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战斗机的二战夜间战斗机机型

夜间战斗机的二战夜间战斗机机型,第1张

1;德国

(资料来源于《航空档案》2008年3A刊) 机型 Bf-110G 4 最大起飞重量 9900千克 空重 5094千克 翼展 1625米 机长 1305米 机高 418米 发动机 DB-605B(1450马力) 航程 1300千米 升限 110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580千米/小时 雷达 FG-212或FG220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机背20mm MG 151或MG FF斜射机炮×2 Bf-110G 4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重要的一员,虽然Bf-110作为昼间战斗机被证明是失败的。不过Bf-110机身大,适合改装,而Bf-110G 4就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装备数量最多的夜间战斗机。而斜射机炮可以调节为70度72度78度的发射角度,可以增加攻击的灵活性。

Bf-110G 4在1943年开始服役,截到1944年处德国夜间战斗机司令部实力达到顶峰时,在其双发夜间战斗机队中Bf-110G 4就占了60%的份额(共320架)。最后Bf-110G 4的总产量为630架,占Bf-110系列总产量的10%,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了。 机型 Do 217J/N-2 最大起飞重量 13200千克 空重 10270千克 翼展 1900米 机长 1767米 机高 480米 机翼面积 567平方 发动机 DB-603A(2100马力) 航程 6860千米 升限 11000米 雷达 “明钻”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机首的762mm MG-17机枪×4+MG-FF/M 20

mm机炮×4和机背MG 151 20mm斜射机炮×4 Do 217J/N-2是由Do 217E/M发展而来,作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强火力的夜间战斗机,已出现就备受关注,但由于已经是双发飞机的设计极限(指体形),导致机动性很差。因此大部分的Do 217J/N-2都被分配到低地国家和斯堪迪纳维亚半岛的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用于重点防空(如:守卫“提尔皮茨”战列舰,虽然最后还是被英国的兰开斯特炸烂了)。 机型 Ju 88G 最大起飞重量 14690千克 翼展 2013米 机长 1640米 机高 485米 发动机 尤莫213E或BMW801(1880马力) 航程 2300千米 升限 88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643千米/小时 雷达 Fu-220/218/350/240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机首762mm MG-17机枪×4+4+MG-FF/M 20

mm机炮×2和机背MG 151 20mm斜射机炮×2 Ju 88G是由母型Ju 88C(昼间重型战斗机)发展而来,Ju 88G继承了Ju 88系列坚固耐用的优点,非常适合成为夜间战斗机,Ju 88G击落敌机量就占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全部击落量的50%以上,不愧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好的双发夜间战斗机。虽然Ju 88G总产量却只有不到355架,但不足的数量所取得的好成绩确是有目共睹的。 机型 He-219“Ow1枭” 最大起飞重量 15200千克 空重 11200千克 翼展 1850米 机长 1554米 机高 410米 发动机 DB-603E发动机(1800马力) 航程 2000千米 升限 127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670千米/小时 雷达 Fu-212+Fu-220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翼根MG 151/MK 108 20mm机炮×2+

机背MK-108 30mm 斜射机炮 作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的第二代夜间战斗机,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一种专门开发的夜间战斗机,比起Ju 88G Bf-110G 4 Do 217J/N-2更加专业,被誉为“德国最好的夜间战斗机”(盟军评价),而He-219的研制是为了对付英国皇家空军的“蚊”式夜间护航战斗机。共有26架He-219A-2/R1交付给NJG1。

1944 年 1 月 21/22 日的那个夜晚可能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悲痛的时刻:两位击落过极多敌机的夜间王牌同时阵亡于与英军轰炸机群进行的大规模战斗中,其中一位的座机就是 He 219A-0。那天当时的德国空军夜间第一王牌,有着 79 架夜间击落记录的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联队长海因里希祖夏彦-魏廷根亲王少校(Heinrich Prinz zu Sayn-Wittgenstein)在马格德堡(Magdeburg)上空驾驶编号为 R4+XM 的 Ju 88C-6 夜间战斗机击落了 4 架英军的“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后座机被击中(来自护航的“蚊”式夜间战斗机或者是英军轰炸机的回击火力不明),跳伞时身体撞到了自己飞机的尾翼上,造成昏厥后未能打开降落伞(丧生过程与 42 年在北非沙漠上空阵亡的德军“非洲之星”马尔塞尤一模一样),坠地身亡,年仅 27 岁。他的 83 架飞机击落战绩在世界夜间王牌中最终排名第 3。

而就在不远处的夜空中,第 1 夜间战斗机联队第 1 大队大队长曼弗雷德莫瑞也在拦截一支前往柏林的英军机群。他的座机是一架 He 219A-0G9+BB(机体流水编号 190070)。在采取“斜乐曲”攻击法成功击落一架英军“兰开斯特”轰炸机后因为转弯不及,与他的牺牲品撞在了一起,双双爆炸起火坠落,莫瑞战死。他的继任者是菲尔斯特上尉,但是似乎使用 He 219 后 NJG1 第一大队的大队长都交上了噩运,菲尔斯特于 1944 年 10 月 1 日的试验飞行中坠机身亡。最后一任队长维尔纳巴克上尉在盟军地面部队到来之际放弃了一直使用的文洛基地,后撤到缪斯特近郊的汉多夫,之后又撤退到杜塞尔多夫设立基地并且在那里呆到战争结束。

He 219 的疵点也许就来自于这些战例,许多人评论它由于追求高速而过于减小翼面,使得水平机动性能较差。如果莫瑞上尉那晚驾驶的是 Bf 110 或者是 Ju 88,很可能就会逃过此劫。但无论如何,He 219 的空中相撞事故似乎在夜间战斗机型中是偏高的。由于高翼载导致降落速度快也导致了多起的起降事故 ,到1944年3月,只有5架He-219还保持作战能力。可能因为德国觉得养不起这种贵族战斗机,最终He-219A系列只生产了268架。 机型 Fw 189A-1 最大起飞重量 3950千克 空重 2805千克 翼展 1840米 机长 1203米 机高 310米 航程 670千米 升限 70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670千米/小时 雷达 轻量化Fu-220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仅一门在机背的20mm MG-151 斜射机炮 Fw 189A-1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独特的一员,因为本来是侦察机不过空军看好他的耐用性(有记录说Fw189能在一个尾撑被整个打掉都能安全回到基地的战例!)因此德国夜间战斗机司令部决定把Fw189改成夜间战斗机。

而Fw 189A-1主要作战对象是苏军的PO-2等双翼机(苏联用这些老飞机执行骚扰德军的任务),并在1944年投入使用,装备驻在罗马里亚的NJG10,不过由于出击机会少,所以改装数量也少。 机型 Ki-45 “屠龙” 翼 面 积 2900m 自 重 4,000kg 最大起飞重 5,500kg 最大航速 545km/h(高度 3,500m) 续航距离 2,000~2,260km 升限 10,000m 发 动 机 1,050 马力 三菱 1 式(Ha-102)复列气冷

14 缸发动机 ×2 乘 员 2 名 武 装 37mm 机炮×1,20mm 倾斜机炮×2 总生产数 不足145架(包括改甲改装的) Ki-45 “屠龙”是日本陆航为了满足远程跨海飞行护航作战,机体为轻合金椭圆形截面的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平头铆承力蒙皮,座舱有17mm防弹钢板与自封闭油箱在日本飞机中是很少见的。日本陆航认为双发战斗机是一种万能战斗机,不光能为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还能与敌战斗机争夺制空权,或携带炸弹攻击地面目标,其研制思路与德国表兄Bf-110一样,当然也是失败作品。在几次特殊的情况下,腊包尔的陆航改装了Ki-45 “屠龙”充当夜间战斗机使用,后来军部觉得作战效能不错,决定生产Ki-45 “屠龙”的专门夜战型。

当时日本没有机载雷达,必须依靠地面引导和飞行员目视来截击盟军轰炸机。一旦日本飞行员发现轰炸机,他们就打开 Ki-45 改甲机鼻下方的着陆灯,照亮猎物进行攻击。这些早期的“屠龙”夜战型增加了两挺斜射 127 毫米 1 式机枪,安装在原先飞行员和无线电员之间的机身主油箱位置。

