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和答案

初二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和答案,第1张

初二语文人教实验版期中复习试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g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 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D 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zè)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阻遏 创疤 鸿蠕 穷愁撩倒 B 烦躁 狼籍 蹒栅 缭绕不绝

C 琐屑 皇急 杀戮 臭名昭著 D 簌簌 颓唐 案牍 黄发垂髫

3 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 业已:已经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 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 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 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 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比喻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6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7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8 默写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1分)

(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__的课文《老王》,“他”是指___________。(1分)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感人至深,“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2分)

(6)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_________ 。(1分)

9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 巧填春字诗,将括号里含春的词分别填入诗中空格处。(共2分)

(春意、春色、春风、春江)

(1)_______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2)满园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3)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_______闹。 ——宋祁《玉楼春》

11 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 。

12 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

例: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 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___ 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二 阅读理解(24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18题(12分)

借你一个微笑

(1)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2)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3)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4)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5)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6)“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7)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8)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9)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10)“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11)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12)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13)“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14)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15)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16)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13 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篇小说的神态描绘逼真传神,第③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80字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在第11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1)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4)“哥儿,有画儿的‘山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9)此后我就更其收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书》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外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10)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9 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有一个短语表达了“我”对《山海经》的企盼和渴慕,这个短语是 ______ ;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文中有一个句子生动的表达了“我”的反应,这个句子是_____。(2分)

21 第(6)段划线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 ________的感情。(2分)

22 这四本小小的书之所以成为“我”“最心爱的宝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分)

23 第(9)段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这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按你的理解,“我”为什么对这类书感兴趣?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一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

(一)(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5 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6 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2分)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 调素琴,阅金经。

C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7 把下列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文中的“诸葛”是指___________。“子云”是指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___。(1分)

29 文章结尾说“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8分)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30 解释词语。(2分)

(1)可以有得。 得:__________________

(2)其义自见。 见:__________________

31 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_______。(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33 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5字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50分)

请选择其中一个题作文。(做在作文纸上)

1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以选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2 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常被忽略的东西。你领略过被爱的那份喜悦吗?你体验过付出爱的快乐吗?请你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试题答案

一 基础知识积累:

1 D 2 D 3 C 4 B 5 A 6 B 7 B 8 略

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 (1)春风(2)春色(3)春江(4)春意

11、12 略

二 现代文阅读:

(一)

13 “借你一个微笑”,就是作为老师的“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向“我”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意思对即可。)

14 李俊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又不敢出声的那种期待、难过、窘迫、紧张的心理。(“期待、难过、窘迫、紧张”,每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15 老师向我借微笑?微笑也能借吗?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平时愁眉苦脸的样子,要我笑?是老师不愿意为我这差生补课而找借口?还是……不过,只要老师愿意为我补习物理,那我就笑笑吧。(心理内容符合情境的给1分;语言通畅给1分。)

16 做了两件事: ①课堂上“我”想方设法让李俊开口说话;(答“课堂上‘我’有意让李俊朗读例题和复述题目要求”也算对):②“我”“别有用心”地递题目纸条给李俊,“迫使”他和同学进行讨论。(答“我特意递题目纸条给李俊,促使他和同学讨论完成”也算对。)(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课堂上,我向注视着我的李俊微笑”也给1分。语言不够简洁的酌情扣分。)

17 不矛盾 ①“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了性格上的缺陷。②“我终于没给他补课”是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能说出①②两点各给1分。)

18 ①李俊因为父亲的瘫痪面临生活的困境而休学,但他凭着“我”帮助他树立起来的自信和乐观,勇敢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对人生充满希望。②这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和乐观,就能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就能经受住人生的任何考验。(答对第①点给1分;答对第②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二)

19 “我”是一个对新奇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爱憎分明的孩子

阿长是一个真诚、热情、纯朴、善良、关心帮助孩子的劳动妇女

20 念念不忘;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21 议论;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

22 这四本小小的书是“我”久已渴慕的,更重要的是想不到是阿长买来的,在这四本小书上寄予了阿长对我的关心与爱意,倍感珍惜。

23 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增加了“我”对绘图的书的兴趣,此后“我”就更加努力的去搜集这类书了。

24 因为孩子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谈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三 文言文阅读:

(一)

2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6 C

27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8 诸葛亮 扬雄 29 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二)30 (1)得:收获。 (2)见:同“现”,显露。

31 先须熟读,继以精思。 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2 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3 介绍读书的步骤,并要专心致志。(不超字数,意思正确即可)

四 作文略

1求5首关于山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给我五首关于山的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以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5首思乡的诗句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4描写山水的古诗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 《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禹锡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祜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水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5求5首~10首关于描写山的诗,不要太长的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6描写大自然的古诗5首,古诗句10句

1。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山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海水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4。秋天的山树 山行(唐)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写柳树 杨万里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写春天的 《春日》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写春雨。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 写秋天《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9。写夏天景色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10。五岳名山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重山小

其他写山水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 青舟已过万重山#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7五首关于山的诗 (最好更多)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巫山高 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 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 霭霭朝云生。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于季子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张说 又(一本此首同前第一首为二首)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时闲。不酌他乡酒,惟堪对楚山。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赵冬曦 和张燕公耗磨日饮(一作张说诗)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

卢僎 题殿前桂叶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蔡隐丘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周瑀 临川山行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沈如筠 寄天台司马道士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王泠然 句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咏八阵图送人) 孙逖 句 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中。

