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人称“津门大侠”,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迹在天津曾被人们传为佳话。
霍元甲,字俊卿,静海县小南河村(现天津西郊)人,生于一八六八年。其父霍恩弟,武艺超群,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在武林中颇有声望。
霍元甲幼年身体瘦弱,常受乡里顽童欺负,在弟兄十人中也常被取笑。霍恩第心中大为不悦。他怕有损家风,便禁止霍元甲练武,而让他去读书。这大大刺伤了性情刚毅的霍元甲的自尊心,他便偷着练武,暗中和兄弟们比赛。小南河村有个枣树林子,是一块坟地,平时人迹罕至。霍元甲每偷偷向父亲和兄弟们学个三招五式,便到枣林深处练习,边练边揣摩。夏天一身汗水,冬天一身风霜,进步很快。后来,他练武的事被父亲知道了,遭到了一顿训斥。但霍元甲决不半途而废,他答应父亲不与任何人较量,不丢霍家的面子。
一八九零年的秋天,霍家来了一个武林好汉,说是久仰霍家“迷踪艺”的大名,其实是来比武。言语之间,他侮辱了霍家父子,霍元甲三弟元卿与之较量,哪知三个回合便败下阵来。霍恩弟正要亲自上场,只听一声“看我的!”霍元甲旋风般地一跃而出。老人家一看是他,气得不得了,但拦阻已经来不及了,两人已经动起手来。只见霍元甲进攻如闪电,站马步稳如基石。只几个回合,霍元甲趁对手收腿未稳之际,俯身一腿扫去,对手一下子跌倒尘埃。霍元甲一步向前,抓起对手扔出丈余远,把对手的腿摔折了。这出人意料的一幕,使大家又惊又喜。霍元甲“武艺高强”的名声也传扬开去。
一八九五年的腊月,霍元甲挑着一担柴到天津卫去卖,这时他已娶妻生子,日子过得有些窘困。他的柴担可与众不同,一条特制的榆木扁担又长又厚,柴担足有三、四百斤,可他挑着却轻松自在,这使行人议论纷纷,赞不绝口。
霍元甲来到西门外的西头弯子,生意还未开张,便有“混混儿”前来要什么“过街钱”、“地皮钱”,两人由口角到动起手来。“混混儿”哪是霍元甲的对手,他当众出了丑,便一溜烟地跑了。一会儿工夫,一伙“混混儿”拿刀枪棍棒前来报复,霍元甲见势,也抽出扁担严阵以待。等到那一帮人包围上,他突然大喝一声,挥舞扁担左突右刺,前扫后抡,只听见风声呼呼响,“混混儿”们手里的武器也纷纷落地,接着,他又来了个“古树盘根”大扫膛,把扁担冲着“混混儿”们抡了一圈,“混混儿”们哇哇大叫着抱头逃窜。时间不长,又来了四十多人,把霍元甲团团围住。霍元甲也红了眼,他把扁担“咔嚓”一声断为两截,一手拿着一截,准备应战。就在这剑拨弩张的时候,忽听到有人大喝“住手!”原来是“混混儿”的头目冯掌柜到了。他把霍元甲邀入家中,设宴款待,并想让他接手脚行,维持这块地盘。霍元甲答应回去和家人商量再定。
第二年的春天,霍元甲因生活窘迫,便到天津卫投奔了冯掌柜。他接手脚行以后,陆续取消了勒索农民和商贩们的“苛捐杂税”,招致了脚行里的“混混儿”们的不满。此后,他辞去了脚行的差事,来到北门外竹巷怀庆药栈做了搬运夫。
一天,药栈进了一批生地,每捆重五百斤。有一个大汉想和霍元甲较量较量,便一个人扛起这五百斤重的生地捆,一连扛了三趟,然后当着众伙计的面说:“霍师傅,人们都说你武艺高强,力大无比,今日你何不当众哥们的面露一手,也让我们开开眼。”霍元甲早就听说他在栈里依强称霸,便想借此机会扫一扫他的威风。于是,霍元甲向他笑了笑,找一最粗最沉的木杠,挑起两大捆生地,不慌不忙地走进库房。伙计们见他力挑千斤,无不咋舌喝彩,那大汉羞得满面通红,第二天就离职不干了。过了不久,又出了一件事,一天早晨,怀庆药栈的伙计去挑水,只见两个大青石碌碡斜靠立在井口上。