1944 年初日本战争部担心波音 B-29 即将对本岛进行的战略轰炸以及美国陆军航空队可能选择夜袭方式,急需装备大量夜间战斗机。此时研制新型夜间战斗机已经来不及,鉴于在新几内亚和腊包尔对 Ki-45 改进行改装很成功,航空本部指示川崎开始生产“屠龙”的夜战型。土井武夫决定以 Ki-45 改乙为蓝本研制夜战型,由于日本的机载雷达仍在研制中,所以工作也就局限在重新调整一些仪表和军械的布置上。夜战型被称为陆军 2 式复座战斗机丙型,即 Ki-45 改丙,该型的机鼻更长更尖,内部没有安装任何武器。Ki-45 改丙保留了机腹 37 毫米航炮,但型号改为半自动的 Ho-203,携弹 16 发。最后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日本上空被击落的 100 余架 B-29 中,有 2/3 是“屠龙”包办的。如果不是数量的不足和日军人员的低素质,B-29 的损失还要加大。 机型 “月光”(中岛J1N1-S) 翼 面 积 4000平方 自 重 4562Kg 最大重量 7527Kg 最大航速 504Km/h 续航距离 2547~3778千米 上升限度 9320米 发 动 机 中岛 [ 荣 ] 21型 复列星型气冷

14缸发动机 ×2(1100马力) 乘 员 2名 武 装 20mm向上倾斜机炮×2+

20mm向下倾斜机炮×2 生产数 477架(含2式陆上侦察机改造) J1N1是应日本海军30年代后期根据战场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重型岸基战斗机机,在昭和13年(1938年)以13试陆上双发战斗机的名义开发,在0战设计成功后,日本海军又提出了13试陆上双发战斗机应具备0战的速度与格斗能力并有96式陆上攻击机的航程,而且还要装备后座遥控活动机枪塔!!!

为此,J1N1设计采用了前缘缝翼和空战襟翼,具有很好的运动性能,但由于J1N使用的遥控枪塔超重而且射击很不准确,所以根本达不到海军的要求,J1N1就失去了战斗机的资格。

不过当时海军很缺乏新式陆上侦察机,战场上只得经常借用陆军的侦察机,海军觉得很没面子,J1N1作为战斗机的开发努力失败后,海军看上了J1N1的大航程,所以没有达到陆上战斗机要求的13试陆上战斗机就被海军以2式陆上侦察机的名义在1942年投产服役,成为了海军的陆上侦察机,编号为J1N1-C,不过J1N1-C是夜间侦察机,白天侦察海军依然要依靠陆军的高速侦察机 。

JIN1-C服役后,开始在南洋前线执行夜间侦察任务,在夜间搜索海上的敌人舰艇,并且比较胜任,但在1943年3月,台南航空联队251航空队的小园安名中佐突发奇想,提出了在J1N1-C的机身上安装2门向斜上方射击的固定机炮与2门向斜下方射击的固定机炮的构想,小园指出:J1N执行夜间侦察任务经常可以遭遇到美军由大型轰炸机改装的夜间巡逻机或进行夜间骚扰的大型轰炸机,J1N1-C虽然飞行性能好,但因对方装甲坚固,且JIN1-C的活动枪塔射击不准确,无法给予有效打击,不如拆掉枪塔,改为向上或向下射击的固定机炮,这样利用J1N运动能力方面的优势,就可以轻易的在敌机下方或上方用机炮结果对方,而且还能避开对方大部分自卫火力的打击!!! 小园安名中佐这个建议引起了日军的高度重视,于是251航空队获准改装了3架J1N1-C,拆除了机身枪塔,安装了2门向斜上方射击的固定航炮与2门向斜下方射击的固定航炮,1943年5月,改装后的J1N1-C在前线开始了夜间战斗机任务实战测试,改装后的J1N1-C首次投入使用就一连击落了多架盟军大型轰炸机,5月21日夜晚在布干维尔上空1架改造的J1N1-C竟在1小时内连续从后下方击落2架B17。海军得到了J1N1-C改装夜间战斗机获得巨大成功的消息,立即下令工厂生产拆除枪塔安装倾斜机炮的J1N1,给予了J1N1-S的生产编号,1943年8月,新生产的J1N1-S正式成军服役,海军给J1N1-S起了月光这个名称,成了制式夜间战斗机,负责夜间截击任务。

J1N1-S月光是日军第一种安装斜炮的截击机,以后有很多2式陆上侦察机(J1N1-C)也被改造成了月光夜间截击机,到1944年底停产前一共生产或改造了477架月光,以后日军海军还把一些银河轰炸机改装成了极光夜间战斗机,还专门设计了双发夜间战斗机电光,但极光与电光并没有投入过夜间实战,月光夜间战斗机是日本海军战争期间唯一大量投入实战使用的夜间截击机。

在南洋战场月光投入使用后美军的B17与B24遭受到了很大损失,美军被迫在有月光威胁严重的地区停止使用B17与B24进行夜间巡逻或骚扰,月光拦截轰炸机一般是从下方接近对方轰炸机,然后用装在机身上的机炮向上攻击轰炸机,战争末期月光战斗机也调回了本土参加对抗B29的攻击,月光爬不到B29的高度,但只要月光保持在B29下方比较近的距离飞行就可以利用机身上的上射机炮轰碎B29,可月光爬升到可攻击B29的高度需要时间太长,截击效果不很理想,除了用于拦截轰炸机外,战争末期月光主要用于在夜间对美军舰艇展开自杀攻击,到战争结束时仅剩余40多架

3;英国  德哈维兰公司的DH98“蚊”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成功的飞机之一。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质的飞机;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间世界双发军用飞机中用途最广泛的飞机,只有德国的JU-88能够与之匹敌。

德哈维兰公司以制造木质轻型飞机而著名,代表作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维兰公司建议英国空军部发展一种快速轰炸机,速度达到超过战斗机,由此能够不携带自卫武器。

保守的英国空军部对当时主流的多炮塔轰炸机情有独钟,认为非武装的轰炸机在战场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绝了德哈维兰公司的建议。但德哈维兰公司并未放弃计划,自己出资将计划向前推进。由工程师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领导的设计班子按载弹454KG,航程2400KM,速度644KM/H的设计目标进行设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飞机的自重必须减轻。首先。飞机不再装自卫武器的炮塔,机组人员从6人减到2人。其次,采用特殊的木质结构。

飞机发展史上轻金属结构取代木结构或钢管/木蒙皮混和结构的原因是轻金属结构强度更强、重量更轻,新飞机采用传统木材结构显然是达不到减重的目的的。德哈维兰公司的设计师决定采用一种少见的木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

“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最早是由一个小飞机制造公司,LWF飞机公司,在1919年的LWF V飞机上采用。生产量很小的LWF V飞机仅有捷克空军装备。1922年美国诺斯若普公司在S-1双翼机上也采用这种结构。先用混凝土制造一个21英尺长的模具,然后将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盖上模具的盖子。此时,再向中间的橡胶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待干酪胶固化后即形成一片木结构,将左右两片木结构对合,就成为木质胶合结构的机身。1922年8月,这种结构获得美国专利。由于生产成本低廉,S-1飞机被称为“穷人的双翼机”。

“蚊”式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将木质胶合结构中间的木料改为一种轻质木材--巴尔沙木(Balsa,和我国的泡桐类似),木质结构重量进一步减少,强度有所增强。机翼:除了机翼中间有两根金属翼梁外,由上、下两片整体模压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对合而成;机身:由左右两半木质胶合结构对合成为筒形承力结构,在对合前先完成电线、控制拉线的敷设;付翼、尾翼:金属或金属架布蒙皮;冷却器:安装于发动机短舱和机身中间,进气口开在机翼前缘;主起落架为双柱结构,发动机安装于钢管支架上用橡胶支承座支承。

采用全木质结构是德哈维兰公司最具深谋远虑的的决定,充分预见到战时英国的铝合金将出现匮乏,掌握飞机金属结构制造技术的工人也将十分短缺,木质的飞机能够由任何技术熟练的木匠进行生产,英国的钢琴厂、橱柜厂、家具厂都能投入飞机的生产。

