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有很多的死火山,在特定时期会发生火山喷发;至于当地的石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摩艾:摩阿仪,位于复活节岛的一群巨型石雕,是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长耳,双目深凹以及削额高鼻等特点。许多摩艾的外观是一样的,只有“图库图利”的石像有下半身,有胡子和短耳。这两种类型的石像与“长耳人”和“短耳人”有关。
复活节岛的摩艾石像。发现1000多巨大石像,600尊整齐排列在石岛上。大小不等形象奇特,神情严肃,看起来有所思考的样子。 这些石雕像在海边,在草丛中,在地面上,在祭坛上。石像头长,眼窝深,下颚突出,耳朵长。没有脚,双臂垂两旁,双手放在肚皮。用淡火山石雕刻成。
有的戴帽子,帽子用红色岩石刻的,像个圆柱。有的刻着符号,像纹身图案。除此,发现了比石像还要大的石像,多是半成品。
在11年的发掘中,发现了2尊摩艾拥有高大的身体,背部存在精细雕纹。大雕凿与公元前1100-1680年。这些石像令人惊叹,雕像代表什么?谁雕的?又是怎么刻的?
复活节岛是智利的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公里。提到复活节岛,人们想到的是巨人石像。造型奇特,雕技精湛,令人赞叹。人们要问,石像是什么人凿的?目的是什么?是观赏,还是膜拜?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曾登岛考察,企图水落石出,虽存在种种解释,只是猜测,无法令人信服。
居民对石雕没有记忆,也不知是谁 ,不像土著,是纪念谁? 或是暗示石像所看方向有秘密?石像由火山岩雕成,竖立平台。有些石像头上有块红石头,像顶”帽子”。由400年来到岛上的人雕的。
作为一个养龙3年的鱼友,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养不了。龙鱼一年可长到50cm以上,转身全靠鱼缸宽度,一般来养龙缸宽度要60cm以上,长度15m以上才好,款20cm转身都困难。对鱼影响很大。
宽度20的缸,养些小型鱼或是草吧!
鱼缸尺寸:由于龙鱼属于大型鱼类,鱼缸至少长15米,宽05米,高07米。鱼缸一定要加盖,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以避免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银龙鱼能适应中性水质和22℃以上的水温,最佳温度为24-28℃。水质要清洁,用自来水须经晾处理。PH值65-75之间,DH值3-12。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为零。
新鱼入缸:新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水温为25摄氏度。在鱼缸中加入小食盐(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并且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如果原缸的水没有问题的话),已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日常管理:每周至少换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过01百万分率(mg/1)。不要使温度、PH值突然变化,如变化突然会导致龙鱼的突然死亡。每周测试PH值和其它有毒物质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换水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避免龙鱼受惊。而且饲养龙鱼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换成新水,否则会对鱼造成伤害。如果你见到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话,就是换水过多造成的你可以暂停换水它们就会自然的复原;但换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会使鱼鳍变得不透明、眼球浑浊严重的会造成腮盖翻转。
鱼缸尺寸:由于龙鱼属于大型鱼类,鱼缸至少长15米,宽05米,高07米。鱼缸一定要加盖,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以避免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光照:红龙鱼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达到4个小时。其它龙鱼也最好能达到8个小时的光照。有些养鱼爱好者,比如养红鱼,喜欢用红色的光来照红龙鱼,这样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龙鱼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长期使用灯光会遮暗龙鱼的背部。
过滤: 龙鱼幼鱼体形过大所以不太合适养在水草箱里。鱼缸大那么过滤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适用于龙鱼养殖的过滤系统主要有上部过滤器、外置式过滤器、上部+抽水沙层式过滤器、溢流式过滤器几种。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龙鱼箱的时候你应该考虑布置一个扬水马达(冲浪泵)这样做的好处极大:一、可以形成强力的水流、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三、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使龙鱼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维持鱼体的优美体形、四、也很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龙鱼翻腮,发生翻腮时可以对翻腮进行修剪,在复原期使用扬水马达可以促使生长中的腮翼平顺。
龙鱼的喂食:龙鱼在吃食时用力过猛会撞到缸里的某一个角度以导致受伤,喂食时最好在鱼缸的中间来投食。龙鱼属于肉型性动物,大部分龙鱼的食谱为,青蛙、泥鳅、板球、金鱼、蚂蚱、小虾等等。在喂食有一个加色的问题,比如说红龙,喂食红箭或小虾就对红龙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红箭和小虾体中含有红色素。12厘米以下的幼鱼刚刚开始吃生饵,这时你可以投喂刚刚脱壳的白色面包虫、小虾(一定要去掉头尾,最好是剥成虾球投喂以免硬壳伤其肠胃)、血虫等较适口的饵料。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 15厘米左右的小龙鱼可喂食正常的面包虫和小虾(小虾最好去掉虾剑)、也可以投喂15厘米的小鱼。此时的龙鱼生长迅速,食量惊人。可适当增加投饵次数和投饵量。 20厘米以上的龙鱼可以投喂较大型的鱼、虾、泥鳅、肉块等饵料。还可以投喂各种昆虫等活饵,这些都是龙鱼喜欢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让这些饵料受到污染。 另外,内脏,尤其是肝脏是不合适喂养龙鱼的,其较多的脂肪会造成龙鱼的疾病。活饵中金鱼并不是一种好的饵料,研究显示专吃金鱼的龙鱼饲养在狭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传染病或寄生虫几乎全是金鱼传染的。 人工饵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较少的牛肉,当然你有条件的话,可以买成品的龙鱼专用饵料。不过刚开始投喂人工饲料的时候龙鱼会很不习惯,需要人工驯饵。
