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透视:激活教育神经末梢

湖北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透视:激活教育神经末梢,第1张

从北京乘高铁至武汉,5个小时;从武汉乘高铁至恩施,4个多小时;而从恩施到当地最偏远的乡村学校,则需要在崎岖的山路上驱车五六个小时。高铁的修建,搭起了大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但城市通往乡村的相对不长的路程,却仍需较长的时间。

 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人体,就好比关节之间的连接愈发便利,但通往神经末梢的道路上却依然漫长。对于中国教育来说,这个“神经末梢”就是一个个分散的乡村学校。

 “中国乡村的未来,有赖于农村教师和农村学校的发展。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师资问题已经替代物化资源,成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采访中,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的话,让记者产生了强烈的共振。

 当前,教师队伍总体超编,但由于教师缺乏,一些乡村学校却“揭不开锅”;好不容易招来的乡村教师,来了却又留不住;由于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缺乏,一些乡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成了奢望……

 这些“老大难”的问题,可都是“硬骨头”,该如何“啃”下?湖北省在这些问题上,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独有的乡村教师发展之路。

 “‘退一补一’是一条非常硬的政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乡村学校快‘揭不开锅’了,教学点的教师年龄偏大,一些教学点的教师5年内会全部退光,如不进行师资补充,这些教学点无以为继。”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童静菊告诉记者,在一些地方,5年内,城镇教师大约退休30%,乡镇教师大约退休50%,而许多教学点的教师会全部退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9月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提出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黄金十条”,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文件。其中,“退一补一”政策是“黄金十条”里最有分量的一条。

 所谓“退一补一”,就是各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落实“国标、省考、县管、校用”制度,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原则,实行招聘计划省级统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年教师退休和编制空缺情况,会同编制部门提出初步招聘计划,由省编制部门核准招录数量,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笔试。

 “这是一条非常硬的政策。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总体上是超编的,而乡村教师又是严重缺人的。一开始,编制部门就是不同意,经过反复协商,编制部门由不同意、部分不同意、同意到支持。”童静菊说。

 为了招到能留得住的乡村教师,湖北省建立普通高校毕业生乡村任教到岗学费奖补制度,到乡村及偏远地区任教的高校毕业生,按服务年限实行以奖代偿。

 早在2012年,湖北省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主要是统一报名、统一笔试)、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新机制。“退一补一”,就是对这一政策的完善。

 具体方式如下:对各地因多种原因形成的新机制教师空缺岗位,纳入下一年度教师招聘计划,实行“空岗补齐”,使全省新机制教师规模保持在31万人左右;要求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区教育、编制、人社部门在向省教育、编制、人社部门申报新机制教师“空岗补齐”计划的同时,要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和教师编制状况,经地方政府同意,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 的原则,另行申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计划,招聘条件各地自行确定,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笔试。

 目前,全省已核定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计划6477个,其中新机制教师“空岗补齐”计划2626个,各地自行申报、参加全省统考的计划3851个。

 这些新招的教师,年纪轻、学历高,平均年龄20多岁,绝大部分学历为本科,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甘于奉献,他们的加入,优化了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改变了农村学校“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的现象,显著提升了农村教师形象。在学科结构方面,据统计,近4年全省累计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英语教师5700余人,音乐、体育、美术及信息技术教师5200余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紧缺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

 “不求本科,但求本地”

 “不求本科,但求本地。”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学敏说,2014年,湖北省将报考村小、教学点岗位的新机制教师学历降低到全日制大专师范类专业毕业;2015年,将招聘范围限定在38个贫困地区县市,同时为建立新机制教师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明确新机制教师与本地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实施新机制4年来,湖北省共公开招聘31万名新机制教师,占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总数的124%,其中初中教师11万人,小学教师15万人,教学点教师5000余人。目前,全省在岗新机制教师29万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50余人,本科学历近27万人,专科学历2000余人。

 而在这之前,荆州市、黄石市、孝感市、黄冈市,近10年没有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公办教师,这种情况在全省其他一些地区也存在。“这些政策的出台,畅通了农村教师的补充渠道,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解了农村地区师资缺乏的燃眉之急。” 湖北省教育厅干部人事处处长梅亚平说。

