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显生宙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主要分布于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带和西部海西期褶皱造山带中。目前已知的赋矿火山岩形成的地质时代在东部地区主要为中生代和新生代,在西部地区主要为古生代。
我国早古生代火山岩系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部地区的加里东褶皱带中,其中与火山岩有关的金只作为伴生元素出现,很少出现独立金矿床。如甘肃白银厂铜矿、祁连红沟铜矿等。小兴安岭北段的多宝山铜矿,金也仅作为伴生组分而存在。
晚古生代的含金火山岩系,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在海西褶皱带或复合造山带中,含金火山岩系常呈带状平行于区域构造线展布,并具有一定的控矿层位。如新疆东准卡拉麦里—阿尔曼泰地区下石炭统那林卡拉组(C1n)中,产出有南明水41号金矿、清水西14号金矿;西天山地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中产出有阿希金矿、塔吾尔别克金矿、伊尔曼德金矿、恰布坎卓塔金矿等;东天山下石炭统雅满苏组(C1y)中产有康古尔塔克金矿;西准地区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C1t)和包古图组(C1b)中产有齐依求金矿;甘肃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白山组(C1b)中产有北山南金矿和马庄山金矿;云南哀牢山地区下石炭统老王寨组(C1l)中产有老王寨金矿。
中、新生代的含金火山岩系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带,据已有资料,我国东部容矿火山岩的时代主要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其次为第三纪和更新世。其中又以晚侏罗世最为重要,产于该时期火山岩中的金矿床数量也最多,如吉林延吉五风金矿、延边刺猬沟金矿、内蒙古熬汉奈林沟金矿,辽宁义县红石砬子金矿、辽宁北票二道沟金矿,浙江龙泉八宝山金矿,安徽霍山东溪金矿等。产于早白垩世的含金次火山岩系中的金矿有:山东五莲七宝山金矿,江苏江宁铜井金矿,福建紫金山金矿等。新生代火山岩系中的金矿有中国台湾基隆金瓜石金矿、中央山脉屏风山合欢金矿,云南腾冲两河金矿等。
从含金火山岩系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来看,我国西北地区古生代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其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以古板块缝合线部位的大陆边缘岛弧带为主,属活动陆缘或成熟岛弧环境。在南方扬子地块的西南缘哀牢山地区,含金火山岩系形成于陆缘坳陷带环境,其中发育有大量的基性火山岩,显示出坳陷带的大陆裂谷性质(孙培基,1996)。
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时,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沿北西方向向古亚洲大陆俯冲挤压,引起强烈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而成为大陆边缘活化区。燕山中期,特别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活化强度达到高潮,造成了我国东部北北东向大规模的壳源重熔钙碱性岩浆的喷溢和侵入(李之彤等,1988;寿志熙,1982),形成了广泛的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带。因此,我国东部含金火山岩系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板内活化带背景,反应的是先挤压,后拉张构造环境。而三江和藏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属造山带火山岩,具有古沟-弧-盆体系的特点(莫宣学等,1993;王忠实,1992)。
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滇藏和台湾省,以钙碱性系列的玄武岩为主。与金矿有关的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在台湾和云南腾冲地区。台湾省新生代含金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岛弧向板内过渡的环境。云南腾冲地区新生代晚期火山活动十分强烈,主要为一套拉斑玄武岩、高铝高钾玄武岩系列,为陆内拉张裂古环境下的产物。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沿海岛屿(台湾)发育了与第三纪岛弧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金矿;东部大陆边缘则发育了中生代与陆壳重熔火山岩有关的金矿,主要产出于中生代上叠式火山盆地中,其构造环境为板内活化带环境;云南腾冲热泉型金矿则产出于陆内裂谷环境。西部地区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则主要产出于古板块俯冲带附近的岛弧或大陆边缘以及板内环境。
作为一个养龙3年的鱼友,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养不了。龙鱼一年可长到50cm以上,转身全靠鱼缸宽度,一般来养龙缸宽度要60cm以上,长度15m以上才好,款20cm转身都困难。对鱼影响很大。
宽度20的缸,养些小型鱼或是草吧!
