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蟒蛇的外形特征
蟒蛇的主要特征是体形粗大而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具有腰带和后肢的痕迹。在雄蛇的肛门附近具有后肢退化的明显角质距,但雌蛇较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体色黑,有云状斑纹,背面有一条黄褐斑,两侧各有一条**条状纹。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蟒蛇还是世界上蛇类品种中最大的一种,长达5~11米,最大体重在50~160千克,属无毒蛇类。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种类,我们要善待他们,也要学会怎样保护自己免受其伤害。
2、蛇的外形急用
一、蜥蜴类和蛇类的头骨结构与龟鳖类、鳄类有明显的不同。前两类头骨的膜性硬骨后缘骨消失,方骨(软性硬骨)露出。方骨与下颌骨形成关节。由于方骨周围缺乏膜性硬骨的束缚,具较大的可动性,使口腔张得很大。有的蛇的口腔可张开130”左右。因此蜥蜴类和蛇类可吞食较大的捕获物。
2)脊柱、肋骨和胸骨
脊柱分区明显,有颈椎、胸腰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的分化。颈椎数目增多,前两枚颈椎特化成环椎和枢椎。环椎与头骨的枕骨踝相关节,能同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增大了头部的灵活性。椎骨的结构和关节方式似两栖类,低等种类为双凹型,高等种类为前凹型或后凹型。胸腰椎具发达的胸骨和肋骨,并一起构成了胸廓,使肺呼吸功能大大增强。保护内脏的功能也进一步完善。荐椎两枚,较粗大,以发达的横突与腰带相连,加强了后肢与运动能力。尾椎的数目随种类而异,外形由粗渐细,多数蜥蜴类在生命遇到威胁时能断尾逃遁。断落的部份能再生。但新生的尾椎骨呈软骨管状,外部色泽与未断部分有明显区别。
此外,蛇类不具胸骨,其肋骨有较大的活动性,能支配腹鳞完成特殊的爬行运动。
3)带骨和肢骨
爬行动物的带骨和肢骨均较发达。肩带的膜性硬骨和软性硬骨骨化良好,骨块数目较多。腰带的骼骨与荐椎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成为支持后肢的坚强支架。爬行类具典型的五趾型四肢,比两栖类的肢骨结实,指趾端具爪,适应于陆栖生活。与两栖类相比,后肢踵关节不在胫、腓之间,而在两列跗骨之间,形成了跗间关节。蛇及某些蜥蜴为适应穴居生活,带骨和肢骨均有不同程度退化或完全消失。
4.肌肉
肌肉分化复杂,出现了皮肤肌和肋间肌。爬行类的肌肉系统比两栖类有了更复杂的分化。特别是分化出了陆栖动物所特有的皮肤肌和肋间肌。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由胸斜肌分化而来,它能调节肋骨的升降,协同腹壁肌完成呼吸运动。皮肤肌能调节鳞片的活动,蛇的皮肤肌尤为发达,腹鳞在皮肤肌的调节下不断起伏,改变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完成特殊的蜿蜒运动。
5.消化
口腔腺发达,齿型多样。爬行类的消化系统与两栖类相比,消化道有更多的分化。口腔内的齿、舌和腺体等均较复杂。口腔与咽有明显的界限。这样当口腔中充满食物时,才不妨碍呼吸作用的进行。同时口腔腺发达,包括有腭腺、唇腺、舌腺和舌下腺。这些腺体的分泌液,不但可润湿食物,帮助吞咽,而且还有帮助粘捕猎物的功能。毒蛇和毒蜥的毒腺也是口腔腺的变态。它们的毒腺有捕食和自卫的功能。肉质舌发达是陆栖动物的又一特征。很多种类的舌除有吞咽的基本功能外,还特化成捕食和感觉的器官。如避役的舌很长,几与体长相等,冲血后能迅速“射”出,粘捕昆虫。蛇的舌尖1多分叉,具化学感受器小体,经常伸出口外,把外界的化学性刺激传送到口腔顶部的锄鼻器,起着特殊感觉器官的作用。
爬行类的牙齿有多种类型。依据着生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生齿、侧生齿和槽生齿三种类型。着生在颌骨顶面的,称端生齿,如蛇类;着生在颌骨边缘内侧的,称侧生齿,如蜥蜴类;着生在颌骨齿槽内的,称槽生齿,如鳄类。其中槽生齿最牢固。各型牙齿脱落后都可再生。龟鳖类较为特殊,无牙齿而代以角质鞘。