那形势,稍有触动,碌碡便会坠入井中。伙计无奈,只好回去请霍元甲。这时,井台周围已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霍元甲来到一看,笑着说:“这人真有本事,我佩服他,这分明是冲着我来的。”说着,他来到井台,猫上腰来,用两手捧住碌碡,只听“嗨”的一声,就把两个碌碡同时推出去。围观的人齐声喝彩。后来,霍元甲才知道这事是北京源顺镖局的人干的。这几件事,更使霍元甲名声大震,人们给他送了一绰号:“霍大力士”。
一九零零年初春,怀庆药店掌柜农劲荪趁活计不忙,邀霍元甲出去闲逛。二人来到海河边,找了一个茶馆,边喝茶边聊天。农劲荪曾留学日本,知识渊博,他常给霍元甲讲一些中外的事,使霍元甲大开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也激发了霍元甲爱国报国之心。二人谈兴正浓之时,忽闻河边有一阵嘈杂之声,原来是运皇粮的船只要在这里停泊。押粮的李刚跳上岸来,转了一圈,没有找到打桩的地方,他有些着急,抬脚把一个席棚的立柱踢断了。席棚的主人是山东逃荒的,靠炸果子为生,见席棚倒塌,便赶紧跑出来,向李刚求情。李刚不容分说,扯掉席棚,把木桩尖头朝下,以臂做锤,打起桩来。只见木桩一寸一寸地被打进地里,一下子惊动了不少的人。那果子铺的主人跪求李刚给点赔偿,李刚不耐烦地一脚把他踢开,在木桩上拴好缆绳,扬长而去。就在这时,只听霍元甲一声大喊:“那黑小子,回来!”李刚自恃是皇家粮船的保镖,怎把霍元甲放在眼里?他回转身来,对霍元甲说:“混小子,你是活腻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当他得知对面的就是霍元甲时,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但他表面上不甘示弱,便说:“姓霍的,别不识好歹,这事你还是别管的好。”
二人言语不合,终于动起手来。霍元甲见李刚身手不凡,便使出家传“秘踪艺”中的“闪步擗拦掌手雷”的式子,跳到李刚的背后,在其背猛出一“铁砂掌”,只见李刚朝前踉跄几步,“哇”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一头栽倒。这时,船上的运粮官见保镖被打倒在地,大喊大叫,叫人捉拿霍元甲。清兵把霍元甲捆了起来。农劲荪急得顿足捶胸。他见当朝体仁阁大学士徐桐恰巧在此下船换桥,便去喊冤。徐桐问明情由,慨叹霍元甲是条好汉,又得知霍元甲是乡亲,便让人放了霍元甲。
一九零零年旧历六月十八日,八国联军攻陷了天津。北京源顺镖局的“大刀王五”在与洋鬼子斗争中惨遭杀害。霍元甲耳闻目睹了不少洋鬼子血淋淋的罪行,这使他种下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清政府的愤懑,他回家乡招众练武,以报效国家。
一九零一年,霍元甲三十三岁。有一天,他的徒弟刘振声拿来几张广告传单,上面印着俄国大力士在戏园卖艺的事,声称:“打遍中国无敌手,让东亚病夫们见识见识,开开眼界。”霍元甲看后拍案而起:“真是欺人太甚!”他立即带着刘振声赶往天津卫。
他们先找到懂外语的农劲荪,然后到戏园说明来意。戏园管事久仰霍元甲大名,不敢怠慢,安排他们在头等席坐定,便去向俄国大力士通报。戏台上的俄国大力士出场了,他身材高大,体壮如牛,他先打了一套拳来活动浑身的肌肉,然后仰卧台上,两手各举起一百磅的哑铃,双腿再夹住一个,在三个哑铃上放一木板,木板上放一张八仙桌,四把椅子,然后有四名大汉上去坐在椅子上打牌,而木板毫不动摇。接着,他又表演平卷铁板。他先拿一厚铁板让人用大锤砸三下,铁板毫无变化,然后他运足力气硬是将铁板卷成了筒。最后是断铁链。他把一条粗铁链一头用脚踩住,然后绕身几周,另一端从肩上回过来用双手拽住,只听大喝一声,铁链咔嚓挣断,落在台上发出巨响。这些表演,使台下的观众惊叹不已。表演过后,他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并扬言表演三天,“欢迎‘东亚病夫’的能者上台较量”。