鱼缸尺寸:由于龙鱼属于大型鱼类,鱼缸至少长15米,宽05米,高07米。鱼缸一定要加盖,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以避免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银龙鱼能适应中性水质和22℃以上的水温,最佳温度为24-28℃。水质要清洁,用自来水须经晾处理。PH值65-75之间,DH值3-12。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为零。
新鱼入缸:新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水温为25摄氏度。在鱼缸中加入小食盐(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并且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如果原缸的水没有问题的话),已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日常管理:每周至少换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过01百万分率(mg/1)。不要使温度、PH值突然变化,如变化突然会导致龙鱼的突然死亡。每周测试PH值和其它有毒物质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换水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避免龙鱼受惊。而且饲养龙鱼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换成新水,否则会对鱼造成伤害。如果你见到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话,就是换水过多造成的你可以暂停换水它们就会自然的复原;但换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会使鱼鳍变得不透明、眼球浑浊严重的会造成腮盖翻转。
鱼缸尺寸:由于龙鱼属于大型鱼类,鱼缸至少长15米,宽05米,高07米。鱼缸一定要加盖,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以避免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光照:红龙鱼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达到4个小时。其它龙鱼也最好能达到8个小时的光照。有些养鱼爱好者,比如养红鱼,喜欢用红色的光来照红龙鱼,这样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龙鱼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长期使用灯光会遮暗龙鱼的背部。
过滤: 龙鱼幼鱼体形过大所以不太合适养在水草箱里。鱼缸大那么过滤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适用于龙鱼养殖的过滤系统主要有上部过滤器、外置式过滤器、上部+抽水沙层式过滤器、溢流式过滤器几种。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龙鱼箱的时候你应该考虑布置一个扬水马达(冲浪泵)这样做的好处极大:一、可以形成强力的水流、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三、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使龙鱼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维持鱼体的优美体形、四、也很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龙鱼翻腮,发生翻腮时可以对翻腮进行修剪,在复原期使用扬水马达可以促使生长中的腮翼平顺。