爬行类的消化道与一般四足动物无本质的区别。大肠开口于泄殖腔。其大肠、泄殖腔和膀胱都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这对于爬行类适应陆栖生活,减少体内水分丢失,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具重要意义。在大、小肠交界处具盲肠。盲肠是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消化器官,与它们消化植物纤维有关。植食性的种类盲肠很发达,而肉食性种类则盲肠很不发达。
毒蛇在上颌的牙齿中,有数枚(一般有之枚)变成具沟或管的毒牙。毒牙基部通过导管)毒腺相通。咬噬时,毒腺分泌的毒液通过毒腺管注入咬噬物的体内,达到捕食或抗敌自卫的目的
水蟒属蟒科。蟒科下面共分大约8个属,39种蟒蛇。水蟒属于水蟒属。人们普遍认为,像所有的蟒蛇一样,水蟒捕捉猎物的时候,不是把它们一下子就猎杀,而是用身体把它们紧紧缠绕,让它们窒息而死,再把它们的尸体整个吞下。蟒蛇的嘴可以张得很大,吞下比它们的头还大的猎物也不在话下。一个大的猎物,足够蟒蛇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消化。 世界上许多体型特别大的蛇都属于蟒科。但并非所有的蟒蛇体型都很大,有些种类的成年蟒蛇身长不过50厘米。 不同种的蟒蛇色彩和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特点在于退化了的髋骨和后腿,看上去像是一对活动的骨距。水蟒和其他大蟒蛇有几个显著的区别,首先是它们的骨骼结构不同。其次是小水蟒直接从母腹中产下来,其他大蟒蛇则是产卵。大蟒蛇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水蟒分布的区域较广,世界各地区都有。
参考资料:
图中的蟒蛇,是青蟒。
蟒蛇,是蟒科蟒属大型爬行动物。
蟒蛇,体长常见的3至5米。头颈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头侧有一条黑色纵斑从鼻孔开始,经眼前鳞、眼斜向口角。眼下亦有一黑纹向后斜向唇缘,下唇鳞略有黑褐斑,头部腹面黄白色,体背棕褐色、灰褐色或**,体背及两侧均有大块镶黑边云豹状斑纹,体腹黄白色。
头小,吻端较平扁,吻鳞宽大于高,背面可见,鼻孔位于鼻鳞两侧,鼻间鳞长度不到宽度的15倍;其后为一对较大的前额鳞;额鳞成对;眼中等大,瞳孔直立,椭圆形;眼前鳞2,;眼上鳞1,较大;眼后鳞3或4;眼下鳞1;头顶、颞部均为较小的鳞片;上唇鳞11至13片,第1、2上唇鳞有唇窝;体鳞光滑无棱,颈部54至64行,中段64至72行,肛前40至44行;腹鳞窄小255至263片;肛鳞完整;泄殖肛孔两侧具爪状后肢残迹,尾下鳞63至71对。
栖息环境
栖居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需要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藤本灌木丛,以及良好的洞穴供休息及隐蔽。垂直栖息高度为海拔10至4050米。
生活习性
善攀援,可长期生活在水中,嗜昏睡,夜行性、杂食性。该种喜热怕冷,25℃时活动状态一般;30℃以上时很活跃;20℃时不活动或少活动;15℃时便开始呈麻木状态;温度持续在5至6℃以下时,蟒蛇即死掉。当室温上升到35℃以上时,不喜活动;在强烈阳光下曝晒过久也会死掉,取食温度要在25℃以上。
活动情况因季节不同而异,冬季一般不活动,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仅中午之后短暂出现。在春、秋季节,日出后活动,夜间少活动。高温天气多夜间活动取食,午后常躲藏阴凉处休息。高热过后开始变得活跃。雨天活动少,刮大风时则进入洞中隐蔽。有群居冬眠的习性,冬眠期约4个月,寒冷地带约5个月。冬眠大多利用自然洞穴、兽穴及岩窟。
捕食时常慢慢爬行接近猎物,迅速咬住后用身体缠绕致死,并压扁成长条形,然后分泌唾液,使食物润滑吞食。可吃10至15千克重的山羊、鹿、麂、猪等动物,常食鼠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蟒蛇食量较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该种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