1940年3月1日,英国空军因为战争爆发后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而和德哈维兰公司签定了DH98轰炸机50架(含原型机)的合同(B1/40),并核准正式名称为“蚊”式。敦刻尔克撤退后,因随时面临德军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复执行合同。原型机试制过程中,正是不列颠之战最紧张的时候,德哈维兰公司的Hatfield工厂附近被德国飞机反复轰炸,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躲避到防空洞中。即使这样,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机(W4050)进行试飞。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逻飞机的误击,飞机漆成显眼的明**。

经过试飞,“蚊”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引起英国空军的重视。“蚊”式自重、发动机功率、航程约为“喷火”的两倍,但速度比“喷火”快32KM/H(19412的试飞中,曾经达到631KM/H的速度);升限达11000M;尤其是在载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设计指标(在DZ594/G号上曾经进行携带4000磅Cookie Bomb炸弹的试验,四倍于设计载弹量;在一次试验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给飞机装上10000磅的压舱物,飞机仍然安全起飞)。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蚊”式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有43种改型,其中26种曾经参加二战的作战行动。

“蚊”式的改型按其用途有分类,大约有如下机型:照相侦查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轰炸引导机、鱼雷轰炸机、猎潜机、昼间巡逻机、布雷机、教练机、特种运输机等。

当然,英国在二战还使用“勃莱利姆”“勇敢试”和道格拉斯的“DB-7”等夜间战斗机。 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为夜间作战设计的第一架美国夜间战斗机,有中型轰炸机那么大,有装在尾撑上的双方向舵以及前三点起落架。中央机舱有机头雷达、驾驶舱(驾驶舱内还有一个坐在飞行员后上方的雷达员)和末端的射击员舱。在大战的最后一年,“黑寡妇”飞机名附其实地作为陆军航空队标准夜间战斗机。到那时,轴心国处于守势,同盟国也就没有遇到达饱和轰炸袭击。P-61 飞机通常独自出动去伏击各个敌方袭击者。P61“黑寡妇”是二战时美国著名的夜间战斗机,因为有载击雷达所以具有出色的夜间拦截能力。很多来犯的敌轰炸机都成了“黑寡妇”在黑暗中猎艳的牺牲品。 现存仅两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架,美国一架)

外形很象击落山本的P-38,这种双机身的飞机在近距离空中格斗时好象目标太大,在以后很少采用了。

“佛”读音为“fú”时可以组成以下词:

1、仿佛 fǎng fú 

仿佛,指差不多;好像。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加“相”。

2、佛戾 fú lì 

佛戾,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违逆,反对。佛,通“ 拂 ”。

3、佛郁 fú yù

佛郁,不安貌。

佛:fú

基本字义:

1.〔仿~〕见“仿”。

仿佛:⑴副词,似乎;好像。例:他干起活来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⑵动词,像;类似。

2.古同“拂”,违背,违反

佛戾:动词,违反违背。

3.《佛光大辞典》:佛为仙人中之最尊者,又称大仙,或金仙。

详细字义:

〈动〉 1.通“拂”。违背 [violate],戾也。或作拂。——《集韵》

4.见不明也

王夫之《说文广义》:佛,见不明也,读与“拂”同,义亦相通。见不明,则必相违戾。礼记“献鸟者佛其首”,谓拂戾之也。或读如“弼”,大抵与“拂”互用。浮屠氏译为“觉也”,为其师之尊称,则见性不明而拂人之理,已自暴之矣。汤义仍谓一部语录止一翻字法门,盖见及此。

参考资料:

-佛

  青铜器具有极高的 历史 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青铜器最早的用途作用是什么你了解吗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青铜器最早的用途作用,欢迎阅读!

  青铜器最早的用途

 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而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 乐器 、车马器等几个大类。本文主要简介主要青铜容器的种类和名称。青铜容器,是夏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器类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铜容器皆为礼器。

 鼎

 鼎:古代的烹饪之器,和现在家里的锅差不多,用来煮或盛放鱼、羊、豕肉。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 传说 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所谓国灭则鼎迁,后世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鬲

 鬲(li,音历):形状和鼎相似,侈口、三空足。一般煮饭用,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甗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有圆体三足和方体四足两类。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放置食物;下部为鬲,盛水。如甑与鬲铸为一体称为合体甗,其中部有一铜片,叫做箄(bi,音比)。上有能够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匕

 匕:相当于现在的汤匙、调羹,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器具。从体上分为尖形体匕和椭圆体匕,从柄上分为曲柄匕和直柄匕

 簋

 簋(gui,音轨):相当于现在的碗,用来盛饭。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

 簠

 簠(fu, 音辅):其实和簋的作用相同,也是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盖与器的大象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是相同的两个器皿。

 盨

 盨(xu, 音须):用来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腹侧有耳,圈足,上有盖,盖上有四个矩形钮或圈足。

 敦

 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由鼎演变而来,形状酷似西瓜,又称西瓜敦或西瓜鼎。其上下内外皆圆,盖与器体合成球体或卵圆体,两环耳、三短足,盖也可反过来使用。

 豆

 豆:古为食肉器,又为菹醢(zu hai,音祖海)器。菹就是今天的咸菜,醢就是今天的肉酱一类的食物。豆上为盘腹,早期浅,春秋后变深,下有长柄及圈足,有的有盖。

 卣

 卣(you,音有):盛酒的器皿之一。基本形状为椭圆体、深腹下鼓、圈足,上有盖,盖有钮,形状似壶但有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鸟兽形的。

 尊

 尊:盛酒器,基本形制多为侈口,鼓腹圜底,圈足,形似觚,但中部又比觚肥硕,口部亦比觚大。一般称尊者,分为觚形尊、有肩大口尊和鸟兽尊三类。

 觥

 觥(gong,音工):也称兕觥(si gong,音四工),是古代盛酒或饮酒之器。“兕”是古代的犀牛,以前用其角做觥,因不易保存,故殷商时期改用铜作觥。觥体为椭圆形或方形,下有圈足或四足,前有宽流,后有鋬手(pan,音判,把手的意思),盖多作兽首形或长鼻象首形

 盉

 盉(he,音和):相当于今日的茶壶,是古代调和酒、水及温酒之器。《说文·皿部》:“盉,调味也”,故此器通过加入不同的水量可以调节酒味浓度的高低。一般是敛口、深腹、有盖、前有管状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

 罍

 (lei,音雷):是古代的酿酒器,又为大型的盛酒器。形制大体分为两种:圆形罍和方形罍。其特征是敞口、短颈、广肩、肩上有两耳,正面下腹有一穿系用的环鼻,以系绳提取倾酒之用,圈足。

 壶

 壶:长颈容酒或水的器皿。《诗·大雅·韩奕》有云:“清酒百壶”,《孟子·梁惠王下》有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贯耳形和蒜头形等。

 方彝

 方彝:为盛酒器,或为调和酒、水之器。彝也是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形制为方形,高身,腹有曲有直,带盖,盖似屋顶形,盖上有钮,有的带扉棱。

 爵

 爵(jue, 音决):古时饮酒器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酒杯,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青铜利器之一。基本形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瓦筒似的流,后有尖状尾,腹侧有鋬,口上有两柱,腹下有三尖足。

 觚

 觚(gu,音姑):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饮酒器。上下均呈喇叭口状,中为长颈细腰。

 角

 角:饮酒器。形似爵,无流无柱,口两翼均若尾,有的有盖,底近半圆形,三锥形足。

 斝

 斝(jia,音甲):温酒器,《礼经》上称其为“散”,故“散”又为“斝”的别名。形状像爵,但比爵大,容量亦大,圆口,两柱,无流无尾,一鋬,以三棱形足居多。

 觯

 觯(zhi,音志):饮酒器。形似尊,容量却小于尊,且鼓腹下垂、侈口、圈足,大多数有盖。

 勺

 勺:又谓枓,是取酒器。一般呈短圆筒形,旁有短柄,柄或中空,以安木把。

 盘

 盥器:又称水器,古代盛水之器。盘:盛水和古人盥洗时承接弃水的用具。形制为圆形,口大,圈足,腹浅而平,有的有耳,有的有流。

 匜

 匜(yi,音仪):古代盥洗时的浇水器,与盘是一套器具。形体椭圆似瓢,前有流可注水,后有鋬可执拿,下有三足或四足或无足,有的带盖。

 鉴

 鉴:形如大缸,大敞口,广腹,平底,无足或圈足,两耳或四耳,是大型盛水器。用来盛水、盛冰、照容和沐浴。“鉴”一名就是根据盛水后照容(起镜子)的作用而来。

青铜器鼎是用来做什么的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春秋左传》有记载:夏朝初年,划 天下 为九州,设州牧。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派人先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精选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全国九州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

 1做饭的炊具。鼎,最初是很普通的,只是个烹饪的东东,和现在的锅差不多。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鼎铛玉石”“钟鸣鼎食”等 成语 就说明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侈。那时的王公大臣喜欢吃肉,经常用鼎煮,不同种类的肉放在大小不一的鼎里,煮熟后直接吃,古籍中的“列鼎而食”,那场面也真够壮观的。

 2专门用于祭祀或典礼,是身份的象征。

 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普通人很难享用到。因为铸造的成本高,也是贵族地位和阶级的象征。你是什么身份就看你家有几口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这是周朝定的 礼仪 制度。

 3被视为传国重器。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历史上有“问鼎”的 典故 ,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 清明 ,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问鼎中原”“问鼎三甲”直接说明了鼎对于国家的重要。

 我国的 传统 文化 博大精深,区区一鼎就有这么多的学问。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干一碗知识汤,我们做朋友圈里最牢靠的伙伴吧!

