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粽子是我们华人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那么,粽子究竟怎么包呢
包粽子前的准备工作
1、选择粽叶。粽叶可选常用的箸叶、箬叶、芦苇叶。粽叶越大(宽)越好。先把粽叶放到水里浸泡、泡软,一般提前一天做,然后再滤干。(如果初次包粽子,粽子叶是首选,芦苇叶比较窄,要用好几片才能包一个粽子,新手包这样的粽子就会手忙脚乱,而粽子叶页面宽大,只要一片就可以包完整个粽子。)
2、选米,米要新米,要纯糯米。
3、准备自己喜欢的馅,如:大枣、豆沙、肉馅等。先将糯米洗净,枣子也要洗干净,枣最好是金丝枣,有核的比没核的,没核的包粽子太软。
4、准备好绑粽子的棉线(或五彩线),洗干净。
tips:包粽子一定要用草绳或是棉线等,切不可用塑料玻璃绳,因为塑料玻璃绳扎捆的粽子在高温煮以后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图
1、按下面图示的卷法,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
2、满满地往里填上馅料,填到溢出来的样子。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馅料充满整个粽子。
3、按照螺旋的手法,从粽叶的另一端开始按下面图示慢慢的卷起来。
4、看图示卷到最后的样子,留一点尾巴。
5、最后尾巴全部卷起来,用大拇指压住。
6、最后把卷起来的那一面对折过来。
7、用棉线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来,捆好不散开就可以。
1、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
2、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芦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3、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5、纵有灵符共采丝,心情不似旧家时。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
6、重午龙舟岁岁陈,轻凫飞燕各如云。瓦官阁下黄花涨,别有凌波水上军。
7、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8、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9、熨斗薰笼分夏衣,翁身独比去年衰。已孤菖渌十分劝,却要艾黄千壮医。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聊自欺。小儿造物亦难料,药里有时生纲丝。
10、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1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12、江上明波映日新,鸥翔芳泽戏游鳞。龙舟蓄势待鸣鼓,夏景留图欲胜春。凭吊衔思怜杜若,悲歌酹酒悼贤臣。取将清气酬佳节,共看河山绝垢尘。
1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4、汨罗碧水自清幽,极目烟波忆旧秋。屈子冤魂终古在,端阳遗俗至今留。香囊艾草驱妖瘴,角黍龙舟解怨忧。庚子殊年同吊祭,万民观渡细凝眸。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6、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
17、芒种端午紧相连,艾草粽叶清香伴;田野芒芒苗青青,龙舟腾飞天地清。
18、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9、昏王重馋罢屈原,汨罗江湍怎洗寃。忧国忠心诗人泪,一首离骚千古传。
20、香粽鲈鱼又果疏,向盘浅饮自醅浊。轩窗鹦鹉闹馋粟,索性分盘共济俗。
21、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2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3、端午亦端阳,楚毁平也狂。自投汨罗顾,九问谁堪强。
24、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5、满腹经纶兮吾爱吾国,壮志难酬兮国力衰弱,胸中愤懑兮诘问苍天,天公无语兮徒唤奈何,当局昏聩兮身心俱瘁,大厦即倾兮自沉汩罗!后人扼腕兮追忆屈子,离骚离骚兮光耀星河!
2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27、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酺贵,知味易牙同。
28、五月佳节瑞端阳,汩罗江上思故乡。离骚读罢九问天,楚辞高诵断愁肠。
29、屈子长歌投汨江,楚君披发拜秦王。刻骨难消亡国恨,霸王一怒焚阿房。
30、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31、熬煮浑无惧,端阳信有期。青衣何意解?翠带为谁移?玉体横陈日,清香溢放时。酬君终遂愿,甜糯报相知!