蟒蛇捕到猎物,无论其体型大小,都是不经咀嚼方就把猎物吞下。蟒蛇的这种吞食方式主要来源于它们下颌的特殊结构。下颌骨由彼此独立的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以交替运动,为了更好的进食,蟒蛇在竖起前身同时,将嘴张大,咬住猎物,然后再闭合上下颌骨,依次让每个上下颌轮换的运动。如果这时有其他动物来进攻,它便立即将已吞进肚的食物吐出后逃离。
说到蟒蛇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为之胆寒,那么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是什么呢下面听我给大家说说最大的蟒蛇到底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蟒蛇:网纹蟒
网纹蟒,又称为霸王蟒、网蟒,拉丁文名:Reticulated python蛇亚目、蛇亚目属大型蟒蛇,世界最长之蟒蛇(特注:侏儒网纹蟒体长仅为15米-23米),与绿森蚺齐名(绿森蚺是世界最重的蛇,而网纹蟒为世界最长的蛇)。因两眼延伸到嘴角、身体背部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复杂的钻石型黑褐色及黄或浅灰色的网状斑纹花纹,故得名“网纹蟒”。一般约8-9米,最长可达12米以上。目前已濒临灭绝。网纹蟒,缠绕力非常强大,体型细长,是世界最长的蟒类。上唇鳞有凹陷的唇窝。头部有三条黑细纹,一条在头部正中,另两条由两眼延伸到嘴角,身体背部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复杂的钻石型黑褐色及黄或浅灰色的网状斑纹花纹,故得其名。虽然身体细长,却是很强力的掠食者。历史上有人类被绞杀且被吞噬的纪录。经人工繁殖的网纹蟒性格就比较温顺,发达国家把人工繁殖的网纹蟒当宠物饲养。
主要分布
印度、柬埔寨、新加坡、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还有的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
生活特性
网纹蟒,号称世界上最长、绞杀力最强的蛇。野生网纹蟒性情粗暴,经人工驯化后性格温顺,是仅次于亚马逊森蚺的第二大蛇类。有记录最大的网纹蟒是印度尼西亚捕获的,长1485米。网纹蟒是肉食性(carnivorous)动物,主食小动物。也吃鹿、野猪等大型动物。网纹蟒食欲非常好。当身长超过10尺时,可能会把饲主视为食物。性情一般都比较温和。被激惹时,性情粗暴 。
网纹蟒是夜行性动物,白天缠绕树上休息,夜间出来捕食和活动,它的眼睛只能看见运动中物体的轮廓,因此它们大多是静止在一个地方伺机捕食路过的动物。不过位于它上唇鳞之间的唇窝对红外线的感受非常灵敏,能在3-45米远的地方分辨千分之一摄氏度的温度变化。 这使网纹蟒捕食的成功率极高,一般从它前面路过的猎物很难逃脱。捕食时先绞死猎物,然后将其囫囵吞下。网纹蟒捕食一次后,可数天不再进食。
幼体有树栖性(arboreal),主要独居于热带雨林、林地、草地及泥沼环境中;习惯夜行(nocturnal),能上树下地,入水。有时出现在村庄,袭击家畜。
繁殖方式
网纹蟒属卵生(oviparaus)生物。生活在热带的网纹蟒在凉爽的季节进行交配和繁殖,在温带的则在雨季进行,雌蟒通过划出气昧,留下活动路线,雄蟒利用鼻、舌等觉器官来找雌蟒。它们的交配可持续几个小时。交配后3-4个月,雌蟒产下30至100枚卵。雌蟒通过间歇性肌肉收缩控制孵化温度,2至3个月,幼蟒可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幼体只有05至075米长。
种群现状
濒临绝种。网纹蟒一直被人类捕杀。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对草地的开垦,也迫使它们无处可藏,使得网纹蟒数量锐减。目前已被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为一类保护动物。
天敌
较小的蛇的天敌:大型鸟类(如鹰、隼等)、眼镜蛇(如眼镜王蛇等)。
较大的蛇的天敌:湾鳄,人类 (Homo sapiens) ,捕捉作食用及取其蛇皮。每年约有6万只由苏门答腊出口,用其蛇皮以制作皮革的原料,少数颜色较鲜艳的会被选出到宠物市场。
体型
网纹蟒是世界上体型最长的蛇,相对于绿水蚺,它们体型更加修长。
在野外的环境中,网纹蟒的雌性个体可以长到10米左右,雄性个体小于雌性。网纹蟒的体型与其生存的空间大小和猎物的丰富程度有关,同时网纹蟒的一生都在生长,所以年长的网纹蟒体型往往大于年轻的网纹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