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浆印花的优缺点都有些什么?

胶浆印花的优缺点都有些什么?,第1张

胶浆印花工艺应用特殊的化学凝胶与染料高度无缝混合。染料通过凝胶的介质作用,牢固的附着在面料上,胶浆印花工艺克服了水浆印花的局限性。其特点是适应各种色深及材质的印花,它可在棉、麻、粘胶、涤纶、锦纶、丙纶、氯纶及各种纤维的混纺织物上印花,也可在皮革、人造革等材料上印花,用它可进行荧光印花、喷墨印花、烂花印花、静电植绒印花等印花工艺。胶浆印花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应用广泛,色彩靓丽,还原度高,但它的印制工艺相对水浆印花工艺要复杂,成本相对要高。

染料印花会产生较多的废水,胶浆印花习惯上不洗水,所以也就不产生废水。染料印花的优点是手感良好、透气性好,尤其是印制大面积花纹较突出。染料印花的衣服不仅穿着舒服,而且成本较低。缺点是工艺复杂,设备众多。比较起来胶浆印花工艺简捷且设备较少。关于致癌性方面,无论染料和涂料都存在危险品种,有些胶浆实际上是染料的不溶体。所以都存在选用问题。胶浆印花中用的黏合剂是关键性的用剂,无论是坚牢度还是安全性方面,离完美还差一点。染料印花中使用量最大的活性染料,在固着率和防止断键方面也存在较多的不足,有时不能符合穿着要求。还有方法是将大面积的实地图案偷空,做成烂的效果,但始终穿起来有点硬硬的,所以最好还是水、胶浆结合来解决大面积印花的问题较好。

1、平网织物印花中塞网现象的解决方法

原因:底稿片密度不够;平网制版操作工艺不当;印花浆料质量问题。

解决方法:

底稿片都用电脑制片。底稿片的图形花纹至黑密度越高遮光效果越好。如至黑度不够,遮光效果越差,紫外光易透过,会造成塞网;底稿片的灰雾度要低,如灰雾度高了,阻挡了紫外光透过,需加长曝光时间来完成,这样易引起曝光时间过度而产生塞网。

平网制版的显影、固化操作流程不当,会导致塞网。显影时,要考虑到紫外光是从网版的承印面传递至刮印面,承印面光照充分,可以用较大压力的水冲洗;而刮印面光交联程度要比承印面小,胶膜显嫩,冲洗时应采用无压力的水浆残留浆液淋洗干净,避免残留浆液堵塞网孔。固化前要进行二次曝光,使胶层充分感光再涂固化剂。

印花时,使用的浆料中含有杂质或未溶解的颗粒堵塞网孔中,使印花时色浆不能从网孔中刮出来,所以在使用前浆料要过滤去杂质。使涂料粘合剂时要选择质量好的粘合剂和配伍性好的增稠剂,刮印时结膜不应太快。

2、印花胶浆印刷好后粘手的问题

印花胶浆印刷干燥后有粘手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更加严重

原因:印花胶浆的主要原料为丙烯酸树脂,树脂的特性决定,选用较硬的树脂,粘手的问题可以解决,但粘附力下降很严重,如果增加粘附力,必须选择比较软的树脂,但软性树脂容易回粘

解决方法:使用东莞市澳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印花胶浆防粘剂,加入印花胶浆内混合均匀,印刷后,印花胶浆防粘剂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既不影响印花胶浆的粘附力,又解决了粘手的问题

3、图案边缘由清晰到模糊的产生过程

刚开始印制时由于浆料的流动性较好,因此刮墨刀不需要很大的力就能把浆料切割干净。随着胶浆中水分的不断蒸发,浆料逐渐变稠,黏度变大,必须加大刮墨刀粒度才能切干净多余浆料。由于力度增加,使丝网弹性变形产生图案位移,随着刮墨刀作用力的消失,丝网回弹后网版印刷面的图案边缘就会反粘到浆料,在第二次印刷时,这些浆料就会移到图案边缘,产生图案边缘模糊现象。

解决方法:

(1)用弹性小的丝网,如涤纶丝网;

(2)提高丝网的张力;

(3)减小丝网的回弹力;

