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肌.·腰小肌·背腰最长肌的临床意义

腰大肌.·腰小肌·背腰最长肌的临床意义,第1张

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椎间盘突出了,压迫到了神经根才可能出现疼痛的症状,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现象。有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很轻,范围很小,可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却很严重。而另有一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但他们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却很轻。

近年来,大量的神经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腰椎间盘突出后引起的非细菌性炎症与病人的症状表现关系比较密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病变,清除这种非细菌性炎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任务。

椎间盘是如何构成的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连接脊椎骨的纽带。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每个椎间盘含有两块软骨板,分别覆盖在相邻的两块脊椎骨上。纤维环连接于两块软骨板之间,中央包绕着髓核。正常情况下三者组成一个封闭的“容器”,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

“腰突”症状根源在炎症

研究人员将狗自身的髓核组织取出后均匀打碎,然后将这些碎块注射到狗的神经根附近,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严重的炎症反应。这一结果表明,自身的髓核组织可以引起神经根化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可引起明显的疼痛。有人还在猪的身上进行过类似试验,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包绕髓核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就会漏出,其中的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根,就可以引起疼痛。当炎症累及邻近的神经组织形成神经根炎,可以产生神经损伤等症状。另外,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状态也有异常,可能与椎间盘组织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自身免疫反应也可以导致神经根的水肿或炎症,引发相应的症状。

“腰突”常用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腰突”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针灸、推拿等理疗手段,以及腰椎旁、硬膜外腔侧间隙、硬膜外腔阻滞等方法。口服药物大多只能缓解症状,理疗往往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神经阻滞是把药物注射到病变的局部,使药物与病变充分接触,疗效比较确切,一般每7天治疗一次,3~5次为一个疗程。但是这些常规阻滞的疗效维持时间有时不太确定,往往有些人在治疗结束后不久,疼痛等症状又回来了。

不仅患者不满意,医生也越治越没有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病变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少则几个月,多的可达几十年,局部的炎症变化经过长年累月的蓄积,已经根深蒂固,简单的阻滞已很难完全消除。

最新的介入治疗

治疗炎性腰椎间盘突出,现多采用微创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它是在影像检查工具的介导下,将特制导管置入病变部位,利用微量注射装置长期持续地给予消炎镇痛等药物,使炎症尽可能地消除干净。在此基础上配合手术或胶原酶溶解等手段,一般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不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给医生以信心。

对猪宰后不同部位白肌(pale soft exudative,PSE)肉与正常肉的品质变化及能量物质的代谢差异进行研究。选取“杜长大”阉公猪宰后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均为正常肉和PSE肉,测定不同时间点肉品质指标(pH值、离心失水率、剪切力、L)及能量物质(糖原、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腺苷二磷酸、腺苷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各自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宰后2 h内,股二头肌ATP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宰后8 h内所有样本ATP含量下降显著(P<005);宰后48 h内,正常肉股二头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本(P<005);离心失水率变化和L值变化呈正相关(P<001);糖原含量和ATP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P<001)。因此,股二头肌肉品质优于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的糖原、ATP含量高于背最长肌,背最长肌能量代谢速率高于股二头肌。

猪白肌(pale soft exudative,PSE)肉,肉色苍白、质地松软、表面有较明显的汁液渗出,是一种常见的劣质猪肉 [1]。PSE肉食用后虽然无毒无害,但在屠宰后会产生较大的滴水损失,烹饪后有较大的蒸煮损失,嫩度比正常肉差,不被消费者接受,给生猪屠宰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因此,探究PSE肉产生原因及机制,对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PSE猪肉的产生具有较大意义。

目前,对于PSE肉产生的机理尚未完全查明,宰后肌肉糖酵解伴随着乳酸的产生、积累,导致宰后肌肉pH值的变化 [3],被证实为导致PSE肉产生的主要原因 [4]。邱宏强等 [5]研究发现PSE肉有较快的糖原下降速率和较低的最终pH值。大量研究者提出PSE肉的糖酵解速度快,ATP等能量物质被快速消耗,但鲜有研究者提供具体数据,无法判断正常肉与PSE肉能量物质代谢的差异程度。而且从以往对猪PSE肉的研究来看,普遍以猪背最长肌作为研究对象 [6],鲜有对其他部位产生的PSE肉进行研究。由于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有组织特异性,同样是骨骼肌,股直肌、腰肌在应激中可能有不同的反应 [7]。谢华等 [8]研究表明股二头肌的汁液流失率仅次于背最长肌;而腿部肌肉约占整个胴体质量的1/3,腿部肌肉一旦产生PSE肉,对市场销售产生的影响更大。目前,对猪宰后不同部位产生的PSE肉进行详细对比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比较不同部位正常肉与PSE肉品质、能量代谢的差异,得出肉品质以及能量物质在一定的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可为猪肉品质调控与PSE肉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理论基础及数据参考。

金华两头乌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华两头乌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金华“两头乌”猪又称金华猪,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金华猪的形成历史悠久,根据金华县古方出土的西晋(公元265-316年)陶猪和陶猪圈文物考证:早在1600多年前,金华、衢州(原属金华地区)一带养猪业已相当发达,由于产区山丘连绵,交通不便,远销十分困难,迫使农民寻找加工腌制猪肉、猪腿以便贮存和远销外地的新途径。据考证,金华农村腌制猪腿,始于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相传在宋朝时期义乌人宗泽公,在行军时从家乡带去很多腌肉招待友人,味美质高,取名为“家乡肉”,距今也有900年左右的历史。此外,以金华两头乌猪为原料的金华火腿为世界三大著名火腿品牌之一。2008年,“金华火腿腌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金华市金华火腿”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因其头颈部和臀尾部毛为黑色,其余各处为白色,故又称"两头乌",是全国地方良种猪之-。原产东阳的画水、湖溪,义乌的义厅,金华的孝顺、澧浦、曹宅等地。本世纪60年代起饲养范围渐次扩大到省内外。金华猪皮薄骨细,肉质鲜美,肉间脂肪含量高,其后腿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原料。金华猪产仔多,母性好,泌乳量大,哺育率高,繁殖性能好。有关部门从70年代末开始采取金华猪的保种措施,由金华猪场、市农科所和农试站、东阳良种场按照大、中、小三个类型有计划地开展选育工作。(金华)

金华两头乌猪

地域范围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两头乌猪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金华市行政范围的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等9个县(市、区)及市直、开发区所辖的151个乡镇(街道)、5051个村庄(居委会),东至磐安县胡宅镇胡田村,南至武义县三港乡曳坑口村,西至兰溪市水亭镇黄岗坞村,北至浦江县檀溪镇周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4′-120°46′30″和北纬28°32′-29°41′之间,面积10941平方公里。2011年,区域内金华两头乌猪存栏355万头,出栏595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貌特征金华两头乌头颈部和臀尾部为黑皮黑毛,胸腹和四肢均为白皮白毛,黑白相交处有明显的黑皮白毛的“晕”带。商品猪出栏时间以8~10月龄为宜,出栏体重60~70公斤。2猪肉品质指标金华两头乌皮薄骨细,肉质鲜红,肉味香郁,肥而不腻,理化、生化指标均优于外来品种猪。理化、生化指标:肉色评分3分,大理石纹评分3分,失水率(背最长肌)195%,肌肉pH1值63,肌肉干物质(背最长肌)2712%,熟肉率(腰大肌)635%,肌内脂肪含量(鲜背最长肌)395%,肌肉肌苷酸含量(鲜背最长肌)080(光密度值/250n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66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