霍元甲哪里还坐得住,他一个箭步跳到台上,大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当众与你较量,怎么样?是君子斗还是小人斗,随你挑!”俄国大力士怕当众出丑,便让翻译向霍元甲解释说,他刚才那番话都是夸张宣传,为的是挣钱,请不要当真。霍元甲再三叫板,他始终不肯比武,最后答应在报上承认错误,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一九零三年,武清李侍卫邀霍元甲比武。第一项是在空簸箩的边上走三圈。霍元甲此功不深,只走了两圈半便把簸箩踢翻了,引起了李侍卫和门徒的嘲笑。第二项是每人各击对方三掌。李侍卫第一掌出击霍元甲没事一样,只是脚下的青砖裂开了。第二掌下去,霍元甲纹丝不动,脚下的青砖成了小块。李侍卫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拼出全身力气击出第三掌,只见霍元甲的双脚陷进青砖地里三尺多深,而身体稳如泰山。霍元甲拔出双脚,微微一笑说:“老师傅请了!”李侍卫哪知他“铁砂掌”的厉害?只一掌,他就已经受不住了,晃了晃,一头栽倒在地。李侍卫笑脸相赔,承认失败,并邀霍元甲住下,以后再比。谁想他居心叵测,竟把霍元甲锁在小阁楼里。霍元甲在天黑以后使出神力把铁窗整个推了出去,墙壁也塌了一块,方才脱身。
一九零九年,上海来了个名叫奥匹音的英国大力士,在张园设擂,并在报上大登广告,自吹自擂,侮辱中国人。当时上海苦于无人对敌,便来函邀霍元甲前往。霍元甲一到上海,便也在张园设擂,并在广告上写着“专收各国大力士,虽有铜皮铁骨,无所惴焉。”这在社会上立即引起了轰动。奥匹音感到事情不妙,便以一万两银子做赌注要挟霍元甲,没想到胸有成竹的霍元甲一口应承,奥匹音不得不签订了赛约。可是,在比赛的那天,奥匹音却再也不见踪影,原来他已溜到南洋去了。日本柔道会得知霍元甲挫败英、俄大力士,很不服气,便精选了十几名高手,来找霍元甲一试高低。霍元甲先让他的徒弟刘振声上场,刘依照师傅的嘱咐,开始纹丝不动。日本武士见状猛扑过去,抓住刘的衣服想把他摔倒,哪知刘的功夫较深,日武士使出多种招数,都无济无事,刘连败对方五人。日领队非常恼火,便亲自上阵与霍元甲较量。他自恃技艺纯熟,但一交手便知道了霍元甲的厉害。他企图黑手伤人,被霍元甲识破,虚晃一招,用肋急磕其臂,日领队骨断筋折。日方承认失败。
赛后,日方设宴招待霍元甲。席间,日本人知道霍元甲身患“热”“疾”,就介绍一个叫秋野的医生为之看病。哪知服药后,病反而逐渐恶化,仅月余,一代武术大师就含恨离开了人间。事后朋友们把药拿去化验,才知是一种慢性烂肺药。这是日本浪人暗下了毒手。
霍元甲卒于一九零九年一月十四日,年仅四十二岁。国人闻此噩耗,无不深感痛惜。霍元甲逝世后,他亲手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墓地在上海北郊,碑上刻有“大力士霍元甲之墓”。
一九一零年,在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精武体育会。该会成立十周年时,孙中山先生亲自题赠匾额,书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