(4)随时调节浆料的黏度。

4、图案锐角变圆角、小网点丢失的产生原因

由于浆料在印刷过程中逐渐变稠,使其流动性变小,在通过网孔时必须增加刮墨刀的压力才能通过网孔,但在网版图案边缘由于感光胶的撑垫作用,使刮墨刀不能随时将浆料挤出网孔,使浆粒停留在网孔中结成膜,造成感光胶边缘的网孔堵塞。

胶浆生产过程加入快干助剂,一般加入甲苯,在添加填充料(钛白粉、硅粉)前与树脂预先混合;添加量不可以超过5%,否则会导致塞网;

加入尿素或者慢干防塞网剂的量减少,可以使用YS-102这类防塞网剂,属于有机化合物,解决塞网问题,同时不会导致浆料慢干;

选用粒径更细的树脂,成膜性好,YS-40A胶浆树脂属于中干性,就算在室温10℃以下,干燥速度也适中;

胶浆生产过程减少水的加入,树脂所含水是化合态,而直接加入的水是游离态的,表面张力小于树脂本身的水,容易渗透进入纤维面料内部,更难干燥;

如果使用的是成品胶浆可以适当加入有机溶剂来提高干燥速度,注意溶剂预先与树脂混合(YS-40A),混合方法:溶剂(120号或者200号)与树脂加入乳化剂或者缔合型增稠剂搅拌成糊状,然后加入胶浆再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以上,期间胶浆表面有气泡状产生,不会影响品质,就可以使用。

  胶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很简单的讲胶印就是借助于胶皮(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文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也正是橡皮布的存在,这种印刷方式得名。橡皮布在印刷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它可以很好的弥补承印物表面的不平整,使油墨充分转移,它可以减小印版上的水(水在印刷中的作用见后)向承印物上的传递等等。 以上也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胶印可能范围更狭窄些,即有三个滚筒(印版、橡皮布、压印)的平版印刷方式,在我国的南方把这种印刷方式称为柯式印刷。

  简介

  在中国胶印是一种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方式,由于印 刷速度快,印刷质量相对稳定,整个印刷周期短等多种优点,书刊、报纸、和相当一部分商业印刷都在采用胶印。一提到印刷,人们马上想到的是胶印,海德堡、罗兰、三菱、大森等国外品牌对普通老百姓也耳熟能祥。

  编辑本段三大原理

  水油不相容原理

  化学上所谓的相似相容原则决定,有轻度极性的水分子结构与非极性的油分子间分子极性不同,导致水油之间不能吸引并溶解,这个规则的存在使平面印 版为区分图文和空白部分而使用水的构想成为可能。

  表面选择吸附原理

  根据表面张力的不同,它所能吸附的物质不同,这也为平版胶印 的图文分离提供了可能。

  网点构像原理

  由于胶印的印版是平的,那么就无法依赖油墨的厚薄来表现印刷品上图文的层次,但通过将不同 的层次拆分成很微小的肉眼觉察不到的网点单元,就能有效的表现出来丰富的图像层次。 胶印

  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水浸湿过的表面上,是不 容易被油沾染的,水和油总是相互排斥的。由于胶印的印版几乎在同一个平面,那么就需要找到一种能有效的区分空白部分和图文部分的方法 ,水在胶印中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水油不相溶"原理。印刷过程中,先在印 版表面均匀的涂布薄薄的一层水层(实际上由于印版表面的选择 性吸附,图文部分是不会沾水的),然后在印版上涂布油墨的时候,就有效的保护了空白部分。

  编辑本段胶印中油墨过度乳化的有效解决方法

  胶印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油墨过度乳化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油墨过度乳化通常是由于供水量过大造成的,因此,操作人员一般会采取减小供水量、增加供墨量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但调节效果只能通过印刷来验证,这无疑还要浪费一定的时间和材料。 光盘胶印

  为此,我们将油墨过度乳化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查找国内外印刷机的资料,发现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可以借鉴海德堡CP2000胶印机所采用的方法。相对于每一个墨区,润版系统中安装一个轴流风机,可使本区域内多余的水分很快挥发。在这种做法的启发下,我们设计了一套可调节的干燥系统安装在胶印机上,以使多余的水分快速挥发,降低油墨过度乳化的几率。 它可以根据墨区水量的多少,通过直流低速电机调节轴流风机与印版滚筒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多余的水分快速挥发,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水分过多造成的油墨过度乳化问题。该机构造价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随时从胶印机上拆卸下来,不影响胶印机的正常工作,也不会破坏胶印机的原有机构。 同时,在试验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吹风效力,该机构还能够去除由于纸张质量较差而产生的纸毛,从而进一步提高印品的质量。 字母帽衫胶印