青铜器皿的用途的演变

 一、萌生期(夏代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

 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器壁匀薄,有简单的几何纹装饰。容器中有酒器和食器,表明青铜礼器的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已经脱离了石器的影响而初具规范。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青铜饰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绿松石镶嵌的纹饰。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青铜器正处于一个萌芽生长的阶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都有发现。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增长。青铜礼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组合关系。青铜器的造型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影响,开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规范。兽面纹、龙纹、鸟纹等青铜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已被广泛运用,并开始向成熟的装饰工艺发展。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应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较普遍。青铜器上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一个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

 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种类与器型在这一时期已基本齐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见,且比较多地运用 动物 形象作为纹饰。器物组合关系明确,礼器中重酒的体制在商代晚期臻于完善,到西周早期则开始向重食的体制转变。青铜器纹饰空前发达,器物往往是满饰花纹,平雕与 浮雕 相结合,使青铜器纹饰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强烈。铭文在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上出现,商代晚期以使用者的氏族徽记为主,稍晚也出现了记事体铭文。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普遍铸有铭文,出现长达数百字的记事铭文。从西周中期开始,中国青铜艺术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初期,这一转变是由民族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所致,青铜工艺开始由鼎盛期的豪华精丽向端庄厚重转变,器形的简洁实用和纹饰的朴实简约相得益彰。食器在这一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酒器逐步消失,列鼎和编钟制度确立。青铜花纹由具象转变为 抽象 ,由兽面纹、龙纹等变形产生的曲波纹、兽体变形纹等成为纹饰的主体。长篇记事铭文屡见不鲜,内容丰富、字体规范。后期则由于 政治 经济的衰败,导致了青铜工艺的相对停滞,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多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出现了程式化的倾向。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春秋早期。

 四、更新期(公元前7世纪~前221年)

 春秋中期以后,旧礼制的衰落消除了对青铜工艺的束缚,诸侯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青铜铸造业的振兴,青铜艺术的更新面貌逐渐显露。旧的器形在式样上有较大的改观,新的器形开始出现,器形的设计由于注重与实用的结合,式样更富于变化。以龙纹为主的青铜器纹饰细密繁缛,以人类活动为题材的纹饰,开始以类似 绘画 的形式装饰于青铜器上。镶嵌、错金银、鎏金、 彩绘 等表面装饰新工艺,使青铜器出现了全新的艺术风貌。长篇记事体铭文逐渐减少,物勒工名的明文内容开始出现,铭文中鸟虫书等艺术化字体流行。失蜡法、印模法等新的铸造工艺,使造型奇巧的青铜器铸造成为可能,并大大提高了铸造工艺的效率。诸侯国的青铜器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战国中期以后,尽管青铜器的形式依然丰富多彩,但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铸造业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末路。战国晚期的青铜器明显地反映出这种衰退的趋势。

1 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2 不同时期青铜器特点是什么

3 烹饪器具的发展历史与经历阶段

4 出土青铜器要如何清理保养

5 去除青铜器锈的方法是什么

取消当前命令:Esc;

工具选项板:Enter;

选项板调整:Shift+Tab;

退出系统:Ctrl+Q;

获取帮助:F1;

剪切选择区:F2 / Ctrl+X;

拷贝选择区:F3 / Ctrl+C;

粘贴选择区:F4 / Ctrl+V;

显示或关闭画笔选项板:F5;

显示或关闭颜色选项板:F6;

显示或关闭图层选项板:F7;

显示或关闭信息选项板:F8;

显示或关闭动作选项板:F9;

显示或关闭选项板、状态栏和工具箱:Tab;

全选:Ctrl+A;

反选:Shift+Ctrl+I;

取消选择区:Ctrl+D;

选择区域移动:方向键;

将图层转换为选择区:Ctrl+单击工作图层;

选择区域以10个像素为单位移动:Shift+方向键;

复制选择区域:Alt+方向键;

填充为前景色:Alt+Delete;

填充为背景色:Ctrl+Delete;

调整色阶工具:Ctrl+L;

调整色彩平衡:Ctrl+B;

调节色调/饱和度:Ctrl+U;

自由变形:Ctrl+T;

增大笔头大小:“中括号”;

减小笔头大小:“中括号”;

选择最大笔头:Shift+“中括号”;

选择最小笔头:Shift+“中括号”;

重复使用滤镜:Ctrl+F;

移至上一图层:Ctrl+“中括号”;

排至下一图层:Ctrl+“中括号”;

移至最前图层:Shift+Ctrl+“中括号”;

移至最底图层:Shift+Ctrl+“中括号”;

激活上一图层:Alt+“中括号”;

激活下一图层:Alt+“中括号”;

合并可见图层:Shift+Ctrl+E;

放大视窗:Ctrl+“+”;

缩小视窗:Ctrl+“-”;

放大局部:Ctrl+空格键+鼠标单击;

缩小局部:Alt+空格键+鼠标单击;

翻屏查看:PageUp/PageDown;

显示或隐藏标尺:Ctrl+R;

显示或隐藏虚线:Ctrl+H;

显示或隐藏网格:Ctrl+”。

打开文件:Ctrl+O;

关闭文件:Ctrl+W;

文件存盘:Ctrl+S;

打印文件:Ctrl+P;

恢复到上一步:Ctrl+Z;

扭曲(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Ctrl

取消变形(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Esc

自由变换复制的象素数据 Ctrl+Shift+T

再次变换复制的象素数据并建立一个副本 Ctrl+Shift+Alt+T

删除选框中的图案或选取的路径 DEL

用背景色填充所选区域或整个图层 Ctrl+BackSpace或Ctrl+Del

用前景色填充所选区域或整个图层 Alt+BackSpace或Alt+Del

弹出“填充”对话框 Shift+BackSpace

从历史记录中填充 Alt+Ctrl+Backspace

图像调整

调整色阶 Ctrl+L

自动调整色阶 Ctrl+Shift+L

打开曲线调整对话框 Ctrl+M

在所选通道的曲线上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 在图象中Ctrl加点按

在复合曲线以外的所有曲线上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Shift

加点按

移动所选点(‘曲线’对话框中) ↑/↓/←/→

以10点为增幅移动所选点以10点为增幅(‘曲线’对话框中) Shift+箭头

选择多个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 Shift加点按

前移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Tab

后移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Shift+Tab

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 点按网格

删除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加点按点

取消选择所选通道上的所有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D

使曲线网格更精细或更粗糙(‘曲线’对话框中) Alt加点按网格

选择彩色通道(‘曲线’对话框中) Ctrl+~

选择单色通道(‘曲线’对话框中) Ctrl+数字

打开“色彩平衡”对话框 Ctrl+B

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 Ctrl+U

全图调整(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

只调整红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1

只调整**(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2

只调整绿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3

只调整青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4

只调整蓝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5

只调整洋红(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6

去色 Ctrl+Shift+U

反相 Ctrl+I

图层操作<br>

从对话框新建一个图层 Ctrl+Shift+N

以默认选项建立一个新的图层 Ctrl+Alt+Shift+N

通过拷贝建立一个图层 Ctrl+J

通过剪切建立一个图层 Ctrl+Shift+J

与前一图层编组 Ctrl+G

取消编组 Ctrl+Shift+G

向下合并或合并联接图层 Ctrl+E

合并可见图层 Ctrl+Shift+E

盖印或盖印联接图层 Ctrl+Alt+E

盖印可见图层 Ctrl+Alt+Shift+E

将当前层下移一层 Ctrl+[

将当前层上移一层 Ctrl+]