龙鱼的喂食:龙鱼在吃食时用力过猛会撞到缸里的某一个角度以导致受伤,喂食时最好在鱼缸的中间来投食。龙鱼属于肉型性动物,大部分龙鱼的食谱为,青蛙、泥鳅、板球、金鱼、蚂蚱、小虾等等。在喂食有一个加色的问题,比如说红龙,喂食红箭或小虾就对红龙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红箭和小虾体中含有红色素。12厘米以下的幼鱼刚刚开始吃生饵,这时你可以投喂刚刚脱壳的白色面包虫、小虾(一定要去掉头尾,最好是剥成虾球投喂以免硬壳伤其肠胃)、血虫等较适口的饵料。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 15厘米左右的小龙鱼可喂食正常的面包虫和小虾(小虾最好去掉虾剑)、也可以投喂15厘米的小鱼。此时的龙鱼生长迅速,食量惊人。可适当增加投饵次数和投饵量。 20厘米以上的龙鱼可以投喂较大型的鱼、虾、泥鳅、肉块等饵料。还可以投喂各种昆虫等活饵,这些都是龙鱼喜欢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让这些饵料受到污染。 另外,内脏,尤其是肝脏是不合适喂养龙鱼的,其较多的脂肪会造成龙鱼的疾病。活饵中金鱼并不是一种好的饵料,研究显示专吃金鱼的龙鱼饲养在狭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传染病或寄生虫几乎全是金鱼传染的。 人工饵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较少的牛肉,当然你有条件的话,可以买成品的龙鱼专用饵料。不过刚开始投喂人工饲料的时候龙鱼会很不习惯,需要人工驯饵。
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视δ芰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种子群。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 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量90克至2公斤(它们的体形、尺寸、头形、嘴及腿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海鸥有50多种, 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某些种类的海鸥已经适应了人造的生活环境,黑鸥或称普通海鸥即为其中之一。它除了繁殖季节外,在内陆的时间较长。
相反,燕尾鸥产区范围较小,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它的繁殖季节的居所,秋后移栖可可品和南美洲西岸越冬。 燕尾鸥仪表堂堂,羽毛艳丽,分叉燕尾也很别致。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具有一对红色眼圈的大眼,这对眼睛能向前移动,具有双眼同视的远近感。燕尾鸥是夜出性鸟类,和其它海鸥不同,只产1枚卵,雏鸟呈灰色绿色羽。它聚居于加拉帕戈斯群岛,那里遍地是灰色的火山石,雏鸟的灰羽是绝佳的保妒色。
头部黑色的海鸥(好像戴了黑罩),多是北半球海鸟。在欧洲最常见、分布最广的海鸥为红嘴小燕鸥,小燕鸥长仅20厘米。北极燕鸥是世界上远程飞行记录的保持者,在北极地区 筑巢,繁殖后向南极海域迁移。北极燕鸥是长寿的鸟, 其寿命长达25年,也就是说,北极燕鸥一生可飞行100万公里以上。
盘旋飞翔称作滑翔,滑翔是某些鸟类的特殊本领,它们在空中平伸着翅膀,以上升气流为动力,支持着自己的体重。在一些开阔的陆地上空,我们可以见到鹫、骛和老鹰的滑翔雄姿;在大海上空,除海鸥外,还伴有信天翁在盘旋。所有这些鸟类,滑翔技巧超群的应数海鸥,它滑翔时的飞行速度,仅19公里每小时,是滑翔速度最慢的鸟类,只要有一点上升气流,就足可以托住它不至掉下,而且巧妙地利用气流慢慢悠悠地滑翔。我国有31种鸥类鸟,常见种之一是一种大型鸥类叫银鸥。银鸥的分布很广,北自东北北部,西抵四川,南到广东、台湾。在这些地区的湖泊水域中,都可见到它们的踪迹雌雄同色,背部和翅膀深灰色;翼尖黑色;其他部位羽毛纯白色。
银鸥又叫黑背鸥、淡红脚鸥、黄腿鸥、鱼鹰子和叼鱼狼等。它是一种群居性鸟类,常几十只或成百只一起活动,喜跟随来往的船舶,索食船中的遗弃物。一鸟入水取食,群鸟紧跟而下,从远处望去,好似片片洁白的花瓣撒入水中,缓缓随水荡漾,别有一番风趣。银鸥是船舶即将靠岸的“活指示”。它们活动在近海附近,船员们发现了海鸥,就说明距岸已经不远了。银鸥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有水里的鱼、虾、海星和陆地上的蝗虫、螽斯及鼠类等。