霍元甲被日本浪人暗害后,霍妻王氏抚养着两子三女艰难度日,于一九六零年去逝,终年九十一岁。霍元甲的遇害,给霍家带来极大的悲痛,集家仇国仇于一身的霍元甲次子霍东阁即随叔父霍元卿前往上海,扶持创办不久的精武体育会,志在强民强国。经几年苦心经营,使精武体育会的威望日益提高,全国许多地方都成立了分会。
一九一九年,霍东阁应精武广东分会邀请,前往广州任教。在此期间,他得悉旅居南洋的华侨也在筹建精武体育组织,不胜欣喜,便于一九二三年携侄子霍寿嵩前往印尼组织、宣传精武体育组织,得到当地人民的赞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组织反日活动,被日本宪兵逮捕。
一九五六年,霍东阁逝世,许多华侨组织联合发出讣告,悼念这位客死异邦的爱国武术家。他在印尼遗有一子一女,现已加入印尼国籍,开办制药厂。
霍寿嵩到达印尼后,随叔父在精武组织教习练武,后开设医院,以行医为生。霍寿嵩生前曾写信给祖国的亲人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对不能重返故里引为憾事。临终前,嘱咐家人在他死后把骨灰撒入大海,取水流千遭归大海之意。霍寿嵩妻子叶水娘带着丈夫的遗愿,在一九八零年携子女回国观光。霍寿嵩有一子三女,儿子霍公正继承父业,在印尼任中医骨科大夫。霍公正有两个女儿在广州工作。
霍元甲的大部分后代现在天津市,以小南河村为最多。他的长女霍东清(一八九六年生)现还健在。他们至今还留有习武遗风,一些后代使拳弄棒很有功底。
黄元申是香港上个世纪70-80年代著名的功夫明星,拍摄了很多武打**和电视剧。他最出名的角色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大陆播出的电视剧《霍元甲》的主角霍元甲。这部电视剧红遍大陆,胡同里经常飘荡这“万里长城永不倒,心里黄河水滔滔”这些歌词。若说学生里有谁没看过这部电视剧,立刻就会遭到白眼,甚至可能被暂时孤立。这部电视剧里除了黄元申外,那个腿功出色的梁小龙扮演的陈真,也是大家谈论的重点之一。
作为一个功夫明星,除了因为拍功夫片外,自己肯定得会点,不过电视、**上的武打属于表演,即使拳拳着肉,汗流浃背,也是安排好的套路,据此而谈武打演员的武功有多高,就有点认真过头了。
黄元申是功夫明星,据说他拜过师,很认真地学过武艺。想来身体素质不错,腰腿和身体的柔韧性比很多人要强,但电视上展示的武打,基本是上肢运动,下肢就是马步移动,实在看不出武功究竟有多高,倒是梁小龙经常踢出的那几腿,有练家子味道。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身材中等,不胖不瘦,看着不像武人,但是当他把一个百十斤的石碌碌随便踢来踢去的时候,周围人基本就傻眼了,后来才有的挑战外国大力士。这个桥段在平江不肖生《近代侠义英雄传》中有,电视剧里没用,有点可惜。黄元申与那些肌肉男、横肉男型的武打明星们相比,身材修长,显得有些文气,但又不属于龙海生那类有颜值的武生形象,还真有点符合身怀绝技而不外露的高人劲。这一点和真的霍元甲倒有相似之处,可见当年的电视剧导演不仅读过些相关资料,在选角时也用了心。
前言:
在挖掘这位英雄豪杰的真相前,先翻阅一下百科,里头关于霍元甲的介绍如下:
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武艺极高⋯⋯霍元甲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1910年去世,霍先生去世时年仅42岁。就这样,没了!