将当前层移到最下面 Ctrl+Shift+[

将当前层移到最上面 Ctrl+Shift+]

激活下一个图层 Alt+[

激活上一个图层 Alt+]

激活底部图层 Shift+Alt+[

激活顶部图层 Shift+Alt+]

调整当前图层的透明度(当前工具为无数字参数的,如移动工具) 0至9

保留当前图层的透明区域(开关) /<br>

投影效果(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1

内阴影效果(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2

外发光效果(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3

内发光效果(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4

斜面和浮雕效果(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5

应用当前所选效果并使参数可调(在”效果”对话框中) A

图层混合模式<br>

循环选择混合模式 Alt+-或+

正常 Ctrl+Alt+N

阈值(位图模式) Ctrl+Alt+L

溶解 Ctrl+Alt+I

背后 Ctrl+Alt+Q

清除 Ctrl+Alt+R

正片叠底 Ctrl+Alt+M

屏幕 Ctrl+Alt+S

叠加 Ctrl+Alt+O

柔光 Ctrl+Alt+F

强光 Ctrl+Alt+H

颜色减淡 Ctrl+Alt+D

颜色加深 Ctrl+Alt+B

变暗 Ctrl+Alt+K

变亮 Ctrl+Alt+G

差值 Ctrl+Alt+E

排除 Ctrl+Alt+X

色相 Ctrl+Alt+U

饱和度 Ctrl+Alt+T

颜色 Ctrl+Alt+C

光度 Ctrl+Alt+Y

去色 海棉工具+Ctrl+Alt+J

加色 海棉工具+Ctrl+Alt+A

暗调 减淡/加深工具+Ctrl+Alt+W

中间调 减淡/加深工具+Ctrl+Alt+V

高光 减淡/加深工具+Ctrl+Alt+Z

选择功能

全部选取 Ctrl+A

取消选择 Ctrl+D

重新选择 Ctrl+Shift+D

羽化选择 Ctrl+Alt+D

反向选择 Ctrl+Shift+I

路径变选区 数字键盘的Enter

载入选区 Ctrl+点按图层、路径、通道面板中的缩约图

滤镜

按上次的参数再做一次上次的滤镜 Ctrl+F

退去上次所做滤镜的效果 Ctrl+Shift+F

重复上次所做的滤镜(可调参数) Ctrl+Alt+F

选择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V

立方体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M

球体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N

柱体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C

轨迹球(在“3D变化”滤镜中) R

全景相机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E

视图操作<

显示彩色通道 Ctrl+~

显示单色通道 Ctrl+数字

显示复合通道 ~

以CMYK方式预览(开关) Ctrl+Y

打开/关闭色域警告 Ctrl+Shift+Y

放大视图 Ctrl++

缩小视图 Ctrl+-

满画布显示 Ctrl+0

实际象素显示 Ctrl+Alt+0

向上卷动一屏 PageUp

向下卷动一屏 PageDown

向左卷动一屏 Ctrl+PageUp

向右卷动一屏 Ctrl+PageDown

向上卷动10 个单位 Shift+PageUp

向下卷动10 个单位 Shift+PageDown

向左卷动10 个单位 Shift+Ctrl+PageUp

向右卷动10 个单位 Shift+Ctrl+PageDown

将视图移到左上角 Home

将视图移到右下角 End

显示/隐藏选择区域 Ctrl+H

显示/隐藏路径 Ctrl+Shift+H

显示/隐藏标尺 Ctrl+R

显示/隐藏参考线 Ctrl+;

显示/隐藏网格 Ctrl+”

贴紧参考线 Ctrl+Shift+;

锁定参考线 Ctrl+Alt+;

贴紧网格 Ctrl+Shift+”

显示/隐藏“画笔”面板 F5

显示/隐藏“颜色”面板 F6

显示/隐藏“图层”面板 F7

显示/隐藏“信息”面板 F8

显示/隐藏“动作”面板 F9

显示/隐藏所有命令面板 TAB

显示或隐藏工具箱以外的所有调板 Shift+TAB

文字处理(在”文字工具”对话框中)<br>

左对齐或顶对齐 Ctrl+Shift+L

中对齐 Ctrl+Shift+C

右对齐或底对齐 Ctrl+Shift+R

左/右选择 1 个字符 Shift+←/→

下/上选择 1 行 Shift+↑/↓

选择所有字符 Ctrl+A

选择从插入点到鼠标点按点的字符 Shift加点按

左/右移动 1 个字符 ←/→

下/上移动 1 行 ↑/↓

左/右移动1个字 Ctrl+←/→

将所选文本的文字大小减小2 点象素 Ctrl+Shift+<

将所选文本的文字大小增大2 点象素 Ctrl+Shift+>

将所选文本的文字大小减小10 点象素 Ctrl+Alt+Shift+<

将所选文本的文字大小增大10 点象素 Ctrl+Alt+Shift+>

将行距减小2点象素 Alt+↓

将行距增大2点象素 Alt+↑

将基线位移减小2点象素 Shift+Alt+↓

将基线位移增加2点象素 Shift+Alt+↑

将字距微调或字距调整减小20/1000ems Alt+←

将字距微调或字距调整增加20/1000ems Alt+→

将字距微调或字距调整减小100/1000ems Ctrl+Alt+←

将字距微调或字距调整增加100/1000ems Ctrl+Alt+→<

ctrl+:放大

ctrl-:缩小

ctrl+’:显示参考线

ctrl+;:对齐

ctrl+0:满画布显示(此处圆圈为”零”,非英文字母”o”)

ctrl+a:全选

ctrl+b:色彩平衡

ctrl+c:复制

ctrl+d:取消选取

ctrl+e:合并图层

ctrl+delete:背景色填充(或ctrl+backspace)

ctrl+f:重复上次滤镜

ctrl+g:与前一图层编组

ctrl+h:显示额外的选项(具体参看视图->显示->显示额外的选项)

ctrl+l:调出色阶面板

ctrl+i:反相

ctrl+j:通过拷贝的图层

ctrl+l:色阶调整

ctrl+m:曲线

ctrl+n:新建(或ctrl+双击空白区域)

ctrl+打开(或双击白区域)

ctrl+p:打印

ctrl+q:退出photoshop

ctrl+t:自由变换

ctrl+r:隐藏标尺

ctrl+s:保存

ctrl+u:色相饱和度

ctrl+v:粘贴

ctrl+w:关闭图象

ctrl+x:剪切

ctrl+y:校样颜色

ctrl+z:撤消上一步操作

ctrl+拖画面:移动当前图层

ctrl+单击图层面板上的某层:将该层载入选区

ctrl+alt+;:锁定参考线

ctrl+alt+’:显示网格

ctrl+alt+0:实际像素显示(或双击放大镜工具,此处圆圈为”零”,非英文字母”o”)

ctrl+alt+d:羽化

ctrl+alt+打开为

ctrl+alt+p:打印选项

ctrl+alt+x:抽出

ctrl+alt+z:撤消上一步操作(可不断向前撤消)

ctrl+shift+c:合并拷贝

ctrl+shift+d:重新选择

ctrl+shift+e:合并可见图层

ctrl+shift+f:消退画笔透明度

ctrl+shift+g:取消编组图层

ctrl+shift+h:显示目标路径

ctrl+shift+i:反选

ctrl+shift+j:通过剪切的图层

ctrl+shift+k:颜色设置

ctrl+shift+l:自动色阶

ctrl+shift+n:新建图层

ctrl+shift+m:进入ImageReady

ctrl+shift+p:页面设置

ctrl+shift+s:另存为

ctrl+shift+t:再次变换

ctrl+shift+x:液化

ctrl+shift+y:色域警告

ctrl+shift+z:向前

ctrl+shift+u:去色

ctrl+shift+v:粘贴入

ctrl+shift+w:关闭全部图象

ctrl+shift+alt+l:自动对比度

ctrl+shift+alt+s:保存为wab格式

alt+delete:前景色填充(或alt+backspace)

alt+单击画面:选择光标所在点的颜色

shift+backspace:填充选区

1、千岁兰-寿命最长

千岁兰的叶子寿命为植物界中最长的。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千岁兰已经活了2000多年。这种植物靠着它宽大的叶片吸收沙漠里的露珠来获得水分,在烈日的曝晒下它会变成红褐色而卷曲枯萎。