我们尽量模拟大自然的状态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太复杂,你看看这个就有新的体会了,相信你会养的更好。
灯鱼饲养
拟鲤科(CHARACINIDAE)又称脂鲤或加拉辛。主要产于南美,非洲,北美和中美也有分布。种类繁多,其中的小型者,多被称为“灯鱼”。
这类鱼的特征是第二背鳍为脂鳍,另一特征为口内有赤,从外边就能看见。
灯鱼的挑选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于灯鱼的一些基本问题
灯鱼只要“养住了”就不会死的但是,如果是你新买进的鱼很可能会死。。
因为可能在你买的时候就买到了卖主新上的鱼,它们还没适应环境就又被带到新环境(你家里)这样的鱼很容易“伤“然后死掉。
如果你想买鱼,我建议多看几家再决定最好不要在卖主进鱼时去买。。。
最好能等一两天这样伤的鱼就死差不多了再去买。
选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鱼的游姿是否平稳。如果是近水面头偏上很可能是没适应过水质。这种鱼绝对不要买。
2。鱼的色彩是否全身均一 。如果色彩暗淡可能是鱼没适应水质或是得病了不过如果鱼受了惊吓也会有这问题的。
3。要选身体均匀的鱼,注意鱼的背不能“踏”,如果踏了可能是老鱼,而且具我发现灯鱼会得一种病先是背部踏下然后是肚子变细慢慢死掉没的救,所以这方面你在买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身体不好的鱼买到家里。
有朋友说灯鱼死是换水的问题。。。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不绝对,要看你是如何养法。根本我的经验只要在灯鱼刚进你家时把它的水适应调过来,以后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
要根据你的情况定换水的次数。
过分的老水也会让灯鱼生病,或死亡。
所以新买来鱼给它“倒水”(还有)转自《热带观赏鱼大全》
小型加拉辛鱼因为体型小
所以一尺到一尺半缸就足够让它们繁殖了
若是有诸多的骚扰
对繁殖来讲是种压力
所以水槽安置的地方最好是以安静人少为原则
实在不得已
就只好用报纸住缸子以免惊扰了鱼鱼
接下来就是要稳定地控制光线
定时地开关灯
让鱼鱼的作习正常
接著是布置水族缸
放入些许的草泥丸或是泥炭苔
过滤的方式最好是用气动过滤
以免造成鱼鱼全被过滤器吸走
然后被过滤马达的叶片打得魂飞魄散
最好是密植水草
因为水草能净化水质
并口做为产卵床
也能产生一些微生物口供日后仔鱼食用
好处相当多
若是拔种水草
也能用煮过的棕榈叶或尼龙毛线等东东做为产卵床
再来就是养水
等水养好后就口以将鱼鱼放入
对於繁殖来说
营养是相当重要的
要让鱼鱼们发情
就要有足够的饵料
而且最好是活饵
等到公鱼会变得较为艳丽
开始追逐母鱼
而母鱼腹部鼓起大腹便便时
就表示鱼鱼是开始进入交配的状态
在繁殖前若是将雌雄分开
二至三尾同性鱼单独饲养
对繁殖的成功及频率都会提高
否则会容易造成压迫
反而会影响繁殖
配对放入繁殖缸后
最多二、三天
应该就会产卵
产卵时间大多在黎明到中午之前
若是没有产卵
就可判定繁殖失败
在种鱼放入繁殖缸后不须餵食
以免造成水质的恶化
小型加拉辛鱼的产卵方式大约可分为三类:
1散产在茂密产卵床型
大部分的小加拉辛鱼是这类的方式
雌雄相偎在一起
然后排卵、放精
卵有分强粘著性、非粘著性
亲鱼会摄食自个儿所产的卵
所以确认产卵后
就要立刻将亲鱼移出繁殖缸
2宽叶水草叶背产卵型
尖嘴铅笔是型型的代表
亲鱼逆倒著相偎在宽叶水草的叶背产、放精
产下的卵会粒在叶背
亲鱼不会保护卵
也不会吃掉
3宽叶水草的叶上或石上产卵型
雌雄在宽叶水草叶上或是石头平台上产卵
雄鱼会守护产下的卵
直到孵化
但只要仔鱼一孵化后
就不照顾幼鱼
故有必要将亲鱼移出鱼缸
小加拉辛鱼的受精
大部分24到36小时就能孵化
除了会守护卵的鱼种外
在产卵后就要移走
并加强打气
此时最好不要加入任何消毒药物
以免影响仔鱼日后的成长
当仔鱼开始自由活动后
就会开始吃东东了
这时要准备适合的饵料
因为鱼鱼太小
只要稍稍延迟餵食
就会造成鱼鱼饿屎的局面
而刚出生的食物
最好是用刚孵化的丰年虾
而且残饵不能移到下回餵食
因为丰年虾会一直脱壳、长大
到了下一餐就长得太大
鱼鱼就吞拔下弃了
若实在无法用丰年虾
也口以试著以绿水来让小鱼当食物
只是绿水不是单一的微生物
所以较难控制
也有人用煮熟的蛋黄溶到水中让小鱼食用
但这方法相当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及恶化
千万要小心
小加拉辛鱼是许多养鱼者的入门鱼种
但是想进一步繁殖
就拔素这摸简单了
有些鱼种相当容易
但也有些鱼种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繁殖成功的纪录
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视δ芰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种子群。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 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量90克至2公斤(它们的体形、尺寸、头形、嘴及腿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海鸥有50多种, 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某些种类的海鸥已经适应了人造的生活环境,黑鸥或称普通海鸥即为其中之一。它除了繁殖季节外,在内陆的时间较长。
相反,燕尾鸥产区范围较小,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它的繁殖季节的居所,秋后移栖可可品和南美洲西岸越冬。 燕尾鸥仪表堂堂,羽毛艳丽,分叉燕尾也很别致。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具有一对红色眼圈的大眼,这对眼睛能向前移动,具有双眼同视的远近感。燕尾鸥是夜出性鸟类,和其它海鸥不同,只产1枚卵,雏鸟呈灰色绿色羽。它聚居于加拉帕戈斯群岛,那里遍地是灰色的火山石,雏鸟的灰羽是绝佳的保妒色。
头部黑色的海鸥(好像戴了黑罩),多是北半球海鸟。在欧洲最常见、分布最广的海鸥为红嘴小燕鸥,小燕鸥长仅20厘米。北极燕鸥是世界上远程飞行记录的保持者,在北极地区 筑巢,繁殖后向南极海域迁移。北极燕鸥是长寿的鸟, 其寿命长达25年,也就是说,北极燕鸥一生可飞行100万公里以上。