每年4-8 月是银鸥的繁殖期,它们结群营巢在海岸、岛屿、河流岸边的地面或石滩上。巢很简陋,由海藻、枯草、小树枝、羽毛等物堆集而成一浅盘状。每次产卵2-3 个。雌雄轮流孵卵,经24-28 天后,雏鸟破壳而出。银鸥吃鼠类,如黄鼠、姬鼠、田鼠等。据记载,有一地区栖居着1200只银鸥,3 个月内消灭了鼠类25万只由此可见它对农业的益处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松辽盆地发育多旋回构造演化和十分复杂的深部构造背景决定该区火山岩类型众多,已有钻井也揭示长岭断陷火山岩类型众多(张枝焕、童亨茂等,2008)。
(一)火山熔岩类
火山熔岩是由于火山喷发、岩浆溢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目前在研究区钻遇的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和英安岩。
1玄武岩
玄武岩属基性岩类,是基性喷出岩的代表性岩石。岩石通常呈灰黑、黑及暗紫色,气孔、杏仁构造普遍发育。由于喷出时粘度小,其结晶程度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喷出岩。其成分为斑晶、基质和杏仁体。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和橄榄石等。斑状结构,斑晶以基性斜长石为主,次为辉石,偶见橄榄石,呈板条状或柱状自形晶;基质主要为基性微晶斜长石和部分辉石、磁铁矿等充填物。杏仁体形状不规则,成分为方解石和绿泥石等。根据钻井统计资料,玄武岩主要分布在DB10井区,达尔罕构造带的DB11井也较发育,东岭地区略有分布,钻遇玄武岩的五口井皆无油气显示。玄武岩在地壳上分布极为广泛,从海洋到岛弧,从大陆边缘到大陆内部,都出露有各种类型的玄武岩。据估计,玄武岩的体积约为其他喷出岩总体积的5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高原几乎都由玄武岩组成。
2安山岩
安山岩为中性喷出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呈灰紫色、紫褐色等,通常具斑晶结构,无斑隐晶结构少见,多具气孔、杏仁构造或块状构造。如DB1O井2390~2396m,镜下具斑状、交织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石英、辉石等。斑晶成分为中性斜长石,偶见角闪石斑晶,呈斑条状,环带结构,基间隙充填有粒状辉石、磁铁矿等,烘烤现象明显。DB11井安山岩具斑状、交织结构,基质由斜长石61%~65%、磁铁矿3%~6%、辉石0%~25%、绿泥石0%~4%、方解石0%~4%、杏仁体0%~2%组成,斜长石呈平行-半平行排列,基间隙充填有粒状辉石、磁铁矿及玻璃质等,少量矿物已绿泥石化,斑晶成分为中性斜长石,呈板条状、环带结构。
根据YS1、YN1、SHS2、DB11、DB1O、DB14、SN109、SN101井资料统计情况看,在该区钻遇安山岩较多,累计厚度较大,分布范围和玄武岩相似,但主要分布于东岭地区。有多口井在安山岩中见有油气显示,但都未形成工业性油气流。从全球分布来看,本类岩石的分布较为广泛,仅次于玄武岩。
3流纹岩和英安岩
流纹岩和英安岩都属于酸性喷出岩。流纹岩为酸性喷出岩的典型代表,是酸性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也是本区最常见的岩石类型,其SiO2含量大于69%。岩石一般呈褐灰、棕色、浅灰、棕灰色(图2-27A、B)。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石英,多受熔蚀()图2-27C、G、H)或无斑结构、微晶镶嵌结构,斑晶成分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高温β石英),其次为酸性斜长石,暗化黑云母、角闪石、斑晶辉石少见。基质为霏细结构、球粒结构(球粒间为霏细状长英质()图2-27D、E)、玻璃质结构、微晶结构,多处可见针柱状、短柱状钾长石微晶杂乱排列。常见碳酸盐溶蚀交代充填(图2-27D)。可见裂缝或溶孔充填细晶长石、石英。常具流纹构造,见结晶分异现象,晶体多呈长条状,定向排列,发育气孔、杏仁构造(图2-27G、H)。常见次生菱铁矿、方解石、角闪石等,含少量絮状褐铁矿、磁铁矿等。见直立缝、网状缝(图2-27F、I、J。)常位于火山机构的晚期,面状分布。
流纹岩是本区最重要的火山岩储层之一,尤其在腰英台构造和达尔罕构造,都在流纹岩中发现了良好的工业性气流,目前共有8口井钻遇流纹岩,有5口井见油气显示,在整个工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其中YN 1井累计厚度近444m。研究区流纹岩主要发育在营城组上部,说明该类岩石主要形成营城晚期。