2、猪笼草-食虫

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

3、奠柏-吃人

也称食人柳,外形与柳树近似,长有许多长长的枝条,有的半垂在空中,有的拖到地面上,就像一根根断落的电线。虽然奠柏据说可以吃人,但是没有一例受害者或者和奠柏有关的失踪报告。观察中也仅仅看到它吃一些小型动物。

4、日轮花-毒人

这种花反应非常灵敏,而且力量很大。如果有人想摘它的花,无论碰到它的茎、叶或者花瓣,那细长的叶立即像鹰爪一样伸卷过来,把人紧紧抓住。

同时,躲藏在日轮花旁边的大型蜘蛛——黑寡妇蛛,便迅速赶来咬食人体。这种蜘蛛的上鄂内有毒腺,能分泌出一种神经性毒蛋白液体,当毒液进入人体,就会在极短的时间致人死亡。

5、含羞草-害羞

植物与动物不同,没有神经系统,没有肌肉,它不会感知外界的刺激,而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合闭,此动作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之为含羞草、知羞草、怕丑草。

-猪笼草

-奠柏

-日轮花

-千岁兰

-含羞草

我也不知道帮你抄了份:不要轻视甲状腺肿瘤向来注重健康的成龙日前在赴台湾宣传新片时做了一次健康检查,证实甲状腺出现肿瘤。甲状腺肿瘤是好发于颈前部,形状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的颈部慢性病变。甲状腺肿瘤发病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痛、不痒,不影响说话、吃饭,所以,通常当人们体检时才被发现。当人们发现自己患有甲状腺肿瘤后,一般都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切除肿瘤,但是术后极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0%以上。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甲状腺肿瘤的癌变率达10%左右。甲状腺癌是指发生于甲状腺腺体的恶性肿瘤,一般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不移动,为孤立性肿块,吞咽时肿块活动受限或牵拉皮肤,有进行性声音嘶哑、吞咽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经过甲状腺扫描,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方可确诊。心理学家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们的心情有很大联系,心情长期忧郁、愁闷,极易诱发癌症,因此,人们不要被坏心情所困扰,学会宣泄,使自己时刻有一个好心情。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腺瘤,少数为癌,罕见肉瘤。根据16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哥伦比亚、夏威夷和冰岛的年发病率最高为35%/10万,丹麦最低为09/10万,日本、芬兰、瑞曲等国居中。甲状腺肿瘤大多数是无痛的孤立结节,临床上要注意和其他甲状腺疾病鉴别,有时分化性腺癌和腺瘤也极为相似,影象学和细针穿刺等检查可协助诊断。甲状腺瘤大多发生于青年女性,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甲状腺癌是由数种不同生物学行为和病理类型的癌肿组成,它们的发病年龄、生长速度、转移途径和预后都有明显不同。甲状腺癌的处理涉及外科、放疗和化疗等多个学科,其中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少数分化性癌术后的残留灶应用放疗可以获得控制。对于癌肿累及双侧喉返神经和气管的治疗,仍然是当代外科领域有待解决的课题。病因大多数临床上遇到的分化性甲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癌)病因尚不明确,讨论最多者有二,即放射线与流行性甲状腺肿。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的致病因素亦不清楚,已知有些髓样癌有家族遗传性,部分未分化癌可能来自分化性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癌。有些甲状腺的恶性肿瘤可能是Hashimoto甲状腺炎的恶变。(1)放射线已知放射线能导致某些肿瘤的产生。从理论上讲一个长期暴露在放射线下以及凡是能促使甲状腺滤泡细胞生长的因素包括甲状腺叶切除、碘缺乏和抗甲状腺药物都是甲状腺肿瘤的致病因子。(2)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很密切。(3)实验室的甲状腺肿瘤放射线和131I对鼠类在应用硫脲类药物促使TSH增加时是一种致病因子,但持续刺激的时间要长达实验动物的半生。诊断方法异常的甲状腺肿大包括癌肿、腺瘤、甲状腺结节肿、甲状腺功能亢进、亚急性和淋巴滤泡性甲状腺炎等。有时几种疾病混杂在一起。临床上对典型的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容易鉴别,但腺内型的甲状腺癌特别像分化好的滤泡状癌,和腺瘤十分相似,单靠临床鉴别显然有困难,还需作其他辅助检查。少数甲状腺结节肿、亚急性甲状腺炎、淋巴滤泡性甲状腺炎、Riedel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也颇难区别。由于治疗方法不同,所以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要抓住其中要点,再结合相关的检查,综合分析,以得出较为可靠的临床诊断。(1)病史和局部体检异常的甲状腺肿大或结节首先要和肿瘤作鉴别,病史和体检对鉴别诊断常有很大帮助。体检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具轻度结节肿,如再作131I扫描和吸碘率试验,一般就可确诊。如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再作血沉、蛋白电泳、131I等检查以确诊,这里须强调检查要及时,否则就失去诊断价值。如中年妇女甲状腺结节样肿大,伴有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明显肿大,两叶可以不对称,腺体表面呈多个半球形突起,有时锥状叶也肿大;整个甲状腺的外形酷似旧式的笔架,边界清楚,轮廓分明;其质地实而富有弹性;颈淋巴结不肿大,要考虑为淋巴滤泡性甲状腺炎(又称Hashimoto甲状腺炎),可作TGA、MCA、T3、T4、TSH等放射免疫测定;必要时用细针穿刺作细胞学检查,以求确诊。如果患者有多年的甲状腺结节肿史,病程慢,症状不明显,颈淋巴结不大,且患者来自甲状腺肿流行区,有关的检查也在正常范围内,则患甲状腺结节的可能性较大。如果部分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则要考虑可能为恶变。如是老年妇女,甲状腺虽不大,但质地很硬,边界不清,与气管紧密固定,有时甚至有呼吸压迫症状,要考虑为木性甲状腺肿(Reidel甲状腺炎)。但要排除癌肿,手术探查还是有价值的。术中确诊非癌肿后即不必作甲状腺全切除,可切除甲状腺峡部,以解除呼吸压迫症状。在初步排除非肿瘤的甲状腺疾患后,应确定肿瘤的良恶性。一般说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年幼的比成年人的甲状腺孤立结节恶性比例要大,15岁以下患者的甲状腺单个结节中10%~50%是恶性,但都是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中老年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也很高,特别是未分化癌大多在60岁以上。性别与各种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关系也很密切,其中乳头状腺癌特别好发于青年女性。(2)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明确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以及甲状腺和甲状腺肿块的功能,所以该项检查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常规手段。根据甲状腺结节的吸131I或99mTc的功能一般可将其分为4类:①热结节。②温结节。③凉结节。④冷结节。一般单个冷结节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根据中国科学院肿瘤防治所的资料,冷结节中癌肿发现率为545%。当然冷结节也不一定都是癌,其他良性疾患也可出现此图象,还应结合病史、体检和其他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临床诊断。(3)X线检查巨大的甲状腺肿瘤或较晚期的甲状腺癌以及临床怀疑有纵隔甲状腺肿时,都须作颈部气管正侧位摄片检查,以便了解肿瘤的范围、不同的钙化影象以及与气管、食管的关系。X线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观察气管与甲状腺的关系,巨大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或结节肿常使气管移位,但一般不会引起气管狭窄,不过也有例外。(4)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不但可探测甲状腺肿块的形态、大小和数目,更重要的是可确定其为囊性还是实质。有时甲状腺囊肿,由于其体积小、囊壁薄以及复发性小结节,临床体检容易漏诊,但B超检查往往能发现,对指导手术治疗有一定价值。少数甲状腺癌已有颈部广泛浸润和转移,但临床上不易确定颈动脉侵累的程度,B超检查可以显示血管受压或被癌肿包围情况,还可进一步测定血流的通畅度。这些动态的观察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取代的。此外对甲状腺小结节的细针穿刺可以用超声波导向。当然超声检查也有不足之处,小于1cm的病灶常不易探及,图象的清晰度比不上CT,对病灶的定性还有困难。但此检查仍可作为综合诊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目前国内外普遍接受的一种诊断方法是针吸活检细胞学检查(aspiration biopsy cytology,ABC),它克服了传统的针吸活检的缺点,且操作更为简单,不须局麻。儿童也可接受检查,除组织内有微量出血外无癌细胞播散及种植的危险。但是传统的针吸活检也不能完全放弃,对颈部可疑的转移灶,特别是囊性灶用粗针吸取活检可迅速取得病理诊断,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 (6)实验室检查对弥漫性甲状腺肿大重点要查清有无功能异常,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大要鉴别结节的性质。对弥漫性甲状腺肿除了常规作核素检查外,有时还须作放射免疫测定如T3、T4、TSH等的测定,以确定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疑为淋巴滤泡甲状腺炎时作甲状腺抗体的检测,有相当高的诊断价值;常用的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微粒子抗体(MCA)检测。对于甲状腺全切除后长期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的患者,最好定期测定T3、T4、TSH和TG。临床疑为髓样癌的患者要测定血浆降钙素(calcitonin)的水平。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病灶大多为单发结节,部分可多发,可累及两叶,个别可伸入纵隔。肿瘤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大小不等。甲状腺腺瘤均来自甲状腺滤泡上皮,一般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两类。病理类型(1)滤泡状腺瘤典型的滤泡状腺瘤呈实质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可呈部分囊性,有完整包膜;其中显微镜的图象上又分成5种亚型:①胚胎型腺瘤。②胎儿型腺瘤。③胶性腺瘤。④嗜酸性腺瘤或Hurthle细胞瘤。⑤不典型腺瘤。(2)乳头状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有些病理学家认为良性乳头状腺瘤是不存在的,发现有乳头状结构就要诊断为低度恶性的乳头状腺癌,按乳头分枝的情况而分级。一般认为乳头状腺瘤的特点是乳头状结构和囊变倾向。临床表现甲状腺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女性多见;多数无自觉症状,往往在无意中发现颈前区肿块;大多为单个,无痛;包膜感明显,可随吞咽移动。肿瘤增长缓慢,一旦肿瘤内出血或囊变,体积可突然增大,且伴有疼痛和压痛,但过一时期又会缩小甚至消失。少数增大的肿瘤逐渐压迫周围组织,引起气管移位,但气管狭窄罕见;患者会感到呼吸不畅,特别是平卧时为甚。胸骨后的甲状腺腺瘤压迫气管和大血管后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上腔静脉压迫症。少数腺瘤可因钙化斑块使瘤体变得十分坚硬。典型的甲状腺腺瘤很容易作出临床诊断,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核素扫描常显示温结节,但如有囊变或出血就显示冷结节。手术治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手术方式,也是一种干净的手术方法。术时冰冻切片如果证实是分化性甲状腺癌只要探查颈部无肿大淋巴结即可以定期随访,不会造成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对于临床认为单发而实际上是多发的腺瘤也可以彻底切除,避免因腺瘤复发而再次手术。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女性多见。由于它的病理类型较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有时可自然生存1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肺部转移还能带病生存5年左右,但高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可以在短期内死亡。