盘旋飞翔称作滑翔,滑翔是某些鸟类的特殊本领,它们在空中平伸着翅膀,以上升气流为动力,支持着自己的体重。在一些开阔的陆地上空,我们可以见到鹫、骛和老鹰的滑翔雄姿;在大海上空,除海鸥外,还伴有信天翁在盘旋。所有这些鸟类,滑翔技巧超群的应数海鸥,它滑翔时的飞行速度,仅19公里每小时,是滑翔速度最慢的鸟类,只要有一点上升气流,就足可以托住它不至掉下,而且巧妙地利用气流慢慢悠悠地滑翔。我国有31种鸥类鸟,常见种之一是一种大型鸥类叫银鸥。银鸥的分布很广,北自东北北部,西抵四川,南到广东、台湾。在这些地区的湖泊水域中,都可见到它们的踪迹雌雄同色,背部和翅膀深灰色;翼尖黑色;其他部位羽毛纯白色。
银鸥又叫黑背鸥、淡红脚鸥、黄腿鸥、鱼鹰子和叼鱼狼等。它是一种群居性鸟类,常几十只或成百只一起活动,喜跟随来往的船舶,索食船中的遗弃物。一鸟入水取食,群鸟紧跟而下,从远处望去,好似片片洁白的花瓣撒入水中,缓缓随水荡漾,别有一番风趣。银鸥是船舶即将靠岸的“活指示”。它们活动在近海附近,船员们发现了海鸥,就说明距岸已经不远了。银鸥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有水里的鱼、虾、海星和陆地上的蝗虫、螽斯及鼠类等。
每年4-8 月是银鸥的繁殖期,它们结群营巢在海岸、岛屿、河流岸边的地面或石滩上。巢很简陋,由海藻、枯草、小树枝、羽毛等物堆集而成一浅盘状。每次产卵2-3 个。雌雄轮流孵卵,经24-28 天后,雏鸟破壳而出。银鸥吃鼠类,如黄鼠、姬鼠、田鼠等。据记载,有一地区栖居着1200只银鸥,3 个月内消灭了鼠类25万只由此可见它对农业的益处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摩艾(Moai),另译:摩阿仪、摩埃、毛埃,是位于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遍布全岛,是智利的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之一。有些摩艾会被放置在名叫“阿胡(Ahu)”的石头站台。
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对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了“珊瑚眼”。许多摩艾的外观都是完全相仿,只有一个被称为“图库图利(Tukuturi)”的石像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这两种类型的石像可能与岛上传说的“长耳人(Hanau epe)”与“短耳人(Hanau momoko)”有关。
有部分石像的头顶会加上一块“普卡奥(Pukao)”。普卡奥是一种圆柱形雕塑,是用非常轻的红色火山岩制作而成。石帽与石像不是一体的,是另外雕刻之后戴上去的。普卡奥的存在意义一直不明,有人认为是象征权力的头饰或当地土著的发型。
关于这些石像的来历,在岛上的原居民连自己也说不清,考古学家们有多种说法,但至今没有定论。在复活节岛的全境内,已知约有887尊的摩艾,多数的摩艾被破坏与推翻倒地。岛上也有留下许多未完成的石像。
复活节岛里最具神秘色彩的是岛上的摩艾石像。全岛发现1000多尊巨大的半身人面石像,其中600尊整齐地排列在海边的石岛上。石像大小不等,高6-23米,重约30-90吨,它们形象奇特,神情严肃,面对大海,似乎若有所思。[2]
这些巨大的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它们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这些石像是用淡**火山石雕刻成的。
摩艾的大小等级
有的还戴着帽子,帽子是用红色岩石刻成的,高几米,形状像个圆柱。有的石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比这些巨大的石像还要大一倍的石像,但它们多是半成品。
在2011年的发掘行动中,对位于Rano Raraku地区的两座身体埋在土里并且只露出头部的摩艾展开挖掘,发现了2尊摩艾不仅拥有非常高大的身体,它们的背部还有精细雕纹。
据考察测定大约雕凿在公元1100-1680年间。这些巨大石像使人惊叹,这些雕像代表什么?是谁雕刻的?怎样雕刻的?怎样雕刻、运输、排列的?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对西天山北段吐拉苏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带及其相邻构造单元形成的古构造环境一直存在着分歧和疑义,至今仍悬而未决。以往,较多的学者把火山岩带所处位置归并为与俯冲带相关的岛弧带,主要是指形成于志留纪与北部的玛依拉山洋盆向南俯冲作用有关的婆罗科努山早古生代晚期岛弧带。基于上面的认识,有人提出了其南邻区——伊犁盆地区的弧后盆地地位。但自肖序常等(1992)在论述北疆大地构造时提出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的概念以后,松弛-拉张的区域构造背景和作用过程观点,已经开始广为接受。特别是该区以西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纳伦盆地是地幔隆起触发的石炭纪大陆裂谷(Юдахин,1981)观点的提出,佐证了这一认识。但对于吐拉苏一带广泛分布的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活动为主体的构造-岩浆事件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构造归属,基本没有确定的认识。笔者从火山岩带基底性质、古地理状况、火山岩时空分布及其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吐拉苏地区早石炭世火山活动形成于松弛-拉张的构造背景,与其以南的石炭-二叠纪火山构造带产生于相似的古构造背景和演化过程,是肖序常所称伊犁裂谷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将伊犁裂谷北界扩至科古尔琴山南坡断裂。也就是说,宏观控制西天山北段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产出的吐拉苏火山岩带其实就是伊犁晚古生代裂谷带的组成部分,是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带的早期阶段的产物。
我们将从西天山(北段)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的分布和迁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吐拉苏地区火山岩带形成的古构造背景。
1研究区及其南部邻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分布、火山岩带划分