  胶印 胶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很简单的讲胶印就是借助于胶皮(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纹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也正是橡皮布的存在,这种印刷方式得名。橡皮布在印刷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它可以很好的弥补承印物表面的不平整,使油墨充分转移,它可以减小印版上的水(水在印刷中的作用见后)向承印物上的传递等等。 以上也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胶印可能范围更狭窄些,即有三个滚筒(印版、橡皮布、压印)的平版印刷方式,在中国的南方把这种印刷方式称为柯式印刷。

  编辑本段工艺常识

  套准

  即套印准确程度。这是印刷的常用术语,它是用来衡量胶印机印刷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胶印

  套准这个名词,只适用于双色和多色印刷。其含义是指,在印刷彩色印件时,将印版上各种不同颜色的图文,准确地重叠在同一张印品上。并且使各种颜色的网点不变形,图文不走样,且色泽绚丽,富有立体感。 没有准确的套印,就没有印刷质量。要求彩色印品准确套印,是最起码和最基本的条件。但是,绝对的套准从来是没有的。根据纸张的幅面大小、网线的多少和对于印品质量要求的高低等,在印刷彩色网线印刷品时,纸张套印的准确程度,应当达到这样的要求:纸张就印时位置的误差,应小于两个相邻网点之间距离的一半。一般来说,约在005~010 mm的范围之内。对于一些套印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印刷品,可以放宽到015~025 mm。 为了便于在印刷时检查套准情况,可以以规线套准情况为参考,再仔细观察图文套印情况,为了看清是否套准,往往借助3~6倍的放大镜进行观察。

  水墨平衡

  水墨平衡是胶印印刷的基本原理之一,其是基于油水不相混溶机理之上的。油墨和水不相混溶是平版印刷的基本原理,但胶印印刷时,油墨和水必须同时处于同一印版的版面上,并保持平衡,这样,就要求印版图文部分保持充分的着墨量,同时又要保证印版空白部分不起脏,这种水和墨之间的平衡关系,即称之为水墨平衡。掌握好水墨平衡,是保证胶印印品质量的前提条件。

  编辑本段常用纸张

  胶印机

  胶印中所用的纸张种类很多,且各种纸张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纸张,由于各厂的制造工艺不尽相同,而质量也会各有高低。现将胶印常用的纸张简述如下。

  常用纸张的种类

  ① 胶版纸(俗称道林纸)它是专供胶印机进行多次套色印刷所普遍采用的纸张。胶印中往往用它来印制各种宣传画册、书刊封面、地图画报和商标广告等。 ② 铜版纸(也叫印刷涂料纸)它是在原纸表面上涂布一层白色涂料,经过超级压光加工而制成的高级用纸。在胶印中,经常用它来印刷画册、画报、日历、年历、商品样本和精制插图等。 ③ 白板纸 由于它质地坚硬,且有较大的厚度和重量,所以,一些包装装潢及商标印刷厂,经常用它来印刷各种包装纸盒和商标等。 胶印机

  ④ 新闻纸(俗称白报纸)由于它质地松软,厚度薄、重量轻,所以在胶印中很少采用,仅用它来印刷报纸等。

  常用纸张的特点

  ① 胶版纸 有单面胶版纸和双面胶版纸之分。常用纸的重量以70g/㎡、80g/㎡、90g/㎡、100g/㎡和120g/㎡为最多。这种红具有伸缩性小、质地紧密、不脱粉、不拉毛,以及纸张表面具有适当的平滑度等特点。 ② 铜版纸 有单面铜版纸和双面铜版纸之分。常用纸的重量为80g/㎡、100g/㎡、120g/㎡、150g/㎡和200g/㎡。这种纸具有较高平滑度、不脱粉、不分层,以及涂层无气泡孔等特点。 ③ 白板纸 有特级和普通、单面和双面之分。常用纸的重量以200g/㎡、220g/㎡、250g/㎡、280g/㎡、350g/㎡和440g/㎡为最广泛。它除了具有洁白平滑、薄厚均匀、质地紧密和不脱粉毛等特点外,还具有因折叠而不易断裂的韧性。 胶印机