 前不久,记者在湖北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看到,教学楼主楼拉起来警戒线,639名考生正在考场内奋笔疾书,竞争300个恩施州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及公办幼儿园教师定向委培名额。

 “因农村学校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艰苦,新机制教师流动不畅,外地教师不适应本地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特别是教学点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加艰苦,全州近3年招录的农村新机制教师已经流失200多人。为此,我们尝试探索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恩施州教育局局长贺其明说。

 来自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的考生章荣(化名),报考的是巴东镇凤台教学点,距离自己所在村有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地,经济负担重,如能考上,3年学费全免,而且连毕业后的工作也解决了。对于孩子的选择,我支持!”章荣的父亲章宽(化名)对记者说。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鸣峰告诉记者,此次考试,是湖北省恩施州定向委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及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一次尝试。就在考试前十多天,恩施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及公办幼儿园教师定向委培方案》,计划“十三五”期间,按照指标到县、分配到校、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合格聘用的培养模式,每年专项招生计划300—500名,用于定向招收高中(中职)起点三年制专科小学教育(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和学前教育(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学生。今年是首次招生,定向培养工作由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负责。

 为了提高定向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恩施州要求各县市教育局在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的基础上,准确统计本地村小学、教学点和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需求,并会同发改、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制定“十三五”期间分年度定向培养需求计划,经县市政府同意后于上一年度将次年需求计划报州教育局,州教育局会同州发改、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审定,并报州政府同意后,下达各县市委培计划。

 正式录取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必须与需求县市政府、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并明确定向就业的村小、教学点或乡镇公办幼儿园。为了培养能够留得住的乡村教师,恩施州规定报考条件为定点校(园)所在地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家庭子女(生源地所在村和邻近村优先)。

 恩施州将定向培养的学生纳入教育资助对象范围,按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州财政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配套发放生活补助,三年学费全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继续享受相关补助政策,县市结合当地情况另给予不低于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

 “留得住3年就留得住5年,留得住5年就能留一辈子”

 “工作的第一年,是乡村教师的流失期,留得住3年就留得住5年,留住5年,就能留一辈子。”童静菊说。

 叶芬是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2007年,她在鹤峰做资教教师,2011年在建始县工作1年,2012年参加新机制教师考试,进入龙凤镇中心小学工作。对于现在的收入情况,叶芬很满意。她告诉记者,2007年资教时她每月工资只有900元左右,年收入约1万元;2011年时,每月1100元,再加上省里每年补助5000元,年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每月税前工资约3400元,还有一些奖金,一年收入有七八万元。

 “现在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音乐课上好。”叶芬说。

 从2016年起,湖北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做了完善:一是以2012到2015年这4年招聘的31万名新机制教师为基数,省财政进一步提高经费补助标准,到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地方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万元;到其他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5万元。

 在龙凤镇教师安居小区,记者走进了王仲林老师的家。白色的家具和阳台上两盆1米多高的绿植,使这个12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显得更加简约、整洁。“房子1300多元一平方米,大产权,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半。一般来说,经济适用房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但乡村教师很多是祖孙三代住在一起,考虑到这一实情,申报材料经过层层审批得以通过,这里的房子全部是120平方米以上的3居室。”王仲林说。

 从2007年至今,王仲林一直在距离龙凤镇15公里的二坡教学点工作。王仲林买了辆私家车,每天都开车上下班。“教学点共有6名教师,4人在教师安居小区买了房。原来在村子里住,生活条件很差,觉得很窝囊,现在开心多了!” 王仲林笑着说。

 龙凤镇中心小学校长代艺告诉记者,王仲林买的房子是龙凤镇教师安置小区第一期129套房子之一,今年5月,第二期288套也投入使用。“只要在市区没有商品房的教师,均可申请购买。除了价格低一半以外,湖北省还对乡村教师进行覆盖全省的周转房补助,每人1-2万元。”

 湖北省政府还曾把“建设教师周转房5000套,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列入利民惠民的十件大事。