吐拉苏火山岩带南、北边界分别为伊犁盆地北缘断裂和科古尔琴山南坡断裂,南界断裂形成时间可能较晚,并未限制晚古生代火山作用活动范围。也就是说,以伊犁盆地北缘断裂为界,北侧的火山岩基底婆罗科努早古生代晚期岛弧带和以南的伊犁地块于早石炭世以后可能处于相近的构造环境,两者是在统一构造框架和统一动力系统下形成的晚古生代火山作用的不同时期产物。因此,将这一范围内的早石炭世-二叠纪火山活动统一考虑更为合适。故本书将科古尔琴山南坡断裂和那拉提断裂之间的晚古生代火山岩分布区称之为伊犁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图2-2)。从整体而言,该火山岩区呈一东窄西宽的楔形体,东西长200 km,向西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
伊犁火山岩区以石炭-二叠系火山岩系的发育为特征,遍布伊犁盆地中央-阿吾拉勒山及其南北边缘,发育厚度达万余米的以火山岩为主体的石炭-二叠纪火山-沉积岩系。
伊犁火山岩区内早石炭世火山岩广布于科古尔琴山南坡断裂以南的吐拉苏地区和那拉提断裂以北察布查尔山地区,称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以中酸性岩类为主,基性和酸性岩类甚少,为安山岩 英安岩组合,最厚达3580 m,属钙碱 碱性系列火山岩,均为陆相(早期少量为海陆交互相)裂隙 中心式喷发相,与浅成低温热液系统金矿关系极为密切;中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阿吾拉勒山和察布查尔山,称之为东图津河组(C2d),为玄武岩 安山岩 英安岩组合,总厚1430 m,属钙碱 碱性系列火山岩,裂隙式喷发,与铜(铁)矿产关系十分密切;早二叠世火山岩分布于阿吾拉勒山,称之为乌郎组(P1w)和塔尔得套组(P1t),下部为英安岩夹安山岩及熔结凝灰岩,中、上部为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岩、火山碎屑岩,总厚4211 m,为钙碱系列 碱性系列火山岩,形成于陆相裂谷环境,与铜矿化关系密切;晚二叠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阿吾拉勒山,称之为铁里木克组(P2t),底部为凝灰岩、凝灰质砾岩、流纹岩、火山碎屑岩,中部为拉斑玄武岩,上部为安山质凝灰岩、火山集块岩,总厚约400 m,属陆相裂谷环境,与铜矿化关系密切。
图2-2 伊犁晚古生代火山岩区火山岩分布简图
根据岩区内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将伊犁火山岩区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3个火山岩带,即北部的吐拉苏火山岩带(北带)、中部的阿吾拉勒山火山岩带(中带)和南部的察布查尔山火山岩带(南带)。本文研究对象是伊犁火山岩区北部的吐拉苏火山岩带。
2火山岩带形成的古构造背景
上节已提到,吐拉苏火山岩带及其邻区古构造背景的认识,目前尚不统一。本书总括以下几点研究内容,以阐述我们的观点和认识。
(1)从火山岩的空间分布特点来看,研究区及邻区晚古生代火山岩不只分布在吐拉苏地区,而以伊犁裂谷带为中心展布,即北以科古尔琴山南坡断裂为界,南以那拉提断裂为界,此期火山岩在空间分布上从不越过这些断裂,且其分布具有侧向对称水平分带特征:即在伊犁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内,早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岩区南、北边缘,向内出现中石炭世火山岩,而二叠纪火山岩则分布于岩区中部的阿吾拉勒山一带。上述火山岩的分布特征显示,其形成与演化表现为两侧分别向中心推移,反映了晚古生代伊犁裂谷带的拉张机制及演化规律。
(2)从火山岩自身组成上蕴含的地质信息来看,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了进行全区性的对比和深入研究,作者在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前人的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表2-1、2-2),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早石炭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伊犁火山岩区南、北两个火山岩带内,层位相当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主体为陆相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石英角闪安山玢岩、石英长石斑岩(次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点主要落于高铝玄武岩系列岩区,部分落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岩区内(图2-3);在w(K2O+Na2O)-w(SiO2)图解(图2-4)上,其岩石类型主要属于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系列,一部分落于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粗面岩系列;在w(K2O)-w(SiO2)图解(图2-5)上,火山岩成分点主要落于高钾区和钙碱区;从火山岩里特曼指数σ(表2-1)来看,大哈拉军山组第2岩性段(C1d2)σ值为059,属于钙性火山岩,第3岩性段(C1d3)σ值为188~238,平均为201,属钙性-钙碱性之间,第4岩性段(C1d4)σ值为130~340,平均为218,属于钙性-钙碱性,第5岩性段(C1d5)σ值为103~383,平均为271,属于钙碱性 碱性系列,表明随火山活动进程而碱度逐渐增高;在里特曼指数图解(图2 6)上,投影点主要集中于钙质和弱碱质之间;在久野(1965)的碱硅图解(图2 7)上,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成分点主要落于高铝玄武岩区(B区)和碱性玄武岩区(A区);火山岩自然组合图解(图2 8)上,清醒地看到多数成分点落在2~6线区间内,示造山带钙碱性岩和内陆碱性岩特征,可以理解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演化系由造山带钙碱性向大陆内部稳定区碱性岩过渡;在里特曼 戈蒂里图解(图2 9)上火山岩成分点分布在岛弧成分线的右侧,部分成分点落入A、B派生之偏碱性火山岩区(C区)。
图2-3 确定火山岩名称、酸度、碱度、系列组合图解
表2-1 伊犁火山岩区晚古生代中、晚期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及特征值
表2-2 伊犁火山岩区晚古生代中、晚期火山岩稀土元素含量(wB/10-6)及特征值
续表
图2-4 火山岩w(K2O+Na2O)-w(SiO2)分类图解