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都发生在青壮年。绝大部分甲状腺癌的发生来自滤泡上皮,少数可以来自滤泡旁细胞,极少数来自甲状腺的间质。甲状腺除了有原发癌外,还可以有继发癌。鉴于以上复杂情况,临床病理分类为:①乳头状癌(隐癌、腺内型、腺外型);②滤泡状癌(包膜血管轻微或可疑浸润,包膜中度或明显浸润);③未分化癌(包括鳞癌);④髓样癌;⑤恶性淋巴瘤;⑥其他原发肿瘤;⑦转移癌。病理和临床表现(1)乳头状癌是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占总数的3/4。病灶一般是单发,体积大小不等,最小的直径在05cm以下,称之微癌;直径在1cm以下者称为隐癌。大的病灶直径可以大于10cm。小的肿瘤常常是实质性病灶,而大的肿瘤往往伴有囊变。囊变者可见到囊壁有葡萄簇样结节突入囊腔,腔内贮有棕褐色液体或陈旧血水。肿瘤一般无包膜,仅5%有不完整包膜。少数病例腺体内可见到一个以上的病灶,故有多中心的说法,但也有人认为是腺内转移。甲状腺的淋巴管网十分丰富,理论上说腺内播散十分可靠,但事实上单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作腺叶切除后,临床上发现,癌肿播散至对侧腺叶者很少。多见癌细胞浸润肿瘤包膜和淋巴管,约10%~15%的标本可见血管浸润。但它不像滤泡状癌浸润血管那样重要,所以并不意味着远处转移,相反远处转移者不一定能发现有癌细胞血管浸润。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都可发生。但最常见的是中青年女性。大部分的病例除甲状腺区有一无痛肿块外很少有其他症状。病变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所以患者往往疏忽之,从而延迟就诊,首次就诊时平均病程已有5年,个别可长达10余年。因此要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存率不能用5年生存为准,要用10年和15年生存率才比较合理。有时甲状腺原发灶很小,临床不易发现,即所谓隐癌;或在颈侧出现一个囊性块物,误诊为先天性囊肿。有时虽然颈部出现很多肿大淋巴结,由于病程长、症状少,被误诊为颈淋巴结核而长期给抗痨药治疗,以致一误再误失去癌肿治疗机会。不少患者仅出现甲状腺区一个孤立结节或一个囊性肿块,与腺瘤或囊肿不易鉴别。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约50%~75%。癌肿局限在甲状腺腺叶内的称为腺内型,浸润至腺叶以外的称为腺外型,前者症状少而后者已浸润至甲状腺邻近组织和器官,由于进行性的破坏和压迫可能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如所致的气管狭窄引起呼吸困难,瘤肿侵入气管腔可以产生咯血或大出血,食管受累后可发生吞咽困难,喉返神经受累后可致声音嘶哑等。乳头状癌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脊柱等部位,如果治疗适当仍可望长期存活。(2)滤泡状癌是以滤泡结构为主要组织特征的另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0%~15%。肉眼检查时可以看到滤泡状癌是一种实质的具有包膜的肿瘤,包膜上常密布着丰富的血管网,较小的癌肿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癌细胞常侵入包膜外的腺体组织或血管中,所以包膜完整与否是区别滤泡状腺瘤和腺癌的一个重要的根据。原发灶一般是单个,有时也可以是多个。肿瘤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有时癌细胞穿出包膜进入多处静脉中形成癌栓,常常成为远处转移的起点,所以滤泡状癌多见血道转移,滤泡状癌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病程较长,生长缓慢,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感,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但有时很早就出现血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要比乳头状癌少得多。(3)未分化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5%~10%,临床较少见,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质硬,边界不清,常侵累周围组织,不少病例的甲状腺几乎全被癌肿取代。甲状腺未分化癌大多见于男性老人。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癌肿,病程短发展快,主要表现为颈前区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常伴有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声音嘶哑和颈耳区疼痛等症状,两颈常伴有肿大淋巴结,血道转移亦较常见。大多数甲状腺未分化癌首次就诊时已经失去了积极治疗的机会。(4)髓样癌这是一种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癌肿。其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10%。肿瘤无包膜,大小不一,直径可小于15cm,大者可达8cm。一般为单个结节,偶尔有多个结节。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中度恶性的癌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多是散发性的,约10%为家族性,前者病灶常发生在一侧腺叶,而后者常发生在双侧,且发病年龄也较前者为年轻。由于髓样癌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而该细胞又起源于神经嵴的内分泌细胞,即所谓的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所以髓样癌又称APUD瘤。可分泌若干生物活性物质如降钙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前列腺素和5-羟色胺等。临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状腺癌一样有甲状腺肿块和颈淋巴结转移处,还有其他特有的症状。约30%的患者有慢性腹泻史,并伴有面部潮红等类似类癌综合症。这是由于肿瘤分泌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促使肠道蠕动加速所致,甲状腺原发灶和颈转移灶切除后此症状可以消除。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的降钙素浓度比正常人高出4倍以上。在理论上说降钙素可以降低血钙,但事实上只有少数病例出现低钙,大多数患者均属正常,可能由于甲状旁腺代偿之故。本病还可以伴发嗜铬细胞瘤、多发性粘膜神经瘤和甲状腺瘤等。临床上如发现有阵发性高血压、高血钙等症状,应考虑有上述疾病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以确认。治 疗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可疑为癌的甲状腺结节如何正确处理二是对已经确诊的甲状腺癌应该采用何种最佳治疗方案。甲状腺孤立结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中有腺癌、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有时病史和临床检查都难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热结节,用T3作抑制试验后再扫描,如结节受到抑制,采用甲状腺素治疗;相反如结节不被抑制,才作手术探查。扫描为温结节时用T4抑制试验后结节消退则继续内科治疗,如果结节仍存留应考虑手术。扫描为冷结节时再作超声波检查,如果为囊性作针吸穿刺,囊液纯清,抽吸后不再复发可能是单纯性甲状腺囊肿,可以密切随访;如果囊液呈血性,或吸尽液体后仍有残留块物,或吸尽后很快复发须进行手术。超声检查为实质块物应考虑为恶性肿瘤,须及时手术。上述筛选方案欧美各国都比较赞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如医疗设施和随防条件,除了131I扫描显示为功能性或炎性结节外,都采用手术探查。对已经确诊为甲状腺癌者,应采用何种最佳治疗方案,要取决于患者的体质情况、癌肿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甲状腺癌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和药物治疗,其中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手术的彻底性和病理类型,术后采用放射和药物等辅助治疗,可以争取较好的疗效。 (1)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确诊后如果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应及时作原发灶和颈部转移灶的彻底清除,争取根治肿瘤,这是手术治疗的原则。但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甲状癌手术的范围和治疗的方法应有所区别。1)乳头状腺癌临床上具有恶性程度低、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等特点,所以手术治疗必须要充分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彻底的手术切除是必要的,但制订手术方案时要兼顾到美容和术后功能。甲状腺癌的手术要包括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和颈淋巴结的处理两上方面。2)滤泡状腺癌和乳头状癌同属低度恶性癌肿,但它的转移方式是血道转移,淋巴结转移约占20%。临床无颈淋巴结肿大者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有颈淋巴结转移者不一定同时有血道转移,所以治疗性颈清扫术还是必要的。由于滤泡型癌和滤泡状腺瘤用超声波、放射性核素和细针穿刺涂片等检查均不易鉴别,唯一的诊断手段是把整个病变腺叶切下送冰冻切片检查。若证实为癌最好将对侧甲状腺一并切除,以利以后发现远处转移而用131I治疗。然而滤泡型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并不高,所以一旦发生血道转移时再将对侧甲状腺腺叶切除为时也不晚。如果对侧腺叶探查时发现有可疑结节,最好也作腺叶切除以免今后再次手术时容易损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由于滤泡样癌具有吸碘功能,所以即使证实有远处转移,只要患者无其他手术禁忌症,可以把甲状腺原发灶和颈部转移灶切除,其远处转移灶可留待以后作131I治疗。3)髓样癌恶性程度中等,常见淋巴道和血道转移。一旦颈淋巴结转移,即可较快浸润到包膜外,累及周围组织,所以确诊后不管临床能否扪及肿大淋巴结,一律作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伴有嗜铬细胞瘤者在甲状腺手术以前首先要处理嗜好铬细胞瘤,否则在作甲状腺根治术时会激发严重的血压升高,造成生命危险。4)未分化癌是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首次就诊时病灶已广泛浸润或已有远处转移,不宜手术治疗,或仅能作活检以明确诊断。或者为了解除呼吸道压迫而作气管切开术。但偶尔有病灶较小适宜手术的还应积极争取作根治性手术。术后再补充放射治疗。也有少数用化疗加放疗,可取得一定效果。 (2)放射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分外放射和内放射两种,各有其治疗指征,要根据病理类型和手术情况选择应用。(3)内分泌治疗所有甲状腺癌作全甲状腺切除的患者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以防止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抑制TSH增高。TSH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以刺激分化性甲状腺癌生长。服用适量的甲状腺素不但是替代治疗而且有积极的防治意义。 (4)化学治疗化疗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很不理想。常用的有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和阿霉素(ADM)等。预后绝大部分的甲状腺癌是分化性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发展慢,所以一般人都认为甲状腺癌预后良好。其实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其预后有明显差异。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有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和治疗是否恰当等。1)病理类型分化好的乳头状癌和滤泡样癌是属于低度恶性癌肿,预后良好,如果治疗及时和合理,绝大部分患者可望治愈。但未分化癌则不然,其属于高度恶生的癌肿,发展快,预后差。除少数发现早、治疗及时、手术彻底或获得10年生存率外,绝大部分患者在1~2年内死亡。髓样癌的恶性程度介于上述两种癌肿之间,如果诊治及时,手术彻底,10年生存率可达82%,反之预后也不佳。2)临床分期原发灶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第2位重要因素,一旦原发灶向外浸润,预后就明显不佳,国、内外资料基本一致。3)性别年龄国外多数学者也认为女性病人预后较男性好。年龄的因素也很重要,无论男女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存率逐步下降;即使在同样病期,年轻人的预后还是比年长者的要好。4)根治程度虽然大部分甲状腺癌预后较好,但治疗彻底与否仍决定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hurraw是一个美国的小众品牌,主要推出唇膏类的产品,都是采用天然的原料生产。那么hurraw润唇膏怎么样hurraw润唇膏好用吗