32、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湔裙谁独上渔矶。
33、古港滔滔五月天,城东箫鼓斗龙船。四乡丁壮皆骁勇,竞夺群雄一棹先。
34、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35、粽叶飘香万户安,南风渐劲逐春寒。龙舟蓄势千帆竞,彩线施威五毒残。
36、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
37、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38、解去青衣见素妆,无风留落一院香。玉脂红颜情糯糯,童叟争相入口尝。
39、清江逐影畅新讴,村社齐心争一流。日近中天宜酒伴,粽香时节合郊游。四围民众来相聚,几处龙船不肯收。容与已忘夫易逝,西天新月自悠悠。
40、此日家家唤艇行,一湾野水是新城。无人更说防淮事,烟柳风蒲到处生。
41、一声惊雷震九洲,又是端阳祭忠魂。男儿奋力夺锦标,船饭飘香粽是情。
42、屈子名起汨罗江,方知世有艾叶香。只因心忧亡国事,世人才闻离骚章。
43、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44、有棱有角手里生,心是珍珠粒粒晶。出浴新妆描绿翠,缠身玉带入蒸笼。香甜美味人人爱,淡雅朴实桌上呈。祭祀屈原歌盛世,传承文化颂和平。
4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4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7、糯米红枣混合制,箬叶青青包粽子。粽叶飘香醉人心,筮吃粽子念美人。撕吃粽子蘸白糖,吃饱肚子心也凉。雄黄酒连粽子吞,满堂香味飘飘浓。
48、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9、丝丝梅雨湿榴花,处处钗符袅鬓鸦。醉听画楼思远曲,艾枝簪满碧巾纱。
50、角黍腾兰气,香蒲隐剑铓。荆山楚水纪沧桑。谁与濯沧浪?老柳空垂碧,新荷枉沁芳。更无竞渡闹陂塘。日暮独彷徨!
51、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52、五月端午五端阳,处处飘着粽子香。炎黄子孙祭屈原,传说白仙怕雄黄。
53、糯米蒸熟红枣掺,箬叶包制锅里蒸。粽叶芬芳飘满堂,粽子香味溢四方。手工制作人间坊,吃上粽子蘸白糖。传统佳品迎端阳,华夏民族赞诗王。
54、浑身晶亮似玉盏,腹中七彩有咸甜,绳捆索绑水中淹,祼体粉身无怨言。平时偶尔也露脸,端午必然上席面。问尔为何无私念,屈翁精神撼地天。
55、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56、又是一年赛龙舟,千竞万舸鼓不休,单桨破水天何在?双臂划走古今愁。
5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58、虎眼龙须午未乾,楚臣遗泪尚潸潸。梅天有雨金丸重,麦地无风翠浪闲。蒲解枭风岂枭贼,符能驱祟不驱奸。一樽菖酒呼天问,何事男儿鬓渐斑。
59、不觉端阳已送春,风来蒿艾忆招魂,蛾眉谣诼怜骐骥,草木凋零思美人。吟渔父、吊湘君,怀沙哀郢涕纷纷。此心未悔空遗恨,一曲沧浪向楚云。
6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61、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笑倩艾人看外户,北窗深处咏归来。
6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63、无端铙吹出波舟,赚得珠帘尽上钩。小玉低言娇女避,郎君倚扇在船头。
64、五月初五是端午,华夏习俗传千古。棕子飘香龙舟舞,万年传闻屈原苦。汨罗江边英雄谱,捧读离骚史名著。粽子飘香迎闺女,共同举杯饮少许。
65、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6、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67、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68、端午风雨祭屈原,直臣谏死汨江边。传得包粽舟竟渡,留取离骚辞斐然。生不逢时空余恨,死得其所著九篇。苍天有幸绪忠义,丹心永存天地间。
69、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70、清明过了又端阳,母不梳头针线忙。几日断餐缘底事,叠钱来买束脩羊。
71、日炙态常醺,香生若自焚。夜来端午宴,淡却美人裙。
72、箸叶层层裹枣糯,与滚水水泡熬成。五五安魂销万古,龙舟君闹桨前津。
73、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7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5、画舸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76、榴花今又艳,知了啸长天。雷动生梅雨,舟行思屈贤。粽香弥处处,诗兴自年年。纵是青山老,江魂几梦牵。
77、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78、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7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80、晓糁浦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莫漫相逢宜楚节,独娄清梦隔潇湘。
8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82、糯米山珍箬叶藏,火蒸水沸出厨房。莫言丝线千层裹,口口甘滋似故乡。
83、浪头旗引九龙追,两岸援声震若雷。竞得输赢皆一笑,醉归就粽又三杯。
84、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85、年年端午逢今朝,行人匆匆欲还巢。归巢门庭迎艾蒿,夜伴笙歌鼓离骚。
86、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87、浴兰节日骤雨飕,屈子报国壮未酬。豪情满腔溶汇水,透过千年无尽头。
88、虹悬雨霁海山清,澳里龙舟谁竞赢?歌册南音声惋切,情牵屈子唱峥嵘。