中石炭世火山岩分布较早石炭世火山岩明显缩小,层位相当于中石炭统东图津河组(C2d),主要分布于伊犁岩区中部阿吾拉勒山、察布查尔山一带,主要岩性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及其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为浅海相裂隙式喷发,岩石化学成分点主要落于高铝玄武岩系列和碱性玄武岩系列岩区(图 2-3)内;在 w(K2O+Na2O)w(SiO2)图解(图2-4)上,其岩石类型主要属于玄武粗安岩 粗面岩系列和流纹岩系列;火山岩里特曼指数(表2-1),玄武岩类平均σ为731,英安岩类平均σ为50,均属碱性系列,流纹岩类σ平均为183,属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在里特曼指数图解(图2-6)上投影点在L—美国拉森峰(钙质)和S—英国苏格兰(弱碱质)区内;在久野碱 硅关系图解(图2-7)上,东图津河组火山岩成分点落于碱性玄武岩区(A区)和高铝玄武岩区(B区)内;在火山岩自然组合图解(图2 8)上,成分点落于②~④线和④~⑤线间,示内陆碱性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特征;在里特曼 戈蒂里图解(图2 9)上,东图津河组火山岩成分点落于造山带火山岩区(B区)和A、B区派生之偏碱性火山岩区(C区)。
图2-5 火山岩w(K2O)-w(SiO2)关系图
下二叠统乌郎组(P1w)和塔尔得套组(P1t)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下部为凝灰质砂岩夹中酸性熔岩,中部为安山玢岩、玄武玢岩夹火山角砾岩,上部为玄武岩、安山岩夹火山角砾岩及凝灰砂岩,火山喷发为陆相环境。岩石化学成分点主要落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岩区内(图2 3),少数落于高铝玄武岩系列岩区内;里特曼指数:安山玢岩平均σ值为537,玄武岩平均σ值为733,均属碱性系列,流纹岩σ值为188,属钙碱性系列(表2 1);在w(K2O+Na2O)w(SiO2)图解(图2 4)上,下二叠统火山岩属于玄武粗安岩 粗面安山岩系列和流纹岩系列;在w(K2O)w(SiO2)图解(图2 5)上,火山岩成分点落于高钾区;在里特曼指数图解(图2 6)上投影点落于I—意大利伊斯基亚岛弱碱质和S—英国苏格兰弱碱质之间;在久野(1965)碱 硅关系图解(图2 7)上,成分点落于碱性玄武岩区(A区);在火山岩自然组合图解(图2 8)上,成分点落在②~③线(示造山带钙碱性岩)和④~⑥线(示内陆玄武岩)区间;在里特曼 戈蒂里图解(图2 9)上,玄武岩、安山岩成分点落于 C区(A、B区派生之偏碱性火山岩区)。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P2t)为陆相玄武 安山岩 流纹岩组合,陆相中心式喷发,化学成分点落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岩区内(图2 3);在w(K2O+Na2O)w(SiO2)图解(图2 4)上,其岩石类型属粗安岩 粗面安山岩系列;在w(K2O)w(SiO2)图解(图2 5)上,成分点均落于高钾区;安山岩的平均σ值为334,玄武玢岩平均σ值为810,以碱性系列岩石为主。
图2-6 火山岩里特曼指数图解
图2-7 火山岩碱-硅关系图解
总之,伊犁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内火山岩主体应为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钙碱性安山岩英安岩 流纹岩组合,显示板内双峰式火山岩的组合特征,反映区内晚古生代(C1—P2)火山岩形成于拉张环境。
图2-8 火山岩自然组合图解
图2-9 火山岩里特曼-戈蒂里图解
伊犁火山岩区内晚古生代火山岩稀土元素含量见表2 2,采用WVBoynton(1983)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见图2 10、2 11、表2 3。
吐拉苏火山岩带(北带)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3207×10 -6 ~8490×10 -6 ,其中轻稀土(LREE)含量变化范围为2191×10 -6 ~7285×10 -6 ,重稀土(HREE)含量则在215×10 -6 ~3010×10 -6之间,为轻稀土富集型。
图2-10 伊犁地区北岩带(吐拉苏)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
图2-11 伊犁地区中、南带火山岩稀土配分模式图
阿吾拉勒山岩带(中带)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5691×10-6~20348×10-6,其中轻稀土(LREE)含量变化范围为3643×10-6~14879×10-6,重稀土(HREE)含量则在2048×10-6~7550×10-6之间,亦为轻稀土富集型。
察布查尔山岩带(南带)晚古生代火山岩稀土总量(ΣREE)为8018×10-6~18309×10-6,其中轻稀土(LREE)含量变化于7471×10-6~17122×10-6之间,重稀土(HREE)含量则在547×10-6~1187×10-6之间,显见LREE明显高于HREE,均为轻稀土富集型。
采用WVBoynton(1983)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形态接近,均为向右倾斜,表明区内晚古生代火山岩岩浆源区原始物质具有近似性,其差异主要在于分馏程度的不同;轻重稀土含量比值(LREE/HREE)皆大于1,其中北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LREE/HREE值主要集中于167~311之间,而火山作用晚期次火山岩相-安山玢岩(与阿希金矿关系密切)LREE/HREE值则可达3388,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次火山岩(安山玢岩)显示出较高的稀土分馏和轻稀土富集,中带的中石炭统东图津河组和二叠纪火山岩LREE/HREE值为148~341,南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LREE/HREE值为939~1442,明显高于其它火山岩带,表明,南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较其它岩带火山岩显示出较高的稀土分馏和轻稀土富集;岩区内火山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的(La/Sm)N值变化于206~495,平均为301,较(Gd/Yb)N值(变化于079~214,平均为148)为高,表明,轻稀土分馏程度远高于重稀土,这一结论在稀土配分模式图(图2-10、2-11)上直观地表现出来。
Sm/Nd值是反映REE分馏程度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反映物质来源的一个参数,伊犁岩区内火山岩Sm/Nd值变化范围为016~0255,均小于03(REE未发生分馏的球粒陨石的Sm/Nd值为0333),表明伊犁火山岩区火山岩带的形成是在陆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赫尔曼,1970);δEu是稀土元素的主要参数,从图2 10、2 11中可以看出,伊犁岩区晚古生代火山岩稀土组成以负Eu异常为主,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Eu分异作用是明显的,但在北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5 岩性段中的安山岩和安山玢岩(次火山岩)具有δEu轻微的正异常,表明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残余相中有一定量的斜长石存在。
