手里握着一颗还在滴血的被镖矛击穿的心。
有证据说,一些海盗使用画着黑色骷髅头和骨架的白色旗子,图案下面还有一勾题词:“为了上帝和自由”。
海盗们还会经常升起两面旗子——先升“快乐的罗杰”,然后升红旗。第一面旗子似乎是邀请对方自愿投降。要是这一邀请被拒绝,那么海盗船的桅杆上就会飘扬起一面腥红的旗子。它证明敌人将得不到宽恕。
但是,从上述的一切中到底该得出什么结论呢毫无疑问,只有一个结论:无论海盗们在自己的船上升什么旗子——黑旗、白旗或红旗,它们始终都是同一种死亡之旗。
最早关于海盗的记载是在公元前1350年。北欧维京人和地中海的腓尼基人都是久 负盛名的海盗。中世纪是海盗发展期,公元800年到1100年,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的祖先 征战于欧洲海岸,获得了所谓“北欧海盗”的称号。
海盗演变历史:
最早的海盗记录出现在公元前1350年,这被记载在一块黏土碑文上。希腊的商人在腓尼基和安纳托利亚这样的地中海港口进行贸易时,偶尔会被海盗袭击。
在古罗马时期,东地中海的海盗活动比较猖獗。罗马军事统帅庞贝曾建立专门对抗海盗的舰队。一度失势的尤里·凯撒甚至被海盗俘虏过,之后他进行了残酷报复,调动舰队把海盗在法尔玛库兹的巢穴彻底摧毁。不过,罗马元老院不愿意镇压海盗,因为海盗存在是他们的利益所在:提供成千上万的奴隶,破坏谷物交易以便他们哄抬价格并从中获利。在古罗马时期及其之前,海盗的行为被限制在地中海,但进入中世纪后,开始在北欧盛行。
中世纪
中世纪是海盗发展期,也是北欧海盗成名期。《盎格鲁-撒克逊人编年史》记载了公元前787年的一次袭击:3艘北欧海盗船袭击了英格兰沿海的林迪斯凡修道院,在那里他们“惨无人道地劫掠蹂躏一切东西,挖开祭坛并将这座神圣教堂里的所有珍宝洗劫一空”。
公元800年到1100年,在北欧,海盗成为重要的社会角色。丹麦人的祖先和挪威人、瑞典人的祖先一样,征战于欧洲海岸,获得了所谓“北欧海盗”称号。当考古学家掘开瑞典的一个海盗墓时,发现了西班牙、埃及、叙利亚、巴格达以及中亚塔什干城的银币。他的身旁还有斧子、矛和短剑、几把小刀、一面盾和一个腰带扣。
在亚洲东南部沿海、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地区也开始出现海盗。随着13世纪中央集权的衰落,中国沿海海盗也开始猖獗,他们经常驾驶着能装载300人的船随意靠岸,洗劫一个村庄。
发现新大陆
16世纪始,海盗开始声名大增,船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而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扩张,世界各地航行着各种各样满载黄金和其他货物的船只,各国利益竞争和对殖民地的野心让水手们发现将残忍的海盗行为合法化非常容易。当时,英国的私掠船可以随意攻击和抢劫西班牙的货船并不受惩罚。
私掠许可证听起来有点强盗逻辑。例如,一个荷兰商人的货物在德国被偷,而他不能通过合法或外交手段来获得对于他损失的补偿,就能得到一封荷兰政府授权的私掠许可证,这样的许可证允许他可以俘获德国商船来弥补损失。事实上,后来各国政府使用这些许可证作为国家工具来加强海军,可以使本国在不增加预算情况下,凭空多出一支能攻击敌国商船的海上力量。因为按规定,被俘获的船只必须被带往海军部,以确认它们是合法的猎物,而非中立国家的财产。私掠许可证的使用在1856年终止,当时许多国家在巴黎签订了声明。美国及若干其他国家较迟签订该条约。美国那时候主要依靠私掠来壮大他们的海上力量,因为他们缺少强大的海军。据记载,1609年到1616年土耳其海盗在地中海劫持了466艘商船;而在1625年,其中十天之内被劫持了27艘商船。新大陆发现之后的加勒比海区海上运输也异常繁荣,随之在这地区海盗活动也空前猖獗,矛头指向这一地区的“独家掠夺者”西班牙货船。
黄金时代
海盗的黄金时代是从1691年到1723年。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极富盛名的海盗头子,著名的“黑胡子”爱德华·蒂奇、基德船长、“黑色准男爵”罗伯茨等都成为海盗史上的传奇。
罗伯茨1682年出生于威尔士。当“黑胡子”在美洲沿岸威名远扬的时候,他还是一艘巴巴多斯商船的大副。在当了近20年普通水手后,他终于悟出:“反正偷一个先令就要上绞架,为什么不去偷更大笔的财富呢!”他因此加入戴维斯船长的海盗船,在一次和葡萄牙人的战斗中戴维斯被打死,罗伯茨被推举为船长。1719年9月,他指挥的“皇家流浪汉”号抢劫了由42条葡萄牙商船组成的船队。1720年6月,“皇家流浪汉”号竟高高悬挂着骷髅旗,大摇大摆闯进特雷巴西港,将停泊在这里的150余条船只洗劫一空,并从中挑了一条最好的快船作为他的新旗舰,罗伯茨给它起名叫“皇家幸福”。后来在10月的3天内,他们在多米尼加一带抢了15条英法船只,还击沉了一艘有42门大炮的荷兰军舰……
1722年2月10日晨,在非洲的洛佩斯角,“皇家幸福”号遭遇英国皇军海军的“皇家燕子”号巡洋舰,一块弹片炸开了罗伯茨的喉咙,他当场毙命。罗伯茨的海盗生涯中总共抢劫了四百多条船,他有非常复杂的人格内涵,还是一个非常注重章程的人,有一份罗伯茨制定的船规这样规定:1日常事务每人都有平等的表决权;2偷同伙财物要被遗弃在荒岛上;3严禁在船上赌博;4晚上8点准时熄灯;5不许佩带不干净武器,要时常擦洗自己的枪和刀;6不许携带儿童上船,勾引妇女者死;7临阵逃脱者死;8严禁私斗,但可以在有公证人情况下决斗,杀害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绑在一起扔到海里去;9在战斗中残废者可以留在船上,并从“公共储蓄”里领800块西班牙银币;10分战利品时,船长和舵手得两份战利品,炮手1份半,其他人得1又1/4份。
“金银岛”悬念