89、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一番须作一般看。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及时蒲黍漫登盘。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90、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91、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92、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93、粽香漫九州,百舸竞中流。至今思屈子,不肯做楚囚。
94、悠悠南北各天涯,欲望乡关眼已花。忆得亲庭谁共语,应怜游子未还家。
9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96、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97、竹屋临江岸,清宵兴自长。夜深倾北斗,叶落映横塘。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却愁南去棹,早晚到潇湘。
98、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99、碧带青衣白玉身,繁华落尽见真心。食之不忘千年祭,民众永思志士魂。
100、端阳节里和诗忙,诗韵长随粽味香。楚地清风悲屈子,龙舟载梦焕霞光。菖蒲似剑惩邪恶,艾叶如旗展炽昌。喜看中华龙虎跃,畅吟情志颂尧唐。
101、团扇裁冰,宫盘射粉,画帘不上银钩。绣符艾虎,双绕玉搔头。皓腕轻笼彩缕,蒲英泛蚁绿金瓯。雕栏外,桐花低映,红袖赏扶留。香浮。风淡淡,回廊转午,人倚重楼。问当年菰黍,谁为飘流。杨柳斜阳归晚,人去后曲散梁州。空余下,暮云凄霭,长绕楚江秋。
102、相传楚俗试兰汤,一枕南薰日正长。门掩绿阴无个事,起来烧过午时香。
103、年年端午赋诗篇,千家万户悼屈原。国破山河赴汩罗,泪飞顿雨化沉冤。
104、丝缠竹叶棱角尖,万粒白米抱成团。千蒸热煮还本色,只为百姓舌上甘。
105、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06、梅子黄时雨。对幽窗、依依抱独,几多愁绪。润逼琴丝无雅韵,难续文园旧诣。头白尽、相如谁顾。燕子楼空尘又锁,望天涯、不寄红丝缕。嗟往事,且休语。伤情当日斑衣舞。更宫衣、香罗乍带,九天繁露。一寸草心迎永日,更把葵心自许。怎料有、风推雨如。惹起灵均千古恨,转凄凉、更不成端午。拼小醉,读骚句。
107、端午日已过,更吟端午诗。人间好时节,寂寞强追惟。有酒无菖蒲,青粽谩累累。昔人固所嗜,我今莫荐之。薄物尚如此,翻思泪交垂。
108、五日当庭斫绿瓜,蒲觞聊与酌流霞。香罗细葛思难到,白海青潮景未斜。粳稻垂楣同艾叶,扶桑照眼胜榴花。心知南国音书少,醉听回帆鼓一挝。
109、二月春风送嫩寒,空新角黍早登盘。摘来半户青芦叶,香里晶莹玉一团。
110、重午云阴日正长,佳辰早至浴兰汤。凉风入座无消扇,彩索灵符映羽觞。
111、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12、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说道今年重午,节物随宜稍具,还与去年同。己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
11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14、汨罗江畔粽叶香,端午时节楚人伤。屈子遭逐怀王死,空留离骚吟断肠。
115、五月端阳想粽香,闲游闹市买鲜尝。为何味道难如昔,只叹包蒸不是娘。
粽子表达了什么
粽子表达了什么,粽子是民间特色小食之一,用糯米做的粽子味道鲜美,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但是粽子里面包含的寓意却也是非常经典的,看看粽子表达了什么。
粽子表达了什么1端午节吃粽子表达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民众自古就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千万不能认为只是粽子文化,端午节的主题从来都是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
对于屈原,爱国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行动。他对自己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国家兴旺富强,则为之欢欣鼓舞;当国家出现外国仇视或侵略时,便情绪激昂,主动维护国家的名誉和主权;当国家破碎之际,他毅然决然地慷慨赴死。
历史发展
1、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久远,最初是用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
2、“粽”字古又写作“糉”(zong),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粽子表达了什么21、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疫情有几人医好,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粽”驱蛟龙
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是“开端”,万事之初的意思。午,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的组合记年,又以地支记月份,一月为寅,二月,疫情未来科技,是卯,依次排开,五月就为午,因此五月就是午月,端午意为午月的开端。
“五”“午”相通,时维夏天,所以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艾节、夏节。因午步入“阳辰”,午月,端为阳夏,所以端五也叫“端阳”。月五日五,所以叫做重五节。
时值仲夏,法正天中,此时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辟邪祛灾,“午日以兰汤沐浴、”“浴兰怕兮沐芳华”,故端午节又叫做天中节、浴兰节。至于为什么叫女儿节、诗人节、龙日等等,皆有缘由。
粽子表达了什么3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起源
一般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许多盛行於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据此推测:端午节源於对恶日(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