表2-3 伊犁火山岩区晚古生代中、晚期火山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wB/10-6)及特征值
总之,该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均为轻稀土富集型,轻稀土分馏程度明显高于重稀土,且Sm/Nd值均小于03,表明伊犁岩区火山岩的形成是在陆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从伊犁火山岩区内与晚古生代中、晚期火山作用相伴生的侵入岩成分特征来看,吐拉苏一带出露的海西中期侵入岩主要为岩基状二长花岗岩序列,沿婆罗科努深断裂南侧分布,其中,二长花岗岩占612%(出露面积比,下同),钾长花岗岩占279%,花岗闪长岩49%,花岗斑岩39%,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导岩性。从岩石化学成分及特征值(表2-4)来看,里特曼指数σ值为206~215,铝饱和系数A/NKC=101~106,钠富集系数N1=095~097,钾富集系数K1=097~112,岩体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76,总体属钙碱系富碱型,具有同熔型成因特点;察布查尔山地区出露的海西中期侵入岩,呈岩基、岩株状,岩体侵入于中、下石炭统陆相火山建造中,其中二长花岗岩占145%,钾长花岗岩707%,碱长花岗岩11%,花岗斑岩65%,花岗闪长岩72%,闪长岩、辉长岩占38%,主导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从岩石化学成分及特征值(表2-4)来看,里特曼指数σ为225~291,酸性岩类铝饱和系数A/NKC=096~105,钠富集系数N1=105~137,钾富集系数K1=093~110,为钙碱系富碱型;阿吾拉勒山地区的海西晚期侵入岩与早二叠世陆相火山活动同时发育,为一套辉长辉绿岩-花岗闪长岩-正常花岗岩系列小侵入体,岩石化学成分及特征值(表2-4):里特曼指数σ为135~391,铝饱和系数A/NKC=092~100,钠富集系数N1=123~146,钾富集系数K1=044~130,为钙碱系富碱型,属陆壳拉张(裂谷)阶段产物。
表2-4 伊犁火山岩区晚古生代中、晚期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成分及特征值
在A/NK-A/CNK图解上(图2-12),与火山岩相伴生的海西中、晚期侵入岩成分点均落于Maniar等(1989)所圈定的与裂谷有关的花岗岩区(RRG)、大陆抬升花岗岩区(CEUG)和造山后花岗岩区(POG),少量落于大陆弧花岗岩区(CAG),表明伊犁岩区内海西中、晚期花岗岩生成于拉张环境。
图2-12 伊犁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Shand指数图
稀土元素分析样品主要采自阿吾拉勒山(中带)的海西中、晚期侵入岩,其稀土元素含量见表2-5,采用 Leedy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如图2-13 所示。从图2-13、表2-5 中可以看出,阿吾拉勒山地区海西中期侵入岩稀土总量(ΣREE)主要为 5542×10 -6 ~6501×10 -6 ,个别为16544×10 -6 (钠长花岗岩);钠长花岗岩LREE/HREE值为 135~219,闪长岩、辉绿岩的LREE/HREE值为135~180,均属于轻稀土富集型,而石英钠长斑岩LREE/HREE值为077,则表现为富集重稀土;δEu 值在酸性侵入岩中为明显的负异常,而在中基性侵入岩中具微弱的Eu正异常;(La/Sm)N值变化于166~285 之间,平均为212,较(Gd/Yb)N (变化于108~150 之间,平均为130)为高,表明,轻稀土分馏程度远高于重稀土;Sm/Nd比值为020~028,均小于球粒陨石的Sm/Nd比值(0333),说明岩浆岩的侵入作用是在陆壳基础上进行的。阿吾拉勒山(中带)海西晚期侵入岩稀土总量(ΣREE)为6655×10 -6 ~17730×10 -6 ,不同类型侵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岩性关系不十分明显,表明侵入岩的形成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而在成分上显示趋于一致;LREE/HREE值为194~620,均为轻稀土富集型;(La/Sm)N值变化为257~437,平均为329,较(Gd/Yb)N(为111~222,平均为165)为高,表明轻稀土分馏程度远高于重稀土;Sm/Nd比值为016~027,均小于0333,示壳源特征。
表2-5 伊犁地区海西中、晚期侵入岩稀土元素含量(wB/10-6)、球粒陨石标准化及特征值
续表
图2-13 伊犁岩区内晚古生代侵入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
可见,伊犁岩区内侵入岩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与世界其他地区(如环太平洋带)造山带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的有所不同,这可能反映了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与典型板块构造模式中岛弧或活动陆缘不同,更接近为拉张作用的活动模式。
总之,从伊犁岩区内晚古生代火山岩分布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与晚古生代中、晚期火山作用相伴生的侵入岩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等分析,伊犁岩区内火山岩形成的古构造背景为拉张环境。
松辽盆地发育多旋回构造演化和十分复杂的深部构造背景决定该区火山岩类型众多,已有钻井也揭示长岭断陷火山岩类型众多(张枝焕、童亨茂等,2008)。
(一)火山熔岩类
火山熔岩是由于火山喷发、岩浆溢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目前在研究区钻遇的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和英安岩。
1玄武岩
