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体操冠军李宁
随着迪斯科、健美操的出现,传统的太极拳、气功的发展,使得民众锻炼健身活动的可选择性增大。另外各大广播电台也相继停播了广播体操节目。这些因素造成做广播体操的人越来越少。为挽救逐渐式微的广播体操,国家体委决定编制一套”新、美、全“的体操。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编制出的第七套广播体操,具有动作数量多、动作难度大的特点,其中的八节才用了八拍一循环的动作结构。为了扩大影响,还特意请来体操王子李宁担任模特,制作挂图。
参考资料:
中国全部的广播体操有九套。
体操名称:
小学
第一套:
1、小学生广播体操
2、小学生广播体操
第二套:
1、初升的太阳
2、雏鹰起飞
第三套:
1、希望风帆
2、七彩阳光
中学
第一套:
1、中学生广播体操
2、中学生广播体操
第二套:
1、青春的活力
2、时代在召唤
第三套:
1、舞动青春
2、放飞理想
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颁布开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先后颁布了九套成人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缩影,更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
回首广播体操60多年来走过的足迹,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体育的根本宗旨:让更多的人在运动中强健身体。
扩展资料:
1、第1套:动作最简单
1951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这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
2、第2套:增加下肢动作
1954年7月正式公布,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呼吸运动”和“整理运动”被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每节动作的操练中,都必然要进行呼吸。
3、第3套:成为当时风尚
1957年正式公布。曾有报道说,当时中共中央高级党校90%以上的学员坚持做广播体操,且由原来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三次;有关调查还显示这套体操对改善食欲和睡眠有效果。当时,第三套广播体操成为了时尚。
4、第4套:增加新版
1963年的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较前三套的动作,第四套体操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继续增加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
5、第5套:增加新动作
1971年9月1日正式公布,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
6、第6套:增加新乐曲
1981年9月1日正式与公众见面,动作新颖、舒展,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增加做操的兴趣。该时期,广播体操工作的严肃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7、第7套:设计难度增大
1990年5月8日推出,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这套动作难度较大。
8、第8套:降低难度
1997年6月20日正式推出,与第七套希望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抗衡的设计理念不同,第八套动作设计上删繁就简,设计者希望任何人都能学会它,不至于因为动作太难而手忙脚乱。
9、第9套:突出风格
2011年8月8日推出,是在充分吸收前八套广播体操优点的基础上创编的,继承了前八套广播体操的结构,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普适性、健身性、针对性、时代性、前瞻性”等特点,易学易记,符合大众锻炼实际与需求;
易练易普及,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是最为经济、实用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之一,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符合现代人学习、生活特点。
同第八套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跨步由纵向改为横向,共分为八节,从第一节的伸展运动到第八节的整理运动,包含了躯干、上下肢的动作,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继承了广播体操全面性的风格。
第九套广播体操充分考虑锻炼时运动负荷的适宜性,动作从上肢到全身,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在结构和动作设计上,突出了广播体操的功能。这套广播体操是现在国家在各单位、企业推广的广播体操。
-广播体操
举个例子,第六套广播体操和第六套儿童广播体操区别就是儿童广播体操比成人的动作简单。第七套广播体操和第七套儿童广播体操区别就不一样了,第七套广播体操动作比较规范,音乐伴奏相对严肃。而第七套儿童广播体操则音乐充满了快乐感,动作显得活泼开朗。
健身操活动的一般顺序是:(D)
A、从下往上依次
B、先四肢再躯干
C、从上往下依次
D、先躯干后四肢
健身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康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健身操具有体育、舞蹈、音乐、美育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健身操是控制中年以后体重迅速发胖较好的健身项目。
国内外流行的健身操大致分为6类:按不同年龄编制的系列健身操;按不同性别编制的男女健身操;按人数多少编制的单人、双人和集体健身操;按塑造形体和改善体姿与体态的健身操;按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健身操;按以徒手或轻器械运动方式的健身操。
健美操可分为健身和竞技两大类。健身为主的健美操目的在于健身锻炼,而竞技健美操目的在于根据规则进行训练,最终为了参加比赛。
男子健身操注重肩、胸、背、腹部的训练;女子健美操注重上胸、腰、腹、臀部的训练。青年男女健美操力度强、幅度大、消耗多、优美大方且富于时代特点,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各类人群,以青年人为主体、青年女性为多数。包括体重明显超重者、身高标准体重超标者、肥胖者、不爱运动者或运动不足者、皮下脂肪超过标准者、身体灵敏性与协调性较差者。儿童与高龄者不宜。活动性疾病禁忌。
1990年5月8日,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第七套的动作难度较大。因为在10节的运动中,有8节采用了八拍一循环的动作结构,动作数量多,而且上肢运动多,下肢运动少,音乐也不太理想,不便于学习和掌握。
第七套广播体操为何删简就繁?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密不可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的迪斯科、健美操,传统的太极拳、气功、武术都蓬蓬勃勃地开展,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可选择性日益丰富。到了80年代中期,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广播电台悄悄地停播了广播体操节目。
正是为了拯救广播体操,国家体委便决定编一套“难、新、美、全”的新操。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第七套广播体操出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