此外,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端午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迎涛神祭图腾说。相传在古代的中国南方有个少数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带)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
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里或者装在竹子里,投到江里面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扒著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地就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习俗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钟馗像、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儿女长命多福。
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
挂艾叶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
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於吴、越、楚。以纪念屈原。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龙舟竞赛。
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全国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写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一传统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立蛋:如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道。
意义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吴王夫差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在五月初五诗人节与屈原合并举行纪念)。
传播
很多亚洲国家也有端午节,一般都来源於中国,但是各国的传统习俗各不相同:
日本:男人游泳,女人洗头;由於不再采用农历,日本的端午节固定於每年阳历5月5日,同时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节和儿童日,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鲤鱼旗,这是中国端午节没有的习惯。
韩国:男人摔跤,女人洗头。韩国的端午祭祀活动从农历四月初五开始,五月初七为止,是萨满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同中国的端午龙舟、粽子等习俗有很大不同。
假日
把端午列为公众假期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台湾、香港、澳门
粽子的种类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粽子的种类有枧水粽、赤豆粽、豆沙粽、腊肉粽、咸蛋粽、鲜肉粽等。具体介绍如下:
1、枧水粽
枧水粽是广东一带、广西的传统名点,属于端午节食品。广东高州、肇庆、中山、顺德、台山和广西梧州、贵港、玉林的枧水粽都很有名气。枧水粽要用当地的枧沙制作。做粽时按分量开好枧水泡浸糯米,用芒叶或甘蔗叶包裹做成枧水粽子,长约15厘米,直径三四厘米,煮熟后很快停火。肉色金黄透明,脆口不腻,吃时蘸以白糖或蜜糖,别有风味;有些枧水粽在糯米内还加有莲蓉或豆沙,煮熟后心红肉黄,脆滑油光,即使在食用时不加白糖或蜜糖,一样甘脆可口。
2、赤豆粽
赤豆泡水一晚,和剩余的糯米混合拌匀,取一张粽叶,在1/2处对折出一个漏斗形,把赤豆和糯米填入"漏斗"中,压实把下半部分粽叶翻起来盖住上半部分,再把多余的粽叶往下折。用棉线在中间绕几圈扎紧,锅里放做好的粽子,加入水盖过粽子,烧开后转小火煮2小时,再关火焖2小时。吃的时候蘸适量白糖。
3、豆沙粽
豆沙粽子是众多粽子口味的一种,是一道小吃。因其兼具糯米的滑糯和豆沙的香甜,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口感香甜、糯滑。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也是中国民间一道不可多得、不能不品尝的美食。 豆沙粽子是其众多口味之一。
4、腊肉粽
腊肉粽子流行于湖南、湖北等华中地区。一般在端午时节食用,其中两湖地区常有大小端午之分,所以这一时节都有。其中腊肉粽子有多个类型,主要根据其腊肉的切法、与腊肉放入糯米的时间而定。而被誉为“端午故里”的湖南岳阳(汨罗)一带,腊肉粽子更是特色鲜明,味道醇厚,色香味俱全,一大美食。
5、咸蛋粽
咸蛋肉粽,是一道家常菜。主要材料有粽叶,草绳,腌好的五花肉,咸蛋黄。粽米、去皮绿豆泡好沥干水后,加适量盐,花生油拌匀。拿两片叶子,卷成椎形,先勺适量糯米,再放适量去皮绿豆,少许眉豆。放半只咸蛋黄,五花肉。再盖上少许去皮绿豆,最后再盖上糯米,离叶口边缘要留点距离,然后就把它包起来,捆紧。高压锅里放清水,烧开后,把粽子全部放入,盖上盖,高压2小时即可。
6、鲜肉粽
鲜肉粽子是江南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属于端午节节日食品。用箬叶包裹糯米和猪肉,以草绳捆扎,经水煮熟而成。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口味纯正,四秀供应,故久享盛誉,驰名于江、浙、粤、沪3省1市。糯米含有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质较少,并且十分缺乏赖氨酸、色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钙含量较高但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将糯米包上馅料制成粽子,搭配食用,则可以避免营养不全面。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