玄武岩属基性岩类,是基性喷出岩的代表性岩石。岩石通常呈灰黑、黑及暗紫色,气孔、杏仁构造普遍发育。由于喷出时粘度小,其结晶程度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喷出岩。其成分为斑晶、基质和杏仁体。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和橄榄石等。斑状结构,斑晶以基性斜长石为主,次为辉石,偶见橄榄石,呈板条状或柱状自形晶;基质主要为基性微晶斜长石和部分辉石、磁铁矿等充填物。杏仁体形状不规则,成分为方解石和绿泥石等。根据钻井统计资料,玄武岩主要分布在DB10井区,达尔罕构造带的DB11井也较发育,东岭地区略有分布,钻遇玄武岩的五口井皆无油气显示。玄武岩在地壳上分布极为广泛,从海洋到岛弧,从大陆边缘到大陆内部,都出露有各种类型的玄武岩。据估计,玄武岩的体积约为其他喷出岩总体积的5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高原几乎都由玄武岩组成。
2安山岩
安山岩为中性喷出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呈灰紫色、紫褐色等,通常具斑晶结构,无斑隐晶结构少见,多具气孔、杏仁构造或块状构造。如DB1O井2390~2396m,镜下具斑状、交织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石英、辉石等。斑晶成分为中性斜长石,偶见角闪石斑晶,呈斑条状,环带结构,基间隙充填有粒状辉石、磁铁矿等,烘烤现象明显。DB11井安山岩具斑状、交织结构,基质由斜长石61%~65%、磁铁矿3%~6%、辉石0%~25%、绿泥石0%~4%、方解石0%~4%、杏仁体0%~2%组成,斜长石呈平行-半平行排列,基间隙充填有粒状辉石、磁铁矿及玻璃质等,少量矿物已绿泥石化,斑晶成分为中性斜长石,呈板条状、环带结构。
根据YS1、YN1、SHS2、DB11、DB1O、DB14、SN109、SN101井资料统计情况看,在该区钻遇安山岩较多,累计厚度较大,分布范围和玄武岩相似,但主要分布于东岭地区。有多口井在安山岩中见有油气显示,但都未形成工业性油气流。从全球分布来看,本类岩石的分布较为广泛,仅次于玄武岩。
3流纹岩和英安岩
流纹岩和英安岩都属于酸性喷出岩。流纹岩为酸性喷出岩的典型代表,是酸性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也是本区最常见的岩石类型,其SiO2含量大于69%。岩石一般呈褐灰、棕色、浅灰、棕灰色(图2-27A、B)。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石英,多受熔蚀()图2-27C、G、H)或无斑结构、微晶镶嵌结构,斑晶成分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高温β石英),其次为酸性斜长石,暗化黑云母、角闪石、斑晶辉石少见。基质为霏细结构、球粒结构(球粒间为霏细状长英质()图2-27D、E)、玻璃质结构、微晶结构,多处可见针柱状、短柱状钾长石微晶杂乱排列。常见碳酸盐溶蚀交代充填(图2-27D)。可见裂缝或溶孔充填细晶长石、石英。常具流纹构造,见结晶分异现象,晶体多呈长条状,定向排列,发育气孔、杏仁构造(图2-27G、H)。常见次生菱铁矿、方解石、角闪石等,含少量絮状褐铁矿、磁铁矿等。见直立缝、网状缝(图2-27F、I、J。)常位于火山机构的晚期,面状分布。
流纹岩是本区最重要的火山岩储层之一,尤其在腰英台构造和达尔罕构造,都在流纹岩中发现了良好的工业性气流,目前共有8口井钻遇流纹岩,有5口井见油气显示,在整个工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其中YN 1井累计厚度近444m。研究区流纹岩主要发育在营城组上部,说明该类岩石主要形成营城晚期。
英安岩也具有斑状结构、变玻晶交织结构,斑晶成分以斜长石为主,且石英含量略高于流纹岩。目前仅DBll井揭示英安岩,未见油气显示。说明该岩类在本区分布比较局限。
(二)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经堆积、胶结、压紧或熔结而形成的岩石。火山碎屑物一般没有经过搬运,而是直接散落在火山口附近形成原地堆积,但细粒的部分如火山灰可经气流或水流搬运致离火山口以外较远的地方。火山碎屑岩中火山碎屑物的含量一般在90%以上,从成因和成分的角度看,既有岩浆岩的特点又有沉积岩的特点。典型的火山碎屑岩按颗粒大小可分为集块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指粒度在005~2m m、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具凝灰结构的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岩石,常为褐色、灰绿色、浅绿色、灰白色、浅灰色及深灰色(图2-28)。凝灰岩是火山喷发初期和晚期的产物,绝大部分火山活动中都会有凝灰岩出现。主要以中酸性为主,是腰英台地区营城组常见的火山岩类型。通过薄片鉴定又分以下类型:晶屑玻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凝灰熔岩等。
图2-27a 腰英台构造区不同类型流纹岩
图2-27b 腰英台构造区不同类型流纹岩
1凝灰熔岩
颜色以灰白色、浅灰色为主,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含量10%~30%(图2-28)。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2熔结凝灰岩
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为钾长石晶屑和少量石英晶屑,偶见弯曲长条状塑变岩屑。碎屑物大小10~25m m,分选好。钾长石晶屑常被方解石交代。石英晶屑熔蚀呈浑圆状,均具刚性裂纹。塑变岩屑次生变化显著。玻屑含量3%~10%,玻璃质,灰-深灰色,熔岩结构,块状构造,胶结物为熔岩胶结,为隐晶长英质,岩石致密坚硬(图2-29,图2-30)。
图2-28 YS101井凝灰熔岩岩心照片和薄片显微照片
图2-29 YS101井(37092~37094m)灰色熔结凝灰岩
图2-30 YS102井(3652m)灰色熔结凝灰岩
3晶屑玻屑凝灰岩
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图2-31)。玻屑含量3%~10%,玻璃质。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气孔发育,晶屑粒径可达4m m,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图2-31 YS1井营城组(356820m)碎裂晶屑凝灰岩显微照片
4流纹质凝灰岩
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在50%~90%,SiO2含量一般大于63%,碎屑物质主要由粒径小于20mm的玻屑、晶屑(石英和透长石)和岩屑(主要为流纹岩)以及火山尘组成,胶结物为极细火山尘或水化学沉积物质,具有火山凝灰结构。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玻屑含量3%~10%,玻璃质,灰-深灰色,流纹条带(黑白相间)清晰,流纹结构,块状构造,熔岩质胶结,在显微镜下常见到具有明显尖棱角状、弓状、管形、楔形等玻屑以及棱角状或裂纹发育的晶屑(图2-32,图2-33)。一般碎屑物的分选很差,层理不明显。常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近地带,岩石致密坚硬。