  ④ 新闻纸 可分为卷筒纸和平板纸两种。其重量一般在51g/㎡左右。它的特点是:纸质松软、吸墨性强,纸面平滑和不起毛。但由于纸质松软,吸墨性强以及抗水性低,故在印刷时要严格控制版面水分,以防止套印不准和拉毛等。 ⑤ 书写纸

  编辑本段原材料的印刷适性

  印刷适性是指:纸张、油墨、印刷过程(压印和印刷速度)、印版、墨辊及橡皮布、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等,比较适合印刷的条件,以便获得优质印刷产品。 油墨黏度是指流动时的黏滞程度,它是表征油墨流体流动阻力大小的指标。胶印油墨的黏度主要取决于所用连结料的固有性质和颜料颗粒的大小、含量及其在连结料中的分散状态。颜料含量高,油墨黏度大;颜料颗粒大,油墨黏度小;颜料分散度好,油墨黏度小。 胶印机

  在胶印过程中,一定的黏度是保证油墨正常传递转移的主要条件,也是决定油墨印迹牢度、清晰度和光泽度的重要条件。油墨黏度过大时,油墨的传递、转移困难,易造成版面墨量不足,造成花版;黏度过小时,易产生浮脏,严重时会造成油墨过度乳化或使其不能保持正常的传递、转移,并逐渐在墨辊、印版和橡皮布上堆积。当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糊版。 油墨渗透性是指,转移在印张表面的油墨墨层的渗透能力,它是表征幽默在干燥过程前期所显现的渗透现象和性质的。在胶印过程中,油墨的渗透过程包括两个过程,即发生在印刷压力作用瞬间的即时快速渗透过程以及印刷压力小时后的缓慢自由渗透过程。 在胶印过程中,印刷油墨的渗透性主要取决于连结料自身的性质,同时也与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及其所用纸张的类型、表面性质等有关。一般油墨墨层在纸张上的渗透,因油墨类型不同,黏度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渗透性质和渗透速度,通常氧化聚合结膜型油墨的渗透性,比渗透凝胶结膜型油墨的渗透性小。 胶印机

  油墨的渗透性对印迹墨层的固着干燥及墨层结膜后的色调再现、光泽性、耐摩擦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油墨的渗透性和纸张的吸墨性过强时,容易引起粉化、透印等现象,使印迹墨膜的颜色、光泽度和耐摩擦性等显著下降;当油墨的渗透性过小时,则会引起印张背面粘脏,严重时会使堆积成垛的印张互相粘成叠。

  编辑本段色偏与混色

  胶印印刷工艺过程中,时常发生印品与打样样张色彩不相符的偏红、偏黄或偏青的现象,或者图案画面叠印后混色故障,轻者影响产品质量,严重的会使整批产品报废,使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胶印工艺工作的体会,总结整理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与同行商榷。 印品色偏和混色故障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的原因: 胶印油墨

  (1)制版操作不规范引起的黄、品红、青某一色印版网点过深或过浅; (2)油墨色彩调配不当或三原色油墨不相匹配; (3)印刷色序安排不合理; (4)印刷纸张本身存在较严重的色偏现象。

  印版网点深浅故障引起的色偏

  印版晒制过程中,晒版光源强度、光谱同印版感光胶感光特性不匹配,或曝光时间不当;显影液pH值以及显影时间长短掌握不恰当等,都可能造成印版网点过深或过浅。这样的印版上机印刷,其画面色偏就不可避免了。 故此,印版在上机前必须先对其质量进行鉴别,对印版网点的鉴别可借助放大镜分别对照黄、品红、青、黑各色原版胶片,仔细察看相对应印版图案同一部位的亮调、中调、暗调区域网点显现情况,即亮调部位2%的小网点,印版上应能同等晒得出,印刷品上3%的网点应能印得出来。若印版上2%的小网点晒不出来,则说明印版晒浅了,不适用。用鉴别印版同胶片亮调部位2%小网点的方法,鉴别印版上同原版胶片同一部位暗调97%的网点。若印版上的这部位网点并糊,则说明这块印版晒深了;若这部位网点间空白区域面积扩大了,则说明印版晒浅了,就应重新晒制。 胶印纸张