 “通过实施农村教师保障房建设项目、经适房建设项目,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贺其明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全州组织实施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按照农村教师总数的15%比例,每人每月补助600元,从2013年1月1日起连续实施3年),有2622名农村教师享受此项补助;从2014年起,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乡镇学校教师每人每月300元、村小教师每人每月400元、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600元),全州共有14万名农村教师享受此项生活补助。各县市教师绩效工资、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政策都得以落实。“包括恩施州,全省71万名教师享受了这项生活补助(含当地农村骨干教师),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市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梅亚平说。

 童静菊告诉记者,为了留住乡村教师,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湖北省建立乡村教师奖扶机制。加大“楚天园丁奖”表彰和跟踪管理力度,对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予以表彰,重点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其中乡村教师比例不低于30%。省、县两级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任教达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建立“湖北省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对大病、特困教师提供援助;建立“湖北省乡村教师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教师给予奖励。关注乡村教师心理健康,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提供相关咨询服务;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社会基金对教师提供优惠待遇和奖励。

 “光靠金钱刺激是不够的,还需讲奉献精神”

 “别小看我们乡村学校,我们有专门为教师们建的健身房。”在恩施州宣恩县椒园中学,校长席建忠自豪地对记者说。

 跑步机、自行车、杠铃……健身房里,各种器械摆满了整个房间。

 席建忠介绍说,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这里总有教师们浑汗如雨锻炼的身影。

 看罢健身房,记者注意到隔壁的大屋子门口挂着“读书吧”的牌子,走进去,里面设计别致、装修典雅,吧台、书架,阅读区、讨论区宽敞明亮。八(5)班班主任王久香正在这里读书、查阅资料,为接下来的语文课做准备,手边放着的一杯咖啡弥漫着香味。

 “乡村学校也有这么好的条件,感到真幸福。”王久香说。王久香是一名新机制教师,2014年来到椒园中学。她说,这里是教师们的读书吧,又是集中研讨业务的教研室。学校购置了大量专业书籍和课外读物,还免费提供茶水和咖啡,所有教师可以随时来,放松、学习。

 “2012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会引进四五名新机制教师。为了让他们待得住,学校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教学上尽快上手、生活上无后顾之忧。”椒园小学校长张清泉说。

 “补助在一定人群、地域、幅度有作用,但在农村,个人发展空间有限,生活质量差,要想方设法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光靠金钱刺激是不够的,还需要讲奉献精神。”余学敏说。

 龙凤镇武商点子教学点负责人朱忠德就是店子槽村的村支部成员,并在其中负责宣传、写作、活动策划等工作。“进入村支部以后,两边工作都要搞好,一边想着把课上好,一边想着要为村民办实事。”朱忠德说。

 龙凤镇武商小学校长皮烈云也是龙凤村村委会成员。皮烈云告诉记者,作为村委会成员,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受到了村民的尊重。校园周边出现的摆摊设点等问题,也可以直接协调。

 “我们加大在乡村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积极支持鼓励优选乡村小学教师进村支‘两委’班子工作。拓展了乡村教师的视野,为了乡村教育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贺其明说。

 童静菊说,湖北省在加强乡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也毫不含糊。近年来,湖北省着力加强乡村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乡镇中心学校完善党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加大在乡村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师职业文化建设,鼓励支持创作展现新时期优秀教师形象的文学影视作品。引导教师加强职业修养,模范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问责制,对师德师风不良且产生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的地方和学校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建立教师诚信管理体系,将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和遵纪守法情况纳入考评体系,加强师德师风行为的社会监督。

 “在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设置要向乡村学校倾斜,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要保持总体平衡;在特级教师、‘工作室’等评审和遴选工作中,将乡村教师进行单列。乡村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坚持‘重师德、重师能、重奉献’的原则,制定符合乡村教师特点的评价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也不要求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水平能力测试。”童静菊说,“今年就特设了80个特级教师名额专门面向乡村教师,在实行职称评聘分离的地方,乡村教师只要能评上就聘。这些都增加了乡村教师的吸引力。”