海盗史上最大的一笔“买卖”,即所谓“利马大宝”案发生在1821年。当时,南美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著名领袖西蒙·玻利瓦尔率领的军队逼近秘鲁首府利马,利马被认为是南美最富庶的城市,有无数的金锭、金币、印加人的金饰物、宗教神庙的贵重用具、项链、戒指、镶满宝石的武器、金像等等。这批宝物装上英国的一艘两桅帆船“玛丽·基尔”号,该船来自英国的布里斯特尔市,由荷兰籍船长维尔亚姆·汤姆逊指挥,他当时以忠诚可靠闻名。“玛丽·基尔”号启航后,一天夜里,汤姆逊带领水手闯入客舱,杀死押船的利马总督和大主教,船上升起了海盗旗。
此后,这笔巨额财富下落就蒙上了一层未知的暗影。当地盛传,这笔财宝被埋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可可索夫岛上。此岛在哥斯达黎加海岸西南不远处,有趣的是斯蒂文森的名著《金银岛》描写的就是这个小岛。
死灰复燃
随着技术发展,尤其是蒸汽机的使用,以及各国海军实力壮大加强了海岸巡逻,海盗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相当长时间里几乎销声匿迹,人们都是从小说、戏剧、绘画中获知海盗的故事和传奇。
1981年夏天,一艘古巴船在巴哈马群岛附近发现了一艘“幽灵船”,它挂着满帆行进,不回答任何讯号。侧舷上布满弹洞,甲板上到处是血迹……后来查明,这艘帆船叫“卡利亚-Ⅲ”号,两天前它曾发出求救电报,说受到四艘无标志快艇的攻击。
此前,在距哈瓦那仅70海里的海面上,几艘标记不明的摩托艇追踪并用机枪射击一艘西班牙干货船“西那拉·阿兰沙苏”号。该船正驶向古巴,装有粮食、布匹和儿童玩具。很快船上起火,船员们只得弃船跳海,但海盗们却早已安排好了一场“狩猎活动”,他们搜索落水者,并一个个射杀。现代海盗就此登场。
海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可以说有了海船也就有了海盗。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先后都曾想在地中海确立自己的统治,可是他们最终徒劳无功,没能铲除地中海地区的海盗活动。海盗在整个中世纪里肆虐,活动范围从地中海扩大到了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
海盗:罗马帝国的难去之痒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人就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对付科西嘉岛和撒了岛上的海盗。罗马殖民统治的确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海盗活动日渐猖獗的势头,可是最大的威胁仍然来自这两个难以靠近的岛屿。由于罗马人抓不到神出鬼没的海盗船,就想通过铲除它们的后方基地来把海盗斩尽杀绝。
在亚平宁半岛的北岸,利古里亚人频频袭击一些小船。罗马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站住了脚跟,并且把一部分利古里亚人放逐到意大利中部地区。可散布在亚得里亚海的伊利里亚海岸的众多小岛,仍然是那些抢劫过往船只的“野蛮民族”的老巢。他们擅长造船,经常骚扰意大利海岸。女王特塔统治的王国成了一个真正的“掠夺者的国家”。直至公元前219年罗马出兵,才结束了她的统治。
罗马人自己也受到克里特岛海盗的侵扰,公元前189年,有4000多罗马人被掳掠到了岛上。可是当时的罗马已经同安条克国王统治的塞琉西王国开战多年,不想再介入此事。而意大利商人也从海盗活动中看到了商机,因为海盗给他们带来了驯服的劳动力。提洛岛成了他们跟来自西里西亚、克里特岛和埃托利亚的海盗进行人口交易的据点。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海盗们登上了西西里岛,他们劫掠罗马的船队,搞得东地中海地区鸡犬不宁。
在小亚细亚南面的西里西亚,有几伙猖獗的海盗隐藏在迷宫般的小岛上。他们还建起两座坚固的城堡,向罗马的领地挑战。他们同小亚细亚势力最强大的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结盟,恼怒的罗马多次派兵攻打海盗,但都不够彻底。
到了公元前1世纪,海盗活动更加猖獗,他们袭击运输粮食的货船,甚至连罗马行省总督的船也敢抢劫。这一次,罗马动真格的了:公元前67年,罗马决定派庞培将军肃清海盗。庞培率战船5000艘、士兵12万出征地中海,摧毁了海盗的老窝。残余海盗要么被收编进罗马军队,要么转到一些农业地区开始务农为生。地中海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后来,罗马海上疆域的平静又被海盗打破,这一次是以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形式出现的。最不安全的是罗马边境的水域:大西洋、黑海和红海。尽管这里的港口都驻有军队,却鞭长莫及,没办法监控辽阔的水域,所以海盗又得以孳生。公元3世纪以后,频繁的战争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海盗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罗马帝国的和平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海盗的阴影重新笼罩着地中海地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