英安岩也具有斑状结构、变玻晶交织结构,斑晶成分以斜长石为主,且石英含量略高于流纹岩。目前仅DBll井揭示英安岩,未见油气显示。说明该岩类在本区分布比较局限。
(二)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经堆积、胶结、压紧或熔结而形成的岩石。火山碎屑物一般没有经过搬运,而是直接散落在火山口附近形成原地堆积,但细粒的部分如火山灰可经气流或水流搬运致离火山口以外较远的地方。火山碎屑岩中火山碎屑物的含量一般在90%以上,从成因和成分的角度看,既有岩浆岩的特点又有沉积岩的特点。典型的火山碎屑岩按颗粒大小可分为集块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指粒度在005~2m m、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具凝灰结构的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岩石,常为褐色、灰绿色、浅绿色、灰白色、浅灰色及深灰色(图2-28)。凝灰岩是火山喷发初期和晚期的产物,绝大部分火山活动中都会有凝灰岩出现。主要以中酸性为主,是腰英台地区营城组常见的火山岩类型。通过薄片鉴定又分以下类型:晶屑玻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凝灰熔岩等。
图2-27a 腰英台构造区不同类型流纹岩
图2-27b 腰英台构造区不同类型流纹岩
1凝灰熔岩
颜色以灰白色、浅灰色为主,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含量10%~30%(图2-28)。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2熔结凝灰岩
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为钾长石晶屑和少量石英晶屑,偶见弯曲长条状塑变岩屑。碎屑物大小10~25m m,分选好。钾长石晶屑常被方解石交代。石英晶屑熔蚀呈浑圆状,均具刚性裂纹。塑变岩屑次生变化显著。玻屑含量3%~10%,玻璃质,灰-深灰色,熔岩结构,块状构造,胶结物为熔岩胶结,为隐晶长英质,岩石致密坚硬(图2-29,图2-30)。
图2-28 YS101井凝灰熔岩岩心照片和薄片显微照片
图2-29 YS101井(37092~37094m)灰色熔结凝灰岩
图2-30 YS102井(3652m)灰色熔结凝灰岩
3晶屑玻屑凝灰岩
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图2-31)。玻屑含量3%~10%,玻璃质。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气孔发育,晶屑粒径可达4m m,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图2-31 YS1井营城组(356820m)碎裂晶屑凝灰岩显微照片
4流纹质凝灰岩
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在50%~90%,SiO2含量一般大于63%,碎屑物质主要由粒径小于20mm的玻屑、晶屑(石英和透长石)和岩屑(主要为流纹岩)以及火山尘组成,胶结物为极细火山尘或水化学沉积物质,具有火山凝灰结构。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玻屑含量3%~10%,玻璃质,灰-深灰色,流纹条带(黑白相间)清晰,流纹结构,块状构造,熔岩质胶结,在显微镜下常见到具有明显尖棱角状、弓状、管形、楔形等玻屑以及棱角状或裂纹发育的晶屑(图2-32,图2-33)。一般碎屑物的分选很差,层理不明显。常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近地带,岩石致密坚硬。
5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SiO2含量通常大于69%,特征组分是流纹质塑性玻屑和塑性岩屑,此外含有玻屑、透长石、石英等晶屑,以及少量火山尘和其他刚性碎屑,主要碎屑粒径小于2m m。塑性岩屑的颜色多变,可呈灰、浅褐至棕褐或黑色,凝灰质的玻屑常发生脱玻化或冷却结晶。有时塑性岩屑的边部形成栉状边或霏细质,而内部出现球粒,甚至出现由石英、长石微晶组成的镶嵌结构,这种双重结构是塑性岩屑的典型标志(图2-34,图2-35)。
6角砾凝灰岩