  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布鲁纳尔信号条来控制晒版质量,就能准确而便于操作。鉴别方法是借助高倍v放大镜,观察印版上的布鲁纳尔信号条的第5块 50%的细网测试块中的各12个阴阳网点,其阴阳网点面积由大到小顺序都应各出齐6个;第6块的6个小格内2%的小网点要晒出来,若晒出的印版3%的网点存在,而2%的网点消失了,说明印版晒浅了。反之,不仅2%的网点存在,而且1%的小网点也存在,则说明印版过深。

  油墨问题引起的色偏

  印刷过程中,由油墨引起的色偏故障,多数是因为现有的各地所产的三原色油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偏,譬如牡丹牌05-24中黄(偏红016)、 05~32天蓝(偏红035),这对整个画面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色偏影响,尤其是中间调影响更严重。但是少量的色偏可以从油墨配伍方面予以纠正。如长期以来华东地区选用的一组三原色墨,像上海油墨厂生产的05-28透明黄、05-14洋红、05-32天蓝以及天津油墨厂生产的GS-135洋红、GS- 425天蓝、GS-236中黄油墨都具有快干、快固着、色彩鲜艳、色偏少、疏水性强、印刷适性好等特性,对高速、多色机用于涂料纸印刷精细产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胶印

  色序安排引起的色偏

  胶印印刷品与打样样张相比较,有时尽管所使用的油墨、纸张及实地密度相同,但印刷品仍有偏黄、偏红或偏蓝或者叠印色墨混色现象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打样机一般为单色湿压干印刷,油墨吸附性、转移率较适宜;二是机器结构、压力、速度同实际印刷不尽相同;三是高速多色印刷时色序安排不合理。色序安排顺序不合理不仅会引起色偏故障,还会使印品图案色彩因湿压湿叠印造成混色后果。

  编辑本段多色机印刷色序安排应遵循的原则

  1先深后浅

  根据4色版油墨明度差别顺序安排,即暗深色先印,亮浅色后印。

  2先小后大

  依据印版图文面积安排。即印版图文面积小的先印,图文面积大的后印。

  3联度大的色墨先印,教度小的色墨后印

  按油墨粘度大小顺序来安排,就是联度大的色墨先印,教度小的色墨后印。如上海牡丹牌05型黑墨11882Pa,蓝墨4885Pa>品红墨 4771Pa>黄墨147Pa的顺序安排。对于黏度大的色墨必须放在后色组印刷者,应先将其黏度适当调低,这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即会造成逆套印的混色弊病。

  4覆盖力大的色墨先印,覆盖力小的色墨后印

  依据色墨的透明度和覆盖力安排,也就是透明度低和覆盖力大的色墨先队透明度高、覆盖力小的色墨后印,这样能提高油墨叠印后的呈色效果。

  5弱色先印,强色后印

  以原稿特点安排色序,单色机属于湿压干的压印方式,多采用黄、品红、青、黑的色序,或用黄、青、品红、黑的色序,这是基于多色单张纸色与色之间套印,至少间隔几个小时才能套印下一色,这样可能会造成纸张的伸缩。从有利于视觉对套印要求的角度讲,第一色先印弱色黄墨,即使印张有所伸缩,对后色序青、品红、黑版套印所产生的有限误差影响也不甚明显。双色机印刷则多采取明暗色墨交替色序方式,即黄、品红和青、黑色序,或者黄、青和品红、黑的色序。 总之,只要胶印操作者能够认真辩证地领会造成色偏和混色故障的主要规律性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本段印版耐印率