 近年来,不少年轻的乡村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农村学校的骨干力量。梅亚平介绍说,黄冈市、武穴市306名新机制教师中已有1人担任校长,8人担任校级领导;恩施州宣恩县285名新机制教师中已有16人担任副校长,恩施市636名新机制教师中有50余人被聘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

 “我们不仅需要待遇留人,更需要事业留人。这比待遇留人来得更持久。”梅亚平说。

 “提高乡村教师质量,须从师范教育改革做起”

 2013年暑假,叶芬在武汉音乐学院接受了十几天的农村音乐教师素质培训。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叶芬却感到收获很大。“针对音乐方面的培训课程设计很全面,在如何上好课、唱歌、跳舞等方面进行了提升训练,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东西。”叶芬说。

 叶芬参加的培训是湖北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的一部分。恩施州、县市政府将乡村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切实保障乡村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积极组织和选送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采取多种模式大力开展乡村教师培训,特别是加大对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的力度,着力支持乡村教师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教学。到2020年前,完成对全体乡村学校校长教师360学时的培训。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为乡村教师区域内培训、校本研修等打造培训者队伍。建设100个州级网络工作室,带动引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在乡村教师培训上,湖北省政府统筹规划和支持教师全员培训,地方政府要履行实施主体责任,保障乡村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到2020年前,完成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360学时的培训。加大“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统筹力度,整合“乡村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优秀教师出国(境)培训”等项目,着力支持乡村教师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教学。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为乡村教师区域内培训、校本研修等打造培训者队伍。去年,湖北省把非师范生送到师范院校脱产学习一学期,补齐他们在教育教学教育上的“先天不足”。

 “当前,一些师范类学生上不了讲台,提高乡村教师质量,还必须从师范改革做起。”童静菊说,除了在职培训外,湖北省还着力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加大专业经费支持力度,省教育行政部门将省属高校师范类专业生均经费拨款系数从10调整为20。

 “相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师范生的实习、实践环节较弱,这既有自身原因,也有政策导向方面的原因。拨款改革后,要加强教师培训的实践环节。”余学敏说,湖北省将建立师范生全学段学习实践制度,整合地方教研训资源,推动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共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形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立新入职非师范专业教师岗位专业技能集中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鼓励地方政府与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加强本土化培养,重点为村小学和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小锻炼来起到减肚子上肉的目的

1可以多做仰卧起坐,在仰卧起坐的过程中腹部肌肉群用力较多,长期锻炼主要提升了腹部的力量,能让肌肉群变的更发达,是锻炼腹肌的有效办法之一,而配合其他有氧运动,则能在减肥和健美两方面有很大的效果

2缩腹走路法,平常走路和站立时,要用力缩小腹,配合腹式呼吸,让小腹肌肉变得紧实。几个星期下来,不但小腹趋于平坦,走路的姿势也会更迷人。  

减肥需全身性脂肪消耗,从体育运动角度讲,减肥需要整体性、全身性的脂肪消耗,光增强腹部运动是不能起到为肚子减肥目的的;瘦身者应坚持全身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再加大腹部运动,从而达到缩小肚子的目的。全身运动以慢跑为最好。除了运动以外降低热量的消耗也是一种减肥办法。

扩展资料:

针对肥胖丰满的人来说 ,即便是对于易胖体质的人,肥胖的元凶依然是生活习惯。赘肉不是生下来就有的,看一看以下最易胖的生活习惯,都占了几条:

1、晚餐后零食不断,睡前还在吃宵夜。

2、不吃早餐或者早餐吃得很油腻。

3、吃饭的速度很快 ,经常边看电视或者上网边吃东西。

4、喜欢吃甜食油炸食品可乐瓶装果汁等,口味很重。

5、几乎从来不运动,从一楼到二楼也会坐电梯。

6、每天走路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7、饮食结构中,面食和肉食很多,但是蔬菜和水果很少。

8、经常熬夜。

减肥不是短期的内快速的节食以及高强度 运动就能成功的。之所以发胖,那是因为生活习惯出了问题,或者是吃得太多,或者是运动得太少。平时应当多运动,少吃高热量食物。才能有效的达到减肥效果。

参考资料:

-减肥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491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