为深灰色,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含量10%~30%。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角砾分选差,产状多样,棱角状、次棱角状、长条状等,成分复杂(图2-36,图2-37),含量可达20%。同流纹岩一样,凝灰岩也为本区最重要的火山岩储层之一,统计的13口井中,有10口井钻遇该岩类,YN1井累计厚度达到558m同时有7口井有油气显示,说明凝灰岩在长岭断陷广泛分布,但目前主要在腰英台和达尔罕构造钻遇这类岩石,南部分布较局限。DBll井3800~3854m 井段见凝灰岩,镜下观察主要为流纹质凝灰岩和一部分英安质凝灰岩。成分由晶屑、岩屑、玻屑三部分组成,晶屑主要为长石、石英,具凝灰结构,电测曲线以低电阻率、低速为特征,火山碎屑结构。YS1井3539~3653m 井段凝灰岩,碎屑物含量约40%~60%,碎屑物几乎全为石英或钾长石晶屑,后者含量稍多于前者,大小025~20mm,分选中等,常呈棱角状,外形不规则,石英晶屑多具裂纹,偶伴熔蚀。填隙物偏酸性,已脱玻化为隐晶质的石英和长石集合体,主要为安山质的凝灰岩。凝灰岩在多个井段连续发育,YNl井连续段达468m,YS1井达到1135m。
火山角砾岩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角砾被压紧胶结而形成的一种岩石,具角砾状结构,角砾含量大多为30%~70%,粒径从03~8cm 不等,分选性及磨圆度差,角砾的成分主要为熔岩及凝灰岩,少量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和少量花岗岩类(图2-38)。YP4、YS2、DB10、YNl井均钻到角砾岩,其中DB10井为中性安山质火山角砾岩,YP4井为凝灰质角砾岩。YS2井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岩石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可达100%)。火山碎屑粒径大于20mm。石英具熔蚀边、加大边。火山碎屑形状不规则,内部结构、成分差异大,一部分富含钾长石晶屑,棱角状,基质为显微隐晶质结构,具流动构造;另一部分为显微晶质结构,具梳状边。
图2-32 YS101井(3729~3730m)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图2-33 YS102井(3720m)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图2-34 YS101井(3872m)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图2-35 YS101井(386842m)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图2-36 YS101井(6364~3666m)角砾凝灰岩
图2-37 YS101井(73059~37062m)角砾凝灰岩
图2-38 YP4井(左)灰色凝褐灰质角砾岩和YNI井(右)火山角砾岩
(三)侵入岩类(次火山岩类)
由于内源压力的作用,岩浆侵入到围岩中而未喷出地表,在近地表处固结形成的一类岩石称为侵入岩(在本区主要指次火山岩类)。本区钻遇的侵入岩包括两类,即基性侵入岩和酸性侵人岩,DBlI 井钻遇的辉绿岩为基性侵入岩,DBII和DB14钻遇的斜长花岗岩和花岗碎斑岩、YS2井钻遇的花岗斑岩为酸性侵入岩。
辉绿岩见于DBll井3975~4005m和4061~4090m,是一种浅成侵入岩,手标本上呈灰绿色,块状结构。本井的辉绿岩矿物结晶程度较差,呈隐晶质结构,裂缝发育(图2-39),是DB11井最好的储层。镜下成分为斑晶、基质和杏仁体。斑晶极少(小于10%),且粒度小于8m m,以基性斜长石为主,次为辉石,还可见到少量角闪石斑晶,基质主要为基性微晶斜长石和部分辉石、磁铁矿等充填,灰绿结构且具有暗化边。反映出超浅层侵入、快速冷凝的特征。花岗斑岩分布于YS2井整个营城组,并且在该岩中发现很好的天然气显示,现已递交储量,说明次火山岩类同样能作为很好的储层。YS2井4372~4374m 花岗斑岩,全晶质,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和少量石英,前者轻微高岭石化或被方解石交代。基质呈显微显晶质结构,晶粒大小一般在010mm 以下,成分为石英或钾长石。晶粒间充填约4%的絮状角闪石类暗色矿物。偶见方解石充填。
图2-39 DB11井辉绿岩(左)和YS2井花岗斑岩(右)