  提高印版耐印率是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以下几种方法可提高印版的耐印率。 1、严把印刷原材料入库关。尤其要保证购进优质纸张和优质PS版。比如印书刊的52g/m260g/m2书刊纸,采购人员如果贪图便宜购进非正规造纸厂家的劣质纸,纸张的白度、均匀度、平滑度、光洁度、表面张力、施胶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均无法达到印刷的要求,纸张表面粗糙、纸灰大、细微沙粒多,这就容易磨损PS版的感光树脂胶膜,使印版的耐印率降低。所以,要提高胶印印版的耐印率,首先就要从材料的进货渠道抓起。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进厂,不入库。当前,印刷材料市场上品牌繁多,难辨好坏,印刷企业购进材料时应货比三家,保证质量,购买优质的印刷材料。 2、要掌握正确的PS版曝光时间。特别要注意曝光量,不要过度曝光,以免影响印版的耐印率。一般情况下,四色分色片要求3%的小网点不晒丢失,98%的大网点不糊版;图案、线条、文字清晰,细小的图文不掉版,文字笔锋饱满明亮,不缺笔断划等。 3、PS版显影液浓度应严格控制。配制显影液时要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配制,将显影液或者显影粉、氢氧化钠、水通过计量器具度量准确,切勿凭经验,靠感觉来配制或稀释显影液。若晒版过程中曝光过量,PS版显影液碱溶液浓度过高或水温偏高都会直接降低PS版的耐印率。 4、通过烘烤PS版来提高印版的耐印率。现在许多印刷厂家对长版活、印量较多的书刊、报纸等产品印刷采用烤版的办法提高耐印率,即将PS版晒版之后经过除脏、涂擦烤版液、用对开电烘箱进行烤版。①烤版前一定要注意将PS版空白部分污物、脏点用修版膏清理干净,否则经过烤版后难以清除掉脏点。②涂擦烤版液用的毛巾不干净,或者毛巾上面的纤维脱落在PS版的版面上也易带脏。③烤版温度在200~220℃,烤版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同时也要根据PS版版材感光树脂胶膜的耐温情况,来具体定出烤版的时间。如果烤出来的PS版感光胶膜呈浅咖啡色、褐红色,象梅子熟透的颜色,说明烤版适当;如果烘烤的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将会把PS版感光树脂胶膜烤糊,或使版基变软。 5、晒版之前要检查软片的密度是否合适,硫酸纸上面的文字、线条、图纹黑度要饱满,不缺笔断划,大字和宽一些的线条黑度不够应重新输出,也可在电炉子上烤一下,能够起到增黑作用。烘烤时要防止硫酸纸起皱,影响晒版吸气不实。印刷批量大的书刊、商标、包装装潢产品无论是出软片,还是出硫酸纸,文字的笔划、线条尽量粗一些,相应地就会耐印些。密度和黑度达不到要求,不能迁就,返工重做,才能保障晒出来的PS版的耐印率。 6、水辊对印版的压力不宜太大。在调试两支水辊与印版压力时最好不要用正式印刷的好印版,可采用废旧的PS版来调试,以免损伤印版。同时印版滚筒内的衬垫纸厚薄要合适。水胶辊对印版的压力过大,印版的图文磨损也会随之增大,耐印率就会降低。 7、装版时应检查印版背面衬垫纸是否存在起皱、打折、纸屑和小纸块等情况,若有这些情况应拆卸下印版,将衬垫纸整理平实。 8、晒版、上机后修版时,残留的修版膏不慎涂到PS版图文部分的感光树脂膜上,起到了一个减薄胶膜的作用,也会影响PS版的耐印率。另外,上版后版面上带脏,往往采用擦布沾润湿粉剂擦版来去脏。但是,用润湿粉剂擦版时不要太用力,擦试的时间也不要过长,否则印版的感光树脂胶膜被擦薄后不耐印。 9、印刷时使用较小的压力。把印版装上印版滚筒后,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不要过大,PS版加包衬纸张的厚度不要超过065mm,橡皮布加包衬的厚度不超过325~340mm(用千分尺测量)。装版时要压紧压实,防止在胶印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相对滑移。另外,准确地调节和控制胶印机的着墨辊、着水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避免版面直接磨损。 10、印刷过程中严格控制水墨平衡。注意控制墨层厚度,避免油墨铺展到印版的空白部分。如果油墨过厚,油墨中色料、连结料、胶料的微小颗粒对印版磨擦作用加大,也会加快印版的磨损。保持正常的供水,在印版空白部分不粘油墨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用水量润湿版面,才能减少纸张变形、油墨乳化、套印不准、墨色冲淡等现象。如果版面水份过多,跟弱酸性水斗液(用于清洗油污)结合,对印版也有腐蚀作用。保持水墨平衡,同时也能避免因水墨不当引起的脏版、花版和掉版等现象。 11、防止印版表面氧化。在胶印机中途停机或午间吃饭与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涂擦阿拉伯树胶,以免印版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导致印版氧化而降低印版的耐印率。 12、防止杂物与版面产生磨损。还要注意不让纸张输送过程中双张、多张和其它杂物把印版压坏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47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