(《庐山》。见《诗式》) 崔国辅 渭水西别李仑 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王维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 辋川集·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王维 辋川集·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辋川集·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王维 辋川集·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王维 辋川集·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王维 辋川集·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王维 赠韦穆十八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王维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8有关山的5首诗4句的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未探看。————李商隐《无题》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过雁荡》

雁山五经眼,兹行尤可观。冬天佳,雁归山未寒。

照幽谷,无云翳层峦。入境见常云,振衣登马鞍。

瀑泉飞玉龙,羽旗导翔鸾。石柱屹天外,卓笔书云端。

灵观石室,杖屐穿(山赞山元)。山禽知我来,好音若相欢。

群列笋,丹青状尤难。行愧匆匆,更约他时看。

2游南雁荡记

清 潘耒 (字次耕 号稼堂 吴江人)

南雁荡在平阳西南,去欧郡治可二百里,僻远荒塞,游人无至者。余披志乘,言其奇胜,与北雁荡等,复鼓锐往游焉。以六月十日出郡南门,登舟再过仙岩,观梅雨潭瀑布,雨后壮大十倍,遂尽其奇。至瑞安,过飞云渡,易舟抵平阳,肩舆至坡南,复再行过荆溪,见一山横亘十余里,怪石骈列,其巅如箭拱,如剑削,如花簇萼,如芝承盖,如鱼鼓雷者,鸟拂首者,钟卧者,鼓悬者,彝鼎敦盘错然陈列者,迤俪不绝。至前仓之凤岩,休于西寺,从寺后登山,山石零星筹泊,如堆叠而成,或项附而腹离,或肩倚而股跨,中空处皆可盘旋。人行石背,水鸣石底。山半两巨石相倚,微撼之辄开,徐而自合,铿然作声,是名动石。其他磊呵者,悉不知名。此山别为一格,与天台雁荡都不类,类克州之峰山,惜在僻壤,人见者希,土人亦不甚赏誉也。 由前仓复易舟,候潮长溯北港而上六十里,至水头。行未半,望见连山峭拔,有驾赛凤慕之势,不问知为南雁山矣。一峰绝高而锐,日蒲尖,石筠禅院在其麓,趋就宿焉。清溪数折,平畴百顷,居民十数家,藏深篁茂树中,鸡犬声绝,钟梵出焉,梧竹交阴,净不可唾,禹门禅师主之。扫石烹泉,萧然相对,令人有遗世之想。讯山中请名胜,则寺僧皆云,路封闭且一二百年,悉不知所在,唯仙姑洞可游,亦须裹粮以往。乃觅肩舆行,僧彻庵为导。沿溪而前,溪旁崭崖千丈,寸寸作劈斧破,丹碧相间如古锦。危栈一线,下临奔湍,令人目赏而股栗。前至吴山,溪益阔,水益驶,积雨暴涨,飞流直泻,箭激雷轰,假筏以济,习流者难之。又前二三里,得稍平处乃渡,隔溪见峰峦多奇状,僧指之,日白岩,日火焰。坐筏上见一峰高处,有洞通明,不知于志乘何名也。既渡溪,见石笋三五骈立,中高而旁杀,一穴中通,名石屏风,殊不称,易以笔架,或差肖耳。稍前一柱矗立,端圆削成,为石华表。又前削壁临涧,飞泉迸下如露珠,名撒水岩。自是奇峰夹涧林立,涧东为仙官峰,为观音洞,为龙角象牙诸岩。涧西为天柱、狮子、鳌头、犀角诸峰,为仙姑洞,为大小石梁。仙姑盖宋时朱氏女子,辟谷居此者。洞高广如夏屋,屋隅有泉一泓,不盈不涸,洞左复有一洞,如曲室,室后黝黑处如入牛角,深不可穷。前临断崖,见洞东诸峰无名而秀异者甚众,旁有月瞩,裁容一人。引首外望,怄偻自漏出,梯石攀藤,数百步出小石梁下,登大石梁之巅,则诸峰如一林春笋,皆在足下矣。石梁两峰,千寻对峙,下开上合,宛如天桥,空明广阔,俯临无际。天台之石梁,正以瀑为雄,以狭为奇耳,壮丽故不逮此也。洞栖一僧,日幻临,讯之乃吾邑人,饱参诸方,遁迹来此,跌坐不出。访以梅雨潭、玉帘爆、大小龙漱、藤道、悬偻诸胜,茫然不知,仅指西南一峰,曰玉女,亦不知是否也。南雁山连绵三四十里,诸奇胜皆在深奥处,此仅得十之一二。余初意欲穷搜幽讨,直登明王峰顶,一观雁荡,如北雁故事。乃问诸土人,士人不知;问诸山僧,山僧不晓;问诸村民,村民莫余告者。岂天之未欲发露此山邪,何锢之深也?然自吴山至仙姑洞,三四里间,秀崖巧石,鬼划神馋,实不减北雁。浅者既尔,深者可知。图志具在,往哲不诬,因一窗而思全鼎,因一斑而求全豹,世岂无勇健过我,资力过我,剪秽蔓荒,一洗此山真面目者。余幸未老,此生或能再至,清泉白石,实闻斯言。

3唐宗室李皋任温州长史时,曾作《游南雁荡山》诗。《方舆胜览》载:五代时高僧愿齐“闻平阳明王峰顶有雁荡,天晴则钟梵相闻”,遂“杖锡寻访,结茅其间”。吴越王钱氏“因建普照道场,尽以平阳一乡之赋赡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979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