斜长花岗岩(DBll井)是由酸性斜长石为主组成的一种花岗岩,花岗碎斑岩具全晶质斑状结构,成分相当于花岗岩,两者都为浅色调的浅成酸性侵入岩,形成环境相近,具有中-细粒的花岗结构,部分因应力破坏而具有碎裂碎斑结构。成分上有酸性斜长石(40%~75%),石英(30%~55%)和少量的磁铁矿。
(四)火山沉积岩类
火山沉积岩是介于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石类型,形成于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的双重控制,物质组成来源于火山碎屑和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物的数量可多可少,离火山机构越近火山碎屑物越多。火山沉积岩形成于水介质中,胶结物主要是粘土、粉砂和化学胶结。本区在DB10、DB14、YS2井中见到火山沉积岩,DB10井尤其发育,累计厚度达218m主要为沉凝灰岩、沉火山角砾岩、凝灰质泥岩,如2290~2375m 井段为沉火山角砾岩发育井段,火山角砾岩中火山碎屑占到80%,陆缘碎屑和填隙物占到20%,火山碎屑为玄武质岩屑,具间隐结构、杏仁构造,棱角-次棱角状。陆缘碎屑为长石、石英,次棱角状。填隙物为火山尘、绿泥石和少量粘土矿物。具火山角砾结构。DB10井2235~2290m井段为沉凝灰岩发育井段,沉凝灰岩中火山碎屑占77%,为玄武质岩屑,次棱角 棱角状,沉积物为含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等,次棱角状。具沉凝灰结构。YS2井4368~4370m沉凝灰岩,具沉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主要为石英、长石晶屑以及少量喷出岩岩屑,大小一般在010mm 以下,分选好,分布均匀。少部分碎屑属陆源,稍磨圆。填隙物为火山尘,分布均匀。偶见碳酸盐等次生矿物。
摩艾(Moai),另译:摩阿仪、摩埃、毛埃,是位于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遍布全岛,是智利的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之一。有些摩艾会被放置在名叫“阿胡(Ahu)”的石头站台。
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对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了“珊瑚眼”。许多摩艾的外观都是完全相仿,只有一个被称为“图库图利(Tukuturi)”的石像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这两种类型的石像可能与岛上传说的“长耳人(Hanau epe)”与“短耳人(Hanau momoko)”有关。
有部分石像的头顶会加上一块“普卡奥(Pukao)”。普卡奥是一种圆柱形雕塑,是用非常轻的红色火山岩制作而成。石帽与石像不是一体的,是另外雕刻之后戴上去的。普卡奥的存在意义一直不明,有人认为是象征权力的头饰或当地土著的发型。
关于这些石像的来历,在岛上的原居民连自己也说不清,考古学家们有多种说法,但至今没有定论。在复活节岛的全境内,已知约有887尊的摩艾,多数的摩艾被破坏与推翻倒地。岛上也有留下许多未完成的石像。
复活节岛里最具神秘色彩的是岛上的摩艾石像。全岛发现1000多尊巨大的半身人面石像,其中600尊整齐地排列在海边的石岛上。石像大小不等,高6-23米,重约30-90吨,它们形象奇特,神情严肃,面对大海,似乎若有所思。[2]
这些巨大的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它们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这些石像是用淡**火山石雕刻成的。
摩艾的大小等级
有的还戴着帽子,帽子是用红色岩石刻成的,高几米,形状像个圆柱。有的石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比这些巨大的石像还要大一倍的石像,但它们多是半成品。
在2011年的发掘行动中,对位于Rano Raraku地区的两座身体埋在土里并且只露出头部的摩艾展开挖掘,发现了2尊摩艾不仅拥有非常高大的身体,它们的背部还有精细雕纹。
据考察测定大约雕凿在公元1100-1680年间。这些巨大石像使人惊叹,这些雕像代表什么?是谁雕刻的?怎样雕刻的?怎样雕刻、运输、排列的?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