品牌介绍

1、Hurraw!balm是一个美国有机品牌,该品牌只专门生产润唇膏。

2、Hurraw!lipbalm获得美国的有机认证。所有润唇膏都采用了天然杏仁油、椰子油、荷荷巴油、可可子油等等材料。而且保证产品不含petroleum,parabens,preservatives,artificalflavorsorcolors(石油,防腐剂,人工香料或颜色色素)。

3、它的香味都是由天然材料制造,绝对不是加入人工香料。产品是不含动物成份的。品牌强调的"allnaturalorgaincveganrawgood"(全部自然。有机。素食主义者。源于自然。好的材料)

4、Hurraw!LipBalm在美国认证所有原料均由有机草本制造绝无动物成份,使用冷压技术生产。更荣获CCIC(TheCoalitionforCustomerInformationonCosmetic)认可,于研发过程绝无使用动物作测试。

产品特点

特点一:使用冷压技术生产,润唇膏放进口袋也不会融掉(克服了一般有机润唇膏“极易融”的缺点)

特点二:椭圆管设计,易涂抹,与唇形完美契(一般润唇膏都是圆管设计的)

特点三:采用自然、素食且有机的优质原料制作而成

特色四:质地柔软,润而不黏,使用后令双唇持久润滑

此外:

1、具有天然清香

2、保湿润泽,改善弹性

3、日间防晒润唇膏款是15度防晒指数,普通款是评级标准是大约有4度防晒。

产品评测

这个牌子有点小众,是一款美国的有机认证的素食主义产品,产品中没有动物成分,比如蜂蜡等。核心成分有滋润舒缓的杏仁油,保湿的椰子油,改善弹性的可可脂,VA,VE,橄榄油和保持唇部柔软的蓖麻油。官方的说法是:“使用感平滑,不拖拉,不油,不黏腻,味道不会很重,没有颗粒感,持久度好,贴身放也不会融化。”我真是一用就爱上了,恰到好处的滋润程度,不是科颜氏牛油果那种丰厚的油润,不是欧缇丽润唇膏那种偏干的滋润。而且这个唇膏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管身是扁的。

放在桌子上不会乱滚,真让人好喜欢。此外我还喜欢这款唇膏的理由是:味道多。味道正。它有几十种味道,常见的味道比如柠檬、巧克力、薄荷、橘子等,还有一些不常用在唇膏上的味道它也有。比如伯爵茶、杏仁、肉桂、印度红茶香料、沙士等。我买过2支,味道分别是香草、椰子香茅薄荷,每个味道都好正点啊。香草的味道就是温暖甜美的香草味,闻起来像是刚出炉的饼干一般。椰子香茅薄荷就真的很有东南亚FU,作为一个东南亚菜系的狂热粉,我简直爱死这个味道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03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