从wiki百科上关于霍元甲的介绍我们可以简单分成三个重点:
幼年体弱。接着以挑柴维生。
28岁至41岁是装卸工人。
41岁后担任武术教练,并且于42岁死亡。
就这样,按照百科的说法,霍元甲在28岁以前的人生履历可谓「完全空白」!**中那个执教大把徒弟,喝大碗的酒的霍元甲通通没有。那么连带的什么「津门第一」、「打死秦爷」都没有发生。
这引发我极大的好奇,我们用NBA来当例子,美国职篮球员的体能巅峰了不起就35岁,往后肯定就下滑了。这个霍元甲在41岁前什么名堂都没有搞出来,何德何能成为一代宗师?可能性只有一个,「他是个吹出来的神话人物」。不过不要误会,霍元甲这个人是历史人物,「吹出来的霍元甲」则是神话人物;必定没有**强这是废话,「到底有多弱?」就是我真正好奇的问题了。
二、关于霍元甲的神话
改编改编,先改再编,你要有情节编,到头来还是要有东西改。李连杰那部脍炙人口的《霍元甲》,背后的真实故事究竟参考自何处?根据我的猜测,应该来自于「精武体育会」。
这个精武体育会,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武门」,全名叫做《上海精武体育协会》,有个官网,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官网内有霍元甲的介绍,我帮大家节录几段「神话」:
一身武艺何来?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天津静海人。其父霍恩弟习武一生,武艺高强。霍元甲排行第四,自幼体弱多病,其父不许他练武,也不让他跨入习武房。求艺心切的霍元甲,无奈只能偷看其父与诸兄练武,到了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枣园内依样练习,从不间断,后经其父与诸兄指点渐入佳境。
如何名镇津门?
为谋生计,霍元甲挑柴到天津去卖。当时天津有一批地痞,以势欺人,尤其对来自乡间的贫困农民,更尽敲诈勒索之能事,他们见霍元甲卖柴便进行挑衅。霍即与之评理,地痞恶棍横蛮无理,霍即以武力教训,一气之下打败了十几个。从此,霍元甲的名声传到天津城。
如何威震华夏!
早在1901年霍元甲就曾与俄国力士打过交道。那时有个俄国力士在天津戏院卖艺。自称为「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说「第二是英国人,第三是德国人」。霍元甲闻知后,便挺身而出,欲与俄国力士较量。俄国力士被霍元甲大无畏气概所慑,便老老实实登报更正后逃去。
如何命丧小日本!
当时日人有卖仁丹药者,时到霍住处出药示霍,谓可治愈咯血病。霍信之,购服之后病情加剧……医治二星期后不仅未见好转,却日益加重,最后医治无效而逝世。……越一年运柩北返……秋医(日本医生秋野)已鼠窜归窟,力士门弟子大疑,检力士日服之余药,付公立医院察之,院医曰:「此慢性烂肺药也」。
第一段,「暗自习武」,这段一听就是笑话,霍元甲他爸早就看出他体弱多病禁止他练功,一个被专家所认定的不适合练武的人,难道可以靠着夜半无人的刻苦锻炼就练出一身神功?又不是金庸武侠小说,郭靖遇到丐帮长老私传你降龙十八掌。我昨天一个人去健身房乱练都练到肌肉拉伤了,你跟我说有人能半夜在庭院练成武林高手?
另外,补充个八卦,霍元甲有个外号叫做「黄面虎」,没意外的话,霍元甲就是一个天生体虚的肝病患者。
第二段,「教训地痞流氓」,这就更扯了,官网上提到,霍元甲以挑柴、装卸为生。按照百科的说法,这段故事估计发生在霍元甲的28至40岁间。那么我们先不论一个挑柴能打赢一群地痞流氓是否为真;霍元甲的爸爸可是以保镖为业的武夫,如果你是一名武夫,生了一个能够一个打十个的儿子,怎么会不让他继承家业,而是让他去码头当装卸工呢?这不合情理啊!摆明就是爸爸看儿子毫无武学天分,让儿子在外找份正当工作糊口。
第三段,「威名斥退外国佬」,外国佬被霍元甲的威名吓到落荒而逃,这种幻想说法感觉就很有早期抗日神剧的味道。实际情况是两方对于赛事规则谈不拢,导致比赛不欢而散。
第四段,「魂断日本人的烂肺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恰好就是最末段。按照真实说法,霍元甲早就患有长期肺病(还记得黄面虎吗?),因此日本人才会试图拿药医治他。结果这个好心的日本人从此万劫不复,成为毒害霍元甲的凶手,官网说法的后半段更可笑:「过了一年才拿药去化验,化验出来的结果叫做烂肺药。」
如果官网的说法为真,也就是说霍元甲得了多年肺病,然后日本人又拿烂肺药给他。注意,这烂肺药还不能是急性剧毒,必须让霍元甲拖两个多礼拜才死。乡亲啊,这有逻辑吗?还有,犯罪讲求动机与诱因,日本人杀霍元甲到底有什么好处?毒害一个挑柴的,难道因为他单挑有办法打赢中村狮童吗?