5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SiO2含量通常大于69%,特征组分是流纹质塑性玻屑和塑性岩屑,此外含有玻屑、透长石、石英等晶屑,以及少量火山尘和其他刚性碎屑,主要碎屑粒径小于2m m。塑性岩屑的颜色多变,可呈灰、浅褐至棕褐或黑色,凝灰质的玻屑常发生脱玻化或冷却结晶。有时塑性岩屑的边部形成栉状边或霏细质,而内部出现球粒,甚至出现由石英、长石微晶组成的镶嵌结构,这种双重结构是塑性岩屑的典型标志(图2-34,图2-35)。
6角砾凝灰岩
为深灰色,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含量10%~30%。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角砾分选差,产状多样,棱角状、次棱角状、长条状等,成分复杂(图2-36,图2-37),含量可达20%。同流纹岩一样,凝灰岩也为本区最重要的火山岩储层之一,统计的13口井中,有10口井钻遇该岩类,YN1井累计厚度达到558m同时有7口井有油气显示,说明凝灰岩在长岭断陷广泛分布,但目前主要在腰英台和达尔罕构造钻遇这类岩石,南部分布较局限。DBll井3800~3854m 井段见凝灰岩,镜下观察主要为流纹质凝灰岩和一部分英安质凝灰岩。成分由晶屑、岩屑、玻屑三部分组成,晶屑主要为长石、石英,具凝灰结构,电测曲线以低电阻率、低速为特征,火山碎屑结构。YS1井3539~3653m 井段凝灰岩,碎屑物含量约40%~60%,碎屑物几乎全为石英或钾长石晶屑,后者含量稍多于前者,大小025~20mm,分选中等,常呈棱角状,外形不规则,石英晶屑多具裂纹,偶伴熔蚀。填隙物偏酸性,已脱玻化为隐晶质的石英和长石集合体,主要为安山质的凝灰岩。凝灰岩在多个井段连续发育,YNl井连续段达468m,YS1井达到1135m。
火山角砾岩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角砾被压紧胶结而形成的一种岩石,具角砾状结构,角砾含量大多为30%~70%,粒径从03~8cm 不等,分选性及磨圆度差,角砾的成分主要为熔岩及凝灰岩,少量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和少量花岗岩类(图2-38)。YP4、YS2、DB10、YNl井均钻到角砾岩,其中DB10井为中性安山质火山角砾岩,YP4井为凝灰质角砾岩。YS2井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岩石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可达100%)。火山碎屑粒径大于20mm。石英具熔蚀边、加大边。火山碎屑形状不规则,内部结构、成分差异大,一部分富含钾长石晶屑,棱角状,基质为显微隐晶质结构,具流动构造;另一部分为显微晶质结构,具梳状边。
图2-32 YS101井(3729~3730m)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图2-33 YS102井(3720m)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图2-34 YS101井(3872m)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图2-35 YS101井(386842m)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
图2-36 YS101井(6364~3666m)角砾凝灰岩
图2-37 YS101井(73059~37062m)角砾凝灰岩
图2-38 YP4井(左)灰色凝褐灰质角砾岩和YNI井(右)火山角砾岩
(三)侵入岩类(次火山岩类)
由于内源压力的作用,岩浆侵入到围岩中而未喷出地表,在近地表处固结形成的一类岩石称为侵入岩(在本区主要指次火山岩类)。本区钻遇的侵入岩包括两类,即基性侵入岩和酸性侵人岩,DBlI 井钻遇的辉绿岩为基性侵入岩,DBII和DB14钻遇的斜长花岗岩和花岗碎斑岩、YS2井钻遇的花岗斑岩为酸性侵入岩。
辉绿岩见于DBll井3975~4005m和4061~4090m,是一种浅成侵入岩,手标本上呈灰绿色,块状结构。本井的辉绿岩矿物结晶程度较差,呈隐晶质结构,裂缝发育(图2-39),是DB11井最好的储层。镜下成分为斑晶、基质和杏仁体。斑晶极少(小于10%),且粒度小于8m m,以基性斜长石为主,次为辉石,还可见到少量角闪石斑晶,基质主要为基性微晶斜长石和部分辉石、磁铁矿等充填,灰绿结构且具有暗化边。反映出超浅层侵入、快速冷凝的特征。花岗斑岩分布于YS2井整个营城组,并且在该岩中发现很好的天然气显示,现已递交储量,说明次火山岩类同样能作为很好的储层。YS2井4372~4374m 花岗斑岩,全晶质,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和少量石英,前者轻微高岭石化或被方解石交代。基质呈显微显晶质结构,晶粒大小一般在010mm 以下,成分为石英或钾长石。晶粒间充填约4%的絮状角闪石类暗色矿物。偶见方解石充填。
图2-39 DB11井辉绿岩(左)和YS2井花岗斑岩(右)
斜长花岗岩(DBll井)是由酸性斜长石为主组成的一种花岗岩,花岗碎斑岩具全晶质斑状结构,成分相当于花岗岩,两者都为浅色调的浅成酸性侵入岩,形成环境相近,具有中-细粒的花岗结构,部分因应力破坏而具有碎裂碎斑结构。成分上有酸性斜长石(40%~75%),石英(30%~55%)和少量的磁铁矿。
(四)火山沉积岩类
火山沉积岩是介于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石类型,形成于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的双重控制,物质组成来源于火山碎屑和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物的数量可多可少,离火山机构越近火山碎屑物越多。火山沉积岩形成于水介质中,胶结物主要是粘土、粉砂和化学胶结。本区在DB10、DB14、YS2井中见到火山沉积岩,DB10井尤其发育,累计厚度达218m主要为沉凝灰岩、沉火山角砾岩、凝灰质泥岩,如2290~2375m 井段为沉火山角砾岩发育井段,火山角砾岩中火山碎屑占到80%,陆缘碎屑和填隙物占到20%,火山碎屑为玄武质岩屑,具间隐结构、杏仁构造,棱角-次棱角状。陆缘碎屑为长石、石英,次棱角状。填隙物为火山尘、绿泥石和少量粘土矿物。具火山角砾结构。DB10井2235~2290m井段为沉凝灰岩发育井段,沉凝灰岩中火山碎屑占77%,为玄武质岩屑,次棱角 棱角状,沉积物为含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等,次棱角状。具沉凝灰结构。YS2井4368~4370m沉凝灰岩,具沉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主要为石英、长石晶屑以及少量喷出岩岩屑,大小一般在010mm 以下,分选好,分布均匀。少部分碎屑属陆源,稍磨圆。填隙物为火山尘,分布均匀。偶见碳酸盐等次生矿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