话说到这边,不管荧幕前的你是什么年纪,只要稍微理性的想一想,就会觉得霍元甲这人的生平根本就是神话故事。霍元甲说穿了,不过就是个体弱多病的三流武夫。不过当我们解析到这里又出现一个巨大的问题,既然霍元甲是三流武夫,为何能担任精武门的教练?为何能跃然至大萤幕成为一代武学宗师?
三、霍元甲的造神过程
武术家,从古至今都不是一个稳定赚大钱的行业,一个清朝武术家如果要谋生,有几种方式:
到有钱人家里当保镖
这就是武术家的梦想职业了。身处重文轻武的东亚文化圈,想靠武术过着富二代的生活水准,只有这途。
开武术行招收徒弟
开武术行做补习班老师,成功的人一样极少,有个很有名的武术补习班老师,叫做叶问,但纵使有名如他,也只能将武术行作为副业(叶问的本业是职业军人)。
一般镖局的保镖
霍元甲的爸爸就属于这一类,虽然不是达官贵人的保镖,但至少可以当运输护卫,或妓院围事。而霍元甲呢?他什么也不行,由于在武学上完全的没有天分,因此他年轻时的工作与武术根本就不相关,只能当个挑柴的。
还记得**中霍元甲的好基友农劲荪吗,两人实际上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因为霍元甲就是帮他挑柴的。真奇怪,这故事越说越悬,跟你我一样鲁鲁的霍元甲,到底是为什么被看中,成为精武门的教练呢?我们继续从「精武门」这个组织去分析。
四、究竟精武门是什么?
精武门其实是**名称,实际上叫做「精武体操会」,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是谁创立的?精武体操会的创立者就是农劲荪,而农劲荪的身份除了大家熟知的大商人外,他还是个同盟会的革命党成员。
那年,同盟会虽然声望很高,支持者众多,但绝大多数的支持者都是看戏乡民。这边我们打岔一下,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等你出社会就知道,别说三个,三百个臭皮匠都打不赢诸葛亮。臭皮匠们只会相轻,除非后面有高人指点,不然臭皮匠永远只能是臭皮匠。
为了将村民改造成民兵,武侠小说看太多的同盟会高层们就决定习武强身,决定筹办武术学校。精武体操会因此而生,承办人就是农劲荪。农劲荪要开武术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找老师,他是个商人,总不可能自己下去打,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教练。
刚刚提过,习武的人想要致富,唯一途径就是到有钱人家里当保镖。当时最常见的有钱人可分为两种,从势力划分,一种跟清朝有关,第二种则与北洋军阀有关。
这下可伤脑筋了,农劲荪的这个精武体操会,习武为辅,统一为主,政治目的大于运动目的,怎能找那些与北洋军阀或清朝有关的武术家来当教练呢?到时候这间同盟会的人才库变成敌人的人才库不就亏大了?那阵子农劲孙累坏了,跑遍大江南北就是找不到一个精通武术同时背景单纯的武术家。找着找着,他突然想到:
「我底下有个粗工,曾经跟着哥哥爸爸学过武!」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霍元甲就这样赶鸭子上架,挂牌成了精武体操会第一代的武术老师。那年头当然也没什么补习班老师实名制度,霍元甲那一般到不能再一般的背景靠着专业行销团队的指点,便摇身一变,成了民族英雄。
后来,痼疾缠身多年的霍元甲担任精武体操会教练不到一年就逝去,大伙送了他一块匾额,上头写着「成仁取义」。一代宗师,永存心中,尽管我们说不出他到底成了何仁,取了何义?
霍元甲的生平也就从当初那位体弱多病的黄面虎,成了作家笔中那位武林高手。最终,拍了多部电视、**,成为了一代英雄,永远活在华人心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